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奥威尔传 豆瓣
作者: [美国] 杰弗里·迈耶斯 译者: 孙仲旭 东方出版社 2003 - 11
本书是第一本利用彼得·戴维森所编巨著《奥威尔全集》中丰富的文学及文献资料写出的奥威尔传记,里面也收入了奥威尔的家人及朋友好意提供的12张新照片。我自己的研究和采访,以及利用伦敦的奥威尔档案库中未发表的资料揭示了一些新情况,包括他与软弱被动的父亲之间的紧张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缅甸的社会及政治剧变中扮演的角色,在两所糟糕的学校中的教师生涯,与文学代理人伦纳德·摩尔长期不变的关系,还有在朱拉岛上的艰苦生活。

《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销量超过4千万册。为何这位被V.S.普里切特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心”的人吸引了如此广泛的读者?他在文学上的特点——有力的文风,动人的真诚,机灵的隽语——上来就吸引了我们。他的个人品质——正直,理想主义和执著——在其文字中闪耀着光芒,如同清溪中的卵石。终其一生,奥威尔热切渴望能将不同阶层的人团结起来,并在英国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他的这种渴望为他赢得尊敬,也为他戴上了一个光环。奥威尔的书并未过时,我们现在仍能看到他进行过的斗争之复杂性,也能看到他做出了多么大的成就。
格格不入 Eggplant.place 谷歌图书 豆瓣
Out of Place: A Memoir
8.9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爱德华·W·萨义德 译者: 彭淮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作为一个离乡亡国多年之人,面对随时可能的死亡,萨义德恳切回顾自己的人生,寻根溯源,追忆他要求严格、给他“维多利亚式”教育的父亲,和令他终生仰慕、给他鼓励但又暖昧矛盾的母亲,以及成长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他以今日之我探索、书写昔日之我,与内在自我重建关系,与已逝的父母修好,并试图以个人的方式为民族争回历史:他把自己分作两半的阿拉伯经历和美国经历统合为一,以不协和的身份为被压迫的、沉默的巴勒斯坦代言呐喊。
本书也是一个关于背井去乡和流离飘泊的故事。但萨义德发现,由此导致的身份的割裂、多重与流动实乃幸事一桩。他曾言:在哪里都不要有太多“家”的感觉。“格格不入”最终成了他的主动选择。
2007年11月12日 想读 文明的交错,他比帕穆克更有资格获得诺奖
传记
思念依然无尽 豆瓣
作者: 满妹 北京出版社 2005 - 11
《思念依然无尽》主要笔墨集中于自1976年到胡耀邦去世前的这段时期。该书记述了胡耀邦作为普通人的生动一面,其中附录的许多家庭图片为首次公开出版。
本书由胡耀邦的女儿满妹撰写。作者以女儿的视角,翔实地记述了父亲最后的日子,作品蕴积多年,和泪而成,字里行间流淌着女儿的无尽思念。
该书对于人们了解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胡耀邦同志,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备尝艰辛的岁月,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追随他们的未竟之志,具有独特的价值。
世界美如斯 豆瓣
Všecky krásy světa
9.2 (5 个评分) 作者: [捷克]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 译者: 杨乐云 / 杨学新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 1
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并非以一般回忆录依时间叙述生平的方式来呈现,而是透过一则则小故事缅怀他漫长一生中的所见所闻。书中塞弗尔特著墨最多的是他人生旅途中所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捷克有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也有个性让作者感动怀念的平凡人。在这些伤感的小故事中,塞弗尔特观看世界的角度让我们感到——世界美如斯。

塞弗尔特主要作品有诗作《裙兜里的苹果》、《铸钟》、《妈妈》、《哈雷慧星》等。
往事并不如烟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7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
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2007年10月4日 已读
斯人斯事,让人向往,然时光不在,斯人亦逝,独留传奇在人间
传记 逝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