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25 - 标记
什么是教育 豆瓣
Was ist Erziehung?
作者: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译者: 邹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本书中所讨论的是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现代教育;教育的本质与现代;现代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应如何进行。
反直觉思考 豆瓣
Think Twice
作者: 【美】迈克尔·莫布森 译者: 王昭力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4 - 8
为什么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
为什么我们明知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
为什么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为什么“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
为什么“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
为什么最聪明的人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
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本书运用大数据、心理学、金融学、管理学、复杂科学的理论,结合生活小事、商界案例、心理实验等实例,生动地为你解读固有思维模式常犯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你可以辨别潜意识中的认知陷阱,也可以在别人的失误中掌握先机。
为什么我们需要反直觉思考?因为谁的思维率先进化,谁就能拥有未来。大脑的“默认设置”和“自带软件”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而你要想适应这个新时代,必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反直觉思考》入选了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28家美国名校的思维自修课书目,美国原版由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社出版,并荣登亚马逊、纽约时报的同类别畅销书,获得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点球成金》原型比利•比恩,以及多位哈佛大学教授的推荐,美国《商业周刊》《快公司》《时代》《福布斯》《纽约客》等权威媒体都撰写撰文推荐本书,称其为“你最不希望对手读到的书”。
正义之心 豆瓣
The Righteous Mind: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8.6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海特 译者: 舒明月 / 胡晓旭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5
[内容简介]
☆ 一个你认为颇有价值的决定在别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值,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可能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为什么人与人、群体、党派、政府与民众、宗教派别、甚至国家之间总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人类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道德阵营,但人们真的就不能好好相处吗 ?
☆ 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认为,我们并非像自以为的那么理性和正义,正义之心凝聚人心,但也具有盲目性。“道德”有时会是制造纷争的根源,因为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这让我们轻易去批评、厌恶、甚至干涉相异于己的信念,这也正是造成人与人之间隔阂和冲突的原因。
☆ 在《正义之心》中,海特教授从道德的社会直觉模型讲到道德的6个基础,继而详细阐述我们具有群体归属性的正义之心,书中立足于详尽的科学研究回答了人们该如何跨越宗教与政治分歧,从而达成互相理解以促成合作型社会的建立这一目标。这是一本令人惊奇又极富挑战性和说服力的经典著作,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瞠目结舌,最后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编辑推荐]
☆ 著名心理学家、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获得者、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心理学先锋派领袖、畅销书《象与骑象人》作者、TED演讲人乔纳森•海特最新力作。
☆ “人类认识自我本性的里程碑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 道德心理学的革命。
☆ 为什么人类会因政治与宗教产生分歧?人类的正义之心到底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而去?
☆ 涵盖道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神经系统学、遗传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经典著作,汇集了这些领域中最新的科学研究与成果。
☆ 湛庐文化出品。
把青春唱完1990-1999 豆瓣
8.3 (43 个评分) 作者: 高原 中信出版集团 2015 - 8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旗、艾敬、许巍、栾树、汪峰、孟京辉、张扬、黄觉、周迅、讴歌、欧洋、王勇、黄燎原、张有待、贾敏恕、张培仁……高原和他们见证了摇滚乐的黄金十年。若干年后,他们会如何看待曾经的青春时光。
这段在混乱中自在生长的记录,因其真实和诚恳而具有特殊的力量。从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不论是从摄影、音乐、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还是重新唤起自己的青春记忆。
--------------------------------------------------
【编辑推荐】
❀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高原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是第一次面世;
❀Lens出品,编者从从数万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入选本书的图片都是标志性的精品;
❀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国内5个城市、持续半年的高原摄影展及音乐人座谈等活动;
❀不仅是摇滚记录与生活影像,更是整个90年代的缩影和回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评论】
“每个人从书里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从摄影的角度、社会学的角度,音乐的角度,以及青春的角度去解读,非常好。”
——阿克曼(孔子学院顾问,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原歌德学院中国分院院长)
它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
——贾敏恕(台湾音乐制作人)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刘树勇(摄影评论家、文化学者,微博名:老树画画)
高原镜头下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是不在场的:它定格的每一个时间,我又是在场的。我们同处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起撒野,一起张狂。
——王小帅(“第六代”导演)
青春终将逝去,但歌声却可以将它重塑!高原用她眼中的影像不可思议地记录了这一切珍贵的记忆⋯⋯
——汪 峰(歌手、音乐创作人)
心存善愿和远方,我们是永远的少年。
——许 巍(歌手、音乐创作人)
高原不强加于现实什么特质,只是基于事物关系的本身。她的作品对未参与关系的人,会更容易真实理解,并有一种信任感。
——张 楚(歌手、音乐创作人)
关于青春,不管曾经多么疯狂、不堪、精彩、忧伤,最后你能收获的都只是两行热泪。
让燃烧凝固!
——郑 钧(歌手、音乐创作人)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个人,或是某一部电影的一幕戏,又或是某些地方空气中特别的味道。
摇滚乐对我而言,可以代表我的学生时期。在我青春期的那些年,最爱听的就是摇滚,当时的那种衝动、叛逆、玩世不恭的调调,很酷。
当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合辑《中国火》,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中国的摇滚乐,震惊。唐朝、张楚、何勇、窦唯等,在那时期,这些人都是我所响往的。
缘分很有意思,在距离青春期这么遥远的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转寄的E-mail,认识了高原。透过高原的照片,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带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响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在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
——❀张震❀(演员)
那些激情、懵懂的少年时代⋯⋯
——周 迅(演员)
这些粗粝而饱满的影像,带我们重返那个充满摇滚的纯真年代,空气中尽是爆炸的张力,而所有的故事正在开始被书写……
——张铁志(台湾摇滚与文化评论人)
那段事情起头的日子最珍贵。
刹那永恒的摄影作品!
——倪重华(发掘伍佰、林强、张震岳的幕后推手,现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
晨间日记的奇迹 豆瓣
6.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佐藤傳 译者: 赵明敏 南海出版社 2009 - 5
“每天早上拿出3分钟来写日记!”许多知名的企业家、管理者、著名演员等成功人士,都通过写晨间日记培养自己做事的计划性、执行力以及对未来的梦想,从而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晨间日记也因此被称为“创造奇迹的晨间3分钟”!
很多人都有过下决心写日记的经历,但往往坚持不下去,原因就在于你没有找到写日记的诀窍、日记对你的生活没有帮助!晨间日记最大的优点,就是帮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督促你完成计划、达成目标!
晨间日记创始人佐藤传,在本书中全面公开写晨间日记的三大原则和七大作战法则;详细讲解利用档案夹、活页纸,以及Excel软件写晨间日记的方法,帮助你轻松上手,在最短时间内培养起这项好习惯!
英语语法新思维 豆瓣
作者: 张满胜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 - 1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从语法框架体系来看,本书遵循从句和动词两条主线。从句包括:形容词从句、副词从句和名词从句;动词内容包括:动词时态、不定式、动名词、分词和虚拟语气。此外,与句子构造有关的规则还有主谓一致和主谓倒装。其次,从具体语法内容的表述来看,新颖独到之处贯穿全书始终。这也是真正体现本书“新思维”之所在。书中很多独特的语法视角是作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研究成果。再次,在例句的选择上,作者注重例句的典型、生动和趣味性,力避常见语法书上的那种呆板乏味的单调例句。本书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对于准备考四六级以及考托、考研的学生来说尤其实用有效。
我读 豆瓣
7.4 (77 个评分)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 梁文道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科学发现纵横谈 豆瓣
作者: 王梓坤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 - 11
《科学发现纵横谈》是一本漫谈科学发现的书,篇幅虽然不算大,但作者王梓坤同志纵览古今,横观中外,从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挑选出不少有意义的发现和事实,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总结,阐明有关科学发现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探求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工作者,应该力求具备一些怎样的品质。这些内容,作者是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横行的情况下写成的,尤其难能可贵。今天,党中央率领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努力赶超世界科学作者是一位数学家,能在研讨数学的同时,写成这样的作品,同样是难能可贵的。
王梓坤院士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本书中,他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纵谈古今中外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和过程,横谈成功者所具备的品质——德、识、才、学。书中许多保人的思想、经验、警句和诗话,读后让人爱不释手,备受启迪。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励志名作。
设计心理学 豆瓣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8.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唐纳德﹒A﹒诺曼 / none 译者: 梅琼 中信出版社 2003 - 10
设计心理学,ISBN:9787800739255,作者:(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rman)著;梅琼译;梅琼译
關鍵設計報告 豆瓣
作者: 比爾.摩格理吉 Moggridge, Bill 译者: 許玉鈴 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008
互動式設計:數位科技改變了現代生活所對應的一切,範疇廣及娛樂乃至工具配備。而對於數位科技商品的設計者而言,他們要創造的標的不再是一個漂亮或實用的有形體,而是一種互動式介面。
在這本書裡,作者比爾‧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不僅帶領讀者近距離接觸40餘位在此領域舉足輕重的設計師,由於作者亦為大獎榮耀加身的知名設計師,曾設計全球首款筆記型電腦(1981年出廠的the GRiD Compass),也是矽谷IDEO設計公司的創始人,透過他的導引,讀者得以更清楚掌握此領域的革新與演進。
尤其書中訪談的對象,包括虛擬實境遊戲(Sims)的發明人威爾‧萊特(Will Wright)、Google的創始人萊立‧佩吉(Larry Page)與佘傑‧兵(Sergey Brin),還有道格‧安傑巴特 (Doug Engelbart)、比爾‧安特金生(Bill Atkinson)以及多位創造並賦予滑鼠及桌上型電腦新生的設計師們,他們的經驗陳述,讓現代科技設計的關鍵發展脈絡清晰地呈現出來。
書中作者與受訪者所探討的問題,包括:為什麼個人電腦會設計一個桌上螢幕?讓Palm的掌上操作功如此成功的秘訣?為什麼Google是網友青睞的搜尋引擎?為什麼在日本有3千萬手機用戶選擇i-mode?此外,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創作的過程,並以IDEO的成功為例,分析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下,人類的需求與渴望如何轉化為全新設計創意,而數位科技的設計模式又是如何發展成型。
除精彩文字敘述,本書並配置了超過700張圖像,以全彩印刷呈現。隨書並附贈一片光碟,摘錄所有訪談內容的精華及互動設計的操作示範。
本書作者摩格理吉所創立的IDEO,不僅是全球最成功的設計公司之一,也是首先將軟體與硬體整合並導入工業設計範疇的企業。他曾應聘為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互動設計課程客座教授、在倫敦商業學院授課,也是義大利艾維里(Ivrea)互動設計中心程序委員會的會員之一,目前擔任史丹福大學設計衍生課程(the Joint Program in Design)的諮詢助教(Consul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通用设计方法 豆瓣
Universal Methods of Design
作者: 贝拉·马丁(Bella Martin) / 布鲁斯·汉宁顿(Bruce Hanington) 译者: 初晓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9
*揭开复杂、昂贵、费时的用户研究方法的神秘面纱
*创建跨学科设计团队共享
*视觉呈现极具说服力的实例介绍
*介绍运用这些设计方法有助于优化设计研究策略的最佳时机
《通用设计方法》全面介绍了100种人性化设计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技巧和研究成果。内容简明易懂,适合各行业设计师 、教育 工作者和学生阅读。几乎所有的跨学科团队都可以将《通用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设计项目中参考运用其中的设计方法。《通用设计方法》凝聚每种设计方法的精华,帮助设计团队选择和实施适合自己的设计文化,提供满足项目框架要求的最可靠的设计方法。
“《通用设计方法》有效收集了研究和设计的方法,是各领域设计人员的绝佳选择。设计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将本书作为重要参考。每位设计人员都应该细心阅读本书,包括你在内!” ——大卫·斯尔文(David Sherwin),青蛙设计主设计师,著有《创意工场:提升设计技巧的80个挑战》
“《通用设计方法》是设计领域的一座里程碑……对各层次的设计师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源库,也是设计师工具箱中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威廉·立德威尔(William Lidwell),休斯敦大学工业设计讲师,著有《通用设计法则》
大家01·中日之间 豆瓣
5.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主编 / 贾葭 执行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14 - 7
关于《大家》MOOK
《大家》MOOK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和“腾讯•大家”合作推出,志在为读者提供“价值、常识、人文、美感”的阅读内容。
第一本《大 家》MOOK的主题是“中日之间:误解与错位”。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邻居间是熟悉友好的,但中日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居从近代开始就冲突不断,是彼此的误 解太多才造成理解上的错位?这次,《大家》邀请了长期生活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人、媒体人,以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考来看现在的中日。
李长声先生,资深日本华侨、真正的日本通、知日派作家,不仅在中国,甚至在整个华语文化圈,都可算是知日最深的人。《两千年友好的神话》,李长声先生从历史梳理了中日千年以来的交往,多少能帮读者看清了历史上的中日之间。
汤祯兆先生,著述日本出名的中生代香港作家,这次以《谁又误解了谁》来解读“日本社会内部的错位逻辑”。
茂吕美耶女士,是梦枕貘大师最依赖的中文代言人,她始终都普罗大众,关注庶民的文化生活,谈吃饭、洗澡、歌谣、传说、怪谈,展示物语的驳杂的日本之美。《日本人与猫》,让喵星人与猫奴,有了国际交流。
刘柠先生,以《美国为什么对日本动用原子弹》夺得《大家•星期ONE》首期万元大奖,原子弹——核武器,当今世界军事平衡的砝码之一,1945年是如何落到 广岛和长崎的呢?刘柠先生的这篇文章解答了疑问,也是《大家》专栏文章的典范——“聚合最有价值的作者,产生最有价值的内容”。
可以举的例子还很多,俞天任、姜建强、野岛刚、饮冰等,《菊与刀》过去是经典但今天还以此了解日本吗?日本AV问答是否能解去读者对这岛国产业的粉红色幻 想?石原慎太郎是毛泽东粉丝、靖国神社的前世今生……与其说是中日之间,不如说是《大家》的作者为读者立体解构了现代日本——而非中国人想象中的日本。
如腾讯微博总编辑李方先生在卷首语中所言:“如果我们不能够让事情更好一点,就让它有趣一点吧!”正是这期主题意义之所在。
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 豆瓣
作者: 水木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5
依照罗曼•罗兰的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从这个意义来说在这部小说的开头,本书的主角们都还活着。
她们是刚入学的一群大一新生,女主角唐立诺温顺内向,自卑又骄傲,她的大学同学夏念出身良好,有着人人艳羡的富家男友,她儿时的玩伴苏金金虽出自城市中的贫穷家庭,却富有野心、一心向上。
她们是处于成人世界与童年生活夹缝处的一群年轻人,也是处于时代交替,社会重大变革之中的年轻人,她们从女孩成长为女人,向所有年轻人一样寻找自由和一份单纯的爱情,却不断的对自我认知产生颠覆,被社会观念的变迁所冲击,最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本书以第一人称为视角,以主人公及身边朋友从大学到人至中年的成长道路为主线,勾勒出一曲独特的青春挽歌。
启示录 豆瓣
Inspired: How To Create Products Customers Love
8.3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Marty Cagan 译者: 七印部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 5
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软件产品无人问津,成功的产品凤毛麟角?怎样发掘有价值的产品?拿什么说服开发团队接受你的产品设计?如何将敏捷方法融入产品开发?过去二十多年,Marty Cagan作为高级产品经理人为多家一流企业工作过,包括惠普、网景、美国在线、eBay。他亲历了个人电脑 、互联网、 电子商务的起落沉浮。《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从人员、流程、产品三个角度介绍了现代软件(互联网)产品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理念。七印部落正在翻译作者的博客和授课视频,欢迎访问微博:http://weibo.com/7seals
-
“Marty无疑是eBay最出色的产品经理,他对eBay的影响至今仍在。”
— Frerk-Malte Feller
eBay德国区常务董事
-
“Marty是产品管理的行家里手。这本书如醍醐灌顶,让我茅塞顿开。”
— Judy Gibbons
Accel Partnets公司风险投资人
-
“Marty在工作上自有一套,他总能打造出一流的产品。”
— Pete Deemer
Yahoo!前任首席产品经理、GoodAgile公司CEO
-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产品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Jim Denney
TiVo产品副总裁
-
“产品没有价值,开发团队再优秀也无济于事。要论挑选产品,Marty可谓慧眼独具!”
— Marty Abbott
eBay前任CTO、AKF Consulting公司合伙人
-
“想在软件行业创业,你绕不开这本书!”
— Chuck Geiger
PayPal、Travelocity、Ask.com前任CTO
移动设计 豆瓣
作者: 傅小贞 / 胡甲超 2013 - 7
移动应用的交互设计对于移动产品的体验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作者首先从人-机-环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移动应用的设计,并建立了移动应用设计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移动端的情境、移动设备的特征,以及触摸的交互方式,作者总结了移动导航和移动框架设计的主要形式,并给出了移动导航设计的原则和思路。为了能帮助设计师们做出一个生动有趣的移动应用,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移动动画的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移动特性的细节和创新设计,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根据作者的移动应用设计经验,介绍了一些常用设计工具,希望对新入行的设计师们有所帮助。最后,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流”的交互设计方法,丰富了移动应用的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对移动设计感兴趣、想进入此领域的设计师们做入门指引,亦可给正在移动产品领域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们以借鉴。
免费 豆瓣
Free: The Future of a Radical Price
8.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安德森 译者: 蒋旭峰 / 冯斌 中信出版社 2009 - 9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 》这本书,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究竟什么是免费商业模式?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说法,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对我们个人来说,“免费”是一种涤荡旧有思维的商业体验,而对企业来说,“免费”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可以改变旧有发展模式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动力机器”。
窗边的小豆豆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
8.9 (564 个评分) 作者: [日] 黑柳彻子 著 / 岩崎千弘 图 译者: 赵玉皎 南海出版公司 2003 - 1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者的解答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vator's Solutio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
作者: (美)克里斯坦森 / 迈克尔•雷纳 译者: 林伟 / 李瑜偲 中信出版社 2010 - 6
《创新者的解答》讲述为了追求创新成长机会,美国电信巨子AT&T在短短10年间,总共耗费了500亿美元。企业为了保持成功记录,会面对成长的压力以达成持续获利的目标。但是如果追求成长的方向出现偏误,后果往往比没有成长更糟。因此,如何创新,并选对正确方向,是每个企业最大的难题。
因此,如何创新,并导向何种方向,便在于创新结果的可预测性─而此可预测性则来自于正确的理论依据。在《创新者的解答》中,两位作者总结了一系列的理论,指引所有需要由可预测的新商机取得成功的经理人,成为破坏者(disruptors),而非被破坏者(disruptees)。
《创新者的解答》中所述的重要观点─“破坏性创新”,适合政府、企业、组织、个人用以拟定竞争策略、突破成长障碍。如果你怀疑成长终究会碰到极限;如果你不确定新的投资布局,到底会是钱坑、还是钱山,你将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
创新者的窘境 豆瓣 Goodreads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7.7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译者: 胡建桥 中信出版社 2010 - 6
管理类经典图书
o 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
o “全球商业书籍奖”获奖图书
“颠覆大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经典力作。
《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
“1997年最佳商务‘实用’书”奖
一本书,
让志在必得者战战兢兢,
让犹豫不前者胸有成竹,
掀起激荡决策者的脑力风暴,
尝试给自己的思维来一次升级。
有些公司,但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对象,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但是在面对某些市场或技术的变化时,却无法保持其领头羊的地位。一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保证它的产品不会被新的技术挤出市场?如何成功利用创新取得优势?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多个成功运用新技术,取得竞争优势的公司。这些新技术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重新定义了竞争的含义。作者指出就算经营得再好的公司,尽管他们十分注意顾客需求和不断地投资开发新技术,都可能被某一新产业所影响而导致失败。
本书涉及各个产业,目的在于告诉经营者对应该对他们的顾客和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