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遣讀物
电视人 豆瓣
8.3 (27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电视人》是村上春树199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共6篇。小说《电视人》写几个像根据正常人缩小复印出来的小人“电视人”大模大样闯私宅、闯公司的故事。《我们时代的民间传说》写一个在恋爱问题上“理智”得古怪的女孩,她爱上了她的男同学,却不肯和他结婚,理由是按“世间的一般潮流”,女人应该“和年长几岁的人结婚”。同时,她却和他预约了婚后的幽会,理由是“以处女结婚,婚后再无须处女了”。结果,等到那一天真的到来,他却再也热不起来了。《眠》写一个已婚女子整整失眠了一个月,她却品尝到了失眠的快意,因为“人生扩大至了三分之一”。
这些作品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想象力,各篇无不出人意表。
2009年3月21日 已读 转眼间已经看了好多村上春树啦~
消遣讀物
聆听父亲 豆瓣
9.2 (25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
《聆听父亲》是张大春回忆父亲的散文。由于年迈的父亲意外摔倒,张大春于父亲生命进入末期的时候,开始给还未出生的孩子说故事,说的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家族历史。
全书以与未出生的孩子对话的方式,从祖上五代开始,说到父辈,说到自己所处的时代。除了父亲的讲述外,更贯穿了六大爷所写的“家史漫谈”,另有友人的回忆与叙述。大春祖家——山东济南张家“懋德堂”,是一个有着五大院落、几百口人丁的显赫家族。祖规家训“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在世事变化中,悄悄改换成两副与“福”、“贵”相关的楹联,张家祖业便也从诗书功名转为经商富贵。当中国进入20 世纪中期抗战期间,全家更是在颠沛流离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中见证了时代的动荡和变迁。作者在追忆中不断讲述家族故事,溯源中国文化,表达了忧郁而深沉的中国文化乡愁。
这是一部在时代变迁中触摸个人血脉的故事,让读者见到有血有肉的“历史”,也是“小说工匠”张大春的性情之作,还是张大春小说创作的精神源泉。作者以个人的家族史来抢救家族记忆,以文化溯源的方式拯救文化凋敝的意图,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朱岳 新星出版社 2006
有这样一类作者,他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优良的禀赋,而不是因从那些愚蠢的传统--不知疲倦地拙劣模仿,不断地将真正优秀的作品解剖。我看到过他们,那些真正的天才、怪胎、自闭症患者、白日梦游者……
卡夫卡说:“……它使怀疑者生疑,使轻信者相信。”
假如你不只是想买本唱诗版法律册子或喷泉版卡夫卡,那么也许在本书里你将读到几乎可以被称作“爱与凄楚”的动人叙述,但最好一个字也别相信,因为本书作者彼此时可能正坐在成人电玩厅的丝绒幕布后面摆弄着黏土魔方和尼龙面条,作为一个手艺人,朱岳在首都湛蓝、疲软却又无比森严的云堆下成长,显然并不需要那么多电。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分析哲学爱好者的替身,一面失智老人的护身符,一缸老当益壮的笑弹,可以通过城市的电话线和天桥把每一头偶像的大头熊猫逗乐,于是随时可以在一个天空正下着手榴弹的夜晚,和前来盗墓的土拨鼠促膝长谈,笑话小说,与子偕老。
琥珀·恋爱的犀牛 豆瓣
8.4 (92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琥珀》和《恋爱的犀牛》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廖一梅最重要的两部戏剧作品。两剧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皆是中国剧坛的话题之作。《琥珀》2005年3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后在各地巡回,被称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恋爱的犀牛》1999年首演,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琥珀》的剧本是首次出版。
书的礼赞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叶灵凤 三联书店 1998 - 10
本书辑录的八篇散文,均出自名家之手。旁征博引,说古论今,漫谈书的美好价值、书的敌人和灾难、书的保护和珍藏等等。译者叶灵凤(19O4一1975)是现代著名画家、藏书家、作家。译笔端庄、流利,富有情趣,读来不惟于茨威格等家的书林之旅中受益多端,而且细细品味译者的妙笔神韵.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李欧梵季进对话录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季进 / 李欧梵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 8 其它标题: 李欧梵季进对话录
本书对于学者和作家李欧梵的对话,针对社会科学论述了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文化的转向、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等话题。
马奈的铁路 豆瓣
作者: 陈侗 2005 - 1
这本书讲的不是马奈的《铁路》。
这本书里有另外一些专有名词:新小说、午夜出版社、罗伯-格里耶、图森、兰东、艾什诺兹、博尔赫斯、广东快车、广州、巴黎、阳江、布鲁塞尔……以及一般名词:文学、艺术、出版、书店、速写、写作、拍照、策划、旅行……
这本书讲的大概就是一个人如何可以靠着这些名词活出意义的事情。
基督宗教 豆瓣
6.6 (5 个评分) 作者: 哈维·寇克斯 译者: 孙尚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 2
《基督宗教》为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寇克斯所撰写的一部基督宗教的入门书。作者没有从一般学者所关心的教义或组织问题入手,而是将重心放在宗教的实践者,强调“人”才是主体,才是宗教的焦点。作者从耶稣开始,巧妙地列举基督宗教传统中的决定性人物,说明他们不同的个性和表现,以及在何种层面上,为这个世界性的宗教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另一方面,作者也为我们说明在当前众多的基督教派之间,仍然为大多数基督徒所遵从的节庆和教义,以及这些仪式对教徒生活的引导作用。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基督宗教的最新发展。《基督宗教》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带着我们进入基督宗教的内在世界。
理想藏书 豆瓣
La Bibliothèque idéale
作者: [法] 贝·皮沃 / 皮·蓬塞纳 编著 译者: 余中先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 10
本书为法国《读书》杂志从1986年起,陆续为读者提出的一个读书计划。这个计划的有趣的地方,在于他们的构想。首先,他们列出了49个阅读的专题,包括各种语言的文学,到政治、哲学、宗教音乐、儿童读物等等。然后,每个专题推荐49本书。49本书里,又分最核心的10本,以及第二层的25本,第三层的14本,循序渐进。为什么都是49呢?因为希望读者能自己加上另外一个自己主张的主题,并且每个专题里加上一个笨自己主张应该读的书。
另一种乡愁 豆瓣
作者: [瑞典] 马悦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1
从峨嵋山古刹中的青年学子到誉满全球的汉学大师,身为瑞典人的马悦然用自己的第二母语――汉语,带领读者穿越不同时空,领略一种同样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异国游子的拳拳乡思。
旋转木马鏖战记 豆瓣
7.6 (3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9
《旋转木马鏖战记》包含9部短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作者亲身接触的真实故事,主题为表现大都市人生的疲惫、无可选择和心理扭曲。内容有写夫妻为一件小事而离婚、有写人生走到中途的彷徨,有写骄傲的小姐内心的爱情萌动、有写少年的青春冲动、残疾者内心的奋起企求,也有幽默故事。风格上都幽默有趣,为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但展现了他一贯的写作手法。
斯普特尼克恋人 豆瓣 Goodreads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Supūtoniku no Koibito]
7.8 (11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斯普特尼克,苏联人造卫星的名字,意思是“旅伴”。沉迷于写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中年美女敏,成了她欧洲之行的旅伴。然而在希腊的小岛上,堇却神秘地失踪了,因为她发现她的“恋人”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已在一个惊险之夜失去了。绝望于异性之爱的堇,甚至连同性之爱也不能得到。“为什么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钟情于堇的一位小学教师喃喃自语,“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寞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豆瓣
8.7 (11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 4
目 录
◎辑一 人在欧洲
给我一个中国娃娃 清道夫的秩序
想念草地郎 番薯
烧死一只大螃蟹 斜坡
打开二二八的"黑盒子" 台湾素描
视大奖·必藐之 桃色之外
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 思想栏杆
丑陋的美国人 德国,在历史的网中
泰国来的? 瑞士人
人道难为 猫川幼儿园
阿敏 人的味道
◎辑二 都是过客
一个美国人死了 谁的公园?
莫斯科有条街 在一条泥土路上
都是过客 当国家统一的时候
毒药 我的手里有一块钱
快乐四号 柏林来的亲戚
帮手 走,跟我到小冷去!
效率就是等待 敞开的俄罗斯家门
"婚礼"前夕 双城记
历史的一刻 统一的奇异果
末代总理
◎辑三 大陆印象
吵架 电梯小姐
打架 故乡异乡
北京派出所 路口
寻找一个岛 高老太太
我不站着等 山间小路
◎辑四 行万里路
发现台湾发现我 妈妈讲的话
重回旷野 遇见阿土的那一天
见证者 秩序还好吗?
人吃人的西方 在疯狂中保持清醒
三百与三十万 背着包袱的驴子
国破山河在
◎附 录
一只白色的乌鸦 三个和一个
二千年间 豆瓣
作者: 胡绳 2005 - 9
这是胡绳早年的作品。最初连载于《中学生》杂志,后结集,在大中学生间广泛流行,深受叶圣陶、吴晗、龚育之等赞赏。长时期以来,本书一直以笔名行世,这是第一次以胡绳本名出版的单行本。
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至清二千多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产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
再袭面包店 豆瓣
8.2 (6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 8
《再袭面包店》是村上另一部具有先锋小说风格的小说,位于“青春三部曲”和《挪威的森林》之间的承前启后之作。
看似互不相干的6个短篇,却演绎出人入中年的必有光景:少年的浪漫、青春的冲动,已经越来越远;日常的琐碎,世俗的牵累,而今挥之难去。这位横跨六篇的“我”,开头还敢深夜冒险,携妻“再袭面包店”,还有闲心窥视“象的失踪”,就在此话题在年轻女子面前夸说一番;然而到后来,他却不得不牵扯进“家庭事件”,奉陪煞有介事的未来妹夫,不得不离开有趣的“星期二女郎”,在死胡同里干起寻猫的无聊色勾当。“要是世上的人全部像你这样,世界怕是要变得一塌糊涂”。在妹妹如此指责之后,玩世不恭的“我”,终于也转起了“我们到底要往什么地方去”的念头。
钝感力 豆瓣
5.7 (72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李迎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5
擅长情感题材的渡边淳一此次在《钝感力》中抛开情感话题,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钝感力”(迟钝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此书曾被业界推荐给日本安倍内阁,因而引发民众的阅读热情,其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妇女阅读群体。
“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作者据此分章论述了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和作用,并从医学角度出发(作者为医学博士),阐述其合理性。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都有全新的启示。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豆瓣
7.9 (9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为作者1981-1983年间,为一本杂志写的18篇连载小说。除一篇外,均是一二千字的超短篇小说。各篇内容不一,有写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后的遐想,有写半夜值班的惊魂故事,有写穷人搬家的苦恼等。这些作品有的惊险,有的滑稽,有的深沉,有的故事完整,有的注重感想,像一篇速写。其总的风格是有趣好玩又富有回味,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休闲读物。
2007年4月28日 已读
村上的短篇太适合消遣用了
完全不用动脑筋的阅读
消遣讀物
夜无虚席 豆瓣
作者: 张永义 现代出版社 2004 - 1
这本随笔集以涓涓细流般的温暖笔触,逐篇评述了斯特恩、福楼拜、科塔萨尔、卡尔维诺等众多西方一流作家的创作生涯。全书共分五辑,风格细密地描绘出英、美、法、俄、拉丁美洲等不同语种和地区的文学图景,对于二战之后的小说家和获奖作品尤为关注.无论梅勒、福尔斯、图尼埃、昆德拉这样的文坛宿将,还是翁达杰、麦克尤恩、村上春树等新生力量,连同《暗店街》、《玫瑰的名字》、《香水》、《奥斯卡和露辛达》等惊世之作,在千余幅精彩的图片和上百条书目单的映衬下,五彩斑斓,尽收眼底。附录部分则记述了作家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古典诗词的一点偏见和私爱,或褒或贬,不留情面。
2007年4月22日 已读 书不错。图片很好,但是过多……
消遣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