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围城 豆瓣
9.1 (87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 5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
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方鸿渐留学回国了。他是个没有用的人,在欧洲四年,转了三个学校,改了几回专业,生活散漫,学无所成。因为父亲和老丈人都伸手向他要学位证书,没有办法、只好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这么个子虚乌有大学的假博士学位。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己决不以此招摇撞骗、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方鸿渐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一是一片空白的领域。春暖花开的时候,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在苏文纨家,他结识了苏的表妹唐晓芙。她是个天真、直爽的大学生。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堕入了情网,可是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
各自的朝圣路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 - 1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北岳文艺出版社在出版《安静》和《守望的距离》之后,推出本书,三本书可整合成周国平散文三部曲,而本“三部曲”也是目前图书市场上周国平散文的最权威读本.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豆瓣
8.5 (27 个评分) 作者: 王国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 1
《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评论,自出版后就可谓读书人的必读书,极受学术界重视。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是近代杰出学者,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领域成就卓越,他提出的“意境”理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集大成的理论思想。
《人间词话》自1908年付印以来,版本繁多、屡经删定。为此,新版底本我们选用了最完备的手稿本,以重现其真容,另外还整理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以外的零星评论诗词的散章以及王国维著写的《文学小言》和《屈子文学之精神》作为本书附录。
《人间词话》注释者吴洋出身世家、师承名校,所写注释内容翔实、严谨,对原文所提所指的词句全部列出原文,对所提所指的词人均列传评述,并且有针对性地讲解了词牌名,这点是在同类书中绝无仅有的。另外,吴洋除了对原文做了贴切的翻译外,还撰写了赏析。赏析中有肯定也有否定,完全是从内心出发的真切感悟,读来如金石凿凿,掷地有声。
《人间词话》双色印刷,排版华美、雅致。也正是因为这些精彩互映,使得《人间词话》深受读者欢迎,屡创销售佳绩。
《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人间词话》自1908年付印以来,版本繁多,屡经删订。由于《人间词话》继承了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乃系断章零语,灵机闪现之处便是绝妙好辞成文之时。因此手稿本将最大程度地保有这种写作的真实,与相对自成体系的众多校订本相比,自有其无法取代的重要价值。然而可惜的是,王国维手稿常年尘埋于金匮石渠,众多读者无从得见。因此,我们根据腾咸惠先生的《人间词话新注》和佛雏先生的《新订〈人间词话〉》,经过重新整理校注,出版了这本《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力图将王国维手稿的原貌真实地呈现给广大读者。
苏东坡传 豆瓣
作者: 林语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2
本书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自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去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须乎尊贵的虚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