宗教
论宗教宽容 豆瓣
A letter concerning toleration
7.4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洛克 译者: 吴云贵 商务印书馆 1982 - 3
《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是洛克写的论宗教宽容的四封书信中的第一封信,写给他的好友菲力·范·林堡格。洛克在这封信中批判了君权神授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教自由的主张,提出了宗教问题上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神论。
2015年11月12日 已读
政教分离√ (但是君权神授也应该√ 虽然概念不同)启发和明证式传教√ 每个人都有自我判断和选择的权力√ 先服从上帝再服从法律√ 区分地上的国和天上的国☆ 不否定圣经明确教诲的、不以圣经没有明确阐述的事情为理由制造分裂☆ 嗯,以及虽然出版社和译者都费尽心思淡化,洛克还是讲明白了反无神论的,来这里找普救论的可以散了。翻译好糟心。洛克要是学系统神学就好了,还是清教徒的出身呢。
宗教
The Idea of the Holy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R. Otto 译者: John W. Ha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 12
Sinc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first appeared in 1923, Rudolf Otto's volume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classic in the field of religious philosophy. It offers an in-depth inquiry into the non-rational factor in the idea of the divine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ational.
入世的清教徒 豆瓣
Worldly Saints: The Puritans As They Really Were
作者: 利兰·赖肯 译者: 杨征宇 / 朱保平 群言出版社 2011 - 10
《入世的清教徒》是一本介绍清教徒的名著,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清教徒的生活智慧。清教徒对工作、婚姻和性、金钱、家庭等方面的观点,体现了他们打破圣俗两分的整全生活观。在讲道、敬拜及圣经观方面,清教徒表现出简朴、注重真理、追求属灵团契的特质,这足以成为属灵追求的历史典范。在教育上,清教徒对所有学科都有广博的关注。在社会参与方面,他们努力追求社群的共同福祉,关心邻舍当中贫穷的人。归回古道,有益于面对未来。《入世的清教徒》有益于纠正对清教徒的误解,归纳清教徒的思想、挖掘清教徒的智慧。清教徒是“博学而敬虔”的人,清教徒运动“是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运动”。在当代灵性的寻根之旅中,清教主义可以成为归回古道不可替代的指路标。
2015年10月28日 已读
神的道需要受过教育的牧职人员带着道德权威的能力来传讲。生活的每一部分实际上都是宗教性的。圣经经文只有一个意思,就是字面意思,不能将圣经寓意化,因为经文给了我们清楚明确的意思。没有热心的知识不是真知识,热心没有知识犹如一团野火。以圣经真理为标准来衡量人的一切知识。真实的敬虔产生好行为,这是感恩的行为(被重生),不是功德。——其实清教徒的理念和规矩间还是有一种属人的矛盾,这种矛盾有时造就人,有时绊倒人。嘛,总之它是不完美的,消失了也好,可以建立出更趋近完美的来,不论势力多小或多大。
宗教 往事不可追 稣典
给未曾归正者的警告 豆瓣
作者: Joseph Alleine 译者: 羅偉倫 / 錢曜誠 加尔文出版社 1996 - 6
親愛的朋友,我樂意承認久我欠你的債,並且,既然我是上帝的僕人,我極欲盡本份竭力讓神所有的家人得到他們在基督裏的福份。醫生會特別關心那些罹患重病的人,父親也會特別憐憫他正奄奄一息的孩子,因此未曾歸正的人迫切需要我們的同情,也需要我們極努力的將他們「從火中搶出來。」〈猶23〉所以,我要在這書上誠摯地對他們發出呼籲與迫切的邀請。
2015年10月14日 已读
你假装为基督而活,但最影响支配你的不是这世界吗?敬虔之人在死亡时可以说:“成了”;但罪人要说:“完了”。神决定要荣耀祂的怜悯,但祂不会因此废掉祂的真理。拯救仍活在罪中的人,会侮辱神的一切属性。人可能做魔鬼的奴隶而不自知,却以为在享受自己所谓的自由。可能我此生不知道,但主耶和华,我求你让我在审判的日子发现你曾借我的劳力归正过一些人的灵魂;求主让一些人在那个时候站起来说他们借着我的劝勉归向你。阿门,愿此事速速成就。——强硬分明的归正宗思想,世人接受起来格外难,有些地方我甚至想到炆煂的彻底反思,出于对人类软弱和自甘堕落的认识,我变得不想传教,反正传了大多数人也做不到,蒙召的多选上的少;又回到自我修炼的老路。看了作者才发现,把别人的永死当做自己的事来对待也是自我修炼的一部分。诶呀,好难呀,好烦呀。
宗教 稣典
袖珍神学 豆瓣
6.4 (5 个评分) 作者: [法]保尔·霍尔巴赫 译者: 单志澄 / 周以宁 商务印书馆 1996
本书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保尔·昂利·霍尔巴赫(1723—1789)的一本小册子。这本小书从形式到内容都是讽刺性的,它采用了辞典的形式,把基督教以及与基督教相关的许多概念汇编在一起加以阐释和分析,从事实出发,揭露了基督教思想的荒谬和僧侣的罪恶,从理论上驳斥了所有宗教存在的根据;在政治上对僧侣特权阶级加以抨击,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和世界观。
2015年9月23日 已读
“神创造了僧侣,但僧侣又反过来创造了神。”①我觉得作者并非全然的无神论,是人就会对这种两套规则的体制反感;②这书体现了一个胡作非为、凭着私欲胡说八道的教会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为起到的警醒作用加一星,阅读也很愉快,虽然作者对基督教真的不了解只是频繁乱放炮。
宗教
人文主义批判 豆瓣
作者: 章力生 香港基道书楼 1986
华人教会离弃人文主义,把信仰扎根在神的真道上。三十年后的今天,华人教会的护教学和「福音与文化」的声音多姿多彩,可谓热多光少(much heat,little light)。后辈的我们更要好好聆听教授的教训,听懂他的警告!
——林慈信牧师在《影响我一生的十本书》一文中对章力生博士的《人文主义批判》一书的感言
2015年9月16日 已读
章力生这类的论证方法正是大家对基督教不爽之处:把其他哲学断章取义乱解一通,然后拿圣经经文反驳。于是写出来的东西充满了一股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息。①要撕一个体系就拿这个体系自攻自受好吗?!②在撕其他体系的时候请检查一下自己会不会被套进去好吗?!看得我都捉鸡。
宗教
伊斯兰教 豆瓣
作者: 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 译者: 王建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2
没有哪个主要宗教曾像伊斯兰教那样,在西方世界中遭受如此扭曲。将伊斯兰视为一种宗教,以及一个世界主要文明的“主导思想”和支配原则,在今天意义是格外重大的。不仅因为它彰显了超过十二三亿穆斯林人口的生活之道,更因为伊斯兰及其文明在欧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实扮演了比一般认为的更为重要的角色。而且伊斯兰教是亚伯拉罕一神教体系的重要分支,如不对其进行研究,那么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属宗教体系的整体知识将会有所欠缺。本书作者为现代伊斯兰思想大家,他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勾勒了一千多年伊斯兰文明的全貌。
2015年9月3日 已读
看了这书我觉得林爷爷有两点说得很对:①系统神学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对正误判断的准确;②不知己知彼的撕逼是不尊重人的。感觉只有对吉哈德洗白得挺好的。以及作者将基督教视为西方的代表,应该对立起来,殊不知他处处以基督教体系为衡量标杆,无此无彼,被吸进来也指日可待了吧。
宗教
敬虔生活原理 豆瓣
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1536 Edition)
作者: (法) 加尔文 译者: 王志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4
《敬虔生活原理》即1536年首版的《基督教要义》。该书包含了1559年最终版《基督教要义》的基本框架和要素,对《使徒信经》、十诫和主祷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它不仅能够帮助基督徒以简洁的形式把握基督教基本要道,而且能够帮助研究加尔文神学的学者了解加尔文神学发展的轨迹。
2015年7月6日 已读
虽然他们是在顺服自己无法无天的恶欲,但他们却不知不觉地施行上帝的公义。我们乃是以属血气的聪明抵挡上帝的智慧。人的愚顽鲁莽禁不住要在上帝的奥秘中耍些小聪明,搞些不负责任的破坏。要使圣礼成为圣礼,首先必须有上帝的圣言。其实如果让我自己看,加尔文整天把天主教兔说成猪啊猪的挺刺耳,但当确确实实看到他们拿基路伯的例子来说明圣像不等于偶像崇拜时我还是觉得加尔文干得好= =把五星留给基督教要义吧。
宗教 稣典
基督教旧约伦理学 豆瓣
Old Testament Ethics for the People of God
作者: [美] 莱特 / Christopher J. H. Wright 译者: 白陈毓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 1
作者先提出旧约伦理学的神学、社会、经济架构,接着就一系列当代议题作深入的探讨,全面地阐述了旧约伦理学的重大问题,从而摆脱了与常规伦理议题的繁琐纠缠。
第一部提出了一个诠释框架,与旧约神学相通,读者可以参照一些旧约神学的著述。透过这个诠释框架,旧约世界马上呈现其原有的立体感与动感;这样读旧约,即可避免见树不见林的通病。
第二部是主题探讨,通过八个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以古今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旧约伦理学的精义和对当下的启发。
第三部是“旧约伦理学研究”,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可对于想深入理解“旧约伦理学”这个领域的近况及研究方法的读者,这个部分才是宝藏。
该书自1983年问世以来,广受好评。如今经过大幅修改,再加上学术界旧约伦理学研究的最新综述,并辅之以详尽的参考书目,使得该书更加雅俗同赏。
2015年6月22日 已读
宇宙是被造而偶发的(contingent)。救赎的目的就是自由。我们活在一个诉说着故事的世界。旧约里最最要紧的其实都从这句而出:你们不可欺压寄居的人,因你们曾是寄居的,知道寄居的心。第二要紧的则是:你们需圣洁,因你们的主是圣洁的。
宗教 稣典
先知式的想像 豆瓣
作者: 布鲁格曼 / Walter Brueggemann 译者: 謝樂知 台湾文艺出版社 2009
《先知的想像》一書夾帶著挑戰性與啟發性,循線追溯出一條道路。這條道路以摩西激進的異象為起點,中經所羅門王所樹立的王家權勢,最後進入到先知們嶄新的自由異象,以及這異象對於王家權勢所做的批判。布魯格曼帶我們走過遼闊的大地,從埃及走到了列王,走到了耶利米,走到了耶穌。他強調先知的異象不只是擁抱百姓的痛苦,它還在上帝新創造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能量以及一種讚嘆的氣息。對「先知書」的閱讀,往往簡單地解釋為「義怒」、停留在負面的思考中。本書作者卻結合了兩個不常相提並論的詞彙:就聖經而言,「先知式」代表的是種具有衝擊力和具有詩意的聲音,先知藉這聲音宣揚他們認為來自上帝的神喻;而「想像」是種被解放的能力,它能建構不同於常理的現實「圖像」。透過想像,先知以各種不同的隱喻和象徵撼動我們的感官,讓我們能以不同的方式經驗世界:世界必須合乎上帝公義、聖潔的期盼,否則必須遭受審判;然而,世界也正向著上帝敞開,領受祂的贈禮,好叫世界仍有新的盼望。「先知」和「想像」相結合的結果,便是呼召我們,邀請我們一同體驗非比尋常的世界,叫我們看見更高層次的道德生活,以及超乎想像,充滿自由、盼望的世界。
http://www.amazon.com/Prophetic-Imagination-2nd-Walter-Brueggemann/dp/0800632877
会饮篇 豆瓣
Συμπόσιον
9.5 (141 个评分) 作者: 柏拉图 译者: 王太庆 商务印书馆 2013 - 1
本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著的一篇对话式的作品,是以对话或者演讲的形式写成的,其背景是古希腊的一群男子在一场酒宴之中的谈话,所讨论的主题是爱的本质。
本书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即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本书也讲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爱,在本书中,这群男子认为最高贵的爱是男人之间的爱,他们认为男子应该去爱另一个男子,但是他们反对古希腊风俗中男子对少年的爱,这是他们讨论的前提。
2015年5月9日 已读
爱所盼望的就是不朽,在肉体是生育,在灵魂是完善德性。注释太简略了,不过不怪译者。
宗教 爱智
魔鬼家书 豆瓣
The Screwtape Letters
作者: [英国] 刘易斯 译者: 况志琼 / 李安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路易斯著作系列: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鸿》)是一本纯粹想象出来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一“瘟木鬼”。私酷鬼是瘟木鬼的叔叔。两个鬼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尽管两个鬼表面上惺惺作态,其实暗地里也是尔庚我诈,都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用魔鬼的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的挖苦,让人在捧腹后亦不禁去反省内心,透视自己意识中真实的动机,从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路易斯著作系列:魔鬼家书》再现了C.S.路易斯在洞察人性方面的老练和深沉。
2015年5月6日 已读
连纯粹属灵、真正知道上帝存在的造物都会堕落,更别说人了。邪灵与我的相似性在于自傲,而耶稣愿意在受难时给罪人祈祷,我也愿意给邪灵的回归祈祷。以及已经成路易斯脑残粉。
20世纪 宗教 稣典 英国
Of Pandas and People 豆瓣
作者: Davis, Percival/ Kenyon, Dean H. Foundation for Thought & Ethics
The book argues that the origin of new organisms is "in an immaterial cause: in a blueprint, a plan, a pattern, devised by an intelligent agent". The text remains non-committal on the age of the Earth, commenting that some "take the view that the earth's history can be compressed into a framework of thousands of years, while others adhere to the standard old earth chronology". The book raises a number of objections to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such as the alleged lack of transitional fossils, gaps in the fossil record and the apparent sudden appearance ex nihilo of "already intact fish with fins and scales, birds with feathers, beaks, and wings, etc". The book makes no explicit reference to the identity of the intelligent designer implied in the "blueprint" metaphor.
Kevin Padian, a biologist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reviewed the book and called it "a wholesale distortion of modern biology".[3] Michael Ruse, a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nd biology, reviewed it, calling the book "worthless and dishonest".[4] Gerald Skoog, Professor of Education at Texas Tech University, wrote in his 1989 review that the book reflected a creationist strategy to focus their "attack on evolution", interpreting the Edwards v. Aguillard ruling as though it legitimised "teaching a variety of scientific theories", but the book did not contain a scientific theory or model to "balance" against evolution, and was "being used as a vehicle to advance sectarian tenets and not to improve science education".
2015年4月27日 想读 intelligent design
宗教
The Prophetic Imagination 豆瓣
作者: Walter Brueggemann Augsburg Fortress 2001 - 6
In this challenging and enlightening treatment, Brueggemann traces the lines from the radical vision of Moses to the solidification of royal power in Solomon to the prophetic critique of that power with a new vision of freedom in the prophets. Here he traces the broad sweep from Exodus to Kings to Jeremiah to Jesus. He highlights that the prophetic vision and not only embraces the pain of the people but creates an energy and amazement based on the new thing that God is doing. In this new edition, Brueggemann has completely revised the text, updated the notes, and added a new preface.
The Virtuous Reader 豆瓣
作者: Briggs, Richard 2010 - 1
2015年4月20日 想读 摩西与谦卑,所罗门与智慧,希西家与信靠,路得与爱,以赛亚与倾听接受
宗教
Story as Torah 豆瓣
作者: Wenham, Gordon J. 2004 - 1
2015年4月20日 想读 对创世纪和士师记的人物叙事做的伦理学诠释
宗教
The Four Loves 豆瓣
作者: Lewis, C.S. 2002 - 6
C.S. Lewis's famous inspirational work on the nature of love. C.S. Lewis's famous work on the nature of love divides love into four categories: Affection, Friendship, Eros and Charity. The first three are loves which come naturally to the human race. Charity, however, the Gift-love of God, is divine in its source and expression, and without the sweetening grace of this supernatural love, the natural loves become distorted and even dangerous.
2015年4月17日 已读
我的Logos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了Eros,等等这两者是对立的么?公义后确实都是爱,但人做不到。唯有对上帝的爱是无害的,唯有地狱是无爱的。Charity的开头讲得不太好。不过看了原文才知道刘易斯不光会说理,文笔也好到哭。
宗教 稣典
天路历程 豆瓣
作者: [英国] 约翰·班扬 译者: 陈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 1
携带一生的阅读
约翰•班扬经典名著便携本——《天路历程》
作品以梦境的形式展开,描写了主人公“基督徒”背负着无尽的人世忧烦,苦不堪言,经“传道者”指点后,挣脱妻子儿女和邻人的羁绊,毅然朝着“天国的城市”前进。他逃出“毁灭之城”,爬出“灰心沼”,途经“名利场”,攀上“困难山”,跨出“安逸的平原”,闯出“怀疑城堡”,渡过“死亡之河”,最后终于到达了天城“锡安山”,进入了永生之境。
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班扬自己的生命历程,而每个读者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所处的位置。班扬的语言简洁、生动、有力,书中有许多地方与耶稣用比喻讲道时的风格很类似,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揭示出深奥的真理。它的问世成为了历世历代读者的祝福,人们读的次数越多,越深入,就越会发现它是如此优美生动地昭示了神圣的真理,据说“布道王子”司布真读了有100遍之多。
三百多年来,《天路历程》突破了民族、种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风靡全球,被称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寓言小说”、“清教主义的散文史诗”、“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迄今为止,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
《天路历程》便携本
ISBN:978-7-5043-6305-3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定价:20.00
购买信息
电话:010-82863843 010-85802197 010-84823047
网站:www.booksforchina.com.cn
淘宝网:http://shop35158938.taobao.com/
2015年4月1日 已读
我怀里有把钥匙叫做应许,我相信它能打开怀疑堡垒里的任何一把锁。那儿是锡安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啊,见从无。p.s.好像不是完整版。
17世纪 宗教 稣典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