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重读
柠檬 豆瓣
檸檬
8.6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梶井基次郎 译者: 李旭 / 曾鸿燕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 5
本书为梶井基次郎生前作品二十篇的结集,以私小说、心境小说为主,内容都近似散文诗,擅长以象征的手法及病态的幻想构织出病者忧郁的世界及理想。包括作者的代表作《柠檬》、《泥泞》、《路上》、《雪后》等。行文优美流畅,凝结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忧郁,如和风细雨般沁入人心。
2015年2月9日 已读
恶之花的小说版——由尸体滋养的樱花,由猫爪做成的粉扑,刻着交媾图案的棺材,踩着海水中的月亮溺死,理想之光、绝望深渊、无聊现实,如恶鬼般渴望着忧郁。
20世纪 日本 需重读
宠儿 豆瓣
Beloved
作者: 托妮・莫里森 译者: 潘岳 / 雷格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96 - 2
本书通过逃亡女黑奴塞丝的经历,深刻揭露了奴隶制及对黑人心理的影响,它甚至超过了他们所受的苦难本身,本书意义深刻,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宠儿》堪称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主要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女黑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奴隶主循踪追至,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女儿。虽然这已是18年前的往事,但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宠儿》获1987年度普利策奖。1998年,《宠儿》被搬上银幕,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芙蕾饰演塞丝。
2014年12月23日 已读
①会写得不行TUT学者型作家是我的爱!有人之前说,作家么,就是作品里的上帝。我认为是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意思,不!莫里森这种才叫上帝,她在写的开始知道了结局,在写的中途掌握了往昔。随便一个景象都是可以抽出来定格住任她描摹的,这是有光有热情和光有技巧都不够的才能。语言不是死去的鸟,是在我们手中却又自由飞着的看不见的鸟。②“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和一神论的宗教语言——都是统治者警察语言的典型,都不,也不可能允许新思想的存在或对思想的相互沟通加以鼓励。”2333截了这句难道说明我成异端了?本来也不正统,并不以正统为目标,也算一种自负。不过可以想见的是,异端的存在也是以正统为参照的,不管想不想,都在被吸入那个体系之中。啊,这不是讲卡尔维诺时谈到的么?不过离这个书的主题好远了。它被拍成恐怖片很合适的。
20世纪 美国 需重读
美国讲稿 豆瓣
Lezioni americane
8.9 (47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这六篇讲稿,是卡尔维诺的精神在舞蹈,他用专业的肢体语言给你看小说的艺术和气质。他的宇宙观仿佛火炬在燃烧,引领我们走进他的洞穴。原来洞壁上的色彩,如此浓烈,如此华丽。
2014年11月4日 已读
这智商……这阅读量……这理解力……这脑洞……这……TUT直接一把把我从人的趋同和媚俗的粗浅见解提小鸡似的提到了虚空和无限的层面
文学理论 需重读
小说叙事学 豆瓣
作者: 徐岱 2010 - 6
《小说叙事学》是有关小说叙事理论的一部力作。在纵观中外小说发展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古代叙事思想及当代西方叙事学说作了提纲挈领的概括和阐述。而作者本人对叙事理论的探讨则是从叙事的本体结构、构成要素、基本模式、控制机制及修辞特征等方面展开的。作者广征博引中外文论之精华,并以对大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分析为佐证,既肯定传统的小说风格,又提出一些全新的观念,从而显示出作者对与叙事理论在总体上的贯通和把握。
2014年11月3日 已读
写得挺良心的,但栗子都好旧了,尤其是那些中国当代作家的_(:з」∠)_
文学理论 需重读
巴黎隐士 豆瓣
Eremita a Parigi
7.9 (14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倪安宇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卡尔维诺经典:巴黎隐士》内容简介:巴黎到底是什么?巴黎是一本巨大的参考书,是一个像百科全书一样可以来查阅的城市:打开《卡尔维诺经典:巴黎隐士》,它给你一连串的信息,包罗万象,为别的城市望尘莫及。
《卡尔维诺经典:巴黎隐士》是卡尔维诺自述性文集,收入十九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以日记、回忆短文、访谈、短评等形式记录了卡尔维诺生命历程的精华。既有卡尔维诺对家乡意大利的眷恋,在美国的旅行记录,巴黎的隐士生活,也有他的文学访谈,皆为了解卡尔维诺其人其文的宝贵资料。
2014年10月31日 已读
最重要以及最吸引人的应该就是美国游记的部分和谈论自己创作理念的段落,政治那些略略扫过,既不懂,也没太大兴趣。“一个清楚知道何为梦、何为事实并坦然接受的堂吉诃德。”
20世纪 意大利 需重读
色情史 豆瓣 谷歌图书
L'Histoire de l'érotisme
6.7 (6 个评分)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刘晖 商务印书馆 2003 - 3 其它标题: 色情史
《色情史》是法国著名学者乔治·巴塔耶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作者试图从被社会排斥的色情活动中寻找一种至高无上的意义,并认为色情是一种精神满足,与思想世界是互为补充的,主张人类要有不回避一切(包括厌恶与羞耻)的自我意识,对可能性的探索进行到底。
2014年10月26日 已读
卧槽这书难到我肚子疼==!!菲德尔情结那里扫了几遍都没看懂。乱伦、尸体和排泄物的禁忌、婚姻、狂欢,性和焦虑、恐惧、禁忌的关系这些块儿还能有点零碎的想法,但总体根本没把握住。动物或许是睡着了的人,而人是脱离了睡眠的动物;性与罪相关的直接原因是沉溺于性中即达到一种自主性;魔鬼狂欢可以和大师与玛格丽特联系起来,还是收一本吧。
爱智 需重读
看不见的城市 豆瓣 Goodreads
Le città invisibili
9.2 (365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密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来的一个梦想。”
2013年12月8日 已读
其实什么城市,什么忽必烈汗和马可波罗,什么毁灭和想象,什么繁殖和扩张,什么秩序和渺小,什么轻盈和朦胧,都只是两个抽大烟的农民的臆想。【脑洞已达到国际标准】
20世纪 外国文学三 意大利 需重读
忏悔录 豆瓣
Confessionum
8.5 (19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 奥古斯丁 译者: 周士良 商务印书馆 1963 - 7
关于本书的作者和内容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
奥氏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北非的塔加斯持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Souk Ahras),当时北非已入罗马帝国版图,完全在罗马文化笼罩之下。父名巴特利西乌斯,是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母名莫尼加,是信奉基督教的,奥氏自幼受母氏的熏陶,但没有正式领受洗礼。幼年在本城读书,以后先后至马都拉(即今阿尔及利亚的末达乌路赫(Mdaourouch)和迦太基攻读文法和雄辩术(当时罗马教育分三级制,启蒙小学是识字和书算,十二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读文法、诗、文、历史,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校,读修辞和哲学)。十九岁,开始爱好哲学,由于探索恶的来源问题,因而皈依了摩尼教。毕业后,先在本城执教,后至迦太基任雄辩术教授八年。因不满迦太基的学风,便渡海至罗马,任米兰城雄辩术教授。奥氏在迦太基时,对摩尼教教义已感觉不满,至米兰后,受该城基督教主教安布罗西乌斯(Ambrosius)的影响,正式脱离了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派的著作,对一切怀疑,但在思想上已逐渐和基督教接近。终于经过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于386年秋决定信奉基督教;便辞去教职,预备献身教会。次年在米兰领受了洗礼,启程回乡,至梯伯河口,母亲病逝。因此延迟一年回至非洲。391年,在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 Bone)升为神甫。395年该城主教病卒,奥氏便受任为希波主教。从此开始他在教会中的一系列活动,与教内各宗派展开剧烈的论战,成为当时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达人(Vandali)侵入北非,是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围的第三个月,奥氏病逝。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氏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古时代,欧洲印刷术尚未发明,本书传抄极多,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尤为繁夥。1506年始有奥氏全集出版,以后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出版的比利时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篤会本(后收入米涅辑的《拉丁教父集》Migne:Patrologia Latina)和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丛书》本。至1926年法国拉布利奥勒(Labriolle)教授复据维也纳本,参考了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出版了合校本,收入《法兰西大学丛书》,成为最完美的本子。现在此书即据此合校本迻译的。
译者
1962年8月28日
中国当代文学史 豆瓣
9.2 (40 个评分) 作者: 洪子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4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最后附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年表,内容为1949-2000年文学界的主要事件、作家活动、作品发表出版等情况,为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和教材已出版四十余部。本教材在文学史观念和方法,以及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具体内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被认为是至今为止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当代文学史著作。
古都 豆瓣
8.4 (14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其中《古都》已经成为二十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经典,曾入选“20世纪百年百部最佳中文小说”。
2013年5月2日 已读
第一,我觉得她比村上春树小资多了,“村上像是贫农翻身了一样”,这一感觉的源头是其“百科全书式”的书写(骆以军语),说得是很到位的。论文的节奏和用语,最是适合全景式的城市铺陈。第二,后面王德威将她与王安忆比,原来觉得是污了朱天心,后来才在字句中读出褒贬。不过光一本长恨歌就定性实在是武断了,姜推荐叔叔的故事,这与天香就放到预读单里吧。第三,朱天心的文章乍读是满满“男气”的,在威尼斯之死里她也假借一个男性作家的视角来写,真得很。后来看着她与胡兰成的交情,得了这样的脾气和文笔,其他的集子也是得看的,而且是一看再看都值得。暂且就这些了吧,如课上所说的,给五星,却和译文出版社没关系。日文与注音符号的部分都不加注真是太不负责啦!
当代 需重读
哲学研究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译者: 陈嘉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 7
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
《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译者陈嘉映也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译者。此中译本《哲学研究》直接译自德文原本。
2012年4月17日 已读
5个月啊,生生把一本白富美翻烂成了黑木耳,但也总算看完了。维特根斯坦你真是屌爆了,我没话讲。最多能跟上思路有点想法而已,何况还有好多我乱得很,理解不了。那些实验和生活中的举例真是看得我想掀桌子,你娘的就是个天才。我是不是把起点定太高了,总觉得头发掉了不少= =。“维氏所作的就是要告诉我们世界及生活在世界中的人本身就构成一个超越性的结构,从中可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语言游戏也好,对私人语言的批判也好,都在说明在人的交往及与世界的对话中,意义本身就会不断出现且变化发展,因而世界的结构(他是说语言的结构)是家族相似而非如之前两千年的西方哲学所孜孜孜不倦追求的那样是一个有本质,且世界由这本质决定的样子”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只看到了最表面的东西= =但用句杜拉斯的话,虽然我还没绝望,但我没法从头再来一次了。
需重读
我的名字叫红 豆瓣 Eggplant.place
Benim Adım Kırmızı
8.2 (144 个评分) 作者: [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 沈志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8
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国王苏丹秘密委制一本伟大的书籍,颂扬他的生活与帝国。四位当朝最优秀的细密画家齐聚京城,分工合作,精心绘制这本旷世之作。此时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伊斯坦布尔,迎接他归来的除了爱情,还有接踵而来的谋杀案……
一位细密画家失踪了,随即被发现死于深井中,奉命为苏丹绘制抄本的长者也惨遭杀害。遇害的画家究竟是死于画师间的夙仇、爱情的纠葛、还是与苏丹的这次秘密委托有关?苏丹要求宫廷绘画大师奥斯曼和青年黑在三天内查出结果,而线索,很可能……就藏在书中未完成的图画某处。
究竟谁是凶手?动机是什么?作者让相关人士全部都现身说法了: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他们仿若有生命般,靠着自己的经历与观察,仔细地告诉我们每一条蛛丝马迹。
2012年3月30日 已读
当时倒忘了记录这本书?真不可思议。翻了翻下面的简评,反而觉得彼时的自己并没有完全看懂它,确实,我很少如弗拉基米尔所说去三番两次地看同一本书,我总是急于去看更多的东西,所以对于每本书我只有一个切入点,对于这本,我看重的是他的结构。或许以前也有人以这样的格式写,但我是没有看到过的。就像是复调合唱,每个人都有一段独白,而在别人诉说时留下余音。我对于新的结构有大欢喜,包括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但我最多现在也只能写三条主线构成的故事,不要紧,可以慢慢练。前几天看到一个同学端着一本厚厚的在上军事课,便是《我的名字叫红》了,且不论她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但我突然好想再读一遍。
需重读
的里雅斯特 豆瓣
作者: [英国] 简·莫里斯 译者: 苏静涛 / 于晓冰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 2
的里雅斯特(Trieste),意大利一座海港小城。在历史长河中,它曾经悄无声息,一度繁荣而后又趋于平静。
意大利人、德国人、斯拉夫人都曾在的里亚斯特这一“无名之地”留下残酷的战争烙印与丰厚的文化遗迹。
“的里雅斯特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子民多哲思,这里的落日闪耀着金色的余晖,这里教堂的钟声也庄严肃穆。”马塞尔•普鲁斯特如是说。
乔伊斯曾在此辛酸度日,潦倒中写就《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日后他追忆道:“的里雅斯特,吞噬了我的肝脏。”;弗洛伊德在此地的生物实验室解剖鳗鱼数百条,实验虽然失败,却激发了他对“阉割情结”的兴趣;不幸的温克尔曼游至此城,几天后离奇被杀,但其中原委至今仍属迷案……的里雅斯特就这样与各式迁客骚人结缘,其中故事引人入胜。
《的里雅斯特》一书是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简•莫里斯重新发现并书写了的里亚斯特,她的文字不疾不徐,倏尔远逝,令这座意大利海港小城的沧桑底蕴跃然纸上,犹如一部优美的传奇。读者不妨借由本书深入到的里雅斯特的历史与文化中去漫游一番。
2012年1月24日 已读 不是很有感= =或许是我的原因。很久以后才知道的里雅斯特的地位,嘛,确是我不好。
需重读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豆瓣
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
7.4 (13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于是 新星出版社 2010 - 7
1985年惠特布莱德奖获奖作品
英国英语系学生必读的经典读物
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
改编成BBC热门剧集,荣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
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
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
张悦然作序推荐 《鲤》杂志首次参与策划
————————————————————
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家。
——戈尔•维达尔(美国作家)
珍妮特•温特森是这类题材的大师,一个极具天赋的作家。
——穆里尔•斯帕克(英国作家)
她不会装腔作势,只想坦诚地书写她想写的,我认为这很有启发性。
——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无疑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与她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是本聪明而有趣的小说。
——张悦然(作家)
2012年1月16日 已读 其实- -好在哪儿了?
需重读
情人 豆瓣 Goodreads
L'Amant
8.0 (601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传性质的小说,获一九八四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全书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贫穷的法国女孩与富有的中国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
2011年11月29日 已读
她是为什么老得这样快,突然就被时间摧残了,或者是带着时间回过头来以摧残之躯写修饰过后更为真实的自己。
20世纪 法国 需重读
喧哗与骚动 豆瓣
作者: [美国] 威廉·福克纳 译者: 李文俊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2011年4月8日 已读
第二部分没有休止的无标点使我没有读下去的兴趣。尤其在这静不下来的时间。会重新读的。而且,这样的经典,必须让我给五星。
20世纪 美国 需重读
坎特伯雷故事 豆瓣
作者: 杰弗雷・乔叟 译者: 方重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 8
《坎特伯雷故事(珍藏本)》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2011年3月20日 已读
看了庞德才晓得乔叟的好,应该重读,还应该带着原著读的。
外国文学二 需重读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豆瓣
7.8 (50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日记。 偷情。 男人。女人。神隐。不存在的篇章。彼岸世界。
曾经接受他,接受他进入你的世界、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他所及之处,因此全变成玫瑰色,一种樱花盛开在阳光下会齐齐汇聚成的渺茫迷离的杏仁香气。
你的人生得以亮起来……
如今玫瑰色樱花香散去,他松开眠梦中也牢牢握住你脚踝的手,说自己自由了,也放你自由。你对着灰茫茫的广大天地不知所措,哪也不想去,你真想问他,那你当初干吗惹我
——所以,终归就是不爱了。
2011年3月11日 已读
你愿不愿意为我抛家弃子?
需重读
直布罗陀水手 豆瓣
Le Marin de Gibraltar
7.1 (7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金志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0
《直布罗陀水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不幸的男人,在意大利一个小渔村罗卡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人。他决定抛弃女友和工作,跟这女人走。女人有一艘游艇,她的全部生活就是走遍世界寻找她爱过的直布罗陀水手。他上了船,他要邦她找到她的心上人。然而,爱情在这个想改变生活的男人和这个追寻旧爱的女人之间产生了。从欧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他们的海上旅行在他们微妙的感情交流中度过。如果他们找到直布罗陀水手,那将是他们爱情的结束。
维特根斯坦笔记 豆瓣
7.3 (14 个评分) 作者: [芬] 冯·赖特 / 海基·尼曼 编 译者: 许志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 9
《维特根斯坦笔记》又名《杂论集》、《文化与价值》,是著名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25岁直到他去世为止所作的格言式笔记精选集,由维特根斯坦的密友、弟子和遗嘱执行人冯·赖特教授选编而成,内容涉及音乐、建筑、哲学、文学、宗教等不同范畴。
2011年1月10日 已读
可以反复翻看的一本小东西。另外感觉这分还是打高了些,可也不能再低了。
需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