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4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2017年10月13日 已读
对有些理论持保留态度,而且限于篇幅可能,最后几章论证的不够充分,但还是很好读,尤其是前面对于智人历史的部分,感觉很长见识。
历史 社会学 科普
Connected: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Our Social Networks and How They Shape Our Lives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Nicholas A. Christakis / James H. Fowler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09 - 9 其它标题: Connected
Celebrated scientists Nicholas Christakis and James Fowler explain the amazing power of social networks and our profound influence on one another's lives.

Your colleague's husband's sister can make you fat, even if you don't know her. A happy neighbor has more impact on your happiness than a happy spouse. These startling revelations of how much we truly influence one another are revealed in the studies of Dr. Christakis and Fowler, which have repeatedly made front-page news nationwide.

In Connected , the authors explain why emotions are contagious, how health behaviors spread, why the rich get richer, even how we find and choose our partners. Intriguing and entertaining, Connected overturns the no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provides a revolutionary paradigm-that social networks influence our ideas, emotions, health, relationships, behavior, politics, and much more. It will change the way we think about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以自由看待发展 豆瓣
Development as Freedom
7.8 (6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任赜 / 于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 7
《以自由看待发展》是阿马蒂亚·森综合他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改变狭隘发展观的旧范式,阐述人的实质自由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重要手段,建立了全新的理论框架。全书论证,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它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压迫、缺泛法治权利和社会保障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森根据大量的经验研究资料,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阐明在实践中富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在强调市场机制、全球化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做出基础性重大贡献的同时,他指出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在人的生存、保健、教育等领域承担责任,更需要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在全面的社会交往和变革中发挥主动作用。
独自打保龄 豆瓣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8.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帕特南 著 / 燕继荣 审校 译者: 刘波 / 祝乃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作者认为,民主质量的好坏或民主制度的绩效,可以从公民社会的状况得到解释;如果某一个社会的民主运转出了问题,从根本上说,那一定是公民社会(公民意识、公民组织、公民行为等,总之是公民生活)发生了变化--例如,社区生活走向了衰落。帕特南加入到美国公民参与热情度降低、投票率下降的研究当中,他敏锐地感到,当初托克维尔所描述的美国社区生活正在逐渐衰落,那种喜好结社、喜欢过有组织的公民生活、关注公共话题、热心公益事业的美国人不见了;今天的美国人,似乎不再愿意把闲暇时间用在与邻居一起咖啡聊天,一起走进俱乐部去从事集体行动,而是宁愿一个人在家看电视,或者独自去打保龄球。于是,帕特南想到用"Bowling Alone"这个词来形容和概括美国社会的这一变化,并力求对这种变化的性质和原因做出理论解释。在他看来,"独自打保龄"的现象意味着美国社会资本的流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复杂而不易确定的,但后果却是明确的,那就是公民参与的衰落。
创新的扩散 豆瓣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作者: [美] 埃弗雷特·M. 罗杰斯 译者: 辛欣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 6
这本书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不确定性和信息。不确定性是指特定情景下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确定性促使决策者具体地收集信息。当个体面临多种不确定性的选择方案时,信息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实的社会构建 豆瓣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作者: [美]彼得·伯格 / [美]托马斯·卢克曼 译者: 汪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书中考察了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得到代表它的制度和拥护它的人的维持和修正;现实是怎样通过社会互动形成的,人与其共同体之间的符号、象征关系。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美)班杜拉 译者: 林颖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堪称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标志着学习理论的参照点由行为、认知、情感或环境等单一方面向三者综合的转变,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强调单向决定作用而忽视人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倾向。在该书的序言中,班杜拉开宗明义地指出,他的理论“冠以‘社会’一词,意指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诸多社会根源;冠以‘认知’一词,是认识到思维对人的动机、情感和行为的因果归因影响”。
其次,该书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班杜拉关于个体、行为、环境的交互决定的观点被学习理论家广为接纳,研究者日益重视社会性的交互影响对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这直接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情境主义学习理论的革命。第二,班杜拉在该书中系统阐述的行为自我调节机制为其继承者齐莫曼、申克等人发展成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并且全面引入课堂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中,与当今盛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道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三,在该书中深入阐释的自我效能理论已被研究者进—步发展成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与韦纳的归因理论、卡芬顿的自我价值理论、德威克、洛克等人的目标设置理论一并成为解释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有力工具。
本书对于今日的心理学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其理论观点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体现在班杜拉所采用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参照。班杜拉指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学理论必须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微观分析用于澄清影响个体机能发挥的基本心理机制,宏观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情境因素对人类发展、适应和变革的影响机制。一种好的心理学理论必须具备广泛的解释力和预测力,适用于多个领域。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涵盖到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理学、体育运动、商业、国际事件等诸多领域,引证的文献达3000多项。这样的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不多见的,值得引起那些仅仅满足于脆弱的理论分析或实证研究的心理学者的反思和借鉴。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4 (177 个评分) 作者: 周雪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 - 3
关于中国国家的治理逻辑,本书主要沿着两条脉络进行探讨:一是中央权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各级政府体制的制度设施和行为方式;一是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影响上。本书从学术上推进了当前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并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 的研究路径和视角。
Making Volunteers 豆瓣
作者: Nina Eliasop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1 - 3
Volunteering improves inner character, builds community, cures poverty, and prevents crime. We've all heard this kind of empowerment talk from nonprofit and government-sponsored civic programs. But what do these programs really accomplish? In Making Volunteers, Nina Eliasoph offers an in-depth, humorous, wrenching, and at times uplifting look inside youth and adult civic programs. She reveals an urgent need for policy reform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shows that while volunteers learn important lessons, they are not always the lessons that empowerment programs aim to teach. With short-term funding and a dizzy mix of mandates from multiple sponsors, community programs develop a complex web of intimacy, governance, and civic life. Eliasoph describes the at-risk youth served by such programs, the college-bound volunteers who hope to feel selfless inspiration and plump up their resums, and what happens when the two groups are expected to bond instantly through short-term projects. She looks at adult "plug-in" volunteers who, working in after-school programs and limited by time, hope to become like beloved aunties to youth. Eliasoph indicates that adult volunteers can provide grassroots support but they can also undermine the family-like warmth created by paid organizers. Explor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democratic rhetoric of empowerment programs and the bureaucratic hurdles that volunteers learn to navigate, the book demonstrates that empowerment projects work best with less precarious funding, more careful planning, and mandatory training, reflection, and long-term commitments from volunteers. Based on participant research inside civic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Making Volunteers illustrates what these programs can and cannot achieve, and how to make them more effective.
大众的反叛 豆瓣
作者: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 译者: 刘训练 / 佟德志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 1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被视为l7世纪以来西班牙最重要的哲学家,《大众的反叛》是奥尔特加最负盛名的著作,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大西洋月刊》甚至载文评论说此书之于20世纪,一如《社会契约论》之于18世纪,《资本论》之于19世纪。奥尔特加认为大众反叛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欧洲的衰败与没落,但他对一战以后喧嚣一时的“西方的没落”——也就是所谓的“欧洲的没落”——这一悲观论调颇不以为然。对此,他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大众的反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在第一部分中,奥尔特加对“大众的反叛”这一时代特征做出了诊断与剖析;在第二部分中,他将“大众的反叛”由欧洲国家内部推延至整个国际领域,由“大众人”转而分析“大众民族”。
Making Democracy Work 豆瓣
作者: Robert D. Putnam / Robert Leonardi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 5
Why do some democratic governments succeed and others fail? In a book that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policymakers and civic activists in America and around the world, Robert Putnam and his collaborators offer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mportance of "civic community" in developing successful institutions. Their focus is on a unique experiment begun in 1970 when Italy created new governments for each of its regions. After spending two decades analyzing the efficacy of these governments in such fields as agriculture, housing, and health services, they reveal patterns of associationism, trust, and cooperation that facilitate good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Art of Social Theory 豆瓣
作者: Richard Swedber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 8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day, students are taught theory by reading and analyzing the works of Karl Marx, Max Weber, and other foundational figures of the discipline. What they rarely learn, however, is how to actually theorize. The Art of Social Theory is a practical guide to doing just that.
In this one-of-a-kind user’s manual for social theorists, Richard Swedberg explains how theorizing occurs in what he calls the context of discovery, a process in which the researcher gathers preliminary data and thinks creatively about it using tools such as metaphor, analogy, and typology. He guides readers through each step of the theorist’s art, from observation and naming to concept formation and explanation. To theorize well, you also need a sound knowledge of existing social theory. Swedberg introduces readers to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and concepts, and discusses how to go about mastering them. If you can think, you can also learn to theorize. This book shows you how.
Concise and accessible, The Art of Social Theory features helpful examples throughout, and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exercises that enable readers to learn through doing.
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 豆瓣
Netnography: Doing Ethnographic Research Online
作者: 罗伯特·V.库兹奈特 译者: 叶韦明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一本从文化路径进行网络研究的方法论初级读本。本书试图全面介绍、解释和说明对网络人群和社区进行研究的一种特定方法——网络民族志。网络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网络民族志也是一种较新的研究路径,它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不但与多种形式的文化研究相融合,还提供一组以网络为中介的民族志方法的严格原则。 究、其他形式的线上社会行为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有益。 这些读者可能是教授、学术研究者、本科生或研究生、市场研究者或者其他类型的专业研究者或顾问。 本书的主题涵盖多种线上文化体验。 网络民族志方法不仅帮助研究者研究论坛、聊天和新闻组,还有博客、影音材料、照片图像、播客社区、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玩家、移动社区和社交网站。
这个世界日趋数字化,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社区进行互动,并形成特有的网络群体与相应的文化。为了与这种新的文化现象保持同步,研究方法也必须更新。本书正是介绍这样一种新方法,为需要应用者提供实践的指南。
本书对于那些对线上社区和文化研究、其他形式的线上社会行为感兴趣的读者特别有益。 这些读者可能是教授、学术研究者、本科生或研究生、市场研究者或者其他类型的专业研究者或顾问。 本书的主题涵盖多种线上文化体验。 网络民族志方法不仅帮助研究者研究论坛、聊天和新闻组,还有博客、影音材料、照片图像、播客社区、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玩家、移动社区和社交网站。
社会理论的两种传统 豆瓣
作者: 王焱 / 饶淑荣 编 三联书店 2012 - 7
《公共论丛·第八辑-社会理论的两种传统》,本书内容简介:社会理论与近代社会共生,而尤为重视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古典社会理论中,以英国苏格兰启蒙传统与法国传统影响最著。本辑的主题,是从这两种社会理论的分疏入手,探讨英法两国不同的社会理论传统与政治社会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两种理论传统对于当下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豆瓣
作者: Alan Brym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12 - 3
Studying a social science degree? Need to know how to develop your research methods and write up your results more effectively? In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is lively and engaging textbook, Alan Bryman presents students with an updated and all-encompassing guide to the principle techniques and methodology in the field of Social Research. Adopting a coherent and student-friendly format, the book offers an encyclopaedic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considers a broad range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best approach for their research needs. Building on the success of the previous editions, this book is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that social researchers approach their craft. Bryman guides the reader through all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including formulating objectives, choosing research methods, securing research participants, as well as advice on how to effectively collect, analyse and interpret data and disseminate those findings to others. This fourth edition features a new 'supervisor experience' feature, which offers helpful tips from the supervisor's perspective on successful research, as well as a new chapter which tackles the sampling issues faced by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in a more consolidated fashion than in previous editions. Substantial updates have also been made to the existing material, particularly the internet research section, which has been fully revised to accommodate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s in this area. An Online Resource Centre accompanies the text and includes: For students: A student researcher's toolkit, providing guidance and advice on every aspect of social research Student experience podcasts Self-mark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for revision Annotated web links to useful articles, reviews, models and research guides A guide to using Excel in data analysis For lecturers: A lecturer's guide including lecture outlines, reading list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 suite of customisable PowerPoint slides Figures and tables from the text Case studies
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 豆瓣
Le sociologue et l'historien
9.3 (15 个评分) 作者: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 【法】罗杰•夏蒂埃 译者: 马胜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2
1988年,历史学家罗杰·夏蒂埃在法国文化电台接待了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同他进行了五次对话。本书全文收录了这五次对话,并将其再现于当时的知识和政治背景中。这些对话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也反映出他们对相互差异的清醒认识。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就他们各自的学科及其社会作用展开了较量。
2002年初,布尔迪厄突然去世。法国文化电台重播了这五期节目,以示缅怀。
自我技术 豆瓣
9.5 (24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 汪民安 编 译者: 汪民安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1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伦理主体。对古代人而言,这意味着:人们是怎样改变自我的?改变自我的目的、技术、影响何在?对自我技术和自我文化变迁的考察,构成了福柯晚年思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塑造了晚期福柯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
(本套福柯文选共有三本,编选的文章,横跨福柯思想的整个领域,自六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期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福柯思想全貌。其中,有些文章之前未有中文译本,更凸显了本文选内容上的独特性和价值。)
福柯的思想的力量和影响是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将是永恒的。
——爱德华·赛义德
福柯的方法既带有极端的科学辨别力,又保持有对“科学”的极端的距离;这是对我们的知识传统的第一次冲击。
——罗兰·巴特
如果福柯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这是因为他出于历史之外的原因而利用了历史:就像尼采所言,因为人们希望一个时代将要来临,就反对这个时代,于是对这个时代产生影响。
——吉尔·德勒兹
媒体现代 豆瓣
作者: 马杰伟 / 张潇潇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媒体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的目标读者是华语传播学社群,采取对话的笔调而舍拘谨的理论书写,目的在于营造探索与对话的气氛。顾名思义,《媒体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强调传播学与社会学的对话,主要线索在于分析传统过渡到现代社会的宏观变化,把传播议题安置其中并作理论推敲。核心概念是“现代性”的特征与轨迹。全书共九章,重点分析十本重要理论著作及十多位社会理论家,最后一章综合各家之言,并推出“媒体现代”的理论构想,力图对前人作出修正与开拓,为传播学与社会学筑起对话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