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 - 标记
3步说服术 豆瓣
作者: 吉恩·比德尔 译者: 张健康 2002 - 4
《3步说服术》主要内容:吉恩?比德尔做了一辈子的推销员,但是当他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的时候,他改变了他的做法。“3步说服术”会告诉你如何用三个简单的步骤让不赞同你的人最终赞同你的意见。它能帮助你在不以势欺人,不伤害你们的关系或不破坏你的原则的条件下让人们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和相信你想要他们相信的东西。一旦你完全掌握了三步法技巧,所有老式的说服人的技巧——以权势压人、惩罚、奖赏、语言上的控制,拉关系、谈判——都将成为明日黄花。
2016年12月11日 想读
麦肯锡不外流的简报格式与说服技巧 豆瓣
作者: 【日】高杉尚孝 译者: 杨建兴 2016 - 7
麦肯锡咨询公司创立至今,接近100年,已成为顶尖、精英的代名词, 其最强大的核心能力,就是——正确定义问题, 然后运用麦肯锡特有的简报格式与说服技巧, 就算再难搞定的问题或老板,都愿意信服这些精英的方案。在麦肯锡,简报不是报告,而是一种说服。简报是决定买卖成交、提案通过与否的最后一关。简报,即代表你这个人。所以,麦肯锡对简报的格式要求、技术磨练极其严格。本书将为你传授其中的秘籍。
了解国际精英的干法,开启职场新优势
简报不是报告,会报告的人,比比皆是,但能做好简报的人,才是国际性的人才。
首次独家提供麦肯锡式简报版面格式及设计模板
继《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后,畅销书作家、顶尖企业管理顾问高杉尚孝首度公开让麦肯锡屹立不倒的最大武器: 简报格式与说服技巧。
在麦肯锡,简报不是报告,而是一种说服方式。简报是决定买卖成交、提案通过与否的最后一关。简报,即代表你这个人。所以,麦肯锡对简报的格式要求、技术磨练极其严格。
◎麦肯锡精英在简报进行前,会先自问三个问题
——你希望对方怎么做?
——你能为对方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提高听众对你的接受度(也就是说服力)?
◎接下来,把问题分为三种问题类型
── 恢复原状型、预防潜在问题型、追求理想型
◎针对以上四种问题,提出:结论→理由→结论
简报的基本原则是,阐述最想传达的事情,所以要先说结论
整份报告绝不超过七页——这还包括封面一页!
◎麦肯锡精英怎样准备、怎样上台演讲?
2016年12月11日 想读
说服心理学 豆瓣
作者: 凯文·霍根 译者: 邱宏 2010 - 1
这本书包括最有影响力的方法、策略,以及说服技巧。这种沟通说服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个人和商业生活各方面的技巧。这些策略和技巧被全球各大型企业所采用——现在你也将学会使用!
2016年12月11日 想读
职场交谈这样说就对了 豆瓣
The Four Conversations Daily Communication that Gets Results
作者: 杰佛瑞·福特 / 萝莉·福特 译者: 何霖 2011 - 10
《职场交谈这样说就对了:心想事成的四种交互方式》内容简介:说好四种话,办好任何事。倡议性交谈──提出新想法,开始新项目,创造新未来。理解性交谈──让人们参与,让人们说话,让问题浮现。执行性交谈──做出要求,得到承诺,投入行动,产生成果。
总结性交谈──给予认可,划下句点,才能走下一步。
这四种交谈都属于每天常规的交谈。如果对照作者提到的四种交谈模式自我观察,一定会发现你可能只常用到其中一种。每种交谈都会产生特定的结果,针对想要做的不同事,四种交谈缺一不可。作者在整《职场交谈这样说就对了:心想事成的四种交互方式》中收录真实的交谈案例和交谈后产生的结果。你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场合,用对说话的方式!
2016年12月11日 想读
惊马奔逃 豆瓣
Ein fliehendes Pferd
作者: [德] 马丁·瓦尔泽 译者: 郑华汉 / 李柳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9
对于小说家来说,观点犹如短路。——马丁•瓦尔泽
这本书包括《惊马奔逃》和《梅斯默的想法》两个中篇。《惊马奔逃》是一部“反映人到中年人生危机”的作品,讲述了中学和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赫尔穆特和克劳斯,分别与妻子在博登湖畔度假,两对夫妇偶然相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作品1978年甫一出版,即轰动德国文坛,跻入当年十大畅销书之列,被誉为作者“最成熟、最出色的一部作品”。《梅斯默的想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由许多微型故事和箴言警句组成,被评论界认为是作者最美的一部散文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梅斯默无疑就是作者的第二个自我,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写出“自传的第四维”。
2016年11月22日 想读
恋爱中的男人 豆瓣
Ein liebender mann
作者: [德] 马丁·瓦尔泽 译者: 黄燎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本书写的是德国大诗人歌德晚年一段真实的黄昏恋故事。年逾七旬的歌德在波希米亚度假胜地马林巴德邂逅年方十九的女学生乌尔丽克。在一次化装舞会上,歌德穿上青衣黄裤,模仿少年维特,而乌尔丽克不约而同地扮演了绿蒂的角色……
2016年11月22日 想读
第十三章 豆瓣
作者: [德] 马丁·瓦尔泽 译者: 黄燎宇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德语文学泰斗马丁•瓦尔泽用情最深之作
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得主黄燎宇倾力翻译
莫言、徐则臣联袂推荐
著名作家巴西尔•施鲁普对女神学家玛雅•施内林一见钟情。他尝试着寄出一封表白的信,由此开启了一段鸿雁传情的时光。他们借助书信完成对婚姻的背叛,然而书信却揭露出,他们才是婚姻围场中首先遭遇背叛的人。玛雅的丈夫突然查出患上绝症,玛雅陪伴他在加拿大的荒原上进行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自行车骑行。施鲁普开始了无声的等待……
2016年11月22日 想读
浮生六记 Goodreads 豆瓣
浮生六記 [Fú Shēng Liù Jì]
8.6 (180 个评分) 作者: (清)沈复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2016年11月16日 想读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9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2016年11月16日 想读
看了高兴的爱情故事 豆瓣
作者: 方悄悄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8
15篇纯净明朗的爱情故事,如水般渗透心底,直至回忆。那些有你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闪闪发光的日子。相遇时的微笑,分别时的泪水,哪一个更好地代表了恋爱的本质?
艰难中必有甜美与希望,无论如何还是要恋爱啊。
2016年9月19日 想读
國史大綱 (修訂本) (上中下) 豆瓣
作者: 钱穆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闡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鏡。
2016年8月14日 想读
披头士(上下册) 豆瓣
披头士 全二册
9.2 (5 个评分) 作者: 鲍勃·施皮茨 译者: 董楠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3
这是一本迄今最为深刻而生动的乐手传记。施皮茨带我们沿着便士巷走向草莓田,走向德国汉堡,就是在那里,在肮脏贫穷的红灯区、暴力与安非他命药片之间,“披头士”真正成为了“披头士”。读着这本书,我们仿佛置身麦卡特尼的起居室,亲睹约翰与保罗开始一起写歌;仿佛亲身来到利物浦热气蒸腾的“洞穴”俱乐部,“披头士”出现之前,那里一度是爵士乐的一统天下;我们仿佛亲眼看到林戈加入乐队成为鼓手那天晚上的后台;仿佛来到那些破旧的德国脱衣舞俱乐部,看到乔治谎报年龄才得以让“披头士”登台表演;仿佛随成名之前的“披头士”一起走上那些荒凉的苏格兰小镇之间孤寂的巡演旅程;仿佛来到艾比路录音棚,看着那个名叫乔治.马
丁的年轻制作人把他们纳入自己庇护之下;仿佛亲眼看到艾德.沙利文秀如何令美国陷入快乐与疯狂;这是一场不断向上向前的旅程:排行榜上的节节攀升,他们从希叶体育馆来到旧金山,经历伦敦的夜晚与印度,他们横贯果酱天空,穿越宇宙——走过了这所有的路途,他们终于来到“屋顶演唱会”,经历那音乐与欢笑的最后时刻。
2016年8月13日 想读
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 豆瓣
モチーフで読む美術史
作者: [日]宫下规久朗 译者: 杨明琦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6 - 6
众多有关“最后的晚餐”的画作里,为什么餐桌上摆放的总是鱼?
老虎在东方被公认为是勇猛的野兽,为什么却鲜少出现在西方名画中?
如何从画作背景里远航的帆船来断定妇人的手中拿的是情书?
本书封面上的《阿诺芬尼夫妇像》中,墙壁中央悬挂的镜子里映出的是谁的身影?
日本知名美术史家宫下规久朗在代表作《这幅画原来要看这里》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通过猿猴、蝴蝶、葡萄、向日葵、月亮、镜子、书信、铁路、性爱、梦……这些我们日常所熟悉的事物,这些在名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轻松解读各个时期中外名画的秘密。
这是一本绝不一样的入门级绘画读物。再也不依循历史脉络,无须知识背景,零基础就能读懂梵·高、伦勃朗。
全书收录150多幅画作,图文简单对应,普及知识与实物鉴赏并行。
2016年6月16日 想读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豆瓣
7.8 (50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日记。 偷情。 男人。女人。神隐。不存在的篇章。彼岸世界。
曾经接受他,接受他进入你的世界、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他所及之处,因此全变成玫瑰色,一种樱花盛开在阳光下会齐齐汇聚成的渺茫迷离的杏仁香气。
你的人生得以亮起来……
如今玫瑰色樱花香散去,他松开眠梦中也牢牢握住你脚踝的手,说自己自由了,也放你自由。你对着灰茫茫的广大天地不知所措,哪也不想去,你真想问他,那你当初干吗惹我
——所以,终归就是不爱了。
2016年6月9日 想读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 豆瓣
作者: 杰玛·埃尔文·哈里斯 译者: 杜冰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 9
孩子的奇妙问题 大师的高明回答
提问是孩子的专利,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问。宇宙的问题、动物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天才才会问的问题、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
但是,孩子们却绝少有机会得到专业、准确又令他们满意的回答。
为此,本书编者从10所英国小学数千名4~12岁的孩子提交的问题中,精选其中115个最奇妙有趣的问题,然后邀请世界各领域的顶级人物——他们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予以解答,最奇妙的问题,遇到最高明的解答,就是这本《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
《动物世界》的制作人大卫·阿滕博格爵士会告诉孩子“世界上还有没被发现的动物?” 以小说《爱情笔记》举世闻名的大作家阿兰· 德波顿会告诉孩子“梦是怎么产生的?”……还有《荒野求生》的制作人贝尔·格里尔斯、语言学之父诺姆·乔姆斯基、写出《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大作家菲利普·普尔曼等上百号大人物也会满足孩子们的期待。
他们的回答简明、幽默、严谨,有的颇具启发性,有的具有无边的想象力,有些回答甚至会让你进入新的迷惑,但无论怎样作答,都具有相当的广度或深度,没有孩子不会在其中乐而忘返。不仅对孩子来说,即使对大人,这样的风采可能也从未领教过。
2016年5月1日 想读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 豆瓣
作者: [英]杰玛·埃尔文·哈里斯 译者: 杜冰 2015 - 6
孩子的奇妙问题 大师的高明回答
提问是孩子的专利,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问。宇宙的问题、动物的问题、自己身体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人人都会问的问题、天才才会问的问题、不能成为问题的问题……
但是,孩子们却绝少有机会得到专业、准确又令他们满意的回答。为此,本书编者继《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之后,继续邀请孩子们提出问题,然后精选其中最奇妙有趣的问题,再次邀请世界各领域的顶级人物——他们真的是最合适的人选——予以解答。最奇妙的问题,遇到最高明的解答,是《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同样也是这本《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2》。
《动物世界》的制作人大卫•阿滕博格爵士会回答“猴子还会变成人吗?”《荒野求生》的制作人贝尔•格里尔斯会告诉孩子“尿为什么不能喝?”……还有语言学之父诺姆 •乔姆斯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格登等上百号大人物也会满足孩子们的期待。他们的回答简明、幽默、严谨,有的颇具启发性,有的具有无边的想象力,有些回答甚至会让你进入新的迷惑,但无论怎样作答,都具有相当的广度或深度,没有孩子不会在其中乐而忘返。不仅对孩子来说,即使对大人,这样的风采可能也从未领教过。
2016年5月1日 想读
爸爸的畫 豆瓣
作者: 豐陳竇 / 豐一吟 三聯書店(香港) 2012 - 2
這裡呈獻給大家的,是著名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充滿了人間情味的漫畫,及他的兩個女兒豐陳寶、豐一吟撰作的漫畫趣繹。《爸爸的畫》(共四集)原於2000年由香港三聯店出版。為配合香港藝術館於今年5月舉行的豐子愷藝術展,三聯書店將《爸爸的畫》重新設計編排為一套三冊的套裝,讓它以新面貌與讀者見面。
陳寶、一吟長期以來致力於其父著作的整理研究、漫畫的描摹復原及編纂工作,深得豐子愷藝術品質的精髓。本書所選漫畫,盡可能地考定其撰作的年代及背景,凡屬同題異畫或異題而同畫者,均一一收入,以見全貌,以備參比。
豐子愷的慢畫,善取人間諸相,尤多兒童題才,其中的大部份,皆以豐家姐弟為模特兒。陳寶與一吟,在六十年滄桑之後,以溫馨親切的文字,朝花夕拾,從頭細數兒時舊事,娓娓道來,讀之令人心動。豐子愷的漫畫,又多以古詩文意境入畫,陳寶、一吟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以原詩詞為畫演繹,既為畫作點睛,又使讀者在讀晝的同時得到了古典文學的涵詠。此外,漫畫中所表達的社會風貌及思想觀念,在今天的讀者眼中,會有一種「舊時燕子」的似曾相識之感。
2016年5月1日 想读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豆瓣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8.4 (48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林滢 / 林慰君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 - 5
年轻的兽医吉米·哈利踌躇满志地来到乡间工作,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层出不穷的“惨事”。半夜穿睡衣出诊,被人一捧一逗地揶揄不说,饿得要崩溃,却忘了带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明治被端走;挨马踢狗咬也就罢了,还被一只小京巴认作干叔叔,除了礼物竟然还送签名照;好不容易约上了心仪的女孩,结果窘事连连,一波三折……
除了那些让人捧腹的趣事之外,吉米·哈利还用充满柔情的笔触描写了英国乡间怡人的风景,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纯朴而热情的人们。他总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并将其优雅地表现于笔端,带给读者同样的感动与欢乐。
2016年5月1日 想读
万物刹那又永恒 豆瓣
The Lord God Made Them All
8.2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吉米·哈利 译者: 种衍伦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1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吉米•哈利回到了家乡。约克郡又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其中最可爱、最惹人发笑的当然非4岁的小吉米莫属。而他的爸爸则带着383头羊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时代在变,惟吉米•哈利不变。他和动物们的趣事依然没有落幕……
2016年5月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