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爱这个世界 豆瓣
Beruf Philosophin oder Die Liebe zur Welt
6.8 (5 个评分) 作者: [德] 阿洛伊斯·普林茨 译者: 焦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 3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她的主要著作《人类境况》、《集权主义的起源》等已经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在汉语学术思想界,阿伦特的思想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阿伦特与海德格尔长达一生的爱情,已超出他们私人生活的范畴,成为20世纪哲学史的一个事件。
此书的内容有:早年生活,渴求知识,献身精神和理性,告别德国,迫害和诽谤,艾希曼以及没有结束,美国的反叛,河面上的光芒等。
百合·飞鸟·女演员 豆瓣
作者: [丹麦] 索伦·克尔凯郭尔 译者: 京不特 华夏出版社 2004 - 11
《原野里的百合和天空下的飞鸟》是克尔凯郭尔关于宗教人生的陶冶性讲演,他由此成为一个拒绝教学的本真基督徒,他反复提取耶稣登山宝训中的段落——关于原野里的百合不劳作、不织衣和天空中的飞鸟不收获、不积聚,并以其诫喻性作为终结语;《一个女演员的生活中的危机》是典型的克尔凯郭尔式的审美散文,他说的是青春的、偶然的、无常的东西和成熟的、永恒的、本质的东西。
快乐的科学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黄明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快乐的科学》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自私的基因 豆瓣 Goodreads
The Selfish Gene
9.0 (46 个评分) 作者: (英)里查德.道金斯 译者: 卢允中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 10
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每一物种之内,某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留下更多的生存后代,因此,这些得以繁殖的幸运者的可遗传特性(基因),在其下一代中的数量就变得更加可观。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区分繁殖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造就了我们,因此,要想了解我们的自身特性,就必须懂得自然选择。
尽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关键所系(特别是同
孟德尔的遗传学相结合时),但却一直为许多人所忽视。社会科学领域内一系列研究部门相继兴起,致力于建立一种达尔文前和孟德尔前派的社会和心理世界的观点。甚至在生物学领域中,忽视和滥用达尔文学说的情况一直令人诧异。无论造成这种异常发展的原因究竟何在。有迹象表明,这种状况即将告终。达尔文和孟德尔所进行的伟大工作已为日渐增多的科学工作者所发展,其中著名者主要有菲希尔(R.A.Fisher),汉密尔顿(w.D.Hamilton),威廉斯(G.C.Williams)和史密斯(J.Maynard Smith)。现在,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
道金斯对社会学说中这一崭新工作的主要论题逐一作了介绍: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的自私的定义,进犯行为的进化,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道金斯精通这一基本理论,他胸有成竹,以令人钦佩的清晰文体展示了这一崭新的工作。由于他在生物学方面的造诣颇深,他能够使读者领略生物学文献中的丰富多彩和引人人胜之处。凡遇他的观点同已发表的著作的论点有分歧时,他的评论,就象他在指出我的一处谬误时一样,无不一箭中的。同时,道金斯不遗余力地把据以论证的逻辑推理交待清楚,俾使读者能够运用这种逻辑推理再去扩展这些论据(甚至可以和道金斯本人展开争论)。这些论据可以向许多方面扩展。例如,如果(按道金斯的论证)欺骗行为是动物间交往的基本活动的话,就一定存在有对欺骗行为的强烈的选择性,而动物也转而必须选择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使某些行为和动机变成无意识的,从而不致因蛛丝马迹的自觉迹象,把正在进行的欺骗行为败露。因此,说自然选择有利于神经系统是更准确地反映了世界的形象这种传统观点,肯定是一种关于智力进化的非常幼稚的观点。
近年来社会学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引起了一股小小的逆流。例如,有人断言,近年来社会学说方面的这种进展,事实上是为了阻止社会前进的周期性阴谋的一部分,其方式是把这种社会的前进说成在遗传上似乎是不可能的。还有,把一些相似而又不堪一驳的观点罗致在一起,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即达尔文的社会学说,其政治含义是反动的。这种讲法同事实情况大有径庭。菲希尔和汉密尔顿首次清楚地证明了遗传上性别的均等性。从群居昆虫得到的理论和大量数据表明,亲代没有主宰其子代的固有趋势(反之亦然)。而且亲代投资和雌性选择的概念,为观察性别差异奠定了客观的和公正的基础,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展,超越了一般把妇女的力量和权利归根于毫无实际意义的生物学上的特性这一泥潭中所作的努力。总之,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说使我们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康德学述 豆瓣
作者: 郑昕 商务印书馆 1984 - 8
《康德学述》概述了康德的主要思想,并论证了其中的道理,用自己的话讲出,对于稍有康德哲学知识的人,阅读起来仍是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郑昕是我国第一位康德专家,研究康德哲学功底十分深厚。《康德学述》也是我国认真介绍康德哲学的第一本专著,曾经使很多现已是著名专家、教授的人受益匪浅。
计算机与人脑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冯·诺意曼 译者: 甘子玉 商务印书馆 1965 - 3
《计算机与人脑》是自动机(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原书是冯·诺意曼在1955-1956年准备讲演用的未完成稿。著者从数学的角度,主要是从逻辑和统计数学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的运算和人脑思维的过程,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书中的许多技术推论带有预测性,尚待今后实验研究及进一步探讨才能判断其是否正确。
人是机器 豆瓣
5.8 (9 个评分) 作者: [法] 拉·梅特里 译者: 顾寿观 译 / 王太庆 校 商务印书馆 1959 - 9
本书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拉·梅特里(1709—1751)的代表作品。梅特里根据大量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材料,证明人的心灵状况决定于人的机体状况,特别证明了思维是大脑的机能和道德源于机体的自我保存的要求。在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无神论和伦理学等许多方面,梅特里还提出一系列后来为其他法国唯物主义者进一步发展了的思想。
本书是十八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
人的宗教(修订版) 豆瓣
作者: [美] 休斯顿·史密斯 译者: 刘安云 海南出版社 2006 - 5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教、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
本书根据作者1991年再版的版本翻译完成。这一全新版本溶入了作者近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增加了新的面向,如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加强各宗教 的内在层面分析等 。并在藏传佛教、苏非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 方面作了重点补述,且有崭新的一章论及原初宗教——美、澳、非洲原住民的宗教传统。
墨者的智慧 豆瓣
作者: 孙中原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墨子及其后学在当时称为墨者,后来叫做墨家,其代表作品是《墨子》一书。《墨子》是墨家学者在科学、哲学、逻辑、政治、道德。军事等各方面长期凝聚的智慧结晶。本书选取《墨子》一书中的精粹内容,给予必要的评述论说,以便于当今读者了解墨者在各方面的深邃智慧,共同继承、发扬先人所创造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
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 豆瓣
作者: [法]阿尔贝特・施韦泽 译者: 陈泽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1
在20世纪的欧洲,阿贝特施韦泽位家喻晓的人物,他于1875年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青年时代才多艺,不仅是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而且是一位享有盛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三十八岁时取得医生执照,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洲去,到那未开化的黑暗大陆──非洲去。随后,携妻子起前往非洲的兰巴雷内(现在属于加蓬),在那里,他创建了自己的诊所,务为当地居民治病,六十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与世长辞。
阿贝特·施韦泽在其独特的、丰富的、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不仅杰出地实践了人道义,而且多次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和思想,并在宗教、哲学、音乐等领域中,以文学家的风格和思想的深度发表了大量论著,晚年更是发出了多次反对核战的呼吁,留下大量宝贵的文献。作为按照其生平年代编辑的施韦泽文集,编者把施韦泽的关文献结合在一起,突出了施泽事和思想的闪光点,组成了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施韦泽自传”,为读者了解施泽的生平、研究其思,提供了可靠的、生动的文献。
在20世纪的伟人中,施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行动的人道主义者,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思想家。作为世闻名的伟人,他体现了古希腊个人全面发展的理想和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完美结合。作为印度思想和中国思想的究者,他又是综合东西方文化的出代表。爱因斯坦这样评价他:在20世纪西方世界,施韦泽是唯一能与甘相比的具有国际性道德影响的人物。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施韦泽在国际上声誉显赫,但在国内的知名度限,他的《敬畏生命》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被内知名学者任可和引用。施韦泽的一些文章被大中学生的美德读本辑录。这本书为我国读书界了解和研究施泽的生平和思想提供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和完整的中文资料。
梭罗日记 豆瓣
作者: 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朱子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5 - 1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
《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没有人比梭罗更担当得起“真正的美国人”这一称号。相信这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感觉。
康德 豆瓣
作者: 奥特弗里德·赫费 译者: 郑伊倩 人民出版 2007 - 1
伊曼努尔·康德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教授和政治哲学研究部主任奥特弗里德·赫费清楚明了、通俗易懂地描述了康德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史,阐述了康德从《纯粹理性批判》到伦理学、法哲学和历史哲学直到宗教哲学和艺术哲学的基本思想。赫费在分析批判中说明了为什么康德的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挑战性。
哲学问题 豆瓣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9.0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伯特兰·罗素 译者: 何兆武 商务印书馆 2007 - 4
本书作者、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在数理逻辑的研究领域曾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他多方面的成就,他一生曾获得过多种荣誉,包括1950年的诺贝尔奖。在哲学上,他的观点大抵早期是属于新实在主义的,晚年逐渐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本书是他早期的最后著作之一,书中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可以代表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在本书各章中,我主要限于谈论那些我认为可以发表一点肯定的和建设性意见的问题,因为单纯否定的批判似乎是不适当的。为了这个缘故,本书中知识论所占篇幅就比形而上学更多些,而哲学家们讨论得很多的一些论题,倘使加以处理,也处理得非常简略。
德国哲学十论 豆瓣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本书为作者研究德国哲学最具心得的代表性论著,研究对象包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卡尔·施密特、伽达默尔、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等近现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由于他们的思想影响远远超出了德国的范围,因而具有世界意义。作者不是以学院哲学的方式,而是从哲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出发,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探索并揭示这些思想巨人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这样的研究取向亦表明了作者自己的理论关切和时代关切。
实用人类学 豆瓣
作者: [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 译者: 邓晓芒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6
《实用人类学》从纵深方面解析人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结构,并从横的方面说明不同个性、气质的的人以及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种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论欲望能力、人类学的特性等。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 豆瓣
作者: 曹卫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9
《曹卫东讲哈贝马斯》是对哈贝马斯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对现实政治批判所形成的“话语政治模式”的最新阐述。从哈贝马斯的十卷本《政治评论集》入手,在分析哈贝马斯政治概念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其交往理性思想的展开过程,逐步阐明哈贝马斯对政治概念的独特理解及其交往行为理论语境中的政治概念。并从哈贝马斯话语政治概念对欧洲一体化和世界一体化所可能具有的指导性意义出发,进一步揭示了其现实关怀和现实意义。
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豆瓣
作者: [荷兰] 巴鲁赫·斯宾诺莎 译者: 洪汉鼎 / 孙祖培 商务印书馆 1987
译序
第一部分:沃尔夫英译本导言
I.斯宾诺莎传
II.《神、人及其幸福简论》一书的历史
第二部分:神、人及其幸福简论
第一篇 论神
第二篇 论人及其所有物
附录
一 论神(共十章)
二 论人的心灵(共二十六章)
译后记
沉思录 豆瓣
Meditations
7.8 (71 个评分) 作者: 马可·奥勒留 译者: 何怀宏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 - 2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作品来自奥勒留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部著作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