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豆瓣
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корни волшебной сказки 所属 作品: 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
作者: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
译者:
贾放
2022
- 6
幽禁,远行,魔法逃遁;
老妖婆,宝物,禁入的小屋;
玻璃棺中的美女,火焰河畔的蛇妖;
碎尸与重生的主人公,金光灿烂的极远之国……
世界在变,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变。不过,在民间文学中,新事物出现的同时,旧事物并未消亡。或许,这些神奇故事的起源,并非隐藏在人类心理的某些特点中,也不在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中,它隐藏在往昔的历史现实里、那些业已消失的社会生活的痕迹里……如此难以解答的问题,终究会有答案。
普罗普的博学罕有其匹,洋洋数十万言, 旁征博引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地方性知识、方言故事以及著名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论述;学问功底相当扎实,在几门学科中运转自如,这一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正是以人类学方法研究民间故事的经典。
老妖婆,宝物,禁入的小屋;
玻璃棺中的美女,火焰河畔的蛇妖;
碎尸与重生的主人公,金光灿烂的极远之国……
世界在变,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变。不过,在民间文学中,新事物出现的同时,旧事物并未消亡。或许,这些神奇故事的起源,并非隐藏在人类心理的某些特点中,也不在艺术创作的特殊性中,它隐藏在往昔的历史现实里、那些业已消失的社会生活的痕迹里……如此难以解答的问题,终究会有答案。
普罗普的博学罕有其匹,洋洋数十万言, 旁征博引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地方性知识、方言故事以及著名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论述;学问功底相当扎实,在几门学科中运转自如,这一部《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正是以人类学方法研究民间故事的经典。
北京味儿 豆瓣
作者:
瞿宣颖 主编
/
侯磊 整理
2022
- 6
晚清军机大臣瞿鸿禨之子、掌故大家瞿宣颖细说北京
编辑推荐
瞿宣颖的掌故将历史事件、历代典章信手拈来,本质上是在写政治制度和风俗制度,他的一生,是在打捞遗失的历史,拼接破碎的历史,梳理驳杂的历史,注解深邃上午历史,订正讹误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整理、注解集中体现了瞿宣颖先生半文半白、白话的文章中的北京掌故和研究。有关于北京最早的学术文章,有大量关于旧京掌故的文章,像《故都见闻录》《北游录话》等。掌故既是文章的内容,又是一种近似于古代笔记的半文半白文体。书中“杶庐笔谈”一篇收录陆续发表于《申报每周增刊》的七篇关于北京的文章。原载于《新晨报副刊》的“北平历史上之酒楼广和居”,详细介绍了广和居的历史以反映当时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收录了从“北京之沿革观察中国建筑之进化”“关于圆明园”“京官生活回忆”等文章。至今这些文章读起来都妙趣横生。
编辑推荐
瞿宣颖的掌故将历史事件、历代典章信手拈来,本质上是在写政治制度和风俗制度,他的一生,是在打捞遗失的历史,拼接破碎的历史,梳理驳杂的历史,注解深邃上午历史,订正讹误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整理、注解集中体现了瞿宣颖先生半文半白、白话的文章中的北京掌故和研究。有关于北京最早的学术文章,有大量关于旧京掌故的文章,像《故都见闻录》《北游录话》等。掌故既是文章的内容,又是一种近似于古代笔记的半文半白文体。书中“杶庐笔谈”一篇收录陆续发表于《申报每周增刊》的七篇关于北京的文章。原载于《新晨报副刊》的“北平历史上之酒楼广和居”,详细介绍了广和居的历史以反映当时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收录了从“北京之沿革观察中国建筑之进化”“关于圆明园”“京官生活回忆”等文章。至今这些文章读起来都妙趣横生。
了不起的游戏 豆瓣
作者:
郭宝昌
/
陶庆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 8
【编辑推荐】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
第一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内容简介】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一个爱戏、懂戏、琢磨了一辈子京戏的老艺术家与今天年轻人的交心之作:我尽量把京剧说清楚了,你先了解一下,再说喜不喜欢。
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原理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介绍传统艺术的普及能力。
第一次用中国文化自己的语言,讲清楚了中国京剧为什么了不起。
推翻了行业内诸多流行的说法,提出自己的创见:如“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不成立,“中国京剧应建立自己的表演体系”,将在业界形成话题。
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这将是一本影响深远、值得大众和学界认真重视的文化著作。
【内容简介】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
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艺术内部、立足中国文化立场,用京剧原有的“行话”、中国文化独有的哲学和美学思维,说清楚了中国京剧自己的故事。同时,还以丰富的梨园掌故和趣闻轶事、生动通俗的京味儿语言,令人耳目一新地解开了京剧魅力的密码。既有开创性阐释京剧美学本质的理论高度,又具有通俗好看传播传统文化之美的普及特性,恰是一本与京剧大俗大雅底色统一的文化著作。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修订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清代北京旗人社会
作者:
刘小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 1
本书在综合利用满汉文档案、契书、碑文、家谱、笔记、曲词、小说、舆图、绘画、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北京旗人社会的面貌、特征、变化,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对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发展,也作了多角度分析。《清代北京旗人社会(修订本)》对开展北京史研究,把握北京的城市特色,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均有价值。对清朝史研究、满族史研究、八旗史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
洋鬼子在中国 豆瓣
所属 作品: 洋鬼子在中国
作者:
卡尔·克劳
译者:
夏伯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洋鬼子在中国》是美国著名中国通卡尔·克劳(Carl Crow)的代表作,叙述的是一百年来外国人——无论好坏——在中国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作者有一个基本判断,即认为中国人始终是宽宏大量的。他以一种自己所说的“散漫随意”的方式谈论香港和上海如何偶然地成为外国租界,谈论签单的习惯以及热衷于签单的人,谈论他所认识的保姆和男仆,谈论他在中国度过的二十多年间所遇到的各色人等,那其中有骗子、传教士以及显贵。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会喜欢作者讲述的真实故事和奇闻异事,以触摸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 豆瓣
作者:
周利成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22
- 2
征婚、订婚、结婚、离婚、离殇,5大类婚恋主题,60个精彩婚恋小故事,50余幅高清老画报,满足你对民国时期婚恋情况的全部好奇!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空中婚礼、水上婚礼、三无婚礼、速成婚礼、集体婚礼……原来民国的婚礼就这么会玩
【内容简介】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通过征婚、 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大类主题,讲述了60个悲欢离合的民国婚恋故事,并附有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全方位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书中以海量的近代老画报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经过作者必要的整合、考证、补充,将故纸堆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交融。
【本书卖点】
1. 5大类主题,满足你对民国时期婚恋情况的全部好奇。书中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离殇5大类婚恋主题,带领读者打开管窥该时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
2. 60个婚恋故事,呈现精彩纷呈的民国万象。中国早期的“非诚勿扰”、征婚骗局,明星秘密订婚、订婚启事引起的官司,空中婚礼、水上婚礼、集体婚礼、速成婚礼等各色婚礼形式,末代皇帝离婚真相、皇妃离婚引发的离婚潮等等,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交融碰撞、新旧事物杂陈的现象,统统从这些故事中呈现出来,极富时代特色。
3.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16开大开本,翻阅无障碍。书中选取了50余幅生动的老画报,画报中不仅有相关婚恋故事,还有众多广告、新闻、评论、漫画等,是记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家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科目里一直欠缺一部全景式的大书“近现代画报史”,这是令人困惑的。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年来周利成先生接连出版了多部与“近现代画报史”接轨的著作,最新的一部力作即是《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我也是一名近现代画报的痴爱者,自晚清《点石斋画报》至新中国之前的《良友》画报、《北洋画报》《晋察冀画报》《东北画报》均略有集藏并做过一点研究,因此对周利成先生一系列画报专著特别感觉亲切,亦能感受到周利成先生的“不容易”。这本新著里写到的熊希龄、周璇、言慧珠、刘景桂等“婚恋故事”,我也略知一二,真想有机会和周利成先生一起聊聊老画报。近现代画报研究近乎于一块未开垦地,祝贺周利成先生先下一锄!
——(著名藏书家)谢其章
周利成先生以自己丰富的收藏编撰了这部别具一格的《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文化名人,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争取自由恋爱,通过早已稀见的各种近代老画报图片和各种档案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来,使我们对近代社会不断变更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新的生动而真切的认知。
——(著名学者)陈子善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著者别出蹊径,以琐细花边新闻作为文化研究对象,集腋成裘,直观展示民国时期婚恋文化形态,并涉及其发展与变化,诚为难得。
——(作家)薛冰
周利成先生的新著《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将故纸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全方位地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读过此书有个发现,结婚的理由相对比较简单——门当户对或男女双方相敬相爱,而离婚的原因则更多地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既有财产分配矛盾,也有舆论造势压力;当然,还有政局变化造成的夫妻分离,如天津解放前最后一任市长杜建时、曾洛生夫妇的天各一方。当代青年不仅可以从此书中了解近代婚恋的历史故事,亦可增加自己对待现实婚恋的经验与智慧。
——(文研专家)罗文华
【编辑推荐】
民国有哪些堪称奇葩的婚礼?
南开大学国文教师杨鸿烈与万家淑女士婚礼庆典,证婚人梁启超、张伯苓和一众傧相都已齐聚南开女子中学礼堂,仪式开始前才发现新郎忘带婚书、新娘忘带戒指,慌忙各自派人去取,才得以完婚。
上海一对新人婚礼结束,新郎与饭店结账时,才发现所带现款不足以结账。新郎手中无物可押,饭店经理称如欠款不能付清,须将新娘扣留以作质押。新郎无法,只得让新娘留住店内,自己出外筹款。及至第二天近午,新郎方才付清欠款领回了新娘。
漫画家王石之与女子联名发了一份不知由头的请柬宴请亲朋好友,众人疑惑不解,直到现场才知道是结婚喜宴。原来王石之不想让友人送礼,故请柬未书结婚字样。而且结婚也没有婚礼仪式,只有一位证婚人。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空中婚礼、水上婚礼、三无婚礼、速成婚礼、集体婚礼……原来民国的婚礼就这么会玩
【内容简介】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通过征婚、 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大类主题,讲述了60个悲欢离合的民国婚恋故事,并附有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全方位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书中以海量的近代老画报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经过作者必要的整合、考证、补充,将故纸堆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交融。
【本书卖点】
1. 5大类主题,满足你对民国时期婚恋情况的全部好奇。书中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离殇5大类婚恋主题,带领读者打开管窥该时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
2. 60个婚恋故事,呈现精彩纷呈的民国万象。中国早期的“非诚勿扰”、征婚骗局,明星秘密订婚、订婚启事引起的官司,空中婚礼、水上婚礼、集体婚礼、速成婚礼等各色婚礼形式,末代皇帝离婚真相、皇妃离婚引发的离婚潮等等,社会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交融碰撞、新旧事物杂陈的现象,统统从这些故事中呈现出来,极富时代特色。
3.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16开大开本,翻阅无障碍。书中选取了50余幅生动的老画报,画报中不仅有相关婚恋故事,还有众多广告、新闻、评论、漫画等,是记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的资料宝库,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家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科目里一直欠缺一部全景式的大书“近现代画报史”,这是令人困惑的。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年来周利成先生接连出版了多部与“近现代画报史”接轨的著作,最新的一部力作即是《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我也是一名近现代画报的痴爱者,自晚清《点石斋画报》至新中国之前的《良友》画报、《北洋画报》《晋察冀画报》《东北画报》均略有集藏并做过一点研究,因此对周利成先生一系列画报专著特别感觉亲切,亦能感受到周利成先生的“不容易”。这本新著里写到的熊希龄、周璇、言慧珠、刘景桂等“婚恋故事”,我也略知一二,真想有机会和周利成先生一起聊聊老画报。近现代画报研究近乎于一块未开垦地,祝贺周利成先生先下一锄!
——(著名藏书家)谢其章
周利成先生以自己丰富的收藏编撰了这部别具一格的《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文化名人,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如何争取自由恋爱,通过早已稀见的各种近代老画报图片和各种档案资料,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娓娓道来,使我们对近代社会不断变更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新的生动而真切的认知。
——(著名学者)陈子善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著者别出蹊径,以琐细花边新闻作为文化研究对象,集腋成裘,直观展示民国时期婚恋文化形态,并涉及其发展与变化,诚为难得。
——(作家)薛冰
周利成先生的新著《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将故纸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全方位地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读过此书有个发现,结婚的理由相对比较简单——门当户对或男女双方相敬相爱,而离婚的原因则更多地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既有财产分配矛盾,也有舆论造势压力;当然,还有政局变化造成的夫妻分离,如天津解放前最后一任市长杜建时、曾洛生夫妇的天各一方。当代青年不仅可以从此书中了解近代婚恋的历史故事,亦可增加自己对待现实婚恋的经验与智慧。
——(文研专家)罗文华
【编辑推荐】
民国有哪些堪称奇葩的婚礼?
南开大学国文教师杨鸿烈与万家淑女士婚礼庆典,证婚人梁启超、张伯苓和一众傧相都已齐聚南开女子中学礼堂,仪式开始前才发现新郎忘带婚书、新娘忘带戒指,慌忙各自派人去取,才得以完婚。
上海一对新人婚礼结束,新郎与饭店结账时,才发现所带现款不足以结账。新郎手中无物可押,饭店经理称如欠款不能付清,须将新娘扣留以作质押。新郎无法,只得让新娘留住店内,自己出外筹款。及至第二天近午,新郎方才付清欠款领回了新娘。
漫画家王石之与女子联名发了一份不知由头的请柬宴请亲朋好友,众人疑惑不解,直到现场才知道是结婚喜宴。原来王石之不想让友人送礼,故请柬未书结婚字样。而且结婚也没有婚礼仪式,只有一位证婚人。
北京烟树 豆瓣
作者:
侯磊
2022
- 1
“燕京八景”中有“蓟门烟树”一景,意指北京前身蓟城的古城墙上树木蓊郁,如雾如烟。作者侯磊借此化成本书书名《北京烟树》,寄望于依依柳烟中,述世态变迁,品人情冷暖,发怀古幽思。本书是一部地域色彩浓厚的散文集,也是一部有关北京日常的生活之书。侯磊是老北京的后代,他在一系列的回忆中,记叙了胡同人生、街面儿江湖、皇城掌故,就自家照相馆的兴衰、东安市场的变迁、中轴线的今昔娓娓道来;将胡同叫卖的余音、德容底片的旧影、北平澡堂的氤氲、簋街食府的百味,这些百年来的色声香味一一描摹,展现了一位80后青年作家眼中北京市井的人间烟火。与文字如影相随的,是两位北京画家为本书度身绘制的三十一帧精美插画,留驻了许多胡同拆迁之前的风貌,融优雅的怀旧于彩墨记忆的典丽之中。
民国风情百美图 豆瓣
作者:
丁悚 绘
2004
- 8
《民国风情百美图》作品不仅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西画造诣,同时又具中国传统的线描功力,中西技法兼具,即使以今人的艺术观点来看,仍不失为一部极其珍贵的绘画佳品。丁悚(1891-1972)字慕琴,枫泾人。是二、三年代民国时期的上海著名画家、上海漫画蚧和月份牌画界的中心人物和组织者。《民国风情百美图》为作者所绘的第二部百美图,该百美图现为西悚之子、当代著名漫画家西聪先生家藏之珍本。这部作品一反古人创作百美图仅画仁女、佳人的题材局限,将描绘对象扩大到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至太太小姐、下至村姑女佣,以1——幅生动精致的白描图画,真实再现了民国时代上海社会中各阶层女性的生活图景,它是研究民国社会上海市井生活的珍贵资料。丁悚先生幼年在上海老北门昌泰当铺当学徒,业余上美术专门学校进修,师承周湘。安装攻西画、素描,又研习国画。后入上海美术学校教写生画,继而受聘于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从事香烟招贴画的绘制。长期的上海滩生活, 为这部百美图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和艺术积累。《民国风情百美图》的重新出版,无论对于研究民国时代的上海滩社会,或是对于研究传统的白描绘画。都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老北京的生活 豆瓣
所属 作品: 老北京的生活
作者:
金受申
/
李滨声
北京出版社
2016
- 10
《老北京的生活》是北京民俗学家、掌故大家、曲艺研究专家金受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六部分记述了老北京的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下层剪影等风物人情,文笔质朴自然、幽默活泼,是读者了解老北京民俗文化、历史掌故的必读书目。
金受申写老北京,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文笔生动,请欣赏他回忆自己小时候摸鱼的一段文字:
笔者在民初时,常同二三学友,出东直门到自来水厂后身洗澡,浴乎马坑,风乎土城,渴则找井台,来个“撅尾巴馆”。我每次马坑洗澡时,必由东直门瓮城盆铺买鱼罐,准备摸鱼。苟不得鱼,必向盆铺退罐。铺长一老翁,爱我稚小,看见我们空罐回来时,必笑着说:“快来,快来,退给你钱!”
金受申喜饮酒,且酒量颇丰、酒友颇多。他自己曾经说过,纪文达(纪晓岚)的“有酒须及生前饮,莫待作鬼徒歆其气也”,读之令我酒胆一壮。
金受申和他的酒友在饮酒方面也留下一些有趣的文字。金受申回忆在“虾米居”饮酒时写到“我们在此饮酒时,堂倌老崔必给我们买红烛两只,烛影摇红,比作一首诗,还来得有味。记得有一次北风紧紧的冬夕,彤云漠漠,雪意十分,北京黄酒已干了五斤,忽然想起评书家杨云清就住在隔河茅屋中,遣老崔约来,快谈快饮,直到三更起柝,才歪斜地走进了平则门。”画家傅耕野在回忆打油诗人张醉丐的时候,也谈到过金受申饮酒——“醉丐与受申曾在临河第一楼小饮,大醉。走至东河沿,受申一脚踏入果筐,卖果人昂然起立,醉丐连忙道歉,受申反哈哈大笑,说:‘没关系,没关系。’一时新闻界传为笑柄。”
“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在金受申的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金受申写老北京,不仅内容广泛,而且文笔生动,请欣赏他回忆自己小时候摸鱼的一段文字:
笔者在民初时,常同二三学友,出东直门到自来水厂后身洗澡,浴乎马坑,风乎土城,渴则找井台,来个“撅尾巴馆”。我每次马坑洗澡时,必由东直门瓮城盆铺买鱼罐,准备摸鱼。苟不得鱼,必向盆铺退罐。铺长一老翁,爱我稚小,看见我们空罐回来时,必笑着说:“快来,快来,退给你钱!”
金受申喜饮酒,且酒量颇丰、酒友颇多。他自己曾经说过,纪文达(纪晓岚)的“有酒须及生前饮,莫待作鬼徒歆其气也”,读之令我酒胆一壮。
金受申和他的酒友在饮酒方面也留下一些有趣的文字。金受申回忆在“虾米居”饮酒时写到“我们在此饮酒时,堂倌老崔必给我们买红烛两只,烛影摇红,比作一首诗,还来得有味。记得有一次北风紧紧的冬夕,彤云漠漠,雪意十分,北京黄酒已干了五斤,忽然想起评书家杨云清就住在隔河茅屋中,遣老崔约来,快谈快饮,直到三更起柝,才歪斜地走进了平则门。”画家傅耕野在回忆打油诗人张醉丐的时候,也谈到过金受申饮酒——“醉丐与受申曾在临河第一楼小饮,大醉。走至东河沿,受申一脚踏入果筐,卖果人昂然起立,醉丐连忙道歉,受申反哈哈大笑,说:‘没关系,没关系。’一时新闻界传为笑柄。”
“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在金受申的身上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叫魂 豆瓣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所属 作品: 叫魂
9.4 (192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孔飞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
逗你没商量 豆瓣
作者:
孙福海
2007
现在,相声界出于行业保护之目的的“春典”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该书还介绍了相声艺人“行规”的出现、“春典”即“行话”的使用、拜师收徒的规矩等,这也增添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在改革开放初期,作者作为天津市曲艺团的领导,就曾用“春典”为赴外地演出的演员送行,一共十二个字,却有十一个字为“春典”,美好的祝愿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全部彰显在诙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中,可称为使用“春典”的“经典”。
作者相信对于相声外行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可以了解相声简略的历史,了解相声历史上的诸多相声名家,了解相声工作者们为相声事业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对于相声业内人士来说,也会大有裨益,可以对相声加深理解,学习老艺术家为相声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作者想,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并重,是该书的最大特点。
作者相信对于相声外行的读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可以了解相声简略的历史,了解相声历史上的诸多相声名家,了解相声工作者们为相声事业做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对于相声业内人士来说,也会大有裨益,可以对相声加深理解,学习老艺术家为相声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作者想,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并重,是该书的最大特点。
侠隐 豆瓣
所属 作品: 侠隐
7.6 (79 个评分)
作者:
张北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5
姜文最新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陈丹青、张大春、骆以军倾城推荐;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的北平繁华顶点。
小说《侠隐》被称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
《侠隐》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
-----------------------------------------------
《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
——阿城
张北海所依赖的,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的再现力量。他是在跨越时空的睽违,观看北京当年的回光返照。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
——王德威
张北海的《侠隐》,就是写了一个人世间的侠士。
——王安忆
皮影戏般的飞侠、戏台上的爱情对白,乃至大型战争场景的动员及历史幻景,全在不忍删除的细微末节知识掌故中,边界模糊而让人相信“在1937年的北京城里,真的曾经存在过那样一座城市”。
——骆以军
《侠隐》以久违了的扎实的笔触与沉稳的心迹、干净的文字和严谨老道的叙事方式,特别是意在笔先,认真做足了功课,稔熟于心地融入了大量的老北京地理和民俗民风,真的是地道,写得那样韵味醇厚,精描细刻,逸笔氤氲,宛若一帧墨渍淋漓的水墨画。方才让一册小说写得如此蕴藉,让一座京城舒展得如此丰厚,耐得住咀嚼和回味。
——肖复兴
小说《侠隐》被称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小说对老北京的描写细节精确,味道醇厚,所虚构的武侠故事真实可信,阿城先生赞道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国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
《侠隐》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当时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鱼龙混杂。青年侠士李天然,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而老百姓的日子依旧悠悠然地过着。庙会、堂会依循旧例;东城、西城一如往日。人情冷暖、旧京风华扑面而来。然而卢沟桥一声枪响,北平淹没在战争烟尘中。
-----------------------------------------------
《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
——阿城
张北海所依赖的,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的再现力量。他是在跨越时空的睽违,观看北京当年的回光返照。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
——王德威
张北海的《侠隐》,就是写了一个人世间的侠士。
——王安忆
皮影戏般的飞侠、戏台上的爱情对白,乃至大型战争场景的动员及历史幻景,全在不忍删除的细微末节知识掌故中,边界模糊而让人相信“在1937年的北京城里,真的曾经存在过那样一座城市”。
——骆以军
《侠隐》以久违了的扎实的笔触与沉稳的心迹、干净的文字和严谨老道的叙事方式,特别是意在笔先,认真做足了功课,稔熟于心地融入了大量的老北京地理和民俗民风,真的是地道,写得那样韵味醇厚,精描细刻,逸笔氤氲,宛若一帧墨渍淋漓的水墨画。方才让一册小说写得如此蕴藉,让一座京城舒展得如此丰厚,耐得住咀嚼和回味。
——肖复兴
俗世奇人全本 豆瓣
所属 作品: 俗世奇人
9.2 (12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2019年,冯骥才先生又创作了18篇“俗世奇人”新作,现集成《俗世奇人全本》,呈现给读者完整的54篇“俗世奇人”系列,并收录冯骥才先生亲自手绘的58幅生动插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冯骥才先生先后创作了五十四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说。其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
2019年,冯骥才先生又创作了18篇“俗世奇人”新作,现集成《俗世奇人全本》,呈现给读者完整的54篇“俗世奇人”系列,并收录冯骥才先生亲自手绘的58幅生动插图。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冯骥才先生先后创作了五十四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说。其风格统一、传奇色彩浓郁、充满生活气息、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书写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生活风尚,也展现出我国民间文化的精巧技艺与其中蕴藏的智慧。
发须爪 豆瓣
所属 作品: 发须爪
作者:
江绍原
中华书局
2007
- 9
发须爪指人的头发、胡须、指甲。本书所研究的,就是关于它们的迷信和风俗。区区发须爪,也有什么大学问吗?江绍原先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他发现,在古代先民的心理中,发须爪是极其尊贵的,是人体生命精华之所在。发须爪有药物的功效;发须爪被认为与本主有同感的关系,可以被用为本人的替代品;剪修指甲,应该慎重择日;死者的发须爪被认为有埋葬的必要,等等。其论述也使我们对古史上的一些重要现象有更深刻的体认。本书不仅考证透彻,而且文笔简洁流畅,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
《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是江绍原先生民俗学研究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古今人们对头发、胡须、指甲迷信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应对的手段,文笔简洁,资料翔实,在已有的关于中国迷信研究的成果中,是最早最完备的一部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是江绍原先生民俗学研究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古今人们对头发、胡须、指甲迷信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应对的手段,文笔简洁,资料翔实,在已有的关于中国迷信研究的成果中,是最早最完备的一部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上海掌故大辞典 豆瓣
作者:
薛理勇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 4
《上海掌故大辞典》由著名上海史专家、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主编,一百余万字,选收了老上海以社会生活为主的掌故旧闻,包括河流地名、公用市政、社会团体、经济实业、建筑住宅、学校书院、书局报业、体育卫生、园林旧址、娱乐影戏、寺观教堂、新闻事件、饮食食品、风俗物产、方言俚语和其他等十六个方面的词目共约一千九百条,并收有《上海旧新路名对照表》、《旧上海路名西文中文对照表》等作为附录;书末还附有词目笔画索引,以弥补分类不足。该辞典采用分类编排、新旧对照、通俗叙述的方式,不仅具有知识性、权威性,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适合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者,尤其是中老年读者阅读、使用,也深受台港澳地区读者的青睐──读完了这部辞典,你就会成为一个"老上海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