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别闹了,费曼先生 豆瓣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9.1 (95 个评分) 作者: [美] 理查德·费曼 译者: 吴程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费曼得过诺贝尔奖,是现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但他同时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偷偷打开放着原子弹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在巴西桑巴乐团担任鼓手的科学家。他曾跟爱因斯坦和波尔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跟职业赌徒研究输赢机率。
2013年5月14日 已读
拖了很久,终于读完了。完全适合在地铁上阅读,没什么压抑。费曼先生果然非常人也,能把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写的如此妙趣横生。无数次让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2013B 传记 科普
科技想要什么 豆瓣
What technology wants
7.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熊祥 中信出版社 2011 - 11
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正如生物进化呈现出无意识的趋势,科技也是如此。通过追踪这些长期趋势,我们可以对“科技想要什么”有所理解。
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科技的12种趋势,包括创造大脑这一得寸进尺之举。不过,为了让人类创造的世界实现收益最大化,需要对这种全球体系产生的问题和代价保持敏感。凯利详细讲述了值得我们学习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义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
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原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凯利令人吃惊地宣称,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
这是一部关于科技的巅峰之作,必定会成为现代思想体系中的一座里程碑。
全球药物 豆瓣
作者: [美] 阿德里安娜·佩特里纳 / 安德鲁·拉科夫 等 译者: 许烨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时至今日,个人的健康与安乐,日益与其获取药物的情况息息相关。
2003年,全球制药业的销售额达5000亿美元。这个利润率极高的产业,伴随着药物市场的加速发展和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并发,正在将个体的健康与幸福,重写为一种商品。于是,一些迎合生活方式的治疗市场被建立(如抗抑郁剂销量的急剧上升),同时,一些关系到基本生存的急需市场却刻意被忽略(如非洲艾滋病药物市场的发展缓慢)。
本书收录文章来源于哈佛大学第三届里弗斯年度研讨会,集结了医药学领域顶尖的人类学家和药学史家的最新田野工作成果。譬如:在低收入国家中人体试验群体的迅速增长;跨国制药公司在进入日本和阿根廷市场时的教化和监控策略;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萎缩,印度德里贫民社区中形成的复杂的医患关系和网络;以及巴西在对抗艾滋病流行过程,国家、跨国机构和草根组织间的角力与互动,等等。
“健康是每个个体享有的权利,也是国家的责任”,对于药物全球化的民族志研究,不但构建了今日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深深凸显了药物全球流通中出现的“价值鸿沟”:究竟是谁的疾病值得治疗?谁的生命值得拯救?
大数据时代 豆瓣
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7.4 (73 个评分) 作者: [英]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 / [英]肯尼思·库克耶 译者: 周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大数据时代》是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本书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拥有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个互联网研究重镇任教的经历,早在2010年就在《经济学人》上发布了长达14页对大数据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并用三个部分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本书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链接 豆瓣 Goodreads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巴拉巴西 / [美]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译者: 徐彬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7 - 4
从鸡尾酒会到恐怖分子的巢穴,从远古的细菌到国际组织——所有这一切各自都是一种网络,都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科学革新的一部分。21世纪初,有科学家发现,网络具有深层的秩序,依据简单而强有力的规则运行。这一领域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时尚、病毒等的传播机制,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健性,以及经济体系的脆弱性——甚至是民主的未来。
一位致力于研究“链接和节点”的科学家将首次带领我们领略网络革新的内幕。在本书中,作者生动地讲述了相互联系的系统的历史:从瑞士数学家莱奥哈尔德·欧拉18世纪末对图论的开创性研究,至生物学家基于对细胞网络的了解而展开的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等。
本书叙事生动,充满真知灼见,它使我们认识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制图师”,这些人正在多个科学领域研究绘制网络地图,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他们正一步步揭示出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和细胞等拥有的相似性其实超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他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自己周围相互连接的世界的重要的新视角。
2013年2月28日 已读 一直在论述人与人之间只隔几个人,挺严谨的,但是偏数学多一点
2013A 互联网 科普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豆瓣
6.4 (10 个评分) 作者: (德)马伊 译者: 王泰智 / 沈惠珠 海南出版社 2004 - 5
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事件,离我们越来越近,与我们越来越有关联。如何理解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行为,习惯,风土人情,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幅简洁,完整而且清晰的图画。本书是德国历史学家,文学家曼弗雷德·马伊的代表作,也是德国最畅销的世界历史普及读物。它以其生动浅显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脉络清晰地浓缩在不到200页的这本普及读物中,又因配以大量插图,使得本书特别具有阅读价值。尤其对那些想系统了解世界历史全貌的人们更有裨益。
2013年1月21日 已读
中平,没有明显的缺陷,但是也没有亮点
2013B 历史 科普
只有医生知道! 豆瓣 Goodreads
8.0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羽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2013年1月2日 已读
确实女性都应该看看,不过看了之后我都不想要孩子了,太tm吓人了
2013B 科普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6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2年12月27日 已读
确实是极简,但是角度很有趣,脉络也还算清晰
历史 科普
不懂科学倒大霉 豆瓣
5.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彼得·J·本特利 译者: 赵萌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2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早晨睡过头,急着做早餐,厨房竟然冒了烟;开车去上班,从天而降一堆鸟粪不说,还把错把柴油当汽油;赶到公司,刚收个邮件,电脑就瘫痪……
别再阿Q,说什么碎碎平安;别再抱怨,说什么神啊,救救我吧!生气着急不管用,还是多懂一点科学,本书为你解答了小麻烦背后的大道理,保证帮你消气、消灾又解惑!
小麻烦背后都有一个大道理,《不懂科学倒大霉》——最温暖的科学书,让你从科学的角度了解那些囧事为什么会发生、如何生活的更健康快乐!
引子 倒霉?是你不懂科学
第1章 一生中最混乱的早上
7:00AM 为什么总是睡过头
7:10AM 可恶的洗发液
7:20AM 别用湿巾擦伤口
7:45AM 烤面包机很危险
8:00AM 水还会爆炸吗
8:10AM 我们都误会了酸奶
8:20AM 电池泡水继续用
8:30AM 鸟粪可以变火药
2012年12月23日 已读
我只觉得这人这一天真倒霉,科普有,但是不深,而且有时候会跑题,总之不像章节题目那么吸引人
科普
谣言粉碎机 豆瓣
7.8 (37 个评分) 作者: 果壳网 新星出版社 2012 - 1
面对纷纷谣言,谁来调查真相成了大问题。虚假事实、夸张的表述、专家学者的名号、貌似科学的实验或者报道本身都可能影响人们的解读,给流言创造出没机会。一群活跃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社会公益辟谣领域的科技青年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秉持“严谨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为公众粉碎谣言、揭示真相,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谣言止于科学!
统计数字会撒谎 豆瓣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7.1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达莱尔·哈夫 译者: 廖颖林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 3
这本书是美国统计专家达莱尔·哈夫的传世之作,该书引发的“编造虚假信息”话题受到美国社会持续普遍的关注和美国权威媒体的激烈争论。书里面大胆地揭露了至今仍然被销售员、广告撰稿人、记者甚至专家频频使用的大量的统计操纵技巧,同时还配有别具一格的风趣插图以及众多幽默的案例。神秘的统计学在这里被哈夫像讲故事一样一一道来,莞尔一笑中让你知晓深奥的统计学基本原理,掌握揭露“虚假数据”的最有力武器……
自50年代出版以来,此书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的影响力持久不衰,被誉为美国商业人士、研修人员的重要入门必修书之一。
难以忽视的真相 豆瓣
作者: 阿尔·戈尔 译者: 环保志愿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4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站在“非政治”的立场,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以具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书里并没有教条般的说教和政治性的演讲,只是以幽默而客观的态度列出了种种事实,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文字和图片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不断提醒人类,只有十年的时间挽救全球变暖现象。书中,他指着北极地区冰山融解海面升高的现象,问无视未来的当代:十年后我们怎么办?
有一个考验行销创意的老笑话,“在阿拉斯加如何推销冰箱”。如今它已不好笑,而成为事实。今年在一个接近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社区,七月中曾一度热至32℃,一生没见过空调的爱斯基摩人,今年夏天光一个小镇就装了十台空调。他们的屋子主要为御寒设计,32℃对爱斯基摩人简直见鬼,没窗、没风;如今那个行销冰箱的老笑话,答案变得太专业:“把全球搞暖化了,阿拉斯加人人买冰箱!”
我们坐在一枚定时炸弹上面——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逼着人类面临生态浩劫的真相。那些旱灾、海啸、热浪不是新闻,不是一时,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临,而且越演越烈。戈尔说,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紧急状况”,人类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阻止浩劫。戈尔以乐观的态度说:“只要从今天起,大家团结一致,为环保行动起来,我们还是可以阻止地球的迅速变暖,以及其所带来的后遗症。”
这位曾经差一点当上美国总统的人,远离权力,放下身段,为全球暖化公益事业,自己出书,自己募款,自己投资拍纪录片,还自己巡回全球作媒体行销,人们预测他将凭借《难以忽视的真相》从此登上了真正获得影响力的世界性舞台。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 豆瓣
作者: [美国] 乔治·萨顿 译者: 鲁旭东 大象出版社 2010 - 5
《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内容简介:多年以前,在我的《导论》第1卷出版后不久,有一天,当我穿过校园时,我遇到了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我邀请他到哈佛广场的一个咖啡厅去喝咖啡。稍微犹豫了一下后,他对我说:“我买了一部您的《导论》,可是我从来没这么失望过。我记得您的那些讲座,它们都生动活泼而且丰富多彩,我希望在您的这部大作中看到它们有所反映,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些枯燥的陈述,这真让我扫兴。”我尝试着向他说明我的《导论》的目的:这是一部严肃的、一丝不苟的著作,它的大部分根本不是打算供读者阅读用的,而是供读者参考的,最后我说:“也许我能写出一本更让你喜欢的著作。”
从那以后,我常常在构思这样一部书:它不仅应当再现我的讲座的文字,而且应当再现那些讲座的精神。它首先是为我以前的学生以及科学史家而写的,作为《伊希斯》(Isis)和《奥希里斯》(Osiris)的读者,他们都是我的伙伴,而且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和我一起工作或者以各种方式帮助过我。它也是为受过教育的一般人写的,但不是为语言学家而写的。
环境科学(上下) 豆瓣
作者: Barbara Woodworth Saigo / William P.Cunningham 译者: 戴树桂 科学出版社 2004 - 10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上下)》为一本经典的环境科学教材,内容全面、新颖、丰富,参考和应用了大量的最新素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对众多人员有重要参考价值。《环境科学:全球关注(上下)》主要内容有:环境伦理与哲学,生物群落和物种相互作用,人口、生态经济学,环境健康与毒理学,环境政策与规划,害虫控制,生物多样性。
法律之门 豆瓣 Goodreads
Before the Law
8.7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博西格诺 译者: 邓子滨 华夏出版社 2007 - 1
《法律之门》(第8版)是美国各大学法学院比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律之门》(第8版)旨在展示美国的法律过程,不只通过描述,而且通过让读者置身于你来我往的争辩之中,而强调法律讲论的重要意义,则只在部分意义上是规则的一种功能。《法律之门》(第8版)的资料安排意在让每一观点都能与其他观点相比对。每一文章和案例都提供了探索人的紧张关系的机会。正是以这种教学法,《法律之门》(第8版)模拟了美国法律过程的实际运作,打开了进入法律和社会的大门。《法律之门》(第8版)所提供的法律规则、原则和案例,都是社会科学、历史和文学等知识语境中的论辩和讨论素材。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豆瓣
8.1 (78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作者30人,其中17人为理工科博士或博士生,连文中的插图也出自理科博士之手。
未来总统的物理课 豆瓣
Physics for Future Presidents
作者: [美] R·A·穆勒 译者: 李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 4
你害怕物理吗?你对全球变暖、间谍卫星、洲际弹道导弹、反弹道导弹、核聚变、核裂变等东西感到神秘吗?你想过核弹的核与核电厂的核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吗?有人说我们正在耗尽化石燃料,反对者却说没有,你感到疑惑吗?有些大科学家说关于全球变暖的争吵已经结束了,而你看到它正如火如荼,是不是感到无所适从呢?你是不是觉得物理学和高技术令人头晕眼花呢?如果是,那么你还成不了世界的领导者。世界的领导者必须懂得这些问题.
总统不必学数学,但需要懂物理。哪些效应最重要,哪些效应可以忽略?世贸中心为什么坍塌?朝鲜的核爆炸为什么失败?送人上太空的科学价值是什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办法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感觉良好”的“样板”工程?太阳能、风暴、蓄电池和核能的前景如何?……本书讲述最基本的事实和思想,即那些能帮助总统做出更好决策的概念;讨论那些最急迫和最又意义的问题。
Science and Values 豆瓣
作者: Larry Laud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 1
Laudan constructs a fresh approach to a longtime problem for the philosopher of science: how to explain the simultaneous and widespread presence of both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in science. Laudan critiques the logical empiricists and the post-positivists as he stresses the need for centrality and values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values, methods, and facts as prerequisites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consensus and dissent in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