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谁是下一个 豆瓣
9.2 (90 个评分) The Who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Mca
1971年,The Who与制作人Glyn Johns合作了专辑《Who's Next》(谁是下一个)。这张专辑的音乐更硬更重了,它又成了一张热门专辑,其中很多歌象“蓝色眼睛的背后”、“不再受欺骗”、“讨价还价”和Entwhistle的“我的老婆”成了70年代那些专辑化的立体声电台的奠基石。
流亡大街 豆瓣
9.2 (71 个评分) Rolling Ston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4年8月15日 出版发行: Virgin
这部雄浑壮伟的钜作,正是滚石探索美国音乐集其大成的总验收--蓝调、乡村、灵魂、福音,从Gram Parsons教给他们的白人歌谣到国会图书馆留下来的二○年代密西西比田野录音,Exile On Main Street探索了摇滚乐所从出的美国文化最深邃的灵魂,也替后世树立了一座绝难攀越的巨碑--或者该说,一条切进美国音乐古老的心脏地带的Main Street。   Exile On Main Street,如今大家都同意,是摇滚乐诞生至斯,最值得纪念的扛鼎之作,可能也是滚石最好的一张唱片--不幸的是,它也是滚石最后一张真正担得起「伟大」两字的专辑,结束了他们从1968年起算的辉煌年代。
Communion 豆瓣
7.0 (27 个评分) Years & Years 类型: 电子
发布日期 2015年6月22日 出版发行: Polydor
Two years ago, Years & Years set themselves an ultimatum: it was all or nothing. “We experimented with a few ideas, spoke to different producers, pulled in favours, worked hard and just went for it." How the rest of the story panned out is pretty clear to see. The band soon found themselves sharing stages with the UK’s biggest pop exports, Sam Smith and Clean Bandit, and by the end of the summer they had seized the opportunity of an October slot on Jools Holland to crystallise their reputation as both able party-bringers and absorbing live performers. Now, they're the winners of BBC’s Sound of...poll 2015, runners up in the BRITs Critics Choice, with a sold out headline tour and a chart-topping, #1 hit single with "King".
Rumours 豆瓣
9.0 (87 个评分) Fleetwood Mac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Warner Bros / Wea
这张Rumours最初发行于1977年2月的专辑毫无疑问已成为Fleetwood Mac音乐生涯的鼎盛时期,不仅采集了Fleetwood Mac几乎全部的精华,还轻易为他们带来了全球三千万的销售霸业。与软摇滚结合,乐队创造出一种成熟而富有感情的音乐使 1977 年的《Rumours》成为当时销量最好的专辑。
大多数乐队都承受着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的一连串变革时,却很少有乐队能象 Fleetwood Mac 一样经历了如此激烈的变化。在 60 年代末,这乐队最初的构思是作为一支 Hard - Edged British Blues Combo,在接着的十年的过程中,它就逐渐的转变成为一支优秀的流行摇滚乐队了。在它的整个转变过程中,乐队唯一一个不变的成员是鼓手 Mick Fleetwood 和贝斯手 John McVie。然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对这支乐队的音乐发展方向的影响却是最小的。最初,吉它手 Peter Green 和 Jeremy Spencer 提供给乐队具有迷幻性的忧郁的嗓音,但当两个吉它手都有了精神病后,这支乐队开始转向流行摇滚。在 70 年代中期,乐队重新定居在加州,在那里,他加入了 Lindsey Buckingham 和 Stevie Nicks 的轻摇滚组合的阵容。着迷于 The Beach Boys 和 The Beatles 的 Buckingham 帮助这支乐队成为了 70 年代末最流行的组合之一。收起
华盛顿邮报 (2017) 豆瓣 IMDb TMDB
The Post
8.1 (706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 / 汤姆·汉克斯
其它标题: The Post / 战云密报(港)
关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Pentagon Papers)的新片《The Post》,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聚到了一起。斯皮尔伯格将作为导演与制片人身份参与制作,而影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汉克斯与梅姨。
这部吸引好莱坞三巨头首次合作的电影将在银幕上重现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1971年,一名国防部官员将美国政府卷入越南战争的机密文件通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曝光,而在文件公开之前,美国国防部曾试图阻挠文件的曝光并以失败告终。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标志着尼克松领导的联邦政府名誉扫地的开始,随后爆发的水门事件直接导致尼克松政府倒台。
《The Post》的主人公为“五角大楼文件”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华盛顿邮报》的编辑本·布拉德利与出版人凯·格拉汉姆。汉克斯将饰演布拉德利,这个角色曾在讲述水门事件的经典影片《总统班底》中出现过,而格拉汉姆则由梅姨出演。斯皮尔伯格的安培林娱乐与20世纪福斯将共同负责融资制作。
影片是斯皮尔伯格与汉克斯的第五次银幕合作,斯导现在正忙于《玩家一号》的后期制作,《The Post》何时开始制作还是未知数。
魅影缝匠 (2017) TMDB 豆瓣 IMDb
Phantom Thread
7.6 (590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演员: 丹尼尔·戴-刘易斯 / 薇姬·克里普斯
其它标题: Phantom Thread / 霓裳魅影(港/台)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伦敦,雷诺兹(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和妹妹西丽奥(莱丝利·曼维尔 Lesley Manville 饰)一起经营着名为“伍德科克之家”的制衣所,在伦敦当时的上流社会之中,能够穿上雷诺兹亲手缝制的礼服是每一个王公显贵和明星名流的愿望。
一次偶然中,雷诺兹在餐馆里遇见了名为阿尔玛(薇姬·克里普斯 Vicky Krieps 饰)的女服务生,两人一见钟情。雷诺兹将阿尔玛领入了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但阿尔玛眼中却一直凝望着雷诺兹的身影。在生活中,雷诺兹是一个特别难缠和挑剔的怪人,朝夕相处之下,他和阿尔玛之间屡屡产生矛盾。眼看着雷诺兹的态度越来越冷淡,阿尔玛知道,自己必须采取行动,来捍卫她的爱情。
2018年4月23日 看过
1.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演技可以用优雅来形容,不是故作深沉,而是一种岁月积淀的自然流露,甚至连一个食物名词都充溢着丰沛的情感,缠绵却不亵玩。2. 叙事节奏,话语的抑扬顿挫与音符的律动完美应和,似层叠的山峦,潺潺的溪水,德彪西的印象曲。3. 绫罗绸缎再华贵,还是没有粗麻棉布穿着舒服啊。
2010s 丹尼尔·戴-刘易斯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剧情 爱情
Unknown Pleasures 豆瓣
9.4 (229 个评分) Joy Division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Qwest / Wea
Unknown Pleasures is the debut studio album by English rock band Joy Division, released on 15 June 1979 on Tony Wilson's Factory Records label.[1] The album was recorded and mixed over three successive weekends at Stockport's Strawberry Studios in April 1979 and was produced by Martin Hannett, who incorporated a number of unconventional recording and production techniques into the group's sound. The cover artwork was designed by artist Peter Saville. It is the only Joy Division album released during lead singer Ian Curtis's lifetime. Factory Records did not release any singles from Unknown Pleasures, and the album did not chart despite the relative success of the group's non-album debut single "Transmission". It has since received sustained critical acclaim as an influential post-punk album, and has been named as one of the best albums of all-time by publications such as NME, AllMusic, Select and Spin.
闪灵 (1980) Eggplant.place Min reol 豆瓣 IMDb TMDB
The Shining
8.3 (1570 个评分)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演员: 杰克·尼科尔森 / 雪莱·杜瓦尔
其它标题: 샤이닝 / シャイニング
杰克 是一个作家。一个冬天,他得到了一个看管山顶酒店的差事。这正合杰克的意思,他正好可以有一个幽静的地方写作。于是杰克带着妻儿搬进了酒店。冬天大雪封路,山顶酒店只有杰克一家三口。从他们一搬进来,杰克的妻子温蒂 就发现这里气氛诡异,杰克的儿子丹尼 经常看到一些他不认识的人,但这里除了他们一家别无他人。而杰克除了一整天闷头写作外,脾气亦变得越来越古怪。直到有一天,温蒂发现丈夫这些天来一直写就只有一句话:杰克发疯了!
湮灭 (2018)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Annihilation
7.1 (1137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克斯·加兰 演员: 娜塔莉·波特曼 / 詹妮弗·杰森·李
其它标题: Annihilation / 灭。境(港)
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是一名生物学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凯恩(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在参加一项秘密任务后神秘失踪,这一年间,莉娜一直生活在悲伤之中。某天,失忆的凯恩忽然出现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后晕倒被送入了医院。在那里,莉娜遇见了文崔斯博士(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饰)。
博士告诉莉娜,凯恩被派往了一块被“闪光”笼罩的未知区域,三年间,无数的队伍被派往区域内进行勘探,只有凯恩一人活着回来了。不仅如此,“闪光”正在不断的扩大。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莉娜自愿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队伍之中,和她一同前往的,除了文崔斯博士外,还有安雅(吉娜·罗德里格兹 Gina Rodriguez 饰)和乔茜(泰莎·汤普森 Tessa Thompson 饰)。
万物理论 (2014) 豆瓣 TMDB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7.7 (929 个评分) 导演: 詹姆斯·马什 演员: 埃迪·雷德梅恩 / 菲丽希缇·琼斯
其它标题: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 霍金:爱的方程式(港)
霍金(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和简(菲丽希缇·琼斯 Felicity Jones 饰)相识于一场舞会上,两人初次见面交谈甚欢,颇有一番相见恨晚的意味。之后,霍金大胆的邀请简参加舞会,二人以此为契机,陷入了热恋之中。
不幸的是,一次昏迷令霍金被确诊患上了罕见的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医生坦言他只剩两年的生命,被病魔折磨的霍金陷入了抑郁之中,然而简并没有因此而抛弃他,恰恰相反,几经波折之后,两人踏入了婚姻的殿堂,简还为霍金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霍金的身体迅速的虚弱下来,与此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了照顾霍金,简心甘情愿成为了他“背后的女人”,但是,这也恰恰成为了两人幸福婚姻里的第一道裂缝。
甜心世代 豆瓣
Little Mix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18日 出版发行: Syco
Little Mix是由Jesy Nelson,Leigh-Anne Pinnock,Perrie Edwards以及Jade Thirlwall组成的英国少女团体。在指导老师Tulisa(英国当红女歌手)的带领下,她们因在2011年获得了英国超人气歌唱比赛电视节目The X-Factor的冠军而成名,她们是该比赛自开播8季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团体冠军,这不仅改写了女子团体在比赛中一定走不远的命运,更打破了该比赛一直以来的"黑魔咒”(即团体组合无缘冠军的宿命)。
三块广告牌 (2017) 豆瓣 IMDb TMDB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8.7 (2168 个评分) 导演: 马丁·麦克唐纳 演员: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伍迪·哈里森
其它标题: 쓰리 빌보드 / スリー・ビルボード
在女儿谋杀案过去几个月仍未找到肇事者之后,女主人公Mildred Hayes决定走出一招险棋:制作了三块广告牌立在通往她居住的小镇道路上,牌上标语径直向当地警察局长William Willoughby发问“为什么还没有抓到凶手?”而当局长的二把手Dixon——一位有恋母情结、不成熟且有暴力倾向的警官参与调查这桩案件后,女主角同Ebbing小镇执法部门之间的战斗则愈演愈烈。
比得兔 (2018) 豆瓣
Peter Rabbit
6.7 (299 个评分) 导演: 威尔·古勒 演员: 詹姆斯·柯登 / 多姆纳尔·格里森
其它标题: Peter Rabbit / 彼得兔
远离伦敦的英国乡村,比得兔(詹姆斯·柯登 James Corden 配音)和家人以及朋友们过着快乐的生活,当然除了那个侵占了他自由土地并杀害他父亲的邻居麦格雷戈先生。每天,比得兔都要闯入麦格雷戈的院子偷吃水果蔬菜,顺带和这个顽固凶残的老家伙对决一番。可就在某天,麦格雷戈意外身亡。快乐的兔子们带着郊外的野生动物闯入没有住人的房子大吃八喝,好不自在。然而好景不长,麦格雷戈的侄子托马斯(多姆纳尔·格里森 Domhnall Gleeson 饰)——一个在伦敦闯荡的精英——刚刚丢了工作,偏巧继承了这幢位于乡下的房子。
托马斯来到乡下,毫不留情将野生动物们赶了出去,而比得兔他们一刻也不忘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
月球 (2009)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Moon
8.4 (1049 个评分) 导演: 邓肯·琼斯 演员: 山姆·洛克威尔 / 凯文·史派西
其它标题: Moon / Moon
未来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地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遏制这种现状,一家名为月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应运而生。该公司致力于月球能源的开发,通过采集氦-3来满足地球对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设有基地,山姆·贝尔(山姆·洛克威尔 Sam Rockwell 饰)正是该基地 上唯一的工作人员。山姆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能机器人戈蒂(凯文·斯派西 Kevin Spacey 饰)。枯燥乏味的生活令山姆归心似箭,在还有两周就离开月球的时候,山姆偶然遭遇一起事故。醒来后的他发现戈蒂似乎对其有所隐瞒,公司高层也拒绝他的回程请求。山姆借机逃出基地,却在事故发生地点发现另一个自己……
本片荣获2009年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影片奖、2009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天鹅绒金矿 (1998) TMDB 豆瓣
Velvet Goldmine
8.1 (428 个评分) 导演: 托德·海因斯 演员: 伊万·麦克格雷格 /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其它标题: Velvet Goldmine / 紫醉金迷
摇滚史上最华丽的70年代,性感、妖艳、前卫、激进等各种大胆元素被融合成独特的摇滚流派。这场摇滚革命的代言人布莱德·斯莱德(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Jonathan Rhys Meyers 饰)彼时倾倒众生。然而,1984年,他在一次演出中遭遇“暗杀”,巨星自此陨落。伦敦先 驱报 记者阿瑟(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饰)对自己的偶像展开调查。在回溯逝去岁月之中,却挖掘出布莱德与美国摇滚歌手库尔特·怀尔德(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的一段冰火之恋。布莱德受库尔特音乐的感染,创造出自己的华丽风格,迅速走红。两人相互激发灵感、彼此迷恋,最终却因为性格冲突而决裂。风头正劲的布莱德在失去库尔特之后也开始自暴自弃,导演出一场“暗杀”剧……。阿瑟在酒吧邂逅消沉的库尔特,他仿佛被布莱德灵魂附体,他们共同沉浸在对布莱德的怀念中难以自拔,同时一种奇妙的情感在他们之间诞生。
本片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提名、第5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及金棕榈奖提名。
大卫·鲍伊:真实现场 (2004) 豆瓣
David Bowie: A Reality Tour
8.6 (7 个评分) 导演: Marcus Viner 演员: 大卫·鲍伊 / Gail Ann Dorsey
其它标题: David Bowie: A Reality Tour
57歲的David Bowie熱情、風度一點兒也不減當年,骨子里透露的全是老男人的成熟。畫質粗糲,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剪輯極為出色。
Wish You Were Here 豆瓣
9.5 (332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
20分钟的歌曲再加上 "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所组成的这部专辑依旧是根系于他们早期的 "Atom Heart Mother Suite" 和 "Echoes" 等这些作品,但我们宁愿看到另一种 Pink Floyd 的音乐风格。"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 的歌词完全是在赞美与称颂 Barrett 的聪明以及作为对其后来的隐退发出的一曲挽歌。整首歌曲由9段组成,而专辑选用了前面的5首片段作为整部专辑的开篇。对于该曲你往往最先可能被 Gilmour 忧伤的吉他主奏所打动,不过贯穿全曲的确是 Wright 有史以来最出色的键盘演奏,当然萨克斯演奏家 Dick Parry 如同在 Dark Side 中一样做了精彩的表演;而后面的4首片段则作为专辑的结束曲,伴随着风声以及David Gilmour 吉他的咆哮声和他的呐喊声中开始,并最终在波涛汹涌般的键盘声中逐渐结束整部专辑。本来该曲是作为一个整体演出的,但在1975年却被一分为二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歌曲就是针对并间接地回顾了 Pink Floyd 音乐历程上的第一个变故 —— 乐团创史人 Syd Barrett 中途离开乐队。1975年7月5日,当乐队录制完毕而进行混音制作阶段工作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来到录音室外面默默地看着里面工作的乐队成员,他就是 Syd Barrett。可惜当时他并不知道这部专辑就是题献给他的,在匆忙一瞥后,人们从此再也没在公共场合见到他。
在 VSC3 合成器极富规律的伴奏下,伴随着重复回声的组合引出了 "Welcome To The Machine" 开头的那部分音节,由此开始了一个针对当时音乐圈中广泛存在的“对金钱的追逐超过了对音乐制作创新的追求”现象的辛辣的讽刺,而将歌手 Roy Harper 引入并演唱 "Have A Cigar" 则似乎是 Waters 的耻辱,但当时在录制此曲的时候,本应担任主唱的 Waters 嗓子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演唱,刚巧他的朋友 Roy Harper 也同期在同一录音室录制别的作品,于是 Waters 便请他的朋友演唱了这首对唱片录音工业辛辣讽刺的歌曲,不过后来 Waters 对这个决定也无不抱怨说“not because he did it badly...it just isn't us anymore”。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Which one's Pink?”其实来自于一位对他们一无所知的美国唱片公司董事询问乐队时愚蠢的提问,后来在演唱会上,Waters 将这句话印到自己的T恤上。
唱片的标题曲 WISH YOU WERE HERE 同样也是针对 Syd Barrett,但也是 Roger Waters 对于徘徊在乐队成功的四周围的贪婪所进行的斗争中所感受到的紧张感,而根植于贯穿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觉醒的主题不断的滋生发展并最终在后来的 The Wall 中萌发壮大。古典/爵士小提琴手 Stephane Grapelli 参加了该曲的录制,也就是全曲结束时那几个小节的风声的合成音响效果的录音。而歌曲的管弦乐片段其实是截取于 Tchaikovsky 的第四交响曲的录音。本曲以后成为乐队巡回演唱会上的保留曲目,即使是 Waters 离开乐队后,无论乐团还是他依旧喜欢在各自的演出中演唱它。
WISH YOU WERE HERE 专辑于75年9月27日进入美国排行榜并名列12位,并于10月4日升至榜首。而在英国,发行后第一周便荣登榜首,不过这要感谢提前预售的25万张唱片的功劳。Wish 专辑也是在他们离开了与之合作多年的 Capitol 唱片公司,并自组 Pink Floyd Music 公司后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另外他们将其作品改委由 Columbia 唱片公司发行而不是老东家EMI公司了。或许是因为上一张作品反映太好,它多少显得这张专辑有些失色,乐评家的评论甚至也仅以“了无长进”一笔带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张唱片,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倾向的表现,但在音乐创作的本质上,它仍然够资格称得上是一张质量均佳的好作品。
这张专辑在滚石杂志选出的500张历代最强专辑中排名第209位。
The Wall 豆瓣
9.5 (438 个评分) Pink Floyd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7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Sony/Columbia
Pink Floyd 的 The Wall 也许是音乐史上极具迷惑力和富想象力的专辑。The Wall 录制于1979年,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在1982年拍摄了这张专辑的同步电影 The Wall。
故事是围绕着一个虚构的,将一位名为 Pink Floyd 歌星的孤独比喻成一堵精神上的墙这个故事所展开的,而墙是由他在人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而且无法排斥的一种精神失落,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随他的人生成长也日益增长演化发展而成的。专辑的开篇便是通过邀请无意识的观众进入 Pink 的演出(In The Flesh?)而展开的,刚一出世 Pink 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然后转回到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的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1]),上学后又不得不面对填鸭式的刻板教育制度的伤害(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 以及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又对其的过分看护而使其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Mother),他不由得自问「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该修建一堵墙吗?」;但在甜言蜜语的回答中,他看到的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Goodbye Blue Sky);他迷惑了,不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于是他自甘堕落下去,在他对性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 Lust)高喊到「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无奈的空虚中,只能假装一切都好,但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他却变老并得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此时的 Pink 已经完全绝望,他已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象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最后,在他结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而结束了第一盘的内容,而此时,Pink 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第二盘在 Pink 面对外面的世界寻求自我解脱(Hey You)中开始,而美妙的吉他演奏曲(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以及低沉的管乐曲(Nobody Home)折射出此时 Pink 的孤独情感,对人生迷茫的他哀叹到「..But I've got nowhere to fly to」;精神忧郁的 Pink 面对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时唤起他悲伤的回忆,不由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般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整部专辑的核心曲目(Bring The Boys Back Home)中则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使其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他不由得想逃避,发问到「这场表演还要继续下去吗?」为何不转身逃走?然而此时此刻,他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进行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他那种忧郁不振的情绪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式发作(In The Flesh),他嚎叫到「If I had my way, I'd have all of you shut」;他不愿被社会带走他的灵魂,宁愿(Run Like Hell);在温暖但混乱的战栗中,他再度迷茫,孤立无援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伴随着痛苦,他的心在流血,精神已疲倦不堪,终于将这场表演(Stop);而在(The Trial)中,他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进行的审判,最终将他心灵中的这面墙推倒后,Pink 终于走出墙外(Outside The Wall)和人们又会聚在一起而结束全曲。回首往事,墙那边又是一群疯狂的小孩们,他们是否又在建造他们自己的墙吗?这张唱片向我们展示了追求理想的曲折路程,它以内心的沉思为主,以「墙」比喻人性的枷锁,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后,不再沉沦,不再逃避,勇敢地走出「墙」外,寻找自己的新天地。
这部专辑广受注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配合。例如,在专辑中多次出现的反战内容唱出了广大美国社会民众对越战深刻反思的心声,而把自己比作是「墙上的一块砖头」且无足轻重,便采取逃避的方式以求解脱,这种思想又与当时美国社会中「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不谋而合,因此也同样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共鸣。这部抱负不凡的概念专辑凭其极富社会反叛性的内涵而在全球掀起热潮。该专辑在美发行后于当年 12 月 15 日进入美专辑榜并名第列 51 位,六周后升至榜首并一举蝉联 15 周冠军,而在美国同期发行的单曲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 也以其特有的叛逆性而成为其单曲榜的4周冠军,并且也是他们历史上唯一一首单曲榜冠军歌曲。The Wall 的演出则是一部耗费心力的舞台表演(如此奢华以至于乐队只能将它带到少数几座城市进行演出)并被改编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该专辑同期在全球攻陷了几乎所有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排行榜并占据榜首位置(在日本和英国可能没有那么好的评价,英国Q杂志给出的很普通的三颗星的打分)。The Wall 同样标志着 Waters 和 Gilmour 最后一次作为合作伙伴在一起工作。乐队在下一部专辑 The Final Cut 完成后便宣告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