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战争生活 (2002)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Naqoyqatsi
6.5 (10 个评分) 导演: 高佛雷·雷吉奥 演员: 贝拉唐娜 / 马龙·白兰度
其它标题: 나코이카시 / Naqoyqatsi
这是Qatsi记录片三部曲的最后一部。Qatsi是美国印第安土著Hopi语,意思是生活。
寻找小糖人 (2012)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9.0 (387 个评分) 导演: 马利克·本德杰鲁 演员: Stephen 'Sugar' Segerman / 罗德里格斯
其它标题: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 寻找甜秘客(台)
罗德里格斯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过50万的销量且知名度可与滚石乐队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知名的美国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点关于罗德里格斯的信息,除了专辑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专 辑封面上一张并不清晰的相片。两张专辑后,他好像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在南非的辉煌成绩,罗德里格斯其实并不知情,他在美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没有知名度,专辑销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抛弃,曾经一度做着装修屋顶的体力活…… 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听到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奇特自杀的传闻后展开调查,寻找小糖人之路就此开始,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轮回 (2011) Eggplant.place Min reol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amsara
8.6 (135 个评分) 导演: 罗恩·弗里克 演员: 邰丽华
其它标题: Samsara / 삼사라
灵动的音符与舞步,天真无邪且充满信仰的双眸,开启了一段关于无始劫来轮回不休的沉思之旅。塔庙林立的蒲甘,华丽庄严的教堂,是人类千百年来对神性乃至觉悟的向往。斗转星移,物我两忘,风水雨火肆意涂抹着大地的容貌,所谓崇高的生命在自然的心中不著痕迹,蕞尔不及碎遍三千大千世界后的一抹微尘。只是,颠倒众生,刹那视若永恒,朝夕奔忙,不曾停歇,以污泥、刀锋涂改着各自的容颜。自诩万物之主,左右你我他的生命。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山到深洋,征服了如梦如幻的器世界,用光怪陆离的玩具将其装点,终不免在永业的轮回中败下阵来。一切无常,正如华美庄严的坛城,轻轻拂拭,还为尘沙……
本片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荣获2012年读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纪录片奖。
2013年3月7日 看过
果然一涉及人文,就免不了的后殖民视角。
纪录片 美国
次郎的寿司梦 (2011) IMDb 维基数据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Jiro Dreams of Sushi
8.5 (470 个评分) 导演: 大卫·贾柏 演员: 小野二郎 / 小野祯一
其它标题: Jiro e l'arte del sushi / Verdens bedste sushi
《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一部关于寿司的纪录片。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纽约客!从小热爱寿司的他被小野二郎的职人精神而感动,干脆扛着摄影机至日本拍摄。
现年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为“寿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寿司第一人”的美誉更远播全世界。终其一生,他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
他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远近驰名,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縝密计算。这间隐身东京办公大楼地下室的小店面,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鉴。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
杀戮演绎 (2012)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维基数据
The Act of Killing
8.7 (92 个评分) 导演: 约书亚·奥本海默 演员: 安瓦尔·冈戈 / Herman Koto
其它标题: 액트 오브 킬링 / Jagal
1965年,印尼政府被军政府推翻,那些反对军事独裁的人都被认定为“共产党人”,并遭遇了血腥屠杀,一年之内,就有超过100万“共产党人”丧命,其中就包括农民还有一些当地的华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们就参与了当年的屠杀活动,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导演的邀请,在镜头前重新演绎当年他们是如何处死那些“共产党人”的,他们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的场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满鲜血的用来勒死人的铁丝。Anwar讲述了他的故事,其中就包含着他年轻时候对美国黑帮电影的喜爱,而他所属的准军事组织Pemuda Pancasila虽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恰恰也被人视为印尼最大的黑帮......
犴达罕 (2013) TMDB 豆瓣
犴达罕
8.9 (76 个评分) 导演: Gu Tao
其它标题: 猎人维加 / Han Da Han
犴达罕是大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威武,敏感,拥有尊严。近年生态的破坏,偷猎者的增多,犴达罕也更稀少。
而这不是一部关于犴的片子。
具有犴一样孤独气质的鄂温克猎人维加在禁猎后失落悲伤,经常酒后用诗和画怀念逝去的狩猎时代。春天来了,维加和伙伴进入原始森林,寻找犴达罕的足迹。
城市里教书的夏老师爱慕维加的才华,维加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小宇宙2:基因狂想曲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Genesis
导演: 克洛德·纽里德萨尼 / 玛丽·佩雷努 演员: 索提古·库亚特
其它标题: Genesis / 基因狂想曲
法国生态电影大导演克劳德·努利德山与玛丽亚·贝兰奴,继《小宇宙》之后,历经6年的酝酿,于 2004年推出又一力作:《小宇宙 2 基因狂想曲》。影片重现亿万年前混沌乍开、熔浆奔流的壮美气魄。大地冷却、落雨成海,终于在水中孕育出地球最初的生命……
昆虫是无语的主角,没有旁白注脚,观众全然用自己的心思与眼耳来解读昆虫的一天。《小宇宙 2 基因狂想曲》的主题是宏观的,它讲的是自然界本身与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万物,因此,人的元素被置入了——选择非洲老祖父代言,因为非洲是人类发源的摇篮,说的故事也有以口述语言传承文化的意味。
《小宇宙2:基因狂想曲》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它还是一部喜剧音乐电影,有刻意安排的情节、演员、也有布景与聚光灯;它希望帮助人们发掘宇宙之美、发掘动物与人类、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贯性。当一切都能被拆解成原子,死亡不过是生命现象的转换:水母优雅地漂至岸边、静静等待生命乾涸;落叶腐果,也都有着孕育新生的使命。而人呢,如同智者所说,“某日,我将回到那个当初生我、造我的世界"。
望长城 (1991) 豆瓣
导演: 刘效礼 演员: 焦建成
片名:望长城
影片形式:纪录片
出产地:中国
摄制时间:1991年
摄制单位:中央电视台、日本东京广播公司
导演:刘效礼
荣誉:影片被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导演获 ,“范长江新闻奖”
该片彩了主持人串联的形式,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全面介绍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的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该片的纪实风格,对以后电视片的影响巨大。
这部系列片从更广泛的范围反映长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及长城区域的风俗民情,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始于本片,它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推动着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巅峰
“可叹的是,我们历来习惯于在虚构的文艺作品中寻找所谓的“社会现实”,为了标榜这种意义上的现实,甚至不惜采取艺术之外的手段。1980年代的先锋艺术,是对这个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反叛。但是,当诗人和画家在文艺形式的探索之路上渐行渐远的时候,1980年代沸腾的社会现实却只能通过小说或报告文学的方式来加以“反映”,或不如说是“想象”。那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机会拿起摄影机或摄像机,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想起,在小说和虚构出来的故事片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摄影界人士对此做了一定的探索,但可惜照相机很难在摄像机的意义上去保持生活的连续性。在当时的精神氛围下,有识之士的眼光几乎全都投向了未来、远方以及说不尽的民族性。1990年开始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焦建成主持的部分)是一道分水岭,它没有去探索长城和内陆民族封闭性的关系,也没有把走长城的活动当作一次有关“大好河山”的风光教育,而是把纪录性的镜头伸向了长城沿线以“现在时态”展开的当代生活。《望长城》原本选择的是一个民族象征,结果却走向了生活的现场。中国新纪录运动的开端便从这里开始.
(三)
《望长城》,这部在1992年引起广泛讨论的电视系列片,以一首带有西北风味道的歌曲(“一次次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身边;一次次离开你,才知道你在我心头”)引出了“望长城”这三个大字,镜头随即快速切换到甘肃西南部的临洮,这时是公元1990年的春天(“秦始皇统一中国2211年后”),几个扛摄像设备的人有应有答,走在已成一片黄土的古长城上,镜头晃动,随即一个定格:节目主持人焦建成回首望向观众。
在这个别出心裁的片头之后,观众们看到的是长城专家罗哲文站在一段长城上,不紧不慢地向大家介绍长城的长度、年代等基本情况,接下来是一长段接一长段的画外解说,其间插入了一段有关孟姜女的京韵大鼓,一群游华山的大学生在镜头前接受采访,还有一段故事片,选自西影和加拿大合拍的《秦始皇》。如果只看到这里,人们准以为这又是一部带有民族主义情调的、事先写好解说词的风光片或政论片,就像在此之前播映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和《河殇》一样。但是,在土龙岗荒凉的战国长城旁,一张令人难忘的脸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这位名叫李秀云的31岁农村妇女,向突如其来的摄影机镜头讲述了她一生中所有重要的事情:丈夫一年前得骨癌没了,带着两个娃,现在过日子操心,又闹饥荒了,过一年才能还清债,想着将来为小子盖间房,跟他爸结婚时连个窝棚都没有……
《望长城》的纪实性绝不仅仅体现在它所采取的那些令当时的观众感到新颖的声画同步、现场访谈、跟拍、肩扛摄像机等技术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它所具有的那种宽广而敏锐的视野上。《望长城》是一部风光片,但是它是中国第一部比关心风景、文物和解说词更关注“活人”当下真实状态的电视片,这使它从质上超出了过去的专题片、文献片,从而具有了“保留第一时间”的最可贵的纪录片品质。
人们通常认为,《望长城》是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分水岭。其实,在《望长城》的内部,即存在着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分野;这部被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运动起点的作品,本身并不是一部统一的作品。《望长城》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集,《万里长城万里长》(上下);第二集,《长城两边是故乡》(上中下);第三集,《千年干戈化玉帛》(上中下);第四集,《风烟散尽说沧桑》(上中下)。《望长城》的摄制组分为A、B两个小组,A组负责三、四集,B组负责一二集。B组的主持人是刚从军艺毕业的焦建成,A组的主持人原本是上海姑娘李培红,1990年5月生病后由著名演员和散文作家黄宗英接替。在这四集里面,以第二集最具纪录精神,第三、四集几乎通篇都是黄宗英用文艺腔朗诵她的“抒情散文”,画面自身很少具有纪录性,基本上是为主持人“声情并茂”的文艺叙事服务,还有就是过多表现了摄制组自身的活动,一会儿登山,一会儿滑翔,一会儿开越野车,给人感觉就好像是对一场户外体育运动的实况报道。与此相反,为人低调的焦建成把走进生活看得比做节目更为重要,与他配合的摄影师亓克君也非常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如《长城两边是故乡》中寻找歌王王向荣一波三折的过程是由他一手策划,长城上扭打在一起的两个小孩以及环县农民扮成春官给领导干部拜年的镜头,也都是由他敏锐地捕捉下来――这些“莫名其妙”的镜头能够留在成片中,在中国电视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长城两边是故乡》完全是一桩意外的收获,它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总编导和制片人的宽容,而且还依赖于亓克君、焦建成等年轻人几乎是天然成长起来的艺术感觉。和满头银发的黄宗英相比,刚从军艺毕业的焦建成完全是个一名不闻的小伙子,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如何克制自己。在第一和第二集中,焦建成尽管也频繁露脸和说话,但从不让人感到是一种自我表演,相反,正是由于有他的介入,被拍摄的对象才没有在镜头前中断他们的生活。在《长城两边是故乡》的结尾,观众甚至惊讶地发现,焦建成的老父老母及其亲朋好友也成了荧幕上的主角。1764年4月18日,3000名东北锡伯族男女被乾隆皇帝调来伊犁河畔驻守边关,从此他们就一直驻扎在这里,为了不忘祖宗的来历,每年的4月18日就成了他们的节日,4·18西迁节。一大早,焦建成的锡伯族亲人们就赶着马车出发了,在载歌载舞的西迁节会场上,他的母亲一个帐篷接一个帐篷地找儿子,他的父亲也生气地说,“我要喝得醉醉的,让他来找我”。这个时候,焦建成正忙着乘热气球升空。呼着儿子乳名的母亲踉跄着挤过人群,她一把扯下正准备点火的儿子,哭着问:“你烧着这个东西要去哪儿?”焦建成说他要去拍摄会场,这时他父亲也跟了过来,焦急地望着儿子问:“你还能回来吗?”《长城两边是故乡》就是在这样一个引人发笑又充满乡土味道的场景中划上了它的句号,而1990年代的电视纪录片运动,也正是从这个句号里找到了它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焦建成摄制小组扛着摄像机走长城的过程,是和2002年卢杰、邱志杰组织的“长征”活动有着许多相似点的一次壮观的行走活动。无论是走长城,还是长征之旅,复杂的现实最终都战胜了艺术性的想象,真实的生活最终都战胜了笼罩在历史上的尘土、迷雾与谎言。
……
(七)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提出纪实性的要求,那实际上是一种过分的要求,是对艺术的非难。传统的艺术是一种摹仿,一种表演。单纯通过摹仿和表演,我们永远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历史的现场。苏联现实主义把记录现实的作品一概斥之为自然主义的或机械的,唯有那些通过“艺术加工”而获得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才是辩证的,才抓住了时代的本质。恰好是在那个时期,恩格斯所反对的“主题先行”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出来。事实上,只有一种根本无法进入第一现场的艺术,才有可能把“反映生活的本质”看得比“照搬生活”更高级。其实原因说起来也简单,现实主义的文艺根本就无法照搬生活,或者说,它事先就把日记、新闻、口述等从文学艺术中挤走了,因此留在那儿的“文艺”原本就不是纪实的,而是摹仿的、表演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艺作品“反映”生活简直自相矛盾,因为传统的文艺作品根本无法像镜子那样直接去反映生活。
用艺术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最终反映的不过是艺术家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这就是传统现实主义的本质和归宿。如果这种现实主义偏以为它“高于生活”,那就很可能发展到强暴生活的“高度”。与此相反,纪录片的纪实性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是一种我们过去不熟悉的现实主义。如本文附文(见每页上端)所述,演员黄宗英和纪录片《望长城》发生的碰撞,正是旧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发生的碰撞。正是因为我们历来习惯于在摹仿性、表演性的文艺中寻找社会现实,才会一再碰到如此荒唐的事情(参周欢:《真实:纪录电影的基石》):
人造风景 (2006)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7.5 (28 个评分) 导演: Jennifer Baichwal 演员: Edward Burtynsky
其它标题: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 Edward Burtynsky: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踏足那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镜头下,有如工蚁般辛勤工作的福建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来自世界各地在江浙某村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有位于孟加拉仿佛堆满死尸一般的拆船厂、有如同黑云滚滚遮天蔽日的天津塘沽港煤矿基地、也有宏伟壮丽仿佛造福千秋万代的三峡大坝工程。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
本片荣获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纽约灾星 (2015) 豆瓣 TMDB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纽约灾星
9.2 (258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鲁•亚雷茨基 演员: Chelsea Gonzalez / Jeszenia Jimenez
罗伯特·杜斯特(Robert A. Durst)这位纽约的房地产家族后裔在美国新奥尔良被捕。当地执法官员称杜斯特涉嫌15年前发生在洛杉矶的一起谋杀案。
事实上,多年以来杜斯特一直身处舆论的漩涡之中。1982年他的第一任妻子莫名消失,2000年他的密友在洛杉矶被杀害,案件 至今悬而未决。
2001年,住在德克萨斯的杜斯特邻居被射杀并且遭肢解。这一系列围绕着杜斯特的谜团,引起了HBO导演的兴趣。
追捕弗雷德曼家族 (2003)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Capturing the Friedmans
7.3 (9 个评分) 导演: 安德鲁•亚雷茨基 演员: 阿诺德·弗雷德曼 / 伊莲·弗雷德曼
其它标题: Capturing the Friedmans / 捕获友人
影片讲述了Firedman一家是如何因为一桩突如其来的案件而被毁掉的真实故事。在那个表面平静、实际上充满了虚伪、戒备和歇斯底里的典型美国小镇里,一个有恋童癖但似乎并没有胆量为非作歹的中年人、木讷的计算机教师Arnold Friedman被人视为奸淫无数男孩的恶魔投入监狱,最后服药自杀;小儿子也因为同样罪名被判14年。这桩案件的内情至今是个迷。
地球之盐 (2014)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Le sel de la Terre
9.2 (26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演员: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 维姆·文德斯
其它标题: 제네시스: 세상의 소금 / セバスチャン・サルガド/地球へのラブレター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传[BBC] (1987) 豆瓣
Andrei Tarkovski [BBC]
6.8 (5 个评分) 导演: Charlie Paterson 演员: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 Larisa Tarkovski
其它标题: Andrei Tarkovski [BBC] / 老塔列传
BBC documentary, produced shortly after his death, consisting mostly of archive footage of the director discussing his films, his life, and the art of cinema. Obviously not as entrancing as Sokurov's and Marker's tributes but still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for any Tarkovski lover.
写作 (1993) 豆瓣
Écrire
8.4 (7 个评分) 导演: 伯努瓦·雅克 演员: 玛格丽特·杜拉斯
其它标题: Écrire / 杜拉斯谈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 谈论她的作品“写作”,纪录片,时长43分钟,彩色,video。
79个春天 (1969)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79 Primaveras
导演: 圣地亚哥·阿尔瓦雷斯 演员: 胡志明
其它标题: 79 Primaveras / 79 Springtimes of Ho Chi Minh
古巴导演圣地亚哥·阿尔瓦雷斯拍摄的关于越共主席胡志明纪录短片。影片从1920年胡志明加入法国共产党讲起,直到1969年其因心脏病去世。
极乐森林 (1986) 豆瓣
Forest of Bliss
导演: 罗伯特·加德纳
其它标题: Forest of Bliss
这部制作于1986年的影片,以极其优美的画面,展示了印度圣城伯那斯的宗教和日常生活。
由于它那印象画派的风格以及完全抛弃解说的表达方法,导致了记录电影界长达数十年的争论。最终,被公认为记录影像史上的经典之作。
2015年7月7日 看过
深更半夜,临睡前挑了这么个片子看,我也是有毛病的
纪录片 美国
下一球成名 (2013)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Next Goal Wins
9.0 (8 个评分) 导演: Mike Brett / Steve Jamison 演员: Thomas Rongen / Jaiyah Saelua
其它标题: Next Goal Wins / ネクスト・ゴール! 世界最弱のサッカー代表チーム0対31からの挑戦
看似不可逾越的赔率面对希望的力量,并在它真正的意思是人生的赢家实物教学课。
冒充者 (2012)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The Imposter
7.6 (56 个评分) 导演: 巴特·雷顿 演员: Adam O'Brian / Anna Ruben
其它标题: The Imposter / Der Blender – The Imposter
故事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位名叫尼古拉斯的13岁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故失踪了,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期间家人搜寻无果,渐渐放弃了希望,媒体也只将这起事件视为一场普通的失踪案,它并没有引起官方任何的重视。
一晃眼三年半过去,就在除了家人外的所有人都渐渐淡忘了尼古拉斯之际,一群游客在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镇里发现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身体状况非常的糟糕,思维亦十分混乱,但他非常坚定的告诉大家,他就是三年半前失踪的男孩尼古拉斯。尼古拉斯失踪之后,他的母亲的健康就一落千丈,姐姐卡莉成为了失而复得的尼古拉斯的收留者,可是,这虽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所有的人都觉得其中隐藏着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卡拉克斯先生 (201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Mr. X
7.3 (6 个评分) 导演: 特莎·路易斯-萨洛梅 演员: 莱奥·卡拉克斯 / 吉尔·雅各布
其它标题: Mr. X / Mr leos caraX
关于法国导演莱奥·卡拉克斯的迷影纪录片。女导演就像卡拉克斯导演的小粉丝,抱着虔诚的心态,在色调、摄影和剪辑的风格上彻底掌握了卡拉克斯导演的精髓,乍看之下,甚至让人觉得这就是卡拉克斯导演自己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