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uyuih - 标记
万灵 豆瓣
作者: [西] 哈维尔·马里亚斯 译者: 徐蕾 南海出版公司 2025 - 8
【编辑推荐】
★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作家,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封王之作”!
——中文版初次引进,一部用文学改写现实的“传奇之书”
——因本书的出版,马里亚斯加冕为雷东达王国的第四任国王
★生活没有意义,但有点意思。庸常、无常的生活中,这本书告诉你如何“怒刷存在感”!
——你只活一次,至少得
a)讲述一个秘密 b)找到一位听众 c)当上一回国王吧!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而我是个名校混子
——一部牛津大学版《围城》,一个西班牙式方鸿渐
——这里不止盛产知识、信仰、人才,还盛产:流言、背叛、活死人
——在牛津,我终于有勇气和力气去做一件事:承认并且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个乞丐
【内容简介】
牛津是个古怪的地方,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冷冰冰,如同封存在糖浆中,人个个都跟鬼一样。我在那里待了两年,那两年总结下来无非是这样——
1)在大学当留子:在这里,我是一个无人了解、无人在意的外国人,没人知道我人生履历中重要的部分,但都知道我不会永远待在这里。
2)在课上当混子:好多我这辈子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单词,尽管这么说显得我像个白痴。直到今天,我仍惊叹于这些单词的存在。
3)在街上当溜子:我没完没了地闲逛,终于有勇气和力气去做一件事——承认并且意识到自己越来越像个乞丐。
意义?没什么意义,这两年注定在我人生中没有任何位置。如果你问我,为什么现在还要竭力回忆、努力写作,我也许会说我不知道,也许会骗你说:
一切都将被抹去,但一切都需要被讲述至少一次。
————————————————————————————————————
1983到1985年,马里亚斯在牛津大学讲授西班牙文学。四年后,他出版了小说《万灵》。
书中,一个从未透露姓名西班牙人来到牛津的“万灵”学院任教。这位叙述者“我”和马里亚斯一样,都担任了两年外教,讲一样的课,住一样的金字塔形房子。他们都爱在旧书店找奇奇怪怪的书,和神神叨叨的人打交道。不仅如此,这两位都于9月20日出生在马德里,都有三个兄弟姐妹,也都是作家。
不过相似之处就此打住,马里亚斯表示一切仅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书基本上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我”的胡思乱想;2)“我”的胡说八道。虚虚实实、迂回绵密而充满黑色幽默的叙述,令读者既困惑又着迷。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马里亚斯错失奖项,却赢得王位——因《万灵》的问世,他于1997年被正式加冕为国王(King of the Kingdom of Redonda),《万灵》也成为一本名副其实的传奇之书:文学不仅照见现实,还改写了现实。
2025年9月14日 已读
电车上读的。对男作者的刻板印象加深了。男的是只有做爱的时候才思考吗?一思考就发笑?虽然确实认可其中的一些思考,但整本读下来觉得非常浪费时间和影响心情。
昨日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Die Welt von Gestern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奥]茨威格 译者: 徐友敬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
2025年7月4日 已读
即使现在再看感觉还是未变。今日同车车说重读完之后亦有一种战争临近的感觉,他说不会的。我说你的态度就和他写的英国人一样,而我的心情同他一样,甚至无法与你言说。自由什么时候可以自由。
成为波伏瓦 豆瓣 Goodreads
Becoming Beauvoir:A Life
8.7 (133 个评分) 作者: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译者: 刘海平 中信出版社 2021 - 3
“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任何一个对波伏瓦哲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可错过的传记”
“她启发了全世界的女性,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考方式”
《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重磅推荐
梁鸿、毛尖、黄昱宁、张莉 共同推荐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本书还将呈现很多此前不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个人细节,这些新的细节会增强波伏瓦的神秘感,也会使我们对波伏瓦更加着迷。为什么这位“女性主义偶像”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关于她和萨特的关系她会频频“撒谎”,或是声称自己不是一个哲学家?也许带着这些新的细节,我们能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真正的波伏瓦。
【编辑推荐】
★依据更独家的丰富材料撰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兹曼与波伏瓦的情书、只有法语版本的波伏瓦学生时代日记,以及对波伏瓦养女的采访等。
★作者更权威,凯特是牛津大学的波伏瓦和萨特研究专家,资料的引用整理严谨细致、权威可信,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配13张珍贵照片。《金融时报》《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重磅推荐。
★为什么波伏瓦要在回忆录中抹掉其他男人,给萨特一个最重要却与事实不符的位置?隐秘的爱人?同性的伴侣?波伏瓦在自传中隐瞒了多少?
★长时间以来,人们提到波伏瓦会认为她只是“萨特的伴侣”,而这本传记,让波伏瓦从萨特的阴影下走出来,探讨她的生活、她的作品、她的思想,以及她的爱情。
【媒体推荐】
一本值得慢慢品读的书。有太多细节引人入胜,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但它值得我们花时间慢下来,去欣赏这个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
——《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柯克帕特里克的传记中,波伏瓦被还原到她的完整作品中,她的复杂性和她的勇敢都得以展露—而不仅仅是一句断章取义的引用。
——《文学评论》
一部值得赞扬的传记。它超越了之前那些带有厌女症情结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不凡女性的激荡人生和复杂矛盾。
——《爱尔兰观察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波伏瓦与女性主义的复杂关系,同时作者也给出了很丰富的讨论……给朗兹曼的信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帮助我们理解波伏瓦的新资源……最重要的是,柯克帕特里克写的波伏瓦传记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波伏瓦强大的道德信仰,以及在战后她是如何将其投入到她的政治参与中的。
——《卫报》
柯克帕特里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比之前的波伏瓦传记都更加细节详实,分析到位的波伏瓦哲学分析……她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波伏瓦的逻辑和她的生活联系了起来……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立场》杂志
柯克帕特里克不厌其烦地爬梳了波伏瓦的评论、日记以及她晚年所接受的采访,从而让我们能够重新去认识这位鼓舞人心的女性主义者、哲学家和存在主义者的丰富人生。这本传记将让新的一波读者爱上波伏瓦——像她这样的具有政治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现今已寥寥无几,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她们。
——萨梅拉·哈里斯, SA周刊
这本传记十分重要,因为它给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对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人生和作品的基于证据的新解读,这个解读激进有力,非常必要。这部学术性的优秀传记令人叹服,它将久久地停驻在读者的心里。
——苏珊娜·利普斯科姆,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我们还需要另一本波伏瓦传记吗?当然!这本传记终于把波伏瓦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她的情感生活作为传记的焦点了。凯特·柯克帕特里克从新发现的材料入手,带着尊敬,心怀同情,卓有见地地重新审视了波伏瓦的一生,以及她的一生是如何被她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引导,且受限于她的境况遭遇。这本精彩的传记来得太及时了!
——托弗·彼得森,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教授、国际波伏瓦协会主席
细致的研究,优美的文笔。柯克帕特里克从最新的材料里发现了此前的波伏瓦传记里的矛盾之处,包括来自于波伏瓦自己的矛盾。《成为波伏瓦》是任何一个不仅对波伏瓦的人生感兴趣,也对她的哲学感兴趣的读者不可错过的传记。
——菲奥娜·薇拉-格雷, 英国杜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
2025年2月26日 已读
之前读到波伏瓦和萨特同时和奥尔加那段有点无法忍受,因为一直认为“师生恋”是高位者对低位者的欺凌,不管你觉得学生的那方思想有多成熟,是否能为自己负责,我都觉得存在了实际意义上的不平等,所以停下了。最近又开始重新读了,我的刻板印象又加深了“欧美人必须要人陪”,他们好像不能独处,不管怎么样一定会有一段关系正在发生中,没办法一个人活一段时间。确实没有人能孤独地成为她自己,但他们能独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中他们自己埋头工作的那段时间,半天左右吧之后一定要和谁在一起才行。从她所处的时间空间来说,她取得的成就真的被低估了。即使如今,也没能认识到她的价值。
Wordslut: A Feminist Guide to Taking Back the English Language Goodreads
作者: Amanda Montell Harper 2019 - 5
The word "bitch" conjures many images for many people but is most often meant to describe an unpleasant woman. Even before its usage to mean a female canine, bitch didn’t refer to gender at all—it originated as a gender-neutral word meaning genitalia. A perfectly innocuous word devolving into a female insult is the case for tons more terms, including hussy, which simply meant “housewife,” or slut, which meant “untidy” and was also used to describe men. These words are just a few among history’s many English slurs hurled at women. 

Amanda Montell, feminist linguist and staff features editor at online beauty and health magazine Byrdie.com, deconstructs language—from insults and cursing to 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 patterns—to reveal the ways it has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to keep women form gaining equality. Ever wonder why so many people are annoyed when women use the word “like” as a filler? Or why certain gender neutral terms stick and others don’t? Or even how linguists have historically discussed women’s speech patterns? Wordslut is no stuffy academic study; Montell’s irresistible humor shines through, making linguistics not only approachable but both downright hilarious and profound.
2024年12月20日 已读
很好。整合了知道的不知道的。按照她的逻辑重新理解了一遍,例子都蛮新的。
旧雨重落 豆瓣
BE狂魔求生系统
作者: 稚楚 长江出版社
许其琛是个热衷BE的耽美小说家。
意外的猝死让他进入到一个奇怪的求生系统中,要想活着回到现实,必须进入到自己的小说和主角恋爱,改变原有结局,感情线越甜,存活几率越高。
许其琛:为什么这些攻略对象都好像我暗恋的那个人?
系统提示:攻略对象拒绝回答并回击了一个亲亲~
许其琛:好疼【捂住了被咬到的嘴
#确认过虎牙,是喂我吃糖的人#
[爱是灵魂的相认。]
2024年12月4日 已读
😓双向暗恋。这两个人性格描写的前后不和谐
少年來了 豆瓣
소년이 온다
9.2 (178 个评分) 作者: 韓江 译者: 尹嘉玄 漫遊者文化 2018 - 1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2024年11月3日 已读
非常好,很有力量。
素食者 博客來 Goodreads 豆瓣
채식주의자
8.2 (18 个评分) 作者: Han Kang / 胡椒筒 译者: 胡椒筒 漫遊者 2023 - 5 其它标题: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管他世界的壓迫與否定,她找到了唯一的出路:成為一株植物。
「我的身體需要澆水。」她的身上冒出枝葉,手上長出樹根……
唯有融入土壤,她才能萌芽重生。

榮獲國際曼布克獎x韓江
亞洲第一位獲獎作家 探索人類內心壓抑的瘋狂與傷痕之作
◎2023年全新完整翻譯,全新封面設計,新增知名文學評論家許允溍專文導讀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排行榜、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榜
◎韓國小說文學獎、今日青年藝術家獎、李箱文學獎、東里文學獎、萬海文學獎得主
◎小說改編同名電影入圍2010年日舞影展世界劇情片

我再也沒辦法忍受肉的味道。
只有植物能讓我平靜,讓我渴望。
就這樣倒立著,變成一棵樹吧……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每章分別以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書中出現多種意象:絢麗的盛開花朵、直挺的陰鬱樹木、花瓣大小的藍綠色胎記、血淋淋的垂死動物與飛翔之鳥,有性的符號,卻非刻意強調煽情。作者行文如詩,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來勾勒角色無奈又痛苦的命運,有如一則黑暗預言。
好評推薦
《素食者》是一本會讓人一直想讀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小說。崩壞的結局在一開始似乎就若隱若現,但我們還是抱著興奮的期待和悲傷的預感繼續往前,就像人生。如果哈姆雷的問題是To be, or not to be,那在《素食者》中就是「吃,或者不吃」。雖然整體的氛圍是壓抑悲傷的,但也因為小說人物的坦率,而讓人有了一種平靜安慰、甚至愉快的感覺。——林蔚昀(作家)
心理疾病患者的內在存著另一個世界。某些畫面、顏色、行為完全是超現實。怎麼產生跟影響的?甚至內化成自己的生存意識,這部小說解釋了一些身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無援、限於壓力環境而無法脫離、讓己身逐漸平面灰化,成為最不起眼的個體。這種安全其實是欺騙。《素食者》一步步推演出精神領域的偏軌,演繹出人之所以不想為人的過程,或失控的狀態,是一部非常細膩的小說。——顏艾琳(詩人)
媒體評論
● 這個故事恐怖地描繪出身邊人的不可知,即你突然察覺你其實完全不認識身邊的某個人……作品的三段式結構很精彩,逐漸地挖出更深、更黑暗的角落;作者筆法簡潔卻讓人縈繞心頭,最令人難忘的應該是其中壓倒性的故事高潮,一個幻象似的、但情感上真實的片刻,這必然是今年最強有力的故事之一。這是部獨創、擾動人心與令人難忘的作品。——《出版人週刊》
● 這部作品以一種幾近於催眠般的寧靜氛圍,被各種超現實的意象和令人驚恐、卻可辨認出的絕望時刻打斷,緊緊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韓江的書寫,有力地展現了渴望所具有的毀滅力量,以及選擇去擁抱還是否定這樣的力量。故事用了許多幾乎是奇幻式、教人陌生的細節,深入探索一種非常人性的覺察經驗,也就是當人不再滿足於為何生命僅是如此。一部不凡與迷人的作品,筆法優雅卻強力擾動人心。——《柯克斯評論》
● 這是韓江第一部在美國問世的作品(希望未來還能引進更多新作)……小說風格是寫實、心理描述的,絕無留給讀者這是篇童話或變形神話的迴旋空間。我們都喜歡讀女孩的魚尾巴變成了人腿,或胳臂變成了樹枝的故事,但是一個人卻不可能成為一株綠色植物。主角英惠似乎沒有理解,這一切讓她變得危險與受到詛咒。——《哈潑雜誌》
● 簡潔、驚人的小說……作者以優雅準確的筆法,呈現文化壓迫之下的家庭失和,讓讀者在閱讀中變成主角的同謀。——《圖書館期刊》
● 多虧了卡夫卡,這部描述南韓女子在放棄肉食之後,身心上有了徹底轉變的故事,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掩口大驚。——《歐普拉雜誌》
● 有一輩的作家,企圖探索每個人命運背後的祕密趨力、野心與苦難的故事,韓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小說處理了暴力、精神失常、文化的侷限,和身體作為最後避難所與私人空間的價值。——《阿根廷時報》
● 這部小說裡那種近於變態的誘惑,源自字裡行間的畫面詩意。它們暴力又情色,彷彿惡夢。整部作品像是充滿了大型花卉的房間,濃濃的麝香味掐住你的喉頭。—《綠色阿姆斯特丹人雜誌》
● 黑暗夢魘、升溫中的緊張、令人戰慄的暴力……這部南韓作品真教人過癮……這是一部官能、刺激和暴力的小說,充滿了強有力的意象、駭人的色彩與讓人不安的質問……逐句讀來,這個故事精彩無比……很難有作品可與之匹敵。——《衛報》
● 這是一部奇特迷人的小說;故事裡充滿虛無,卻也有著抒情。書寫風格收斂,即使是描述最狂熱與暴力的片段亦然。這部作品有著超現實和魔法的特質,特別是在描述自然與身體景觀時,讀來是如此動人,儘管諸多磨難圍繞仍不減其美麗。——Arifa Akbar,《獨立報》
● 這部短短的小說是我讀過最駭人的作品之一……既刺激又富想像力……作者展現了在這個講究禮貌的社會中,自然、性別與藝術如何相互衝撞……那些勇於建立自己身分認同的女人都會被處死。敘事清楚地告訴我們,韓國禮教的壓力謀殺了她們……讓人坐立難安的小說。——Julia Pascal,《獨立報》
● 奇特、優雅的故事……這個後人類奇幻故事最讓人不解之處,是當身邊人都施以壓迫與否定的世界,主人翁似乎是找到了合理出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 這部小說很快地以它對內心創痛的毀滅性研究,達到了黑暗、威嚇的才華,類似於天才的日本作家小川洋子……這部作品並非只是對於虐待女性的警示故事,它更是對於折磨與苦難的思索,討論躲避與一位夢想家如何逃脫。更重要的是,故事談的是空虛、所有的希望與安慰都將落空後無計可施的憤怒……探索野蠻之美和令人不安的身體。——《愛爾蘭時報》
2024年11月2日 已读
只有姐姐视角那章写得很好😓
植物妻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내 여자의 열매
7.3 (18 个评分) 作者: [韩] 韩江 译者: 崔有学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3 - 3
◆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亚洲首位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韩江短篇小说集。荣膺意大利马拉帕蒂文学奖、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入选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挪威未来图书馆项目年度作家。
作为韩国文坛的中坚力量,韩江极有可能成为韩国当代作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人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坛领军人勒克莱齐奥
◆精彩程度八倍于《素食者》,仅凭八分之一内容即荣获韩国小说文学奖。
花与野兽,植物与铁器,失明与坠落,逃脱的梦和受伤的脚,失败的爱情,破碎的亲情和在没有希望的世界里流浪的我们。
◆心中怀着一把刀,却一而再,再而三,救自身于水火中的底层人物。
变成植物的妻子,离家出走的主妇,毅然出家的少女,心中怀刀的母亲,没有能力维持爱意的情侣。
◆中央民族大学崔有学教授韩语直译,超人气插画师卤猫特别绘制封面,设计师付诗意承担装帧设计,内外双封精装烫镭射彩金。
本书由八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构成。水与火,柔软与尖锐,春天与冬天,植物与铁器,韩江在这些冲突中洞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用美妙而生动的语言刻画命运的表情,在刺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阴暗面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短篇集关注“底层”人群,每个主人公都像在“没有希望的世界里像孤儿一样”流浪。他们从偏僻小镇的旅馆房间、考试院走廊尽头的房间、黑暗的地下室或多户型住宅和高层公寓的走廊尽头走出来,经过黑暗的楼梯和没有路灯的胡同,走进纷繁的令人疲倦的城市大街之中。然而即使他们离开许许多多疲惫的人们和不幸的都市,来到偏僻的海边或边缘港口城市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都市,这就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处在都市喧闹、污染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却没有能够包容和安抚他们的乐园或是母亲。乐园和母亲只存在于梦中或是死亡的那一边。他们所在的世界是父亲的世界,是邪恶和冰冷的世界。那里是现实的世界,充满了蛇、数字13和4,还有冰冰冷冷的铁制品。而韩江小说中的人物将要在那里重生。
2024年11月2日 已读
觉得她太喜欢男人了😓
The Seventh Hypothesis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Paul Halter 译者: John Pugmire Create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2 - 12
Characters dressed in the garb of 17th century plague doctors roaming alleyways haunted by Jack the Ripper...A plague victim vanishing off a stretcher under the noses of witnesses a few feet away...The corpse of the same victim reappearing under the nose of a police officer half a mile away. How are such things possible in the London of 1938?Are the events connected to a conversation overheard between a celebrated writer of mystery plays and his principal actor, where each accepts a challenge to commit a murder and pin it on the other? What is the connection to a replica of Maelzel's chess-playing robot? The famous criminologist Dr. Twist and Inspector Hurst of Scotland Yard face one of the most diabolically clever criminals in their long collaboration."The Seventh Hypothesis" is the fifth Paul Halter novel to be translated in English. The author, a best selling novelist in his native France, has written over thirty novels, almost all "locked room" or "impossible crime," and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successor to John Dickson Carr. He appeared on BBC Radio 4's programme "Miles Jupp in a Locked Room," broadcast on May 21, 2012. His prize-winning novel "The Fourth Door" and "The Demon of Dartmoor" both also featuring Dr Twist have been published by Locked Room International, as have two novels featuring the dilettante Owen Burns: "The Lord of Misrule" and "The Seven Wonders of Crime." A sixth novel: "The Riddle of Monte Verita" by Jean-Paul Torok ("wonderfully captures and evokes the glory days of the detective story") was published earlier in 2012.For information about signed and lettered editions of all six novels, limited hardcover editions of Halter's critically acclaimed "The Night of the Wolf" and future publication plans, please go to lockedroominternational.com or contact pugmire1@yahoo.com
2024年9月30日 已读
只能说作者果然是男的,只能想到这样的反转。
潮骚 豆瓣 Goodreads
潮騒
7.9 (2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4
渔歌式的纯情故事。青年渔民新治在早春的一个傍晚,认识了刚从外地回来的有着健康美的姑娘初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不料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不久,新治在狂涛骇浪,挽救了初江父亲的一条船,凭着他的勇猛过人最终赢得美人归。
2023年11月3日 已读
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啊???
雨中杀手 豆瓣
Killer in the Rain
8.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雷蒙德·钱德勒 译者: 夏阳 新星出版社 2017 - 9
生前从未出版的八篇小说
全新译本。雷蒙德·钱德勒最早期发表在Black Mask上的八篇短篇,彼时还没有菲利普·马洛,钱德勒的世界也更为善意。从这些短篇中,你可以窥视大师的成长轨迹,探寻马洛的诞生历程。全书按照发表时间排列故事,方便读者了解钱德勒文笔文风的发展变化,品味日后七大长篇的前传故事。
这八个故事是进入钱德勒世界的敲门砖,是开启马洛前世今生的金钥匙。
早年的加州阳光更明亮一些,警察更像人一些,世界更善意一些。一个为寻找真相披荆斩棘的私家侦探正在诞生,他就是“我”,是达尔马斯,是卡尔马迪, 是埃文斯,同时也是菲利普•马洛!。
即使姓名不同,骨子里的正义感未变,“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必须是最好的男人;而对任何一个世界来说,他也会是个够好的男人。”
2023年10月1日 已读
全神贯注的方法 豆瓣
fully engaged! using the practicing mind in daily life
6.5 (6 个评分) 作者: (美)托马斯·M.斯特纳 译者: 周丽萍 九州出版社 2017 - 9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全神贯注。如果能全心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达到忘我的状态,我们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全神贯注,我们总是在左顾右盼,手上在做一件事,心里在想着另外一件甚至几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会变得毫无美感,甚至会变成一种折磨。怎么才能应对这种情况呢?
在本书当中,畅销书作者汤姆斯·斯特纳将告诉你:
怎样通过意识觉察训练(或者说冥想)来培养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的内心活动?
如何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避免因为进步感不足而动摇目标?
预设解决方案,避免工作中因为情绪变化而分散精力?
当你对手头工作失去耐心,想要赶紧去做下一件事时,应该怎么办?
如何应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变化?
当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时,该如何在苦干中发现机会?
本书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从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中得出的宝贵心得出发,多个方面告诉读者如何做到"全神贯注",包括意识觉察训练、活在当下、如何设定目标以及应对走神等,这些新颖而实用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读者提高压力和情绪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更好地应对当下生活和工作。
2023年4月16日 已读
冥想没试过,别的都具可行性。
谁都可以画漫画!手冢治虫大师班 豆瓣
マンガの描き方
7.6 (5 个评分) 作者: [日] 手冢治虫 译者: 甘卉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8
※ “画漫画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然后开始画就好。”
※ 为爱随手涂画的人而写的“专业书”
※ 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亲自授业!
※ 直指漫画的究极内核
◎编辑推荐
🎨漫画之神亲自传道授业!金针度人,毕生所得倾囊相授
终其一生,手冢治虫创作漫画达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的原画。他创作的漫画作品,如《火鸟》《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都是家喻户晓的漫画名作,对日本以及海外无数的漫画创作者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将电影镜头引入了漫画分镜,确立了日后长篇漫画的发展趋势。
借由这本倾注他一生创作心得的《谁都可以画漫画》,漫画之神浓缩了自己毕生所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一目了然的图解,剖析了积累多年的创作经验。从画面到故事构架再到长篇漫画,毫无藏私,手冢治虫大师将漫画创作的秘密一一道来。
✏“漫画,人人都可以画。”
在手冢治虫看来,画漫画没有任何门槛。漫画并非独属于漫画家,而是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无论什么年龄,无论什么职业,只要是想画漫画的人,就可以创作漫画。漫画的内核是“温情脉脉的人际交流方法”,也是“表现欲望的画面”。
只要有笔和纸,任何人都能够通过漫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作为表现内心的载体,漫画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能体现出内心所思所想。
“即使画的是火柴棍人,也是漫画;即使是厕所隔间墙上的涂鸦,也是漫画。”画漫画不需要令人炫目的技巧,精于雕琢的技法,五彩绚丽的色彩,更不一定非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只要画出的是自己的内心,就是在创作漫画。
手冢治虫写作这本书的初衷,也并非服务于专业画家,而是希望:
“只要看了这本书,会有几百人、几千人去尝试之前从没有画过的漫画,它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如果大家并不止步于绘画,而是用漫画来表达什么、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大家,让它成为沙漠一样枯燥乏味的现世生活中的一片小小绿洲,那对我来说,就更是无上的满足了。”
🙌零基础快速上手,一看就会的漫画技法书
准备一张纸,什么纸都可以,再准备一支笔,什么笔都可以。只要这样,跟随漫画之神学习漫画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在这本书中,手冢治虫先将漫画创作的步骤一一拆解,分为画面和故事两个部分,然后将这两个部分再次分解,归纳为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再手把手教读者如何自如地运用这些元素,像搭乐高积木一样,自由地组合出自己的故事,创作出一部完整的漫画作品。
例如在《如何表现喜怒哀乐》一章,手冢治虫将人脸拆解为嘴鼻眼眉四部分,通过不同眼睛、鼻子、嘴巴和眉毛的组合,列举出数十种复杂的情感表达,而这些基础的口鼻眼眉,却是人人都可以画出的简笔画。
为了直观地表现自己的漫画创作理念,手冢治虫为这本书绘制了大量手稿。不同于他精细的漫画作品,这些手稿都是最简单的、人人都能上手的涂鸦。手冢治虫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让读者们体会漫画创作的核心——不拘泥于技巧,放手去画。
◎内容简介
就算不会画画,就算不擅长讲故事,你也可以创作漫画,只要你想要去画。
从如何创作人物和场景,到如何编织故事,再到如何将二者结合最终完成一部漫画。手冢治虫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用漫画的形式,讲述自己想要讲述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意见,释放自己的情绪。
在漫画之神的眼中,创作漫画的终极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大胆去画。
2023年4月8日 已读
画漫画的话非常实用!但是把创意痛苦和女人生产类比非常不适,女人一年只痛那一天让我非常膈应;对少女漫画的看法也让我emmmmm但可能确实在那个时候是事实。
肉桂色铺子 豆瓣
Cinnamon Shops
8.4 (31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 施奇平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9
《肉桂色铺子》的作者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就像一个奇迹。它美丽、奇妙,令人叹为现止,而且——跟所有的奇迹一样——转瞬即逝。而《肉桂色铺子》这本小书想做的,就是捕捉住、凝固住这个瞬间,这也需要您,亲爱的读者,一起来合作。您必须专注、耐心、投入,而且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我们,也相信舒尔茨),因为,跟所有的奇迹一样,它很容易被错过。
2023年4月8日 已读
好多形容词啊!感觉他好爱这个世界(不是
500个目击者 豆瓣
時計屋探偵の冒険 : アリバイ崩し承ります2
7.1 (14 个评分) 作者: [日]大山诚一郎 译者: 曹逸冰 2023 - 1
【内容简介】
用 500 句真话,编出一句天衣无缝的谎言!
一家神秘的钟表店,只需五千日元,
店主就能帮你推翻一切不在场证明!
沉入湖底的豪车中,绑着一个死不瞑目的男人;
500句真实的证词,却让焚尸案陷入僵局;
一场凶案的三个嫌疑人,竞拥有四个不在场证明;
两地同时惊现谋杀案,调查结果直指同一个嫌疑人:
密室中雕塑被毁,作案动机背后另有隐情……
5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犯罪,9个难以破解的绝对不在场证明。
这一次,年轻的店主能否透过层层真话,识破不在场证明的谎言呢?
【编辑推荐】
★用500句真话,编出一句天衣无缝的谎言!
★短篇推理之神大山诚一郎全新力作!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
★横扫日本三大推理榜单的口碑代表作《绝对不在场证明》续篇!
★内页附赠大山诚一郎印签、致中国读者的一段话!
★这一次,节奏更快、废话更少、反转更神!
★北村薰、法月纶太郎等日本知名推理作家盛赞!
【知名作家推荐】
★大山诚一郎在本书中谜题的设定以及解答十分新颖秀逸,确实让人心服口服!——门井庆喜(著名推理小说家)
★大山选择挑战了本格推理圈鲜少有作家敢尝试的主题——同一时间杀人。仅这一点就值得称赞。大山的拿手好戏当属巧妙利用食物消化的时间,让读者充分享受到只有推理小说才能带来的谎言的快乐与趣味。当异地两起案件同时锁定同一位嫌疑人的时候,案件相关人员的反应也被大山刻画得淋漓尽致。——北村薰(著名推理小说家)
★作者将诡计成立的每一条线都干净利落地描写出来,没有任何无用多余的表达,简直是本格推理的理想之作。看似素朴的文本也是作者慎重落笔的结果,只为避开所有解谜的干扰项。即便是被称为诡计制造家的作者,想要达到大山诚一郎这一境界,也需要相当的觉悟。——法月纶太郎(著名推理小说家)
★翻开本书,透过层层真话,识破不在场证明的谎言!
2023年3月21日 已读
行吧
时间管理 豆瓣
THE SKINNY ON TIME MANAGEMENT
作者: [美]吉姆·兰德尔(Jim Randel) 译者: 舒建广 2021 - 7
《时间管理》一书是知名个人成长专家吉姆·兰德尔的代表作,本书借助幽默有趣的人物与故事,来为读者讲述有关时间管理这一议题的一系列知识,全书共涉及将近50条有关个人时间管理的要点。
《时间管理》可以帮助到读者:击退拖延症、创立适当的目标、提高专注力、充分利用时间间隙、提高记忆力、学会速读、处理多重任务等一系列与个人时间管理息息相关的要素,并通过图表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长落地计划,让读者得以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就能立刻上手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书为吉姆·兰德尔的经典代表作,首版以来,备受好评。
2023年3月5日 已读
可以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豆瓣
Triggers: Creating Behavior That Lasts--Becoming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
作者: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 马克•莱特尔 译者: 张尧然 2021 - 8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为美国领导力高级教练,美国管理研究院终身成就奖得主。他在给麦肯锡、高盛、福特、通用电器等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是环境中的消极诱因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让人们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经过近20年的研究,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每日6问。用积极提问来强化自己的承诺,诱发自律的行为,让读者完成自己给自己制订的计划,成为可怕的自律人。此外,他还提出了反馈循环、诱因矩阵等实用方法,来帮助读者克服环境中的消极诱因,改掉拖延的坏毛病。
2023年3月5日 已读
无语了实际操作就是每日问答吗?最想知道的是怎么坚持怎么转换思维怎么积极思考都没有,我是不知道原因出在哪儿吗?中译名真的害人不浅明明作者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原标题trigger而不是how to be a 可怕的自律人🆘
旅行手帐完全指南 豆瓣
旅ノート•散歩ノートのつくりかた
6.8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奥野宣之 译者: 徐凯蒂 九州出版社 2018 - 8
* 日本手帐书风潮引领者奥野宣之,旅行手帐技巧全公开!他的一系列手帐技巧类作品在日本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成为日本广受好评的手帐达人。
* 手帐达人阿怪、Susie宝作序推荐!“重要的是以笔记录的精神,以及永远别丢失感受乐趣的能力!”
* 从行前规划,到归来总结,一本全搞定!
好的旅行手帐是如何做出来的?
第一步:旅行前,在手帐本上搜集目的地,规划路线 → 构建对旅行的憧憬;
第二步:旅途中,认真搜集旅行资料,如果条件允许,每样纸品拿两份 → 储备丰富的手帐素材;
第三步:旅途中,卡片式途中备忘录使用起来最方便 → 记录下“客观事实”与“主观声音”;
第四步:归来后,记录即时版手帐,剪贴素材要有章法 → 及时保留“旅行感”很重要;
第五步:最后,解决问题、补充信息,得到充满回忆的完全版手帐 → 将旅行的喜悦永远定格在手帐上!
美好的旅行是“用脚走路,用手记录”,不是拍到此一游照,而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是让“体验过的事”和“即将体验的事”变成一生的礼物!
不是只有花大钱出国才算旅行,只要从家里出发,以观光者的角度到处走走,记录当下才有的心情,你就能一页一页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旅行手帐!
2023年2月6日 已读
把小日子收进手帐里 豆瓣
6.5 (16 个评分) 作者: 阿怪 / 桃子同学 九州出版社 2016
每个玩手帐的小伙伴在围观手帐达人的晒图时,大概都有过这样的怨念:
这款胶带/贴纸我也有啊,为什么人家贴得这么好看!
这一页布置得好漂亮,她是怎么想到要这样安排的?
她用的是什么工具?看起来很好用的样子……
我不会画画,是不是就做不出这么好看的手帐?
怎样才能把手帐照片拍得这么漂亮?
不用再偷师了!我们邀请了五位你很可能围观过的手帐达人,将她们的设计思路、私房秘籍和手帐神器,毫无保留统统介绍给你!你将了解到她们写手帐时在想些什么、用些什么,她们脑袋里那些绝妙的创意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形成并保持强烈的个人风格,坚持写手帐将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等。
对于爱手帐的我们,生活从来不是毫无意义的时间流逝。让我们通过用心写手帐,把生活过得更美好。
2023年2月6日 已读
有点乱
可爱的手账 豆瓣
イラストとクラフトで手づくりライフログノート
6.8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宇田川一美 译者: 陈婧 九州出版社 2018 - 11
* 日本文具品牌MARK’S合作推广师、杂货与文具设计企划师宇田川一美,脑洞大开的萌系手帐技法大放送!
* 公众号“手帐控”Peachbaby、温言作序推荐!
* 一切为了记录美好生活!
手帐即生活!
蛋糕垫纸、设计感十足的茶包、双色棉绳、带透明窗的信封、商铺的宣传卡片……
再加上简单拼贴和几笔插画,
就成了一本赏心悦目又个性十足的萌系手帐!
无论是去旅行、看电影、去咖啡厅、购物还是做手工,
你的各种生活体验都能用这种丰富而有趣的方式记录下来,
成为你的专属回忆!
2023年2月6日 已读
可爱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