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智慧之路 豆瓣
作者: 雅斯贝尔斯 译者: 柯锦华 / 范进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8
对于那些重视自然科学的人来说,哲学最坏的方面是它不能产生普遍有效的结果。它不能给我们提供任何经过理解而掌握的东西。
哲学尽管经历了几千年的艰辛努力,对这一类知识却一无所成。不可否认:在哲学领域内还没有普遍被人接受的确定性知识。所有那些具有充分理由而被公众接受的见识,根据事实本身(ipso facto)已不再是哲学而变为科学知识;
哲学思想也不像各门科学那样具有向前进展的特征。
但在哲学领域我们却不能说超过了柏拉图。我们仅仅在史料方面超过了他,在他曾运用过的科学发现上高于他,然而,就哲学本身而言,我们大概很难再达到他的水平。
哲学与各门科学的区别在于,无论哪种类型的哲学都无需一致公认的见解,这也是哲学的本质之一。
解读欧陆哲学 豆瓣
作者: Simon Critchley 译者: 江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 1
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智慧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充满价值。这本小书的核心即是希望可以将哲学置于文化生活的核心,从而复苏对哲学最古老的定义——对智慧的热爱。
本书从两百年前的康德谈起,就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道来,对欧陆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析哲学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进行了精到的阐述,解答了大家心中的问题:欧陆哲学到底是什么。
思想家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布莱恩・麦基 編 译者: 周穗明 / 翁寒松 等 三联书店 2004 - 7
70年代中期,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了电视系列节目《思想家》请五位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如以赛亚伯林、马尔库塞、奎 因、 乔姆斯基、 德沃金等)到节目中与麦基对谈,直接面对非专业的、很少哲学知识背景的观众。这种在电视中进行哲学对话的形式,十分新颖,很受欢迎。
本书即为这些哲学对话的汇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历来颇受大学生和哲学门外汉的青睬。读者于此可以看到这些当今思想界的“各路英
2013年12月1日 已读
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书之一。可惜已经买不到了,孔夫子上的二手又都很贵。但昨天买到了pdf版,质量还可以,最近打算重读。诸位友邻如果有兴趣,可以给我豆邮告诉我你们的邮箱~
哲学 校图书馆藏书 铭心之书
大问题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Big Questions
9.0 (3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C. 所罗门 译者: 张卜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这是一本哲学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哲学导论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它最大的优点是叙述生动,很吸引人,特别是能够吸引那些非专业人士的注意力。作者不是按照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说法,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的。也就是说,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读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的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还加了几篇附录,生动地讲解怎样写作哲学,哲学的规范、文体、风格是什么,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这对学术写作的规范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而著称,难怪本书写得那么善解人意,字里行间都能透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
本书作为一本简明哲学导论性的专著已经是第六版了,很受美国大学广大师生的欢迎。每一个迷恋大问题的哲学爱好者都无法拒绝作者顺畅的文字和对哲学正真的召唤!
伦理学 知性改进论 豆瓣
作者: [荷兰]斯宾诺莎 译者: 贺麟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本书是“贺麟全集”之一种,收入了贺麟先生译自斯宾诺莎的两部重要代表作——《伦理学》和《知性改进论》。《伦理学》写于1662—1675年,1677年出版。全称为《用几何学方法作论证的伦理学》。书中系统阐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伦理学,认为神或自然是唯一的实体,思维和广延是它的两个属性,一切物理和精神现象都是表现实体属性的样式;认为由感觉和记忆得到的知识是错误的原因,而推理和直观得到的知识必然是真的。书中论述了他的哲学、伦理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途径:通过理智克制情感对人的奴役而达到自由,进而达到对神的理智的爱。
《知性改进论》是斯宾诺莎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著作。这书大约是他在1661年冬天到1662年春天所写的。这是一本未竟之作。虽未完成,却仍然是一篇可以告一段落的、内容丰富的独立的论文,并且可以当作他的中心著作《伦理学》的导言来看。作为方法论来看,本书是斯宾诺莎在这一段期间认真学习和研究培根的《新工具》(1620年初次出版)和笛卡尔的著作,特别是他的《方法谈》(1937年初次出版)所提示的方法问题的继承、发展与批判。书中探讨寻求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指出真理相实在的系统一贯性,并力图把十七世纪发展起来的新的力学和数学的精神推广应用到研究存在的认识的整个领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豆瓣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
8.4 (38 个评分) 作者: [法]卢梭 译者: 李常山 商务印书馆 1997 - 2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的绪论。当卢梭同时代的一些哲学家把人类的进步设想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时,卢梭却已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类不平等的产
系于孤独之途 豆瓣
作者: 海德格尔 译者: 成穷 / 余虹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 4
《系于孤独之途:海德格尔诗意归家集》内容为: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当代最有创见的思想家、最杰出的本体论学者、技术社会的批判者。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一直寓居于世界,被持续地“抛人”这个世界里,并无可避免地在走向死亡。海德格尔展示了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问题——存在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可以说,海德格尔一直先知似的来帮助人们回到对存在的思索及其救赎结果上来,并诱导危机中的人们去反思、去用诗的态度生活。
民主二十讲 豆瓣
作者: 刘军宁 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 - 6
《民主二十讲》为了这样一个目的:研究并培育适合民主政治发展的公民社会,避免让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仅仅成为一个空洞的、抽象的政治字眼。民主政治不仅是最广泛受到称颂的政治制度,而且也可能是最难以坚守的政治制度。在所有的政府形式中,唯独民主政体依赖于最少的强制和最多的同意。因此,民主政治需要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植根于公民社会的土壤。
人权二十讲 豆瓣
作者: 何海波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 6
《人权二十讲》展示了人权的起源、发展和今天的状况。对人权观念的反思和批评,任重道远。争取人权的斗争和落实人权的实践,权衡着一个世界公民的良知。人们赋予人权太多的内容,寄寓人权太多的希望,又让人权背负太多的争议。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 豆瓣
作者: [德国] 诺瓦利斯 译者: 林克 华夏出版社 2007 - 7
诗人必须有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心境,使他远离俗务和琐事的想法或癖好,无忧无虑的处境,很多旅行,结识三教九流,大量的观察,闲散,回忆,能言善道,不必只盯住一个对象,不需要太多的激情,而需对一切保持敏感。完美的生活在天国。尘世是不完美的生活的化身……我们世人所说的死亡,实质上意味着天国生活的绝对生活的出现——因此必须不停地毁灭一切不完美的生活……尘世是精神和自然不完美的结合的领域。——诺瓦利斯
目录:
1. 编者前言 2. 诗 (诗歌、夜颂、虔敬之歌)
3. 断片(花粉、补遗、信仰与爱:国王与王后、新断片(节选)
百科全书、断片补遗)
4. 文(基督世界或欧洲、日记摘录)
5. 解读 (诺瓦利斯及其隐微诗文、诺瓦利斯的属灵诗歌、《信仰与爱》解析、革命的目的论)
海德格尔 豆瓣
Heidegger
7.4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迈克尔·英伍德 译者: 刘华文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海德格尔》作者主要围绕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所论及的在世存在、非本真性、负罪、天命、真理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让这位哲人走出固有的语言和风格,与别样的思路连接。
他是有史以来自称“哲学家”而最名不副实的人?是纳粹主义的辩护者?还是大陆哲学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豆瓣
8.3 (18 个评分) 作者: 陈嘉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4
在经历了现代性的近3个世纪的构建过程之后,如今批判的锋芒转向了现代性本身。类似的问题重行开始。社会规范的基础来自何处?现代性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的根据何在?假如以“主体性”作为客体的价值之源、意义之源是错误的,那么主客体之间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人是什么?对此类问题的新解答,构成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思想态度的转变。书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书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用为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流派(宗教卷) 豆瓣
作者: (英)西奥多·加布里埃尔 / (英)罗纳德·吉维斯 译者: 高师宁 / 周齐 三联书店 2008
关于世界各种宗教的指南手册,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与南亚宗教、民间宗教、地方宗教六部分。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各宗教的起源、信仰主张、重要人物等,并用彩图和宗教代表性的建筑进行解说
知识·心灵·幸福 豆瓣
作者: 谭鑫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1
《知识·心灵·幸福——斯宾诺莎哲学思想研究》是作者长期学习斯宾诺莎哲学和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一个总结性的成果,书中具体包括了:为人探求幸福之路的一生、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属性是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人的心灵与身体是同一的等内容。
理解人性 豆瓣
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陈太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 3
《理解人性》系列丛书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状态心理——大至精神病串,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讨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所有。
女权辩护 豆瓣 谷歌图书
6.8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 王瑛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 10
《女权辩护》出版于1792年,是英国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一部经典之作,是第一部伟大的女权主义著作。在2005年英国著名作家梅尔文·布拉格评选出的12部影响世界的作品中,《女权辩护》与《圣经》、《物种起源》等一同入选,这部著作在人类进程当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在这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经典文献中,玛丽对当时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这种教育使得女性处于一种“无知和奴隶式依附”状态,是造成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的罪魁祸首;她把婚姻视为一种“合法的卖淫”,对女性自甘沉沦于依附甚至奴性状态深感痛心;她主张女性的权利同男性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呼吁给予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教育权、工作权和政治权。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消灭教会,废除军阶制,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则是革除君主专制。
狂热分子 豆瓣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8.6 (15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里克·霍弗 译者: 梁永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浮士德 豆瓣
Faust
9.2 (39 个评分) 作者: 歌德 译者: 钱春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并列的四大文豪。《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 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