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 - 标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豆瓣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作者: [美]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译者: 安燕玲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1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 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2013年1月4日 想读
货币的力量 豆瓣
作者: 薛金福 / 詹志方 2012 - 9
《货币的力量》介绍了货币,除了是财富,还是什么?公平与正义,本是人类赋予货币的单纯使命。只是,人类似乎忘记了自身的欲望和贪婪,不知不觉地被货币左右着排练了一出又一出全球化的悲喜剧,从未间断。是什么点燃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是如何夺过了世界经济权杖?欧洲各国又是如何踏上超越国家主权的欧洲复兴之路的?大国兴废与货币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货币又是如何破解经济繁荣与危机背后的金融密码的?细心的人,总会去历史中追寻答案,也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2012年12月20日 想读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豆瓣
作者: 林一苇 2012 - 11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一本唯美的爱情疗愈书。爱上一个人你会长大,失去一个人你会成熟。这里有60个帮你提升爱情运的唯美故事,让心灵清透立现,光彩绽放。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以小散文的形式,配上童幻风格的插画,用最温暖唯美的插画,最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讲述属于每个人的那时天真。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一本爱情疗愈书,也是一本送给爱情的书。爱情,让我们迅速成长。
我曾追求过你。为了追求你,我想过很多办法,如练习飞行。用鸡毛扎两个大翅膀,找一个起风的日子,确信你一个人在家,起飞。飞到你的窗前,轻敲窗户,像个鸟人,说:“我爱你。”
我曾爱过你。为了爱你,我学会煮世界上最香的粥,把你惯成神,还尝试着在头发上嫁接你最爱吃的苹果。
邂逅,热恋,倦怠期,直到最后的终点,60个“爱”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在爱时,珍惜拥有的美好,不爱时,牢记为爱而犯的最美的傻。那些为爱追逐的脚步,在怦然心动的瞬间,路过心底的甜蜜;那些狭路相逢的爱,在无奈的午夜,涌现苦涩。
记住那些我曾给过你的天真,才能在明亮的早晨,把自己叫醒,带上爱重新出发。
60个提升爱情运的唯美故事,让心灵清透立现,光彩绽放。
世界待你如草芥,你也要绽放如玫瑰。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 豆瓣
8.4 (91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洋七 译者: 陈宝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3
因为无力扶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 豆瓣
作者: 汤佳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2 - 7
81年德国汉堡小伙和84年湖南长沙妹子,仅凭着一股对梦想的坚持和追寻,骑一辆雅马哈YBR125摩托车展开他们为期4个半月的蜜月旅行。一路上,汤佳和托马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冒险,遇到过美丽的人,听到过动人的故事……仅花费4万元,跨越两大洲,游历15个国家,骑行26320公里,完成一段不一般的旅行。
《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不仅仅是讲述了汤佳和托马斯的穷游之旅,《亲爱的,这不只是一场旅行》还在于通过这一段行程发现旅行的价值和意义,出发的快乐及生活的相处之道。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不仅仅是眼里看到的风景,也不仅仅是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而是一路上看风景的心情以及探索未知旅程的乐趣!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华莱士人鱼 豆瓣
7.9 (82 个评分) 作者: [日] 岩井俊二 译者: 孟海霞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8
19世纪末的香港,相传生物学家华莱士发现了一条怀孕的雌人鱼,对其进行研究。好友之子海洲化却爱上了人鱼之女,与她缔结连理。1913年,华莱士留下一部名叫《香港人鱼录》的奇书后与世长辞,人鱼的传说失落在历史的尘埃里。一百年之后,一艘科学考察船正航行于茫茫太平洋,一条传说中的人鱼模样的东西围绕考察船久久徘徊。未久,一个叫海原密的年轻男子遭遇海难,沉入海底三个月竟然平安生还……人鱼传说缓缓铺展,一扇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门由此打开……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豆瓣
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lle de I'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
7.5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谢和耐 译者: 刘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悲惨世界(上中下) 豆瓣
Les Misérables
9.2 (139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李丹 / 方于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 6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著。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异恋 豆瓣
作者: 渡边淳一 1998 - 10
情欲的“秘密”花园——序之前的引子(由【蛤蟆】摘自原书。。。做好事留名啦~)
燠闷的仲夏之夜,正在细读渡边淳一新著《异恋》(一九九八年直木赏作品)时,一
位男性朋友跑来找我告解:他受不了女友的“暖昧”、“淫乱” ,更害怕失去她。
他对女友“罄竹难书”的爱情履历感到担心,对女友蛮不在乎的生命态度忧心,对
两人的未来没有信心……更惨的是,他出现一种强迫性行为的症状:在亲热时一直追问
女友和前任、前前任男友亲热的情形。
可怜的家伙,做爱的同时还得作战,和一群看不见的影子敌人。也就是说,享受高
潮之余,也要分神体会沮丧、嫉妒、憎恨的感受。
那时,我沉溺于渡边淳一笔下的淫乱、颓废,只用一句话打发朋友:“你的一心如
此多用,要担心、忧心,还得忙着没信心,你们的‘恋’怎么会不‘变’?”
想要了解淫与乱,变或不变,人性中无可救赎永不满足的激情与哀伤,不妨打开皮
包或口袋,瞧瞧里面那株紫罗兰绽放的样子。
或者,从聆听书中女主角矢野布美子的自白开始:
我后来会做得出那件事,可以说是在那一晚就踏出了第一步……那个晚上,在被窝
中,不知有多少次用自己的手抚摸信大郊亲过的额头和脸颊,还有雏子作爱的情景,沉
醉在飘散出甜美气味的情境中。
“那件事”是指矢野布美子枪杀了有夫之妇雏子的情人大久保,并误伤布美子最亲
爱的老师信太郎。
为什么行凶?嫉妒?仇恨?不为人知的疯狂?媒体忽略了(因为同时进行的“浅间
山庄事件”占据了重要版面),检察官也不察真正原因,直到布美子出狱后、临终前,
才由写实小说家乌饲因为好奇而挖掘出早巳尘封记忆深处的情欲档案。
一桩秘密,债太郎就是亚当,雏子宛如夏娃,两人是男女的原型,完美的结合。虽
然身为学生的布美子(担任信太郎的翻译助手)与老师有染,却暗藏了透过雏子体会到信
太郎的肌肤的倒错的快感。虽然,信太即夫妇的世界不是一对一的天地,而是和众多性
对象(雏子同时又和另一学生半田、咖啡店老板副岛维持性关系)谱出交错缠绕的情欲关
系网,一出肉欲的缎宴。分享式的性爱观。(试着想像那种省略了忠诚与占有的单纯的性)
或许,世俗礼教所定义的“滥交”,反映了人性(至少是某些人的性)深层的“向
往”:
我感到信太郎和雏子的行为就等于象征着我自身的性以及快乐。或许一开始我就是
异常。所以才会忘我地犯下那样可怕、那样可耻的罪。
如布美子和信太郎合作翻译的《玫瑰沙龙》:一屋男女顺从自然法则不停地交欢、
吃喝、嬉戏、笑闹,没有道德、礼教,没有现实,只有窗外看不透的星空,以及缠绕男
人颈子寻找他的唇阻止他的悲伤的女孩的脸。
这样的看来,布美子算不上凶手,也不算是感情事件的受害人,而只是位窗外的窥
淫者,游戏规则的守门员(她杀大久保是因对方“抢走”雏子,破坏他们的沙龙)。和追
究她的故事的鸟饲一样,共同扮演我们的代读者:代理我们一窥异常心理、变态情欲的
堂奥。
那真是情欲的乌托邦啊,没有猜忌、独占,只有交流与分享。人皆我妻,人尽可夫。
比肉体亲,不及心灵。你向往吗?
我怀疑。至少,我做不到。渡边淳一对这种境界是不是深信不疑呢?
看到雏子被大久保(一个只懂“爱就是独占”的男人)抢走,仙子回到人间,嫉妒复
辟,“丑陋的”人性复活,心中大石总算落了地。
布美子责备雏子“偷情”,就说真好,臭男人害他们的性爱小公主变成为爱疯狂的
小女人。独占欲一旦挑起,向来从容优雅,“与学生分享妻子身体”的信太郎,也变得
猜疑、妒忌、不安、暴怒,也姚起布美于的悲剧:
和信太郎以外上千个人开心地上床的雏子是圣女.但只将自己的灵魂付托给一个男
人的雏子却形同娼妇。
我痛恨那样的雏子。搞不好我曾在雏子的背后多么奇异的逻辑,多么虚妄的执迷。
原来玫瑰沙龙式的分享是建立在一种独占:情欲的共犯,秘密的同谋,近乎偏执的排他
性。(更何况,片濑夫妇之间还有一段骇人听闻的身世秘密。)他们在否定肉体专一之余,
又加深了精神的依赖。
读着迟暮的布美子“对着光眯着眼”的微笑(那绝对是一种精神之美),只感到一阵
恍惚,进而对原先的“怀疑”怀疑了起来:用分享伪装独占,以平静包装疯狂,拿背叛
刺激真心(背德唤起美感)……原来春药不假外求,只在一点欺瞒、一个欲念和一滴想像
力之间。
怀疑是为了相信。做不到不等于不想。
忽然想到一九五四年芥川赏作品《骤雨》(作者吉行淳之介),叙述一位忧郁青年和
多愁善感的妓女谈恋爱,引发了严重的幻想症:他总是挥不去女友和其它客人交欢的场
景。更惨的是,她扬言要为他“守节” :身体当然是守不住了,只好把守灵魂大关,
也就是不让自己在做生意时达到高潮,万一忍受不住,就把客人当作是他,于是影子的
他不断在生张熟魏之间浴血抗战……。
日本人很坏,专搞这种变态的粉红色心理游戏。
我知道我很坏,居然对忠厚老实、被女人欺负的朋友说:“你一直逼问她,是为了
怀疑还是相信?”
“什么意思?”
“你用怀疑她的方式来巩固你们之间不平衡的恋情。老实说,每次吵完你是不是更
兴奋?你这个坏蛋,把醋坛子当威而钢用了。”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豆瓣
8.4 (71 个评分) 作者: 桐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 1
最值得珍藏的怀旧读物,写给年少自己的书,纪念我们共同的青春和成长
您还记得上世纪最后十年的青春是怎样吗?那可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成长!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以真挚的感情,真实的细节,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那个年代精彩扣人的青春和爱——少女罗琦琦天性桀骜,从不妥协。青春期的她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作业、考试、小团体的校园;游戏机房、歌舞厅、小混混斗殴泡妞的社会。她看着中国第一代歌舞厅开起来,第一批港台娱乐来到身边……
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着剧变。她和伙伴们分享着甜蜜、忧伤、彷徨、迷惑……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所有你曾热爱却正在遗忘的人和事,更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成长。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蝙蝠 豆瓣
7.8 (18 个评分) 作者: 蔡智恒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2
《蝙蝠》是一部温情催泪的小说。文风温暖明媚,传达的情感真挚动人。《蝙蝠》由《蝙蝠》《米克》《求人之水》三个中篇小说构成。《蝙蝠》:“死去的亲人或爱人会化身成蝙蝠,飞回家看他生前所挂念的人。”虽然这仅是一个关于蝙蝠的传说,但它其实表达了一种心情,一种想要抚慰生者和体恤亡者的心情。当亡者化身为蝙蝠飞进家里相见,将不再有遗憾和悔恨。看着蝙蝠飞进来,我知道阿嬷回来看我了!
《米克》的主角是一条狗。“在你身边让你珍爱的动物,可能是你前世的亲人、朋友或是爱人,当它陪你度过你这辈子最艰难的岁月后,便会离去。”米克便是这样一只善良忠诚的狗,它用它的一生陪伴我,守护着我。
《求人之水》讲述的是一位宅男在改变生活的过程中收获爱情的故事。后半段的人生,我要重新开始。就像计算机速度变得非常慢甚至当机时,会按下Reset键重新开机一样,我决定在我的人生中按下Reset,重新开始。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妞妞 豆瓣
7.3 (36 个评分) 作者: 周国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妞妞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患有绝症,带着这绝症极可爱也极可怜地度过了短促的一岁半时间。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对于作者夫妇来说,妞妞的故事是他们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故事,
2012年12月17日 想读
巴别塔之犬 豆瓣
The Dogs of Babel
7.4 (10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罗琳·帕克丝特 译者: 何致和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7
“我想念我穿着白纱的妻子,是否能让她的狗告诉我,埋藏在她生命尽头的秘密……”
妻子的意外身亡,是意外还是自杀?唯一的目击者是她的爱犬“罗莉”。丈夫保罗是一位语言学家,他要找到妻子死亡的真相,于是决定教会“罗莉”说话,道出真相。美国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爱情悬疑小说《巴别塔之犬》以象征语言分野、表达困境的“巴别塔”作为基调,在悬疑的背后,探讨的是关于爱情和隔膜的永恒追问。
2012年12月2日 想读
质数的孤独 Eggplant.place 豆瓣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7.7 (124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保罗·乔尔达诺 译者: 文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3
《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八〇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即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并迅速成为欧美超级畅销书,迄今在欧洲销量已超过500万册。同名电影于今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
马蒂亚是一个年轻的数学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质数中的一个,而中学同学爱丽丝正是他的孪生质数。他们都有痛苦的过往,同样孤独,同样无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从少年到成年,他们的生命不断交叉,努力消除存在于彼此间障碍,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就像孪生质数,彼此相近却永远无法靠近。
2012年12月2日 想读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豆瓣
6.0 (29 个评分) 作者: meiya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
每个在城市中学习工作的人,都会被这本书深深的打动。
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都想快起来,快一点成功,快一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是人就是这样的,越是着急,事情越是做不好。工作会拖延,情绪变糟糕,压力让人焦躁。
本书的作者meiya跟我们大家一样,“独自在城市中努力的奋斗着”。她把自己这些情况都写下来,涉及到“开始爱好者”,空有梦想,不付诸行动、拖延症、注意力涣散症、负面情绪、缺乏运动,身体亚健康等等,分享有效、有趣的解决方法。她和大家一起,练习“把心慢下来,让行动快起来”。
她还通过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告诉大家:成功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事情,是一个人心智的成熟和精神的自由。
这也是一本促人行动的书,“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重新上路”。认真的过好每天,认真的对待生命。试读的读者说,看完书,就想明早去跑步,锻炼身体。或者耐心把一些基本的事做好,开始慢慢来;学习接纳生活中的痛苦,并记录下每一份微幸福。
2012年12月2日 想读
人生需要揭穿 豆瓣
6.8 (25 个评分) 作者: 丁丁张 中信出版社 2012 - 8
蔡康永、张亚东、姚谦、庄雅婷 鼓掌推荐!
《人生需要揭穿》已陪伴过100000人。它出现在你的枕边、马桶、背包、书桌等角落,它和你一起经历复合与分手,它教会你勇敢地爱,也让你直面伤害。它平缓地诉说着他们的65个隐秘故事,揭穿了那65个非典型文艺青年,却让你哭过后,知道了心之向往。
丁丁张不是情感专家,不是人生导师,他开始被更多人认识,却还是那个和你一起长大的真实可感的同行者,那个视角犀利却态度温和的好朋友。
他之所以揭穿人生,只是因为心疼你:
*当别人耍小聪明的时候我们就装傻,直到他们吐露真相。
*在我需要被爱的时候,人好就行;在我需要去爱的时候,人好不好都行。
*不失去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别碰他,但大多时候我们先手贱,最后落得人贱。
*有时候我们会爱上远方,仅仅因为我们没有到达;有时候我们厌恶故土,仅仅是因为待得太久。
*他若没爱过你,怎么会跟你在一起?他若还爱你,怎么会和你分开?这两个问题足够解决你任何的疑问。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用让对方高兴的方式证明自己正在爱;后来的后来,我们都用让对方难过的方式证明自己正在被爱。
“我的才华就是发现那些好看的人,然后弄得大家都很难看。”
——丁丁张
《人生需要揭穿》中65个故事里的崴脚文艺青年,分别是旧爱、小三、败犬、极品和怪咖们,但你可以尝试去想象,他们就是一个个在你身边的普通朋友们。他们都为爱情或职场所伤,又都伤过别人,他们的故事真实可感,几乎没有相同,却有相同遗憾。
《人生需要揭穿》不是解决人生问题的书,也不是苦口良药、逆耳忠言,它更像是发生了一些故事之后的自然表达。它并不像名字那样冷酷,它不指导谁,谁也不用指导。其实,你会发现长大,是最难揭穿的,独属于个人的体验。
2012年11月6日 想读
病隙碎笔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9
《病隙碎笔》中,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史铁生的命运里特别地得到强调。对于此一生性愚顽的人,我说过,这样强调是恰当的。我只是没想到,史铁生在40岁以后也慢慢看懂了这件事。对史铁生而言,《病隙碎笔》已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因为他深深明白,生命让自己写作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故而不论病痛如何折磨自己,他都要尽力挤出时间一次次地唤醒因病痛而日渐麻木的心灵,然后对所在的世界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审视,对生命状态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于是也就有了关乎人生命运的“成长”、“生病”、“爱情”、“金钱”、“生存”、“道义”、“信仰”、“死亡”等等诸多感悟文字。可以说,凡是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史铁生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调动了生命的全部激情与智慧给予一一地解答,从而让读者不时产生心灵的强烈共鸣。比如“生病”,他是这样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2012年10月31日 想读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1919-1937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叶文心 译者: 冯夏根 / 胡少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 8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京、沪两地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民国政治、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动关系,叙述了民国都会学院精英在政治、学术的交互拉力中虽取得国际化,但在国内环境中却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艰难过程,是作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上海都市文化史领域研究多年的一部力作。
2012年10月22日 想读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豆瓣
7.1 (13 个评分) 作者: 水木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9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又同样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书中收录了水木丁近年来所写的随笔五十余篇。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记录的是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愿望,记录了那些对我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如何让我在生活的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作者站在每个电影角色背后,说他们想说的,以及她自己想说给读者的话,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情感、人性、生死等具有普世性的话题。在这些阐发中,又很自然地结合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回忆,所以,这本书比起上一本《我们心中的怕和爱》,有更浓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立的风格、深刻的思考。《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无论在装帧设计,还是内文上,呈现给读者的一个整体的感受是“温柔”: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他人。而这样一种温柔,是宽容、信念、坚持和勇敢一同炼成的。
2012年10月8日 想读
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左手 / 张千里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8
认识27年,恋爱11年,结婚8年,自助旅行10年,23个国家,十几万张照片,几十万文字……
他们青梅竹马,万水千山。
他们双手紧握,边走边爱。
爱情迟早褪去激情,唯有我们始终牵手旅行。
2012年9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