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 - 标记
奥兰多 谷歌图书 豆瓣
8.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徐会坛 / 刘漪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 7
《奥兰多》被列入BBC评选出的“100部塑造我们世界的小说”,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历时四百年。奥兰多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爱而进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奥兰多从小迷恋文学和诗歌,莎士比亚的身影令他难以忘怀,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离开官场,混迹于吉卜赛人之间。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之后,奥兰多漫长的生命便一直以女人的形象存在,带着前三十年男子的记忆和认知对男女的差异和世界观重新进入新的生活。到故事结尾时,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象征传统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与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2022年3月10日 想读
她来了请准备 豆瓣
Welcome to Your Period!
作者: [澳] 优米·斯泰恩斯 / [澳] 梅丽莎·康 译者: 徐琛成 / 初初 海豚出版社 2021 - 10
一本比妈妈讲得还全的月经小百科,风靡11个国家和地区,被译为中、德、法、韩、俄、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适合9-15岁青春期女孩阅读。
书中以一种好玩、坦率、活泼、时尚的方式,通过科普女孩青春期身体结构的变化、相关月经用品的用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等,解答青春期女孩遇到的各种月经问题。
主持少女杂志医学专栏20多年的青春期医生为女孩们贴心讲解月经这件事:初次月经的预兆、上学期间如何准备月经包、弄脏了衣服怎样求助,如何与爸爸或者男同学谈论月经,感觉不适时如何大方表达……书中还有从几千封来信中挑选出的,来自世界各地女生的真实月经故事,帮助女孩们轻松应对月经的到来。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yi无二的。月经不仅是正常的女性生理现象,更是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女孩们摆脱月经羞耻,学会与月经和平相处,更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2022年3月7日 想读
筑业中国 豆瓣
Building in China
作者: [美] 郭伟杰 译者: 卢伟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21 - 10
【编辑推荐】
☆ 第一个在近代复兴中国古典建筑的建筑师是美国人,他也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老板、朋友与合作者,而他的生涯长期隐没在历史之中,无人深挖,他探索的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详细记述茂飞建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金陵女大、湘雅医学院……并出任国民政府首都计划(南京)顾问的具体过程,客观评价茂飞的建筑遗产和影响力,填补历史空白。
☆是建筑史,也是近代史:从建筑项目切入,详细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教会、买办、美国外交官、国民政府、民族主义……几股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一个特别复杂的近代中国跃然纸上。揭示建筑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盘根错节的相互关系。
☆通过建筑,理解权力、文化、身份、形式、空间;理解近代中国;理解全球化。
从清华园里的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到燕园的博雅塔和贝公楼,到南京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到上海的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大来大厦和圣玛利亚女校(张爱玲母校),到长沙的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到福州的福州协和大学;从设计中山陵的吕彦直,到中国建筑师学会首任会长庄俊,从“大上海计划”主持人董大酉,到设计美琪大戏院的范文照;从清华周诒春校长、复旦公学李登辉校长、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校长,到孙科、孔祥熙、王正廷、宋子文和蒋介石,亨利·K. 茂飞不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却是与中国渊源最深的一位。
茂飞在中国的二十年间,设计的建筑遍及大江南北,尤其以校园建筑和规划最为著名。他参与制定的建设南京的《首都计划》受阻于战火,他成立的公司早已关门歇业,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已经几经沧桑。但是在五四运动开启的“中国文艺复兴”潮流中,这位外国建筑师提倡的“中国建筑的适应性”和“中国建筑的复兴”,无论在理论思辨还是在建筑实践中,都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因为这不仅仅是建筑,而且是整个中国文化都要面对并且给出答案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中国为中心,重点介绍了亨利·茂飞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这位鲜为人知的美国建筑师最初于1914年来到中国为雅礼协会设计校园,但后来他发现自己被持续二十年的专业和文化挑战所吸引:如何保护中国丰富的建筑传统,同时使用最新的西方技术设计新建筑。茂飞的建筑是一种妥协——他曾称之为“旧瓶装新酒”——本书从这些“瓶子”的视角出发,理解茂飞为自己在中国的建筑找到一个中间地带的追求,同时也审视了一个未来难以预料的动荡社会。茂飞建筑的意义不仅局限于美学或技术,它们无意中成为一种政治象征,因为中国的统治者,如蒋介石和孙科,都要求他提供城市规划建议,以满足他们对城市改造的期望。
针对20世纪非西方背景下执业的西方建筑师的严肃研究很少,少数出版的相关著作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或荷兰的殖民地建筑上。因此,该书对美国和中国的建筑史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2022年3月6日 想读
管理行为 豆瓣
作者: (美)赫伯特 A. 西蒙 译者: 詹正茂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5
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最重要的作品便是这部《管理行为》。
决策制定的过程是组织和管理的核心内容,西蒙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书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有限理性”和“满意解”——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寻求的是满意解,而非最优解。
决策过程理论——组织内部的活动分为经常性(程序化决策)和非经常性(非程序化决策),而经常性活动具有共同的决策过程。
2022年3月5日 想读
忙总管理笔记 豆瓣
作者: 文小芒 2013 - 7
本书老少咸宜。适合推荐给: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有志于成为管理者的人群;正在创业或打算创业的人群(适用于淘宝各位店主);对现状充满困惑的人群;对人生目标感觉迷茫的人群,尤其是青年人。
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立足于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人,则本书足以保证你开卷有益。
2022年3月5日 想读
7人团队敏捷管理手册 豆瓣
The SCRUM Field book
作者: J.J.萨瑟兰 译者: 姜伟 2021 - 7
40%的会议决定被全部推翻,30%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应该做,50%的时间浪费在等待做出决定中。一切返工、等待和交接都是巨大的浪费,只会拖慢办事效率。管理中的浪费,比生产中的浪费更可怕!更恐怖!
敏捷管理,能够消除工作中一切不必要的浪费,让人们充分发挥潜力,提升组织效率。苹果、谷歌、亚马逊、微信、京东都在用!美国特种部队、荷兰国家博物馆、瑞典战斗机制造商、伦敦证券交易所、意大利小餐厅都在用!它的核心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不做任何无用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
马上翻开本书,用敏捷管理,消除管理中的浪费!
----------------------------------------------------------
◆ 微信、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用的管理方法!
◆ 敏捷实战手册,各行各业都在用!餐厅、医院、博物馆、特种部队都在用……
◆ 敏捷管理咨询公司CEO作品!
◆ 畅销美国、俄罗斯、葡萄牙、波兰、西班牙等多个国家!海外读者疯狂晒书!
◆ 精致双封面,老板们案头必备!全世界CEO都强力推荐!
2022年3月5日 想读
组织与管理 豆瓣
作者: 切斯特·巴纳德 2009 - 3
《组织与管理》于194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集中体现了巴纳德对于组织和管理的思考。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在《组织与管理》“组织的概念”一章中明确指出,研究组织和管理之前,首先要对组织和组织的动态特性给予详细的定义和准确的描述。在巴纳德之前的组织理论,大多偏重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和与组织相关的人员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弥补了这一重大的理论缺失。巴纳德认为“组织应该与投资者、供应商和顾客或客户的行为都息息相关。因而,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巴纳德不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组织,而且以经济学家的头脑来解析组织。我们仅从“组织的概念”一章中,就可以看出巴纳德是如何把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组织与不同人员的关系,并通过逻辑分析的手段来建立自己的组织理论体系的。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他让管理者意识到组织的协作和组成要素绝不仅仅只局限在组织内部,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组织的不同特性有助于区分和认定这些组织,但对这些特性的关注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忘了组织是某种合作行为的集合。
2022年3月5日 想读
On Liberty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John Stuart Mill Penguin 1998 - 6
This volume includes the complete essay in five chapters: Introductory; Of the Liberty of Thought and Discussion; Of Individuality, a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Well-being; Of the Limits to the Authority of Society over the Individual; and Applications. With a fine introduction by editor Alburey Castell, this edition also includes line numbers for easy reference, a list of principal dates in the life of John Stuart Mill, and a bibliography.
2022年2月23日 想读
法兰西的陷落 豆瓣
The Fall of France:The Nazi Invasion of 1940
作者: [英] 朱利安·杰克逊 译者: 魏本超 2022 - 2
【编辑推荐】
★沃尔夫森历史奖得奖作品;
★法国史权威朱利安·杰克逊代表作;
★军备、军力、统帅、战略,多角度解读德法军事力量;
★深度剖析法国战前社会、政治、经济,揭示法国战败深层次原因;
★大量军事动线图、军力对比图表,细致再现战争实况;
★全景式展现战争混乱而复杂的真实图景。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著名的失败,短短六周时间,一个拥有强大陆军的国家便沦为纳粹的附庸。这次战败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格局,使法国至今仍然笼罩在耻辱的阴影之中。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展现了身处战争中的法国社会全景,并真实地告诉人们,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
本书获得2004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媒体推荐】
出色的研究,展现了1940年德国迅速击败法国的过程,及其在当时和现在的广泛影响……将会成为二战历史学家讨论的焦点,并引起军事史爱好者的极大兴趣。
——《柯克斯书评》
法国在1940年5月令人震惊的失败是西方民主史上的重大灾难之一……杰克逊评估了这场灾难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以及外交、情报和军事背景……这是一部令人钦佩的复杂的事件分析史。
——《大西洋月刊》
杰克逊的书以扣人心弦的细节讲述了关键的几个星期里有关法国的军事、社会和政治故事,这些故事对此后几十年的欧洲地缘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观点犀利的著作也为旧时代日渐衰落的文化谱写了挽歌。
——英国《金融时报》
才华横溢、具有权威性的书,对20世纪最让人费解的事件之一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理查德·埃文斯
一部精美、有力、可读性很强的书。杰克逊给讨论带来了新鲜感和尖锐感,读者将被直接吸引到行动和氛围中。
——罗伯特·吉尔德
2022年2月21日 想读
技术与文明 豆瓣
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
8.8 (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易斯·芒福德 译者: 陈允明 / 王克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 8
《技术与文明》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讲述了机器的历史,并对机器对于文明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他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机器的起源并追踪其社会影响,涉及艺术、自然科学、哲学、习俗和礼貌各个层面。本书既讲历史又做评论,还带有很多插图,是英语文献中部一部涉猎广泛、描绘近千年来机器发展史的巨著。
2022年2月20日 想读
传家之物 豆瓣
Family Furnishings
9.6 (2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李玉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0
▲编辑推荐
1,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代表作合集:作者亲自选定篇目,收录《逃离》《亲爱的生活》《好女人的爱情》等经典名篇,写作生涯至高成就集于一册。
2,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约 翰•厄普代克、石黑一雄、萨曼•鲁西迪、迈克尔•翁达杰、乔纳森•弗兰岑、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裘帕•拉希莉、朱利安•巴恩斯……一众名家盛赞,当代英语文坛备受尊崇的作家。
3,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情绪与不可逆转的选择。“你迟早会在其中一个故事里,与自己面对面相遇。”
.
▲内容简介
2013年,艾丽丝•门罗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次年,她亲自挑选1995—2014年间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结成此书,其中包括她的代表作《逃离》《好女人的爱情》《亲爱的生活》《幸福过了头》《憎恨、友情、追求、爱情、婚姻》等等。书中故事多以加拿大小镇和乡村生活为背景,或带有自传色彩,或涉及历史人物,或讲述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
.
▲媒体推荐
最宏大的事件藏于人心,最沉重的痛苦隐而不言。一个简短的故事常常跨越数十年,勾勒出人的一生。艾丽丝•门罗在三十页之内呈现的东西,普通作家要用三百页才能说清。她是行文简洁的行家、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秘书彼得•恩隆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
在当代英语文坛,艾丽丝•门罗是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即使在这些作家之间,她的名字也备受尊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一代又一代人都将持续研究和享受这本《传家之物》。对从未读过她作品的人而言,这是绝佳的入门途径。——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
艾丽丝•门罗的写作生涯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但她的故事如艺术品般,始终充满变化。即使你已经读过《传家之物》中的一些篇目,它们仍然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惊喜。——《纽约时报》
.
《传家之物》是一部深刻的、不断给人惊喜的作品集。故事里的人和事常见于家庭生活,仅在为数不多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却有生死之重。——《洛杉矶时报》
2022年2月16日 想读
盲视 豆瓣
Blindsight
8.9 (28 个评分) 作者: [加] 彼得·沃茨 译者: 胡纾 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1 - 7
★人类最终的进化方向到底是什么?如果唯有摒弃自我意识才能在茫茫星海中生存下去,这是进化还是灭绝?雨果奖得主彼得·沃茨代表长篇,近十年硬科幻领域集大成之作,获加拿大极光奖、法兰西学院科幻文学翻译奖、日本星云奖等诸多科幻大奖。
★重新定义人类与异星的“第一次接触”,打破历代作品中千篇一律的“外星人”形象,直接对生命形态发出拷问。以严肃文学的写作手法、科幻冒险的起伏跌宕,探讨存在与意识的终极命题。
★十年全新修订版,特别收录作者专门提供的《上校》《零和》番外中短篇二则及完整版后记,以供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故事线和书中关于自我意识的讨论。同系列续作《模仿》即将于年底出版。
◎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 媒体推荐
沃茨在这部令人激动的科幻小说中探索了意识的本质,将迷人的外星环境与引人入胜的战斗完美融合。他对我们所熟知的异星接触题材进行了令人战栗和本质性的颠覆。——《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彼得·沃茨掌控了第一次接触的核心并将其粉碎,最终成就了这部令人震撼又充满创意和警示的杰作。这是一部罕见的、可以为科幻小说创作开启全新篇章的作品。——加拿大科幻小说作家卡尔·施罗德(Karl Schroeder)
彼得·沃茨的外星人既不是有着奇怪外表的人类,也不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怪异组织——它们是新事物,而且无限地令人不安,这迫使我们面对有关意识本质的难以置信的可能性。强烈推荐。——雨果奖得主、《末日奇点》作者查尔斯·斯特罗斯(Charles Stross)
2022年2月13日 想读
幻影书 豆瓣
The Book of Illusions
9.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保罗·奥斯特 译者: 孔亚雷 九州出版社 2018 - 10
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喜剧天才海克特•曼是二十年代好莱坞光彩夺目的新星,却在某天突然离家出走,从此音信杳无。六十年来,他的离奇失踪始终是个不解之谜。文学教授戴维•齐默在一场空难中失去妻儿,陷入悲伤潦倒的泥潭不能自拔,直到偶然发现海克特一部老电影的片断。隔着一道巨大的遗忘的深渊,两个人的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为了看完所有现存的海克特电影,齐默浪迹天涯寻访欧美各地的档案馆,被海克特优雅机智的作品深深折服并乐在其中。然而,就在齐默撰写的关于海克特电影的专著出版后,他收到了一封新墨西哥州苏埃诺镇的来信,信上称海克特还活着并期待同他会面。正在齐默犹疑不决之际,一位神秘女子忽然出现在他隐居避世的小屋,并最终迫使他踏上了一段迷雾重重、危机四伏的幻影之旅……
“一部不断出人意料的小说”,《幻影书》讲述了死亡中的死亡,故事中的故事,关于失落、沉默与自我的救赎:“你得先死,才能知道如何去活。”
.
【各界推荐】
二十五年来,保罗•奥斯特是当代文学一个最为独特的声音。——《纽约书评》
《幻影书》洋溢着温暖,并被叙述者历经沧桑的智慧照亮。这部美妙而优雅的小说,也许是奥斯特迄今最好的作品。——彼得•凯里
2022年2月12日 想读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22年1月23日 想读
追寻记忆的痕迹 豆瓣 Goodreads
In Search of Memory: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of Mind
8.5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坎德尔 译者: 喻柏雅 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8
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宏大画卷
诺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
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为一流科学、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出版十几年来引领无数学子走进科学殿堂
◎ 编辑推荐
☆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伟大科学家的研究路径、问题意识与情志襟怀
作者以清晰易读的文笔,从研究者本人的角度 向读者介绍了最好的科学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从确定题目,到提出假说,寻找实验对象和方法,结识最合适的合作者,直到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使之进入商业领域的整个过程,为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学生提供了行动的指引。
☆ 同时这也是一部二十世纪神经科学发展史
坎德尔的职业生涯,恰逢现代科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个时期。在他进入医学院后不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给整个生物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神经科学——对记忆、情感、判断等心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在此时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浮现出来,而坎德尔就全程见证并参与了这个新学科从无到有的整个经过。
☆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较为多元,值得推荐给那些渴望从名人传记中汲取人生经验的普通读者、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读者、想了解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读者,以及对“二战”奥地利犹太难民史感兴趣的读者。此外,本书译者还认为它是一本“赴美留学指南”,它如实地反映了美国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文化氛围,能给那些打算赴美留学的学子及其家长提供绝佳的参考。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最顶尖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 名人推荐
☆ 恐怕没人能像坎德尔那样在细胞和分子的层面上推动人类记忆机制的研究。他破译大脑记忆密码的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科学家。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伟大科学家如何进行思考,并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
☆ 埃里克·坎德尔的这本书别人写不出来。他通过毕生的视角透视科学,跌宕起伏、硕果累累。我们受到了坎德尔持久的激情和坚定的决心指引。我向所有那些正在寻找有关大脑和记忆知识的个人观点,以及那些正在考虑开启科学生涯的读者推荐此书。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
☆ 埃里克·坎德尔写出了一部绝佳作品,从头至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展现了神经科学在令人惊叹的20世纪后半叶的壮丽图卷。坎德尔把个人经历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他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交流,使得科学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共同事业。
——奥利弗·萨克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著名科普畅销书作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动人地讲述了埃里克·坎德尔站在脑科学前沿领域的大胆人生,他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革新了我们对感受到的信息如何存储的认识。
——詹姆斯·沃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我向所有对一位重要科学家的人生和工作,或者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进程感兴趣的读者推荐此书。……坎德尔优雅地做出的这些研究,会极大地诱惑有天赋的学生将他开启的这些令人难忘的工作向前推进。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斯奖得主,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追寻记忆的痕迹》融自传、科学史和基础生物学于一炉,是一部无出其右的才华横溢之作。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何谓一流科学,以及如何创造一流科学。
——E. O.威尔逊,美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社会生物学之父”
2022年1月19日 想读
FASHION FOOD!日本流行美食文化史 豆瓣
ファッションフード、あります。
作者: [日]畑中三应子 译者: 曹逸冰 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11
《Fashion Food!日本流行美食文化史》
▶︎ 新的就是好的?
▶︎ 吃肉才是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人的 “牛肉信仰”又是从何而来?
▶︎ 网红美食的寿命很短暂?!
▶︎ 用“脑”吃饭才时尚?!
▼▼▼▼▼▼▼▼▼▼▼▼▼▼▼▼▼▼▼▼▼▼▼▼▼▼▼▼▼▼▼▼▼▼
什么是流 行美食(Fashion Food)?!
并非单纯地为味觉的享受服务,而是和服饰、音乐、艺术与漫画等流行文化在同一个维度被大众消费的食品——这就是畑中三应子心目中的流行美食,即fashion food*。
*不是fashionable food,也不是food fashion,更不是food porn,而是作者自创的和制英语ファッションフード,形象地承载了日本乃至全球当下“万物皆为流行美食”的概念。
▼▼▼▼▼▼▼▼▼▼▼▼▼▼▼▼▼▼▼▼▼▼▼▼▼▼▼▼▼▼▼▼▼▼
所有食物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时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讲究信息。“量”一旦有了保障,食品在物质层面的“质”(主要是营养)便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营养达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追求信息的阶段。比如你现在走进超市,会看到豆腐的包装盒上写着“以北海道有机圆黄豆与赤石山脉的泉水为原料,用濑户内海的天然卤水点成的绢豆腐”。单价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装面包上则写着“以玛雅文明的遗产、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现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长串信息已成常态。
食品的信息化时代,就是“吃东西不光用嘴,还得用脑”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食品信息脱离物质属性的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元素为人们享受的时代。
在本书中,畑中三应子将带领大家追溯始于70年代的流行美食史,探索日本社会是如何奔向了 “提拉米苏爆红”,信息的消费又是如何笼罩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今时今日的“万物皆为流行美食”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阿佩莱斯的遗产 豆瓣
The Heritage of Apelles
作者: [英]E.H.贡布里希 译者: 杨思梁 / 范景中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8 - 3
《阿佩莱斯的遗产》这本E.H.贡布里希教授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第三卷论文集,秉承了文艺复兴这一核心论题的经典传统。阿佩莱斯,是古希腊著名的画家,他被认为能将美和模拟自然的高超技巧完美结合起来。美和模拟自然这一对双生的概念,从古典遗迹中继承而来,并且直到20世纪仍被认为是艺术不容置疑的奠基石,是本书收录的这些博学而令人兴奋的论文的缘起。在20世纪,尽管表面上文艺复兴式的理想被抛弃了,但对传统、价值和规范的质疑仍然至关重要。无论是探讨光线与光泽的表现、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的创作方法,还是研究批评原理,作者的分析和阐释都深深根植于这一观点。对于学生和对艺术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丰富的论点赋予了本书持久的生命力。
2022年1月18日 想读
聪明的投资者 豆瓣 Goodreads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8.4 (14 个评分) 作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 / Benjamin Graham 译者: 王中华 / 黄一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 8
这是一本投资实务领域的世界级和世纪级的经典著作,自从1949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即成为股市上的《圣经》。本修订版在完整保留格雷厄姆原著1973年第4版的基础上,由贾森•兹威格根据近40年尤其是世纪之交全球股市的大动荡现实,进一步检验和佐证了价值投资理论。其中大量的注释和每章之后的点评非常有价值。股神巴菲特特为本书撰写的序言和评论是这个版本的又一个亮点。
本书首先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指出聪明的投资者当如何确定预期收益。本书着重介绍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论述了投资者如何应对市场波动。本书还对基金投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的关系、普通投资者证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御型投资者与积极型投资者的证券选择、可转换证券及认股权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本书后面,作者列举分析了几组案例,论述了股息政策,最后着重分析了作为投资中心思想的“安全性”问题。
本书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旨在对普通人在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方面提供相应的指导。本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为百万富翁”的书籍,而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投资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指导投资者避免陷入一些经常性的错误之中。
2021年12月30日 想读
乡里的圣人 豆瓣
作者: 王东杰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 - 9
颜元被认为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学界之前对他的研究有两个问题:一是对其思想进行“现代化”误读,二是在深度上开掘有限。本书另辟蹊径,从思想史、生活史相交融的角度,讨论了一个“乡里的圣人”所具有的思想史价值。
相对于传统思想史以“新观点”的提出作为衡量尺度的做法,本书试图提出一种将“平庸的思想者”纳入思想史研究中的思路。
此外,本书亦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广泛采用了“心理史学”“具身认知”等理论,并借鉴了民间文学研究的做法,以期开掘思想史研究的新空间。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
死亡赋格 豆瓣
8.5 (55 个评分) 作者: 保罗·策兰 译者: 黄灿然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
【看点介绍】
※最伟大的现代主义抒情诗人之一,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痛饮虚空之物 跨越沉默之河 锻写血滴般的诗歌
※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译本
呈现一位“语言来自死亡的王国”的诗人
【内容简介】
保罗•策兰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德语诗人。策兰的父母丧生于纳粹集中营,本人则历经磨难,在流亡中背负着沉重的记忆进行写作。策兰的诗深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影响,充斥着奇崛的意象,主题则刻上了深沉且强烈的情感印记,以艰涩的语言和精妙的结构编织韵律感。他用诗歌为所有文学打开了在面对巨大丧失时坚持说话的可能性。
本书收录了黄灿然精选的策兰178首经典诗作,呈现了不同时期的策兰诗歌的面貌。
2021年12月2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