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爱尔兰的故事 (2011) 豆瓣
The Story of Ireland
导演: Mike Connolly / Niamh Sammon 演员: Fergal Keane
它的主持人是《英国古代史》的主持人,用略带口音的英语把爱尔兰惊心动魄的千年历史娓娓道来...这个系列做的有新意,旨在打破人们对爱尔兰的固有偏见,认为爱尔兰系单一民族,单一文化,单一信仰的岛国。
第一集 入侵时代
讲了盎格鲁诺曼征服之前的爱尔兰古代世界,那时爱尔兰与世界密切相连,其民族由不同的入侵和移居种族杂合而成,绝非单一的凯尔特族。其文化也因此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确实令人意想不到。
第二集 征服时代
这一段是从英裔诺曼征服爱尔兰到奥尼尔伯爵造反被镇压跨度400年的故事。盖尔人,英裔诺曼人,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天主教西班牙人,几股势力纠缠打斗在一起,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第三集 革命时代
这一集从17世纪初苏格兰新教徒殖民贝尔法斯特讲起,至1798年爱尔兰人联合会起义失败收尾。是爱尔兰历史上一段天主教势力瓦解,新教徒掌权的故事。200年里,爱尔兰历经两次天主教起义,天主教权贵下台后的100多年新教统治和一次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联合起义,成为了诸如克伦威尔,威廉三世,詹姆斯二世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舞台。短短2个世纪里,各种事件此起彼伏,各种矛盾交织,各种团体林立,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糟糕历史:油炸叔精选版 (2011) 豆瓣
Horrible Histories with Stephen Fry
9.5 (25 个评分) 导演: Matt Gallagher / Aden Turner 演员: Stephen Fry / 马修·贝恩顿
本系列是CBBC出品的《糟糕历史》(Horrible Histories)系列前两季的精选版,由英国国宝级演员Stephen Fry(被粉丝们爱称为“油炸叔”)主持。《糟糕历史》是CBBC出品的一档儿童节目,但吸引到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该节目用喜剧的视角向观众朋友们展示历史上最囧的一面,涉及到古希腊、古罗马、阿兹台克、印加、世界大战以及英国历史上各王朝等,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几位演员可谓全才,对各种类型的角色的塑造堪称经典,并且能歌善舞。《糟糕历史》中的歌舞桥段,可谓一大看点。总之,一句话形容,就是“外表荒诞无节操,内心高洁学问高”。《糟糕历史》欢迎你的收看!
BBC 苏格兰历史 第一季 (2008) 豆瓣
BBC A History of Scotland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苏格兰历史
导演: Andrew Downes / 蒂姆·尼尔 演员: Neil Oliver
第一集:最后的自由
苏格兰的形成;以及之后苏格兰人在“布鲁南伯尔战役”(BattleofBrunanburh)中的历史作用,威塞克斯王朝的阿特尔斯坦(Athelstan)在此役中击败以苏格兰王康斯坦丁二世(ConstantineIIofScotland)为首的联军,之后自称“不列颠大王”,从而奠定了不列颠的雏形。
第二集:苏格兰之锤
苏格兰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II)与威廉·华莱士(WilliamWallace),锤炼了苏格兰的民族意识,将盖尔人的古国塑造成了苏格兰。
第三集:主教成就国王
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RoberttheBruce,1306-1329在位)为苏格兰独立而奋斗,苏格兰的教会也在国内外展开宣传攻势。最终1320年的《阿布罗斯宣言》(DeclarationofArbroath)促使教皇承认了苏格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第四集:语言就是力量
盖尔人和盖尔语曾经是苏格兰人民族认同的核心,但是一场家族争斗造成了众所周知的“高地”与“低地”的区分。15世纪斯图尔特家族(Stewartroyalfamily)的政策使盖尔人被视作外来人和叛乱者。
第五集:不列颠计划
斯图亚特(Stuart)王朝两位君主的野心是使曾经的宿敌合而为一并走向现代不列颠的决定性力量。苏格兰玛丽女王还只是阴谋夺取伊丽莎白一世的王权,她的儿子詹姆士则有着更为激进的梦想。
外国人在旧天津 豆瓣
作者: 天津市档案馆 2007 - 5
《外国人在旧天津》在揭露外国侵略者给天津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真实地记叙了外国人在近代天津参与的政治社会经济活动,肯定了外国人在发展天津邮政、公交、公证、自来水、电灯、电话等工商业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创办中国邮政的赫德、创设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的马根济、开创天津电信的璞尔生、开创天津料器业的神谷佐兵卫等,都在书中有较翔实的记录。近代天津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特殊地位,还成就了一批投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外国友人。著名记者犹太人爱泼斯坦、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的朝鲜人李铁夫、美国著名学者拉铁摩尔、奥地利“白求恩”傅莱等都在天津开始“红色之路”。开发开放的近代天津还是一个创业者的天堂和冒险家的乐园,纷至沓来的外国淘金者在海河两岸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活报剧”。起士林的股东陶必治被遣送回国,“韩大人”汉纳根的败落,从“提了个包袱”到“哈同第二”的崔古柏夫的暴富奇迹,纳森叔侄如何称霸开滦矿务局等,在书中都进行了生动描述。
2013年1月29日 已读
目前看到有关天津外国人历史比较全的书,但是或多或少所带的感情色彩我不甚喜欢
历史 天津
老俗事 豆瓣
所属 作品: 老俗事
作者: 周简段 新星出版社 2008 - 4
访善话当年,悠久名吃说南北,便宜坊和全聚德,柳泉居与沙锅居,煎饼果子锅巴菜,玉堂酱原松花蛋,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旧茶馆,天津的烧酒,新疆的特产……本书一百多篇美味佳肴的文章,既有名菜佳肴,也有地方民间风味、佳酿名茶和蔬菜鲜果,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吃的趣闻轶事、传说掌故,很多著名的老小吃还追溯其历史渊源,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
涉笔成趣,理路天成,于琐碎中见精神,于细微处见全面,让人读后,如食橄榄,回味无穷!——季羡林
周简段早年常住北京,后来来往与北京和香港之间,交游广阔,亲身经历过不少重要的往事,如今追忆往事之际,备感亲切翔实。读者每阅其中一篇,仿佛与周氏把臂京畿,细说从前,令人低回不已!——香港《大公报》
北京的老小吃,杭州的旧茶馆,天津的烧酒,新疆的特产……关于吃的趣闻轶事、传说掌故……令人回味。图文并茂。收录100多幅难得一见的关于吃的老照片。
======================================
便宜坊和全聚德
吃过北京烤鸭的人无不称好,却往往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今得知者相告,很值得一记。
原先京都有两家烤鸭店——前门外鲜鱼口的便宜坊和前门外肉市的全聚德。前者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开业,经营焖炉烤鸭;后者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开业,经营明炉烤鸭。
焖炉和明炉有何不同?据了解,前者使的是高粱秆,填满炉便点火,俟炉中烟净无焰,便置宰好洗净的鸭子于炉中,关上庐门焖烤,因火力不很旺,烤出的鸭特别鲜嫩、柔软,尤其适合老年人食用。不过一炉只能烤五、六只鸭。后来全聚德发明用明炉烤鸭开业,将净鸭置于炉中,使用果木燃料(最好是枣木),一炉就能烤好二、三十只,烤出的鸭特别香酥。
入炉以前的净鸭已经过一段工序繁多的处理过程。选鸭是京郊特产的“填鸭”,十分丰腴。然后是宰鸭、去毛。以光鸭到净鸭还须经过打气(鼓起骨架)、掏膛和洗膛(均不得破皮漏气)、挂钩(选在合适处)、烫皮(用开水浇)、打糖(用饴糖水浇)、晾皮(阴干)等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十分严格,若有不慎把皮弄破一点,便会因漏气而不能入炉。烤鸭的时候,还须用高粱秆塞住屁股,用开水灌入膛内,以弥补本身水份不足,以保持鲜嫩,并达到外烤内煮、成熟均匀。鸭胸脯部份皮嫩,烤的时间不宜过长;鸭的侧面和背部,以及后膛部份,都因较为背火,烤的时间应稍长一些。总之,掌握火候均须恰到好处,处处燎匀。这是一门高超的制作技术。现在仍然健在的著名老技师张文藻和田文宽,都掌握得极为娴熟。还有一些技术也相当好的年青技师,如甄华民、任春德、刘德长等,已为日本友人聘为专家,前往日本开业传技。
便宜坊和全聚德两家烤鸭的烤法虽有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烤好的鸭都是皮酥肉嫩、色艳味鲜、油多不腻、久吃不厌的特点。吃时佐以黄瓜、萝卜、大葱、蒜泥,配食荷叶饼、甜饼或空心烧饼。最后,鸭架子做汤,汤色乳白,鲜美可口,解渴消食。
后来烤鸭的吃法更加细致,发展到吃“全鸭席”。用烤鸭身上的不同部份,分别做出炸鸭胗、炸鸭肝、卤鸭膀(去骨)、拌鸭肠、糟溜鸭三白、鸭四宝、鸭脯、金鱼鸭、炒鸭心、酥炸鸭卷、会鸭舌等几十种菜。
由便宜坊和全聚德两家烤鸭店发展起来,王府井、和平门外以及有些大饭店都有烤鸭店或兼营烤鸭业务,生意兴隆。
仿膳话当年
友人馈我仿膳细点一匣,内有荟豆卷、豌豆黄、小窝头、甑儿糕等。
仿膳座落在北海公园漪澜堂。品尝着细腻的豌豆黄想起当年在“仿膳茶庄”小酌的情景。
1924年,冯玉祥命部下鹿钟麟驱逐溥仪出宫,宫中御厨也就散落民间。大约在1925年,原在御膳房菜库当差的赵仁斋,约了御膳房名师孙绍然、王玉山、赵承寿等在北海公园北岸办起“仿膳茶庄”,这便是“仿膳”的创始人了。
坐在高爽的舒卷自如的天棚下面,面对着邻邻的太液柔波,望着蓝天和变幻的白云,品着香片茶,吃着仿膳特制的美味佳肴,真是如临仙境。该处茶点,非同一般,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如所制豌豆黄,定要用京东四眼井之白豌豆,在豌豆煮烂后,要用马尾编成的箩过筛,故而十分细腻可口。再如肉末烧饼这道小吃,烧饼用炭火细烤,外酥里软,肉末则炒得不腥不腻。记得一位食客说:慈禧某夜梦见吃烧饼,次日早点,果有肉末烧饼,以为替她圆了梦,便将做烧饼的赵承寿叫去,赏了尾翎和20两银子。肉末烧饼从此出了名。
至于小窝头,据说是八国联军占北京时,慈禧仓皇出逃,路经昌平西贯市,“老佛爷”饿坏了,一个姓李的农民献一个窝头,慈禧吃得很香,后来便让御膳房照做。这倒难坏了厨师,只得用细玉米面、黄豆面精制而成。外间传说小窝头是栗子面的,其实不确。此段趣闻,倒颇似相声中所演朱元璋爱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
记得当年仿膳茶庄也做一些官中传统炒菜,印象最深的是“四抓’、“四试”、“四酥”。所谓“四抓”是抓炒腰花、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大虾。这是慈禧封为“抓炒王”的王玉山的拿手菜。所谓“四酱”则是炒黄瓜酱、炒胡萝卜酱、炒榛子酱、炒豌豆酱;所谓“四酥”,则指酥鱼、酥肉、酥海带、酥鸡。这些宫中名菜做工精细,色彩美观,味道醇鲜清淡,很受顾客欢迎。此外加清炖肥鸭、清沌鸭舌、溜鸡脯、樱桃肉、响铃以及夏令美味西瓜盅等等也都是仿膳的拿手好菜,无不脍炙人口,色、香、味、形俱佳。
饥饿 (2008) 豆瓣 Min reol TMDB 维基数据 IMDb
Hunger
8.0 (98 个评分) 导演: 史蒂夫·麦奎因 演员: 迈克尔·法斯宾德 / 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其它标题: 大絕食 / 飢餓宣言
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迈克尔·法斯宾德 饰)因领导反对当局的游行被抓捕入狱。在梅兹监狱中,他依然没有放弃斗争。监狱里都是六平方米的封闭牢房,这里关押着北爱共和军的囚犯,他们赤身裸体拒绝穿囚衣,以此对抗撒切尔夫人剥夺囚犯权利的法令。他们用污浊的食物和排泄物掩盖着变形门下的沟渠,以此传递消息。
通过一台蒙混过关的收音机,囚犯们得以及时了解共和军与英国政府斗争的消息。最后,在桑兹决定以绝食抗争的时候,他与神父多米尼克·莫朗(利亚姆·坎宁安 饰)有过一场精彩的辩论,然而结果却于事无补……
本片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同窗之爱 (198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nother Country
7.5 (119 个评分) 导演: 马雷克·卡尼耶夫斯卡 演员: 鲁伯特·艾弗雷特 / 科林·费尔斯
其它标题: Another Country / 同窗之恋(港)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英国,于伊顿贵族学校就读的盖伊·班尼特(鲁伯特·艾弗雷特 Rupert Everett 饰)是个同性恋者,他的好友贾德(柯林·菲尔斯 Colin Firth 饰)是名共产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深恶痛绝,对学校规章制度更是不屑一顾。学校里的同性恋风气蔓延,一名叫马提诺的学生与另一名男同学发生关系时被发现,随后马提诺上吊自杀。此事给盖伊以及整个学院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不久后,盖伊爱上了同校的詹姆斯(加利·艾尔维斯 Cary Elwes 饰),两人常常在夜里约会。然而有一天事情败露,盖伊为了保护詹姆斯,而独自接受了鞭责,同时他的最高年级长的位置也被取代。严格的校规和保守的道德观使他对自己在英国的事业前途感到失望。二十年后,盖伊从英国外交部投奔共产主义国家苏联,成为“叛国"者,轰动英国朝野。
本片原为轰动英伦的舞台剧,取材自三十年代的真人真事。主角盖伊·班尼特的原型为“剑桥五杰”之一盖伊·伯吉斯。
勇敢的心 (1995) 豆瓣 TMDB I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Braveheart
8.5 (910 个评分) 导演: 梅尔·吉布森 演员: 梅尔·吉布森 / 苏菲·玛索
其它标题: Braveheart / 惊世未了缘(港)
威廉•华莱士童年时,其父、苏格兰民族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他开始接受父亲好友的指导,学习苏格兰文化和武术。青年华莱士(梅尔•吉布森)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不想梅伦被英军抢去且遭杀害。在广大村民“英雄之后”的呼声中,华莱士率众揭竿起义,并与苏格兰贵族罗伯结成联盟,但不久他发现,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英王为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苏菲•玛索)前去和华莱士谈判,由于英王只想收买华莱士,根本不顾苏格兰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谈判失败,但这一切并不为伊莎贝拉所知。伊莎贝拉归国后发现事情真相,且知晓英王正策划阴招,忙送信给华莱士,而两人的爱情,也在战争与阴谋中悄然滋生。
近代西方经济学 豆瓣
作者: 汤在新等著 2002 - 8
《近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的经济学说、 18世纪下半叶的经济学说、19世纪初期的经济学说、19世纪30至60年代的经济学说、19世纪后期的经济学说等等。
2012年7月11日 已读
唯一能看出来的逻辑就是时间逻辑,如果不是我太笨的话就是这本书只有罗列没有逻辑。而且里面评价经济理论是浓郁的阶级对立的观点让我很反感
历史 经济学 西方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豆瓣
所属 作品: 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
作者: 古多·克诺普 译者: 王燕生 / 周祖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
“他们一生都将不再有自由”,1938年希特勒发出的这个阴森恐怖的威吓变成了几百万德国男女的命运。这们独裁者为“他的青年人”将“一体化”做了具体的规划:10岁参加少年队,14岁参加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加入纳粹党,然后再参加青年义务劳动军以及应征参加国防军。战争中,这一代青年男子做出了无谓的牺牲,青年女子则在前线野战医院或者家乡做出了她们的贡献。

本书是第一本综合性介绍希特勒青年团运动和其他一些被希特勒第三帝国利用负责向德国年轻人灌输纳粹理论的青年组织的书。第三帝国通过这些组织将德国一代的年轻人牢牢地控制了,并对这代年轻人进行了精神压迫和剥削,直至今天,一些前纳粹青年组织的成员还无法忘记自己在那黑暗年代所扮演的不光彩的角色。


希特勒所设计的让德国一体化的目标将整个德国社会带入了纳粹的统治中。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受到国家的全面控制,并且被灌输加入纳粹党保家卫国的思想。上百万的德国年轻人被希特勒所鼓吹的扩大生存空间和种族主义理论所迷惑,纷纷加入纳粹青年团,而一小部分抵制纳粹统治的年轻人则被逐出德国并且受到种种迫害。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使许多的年轻人对纳粹的幻想一夜破灭。

本书的作者通过对近1000多名前希特勒青年团成员的采访,通过他们对那些可怕的,痛苦的过去的描述而攥写了本书。
2012年2月17日 已读
倘若书中用语更为客观,比如不使用“帮凶”,我会给五星。
二战 历史 德国 纳粹
Idylls of the King 豆瓣
作者: Tennyson, Baron Alfred Tennyson 2010 - 1
This is a reproduction of a book published before 1923. This book may have occasional imperfections such as missing or blurred pages, poor pictures, errant marks, etc. that were either part of the original artifact, or were introduced by the scanning process. We believe this work is culturally important, and despite the imperfections, have elected to bring it back into print as part of our continuing commitment to the preservation of printed works worldwide. We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erfections in the preservation process, and hope you enjoy this valuable book.
2012年1月7日 在读
看这个,然后发现Merlin里面的故事真心扯淡【所以说好演员对一般性电视剧而言至关重要】
亚瑟王 历史 英国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