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平凡的世界 豆瓣
9.1 (37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 - 5
《路遥全集:平凡的世界(套装共3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 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午夜之门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 - 3
北岛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北岛近十几年间在国内国外遭逢的一些人和事。文风淡定,谐谑,妙趣其中。
青春之歌 豆瓣
4.4 (18 个评分) 作者: 杨沫 北京出版社 2004 - 8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来反映这场历史大风暴的。林道静出自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作家以度满激情的笔墨,真实地展示了林道静充满坎坷、充满荆棘,但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余永泽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
《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优美,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常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2013年9月10日 已读
要不是课上要求看的我绝对忍不到200页= =简直是侮辱人智商
当代
红豆 豆瓣
6.5 (8 个评分) 作者: 宗璞 花城出版社 2010 - 11
《红豆》收入了宗璞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红豆》、《四季流光》、《心祭》、《鲁鲁》等。
《红豆》是宗璞的成名作。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重大命题。小说跳出了“爱情+革命”的枷锁,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的一种人性关怀。
《四季流光》叙写了四个女生半个多世纪的坎坷遭遇,感慨于美好生命的流失,而反思与批判尽在其中。
2013年9月6日 已读
太天真。能用到只有几句关于江玫的异样情感可谓为女性意识的萌发但宗璞到头来也没说明白甚至将之归到革命立场去,这就没法谈了。
当代
天香 豆瓣
7.9 (22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5
晚明,上海县申家造“天香园”,申柯海娶妻小绸,又阴差阳错纳闵氏为妾,自此恩怨纠缠。闵氏系苏州织工之女,有绣艺,带入申家,与小绸共创“天香园绣”;柯海侄媳希昭更以书画入绣,成天下一绝。后申府家道中落,侄女蕙兰寡居,希昭、蕙兰等以“天香园绣”支撑家用;蕙兰更设幔授艺,使其光大天下。《天香》以江南“顾绣”的源流为线索虚构演绎,编织出晚明时上海乃至中国民间生活、社会文化的面貌,折射世事盛衰、朝代更迭的因由。主题深涵、微言大义,是一部好看耐读的上佳之作。
2013年8月29日 已读
长恨歌都给了四星,这本好看得多怎么都是得打满的。问题也有,读的时候一味觉得遣词舒缓了许多,但读到百来页时终究觉得有无聊感。看了评论发现原来是人物群像和剧情设置过为广大的问题,小绸和希昭乃是两个关键人物,惺惺相惜有相似点固然没错,但回想起来两人除了一个工诗一个工画外并无什么不同。而蕙兰对于灯奴的冷淡和毫无道理的大义凌然责任在身让人觉得汗毛一竖。历史人物的穿插有真实感但亦流俗,震川先生实在不必有。反觉得出色的是小绸和柯海、蕙兰和张陛这两路关系上,一个是决绝,一个是隐忍,秘不示人的璇玑图和靠人递送的只言片语例如“木槿花开”之类,看得人会心紧。多说王安忆这本也不如何,想来是对她期望太高,又或者是对这个小说界太过高估了?
当代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
2013年8月25日 已读
谪仙记的手法似爱玲。想写篇白先勇笔下同性恋人物的异同文章。
当代
黄金时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黄金时代
9.0 (168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其它标题: 黄金时代
这是以文革时期为背景的系列作品构成的长篇。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年代。那时,知识分子群体无能为力而极“左”政治泛滥横行。作为倍受歧视的知识分子,往往丧失了自我意志和个人尊严。在这组系列作品里面,名叫“王二”的男主人公处于恐怖和荒谬的环境,遭到各种不公正待遇,但他却摆脱了传统文化人的悲愤心态,创造出一种反抗和超越的方式: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便倾向于证明自己不无辜。于是他以性爱作为对抗外部世界的最后据点,将性爱表现得既放浪形骸又纯净无邪,不但不觉羞耻,还轰轰烈烈地进行到底,对陈规陋习和政治偏见展开了极其尖锐而又饱含幽默的挑战。一次次被斗、挨整,他都处之坦然,乐观为本,获得了价值境界上的全线胜利。作者用一种机智的光辉烛照当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使人的精神世界从悲惨暗淡的历史阴影中超拔出来。
2013年6月9日 已读 仅从个人而言,这种风格不喜欢。
当代
清水洗尘 豆瓣
作者: 迟子建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1 - 9
2013年6月7日 已读 她喜欢的女人是一类的,往往结局最苦,像要独占的告诫。
当代
孽子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10
小说描述从民国六十三年夏天的一个午后,主人公李青因与同学发生暧昧行为被学校记大过开除,遭一直期盼他报考军校的老兵父亲赶出家门开始,这名边缘少年如何在历经母亲、弟弟亡故、被家庭与学校放逐,乃至于无意中进入“新公园”莲花池周围的黑暗王国,认识许多相互扶持好友并与周遭人物开展一连串追寻情感寄托之处的心路历程。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2013年5月27日 已读
字里行间是回不到过去,捡不起未来。对底层故作称兄道弟地怜悯,对贵族不禁顿足掩面地缅怀。不过,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
当代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8.8 (9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1
故事发生于解放初的五六十年代,那时主人公许三观还是一个青年,他被周围生活不断地压迫,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依然无法保证生活,他只能用卖血来维持,每当无奈时,就会想到用卖血来解决。随着岁月的流逝,许三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为了给儿子治病,坚持15天卖一次血,以还清欠债,最后导致大病不起。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许三观生活中的琐琐事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2013年5月27日 已读 看得好饿啊……好饿啊T^T想吃阳春面油条豆浆豆腐脑红烧肉黄豆骨头汤绿豆汤还有猪肝……不要绿辣椒切片炒的,太干,要小火锅里炖一炖就着芝麻酱的T^T……好饿……好饿……好饿……
当代
你一定要看董桥 豆瓣
作者: 陈子善 1997 - 8
2013年5月25日 已读
只有敬亭,依然此柳。高中月考的记忆了。书是九十年代出的,那时读董桥的人还少,只是不知柳苏先生看着现在的景况,是欣慰还是难免要落寞一下?
当代
斩首 豆瓣
作者: 赵本夫 2007 - 10
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名字叫《斩首》,是因为偏爱这里头的一篇同名小说。这篇小说办有几千字,却孕育了五年之久。数年前曾去汪曾祺先生的故乡高邮县,参加纪念汪先生的一个活动。期间在高邮参观,看到一片青砖灰瓦的旧房子,是高邮的古驿站。高邮是汉置县,早在此秦时已是驿站,高邮即因此得名。在全国以邮驿作县名的只此一处,可见高邮驿站之古,之重要。后来又去过两次高邮,每次都要进去看一看。古驿上似乎有一个气场,流连其间,会令人渐生苍茫之感。仿佛时光倒流,岁月历历,可以说,驿站作为古代驿使和来往官员、差卒暂住和换马的处所,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这个小小的偏远驿站,曾经发生过多少故事?没人能告诉我,但我相信,这个驿站应该有故事也肯定有故事的。在这后的几年,我会时不是在脑海里翻捡出高邮驿站那片古旧的房屋,于是,终于有了《斩首》。
2013年5月8日 已读
《带蜥蜴的钥匙》一篇最好,《寻找月亮》的结果好,《空穴》比天下无贼更应该被拍成电影。
当代
人到中年 豆瓣
7.4 (5 个评分) 作者: 谌容 花城出版社 2009 - 8
《人到中年》写于1979年,是一部切中时弊、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这一无私奉献、谦抑克己的眼科医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真切地描写了他们的理想和苦衷,讴歌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献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围绕知识分子问题所展开的种种社会疾患。 小说既是一个凄美的悲剧,又是一曲高昂的赞歌,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在社会上获得了强烈共鸣。
2013年5月7日 已读 太主流了。作为中篇完全没有让人觉得可以一读再读的地方,人设交代得也比较单一。至于说什么反映中年问题也落于琐碎了,不过也可能是我没到有共鸣的时候。提出文革让科学家的才能限制甚至毁灭在当时也许算有勇气?不过也仅仅是有勇气罢了。说一个女作家能写成这样就不错了就经典了才是侮辱呢。
当代
酒徒 豆瓣 Goodreads
8.3 (26 个评分) 作者: 刘以鬯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6
《酒徒》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并不是通篇都以主人公的意识作为基本题材的,作者刘以鬯还让他在一个外部世界和外部冲突中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的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与醒,醒与醉;从现实到梦幻,再从梦幻到现实的一种循环形式进行。小说从里到外全面展示了主人公对社会、对人类、对人生,甚至是对自己的绝望,他虽不满一切,但无力抗争,只能以醉酒逃避和麻醉自己对真相的了解,对现实世界的意识,但醉后总有醒时,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死亡。
2013年5月6日 已读
好读是肯定的,花了几节课的辰光就翻完了。比起乔伊斯那些个意识流大宗明快太多,文论处终究村上了些,这也是评不到五分的所在。最近频频有黑村上的趋向,倒叫人想起来被建构的女性里写同性恋情文学,除了有某某式,某某式,还有一种是郁达夫式的。光这样说好像还能安慰些个。对于五四后文章的品评终究老式了,但悲哀处是这老式到现在还是新的,甚至是被标榜的,所以香港那派文人写武侠写故事新编来谋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对于作家要是一旦创作过庸俗文学后便如少女失足是永远的污点一语极认同。刚还想着什么,码着码着倒忘了,这句应该也算所谓的意识流了吧。
1945年后的美国华裔文学 当代
白鹿原 豆瓣
作者: 陈忠实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3
《陈忠实集•长篇小说卷:白鹿原》内容简介: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2013年5月2日 已读
第一(啊喂你够了都要分条陈述么),这么个玩意儿四年就写完很腻害,反正给我四年我会玩儿三年十个月然后怒码点什么交差的。第二,一开始的H很到位,但后面也就那样,终究还是得靠“人性的光辉”来填补性描写不新的局限。第三,学了好多陕西话><扯掉你碎崽子娃个牛牛!第四,高玉凤有爱,书版的孝文后来成怂货了,黑娃变得有点多一百八十度托马斯全旋节奏感,朱先生死后逆袭满赛><。接下来要刷贾平凹了,嗯!最近给五星的书好多,其实是在好好看的原因么←_←。
当代
古都 豆瓣
8.4 (14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其中《古都》已经成为二十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经典,曾入选“20世纪百年百部最佳中文小说”。
2013年5月2日 已读
第一,我觉得她比村上春树小资多了,“村上像是贫农翻身了一样”,这一感觉的源头是其“百科全书式”的书写(骆以军语),说得是很到位的。论文的节奏和用语,最是适合全景式的城市铺陈。第二,后面王德威将她与王安忆比,原来觉得是污了朱天心,后来才在字句中读出褒贬。不过光一本长恨歌就定性实在是武断了,姜推荐叔叔的故事,这与天香就放到预读单里吧。第三,朱天心的文章乍读是满满“男气”的,在威尼斯之死里她也假借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来写,真得很。后来看着她与胡兰成的交情,得了这样的脾气和文笔,其他的集子也是得看的,而且是一看再看都值得。暂且就这些了吧,如课上所说的,给五星,却和译文出版社没关系。日文与注音符号的部分都不加注真是太不负责啦!
当代 需重读
醉花打人爱谁谁 豆瓣
作者: 周晓枫 作家出版社 2005 - 1
感情易碎,要小心轻放,像个玻璃杯……如果不小心摔碎了,就会有很多人捡到它,就会有很多很多人捡到它……
小说描绘了都市男女的情色与谋生,从风流俏寡妇金闪闪,到恶作剧女主角陶乱小姐;从事事留后路,言辞全是双关语的先生,到擅长制造个人神话的王有碲;以及连病毒都养着舍不得杀的东郭先生……以戏谑变形的手法,杜撰有若《世说新语》的人物传奇;新鲜有趣的观点,更展现作者独特的观察和带有邪恶感的智慧。
2013年4月15日 已读 作为当代都市情感小说来看,算个中上的档次;不过考虑上作者学院派的功底,拈词撚句的却耗费在这等东西上,就算不得高明了。
当代
兄弟(上) 豆瓣
8.2 (18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 8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李兰去上海看病,而“文革”开始,宋凡平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虐待,但他坚持给病中的妻子写信,隐瞒了事实真相,用想像出的美好生活欺骗着妻子,但最终仍然逃脱不了惨死的命运。李兰为宋凡平守孝,7年不洗头,而李光头和宋钢则在相互照顾中成长……
2013年4月12日 已读
宋凡平这个人设真萌,有美丽人生里粑粑的感觉……TAT李兰也好,说不许在外头人面前哭像胡适的麻麻……
当代
活着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5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其它标题: 活着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2013年4月9日 已读 命有点硬……
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