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金陵十三钗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7
严歌苓讲述的每一个关于中国人的故事都那么独特、复杂,并富有深深的感染力。……她笔下的人物如此丰满,而且她是通过对那古老的、男女关系的新诠释,探索和表现他们的处境,……作品以诗一般精细的语言进行陈述……小说《金陵十三钗》摹写的是“特殊女人”的言行心态。作品中,她把十三个风尘女子放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和道德的背景之下,进行心灵的剖析和人性的拷问,带给人们的自然是一种剥丝抽茧般的阅读疼痛。 金陵十三钗》是一篇关于仇恨的小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仇恨的理由和仇恨的指向,这些仇恨像潮湿的因子,慢慢就聚成汹涌的暗流,然后突然翻转,很快就完成了它溃堤的一击。
2013年4月8日 已读
严歌苓的文有匪气,却是故作的,背后藏了一张文弱却要恣肆、想被狠狠骂一句痴头瓜脑的面孔。倒淌河的爱恨隐约有简媜的感觉,拖鞋大队和白麻雀却昭示她的本性,看小姨多鹤的时候便说她爱女人的程度甚于我,现在只是更确定了。
当代
长恨歌 豆瓣
7.8 (165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8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本书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2000年获得我国文坛上最具荣誉的大奖——茅盾文学奖。
2013年4月5日 已读
杨乐生没说错,真正该谈到的问题都被王安忆巧妙地规避了。她较现在那些写现当代小言的人高明处,不过在拉长了时间加重了琐碎而已。或与同学说她不如严歌苓,终究是会讲故事的人,不过一个畅销一个学院,写这书许就是为了奖去的,节节段段的,天香还值得一看。所谓长恨歌,借题以来,似只有琦瑶拟玉环,缢死与扼杀之通。
Feminism 当代
情爱画廊 豆瓣
作者: 张抗抗 2010 - 2
《情爱画廊》主要内容:一部分白领阶层、一部分艺术家,还有一部分向往崇高生活的普通人心灵深处的爱情理想。在这个日益变得现实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挚爱,变得越来越稀少珍贵。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试图用艺术家的绘画语言,来替代文学的叙述语言。当读者们穿过这道长长的画廊,在眼睛欣赏那些被爱情催生、同时又催生着爱情、诉说着家情面是同时又被爱情诉说的画面时,在那些绚丽的色彩、奇异的光线、怪诞的构图面前,你们是否同时能感觉到书中人物内心激情的震荡、喃喃絮语中的温情、深沉的苦痛,以及最终占胜自我的理性光芒?
故事发生有雨雾朦胧的江南小城与粗犷的北方都市之间。这也许隐伏着某些文化观念上的碰撞与交融。也许更为含蓄地表达了在今天这个变幻莫测的人世间,固守与行走、喧嚣与宁静、排斥与宽容、沉潜与浮漾的矛盾。
若是再推近一点,我们可以看清楚,这个“画廊”里的爱情,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苏州。
尤其是,一部以绘画语言来描写爱情的小说,再以绘本的形式还原为画面,会是一种怎样美妙的阅读享受。文字给予我们关于爱情的想像,而画面的线条和色块,将使那些黑白的文字,变成五彩缤纷的爱情鸟,在城市上空和云间飞翔。
2013年3月31日 已读
中國女性作家真個是拿身體在寫。原以為同是画家體裁可給雙城記一個參考的,不過是一篇集了百家印象眾口談資的東西罷了,對社會好容易有一句言辭,沒發展成批評就又轉向他處。是何等擔驚受怕又自甘墮落的呢?張抗抗如此,其他更不消說了。
Feminism 当代
河神1·鬼水怪谈 豆瓣
6.1 (17 个评分) 作者: 天下霸唱 译者: 张思国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 - 1
你问我为什么魏家坟有妖怪?为什么说粮房店胡同是凶宅?209号坟墓到底有多瘆人?白记棺材铺的老掌柜为啥说自家屋里藏了要命的宝贝?这得从“桥下水怪”说起。
话说一个小水贼在三岔河口下了绝户网,无意中带出了小孩的尸身。“铁三角”郭师傅、丁卯、李大愣历经辗转,终在“金头蜈蚣穴”中将一眼双瞳的真凶抓捕。至此,郭师傅“河神”的名号就传开了。一天,郭师傅家的灶王爷画像被毁,按张半仙的话说是破了风水,要走背字儿,此画像瞬间变成凶卦,直对北方。而北方有闹鬼的粮房店胡同,有门上被贴封条的白记棺材铺,而最瘆人的,是传说镇压在白记棺材铺里那个“不得了的东西”,那东西一旦出来,定会水漫海河,不过究竟是什么,张半仙也推算不出……
2013年3月6日 已读 志怪剧沦为民俗剧的那刻起,不是作者档次上升了,而是他对这个领域实在没甚好写了
当代
袈裟扣 豆瓣
作者: 夏烈 译者: 金仁顺 魏微 鲁敏 盛可以 乔叶 张惠雯等 2011 - 9
夏烈主编的《袈裟扣——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是中国部分70后女作家
近三年的作品(中短篇小说)的选集。《袈裟扣——70后女作家的小说国》中
的这些作品的题材多关于都市,体现中国现代性和快速发展的都市生活语境
和精神变迁,这些女作家的创获中体现出我国目下都市小说的一个刻度。
2013年2月28日 已读
取景器。好运气。失语症一篇颇得我心,将相妻与文人妻,本就是两条完全相反只可选一条走到黑的路。只不过现在有更多选择。
Feminism 当代
赫本啊赫本 豆瓣
5.7 (6 个评分) 作者: 蒋一谈 新星出版社 2011 - 5
短篇小说鬼才、值得一谈再谈的短篇小说家(著名小说家李洱语)蒋一谈最新力作
献给落入凡间的天使奥黛丽•赫本的致敬之作
——————————————————————————————
本书包括八篇主题各异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用灵动、细腻的笔法讲述我们这个时代小人物的真实人生,切近到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或亲朋好友。
书中各篇小说有的描写80后年轻女性新锐生活,直击在不同身份中游走的当下年轻人内心的爱与痛(《七个你》);有的描写文艺青年的恋爱在掺杂了两位艺术大师的旧事之后的百转千回(《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有的描写小煤窑工人、黑车司机、成人情趣用品店经营者、农民工子女等底层人群为更好的生活而挣扎的失落(《芭比娃娃》);压轴之作《赫本啊赫本》描写一对父女因父亲到瑞士进行爱乐死的愿望而打开了回忆与沟通之门,共同追忆与奥黛丽赫本的邂逅如何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2013年2月25日 已读
假如我三年内能写出这样的短篇。
当代
小姨多鹤 Eggplant.place 豆瓣
8.4 (8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严歌苓 作家出版社 2008 - 4
二战进入尾声,日本战败投降,大批当年被移民来中国东北企图对中国实施长期殖民统治的普通日本国民被抛弃。十六岁的少女多鹤即为其一,在死难多艰的逃亡中,她依靠机智和对生的本能的渴望逃过了死亡,被装进麻袋论斤卖给了东北某小火车站站长的二儿子张俭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张俭的哥哥据传因为抗日而被日本人杀害,张俭的老婆朱小环因日本鬼子的惊吓导致流产,从此不能生育。国仇家恨的大背景下,日本少女多鹤的介入,使得整个家庭的关系变得暧昧和怪异。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女人多鹤的身份不仅在张家成为重大的情感和伦理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也成了巨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多鹤是张俭欲拒还休、欲罢不能的另一个女人,是生活在朱小环身边的情敌,也是张家三个孩子的生身之母,她的身份和地位成了纠缠张家几十年的头疼事。同时,如何掩盖多鹤的日本人身份也成了张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张俭的解决之道是,让多鹤成为朱小环的“妹妹”,孩子们的“小姨”;然后再通过不断的搬迁来遮掩多鹤的日本身份以及畸形的家庭关系。这个奇特的家庭组合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困窘的经济生活中飘摇度日。
几十年下来,日本人多鹤默默而固执地以“整洁、较真”等品质影响着这个家庭,而朱小环等张家人则以 “随遇而安”、“凑合活着”等生活理念改变着多鹤。残酷无奈而又充满吸引力的生活因着他们善良的本性使他们活成了不能分开的一家人。
2012年4月21日 已读
我承认这是目前中国最会写小说的人之一(因为中国的我真不怎么看,所以不敢下断言)。三叔则是最会讲故事,但那些二流紧凑的剧情填不完的坑终究比不过正统的小说带来的冲击力。一样是日本遗留,一个被卖去中国人家生儿育女的故事就比在地下几千米深处发现深山轰炸机来得动人。李建利说如果你不感动,一则因为那事离你太远了,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二则你听过看过很多次,都腻烦了。严歌苓爱写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小姨多鹤和金陵十三钗都是如此,那个动乱的年代可以有比现在多得多的爱和恨,阴谋和大义,出生和毁灭,就地一个题材就是我们眼中的惊心动魄。但也同样让人晓得,她并非是真正思想有深度的。我居然在心中暗暗拿她和扬之水比较,可能同是经历比较多的女子之故。但一个是作家一个是专家,听起来就不是一个档次。
当代
穆斯林的葬礼 Goodreads 豆瓣
6.9 (275 个评分) 作者: 霍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 1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2012年2月20日 已读
只喜欢以前的那条线,尤其是老头做雕像到最后吐血死了。什么爱来爱去的全是玛丽苏= =
当代
意思 豆瓣
作者: 赵荔红 2010
《意思》收录的作者的文字,仅仅是她对“理想真实”追求的开始。近现代以降,现代性在文学艺术上发挥得歇斯底里。一谈论“爱”,便被嗤为凡庸、布尔乔亚式的小情小调,被目为是眨巴着白痴的幸福的大眼睛的小女人文艺;一谈论“美”,就被判定是“文艺腔”,是落伍,是陈词滥调,不够现代,缺乏个性,云云。在这个时代,屈原的香花美草自然要受批判,郁达夫是小资,连鲁迅也被讥过于风月。殊不知,当到处充斥着小便器的艺术,当吸血鬼泛滥成灾之时,恰恰又是一种媚俗。追求个性,日日创新的同时,是消弭个性,是转瞬陈旧。而只有那种端正的永恒的美善,才必定日久弥新。
独唱团(第一辑) 豆瓣 Goodreads
7.4 (356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主编 书海出版社 2010 - 7
“虽然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我们总说,这个社会需要常识,需要启蒙,但其实我认为,互联网十年,该启蒙的人已经被启蒙了,有常识的人一直有常识,大家其实都知道美和丑,好和恶,只是我们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我们在台面上要扭曲和违背一下自己。要改变靠自己,现在不是旧年代,资讯毕竟对我们开放了七八成,我们也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七八成。而一本文艺读物,除了能提供好的文艺作品以外,能量有限,如果你抱着想看战争片的心态误看了一部文艺片,无论这部文艺片多好,你都会失望。”(韩寒说《独唱团》)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豆瓣
作者: 路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 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为路遥的中短篇小说全集,收录中短篇作品十八篇。包括《基石》、《优胜红旗》、《父子俩》、《不会作诗的人》、《在新生活面前》、《匆匆过客》、《青松与小红花》、《惊心动魄的一幕》、《月夜静悄悄》等。
此生只为一人去 豆瓣
作者: 杨紫陌 2010 - 1
那些红尘人事,就这样打开在你的眼前。
就像我们走近唐诗宋词一样,惊艳内心。
莞尔间又如同一幅水墨长卷,氤氲烟生。
樱花七日,这样的一种直见性灵与不可挽回。
黄金事物,终难久留。
如今,我写他们,梅尚程荀。
隔着近百年的光阴岁月望回去,
他们的人早已是杳杳于飞。
唯剩下只言片语,依稀隐约,在风里辗转。
梧桐树下拾翠羽。
有片刻的恍惚。
却又好比是梦中说梦,觉里寻觉。
我们仨 豆瓣
8.6 (617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