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呐喊 豆瓣
作者: 鲁迅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7
本文为繁体竖排文字!
《呐喊》是鲁迅1918年——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本书是1930年版本原版珍藏。
了不起的盖茨比 豆瓣
The Great Gatsby
8.3 (100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巫宁坤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人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Goodreads 豆瓣
8.4 (342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安娜・卡列宁娜(上下) 豆瓣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周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 1
本书问世一百多年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风云的变幻,这部出自巨匠之手的艺术杰作,不但没有减色,反而显得更为瑰丽。而当它出现之初,却曾招致不少的非议。令人诧异的倒不在于有关内容的品评。任何反映当前生活的作品,是难免激起不同的反应的。令人诧异的是对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示怀疑。其中问题之一就是所谓缺乏结构。情节围绕着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安娜和她的丈夫列宁、情人弗斯基之间的故事;另一条是列文和他的恋人吉蒂之间的故事。
大师和玛格丽特 豆瓣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
9.5 (68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钱诚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6
《大师和玛格丽特》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它是一本“对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现实进行恶意嘲讽”、“主张向恶势力投降并为它服务”的怪诞小说呢?抑或是“启迪人们内心的善,净化人的心灵”、“帮助人们牢牢把握住自己内心的道德准绳”、歌颂“人对真善美的大胆追求的”“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一部主要杰作”呢?众说纷纭。本书作者布尔加科夫又究竟是一个“不理解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暴露了本身的人道主义弱点”的平庸作家呢?还是一位思想深邃、“以大无畏精神向一切恶提出挑战”、“集讽刺作家、幻想题材作家、现实主义作家的天才于一身”的文学大师呢?他为何曾把花费两年心血写到第十五章的这部作品的原稿付之一炬,后来又重新握笔,前后历时十二载,八易其稿呢?他在自知身患绝症、不久人世的情况下,在生活困苦、精神压力沉重、明知这部作品不可能发表的处境中,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坚持修改并补充它,直至生命之烛燃尽呢?现在看来,至少可以说:盖棺时某些人论定他为“反政治的小说家和不严肃的幽默家”,把他的作品说成是“存心取悦于读者”、“恶意讽刺现实”等,这些结论是下得过于仓促了。为布尔加科夫恢复名誉成为苏联文艺界一桩重要事件,他的作品在八十年代仍如此畅销,这里必定有其内在原因。我们应该努力通过作者的思想、生活及创作道路探索他的创作意图,在作品本身中寻找其艺术魅力的源泉及上述问题的答案。
老人与海 豆瓣
8.9 (15 个评分) 作者: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吴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7
《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
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评论家说:“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
围城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1 (796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 2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沧浪之水 豆瓣 Goodreads
8.2 (40 个评分) 作者: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10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
呼啸山庄 豆瓣
Wuthering Heights
8.5 (241 个评分) 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 译者: 张扬 / 张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丽不过是步历代哲人、隐者、科学家、艺术家后尘,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爱米丽一生经历简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统教育,又没有爱情婚姻实际体验,人们对于她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的爱情绝唱也曾疑惑不解。对这一问题,早有人以“天才说”
做出解释,而经过百余年的研考据,传记作者和评论家又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凭据。爱米丽以及她的姐妹,虽然生长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却来自北爱尔兰,母亲玛丽亚・勃兰威尔是威尔士人。这一对父母所属民族的祖先,同属具有冲动浪漫气质的凯尔特人,而且二人都不乏写诗为文的天分:帕特里克又一向怀有文学抱负,曾自费出版诗集;玛丽亚出嫁前写给帕特里克的情书,也是文采斐然。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荒原精神的陶冶哺育,爱米丽的艺术天才无疑并非无源之水;而且她家那座荒原边缘上的牧师住宅,外观虽然冷落寒酸,内里却因几个才智过人的子女相亲相携而温馨宜人。他们自幼相互鼓励、切磋,以读书写作为乐。这一方面大大冲淡了物质匮乏之苦;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写作功力。
爱米丽的写作,从诗开始,她在着手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十六七年间,陆续写出习作诗文《贡代尔传奇》和短诗,如今所见,仅近二百首诗。姑且不论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些文字起码也是创作《呼啸山庄》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准备。换言之,她写《呼啸山庄》,是她写诗的继续。她的诗,真挚、雄劲、粗犷、深沉、高朗,这也是《呼啸山庄》的格调。
简爱(英文全本) 豆瓣
Jane Eyre
8.0 (299 个评分)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 11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赶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小说以其感人的对于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奋斗史的刻划取胜,《简爱》也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
约翰·克利斯朵夫 豆瓣
Jean-Christophe
8.8 (39 个评分)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傅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 1
本书写的是关于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爱德蒙·高斯称此书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
整个作品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宫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像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大,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飙,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神鞭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文汇出版社 2003 - 2
清朝末年,一个海神娘娘“出巡散福”之日,津门各会热闹非凡。盐务展老爷新娶的小老婆飞来凤这一天大出风头,逢会必截,犒赏丰厚。突然,估衣街上的大混星子玻璃花跳出来横生事端,故意挑衅。众人劝说无效,僵持不下。人群里走出一个带点傻气的汉子,对玻璃花好言相劝。这大混星子不但不听,还张狂地要来揪他头上那根粗黑油亮招人眼目的大辫子。不料,那“傻巴”的辫子竟像皮鞭一样,把玻璃花抽了个鼻青脸肿。玻璃花在估衣街上栽了面子,他发誓一定要找到那“傻巴”一决雌雄。经多方打听,方知那人是城西挑担卖炸豆腐的“傻二”。混星子死崔为垄断估衣街,借机除掉玻璃花,便撺掇他去找津门“三大块儿”中能耐最大的戴奎一帮忙“拔撞”。戴打得一手好弹弓,可称天下奇绝。死崔怕戴奎一不答应,顺口瞎编说人称傻二那辫子叫“神鞭”,奎的弹弓子不过是小菜儿,用激将法煽风点火,烧起戴的嫉妒心,使他下决心会一会傻二。不料,傻二用辫子不仅轻轻巧巧就打掉了戴的泥弹丸,还抽掉了他的绝活“双珠争冠”,羞得戴奎一无地自容。从此,“神鞭”的名声便传开了。原来,傻二自小跟爹爹学辫子功,不曾与人交手,不知如此神速和厉害!而且使起来,随心所欲,意到辫子到,甚至意未到辫子已到。他爹临终前曾告诫他,这辫子功传子传孙,不传外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使出来,否则将招灾惹祸。果然,先是玻璃花,后是戴奎一,戴奎一引来在西市上的砸砖头的王砍天,王砍天又引来鸟市上拉硬弓的柳梆子……全叫他抽跑了。四门千总马老爷打发人拿来贴子请他去,想派给他一个小缺,在护城营当什长,教授武功。但他家世代不沾官场,推掉了这个差事。千总爷也不勉强他,只叫他耍耍辫子,当玩意儿看看。他只花里胡梢耍一通,还当场打落了几只蜻蜒。千总爷看呆了,当即把府、县、镇、署、前后左右各营中的几位老爷请来观看,个个开了眼,赏了他许多财物。“神鞭”的绰号也愈叫愈响。一天,号称津门武林的祖师爷索天响忽然找上门来,说要教教傻二如何做人,见面先是“盘道”,从“形意”到“少林王拳”到“三层”,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接着又表演了几招漂漂亮亮的拳腿。看得傻二心服口服。不料,这祖师爷待到与傻二交手时,没交几个回合,竟有些微喘。他见明打不成,便使出暗器,被傻二的辫子抽了个正着。最后灰溜溜地走了。傻二开始信服自己的本领,他愈发感到这辫子真是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刚猛又轻柔,灵巧又恢宏,似有一股扫荡天下、所向无敌之势。紫竹林里的东洋武士佐藤秀郎闻说此事,把玻璃花叫去询问了一番“神鞭”的能耐,并拜托他下战表给傻二,要和“神鞭”比试比试。傻二接到战表,正犹豫不决,武林高手鼻子李特意前来给他鼓气,指点迷津,要他一定打败洋人。比武这天,身材挫小的佐藤秀郎事先立了个桩,站在桩上,想居高临下,逮机会捉傻二的鞭子。傻二看破对方招数,想出对策,不让他抓住自己的辫子,拳掌辫并用,直把东洋武士晕头转向地扔到对面的戏台上。傻二鞭打东洋武士,不单威震津门,也落得美名四扬。有人送来两块横匾,一是“张我国威”,一是“神鞭”。许多好武少年求他开山收徒,被他一一拒绝。玻璃花见不能取胜,便伙同假洋鬼子收买剃头刮脸的王老六,要他趁给傻二剃头时把“神鞭”割下来。事虽不成,却使傻二吃惊不小。卖字画的金子仙劝导他该视这辫子为国宝,加倍爱惜。傻二想既然自己的功夫不能外传,就该赶紧娶妻生子,传衍神功。便托金子仙帮他找个媳妇。金家正好有个老闺女金菊花,就送过门来。金菊花人勤恳诚实,对他的辫子尽心尽力地爱惜。光绪二十六年,天下闹起义和拳。直隶省遍地义和拳纷纷竖旗立坛。附近各地团民潮水般地涌进天津卫,与紫竹林的毛子们交上火。傻二爹爹生前的朋友刘四叔受义和团总头领曹福田之命来请他,并告诉了他家辫子功的由来:傻二的老祖宗原先练的是问心拳,传自佛门,都是脑袋上的功夫。但必须仿效和尚剃光头,为了交手时不叫对方抓住头发。清军入关后,男人必须留辫子。这一变革绝了傻二家的武艺。逼得傻二的老祖宗把功夫改用在辫子上,才创出这独异奇绝的辫子功。刘四叔责问他身怀绝技,为何不上阵灭敌,光宗耀祖。傻二听了,这就跟刘四叔走。他来到吕祖堂,看了一番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表演,又受了曹福田写的一张咒符,便带一路团民与毛子们交手。开始,近距离的肉搏战使毛子们吃了大亏,他们便退到土岗子后边放枪,团民们纷纷中弹倒下,傻二也被炮弹震昏了过去。待他醒来一看,满地都是死人,刘四叔带的吹歌会已全部捐了性命。再一看辫子,竟叫洋枪子儿打断了,神鞭完了。傻二逃回金子仙家,藏了半年多。金子仙四下打听,才打听到估衣街瑞芝堂的冯掌柜有生发的秘方。按方一用,傻二日见细黄的头发渐渐变黑变粗,过年转春,一条光滑乌亮又粗又长的神鞭完全复元了。尽管如此,傻二心里很不是滋味。随着洋货涌进,金子仙的字画生意每况愈下,生活窘困,加之金菊花不能生育,不得已,傻二开馆收徒,靠徒弟的学艺钱和额外的孝顺糊口。几年之后,大清朝亡了,外边忽然闹起剪辫子。这时的玻璃花混进了“巡防营”的洋枪队,不但剪了傻二徒弟的辫子,还上门来要和傻二算旧帐。傻二一声不吭,闭门不出,不久就失踪了。一年过后,玻璃花到南门外小铁铺取锁栅门的大链子,正抽着烟,突然不知哪来连发三枪,一枪打灭他的烟头,一枪打断了烟卷,再一枪打飞了他的帽子。接着有一少年来下贴子,说有人要会他。玻璃花一去,见是剃了光头的傻二,如今竟成了双枪神射手,就像他当年的神鞭一样纯熟快捷,神鬼莫测。看得玻璃花真正心服。不久,传说北伐军中有一个神枪手,双手打枪,是个地地道道的天津人,可谁也说不出这人的姓名。只有玻璃花心中有数。
务虚笔记 豆瓣 Goodreads
9.3 (22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南海出版公司 2004 - 5
《务虚笔记》是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的长篇小说,叙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本书是史铁生首部长篇小说,也是史铁生半自传式的作品。   我们将默默地凝望,隔着咫尺空间,隔着浩瀚的时间,凝望生命的 哀艳与无常、体味历史的丰饶与短暂。他抑或我、不动声色却黯然神伤。  他转动轮椅的手柄,轮椅前进、后退、转圈、旋转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谁新近发明的一种游戏,没有背景,没有土地甚至也没有蓝天,他坐在那儿轻捷地移动,灵巧地旋转,仿佛这游戏他已经玩得娴熟。
博尔赫斯小说集 豆瓣 谷歌图书
9.4 (82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 陈泉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
收录小说五十九篇,分别见诸博尔赫斯的六个小说集,即《恶棍列传》(1935)、《虚构集》(1944)、《阿莱夫》(1949)、《布罗迪报告》(1970)、《沙之书》(1970)和《莎士比亚的记忆》(1983)。选取标准主要是考虑读者通常的阅读口味,即选取可读性强的篇目。《莎士比亚的记忆》四篇由陈泉译出,其余各篇王永年译。
广岛之恋 豆瓣
Hiroshima mon amour
8.2 (103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谭立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7
如果一定要为西方电影从古典时期转为现代时期寻找一部电影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无疑应当是《广岛之恋》。《广岛之恋》以其现代意义的题材,暧昧多义的主题,令人震惊的表现手法,与新小说派的紧密联结,在多重意义上,启发和开创了现代电影。
一九五九年的五月,阿伦·雷乃携他于去年拍摄完成的新片《广岛之恋》来到法国戛纳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第十二届电影节,影片如一枚重磅炸弹,立即轰动了整个西方影坛。有人认为这是一部“空前伟大的作品”、是“古典主义的末日”、“超前了十年,使所有的评论家都失去了勇气。”
《广岛之恋》讲述在日本拍戏的法国女演员与日本建筑师的异国恋情,穿插遭遇原子弹的广岛和二战时期女演员少女时代在法国小城纳韦尔与德国士兵的爱情悲剧。人们说《广岛之恋》是电影的转折点,影片中首次出现大胆而新颖的叙事技巧,电影将早已为文学把持的地盘夺了过来,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介入,影片同传统的、以设置一个无所不知的讲述者为基础的现实主义表演实行了决裂。一个或多个人物的独白取代了讲述者。世界不再是被描绘的了,而是反映在人的脑海中,观众也不得不以新的方式去感受这些影片。
五十年代末期,法国一批新进导演掀起反传统的电影运动,被称为“新浪潮”,以戈达尔为首的年轻导演蔑视一切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拍摄的电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 同时期崛起的“左岸派”电影集团通常被视为“新浪潮”的一个分支,阿伦·雷乃既是这一集团的代表,他们拍摄的影片注重探索人的内心意识,更使用大量现代色彩十分浓郁的时空倒错的“意识流”手法。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行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岸派”的成员。如“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玛格丽特·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给“左岸派”电影带来了强烈的文学风格,因而“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为“作家电影”。“作家电影”一词广义上具有双重含义,其一它意味着影片的导演即是影片的创作者,影片必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二影片的剧本屏弃改编名著,而是只拍为电影原创的剧本,其中一大部分是文学家为电影创作的剧本,影片中许多表现手法因而来源于对文学表现手法的借鉴。《广岛之恋》由玛格丽特·杜拉斯编剧,阿伦·雷乃导演,无疑成为左岸派作家电影的代表作。
《广岛之恋》的爱情与反战反军国主义题材的相互交织得益于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剧本原创,但是纵观阿伦·雷乃的创作历程,当代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事件)以及战争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始终是他选材的重心所在。创作于1950年的《格尔尼卡》借助毕加索的同名绘画,对在1937年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这个著名的古城所进行的灭绝人性的轰炸进行强烈的抗议。1955年阿伦·雷乃又拍摄了《夜与雾》,重新剪辑档案馆得来的黑白照片,新闻片以期重现纳粹集中营残酷情景。而《广岛之恋》正是这两部作品的合乎逻辑的延续和归宿。
2006年12月22日 已读
再次重读,越发惊叹于杜拉斯的深刻敏感。想到当年还曾真的以为她只是畅销言情作家,惭愧至极。王小波曾那么力赞过她,她是当之无愧的。
小说
苏菲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Sophie's World
8.6 (387 个评分)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译者: 萧宝森 作家出版社 1996 - 1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6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