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 - 标记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荣誉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苏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4
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一门各系学生必修的课程:“影片分析课”。该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本书是该课主讲教员的部分讲义。
本书是一部影片读解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电影功力和对电影制作的深入了解,带领我们读解世界优秀电影,并在读解中讲授“电影编剧基础”和“电影导演基础”。全书布局严密,由浅入深。作者文风纵横且平易质朴,文字锐利且充满激情!
作者对原版《荣誉》全面充实、修订,并增加了影片《罗拉快跑》读解、学生元素作业、电影书目和拉片片目等内容。重要的是:作者将他的“电影创作的基本问题”收入本书。这是作者多年对电影创作问题的思考。观点独到,论述深刻,视野广阔。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沉默。暗啞。微小。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臺北大田 2004 - 8
黃碧雲小說《沉默。暗啞。微小。》焚燒著命運的轉折,背叛和離棄,很安靜,很慢,很專注,很溫柔。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少年口味 豆瓣
作者: 黎堅惠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0 - 11
作者黎堅惠為跨媒體文化人,曾為號外編輯、Ameoba 編輯,亦為不少廣告、 MTV作美術指導及形象顧問。堪稱潮流文化先驅的黎堅惠講述自己在香港的成長過程,談及時裝、音樂 、流行文化、旅遊等等。廿來歲的女性讀來都會產生共鳴,本書同時總結了80 年代香港流行文化面貌。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音樂‧旅‧情 豆瓣
作者: 林一峰 Friendmily Business 2004
林一峰的第一本散文集。
由自資出版唱片,到為香港藝術節演出...
由得到了Janis Ian 到遺失了陳淑樺......
由三藩市的歌劇到亞拉斯加北極光...…
由音樂出發,經過加州的陽光海灘,走過歐洲小鎮;

看過華麗的百老匯,也聽過地下鐵中孤獨的小提琴獨奏;記下的,

是音樂旅程,也是沿途風光。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拾香紀 豆瓣
8.8 (9 个评分) 作者: 陳慧 七字头出版社 1998
1999年市政局文學雙年獎得獎作品
拾香紀--
原來,回憶,就是愛。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生於天橋底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黃偉文 香港天地 2008 - 5
報章時裝專欄重新編匯結集,從幾十萬的錦衣到幾百元的街頭時裝,由本地設計到國際品牌,自設計師的風格說到時裝店的服務,衣服、手袋、髮飾、鞋襪,由頭到腳論盡時裝潮流文化,加上作者個人獨到品味見解及幽默筆觸,及大量華衣美服圖片,是一套看來華麗,讀來親切的時裝文化讀物。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黃偉文 天地圖書 2005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是寫歌詞的,還有沒有機會寫散文,而且得到出版。
對,換你來寫,或者更好。
但這句話,不妨看完才講。
60元,未必夠你買兩疊空白A4紙,而A4紙不能陪你坐巴士坐地鐵坐馬桶,但我可以。」──黃偉文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不文集 豆瓣
8.3 (14 个评分) 作者: 黃霑 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2004
《不文集》是黃霑廿多年來最受歡迎的經典著作,前後已加印過60版。書中有不少霑叔自創的不文笑話,亦會引經據典解釋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粗言穢語;更介紹了不少廣東不文歇後語,甚至追溯恥毛、做愛等研究。「不文」二字,自此就跟霑叔形影不離,而別號「不文霑」亦隨之而來。
《不文集》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為了表示對霑叔的最後致敬,現將《不文集》重新包裝為方便收藏的《不文集典藏版》,讓他的作品永留香港人心中。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野火集 豆瓣 Goodreads
野火集
8.7 (154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文汇出版社 2005 - 8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味覺現象學 豆瓣
作者: 梁文道 上书局 2007 - 7
這是一部別開生面的飲食寫作,既非餐飲指南,也非文學創作,甚至不是那種說飲食文化就要從蘇東坡談起的典故雜談。在這本書裏,梁文道以旁徵博引的一貫本色加上不時閃現的幽默風格,和大家探討食經的作用,豆腐與中國美學的關係,厭食的意義,公平貿易的理念,和知識產權對飲食工業的衝擊等多種與飲食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他筆下,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變得有深度,而所有嚴肅甚至學術的課題都變輕鬆起來。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我执 豆瓣
7.8 (157 个评分) 作者: 梁文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2009年6月13日 想读
东方专制主义 豆瓣
Oriental Despotism
作者: 魏特夫 译者: 徐式谷 / 奚瑞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2009年6月6日 想读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2009年6月4日 想读
局外人 豆瓣
8.8 (74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郭宏安 译林出版社 1998
《局外人》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最著名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2009年5月29日 想读
武则天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日)原百代 译者: 谭继山 / 高阳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
日本女作家原百代花了十一年的时间写成了《武则天》,书成时已七十高龄。为了写此书,她自学汉语,读懂弄通了《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大唐西域记》以及全唐诗和演义小说。她因此书获得了日本"女性文化大奖"。本书极为翔实的记录了武则天从入宫到统治结束,乃至韦后之乱,太平公主自尽直至唐玄宗继位这一中国封建历史上女性政治活动的最高潮。本书的主要事件都按照史料记叙写作,戏说成分极少,不但有小说的意趣,作者原百代也在一些事件上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也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译者序:在中国的帝王史上,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帝王;在中国的女权运动史上,武则天更是一位不让须眉,光辉千古的女性。于是,有人褒她、贬她;有人羡慕她、嫉妒她。关于她的政治生命及宫廷生活,更有种种不同的传说。然而,多数的记载及流传,都只从某一个角度去看她,而未能从整个历史背景,及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性个不可抹煞的矛盾与挣扎,勾绘出她诡谲多变,昂然傲然的一生,使这位千古的奇女子活生生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本书的作者原百代,集一生的学养与精力,综合了古今的论据,以时代为经,事件为纬,谨慎细密,又不失趣味地写成了这部《武则天》,一时轰动了日本文坛。此书兼有正史的正确与批判,野史的妙意与趣味,可当传记看,可当史料看,更是一部令人不忍释手的文学佳构。不同的读者,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在本书中得到他自己的需要、满足与快乐。译者在翻译此书时,也本着作者初衷,尽量保持书中的旨趣,除了求其正确之外,更重视笔调的流畅,趣味的保持,若仍存疏失之处,还请读者诸君不吝指正!
2009年5月29日 想读
九三年 豆瓣
9.8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郑永慧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2009年5月29日 想读
通往奴役之路 豆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Road to Serfdom
8.3 (133 个评分) 作者: 哈耶克 译者: 王明毅 / 冯兴元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 8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br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09年5月29日 想读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 豆瓣
作者: 课题研发组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6 - 6
《城管执法操作实务》一书由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与北京市市政管委培训中心成立的城管培训教材课题研发组统一编写,是全国首部指导现实城管执法的专业教材,主要介绍了城管治法的基本原则、城管执法的四大难点、城管执法的管理相对人等内容。
2009年4月28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