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纳尼亚传奇 豆瓣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 C. S. 刘易斯 译者: 陈良廷 / 刘文澜 译林出版社 2014 - 5
C.S.刘易斯奇幻经典著作《纳尼亚传奇》全彩插图版
独家收录作者唯一认可的保利娜•贝恩斯彩色插图
《纳尼亚传奇》是刘易斯于1951年至1956年间创作的七本系列魔幻故事,分别为《魔法师的外甥》《狮王、女巫和魔衣柜》《能言马与男孩》《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者号》《银椅》《最后一战》。故事中的"纳尼亚王国”是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在这些故事中,小主人公们或凭借一枚魔法戒指,或通过一扇衣柜大门等各种奇妙方法进入奇幻世界纳尼亚王国。他们通过英勇的冒险,与暴君女巫斗智斗勇来拯救纳尼亚的人们。 书里有会说人话的动物:巨人、半人马、巨龙、树精、地精和人鱼等等,有善良的羊怪和小矮人,还有伟大的狮王阿斯兰。在它们的帮助下,小主人公们通过英勇的冒险和战斗,一次次战胜邪恶,保卫了这个神奇而充满欢乐的国度。
2017年2月18日 已读
衣橱那部的点:Lucy说其经历而没有人信,如说信仰上的颤栗与狂喜没有人信。巴克斯,塔什神,嗯?Lewis真是一个温柔的人呢。虽然说银椅这篇不知道为什么有,楞是拉了个妹子进来,但是后面要表达的东西倒是挺好的。你所谓的真实如此痛苦,以至于即便纳尼亚是假的,我也要像一个纳尼亚人那样活着。
20世纪 稣典 英国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豆瓣
作者: [英] 罗伯特·勃朗宁 / [英]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 译者: 方平 / 飞白 2013 - 4
本书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本诗集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2017年1月10日 已读
舍下我,走吧。可是我觉得,从此我将会始终徘徊在你的身影里。其实我觉得伊丽莎白比罗伯特写得好得多……虽然都挺浪漫主义的。
英国 预言咏
人之废 豆瓣
The Abolition of Man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C. S. 路易斯 译者: 邓军海 译注 / 叶达 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3
《人之废》一书中,路易斯反思了社会、自然以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他认为,20世纪颇为流行的价值主观论对教育造成了毒害,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观点是:现代教育无“道”,而古之教育则“有道”……此书是C.S.路易斯三场演讲的结集,虽然篇幅小,却被英美世界精英广为推崇,认为其是一部“必读之作”。
《人之废》译者对路易斯原作进行深度注疏,正文并有 “解释专名,疏解典故,本译说明,互证对参”四类译者附注,为读者阅读该书提供方便。
2017年1月6日 已读
翻译简直……造作啊。Lewis的自由性在这本书里可见一斑。
宗教 英国
一个人的朝圣2 豆瓣
the love song of miss queenie
7.1 (15 个评分) 作者: 蕾秋·乔伊斯 译者: 袁田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10
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
这是故事的另一面,这是奎妮,这里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因此各自变得完整。
★触动万千读者的欧洲首席畅销书、布克文学奖入围作品《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全系列简体中文销量超过300万册!
我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也不是一部前传。我写的这一本书,它和哈罗德•弗莱比肩而坐。我会把这本书称为,一个伴儿。
——本书作者 蕾秋•乔伊斯
★被译为42种语言,发行超90个版本,全球销量超过800万册!
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
哈罗德被千万的人爱着,奎妮也一样
★2020勇气新版,特别收录蕾秋•乔伊斯写给中国读者的一封信和
35幅原汁原味英版木刻插图、青年作家、畅销书作者袁田担纲翻译,译文质量上乘,有美感。插画师贺婉娟特别绘制封面,隽永优雅。
★献给每一次对生命微小瞬间的朴素歌唱 对自我的照见 对爱的唤回,这一年,我们都需要她安静而笃定的陪伴。
2016年8月17日 已读
纯粹是为了最后的反转加星。人生而孤独,独生独死独往独来。
英国
在中国屏风上 豆瓣
On a Chinese Screen
7.2 (3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唐建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6
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年冬季,时年四十五岁的毛姆来到中国,溯长江而上一千五百英里,《在中国屏风上》即是他此次行程的产物,五十八篇或长或短、原本可以写成小说的“素材”,连缀成“一组中国之行的叙事”。
这组“叙事”的读者当然是本国人,毛姆为英国同胞展现的是一幅古色古香、散发着浓郁东方情调的“中国屏风”。毛姆在这架屏风上描绘了遥远、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国景致,她的山川风物、人文景观:令人敬畏的长城、急流险滩的长江、天光云影的水田、纪念先祖的牌坊、筑有雉堞的城墙、各式各样的庙宇、竹林深处的农家、山上的婴儿塔、路边的小客栈……当然,相对于“风土”他更感兴趣的永远是“人情”,他以一颗久经世故又不失赤子纯真的悲悯之心感受着、传达着他所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中国人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满怀同情地试图贴近中国风土人情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以批判的态度反映了在中国的英国人的生活真相。因为他始终认为:“写作中,更重要的不是丰富的材料,而是丰富的个性。”
2016年7月8日 已读
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眼镜,故有时事物被扩大且清晰,有时却扭曲而模糊。
20世纪 英国
代号星期四 豆瓣
The Man Who was Thursday
作者: (英)G·K·切斯特顿 译者: 乐轩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3
《代号星期四》内容简介:憎恶无政府主义组织疯狂行为的赛姆偶然间被神秘人物赋予侦探的身份,秘密卧底该组织窃取信息。立志完成任务的他顺利进入该组织最高理事会,有了代号“星期四”。组织的首领星期天到底是谁?委以赛姆重任的神秘人物又是谁?逐渐撕开的组织的恐怖面纱下,露出的是让赛姆永远猜不到的真相……
2016年7月7日 已读
也许因为是推理的分类才让评分这么低吧,作者借着小说传达了很多他的理念和三观,我觉得这比剧情本身可贵。“成为有人性的人的强烈自豪感莫名把他提升到超乎周围恶人无限之上的高度。至少有一刻,他从凡间星光闪耀的穹顶俯视他们卑微的古怪行为。对于他们,他感到一种无意识的根本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只有当一个勇士面对强大的野兽或者一位智者面对巨大的错误时才会感受到。他明白,无论体力还是智力,他都比不上星期天主席,但在那一刻他毫不在意,就像他不在意他没有老虎的肌肉或者犀牛的犀角。一切都被包含在一个终极的确然中,那就是,主席是错误的,而手摇风琴是正确的。”
英国
Kidnapped 豆瓣
作者: Robert Louis Stevenson Bantam Classics 1982 - 1
2016年6月21日 已读
英gay兰故事= =总之就是继承了一个宅子的骚年被坏叔叔卖到床(雾)上当奴隶(大雾),船长计划到岸上把他卖为性奴(史诗雾)但开挂遇上了真爱皇室男,他们干掉了船上的人又干掉了坏叔叔,性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英国
智慧七柱(上下册) 豆瓣
作者: T.E.劳伦斯 译者: 温飙 / 黄中军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8 - 1
《智慧七柱(上下册)》中所描写的故事,经美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银幕再现,而使无数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在这部巨著中,集博学的东方学家、天才的狂热分子、勇敢坚毅的战士为一身的劳伦斯的身影跃然纸上,将读者深深引入他的阿拉伯沙漠战争经历,他的回忆与梦想,他的痛苦与思考……从他那种让人惊叹的永无止境的渴望与奋斗中,人们不难发现其折射出的,正是那个时代西方杰出人士面对殖民帝国主义走向衰竭这一趋势的一种精神挣扎。温斯顿·丘吉尔高度评价此书“跻身于英国文学最伟大的著作之中,在战争与冒险的描述上,无人能够超越。”
2016年4月27日 已读
贝都因人之所以具有力量,只是因为贫瘠的阿拉伯半岛迫使他们简朴、节欲、隐忍。作为沙漠中人,命中注定要与一个敌人进行永无止境的战斗,这个敌人不是世俗之人,不是生活,不是任何别的东西,而是希望本身。奥达说:“为什么你们西方人总是什么都想要呢?我们看不到多少星星,但我们可以看到星星后面的真主。”
20世纪 英国
拜拜,多谢你们的鱼 豆瓣
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7.6 (30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胡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阿瑟·邓特找到了真爱。
漫长的旅程结束了,阿瑟·邓特来到了——地球。地球分明已经毁灭,但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它的确正是地球。阿瑟过去的朋友、工作的公司、宵夜的酒吧,它们都在原来的位置,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然毁灭。
地球毁灭了?被外星人炸了?没听说过。哦,对了,那是中央情报局搞的秘密实验,其实根本没这回事。
亲身经历过地球毁灭大难的阿瑟不相信这种解释,却又找不到别的解释。他觉得准是自己发了疯。
万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女人——她的亲身经历说明,地球确实毁灭了。
阿瑟坠入了情网,然后,两个人踏上了寻求真相之路。
2016年4月12日 已读
-对有钱人我有一项非常特别的服务。-哦,是什么呢?-我告诉他们有钱挺好的。女主通过时间旅行乱入了?还是上一本的环式理论的感觉_(:з」∠)_同时知道问题是什么和答案是什么,也是一个无限非概率事件啊,细思恐极。
20世纪 英国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豆瓣
Life,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8.5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胡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阿瑟·邓特被抛到史前地球,但一架时空穿梭机(外形像一只沙发)又将他带了回来,降落在一个板球场中央。
这是毁灭之前的地球,这一次,不仅是地球,整个宇宙都面临毁灭的危险——而板球赛正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
是的,宇宙面临的危险和板球有关。真是危险的运动啊。宇宙的命运就掌握在阿瑟·邓特和他疯疯癫癫的朋友手里,他们即将穿梭时空、漫游银河,误打误撞地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宇宙。等待他们的是冒险、疯狂、战争,以及许多许多的颠三倒四、莫名其妙。
2016年4月12日 已读
所有非概率算术的性质,都是近似可逆、环状结构的。所以那些无限的不可能的事,恰恰非常可能发生,而且随时可能发生。我感觉这句是全系列的总纲句_(:з」∠)_→所以对“时间旅行这个主意到底是何时何地被谁想出的”的最合理解释是,它是在同一时间、在历史的所有时期自己发现的。给一直被冤杀的陆仁嘉加颗盒饭星233333
20世纪 英国
宇宙尽头的餐馆 Eggplant.place 豆瓣
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rse
8.0 (62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徐百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7
《宇宙尽头的餐馆》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之一。
宇宙尽头餐馆,顾名思义,设在宇宙的尽头。所谓宇宙尽头,既是时间的终点,也是空间的终结。宇宙在此刻毁灭。只有穿过无尽空间,在时光隧道中旅行千万年的阔佬富豪才能享受这家餐馆的美食,同时观赏宇宙毁灭的那一刻。
那以后,阔佬们各自搭乘自己的超豪华时空飞船,返回自己的时代。
可是,阿瑟·邓特和他的伙伴们并非这类豪客。这一群伙伴分别是:地球毁灭后仅存的两个人、两个脑袋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爱唠叨的机器人,以及伟大的百科全书《银河系漫游指南》的研究员。这些穷鬼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宇宙同归于尽吗?
总而言之,他们成功逃脱了。但又陷入了另一场危机之中,再一次踏上了冒险之旅。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地球原来是一台为提示宇宙之秘而设计出来的巨型电脑。而现在,从宇宙毁灭的那一刻掉头返回的他们又将面对新的发现:人类的起源。
这个起源肯定不会增加现已灭亡的人类的光荣,不过,《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封面上已经用大而友善的字母告诉我们了:不要恐慌。
2016年4月12日 已读
先用750万年给个42,再用1000万年和整个第二部给出6*7=42_(:з」∠)_
20世纪 英国
银河系漫游指南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7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徐百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6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
赞福德·毕博布鲁克斯:长着两个头、三条胳膊的银河大盗,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河帝国总统。
崔莉恩:赞福德的同伙,除阿瑟·邓特之外惟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地球人。事实上,阿瑟从前认识崔莉恩,而且曾经试图勾搭人家,可惜没有成功。
马文:天才机器人,疑心病极其重,极其沮丧,极其唠叨。
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2016年4月12日 已读
地球:基本上无害。无限非概率。来不及构建自我认同的鲸鱼。哀求你,我长着鼻毛的爱人,用你黏稠的液体沐浴我,否则我将撕裂你,你看我会不会!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答案是有的,只是我必须要想一想。诶呀后面太好看了_(:з」∠)_脑洞太大以至于都不会有教义不适感
20世纪 英国
作家看人 豆瓣
A Writer's People
7.7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V.S.奈保尔 译者: 孙仲旭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3
在奈保尔令人赞叹的五十年职业生涯中,他的写作一直致力于追求真实,这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独一无二的明晰性与才华。在《作家看人》(A Writer's People)中,他对我们思考、观看与感知方式的探索,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明晰,并掺进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这部非凡的著作所反映的,是一个知识分子深深涉入的那种“严肃认真的旅行者”所面对的同化带来的挑战,对这个旅行者来说,单一的世界观是不可能存在的。奈保尔在本书中写了古典的时代——我们还保留着的,我们已经遗忘了的——以及最近的过去。人物类型各异,比如甘地、德雷克·沃尔科特、福楼拜等,在他富有同情心的笔下都被细细描摹,同样被细细描摹的还有他在特立尼达的早年生活,他家族史中的沉默,以及安东尼·鲍威尔与弗朗西斯·温德姆在他初涉文学圈时所扮演的角色。
部分是沉思录,部分是回忆录,文笔兼具优雅与揭示性,《作家看人》以一种饱含温和、幽默与感情的特殊洞察力,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当代最伟大作家之一的心灵。
2016年3月14日 已读
友谊能够持续如此之久,也许就是因为我不曾细读过他的作品。
20世纪 英国
羞耻 豆瓣 Goodreads
8.1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尔曼·鲁西迪 译者: 黄灿然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 - 6
《羞耻》于1983年出版。小说明显地影射了巴基斯坦动荡不安的近代史。书中人物影射两位主要政治人物:布托及齐亚哈克。这是一部充满讽刺、揶揄与怪诞的小说。
作者以复杂的人物与虚实交错的情节,铺陈了一部似真似假的历史闹剧。故事环绕哈拉帕及海德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展开:伊斯坎德·哈拉帕40岁时,放弃荒淫生活,成为“不完全的”巴基斯坦的平民总理。拉查·海德,军人,受伊斯坎德提携成为高级将领。伊斯坎德相信他不会制造麻烦,后来却在一场政变中被海德推翻。为报复伊斯坎德对他的羞辱,海德把伊斯坎德处死。
奥马尔·沙克尔是书中另一主要人物,是环绕着“权力中心”的边缘人物。他出生离奇,由3位姐妹共生,由这3个母亲共养,自小住在门禁森严的沙克尔大屋里。后来他逃离大屋,日后成为杰出医生,但也放荡不羁,不知羞耻。他起初是伊斯坎德的跟班,一起过着淫乱的生活,后来成为海德的女婿,政变失败后被处死。
小说围绕“非理性的宗教和政治暴力是导致社会的羞耻以及无耻的根源”这一主题展开,巧妙地结合了历史、艺术、语言、政治及宗教,描写一个现代国家的创建及其失败的过程。笔触轻快而又稳健,深入人与非人的领域,探索存在于每个人内心的疯狂、纯真与残酷;文体雄辩而又繁复,写出了一则充满野心、饱含讽刺的现代寓言,令人感到可笑的同时也感到恐怖。
作品曾获法国年度最佳外语书籍奖。
2016年2月29日 已读
这真是个谁家没行房都人尽皆知的世界,但只有死人才能说出活人所想所知的羞耻。你不能告诉世界如何解决,因为你竟然以真实高贵的情操为利己、虚假和卑鄙的自欺,宁愿用漠然无视和闭口不谈来催发它变异进食膨胀爆炸,哼,扣你一星看你知错不。
20世纪 英国
蓝色童话 豆瓣
The Blue Fairy Book
9.5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安德鲁·朗格 译者: 周仁义 / 顾之敏 等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1 - 11
2016年2月8日 已读
印象最深的一本(然而好像在一次活动时送给小朋友了)其实就是因为小学时就能看这么长,这么狗血,这么一波三折的故事,现在才能不管多厚的书都一页页慢慢读下来吧(并不,还是没耐心的)。
19世纪 英国
守望灯塔 豆瓣
Lighthousekeeping
7.9 (14 个评分) 作者: (英)詹妮特·温特森 译者: 小庄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8
——给我讲个故事吧,皮欧。
——什么样的故事,孩子?
——重新开始的故事。
——那是生活的故事。
◎每个人都可以独自用力地成长。在黑暗中,守着光亮,不断地失败,又再次开始。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温特森的成长疗愈小说。
◎一部为孤独的人带来慰藉的暖心力作。
◎一本让人着迷,散发这水晶般光泽的书,读完后让人怅然若失。——《独立报》
西尔弗是一个孤儿,飘无定所,由瞎子皮欧收养。皮欧是拉斯角的灯塔看守人,行踪神秘,给西尔弗讲述了许多跨越时空的旅行故事。这些故事围绕巴别尔•达科展开,他是一个十九世纪的牧师,一生过着一半光明一半黑暗的生活。达科的故事照亮了她的生活。像是一张穿越黑暗的地图。她在不断的失败中,守着这份光,不断成长,最终找到了自我和爱情。
这是一部才华横溢的闪光之作,语言如此纯粹、优美,让人不时赞叹不已。
——《泰晤士报》
风格独特,气氛优美,温特森这部有着高度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充满了对语言和神话令人惊异的沉思。
——《纽约客》
温特森的确穿破了我麻痹的表层皮肤,刺向更深的地方。在那里,一簇簇寂寞的神经末梢从冬眠中苏醒,激烈地跳动起来。
——张悦然
在她的的题材里,她得心应手。一个极具才华的作家。
——穆里尔•斯帕克(英国知名作家)
20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家。
——戈尔•维达尔(美国知名作家)
2016年1月23日 已读
“关于存在的连续性叙述是一个谎言。没有所谓的连续性叙述,在时间中,只有被照亮的时刻,其余的都是黑暗。”此起彼伏的亮光隐约构成一脉线索,也许最后的羞愧源于平庸的黑暗如此之多。有些可惜作者,其实我很喜欢她的。
21世纪 英国
卿卿如晤 豆瓣
A Grief observed
作者: 路益師(C.S. Lewis) 译者: 曾珍珍 雅歌出版社 2000 - 1
《卿卿如晤》是一篇悼亡手記。
這是路易斯痛失愛妻之際,在那些“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午夜”裡寫下的文字。
《卿卿如晤》是路易斯對生和死、信託的失喪與重建等人生母題的深刻思考,包括了他對那一段悲慟歲月進行的鞭辟入裡、誠摯坦率的內省;同時,這又是一份細膩真實人心靈記錄,展示了他在苦難面前懷疑生活意義的掙扎之旅,也再現了他如何重新歸正信仰、心存堅忍奔跑天路的生命之跡。
本書問世以來,即以靈性而細膩的語言、真摯而強烈的情感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成為治療人們的心靈傷痛的一劑“恩典良藥”。有人說,這是迄今為止討論悲痛問題最好的一部作品。
2015年12月24日 已读
信心是向着事物的真相张开爱的双臂。祂一直都知道我的圣殿是纸叠的房子,唯一能让我察觉这事实的方法是将它砸碎。神的爱和祂的洞察人心是密不可分的,祂之所以能洞察是因为祂爱,所以即使看透了,也还能爱。现在的她像神一样,无法理解,超乎想象。——看刘易斯这么说,比看纯真博物馆里土豪将炮友提高到真主高度的强行升华舒服多了。而读前言和后记真是不顺心,为此减一星,这个出版社偏自由派偏得太明显。
20世纪 英国
尤利西斯(上下) 豆瓣
作者: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译者: 文洁若 / 萧乾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 6
小说的主人公布卢姆是都柏林一家报纸的广告推销员,作者用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这个彷徨苦闷的小市民和他的寻欢作乐的妻子莫莉以及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青年学生斯蒂芬这三个人一昼夜中的经历,实质上是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的写照。作者把小说的主人公和荷马史诗《奥德修记》中的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相比拟,把他在都柏林的游荡和尤利西斯的十年飘泊相比拟。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成为现代派小说的先驱。他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刻意创新,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引语和神话。
2015年6月22日 已读
2012.04.26~2015.06.22。溺死在海里,这是亘古以来最安详的死。教会的博士们编出了整套的神学。这是一个精疲力竭的淫妇衰老后在寻觅着神的时代。毫无出路的空虚和孤寂,只有用精神胜利法和偷情妥协度日,意义在何处?乔伊斯和庞德都硬着心不肯回转,但事实上他们也无法回转。庞德还有热心些,就更显困顿,而乔伊斯则是彻头彻尾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20世纪 英国 需重读
魔鬼家书 豆瓣
The Screwtape Letters
作者: [英国] 刘易斯 译者: 况志琼 / 李安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路易斯著作系列:魔鬼家书》(亦作《地狱来鸿》)是一本纯粹想象出来的通信集。通信的双方,一个是位高的“私酷鬼”副部长,另一个是初级的试探鬼一“瘟木鬼”。私酷鬼是瘟木鬼的叔叔。两个鬼以书信的方式交流诱惑人的伎俩,恶毒地揭露人性中的丑陋与“疮疤”。不过,尽管两个鬼表面上惺惺作态,其实暗地里也是尔庚我诈,都渴望最终能够“吞噬”对方。
书中,C.S.路易斯展开想象,绘声绘色地描绘魔鬼的语调,用魔鬼的口对人之本性进行深度的挖苦,让人在捧腹后亦不禁去反省内心,透视自己意识中真实的动机,从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
《路易斯著作系列:魔鬼家书》再现了C.S.路易斯在洞察人性方面的老练和深沉。
2015年5月6日 已读
连纯粹属灵、真正知道上帝存在的造物都会堕落,更别说人了。邪灵与我的相似性在于自傲,而耶稣愿意在受难时给罪人祈祷,我也愿意给邪灵的回归祈祷。以及已经成路易斯脑残粉。
20世纪 宗教 稣典 英国
天路历程 豆瓣
作者: [英国] 约翰·班扬 译者: 陈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1 - 1
携带一生的阅读
约翰•班扬经典名著便携本——《天路历程》
作品以梦境的形式展开,描写了主人公“基督徒”背负着无尽的人世忧烦,苦不堪言,经“传道者”指点后,挣脱妻子儿女和邻人的羁绊,毅然朝着“天国的城市”前进。他逃出“毁灭之城”,爬出“灰心沼”,途经“名利场”,攀上“困难山”,跨出“安逸的平原”,闯出“怀疑城堡”,渡过“死亡之河”,最后终于到达了天城“锡安山”,进入了永生之境。
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班扬自己的生命历程,而每个读者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所处的位置。班扬的语言简洁、生动、有力,书中有许多地方与耶稣用比喻讲道时的风格很类似,以通俗易懂的方法揭示出深奥的真理。它的问世成为了历世历代读者的祝福,人们读的次数越多,越深入,就越会发现它是如此优美生动地昭示了神圣的真理,据说“布道王子”司布真读了有100遍之多。
三百多年来,《天路历程》突破了民族、种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风靡全球,被称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寓言小说”、“清教主义的散文史诗”、“具有永恒意义的百科全书”。迄今为止,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
《天路历程》便携本
ISBN:978-7-5043-6305-3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定价:20.00
购买信息
电话:010-82863843 010-85802197 010-84823047
网站:www.booksforchina.com.cn
淘宝网:http://shop35158938.taobao.com/
2015年4月1日 已读
我怀里有把钥匙叫做应许,我相信它能打开怀疑堡垒里的任何一把锁。那儿是锡安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啊,见从无。p.s.好像不是完整版。
17世纪 宗教 稣典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