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MissBird :coolified: - 标记
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 豆瓣 Goodreads
Behind the Screen:Content Moderation in the Shadows of Social Media
8.1 (7 个评分) 作者: [美]莎拉·罗伯茨(Sarah T. Roberts) 译者: 罗文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 - 4 其它标题: 幕后之人
进入社交 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内容日益混乱驳杂,商业性内容审核已成为一项广泛存在、极为必要的工作。而抵御不良内容的主要屏障并非是机器算法,而是人。数以百万计的审核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评估社交平台用户上传的信息,筛选和移除色情、暴力、仇恨言论等不良内容。然而,出于各种原因,这个行业长期游离于社会关注之外,从事相关工作的审核员群体也不被大众所知。

在本书中,作者对商业性内容审核这一行业进行了充分的社会研究。基于对从硅谷到菲律宾、专业审核公司和主要社交媒体的一线员工的采访,本书对这个不被人所知的行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考察了互联网商业性内容审核工作的不同类型(短期合同工、专业公司、外包、零工),揭示了审核员们的社会待遇、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职业发展等,并针对内容审核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争议、犯罪制止、社会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本书对于互联网内容审核员这一“幕后之人”群体的揭示性调查,不仅对商业互联网的现实做出了独到的描述,还提供了对数字时代全球化劳动力未来的洞察。
2023年7月8日 在读 英文版已经搞定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 豆瓣
One Summer: America 1927
作者: [英] 比尔·布莱森 译者: 闾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0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
2023年7月8日 在读
断裂的乡村 豆瓣
La España vacía
作者: 塞尔吉奥·德尔·莫利诺 译者: 朱金玉 2022 - 3
20世纪50年代的大创伤造成西班牙人口向城市流动,乡村逐渐空心化。作者以极富文学性的语言,从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呈现乡村的面貌,描写它是怎样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摇摆,从而失去了它真正的面目。更有意义的是,当初离开乡村的那代人的后代,他们跳出长久以来对乡村的偏见,在城市创造出一种新的认同,并且通过叙述方式的转变,重新发现并重建一种对传统文化、对乡村的认知。
2023年7月8日 在读
芯片战争 豆瓣 Goodreads
CHIP WAR: 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米勒 译者: 蔡树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 - 5
一部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 追溯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直面大国博弈下的芯片竞争格局!
《金融时报》2022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经济学人》2022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2023年专业出版商杰出作品奖
入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腾讯研究院2023年新春书单
——————————————————
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如今,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从制导导弹到微波炉,从智能手机到股票市场,一切都离不开芯片。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图赢得这场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战争。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书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各国为控制芯片技术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解释了半导体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美国是如何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的。
本书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分析了芯片崛起的历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为目的的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对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和和科技至关重要。
——————————————————
1.一本书读懂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本书讲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早期的技术突破,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华为等各家芯片巨头的创业发展,以及美国、苏联、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为了这场科技战争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
2.本书将宏大话题写得通俗易懂。本书共有54个章节,每一章都干货满满、清晰好读,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将芯片历史融合经济、技术、战略分析,即使是非专业读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3.本书对理解当今世界至关重要。本书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美国政府、企业家以及智囊团的真实想法,为我们正经历的“卡脖子”难关找寻历史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当前芯片局势、当今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4.本书获中外知名人士重磅推荐。科学作家万维钢作序,郭奕武(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冯锦锋(知名半导体产业专家)、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保罗·肯尼迪(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H. 萨默斯(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美国海军上将)等。
——————————————————
克里斯·米勒的《芯片战争》十分精彩,有科技冒险,有商战故事,更有大国博弈,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欢迎。但我们中国读者读这本书会有更复杂的情绪,理应也有更重要的收获。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克里斯·米勒所写的《芯片战争》文笔优美,引人入胜,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展现了科技创新背后的激烈竞争与暗流涌动,值得推荐。
——郭奕武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产业、经济、战略图书。这本书让我们得以一窥美国专家乃至美国政府、企业家和智囊团的真实想法,是大家了解和思考当前芯片局势的上佳读物。
——冯锦锋 知名半导体产业专家
《芯片战争》为全球化历史的梳理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分析,也为世界矛盾重重的前景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引人入胜,集经济分析、技术分析和战略分析于一体,独具匠心。
——保罗·肯尼迪 英国历史学家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中美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芯片战争”,它们争相设计和制造世界上先进的微处理器。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这本书正好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历史视角。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尼尔·弗格森 英国历史学家
如果你关心技术、国家未来的繁荣或持续的安全,那么这是一本你不得不读的书。
——劳伦斯·H. 萨默斯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
这本书抓住了21世纪地缘战略竞争中最关键和最具战略意义的要素,以历史和技术为基础,精彩而有趣,具有深刻的说服力。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美国海军上将
2023年7月8日 在读
白鱼解字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流沙河 新星出版社 2013 - 3
此书是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之作,是其触摸中华文化之脉的巅峰之作。他在如数家珍地向读者阐释汉字的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的错误于千年后校正。流沙河先生一生痴迷于汉字研究,之前也陆续出版过一些相关著作,本书是其最珍视,也是内容最完整的说文解字著作的手稿本。本书的珍藏版,已于2012年11月份由本社出版,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反应。应广大读者的需求,特此推出平装版。
2023年7月8日 在读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豆瓣
9.2 (44 个评分) 作者: 仇鹿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 - 6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2023年7月8日 在读
古人名字解诂 豆瓣
作者: 吉常宏 / 吉发涵 160.00 2021 - 4
《古人名字解诂》解释了上自先秦、下至清代的古人名字10330个,从数量和时代跨度上,都大大延伸和扩大了古人名字训诂之学。书中所揭示的名字训诂之学的体例、方法和相协方式,从清代王引之的“五体六例”,扩充到了二十二种,堪称名字训诂之学的继绝开新之作。
2023年7月8日 在读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 豆瓣
作者: 郑度 商务印书馆 2008 - 3
《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主要内容:以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为传统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具有跨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一直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区域研究是地理学悠久而重要的传统,发展成为区域学派。地表自然办界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变化往往影响其他要素的地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国而,区划是地理学的传统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
2023年4月26日 在读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 豆瓣
Life and Times of Post-Modernity
9.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基思·特斯特 译者: 李康 梯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后现代性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是社会学家基思·特斯特反思后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的一部力作。他在其中关注的是一些境况,是后现代性得以存在的利害关键和可能条件,而他主要取材于“世界的写作”,关注有关我们世界的神话/迷思,去探寻人们都靠着哪些故事,来做出妥协,为实际活动提供理据,并使挫败可以接受。
或许可以把后现代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巅峰,不仅如此,还像是自哲学诞生以来被人们不顾一切、满怀期冀地表达的所有那些希望和雄心的终极实现。只要毫不理会前历史性人群和历史性人群破败不堪的残余,任他们隐约闪现着后现代性金碧辉煌的拱廊街外,这时候,仿佛这个世界已经最终获得了完满清晰 的呈现。
人们不再有需要,不再有不适,但同时那也意味着,不再有希望。
过一种后现代的日子,就是要活在一种无视之中,无视现代性的教益,尤其是卡夫卡的教益:希望的前提条件就在于,所希望的东西必然是无法抵达的。活出后现代的生命,就是要活在一种真理之中:其实,唯一比未能实现希望还要糟糕的事情,就是实现希望。
夜航西飞 豆瓣
8.6 (21 个评分) 作者: [英]柏瑞尔·马卡姆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由三十年非洲岁月片段串联起来的回忆,讲述传奇女性柏瑞尔•马卡姆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人生经历。她热衷于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书中有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参与狩猎的情景、与当地土著的情谊、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2023年4月22日 在读
永远的费曼 豆瓣
作者: 【美】理查德·费曼 2020 - 5
《永远的费曼》是《走近费曼丛书》合集,共8本。包括费曼自传《别逗了,费曼先生》;费曼著名的物理学讲义《费曼讲物理入门》《费曼讲物理:相对论》;费曼的演讲《费曼讲演录:一个平民科学家的思想》《物理定律的本性》;费曼的诺奖贡献《QED:光与物质的奇妙理论》;费曼感人至深的书信集《费曼手札》;费曼女儿整理的费曼“金句集”——《费曼语录》。听费曼讲物理、讲科学、讲思想,看费曼的生平故事,全方位了解这位极具智慧、特立独行、不惧权威、惊世骇俗的科学顽童的一生。致敬我们“永远的费曼”。
费曼是谁?比尔·盖茨称他为:此生未遇之良师,物理学讲义风靡全球;谢耳朵的“原型”;《全知》(杂志曾推崇他是当代“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制造原子弹;保险柜杀手;用情至深,爱情故事被拍成电影;邦戈鼓手、画家、玛雅文字专家……桀骜不驯、挑战权威、风趣幽默……当你走近一所大学,哪位科学家是他们最热衷的榜样。答案是:费曼,爱因斯坦也许紧随其后。
费曼作品罕见合集,包含自传、物理学讲义、书信集、演讲录等,8本书让你了解费曼的物理、智慧、爱恨。全景式读懂费曼。
诺奖得主汉斯·贝特说:“有两种天才。一般的天才干大事,但他们为你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你相信你也能干同样的事,只要你足够卖力。然后有魔法师,他们怎么把事儿办成,你茫然不知。费曼是魔法师。”
这是适合全家人共读的书,也是送给费曼迷最好的礼物。让孩子迷上费曼吧,这是给他最好的人生礼物。
2023年4月11日 在读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 豆瓣
Telling True Stories: A Nonfiction Writers' Guide from the Nieman Foundation at Harvard University
作者: (美)马 克·克雷默(Mark Kramer) / (美)温迪·考尔 (Wendy Call) 译者: 王宇光 / 等译 2022 - 2
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聚集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共同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本书收录了50多位创作者的经典新得,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每一个环节都有至少一章的详尽讨论,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手边参考书。
2023年3月21日 在读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豆瓣 Goodreads
Why We Get Sick
8.6 (24 个评分) 作者: [美] 伦道夫·M·尼斯 / [美] 乔治·C·威廉斯 译者: 易凡 / 禹宽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3
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炎?孕妇的“晨吐”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许多人小时候不爱吃青菜,长大之后就爱吃了? 焦虑、抑郁和精神疾病这么糟糕,自然选择为什么留下了它们?
演化理论是人类理解自然规律的重大突破。人是演化的产物,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规律。主流生物医学 探究疾病的生理过程、分子机制, 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疗。在本书中,作者主张从演化的视角审视人体、疾病、衰老等健康议题, 别开生面,旁征博引,启发思考,对广大普通读者及专业人士都不无裨益。
“没有演化之光,医学的一切问题都无法得到理解。”读过本书,相信你看待人体与疾病的眼光会有所不同,对演化理论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2023年3月17日 在读
黑洞与时间弯曲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基普.S.索恩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 1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革命及其重要结果,有些现在还不明朗。它也是一个迷人的故事,作者曾亲历过为认识黑洞这一也许是宇宙间最神秘事物的奋斗和成功。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一个理论,把时间和空间结合为一种叫“时空”的东西,它不是平直的,而是被其中的物质和能量弯曲(或卷曲)了。在我们邻近,时空几乎是平直的,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曲率带来的差异。但在宇宙更远的地方,时空弯曲的某些结果比爱因斯坦认识的更加惊人。一个结果是,恒星可能在自身作用下坍缩,使周围空间弯曲从而将自己同宇宙其他部分分裂开来。如何证明这个结果,如何发现坍缩在空间下的黑洞的奇异性质,正是本书的主题。
2023年3月1日 在读
火星救援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The Martian
9.0 (188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威尔 译者: 陈灼 译林出版社 2015 - 10
六天前,马克·沃特尼成为了第一批行走在火星上的人。如今,他也将成为第一个葬身火星的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阿瑞斯三船员被迫放弃任务。撤离过程中,沃特尼遭遇意外,被孤身一人丢在了这片寸草不生的红色荒漠中,剩余的补给也远不够撑到救援可能抵达的那一天。
当然,沃特尼也不准备坐以待毙,凭借着他的植物学家和机械工程师背景,他决定跟火星来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过家家游戏。
2023年2月11日 在读
柳永词鉴赏辞典 豆瓣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作者: 柳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柳永词鉴赏辞典》收录了柳永*有代表性的词作47篇,附诗1首,力求全面反映其在词创作方面的成就。鉴赏文则由周汝昌、沈祖棻、吴小林、叶嘉莹、刘乃昌、徐培均、谢桃坊、周啸天等名家撰写,深入浅出,流畅生动,深入剖析柳永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擅于铺陈叙事的慢词创作风格。附柳永生平创作年表,引领读者对其生平有所了解,以便较深入地欣赏其词作的艺术魅力。
2023年2月6日 在读
丝绸之路 豆瓣 Goodreads
The Silk Roads: 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
7.4 (2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彼得·弗兰科潘 译者: 邵旭东 / 孙芳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11
【内容简介】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 自 的帝 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
·
·
【编辑推荐】
·
◆新浪2016年度十大好书!豆瓣2016年度十大历史书!《21世纪经济报》2016年度十大书!
◆牛津大学资深历史学家解读:中国为什么要打造“一带一路”顶层战略!
◆破天荒!《人民日报》19天内两度刊文推荐!掀起全国公务员团购热!
◆上海市委宣传部推荐书目!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公开推荐!
◆《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环球时报》《文汇报》《国际先驱导报》好评如潮!
◆巴曙松、梁小民、吴晓波、陈功、葛剑雄、荣新江、许纪霖、樊登、鲍达民等国内外政商学文界巨擘联袂推荐!
◆全景展现丝绸之路这一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
◆英国亚马逊世界历史类No.1!美国亚马逊历史地理类No.1!印度非虚构榜No.1!
◆席卷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波兰、土耳其、印度、韩国等23个国家!
◆《纽约时报》畅销书,《泰晤士报》《卫报》《每日邮报》《观察者》《彭博商业》《历史今日》2015年度图书、彭博社2015年度历史图书!
·
·
【名人推荐】
·
本书对(丝绸之路)这一地区文化、宗教和历史的详细阐述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丝绸之路上纷繁复杂的利益纠纷和遍地荆棘,而这正是当前中国倡议‘一带一路’战略亟待强化的现实课题。
——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
认真阅读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也许并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兴趣和知识,它所引发的思考,的确可能攸关你的命运和未来。
——陈功(安邦集团创始人、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信息项目的负责人)
·
以前世界史读了那么多次我都没理解,这次读完《丝绸之路》我发现,原来世界是围绕着丝绸之路转的,丝绸之路才是世界的核心。
——樊登(著名领读人、前央视主持人、樊登读书会发起人)
·
此书视野广,涉及面广,颇具新意,特别是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有利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
——葛剑雄(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本书是从中国延展出去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崭新通史。对于热切需要了解“一带一路”的中国读者来说,这部中译本有如来自异域的西瓜,既让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甘甜,也要警觉这条道路的艰辛和火辣。
——荣新江(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家)
·
彼得•弗兰科潘颠覆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理解。
——鲍达民(麦肯锡全球总裁)
·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非常有意思。
——陈功(安邦咨询创始人、“一带一路”战略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
这是一部揭示全球史新观念的著作,将解构我们过去对世界史的种种陈旧认识。
——徐文堪(著名中亚史专家,本书审校)
·
包罗万象、雄心勃勃、成就极高的一部史诗级巨著。
——威廉•达尔林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
弗兰科潘用精美睿智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
——《经济学人》
·
标榜自己是“全新的世界史”的书有很多,此书是难得的名副其实的一本。
——《泰晤士报》
2023年1月12日 在读
混乱 豆瓣
Messy: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 Our Lives
5.9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蒂姆·哈福德 译者: 侯奕茜 中信出版社 2018 - 1
2023年1月9日 在读
Science 豆瓣
作者: Vannevar Bush ACLS Humanities E-Book 2008 - 8
Vannevar Bush, an "engineer's engineer" and early pioneer in computer development, was President Roosevelt's science advisor during World War II. He served brilliantly in that task, and among other activities set up the Manhattan Project to build the atomic bomb. Asked by President Roosevelt to prepare a plan for the postwar deployment of science for peace (some say he "engineered" that request from Roosevelt) he published (after Roosevelt's death)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In this book he advocated for 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a program for funding of basic research in leading U.S. universities. A well-known and respected figure, Bush (no relation to the presidential Bush family) Bush politicked vigorously and eventually gained a watered-down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is curious insistence that research support avoid applied science or practical ends became firmly established, however.
The new science paradigm (which I describe in a book to be published this year by the Springer Co) contributed to a huge boom in U.S. academic research departments. An unanticipated result was the massive proliferation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the "publish or perish syndrome"), which might use real problems of society as a subject of inquiry, but which became largely circulated within academic "invisible colleges". Bush himself became disillusioned with the results of his initiatives by the 1960s.
Since then the main Bush thesis, that basic research will spur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have other valuable benefits for society has been countered by events and many studies but still has strong influence on U.S. academic and Congressional funding policies. Its worst effect, the placing of a stigma on appli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being changed, but has had serious indirect effects in causing some of the nation's best talent to become locked in the ivory tower.
In short, this book by Bush shows both the enormous potential influence of ideas on society - but also the dangers of hubris. Zachary points out that there was already plenty of evidence in the 1940s that the "basic research leads to applications" linear thesis was wrong. In fact,19th Century German science - which created whole new subfields of chemistry in the course of searching for new synthetic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dyes, and useful inorganic compounds, had shown that the opposite to the linear basic research concept was more valid. Bush's influence imposed an unwise policy on the nation.
2022年12月18日 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