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爱看书的广告 豆瓣
作者:
范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4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即“广告文字”、“广告式样”、“书籍广告谈”。广告文字主要收入鲁迅、叶圣陶、巴金、胡风等名家作品,以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生活出版社、北新书局、新月书店、良友图书公司等的广告文字。这些广告文字,其实已称得上很好的文学作品,可供人学习,亦可供人欣赏,许多是短小的书评,有时还传达出撰写者的感悟。文字当然都是简约的,但不缺少文采。广告式样亦主要收入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设计美观,又很实用,处处表现出设计者的才华与苦心。广告谈部分收入十六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现代书籍广告的史实掌故,并表达出作者对书籍广告的见解。以上三部分内容相互照应,形成立体的效果,其中充满文化趣味,又不乏实际的指导意义。
汉魏六朝诗选 豆瓣
作者:
潘勇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 10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说,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文化建设、创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文环境,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产品、知识的认识、研究、了解和普及。本书旨在展示两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诗歌创作的成就,反映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倾向和特点,探讨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以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的历史时期。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始终强调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作品的选择上坚持了时间上的跨跃性。二是着眼于这一相当长时期内的代表性诗人、诗作的广泛包容性。除包容了尽可能多的乐府诗、民歌和古诗外,选入有代表性的诗人七十二人,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歌三百首。三是兼顾了本书自身研究与吸收原有成果的学术性和欣赏与普及的通俗性。在尊重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用更为合理的新的思想、认识、观点给予解释、分析,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四是增加了诗所属类别、产生历史阶段、诗人背景材料等的知识性。文化现象从属于社会历史现象,研究、了解诗歌离不开研究、了解诗人和诗人生活、诗歌所产生的那个社会年代,因此将与作品相关的材料、知识置于每类、阶段开始或诗人作品之前。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始终强调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作品的选择上坚持了时间上的跨跃性。二是着眼于这一相当长时期内的代表性诗人、诗作的广泛包容性。除包容了尽可能多的乐府诗、民歌和古诗外,选入有代表性的诗人七十二人,包括各种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歌三百首。三是兼顾了本书自身研究与吸收原有成果的学术性和欣赏与普及的通俗性。在尊重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求用更为合理的新的思想、认识、观点给予解释、分析,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四是增加了诗所属类别、产生历史阶段、诗人背景材料等的知识性。文化现象从属于社会历史现象,研究、了解诗歌离不开研究、了解诗人和诗人生活、诗歌所产生的那个社会年代,因此将与作品相关的材料、知识置于每类、阶段开始或诗人作品之前。
林斤澜小说经典 豆瓣
作者:
林斤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8
《林斤澜小说经典》主要内容:林斤澜,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
在新时期“几代同堂”的小说界,林斤澜大概始终不是能够“风靡文化圈”、尽领一时风骚的作家。然而,他的小说总是自成一世界,自成一不可摹拟、难以界定的世界。这世界游离于我们日常经验的边缘,似有情亦似无情,可理喻又不可深究,望似清晰实则暧昧,仿佛不动声色地表明或掩盖什么。是淡泊?是超脱?抑或游戏?一个饱领大半生社会沧桑的作家,一个在时代变幻中“写东西写老了”的人,势必会将他独有的那一份源自历史,源自人事浮沉、源自生命本身的彻悟与睿智、信念与希望灌注在自己的作品里。
《林斤澜小说经典》经林斤澜先生本人对其作品精心筛选后,结集而成,涵盖了其小说的主要风貌。主要有《溪鳗》、《小贩们》、《同学》、《哆嗦》、《五分》、《春节》、《梦鞋》等!
在新时期“几代同堂”的小说界,林斤澜大概始终不是能够“风靡文化圈”、尽领一时风骚的作家。然而,他的小说总是自成一世界,自成一不可摹拟、难以界定的世界。这世界游离于我们日常经验的边缘,似有情亦似无情,可理喻又不可深究,望似清晰实则暧昧,仿佛不动声色地表明或掩盖什么。是淡泊?是超脱?抑或游戏?一个饱领大半生社会沧桑的作家,一个在时代变幻中“写东西写老了”的人,势必会将他独有的那一份源自历史,源自人事浮沉、源自生命本身的彻悟与睿智、信念与希望灌注在自己的作品里。
《林斤澜小说经典》经林斤澜先生本人对其作品精心筛选后,结集而成,涵盖了其小说的主要风貌。主要有《溪鳗》、《小贩们》、《同学》、《哆嗦》、《五分》、《春节》、《梦鞋》等!
三国 豆瓣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5日
出版发行:
星文
由瑞鸣音乐出品、星文唱片发行的音乐史诗《三国》,耗资百万,制作历时三年为近年音乐作品少有的大手笔,是继去年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之后又一个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该专辑将在07年12月全亚洲同步上市。
音乐专辑以《空城计》、《三顾茅庐》、《战官之渡》、《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十余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十余首形神兼备的音乐作品,以超大乐队编制,将中国民乐器和西洋乐器在真正意义上融合共通,用动人心魄的音乐语汇体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超然境界。这样一部结构博大、层次俨然的音乐史诗,藉由战争串起了时空的主题,却又在战争内外表达出各色相异的鲜明情绪:惨烈、辉煌、诡谲、悲凉、诙谐、喜庆,无不穷形尽相,动人心魄。
原创音乐大碟《三国》作曲家王宁博士,曾获“金钟奖”、“文华奖”等多种国内外音乐奖项。专辑录音邀请数近百位中西乐国手助阵。张强的琵琶,张维良的尺八,赵家珍的千年古琴,杜聪的笛箫,王建华的打击乐,还有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管弦乐的演奏家们,并特邀亚洲顶级录音大师李小沛先生操刀,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气势恢宏的480平米录音棚,运用世界顶级录音设备,一气呵成完成精良录制,凌厉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瑞鸣音乐制作人亦专程到日本,于JVC-XRCD技术中心完成后期制作,并加入了年度的十大发烧唱片评比。
音乐专辑以《空城计》、《三顾茅庐》、《战官之渡》、《赤壁之战》、《千里走单骑》等十余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故事为蓝本,创作出十余首形神兼备的音乐作品,以超大乐队编制,将中国民乐器和西洋乐器在真正意义上融合共通,用动人心魄的音乐语汇体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超然境界。这样一部结构博大、层次俨然的音乐史诗,藉由战争串起了时空的主题,却又在战争内外表达出各色相异的鲜明情绪:惨烈、辉煌、诡谲、悲凉、诙谐、喜庆,无不穷形尽相,动人心魄。
原创音乐大碟《三国》作曲家王宁博士,曾获“金钟奖”、“文华奖”等多种国内外音乐奖项。专辑录音邀请数近百位中西乐国手助阵。张强的琵琶,张维良的尺八,赵家珍的千年古琴,杜聪的笛箫,王建华的打击乐,还有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管弦乐的演奏家们,并特邀亚洲顶级录音大师李小沛先生操刀,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气势恢宏的480平米录音棚,运用世界顶级录音设备,一气呵成完成精良录制,凌厉再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金戈铁马。瑞鸣音乐制作人亦专程到日本,于JVC-XRCD技术中心完成后期制作,并加入了年度的十大发烧唱片评比。
粉墨是梦 豆瓣 豆瓣
8.8 (10 个评分)
Various Artists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25日
出版发行:
瑞鸣唱片
《粉墨是梦》续集再度光芒四射
十剧种名段变身乐曲完美呈现
中华民乐水乳交融西洋管弦
姜克美 赵家珍 常静 张顺翔
华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演
国交爱乐廿四国手无瑕演绎
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德国全程后期制作
瑞鸣音乐又一力作
梧叶知秋。这一枚微微泛黄的叶子,在漫卷的西风中飘摇过墨色的古城垣,掠舞过空无人迹的沙尘驿道,像一句轻声的叹息歇在深绿的池塘,碰落水面脆薄的浅雪,沉坠下去,就像沉溺在一泓迷梦。
这一泓梦,着一袭石青缂丝的华美衣裳,挥一袖拨云弄月的清泠山岚,怀恋着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畅意胜景。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耳畔一支《寄生草》,半暝半灭之间,各色人等走马灯也似,穿蟒的皇上,戴貂的丞相,捋雉尾的武将,剃了度的和尚……偏是那林冲的大红罪衣罪裙,将这暧暧流淌的幻影冲染得触目。那许多粉墨脸谱,红忠白奸,紫的刚义,蓝的勇猛,黄的暴烈,还有金的银的神佛鬼怪,绘作一张张铁面皮,揉勾抹破,能嗔,能怒,能喜,能癫,乱花渐欲迷人眼。
“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要那灿灿水钻,撇去那荧荧绒花,只撷来翠鸟的柔软腹羽,做一支幽雅娴致的蕉月点翠头面,别有一段云髻半偏新睡觉的风流态度。更有雌雄莫辨的经世迷离,俊秀儿郎扮娇娥,木兰偏许须眉装,成就千古击赏的奇景,堪叹堪羡。
三丈戏台演梦,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扬马鞭即穿越千山万水,一桌二椅便当得亭台楼阁。这一种写意程序的佻达洒脱,在“匡七台七”的锣鼓经之间,在蕴藉风雅的韵白之间,在或峭拔或幽咽的唱腔之间,美不胜收。
粉墨是梦,是人生照影,是惊鸿一瞥,是光阴浓缩成寸金,是史话和情愁凝成某个手势或身段,一啼一笑或真或扮,唱演着千古悲欢。
前年一张《粉墨是梦》蒙赐厚爱,奖项纷至,嘉誉沓来。虽然当日即囿于专辑篇幅,颇多取舍割爱,言之不尽,然而万不敢草草续貂唐突乐友。直至今日两载光阴,沉淀如许,精挑如许,竭虑如许,加之醍醐灌顶福至心灵的顿感,非尽哺不能畅雅意,非继发不能谢世人。
依旧瑞鸣音乐,依旧叶云川制作,依旧孟庆华改编,依旧十个剧种十唱段,依旧“逗胡琴洞箫唱念春色满园,听丝竹管弦吟咏风月无边”。在京、昆、粤、黄梅、越五大剧种而外,专辑又挑选吉剧、秦腔、花鼓戏、吕剧、潮剧的传世名段,以深沉浩瀚的管弦语汇交融细腻个性的民乐精髓,传神描绘戏曲旋律的妍美音容和古典境界。
同是戏曲选段,各以旋律优美见长,在专辑中却少有面目雷同之感。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剧种主奏乐器,在弦乐翻涌和民乐帮衬的背景上,一枝独秀却又水乳交融。在上辑中令人击掌叹妙的乐器对答,在本辑中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二胡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和古筝十八相送猜心猜口,又在花鼓戏《刘海砍樵》中与唢呐扮小夫妻你侬我侬;黄梅戏《牛郎织女》则由秀美琵琶和清啭竹笛互通心款,秦腔《火焰驹》则用明亮的马骨胡和高亢的唢呐,回环问答出大开大阖的西北风情。
名手绘丹青,意浓态远淑且真。昆曲《玉簪记》一段清风徐来波澜暗涌的“琴挑”,在赵家珍那张千年古琴的弦间妩媚重生,天姿惊人。杜聪的笛箫染绿了粤剧《帝女花》的情致,也浸润了京剧《霸王别姬?三家店》的肃凉月色。常静的古筝玲珑典雅,张顺翔的京胡峭拔嶙峋,以及姜克美、邓建栋两位名传中外的胡琴国手,俱是一身绝技倾情往,十分心血演奇乐;更加之国交及爱乐二十四位演奏家的无瑕演奏,整张专辑曳身转眸皆动人的千姿万妙方得以完美展现。
专辑延续瑞鸣音乐的严谨质量,不敢有些许疏忽。特意选址中央电视台480平米仿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完美展现戏曲魅力。德国录音名家老虎鱼及日本JVC首席工程师们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不同版本不同韵味,需细细体会,慢慢感受。
旧戏新曲,听来不觉触景生情。听牡丹亭之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是一大哭;听红楼梦之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是一莞尔;听玉簪记之长清短清云心水心,竟是一默。人生苦短亦苦漫长,当日心之所系者,原以为它会无言等在光阴的尽头,只作一轴画卷藏在年份的箱箧。怎料不过盏茶支曲的光景,物换人非,情何以堪。
因此上,珍重浮生一段闲,听音度曲,赌书雅谑,方不负平生意。若对黄花辜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十剧种名段变身乐曲完美呈现
中华民乐水乳交融西洋管弦
姜克美 赵家珍 常静 张顺翔
华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演
国交爱乐廿四国手无瑕演绎
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
德国全程后期制作
瑞鸣音乐又一力作
梧叶知秋。这一枚微微泛黄的叶子,在漫卷的西风中飘摇过墨色的古城垣,掠舞过空无人迹的沙尘驿道,像一句轻声的叹息歇在深绿的池塘,碰落水面脆薄的浅雪,沉坠下去,就像沉溺在一泓迷梦。
这一泓梦,着一袭石青缂丝的华美衣裳,挥一袖拨云弄月的清泠山岚,怀恋着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畅意胜景。身外倘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耳畔一支《寄生草》,半暝半灭之间,各色人等走马灯也似,穿蟒的皇上,戴貂的丞相,捋雉尾的武将,剃了度的和尚……偏是那林冲的大红罪衣罪裙,将这暧暧流淌的幻影冲染得触目。那许多粉墨脸谱,红忠白奸,紫的刚义,蓝的勇猛,黄的暴烈,还有金的银的神佛鬼怪,绘作一张张铁面皮,揉勾抹破,能嗔,能怒,能喜,能癫,乱花渐欲迷人眼。
“可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要那灿灿水钻,撇去那荧荧绒花,只撷来翠鸟的柔软腹羽,做一支幽雅娴致的蕉月点翠头面,别有一段云髻半偏新睡觉的风流态度。更有雌雄莫辨的经世迷离,俊秀儿郎扮娇娥,木兰偏许须眉装,成就千古击赏的奇景,堪叹堪羡。
三丈戏台演梦,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扬马鞭即穿越千山万水,一桌二椅便当得亭台楼阁。这一种写意程序的佻达洒脱,在“匡七台七”的锣鼓经之间,在蕴藉风雅的韵白之间,在或峭拔或幽咽的唱腔之间,美不胜收。
粉墨是梦,是人生照影,是惊鸿一瞥,是光阴浓缩成寸金,是史话和情愁凝成某个手势或身段,一啼一笑或真或扮,唱演着千古悲欢。
前年一张《粉墨是梦》蒙赐厚爱,奖项纷至,嘉誉沓来。虽然当日即囿于专辑篇幅,颇多取舍割爱,言之不尽,然而万不敢草草续貂唐突乐友。直至今日两载光阴,沉淀如许,精挑如许,竭虑如许,加之醍醐灌顶福至心灵的顿感,非尽哺不能畅雅意,非继发不能谢世人。
依旧瑞鸣音乐,依旧叶云川制作,依旧孟庆华改编,依旧十个剧种十唱段,依旧“逗胡琴洞箫唱念春色满园,听丝竹管弦吟咏风月无边”。在京、昆、粤、黄梅、越五大剧种而外,专辑又挑选吉剧、秦腔、花鼓戏、吕剧、潮剧的传世名段,以深沉浩瀚的管弦语汇交融细腻个性的民乐精髓,传神描绘戏曲旋律的妍美音容和古典境界。
同是戏曲选段,各以旋律优美见长,在专辑中却少有面目雷同之感。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剧种主奏乐器,在弦乐翻涌和民乐帮衬的背景上,一枝独秀却又水乳交融。在上辑中令人击掌叹妙的乐器对答,在本辑中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二胡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和古筝十八相送猜心猜口,又在花鼓戏《刘海砍樵》中与唢呐扮小夫妻你侬我侬;黄梅戏《牛郎织女》则由秀美琵琶和清啭竹笛互通心款,秦腔《火焰驹》则用明亮的马骨胡和高亢的唢呐,回环问答出大开大阖的西北风情。
名手绘丹青,意浓态远淑且真。昆曲《玉簪记》一段清风徐来波澜暗涌的“琴挑”,在赵家珍那张千年古琴的弦间妩媚重生,天姿惊人。杜聪的笛箫染绿了粤剧《帝女花》的情致,也浸润了京剧《霸王别姬?三家店》的肃凉月色。常静的古筝玲珑典雅,张顺翔的京胡峭拔嶙峋,以及姜克美、邓建栋两位名传中外的胡琴国手,俱是一身绝技倾情往,十分心血演奇乐;更加之国交及爱乐二十四位演奏家的无瑕演奏,整张专辑曳身转眸皆动人的千姿万妙方得以完美展现。
专辑延续瑞鸣音乐的严谨质量,不敢有些许疏忽。特意选址中央电视台480平米仿真录音棚,动用了数十只顶级话筒及数百万元的录音设备,由亚洲录音大师李小沛精湛录制,完美展现戏曲魅力。德国录音名家老虎鱼及日本JVC首席工程师们全程负责专辑的后期制作及母版制造,不同版本不同韵味,需细细体会,慢慢感受。
旧戏新曲,听来不觉触景生情。听牡丹亭之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是一大哭;听红楼梦之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是一莞尔;听玉簪记之长清短清云心水心,竟是一默。人生苦短亦苦漫长,当日心之所系者,原以为它会无言等在光阴的尽头,只作一轴画卷藏在年份的箱箧。怎料不过盏茶支曲的光景,物换人非,情何以堪。
因此上,珍重浮生一段闲,听音度曲,赌书雅谑,方不负平生意。若对黄花辜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影响了我的两百首诗词 豆瓣
作者:
舒婷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4
现当文学和古典文学,对于我一生,或者我们一生的影响,孰重孰轻?因人而异,很难梳理明白。若是要在我们的身上检测“优雅汉语”的成分,多多少少都会把古典诗词的脐带给拉址出来。
普通心理学 豆瓣
7.5 (12 个评分)
作者: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普通心理学》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爱好者,电大、函选修心理学课程学员的参考读物。学科在发展,教材要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现状。因此,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修订的和项基本任务。这里包括适当补充和增加新的知识、删除某些相对陈旧的知识。例如,第二章在讲到小脑的功能时,补充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小脑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一章中,对“记忆的SPI理论”重新做了解释。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补充了成就目标理论。在情绪一章中,根据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修订了情绪与脑一节,介绍了情绪脑机制的两个回路的假设和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删去了原教材中“情绪与下丘脑”一节的内容。由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们对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在人格一章中,我们进行了两个重要的调整,一是在介绍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后,增加了合理论一节,其中介绍了艾森克的人格到论,这样在结构上显得更严密些;另一个是重新改写了人格成因一节,使内容显得更完整。
点击链接进入: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点击链接进入: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桃乐镇的春天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颜歌
明天出版社
2007
- 10
我说不不清对那个城市的感情。现在我在这里,一个人空守寂寞。那些我会在梦里梦到的朋友,他们很近,不到30分钟的车程。可我们不能谈笑不能相拥。偶尔在网络里遇到偶尔的电话,只言片语。他们问,你好么。我定会说好。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我一点点的软弱。我想,这种距离可否叫咫尺天涯:我想这几年里是他们常把我忘记还是我常把他们忘记。从这里到昆明相隔了百里。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遥远又荒芜的地方吗?可那竟是我们能够相聚的地方。我喜欢爬在电脑前搜索那个城市的地图,用手指着,随着一条条线路移动手指,找到滇池路找到找到高新区一中……
自序 我从来没有出生在五月
花样年华
锦瑟
封神
洛阳
蜂王
罗宾与玛蒂尔德
桃乐镇的春天
异兽志·悲伤兽
异兽志·荣华兽
动物园的失踪
葡萄藤下的女人
请带我到平乐去
颜歌创作年表
自序 我从来没有出生在五月
花样年华
锦瑟
封神
洛阳
蜂王
罗宾与玛蒂尔德
桃乐镇的春天
异兽志·悲伤兽
异兽志·荣华兽
动物园的失踪
葡萄藤下的女人
请带我到平乐去
颜歌创作年表
记忆红楼 豆瓣
作者:
欧阳奋强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 5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策划、拍摄、制作长达三年之久。这部鸿篇巨制既承载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电视观众的记忆,也是上百个演职人员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斑斓记忆。本书以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自述,和大量经典珍藏剧照,回顾、还原了《红楼梦》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的拍摄全过程。
作者回忆了当年“红楼”拍摄戏里戏外的点滴故事,选角、培训、拍摄,多情公子和大观园中的姐妹在镜头外,有竞争也有友爱。曹雪芹笔下的家族荣衰、多舛命途被搬上荧幕后,这些青年男女脱下凤冠霞帔,走出红楼,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黛玉”遁入佛门,芳华早逝,“宝钗”移居海外,孑然一身,他们的命运竟也如剧中一样令人唏嘘……
作者携手当年参与电视剧拍摄的所有主要创作人员和演员,以第一手的资料与读者共同完成这场盛大的文化集体回忆。
作者回忆了当年“红楼”拍摄戏里戏外的点滴故事,选角、培训、拍摄,多情公子和大观园中的姐妹在镜头外,有竞争也有友爱。曹雪芹笔下的家族荣衰、多舛命途被搬上荧幕后,这些青年男女脱下凤冠霞帔,走出红楼,踏上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黛玉”遁入佛门,芳华早逝,“宝钗”移居海外,孑然一身,他们的命运竟也如剧中一样令人唏嘘……
作者携手当年参与电视剧拍摄的所有主要创作人员和演员,以第一手的资料与读者共同完成这场盛大的文化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