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25 - 标记
我将是你的镜子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顾铮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3 - 10
《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汇聚了30余篇当代外国摄影家的访谈录,并把摄影家们的精彩作品穿插其中,对于那些真正的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来说,《我将是你的镜子: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不仅仅是带来视觉上的冲激,读者被深深触动的,是摄影家们言论的锋利,是他们透过照片看到事物的本质的眼光。
超越时空 豆瓣
作者: 大卫·博姆 / [印度]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译者: 胡因梦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 - 6
克里希那穆提是备受欧美知识界推崇的心灵导师,被萧伯纳和纪伯伦认为是菩萨般的人物,而量子物理学家大卫•博姆与爱因斯坦一起共事多年,众多诺贝尔获奖者对其赞誉有加。
通过两位大师的对谈,《超越时空》传达给读者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类心灵冲突的根源来自于心中的时间感,换句话说就是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中的时间感,仅仅关注于当下,进而转化为行动,那么我们就不必为那些已发生或者未发生的期望和幻象而自寻烦恼,并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创造力。
更进一步,他告诉我们应该放弃那些已有的试图帮助我们解决心灵问题的任何理论。虽然这些理论试图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但是在给予我们新的期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冲突。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心里所有的时间因素,我们就可以像大自然一样思考和行动,没有冲突与矛盾,没有任何理论的限制,回归最自然的心绪。
《超越时空》通过反复指出人类所步入的歧途而不断进行追问,探讨了在此前提下如何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和领悟一个全新的境界。通过这样的对谈,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跟随大师一同进入这一新的境界,回归到那背景中去。没有任何偏见,没有任何限制,用一种开放而自然的心态,去看待当下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远离幻象、期望与矛盾,从而获得无穷的能量。
一九八四 豆瓣 Goodreads
Nineteen Eighty-Four
9.5 (224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豆瓣
7.6 (66 个评分) 作者: 《人民音乐》编辑部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
目录
一种精神腐蚀剂.......................伍雍谊
—对我国三十、四十年代黄色歌曲的认识
怎样看待港台“流行歌曲”..............周荫昌
关于“流行音乐”的对话.................瞿维
分清轻音乐与靡靡之音..................丁善德
从衡量靡靡之音的尺寸谈起..............王云阶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周大风
——谈港澳流行庸俗歌曲的渗入
还历史本来面目........................南咏
——关于《何日君再来》的答问
也谈《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应国靖
《蔷薇处处开》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陆维
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伍雍谊
维基经济学 豆瓣
Wikinomics: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作者: [加] 唐·泰普斯科特 / [英] 安东尼·D·威廉姆斯 译者: 何帆 / 林季红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 - 10
维基经济学的得名,缘于维基百科全书网站的巨大成功,它向世界证明:如果有一种方法充分利用组织里每一个人的智慧,它的能量将无比惊人!维基经济学所揭示的四个新法则——开放、对等、共享以及全球运作——正在取代一些旧的商业教条,许多成熟的传统公司正在从这种新的商务范式中受益。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如Google、亚马逊、宝洁、IBM、乐高、英特尔、宝马、波音、百思买、Youtube、MySpace等,都已经从维基经济中获得巨大的成功。
《维基经济学》的结论源自9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素有“数字经济之父”美誉的新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向我们展示了个体力量的上升是如何改变商业社会的传统规则,这种利用大规模协作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新方式,正颠覆我们对于传统知识创造模式的认识。
面对变化激烈的未来,企业和个人必须更有远见,掌握维基技术,拥抱维基理念,是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素质。
把时间当作朋友 豆瓣 Goodreads
8.2 (153 个评分) 作者: 李笑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 6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此地无人生还 豆瓣
No one here gets out alive
8.9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里·霍普金斯 / 丹尼·萨格曼 译者: 董楠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 1
20世纪最酷的摇滚偶像,最非凡的天才,《暴风骑士》《等待太阳》《点燃我的火》等摇滚名曲令一代代青年迷醉,他在巴黎拉雪兹神父墓地的墓碑雕像,已成为流行文化的朝圣之所。他叫吉姆·莫里森,他的乐队名为“大门”,他死于27岁。《此地无人生还》这本书描述了这个生活在边缘与地狱的人的生涯。
书中介绍了吉姆·莫里森的生平,深入探索了这位传奇的艺术家对音乐与诗歌的求索:博览群书而动荡叛逆的青少年时期,组建“大门”乐队的传奇经历,《点亮我的火焰》和《结局》等名曲的创作,摇滚史上著名的纽罕文事件与迈阿密丑闻的来龙去脉,以及成名后的酗酒、沉湎与自毁,乃至逃往巴黎之后的神秘死亡。同时这本书也是对美国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充满热情与混乱的社会图景的生动展示。
纸品创意设计 豆瓣
作者: EISHEL,CATHR 译者: 陈君 2005 - 6
尽管CD、DVD和因特网等电子介质发展迅猛,但印刷品设计依然比以往更为丰富、更具挑战性。可以将数字化设计与印刷品区分的惟一设计元素就是:纸。在印制品世界中,纸张的选择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设计项目。
本书是一本汇集了世界顶级设计师的最具挑战和影响力的大作,收集的作品富有激情、理念和创新,文字内容更是深入剖析了纸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书中还着重讲述了如何配合作品选择纸品的创意,以及纸品作为表述设计理念的一种手段,充分展示纸品的结构特性和艺术美感。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纸品设计权威图书。
《纸品创意设计》集纳了顶级设计师的纸品创意作品;深度分析了纸品的特性,如材质、透明度和光泽;是Rockport最畅销的“纸品设计”图书。
像一块滚石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鲍勃·迪伦 译者: 徐振锋 / 吴宏凯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1
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的不仅是作者发明创造和灵感进发的辉煌时刻,还有那些意气消沉的时刻,曾经想退却,不想努力乃至失败,但它们如何仍有可取之处。迪伦对此毫不讳言,没有人期待他会如此开诚布公。他袒露这些瞬间,正视它们,把握它们,然后超越它们。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像亨利·米勒最隐私的作品一样,这也是一部开创时代——书中所描述的时代——的作品,揭示人类精神的种种可能。它们并不都是轻而易举的可能。终究,它只是生命,从来没有像这样被书写过的生命。
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美国文化的符号——鲍勃·迪伦,不仅称得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位语言大师(他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音乐家)。这本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最终证明其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一位引人注目的文化观察家,和一位化装成荡秋千演员的诗人。这本书揭开了这位大众文化偶像的神秘面纱,展现一代才子尽情释放生命的风采。被评选为《纽约时报》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2003年年度最佳图书。
Sketching 豆瓣
作者: Koos Eissen / Roselien Steur Bis Publishers 2008
Are designers still making drawings by hand? Isn’t it more advanced to use a computer in this computer era? Some may think sketching is a disappearing skill, but if you ever enter a design studio, you will find out differently. Studios still make sketches and drawings by hand • and in most cases, quite a lot of them. They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use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design, in brainstorming sessions, in the phase of research and concept exploration, and in presentation. Drawing has proved to be, next to verbal explanation, a powerful tool for communicating not only with fellow designers, engineers or model makers but also with clients, contractors and public offices. This book can be regarded as a standard book on design sketching, useful for students in product design.
-------------------------------------------
目录:
1- Side view sketches ...... step-by-step/redesign using an underlay/ showcases
2- Perspective drawing ...... basics in perspective/ choosing viewpoint/ showcases
3- Simplifying shape ...... drawing approach
4- Elementary shapes and shading ...... spatial suggestion by shading/ showcases
5- Special attention for ellipses ...... drawing approach/showcases
6- Rounding ...... various roundings/ showcases
7- Cross sections ...... curvatures/ surface approach/ redesign example/ showcases
8- Ideation...... showcases/ designers sketchbooks
9- Explanatory drawings ....... pre-engineering sketches/ exploded view/ instructions/ showcases
10- Surface and textures ....... material expression/ showcases
11- Light....... bright licht/ soft licht/ showcases
12- Context ...... communicating ideas in context/ using images/ hands/ people/ showcases
---------------------------------------------
图片预览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k10-1.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a40-1.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b52-3.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c58-9.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d80-1.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e148-9.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f122-3.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g210-1.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h154-5.jpg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media/Pag%20j240-1.jpg
---------------------------------------------
官网
http://homepages.ipact.nl/~kooseissen/sketching/index.html
常识 豆瓣 Goodreads
Common Sense
8.2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潘恩 译者: 何实 华夏出版社 2004 - 1
《常识》简介:美国是第一次产生伟大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潘恩)的尸骨散落在何处,可是他的原则并没有安息,他的思想虽然也同他的遗骸一样难以追寻,却已传遍了他魂牵梦绕的整个世界。他有《常识》,反抗那时的政治传统;他有《人权论》,反抗社会传统;他有《土地正义论》,反抗的是经济传统;最后有《理性时代》,反抗的是宗教传统。这样一来,他就把那个年头能得罪的人类权势力量都得罪完了,他从地上打到天上,横扫俗界国王之后,又向灵界国王宣战,最后激起天怨人怒,自然落个遗骨飘零,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
开家书店 豆瓣
作者: 君悦 2005 - 7
《开家书店》讲述了假如你爱书,又想经营一份自己的事业,那么,开书店是您兴趣与工作美妙结合的选择。书店卖的不是“书”,书店卖的是“文化”,是“书的特色”和“店主的品位”,是经营者千辛万苦从书海中为读者淘来的、打上经营者烙印的出版物。
吾讲斯美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3
《吾讲斯美》这题目并不是要讽剌什么,仅是觉得好玩,自己来谈谈美国。布什家族的人气,苏珊·桑塔格的微笑,美国大选中蕴藏着怎样的文化战争,为子女存学费与为自己存养老金哪个合算,领带的不同颜色代表了怎样的政治含义,以妮可·基德曼为代表的澳洲帮如何横扫好莱坞,“哈利·波特”的成功激起的童话与文学之争结果如何,等等。这一部闲时翻翻的随笔集,有娱乐之顽心,却无讲道之热忱。之所以无热忱,倒不是被国内“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所感动,而是对知识分子以先知自居所推行的社会工程有哈耶克式的怀疑。
英谚曰,上帝在细节里。《吾讲斯美》很注意细节,盯着“美国宪法有个漏洞”,谈女男关系,论古典文学有否现实意义,写几篇影评,主要是比较电影和文学原著,这是所谓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看看大众文化的电影如何把比较精英的小说庸俗化。因为不是讲道,《吾讲斯美》很少直接对读者说应该怎样怎样,而是把道理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如果实在有什么微言大义,通常也是以暗示的、隐喻的、谐趣的、反讽的、象征的、寓言的或类比的方式(好像卖了几个瓜)嵌进文章里,读者能理解最好,一时不理解就当故事看。《吾讲斯美》只是中立客观地介绍国外文化现象,并不是要宣传某种理论或某套理想。
中国人民不可侮 豆瓣
译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4 - 6
书的扉页是毛主席语录
云: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与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限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限,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绝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列侬回忆 豆瓣
Lennon Remembers
7.8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扬·温纳 译者: 陈维明 / 马世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3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人之一——约翰·列侬的“独立宣言”,1970年《滚石》RollingStone完整收录专访录,首度出版。该书堪称约翰·列侬与The Beatles及“旧时代”的决裂之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约翰·列侬,但只有这本书中的列侬如此愤怒、凶悍。他向一切他认为虚假的东西发起了猛攻。在这些进攻中,当然免不了抖搂些摇滚乐背后的秘闻。而真正要命和有趣的是,列侬把Beatles判定为艺术冒牌货——“我们无非是一个把事搞得很大很大的乐队……仅此而已”;“我的技术不怎么样”;“我弹得很烂”;“我也不喜欢多数Beatles的歌”;在英国各地巡演之前“我们的音乐就已经死了”;“我们杀死自己,换取后来的成功”;“Beatles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混蛋”:对由Beatles和摇滚乐带来的革命,他的结论是“梦已经做完了,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只不过如今我已经30岁,而一大堆人留了长头发,如此而己”……
在路上 豆瓣
On the Road
7.0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克·凯鲁亚克 译者: 文楚安 漓江出版社 2001 - 9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由作家用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小说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狄安、玛丽露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吸大麻,玩女人,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
书中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反情节,大量使用俚语、俗语、不合评语法规范的长句,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及文化习俗;同时,书中还展现了美国辽阔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沙漠、城镇……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知识分子论 豆瓣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8.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爱德华·W·萨义德 译者: 单德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本书为萨义德总结近年文学、文化、政治批评的经验,对“知识分子”这一重要议题所作的系列反思。他尖锐地指出,在当今媒体发达、政治与学术利益交融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一种特殊专业,集编辑、记者、政客及学术中间人于一身。他(她)们身不由己,往往成为备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得见知识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第十三个故事 豆瓣
The Thirteenth Tale
8.0 (25 个评分) 作者: [英] 戴安娜·赛特菲尔德 译者: 金逸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5
从小在父亲的古旧书店帮忙的姑娘玛格丽特,爱好读经典小说和传记。一天,她突然收到著名女作家维达·温特的来信。温特性格古怪而低调,常常编造自己的各种离奇故事糊弄记者,但谁也不知道她的真正来历。可她居然写信邀请默默无闻的玛格丽特来为她写传。
出于好奇,同样深居简出的玛格丽特来到偏僻的温特家。如温特所述,她的母亲伊莎贝拉美丽任性,父亲和哥哥完全听命于她,伊莎贝拉生下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却行为怪异。玛格丽特对女作家的故事既着迷,又困惑。半信半疑中,她开始调查这个家族,依照自己的调查结果将温特讲述的家族故事拼接起来。然而,寻找真相的过程令人胆战心惊,也彻底改变了玛格丽特自己的命运……
文化@私生活 豆瓣
7.1 (11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文化私生活》是作者的第二本博客文集,精选了其博客“不许联想”上2005下半年至今的文章40多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篇:给你自由过了火”,主要是文化时评,尖锐而真切;第二部分,“私生活篇:人人都爱塞林格”,是作者个人生活中的故事,妙趣横生;第三部分,“文化私生活篇:十面埋妇”,是作者第二部博客电影《十面埋妇》的剧本及花絮。
书名“文化@私生活”是指一个人完全属于自己的、极少公之于众的文化生活,甚至一被人知道会遭到嘲笑。这个提法既有戏谑之意,又点出了人们在文化消费中面临的某种尴尬,非常真实。全书仍然是王小峰特有的辛辣、幽默然而引人深思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