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波莱罗舞鼓手 (1992) 豆瓣
Le batteur du boléro
7.6 (15 个评分)
其它标题: Le batteur du boléro
宁静的夜晚,一座音乐厅内正在进行交响乐音乐会。随着指挥的手势,轻柔的节奏响起,波莱罗舞曲缓缓流淌在音乐厅的上空。镜头逐渐对准乐队的小鼓手(Jacques Villeret雅克•威勒莱特 饰),这个年过中年,头顶发秃,身材发福的鼓手似乎心不在焉,他时而斜睨摄像机,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又显得烦躁不安。随着音乐声的加大,他的表情愈加痛苦,仿佛随时准备抽身离开,但出于一名音乐家的责任又使他无论如何也要完成这该死的演出……
本片荣获1993年克拉科夫电影节堂•吉科德奖。
2017年12月25日 看过 波莱罗表示求放过!233
法国 短片
脸庞,村庄 (2017)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Visages villages
9.2 (690 个评分) 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演员: 阿涅斯·瓦尔达 / 让·热内
其它标题: Visages villages / 眼睛相旅行(港)
第42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2017)纪录片单元观众选择奖,法国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尔达与街头艺术家JR导演,纪录片伴随两人驾驶着JR的小货车穿越法国的村庄。一路上他们拍摄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后在房子和工厂的墙上涂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画。已申报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2017年12月20日 看过
每一个点都很喜欢,你们太可爱了!仿佛得以看见真正的生活和心灵。而且你们遇到的人怎么都那么有趣呢?说的话都像是洞彻了人生的意义,但仍怀诗意与童心,明了何为重要之物(当然也有选择将山羊角割掉的普通人类+_+)。而且明明是纪录片,结尾却像小说技法戛然而止,又暗中点题呼应,让人莫名动容。
法国 纪录片 阿涅斯·瓦尔达
兰伯特先生 豆瓣
作者: [法] 让-雅克·桑贝 译者: 秋杉 中信出版社 2003 - 3
桑贝是谁?
最简洁的回答莫过于—绘本大师。
提到绘本,有人会说台湾几米,然而谈及人文传统深厚的欧洲绘本,没有人敢忽略桑贝。
桑贝是一个精圆半吐的概念,一种品味,一类格调(如果格调一词还没有被糟践彻底的话)。他的好处在似远忽近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在冷漠和悲悯之间,像一杯沉淀了许久又被轻轻搅动的水。
从1960年为《小淘气尼古拉》画插图一举成名之后,到现在,他已有二十多部著作问世,全世界都有执著的桑贝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和分享阅读桑贝的快乐。桑贝没有什么桑贝式的语言,这让桑贝迷缺少了其他迷们常用的切口,“桑贝”成了进入这一迷人世界的惟一密码。
你很难一下说清桑贝关注什么,法国报刊说:“桑贝笔下的典型人物,身躯小得像鸟,却无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琐事牵拌的理想主义者—梦想着自由开阔的空间,却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他很冷峭,《兰伯特先生》完全是一部法国艺术电影的作派,固定的场景,固定的人,翻来覆去的圣诞,一个总是缺席的人,却是全书的主角。政治、足球、女人成为男人掩盖内心荒凉的出口,咖啡馆里的人生是无出路的,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但都一言未发。他很幽默,《航空信》里横冲直撞的文化和深厚悠闲但多少有些没落的文化冲突被演绎得令人捧腹。他很细腻,《我的另一半》是一幅各色人等的情感风情画,渴望、计算、付出、等待,每一个情感横断面都黏稠、荒诞,充满怀疑。他很犀利,《清晨》所描绘的是梦与醒的交界,那是意志和欲念、希望与失落共生的时间,那些意识流动的画面和晦暗的情调剥离出的人,也许离我们的灵魂更近。《一点巴黎》中的巴黎再大,不过是个道具,所有景致的背后,是个卑小的法国外省人。也许这样去理解渺小的人,要比了解一个伟大的城市有意思得多。
2017年7月12日 已读 形式绝赞~陷入爱河的人可以说非常可爱了,但无聊又徒劳的人生终将回复无聊。啊,悲伤的现实(冷漠脸
M 桑贝 法国 绘本
普鲁斯特的小蛋糕 豆瓣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 绘者 [法] 贝蒂·伯恩 译者: 周克希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5 - 2
三则故事,选摘于普鲁斯特的传世名著《追忆逝去的时光》,由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翻译。文字篇幅较短,独立性较强,能很好地展示原作的文字风貌,是青少年初读普鲁斯特的最好选择。
贝蒂·伯恩用明亮的色彩、简淡的笔触,勾勒出普鲁斯特文字中特有的、意识流淌般的透明质感。
2017年6月10日 已读 为什么要改绘本_(:з」∠)_
法国 绘本
空冰箱 豆瓣
作者: [法] 加埃唐•多雷米 著/绘 译者: 尹建莉 中信出版社 2016 - 11
《空冰箱》的故事中交织着现实与梦想,它没有像很多绘本中刻意为孩子描绘了一个完全美好的童话世界,而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生活、所思所想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跟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我们就是这栋5层居民小楼中生活的一员。
这一天,每个人为了生活而忙碌,当我们回到家时,发现原来这一天大家都忙得忘记了买菜,每个人的冰箱都空空如也,都面临着饿肚子,而故事却发生了奇迹,整个小区的邻居们聚在一起共享丰盛欢乐的晚餐。这个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2017年4月17日 已读 开本太有存在感了。画风很桑贝?故事有种经典模式的感觉,但结尾还是很打动人~
加埃唐·多雷米 法国 绘本
变变变 豆瓣
Couleurs
作者: [法]埃尔维·杜莱 文图 译者: 桂桂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 - 5
《点点点》姐妹篇,更多互动,更多动手的乐趣!
给孩子的阅读增加点缤纷的色彩吧!不用涂得满手满脸,翻翻页也能体会到色彩变幻的神奇!
☆ 《变变变》作为《点点点》后续作品延续了互动游戏的特色,同时增加了对基础颜色混合可产生新的颜色这一知识的认知,在体会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让小读者增长了美术知识。
☆ 简单、朴拙的图案,更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在颜色本身,避免用物品进行色彩教育而使孩子记住了物品而记不住色彩的尴尬。
☆ 色彩是对人视觉影响*大的因素。学术研究认为,不同的色彩通过影响儿童的视觉进而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商和性格。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儿一般比较喜欢黄色、橙色、浅蓝、浅绿等较为明快的颜色。在这种色彩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智商较高。改善孩子的信心和创造力,不妨从丰富孩子视野里的色彩开始。
2017年4月17日 已读 虽然和《点点点》是一个套路,但还是觉得很有趣~小朋友还可以了解初步的调色原理。“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
埃尔维·杜莱 法国 绘本
你爱谁多一些 豆瓣
Brown Bear,White Bear
作者: 文:[法]斯维特兰娜·彼得罗维奇 / 图:[比]文森特·阿迪 译者: 黄聿君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爱莉的奶奶和外婆每人给她买了一只玩具熊,两只熊一模一样,只是一只是棕色一只是白色。两位老人争论着爱莉会更喜欢哪一只的时候,两只小熊也开始了“争宠”……
2017年3月30日 已读 一个相杀相爱的故事QuQ……有漫画风格的分镜,喜欢夜晚的色调和光线
法国 绘本
狮子的房间 豆瓣
LA CHAMBRE DU LION
作者: 〔法〕阿德里安·帕兰格 译者: 武娟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6 - 5
一天,狮子莱昂不在家,一个胆大的孩子决定去莱昂的房间看看。可是,没多一会儿,孩子听到了嘈杂声,觉得是莱昂回来了,于是赶紧躲到床下。没想到,进来的不是狮子莱昂,而是一个小女孩——她也想趁狮子不在家时进来看看。小女孩也像小男孩一样,以为是狮子回来了,赶紧躲在了地毯先。就这样,一个个形象登场,都找地方躲了起来。吊灯里、镜子里、窗帘后面……屋子里藏着一只狗、一个男孩、一只被偷来的鸟。就这样,连狮子进屋时也感到害怕了,躲到了他的毯子下面。小老鼠出来了,找到了一个舒服的好地方,却不知道她睡觉的地方正是狮子的脑袋顶。
海洋之歌 (2014)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Song of the Sea
8.8 (727 个评分) 导演: 汤姆·摩尔 演员: 大卫·罗尔 / 布莱丹·格里森
其它标题: 바다의 노래: 벤과 셀키 요정의 비밀 / ソング・オブ・ザ・シー 海のうた
故事背景设置在了现代社会,是有关于一个塞尔奇小精灵的民间传说,她是最后一个拥有着海豹外貌却能化为人形的生物,尝试着想要重新回到大海里——那是一个童话世界即将终结的时间点,所有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中的生物全部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愈加地堕落、腐败,他们根本就不想回去,可小精灵的歌声却是让他们回归的惟一办法…… 一个有点悲伤的故事,却以一种非常美好的方式呈现出来。
2016年8月19日 看过
其实是给孩子看的单纯又美丽的故事。画面真是太美了,好想get这种画风233音乐也是。对爱尔兰的世界总是充满好感:)
动画 法国 爱尔兰
画的秘密 豆瓣
Le Dessin
8.5 (1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贾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荣获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两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奖项得主马克-安托万·马修情感悬疑之作
堪比卡夫卡的诡异荒诞,兼具大卫·林奇的超现实主义
...................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友情的疗伤图像小说,直击人内心最为隐秘的情感。
一部追寻艺术的纸上悬疑电影,揭示命运宇宙中奇诡的真相。
★ 《画的秘密》荣获欧洲第二大漫画节“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作者曾两度夺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重要奖项。
★ 《画的秘密》是一部罕见的、结合了拼贴、镜像、3D等叙事手法的实验型漫画作品。作者巧妙地调度光线、纬度、时间、记忆,在一个悬念重重又温情治愈的故事中,注入了一个有关命运的哲学议题。
★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作品布局严谨、线条极简,用色冷静,画风独树一帜。作者擅于营造硕大的叙事迷宫,挑战读者的逻辑和情感,被业界称之为漫画界的卡夫卡和大卫·林奇。
...................
※内容简介※
挚友爱德华去世了,遗赠给埃米尔一幅画。朋友用智力和情感铸就的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冰山一角,是一个字谜、一个玩笑,一个通往另一片天地的入口……
画面越深远的地方,微妙的细节就越多,连显微镜也不足以展现其中所有的东西。埃米尔倾尽余生追随画的秘密,将其中的细节复制、放大、临摹、解读。那些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显现的痕迹,正在悄悄揭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且充满诗意的谜底……
...................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强有力的文学思想。故事氛围很容易让人想起冯索瓦·史奇顿 (François Schuiten) 和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创作的迷宫般的世界。墨线画风完美无缺,原创剧本引人入胜。
——BDTHEQUE漫画图书馆评论网
《画的秘密》讲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它让读者跟随着爱德华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作者绝妙又熟练地使用了黑白风格和光影的技巧,让这本漫画充满了让人惊叹的梦幻感。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2016年7月6日 已读 “艺术的唯一用途,就是让生活变得比艺术本身更有趣。”非常特别且有趣的作品,看过它的人的感受,说不定也想书中的图画一样,丰富且变换无穷吧。(而且和胡桃都觉得,这是一个爱的故事2333)最后谢谢大鱼童鞋送我这本书^_^
M 法国 绘本 艺术 马克-安托万·马修
小王子 (2015)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e Petit Prince
7.7 (727 个评分) 导演: 马克·奥斯本 演员: 杰夫·布里吉斯 / 麦肯吉·弗依
其它标题: Le Petit Prince / The Little Prince
灰蒙蒙的都市丛林,美丽的小女孩眼神中没有渴望和雀跃,她跟随妈妈穿梭钢筋水泥的光影之间,按照社会既定法则亦步亦趋。她的未来似乎早被注定和规划,即使生日礼物也找不到些许惊奇。为了进入好学校,母女俩搬到郊外一幢独栋房子里,旁边则是一间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破房子。某天,一个飞机螺旋桨突然破墙而入,从而建立起女孩和隔壁那个怪爷爷的友谊。老人自称曾是一名飞行员,年轻时他迫降沙漠,在那里认识了有着纯真心灵的小王子。女孩听老人讲述着有着童话般瑰丽色彩的往事,不知不觉间心驰神往……
本片根据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同名作品改编。
2015年10月17日 看过
长大的小王子简直就是踩了我的雷:(是的小王子是最特别的存在肯定是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上啦才不会忘记了重要的事物变成了糟糕的大人又变回来……不过作为脑残粉开始看到那些熟悉的图画还是觉得好幸福啊~(想了想发现自己想看的也许只是一部不带任何改编和续写的纯粉丝向的短片( ´,_ゝ`)
动画 法国 童话
小王子 豆瓣
作者: [法] 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 译者: 郑克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世界上最畅销的法文图书,被授予“20世纪最佳法文书”桂冠
被译成10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量超过5亿册
该书讲述了“我”在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到了一个奇特而天真纯洁的小王子。他来自一颗遥远的小星球,那里有只有三座火山和一朵玫瑰。小王子游历了不同的小星球,遇见了国王、酒鬼、商人等人。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富于诗意和哲理的叙述中,蕴含了作者对于爱、人生等重大命题的深刻体会与感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萨蒂作品精选 豆瓣
9.5 (28 个评分) Erik Satie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France
演奏家:
钢琴:Aldo Ciccolini (1-3, 5-11, 13, 17-29)
女高音:Mady Mesplé (22, 26)
男高音:Nicolai Gedda (17)
男中音:Gabriel Bacquier (13)
吉他:Pierre Laniau (14-16)
小提琴:Yan-Pascal Tortelier (23-25)
指挥:Michel Plasson (4, 12), Aldo Ciccolini (30), Louis Auriacombe (31)
乐队:Orchestre du Capitole de Toulouse (4, 12), Orchestre de l’Association des Concerts Lamoureux (30),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31)
Serenity - Erik Satie Piano Works 豆瓣
9.7 (21 个评分) Anne Queffélec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2年10月1日 出版发行: EMI/Virgin Classics
Erik Satie (1866-1925)法国作曲家,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有点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
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 豆瓣
7.7 (6 个评分) Colleen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Leaf
Colleen的05年专辑“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在Splendidezine刚刚评选出的年度TOP 20中位列第一。不排除由于该站的高层主编是个电音达人,单就这张专辑的自身价值来说,确实是今年不可忽略的一笔,不管你听的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
Colleen的音乐风格定位于Post-electronic/Abstract/Minimalism。谈到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你会发现自己无非是在围着其中那些制造出高度抽象概括声音的器乐绕来绕去:铃铛,大提琴,教堂氛围,以及19世纪的玻璃钟琴。这是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乍一听,你会觉得和她的首张专辑“Everyone Alive Wants Answers”没什么区别。Cecile Schott,一个有着强烈DIY精神与头脑的法国艺术家,她的音乐依然是混合了旋律与极简主义,她喜欢温暖梦幻的声音,她的音乐是跨越时空的“混合物”:原声民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乐融合,并用一支电子的“调和棒”将它们搅匀。这不禁会让一些较为资深的听者由此张联想到Vini Reilly的早期作品“The Durutti
Column”,人们不会忘记Vini以overdub和loop增色的优美而闪烁的吉他。其实,Schott的首张CD是一张完全的小样专辑,仅用自己的一台电子录音机和朋友送的制作小样的软件完成。真是简陋的可怕。那时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无非只是一个德国的声音艺术家或是用笔记本电脑做音乐的音景师。但在第一张专辑发行后的巡演推广中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后,Schott意识到只坐在台上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合成音乐,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由于青少年时玩学生乐队的经历,这时的Schott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吉他技术。她开始钻研一些其他乐器的专业技术,这里的其他乐器所指的就是她在此张专辑中大规模应用的乐器,比如奥开斯里特翁琴(一种能模仿管弦乐队各种音色的机械乐器)、玻璃钟琴、风琴、口琴等一些盛行于19世纪或更久远的近乎失传的乐器。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她已然完全抛弃了原先那副做音乐小样的姿态与装备,精工细画出极其优雅别致的作品,将那些古董级的器乐音色发挥到极至。如果告诉你这张专辑的标题“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正是来源于17世纪的一支琵琶作品,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在深层次挖掘声音的过程中,Schott的目标就是采用和第一张完全不同的音乐理念和方式来创造出一样的梦幻般的美感。在这张“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中,尽管所采用的乐器是不胜枚举的,但细心的听者一定也会分辨出以下这些:原音吉他,前文中提到过的奥开斯里特翁琴,简单的电子琴、风琴,铃铛,竖琴,原始人用木棒演奏的打击乐器,也许还有一些玩具,比如手摇的八音盒。尽管在这张CD中出现的所有乐器都是不插电的,但是Schott一点儿都不为用了效果器而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完美的:它完全营造出了和第一张一样的轻薄的美感——那种和云朵一样纯净,不带任何质量、情感,源自未知境地,漂浮不定的感觉。“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拥有更为透明和令人折服的品质,即使它哀伤的姿态都是迷人的。
Colleen的音乐给我一个莫大的印象就是太抽象了,完全没有主题与主旋律,你只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填充和猜测。在不可思议的“Summer Water”里,安排大段的推弦,每一段新的琵琶loop都被影射上一段配套间奏。在每一个被无限膨胀的声效填充的立体光谱中,Colleen听起来又很像Brian Eno早期的音乐——Schott最大的兴趣就是不借助把各种音源聚集到一起然后按顺序整齐的把它们排列成线形的手段,而是直接的制作出具有凌乱美感的音效模型。“Summer Water”是Schott的作品中同时兼具与众不同与清晰结构性的一首歌,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喜欢的一首。当再次面对她抽象的不定形态的音乐时,我们已经不会再面露难色,因为那声音仿佛曾经在我们的记忆里出现过一样,模糊而遥远,却极其悦耳。
其实你的大脑只有15%的部分是在分辨耳边现在出现的到底是哪种乐器,而剩下的85%已经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深深沉浸在它们的余韵当中。"The Heart Harmonicon"里神秘花园的钟鸣声,"The Happy Sea"里港口的风琴声,“I’ll read you a story”里滴答回响的八音盒声……Schott在这张专辑里所采用的全自然的录音手法,到处充满着轻巧和谐的转换,使之成为一张超越你想象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是一张抽象的专辑,即使你那么喜欢它,你也会很挣扎不知道该把它放在什么场合下的什么情绪中来欣赏——你一周中又会给自己多少时间来静静的坐下,闭上双眼聆听这种音乐,去回想小时侯头的无数个黄昏,头顶上掠过的所有光的颜色?如果你不是特别钟情于这种极度抽象但美妙的却无固定形态的纯净器乐音乐形式,那“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于你就只是一张华丽的壁画,永远的背景地位,比如你把它当成助你入睡的枕边音乐——当然这也不赖,但绝对不是Colleen能给予你最好的享受。因为如果你可以完全的理解它,这张专辑将是一切可能性与期待值,它将是任何我们将要发问的一切根源:一些简单、美好而连贯的东西,一些可圈可点而又完全基于偶然的想象。它的精妙不是死板的,而是可以生动的流淌的,没有明确流向,时轻时重,时缓时急。与其说这是一张能驾御人的潜意识接近一种引起幻觉的梦幻境地的专辑,还不如说它听起来更有Ancient-Chamber的味道,虽然所应用的器乐大都是古董级的,但丝毫不影响它的文明化和后现代化程度,那是种脱离蒙昧的冥想。
Colleen的第二张专辑展现在我们眼前一条通向更深更广的音乐世界的道路。我沉浸其中,眯着眼仿佛看见无数玄幻的光影在上空乱晃,八音盒的暗紫色眼泪,以及尖顶教堂没有一丝杂色的纯白。那是现实的庇护所,没有冲突,只有宁静与和平……
MØN 豆瓣
8.9 (15 个评分) MØN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他们来自法国巴黎,共11人.接受过严格的巴洛克演奏训练, 三把吉他,一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两个主唱,这样的组合特别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影象
居里夫人自传 豆瓣
作者: [波兰] 玛丽·居里 译者: 陈筱卿 译林出版社 2012 - 7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自传》语言直白,坦诚,是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是由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和日记、他人的评价等多个角度展现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居里夫人自传》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从中体现出来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对于青少年读者更有教育意义。
书,儿童与成人 豆瓣
作者: (法)保罗·阿扎尔 译者: 梅思繁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 1
保罗·阿扎尔的《书,儿童与成人》为作家以及出版人打开了一扇深锁已久的厚重大门。他让大家看到了为儿童书写的独一无二,为儿童创造那一本本小书的珍贵与特别。他为无数未来的学人开辟了一片荒芜辽阔又令人激情澎湃的田野。一切能令年轻生命璀璨成长的未知元素,都在等待着他们的开发与研究。他更 为无数儿童打开了一片望不到边际的蔚蓝天空,让他们在阅读与文学中,某一天能长出一双自由飞翔的、生命的翅膀。
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卓越的儿童文学论和儿童文学史,从作者那充满着爱和关怀的语调,可使读者深入地认识儿童文学应走的方向,并且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芬芳的文学境界中。全书分为五章每章分为5个部分。全书文采飞扬,理论基础深厚,如“为儿童设立的图书馆”“北部各国的优势”“童话王子安徒生”“儿童文学的民间气质”“童话,一面流传千年的水镜”等诸多章节,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人们引用的经典论据。无论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家、编辑、还是成人,都会被该书深深吸引,只要你有一颗关注关怀自己和儿童的心。
童年 豆瓣
作者: 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 / 张炜 译者: 袁冰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8
《童年》,是中国著名作家张炜和法国著名道教研究者施舟人关于各自童年的回忆,由此能看出中国与法国乡土之上生长出来的儿童有什么异同,并借此观照出中法文化根基上的特点。文字鲜活,独具文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