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study

EXA

EXA @95135762824

74 本书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图书] 豆瓣
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
7.2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蕾切尔·西蒙斯 译者: 徐阳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1
★第一本探讨女性霸凌问题的专著,走进“战火纷飞”的女生世界。
★倾听遭遇隐性霸凌女孩的真实心声,勾心斗角并非女孩的天性,畸形的社交文化才是问题所在。
★一本数字时代的女孩反霸凌实用手册:谣言攻击、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数字化的新型霸凌同样不容小觑。
★汇总十余年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学校、家长、老师提供反霸凌的全面策略。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名人推荐
心理学家玛丽·皮弗在1994年畅销书《拯救奥费利娅》(Reviving Ophelia)中了分析神经性厌食和自杀受害者,时隔多年,本书再次点燃人们对年轻女性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
终于,西蒙斯让我们看到,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女孩的隐性攻击行为有自己的名字:霸凌。在西蒙斯等人的启发下,一场扭转局势的社会大讨论展开了。有人说,这场关于女孩和霸凌行为的讨论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瞬间点燃的大讨论,让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女性刚开始公开讨论家庭暴力的时候。 ——《洛杉矶时报》
一部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好书,它将唤醒我们所有关心女孩成长的人。一些女孩每天都在友情问题中苦苦挣扎,西蒙斯让我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她揭露了一个成人看不见的隐性攻击世界。 ——苏珊·韦尔曼,“奥费利娅计划”主席
女孩和妈妈们的必读书目。 ——《波士顿环球报》
大胆之作,粉碎谬论。 ——《西雅图周刊》
撕开成年女性社会笑脸相迎的表面,暴露女孩的黑暗秘密:恶意心理战每天都在我们的初高中校园里游荡。 ——《旧金山纪事报》
将女孩的刻薄文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旧金山湾卫报》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为女孩、父母、教师乃至学校管理层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说这本书姗姗来迟,相信每位女性都会表示赞同。 ——《得梅因商报》
本书鼓励女孩在愤怒或嫉妒时主动沟通,而非诉诸谣言。 ——《芝加哥论坛报》
打破沉默,大胆探讨女孩之间微妙的小摩擦和攻击。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发人深省……对任何一位渴望获得友谊的青少年或父母来说都具有疏导作用。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
复杂的攻击行为贯穿女孩们的日常生活和友谊,本书为理解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描述语言。 ——全美高中体育教练协会
这本书对任何一位努力帮助少女渡过难关的成年人来说都很宝贵。 ——《书单》
为成年人预防女孩隐性攻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图书馆日志》
逃生梯上的婴儿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茱莉·菲利普斯 译者: 栾志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意味着什么?不是在“一个自己的房间”,而是在家庭空间里创作,这意味着什么?《逃生梯上的婴儿》是对母亲身份与艺术成就之间关系的沉思,为我们思考当代生活中一些最为紧迫的矛盾冲突提供了洞见。
--
厄休拉•勒古恩在家庭生活中找到了富有成效的稳定性,奥德雷•洛德按照自己的方式养儿育女。苏珊•桑塔格和安吉拉•卡特分别在19岁和43岁的时候成为母亲。这些母亲育有一个孩子,或五个,或七个。她们在工作室、在厨房、在车上、在床上、在书桌前创作,婴儿车就放在她们身边。作者以强烈的共情力,让我们看到了这些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作家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私密抗争。她们因为追求创造性的工作而遭受指指点点——多丽丝•莱辛被指责说抛弃了自己的孩子,爱丽丝•尼尔被婆家说成为了完成一幅画,把孩子丢在纽约公寓的逃生梯上。菲利普斯把这些开创性女性的生动画像穿插在一起,提出具有创造力的母亲身份是一个把婴儿放在谣传中的逃生梯上的问题:工作和照护处于一种不断协商、临时的、生产性的张力之中。
The Fairest of Them All [图书] 谷歌图书
作者: Maria Tat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We think we know the story of Snow White from Disney and the Brothers Grimm. But acclaimed folklorist Maria Tatar reveals dazzling variations from across the globe. The story of the rivalry between a beautiful, innocent girl and her equally beautiful and cruel mother has been endlessly repeated and refashioned all over the world. In Switzerland you might hear about seven dwarfs who shelter a girl, only to be murdered by robbers. In Armenia a mother orders her husband to kill his daughter because the moon has declared her "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 The Brothers Grimm gave this story the name by which we know it best, and in 1937 Walt Disney sweetened their somber version to make the first feature-length, animated fairy ta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Since then the Disney film has become our cultural touchstone--the innocent heroine, her evil stepmother, the envy that divides them, and a romantic rescue from domestic drudgery and maternal persecution. But, as every fan of the story knows, there is more to Snow White than that. The magic mirror, the poisoned apple, the catatonic sleep, and the strange scene of revivification are important elements in the phantasmagoria of the Snow White universe. Maria Tatar, an acclaimed folklorist and translator, brings to life a global melodrama of mother-daughter rivalries that play out across countries and cultures.
逊色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Inferior:How Science Got Women Wrong-and the New Research That's Rewriting the Story
8.2 (17 个评分) 作者: 安吉拉·萨伊尼(Angela Saini) 译者: 李贯峰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1 - 4
!面对任何基于性别刻板印象产生的不公偏见,请在本书指导下予以回击!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旨在通过还原生命科学领域性别研究的基本路径,揭示出人们对性别(尤其女性)的刻板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差异使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次等地位。人们普遍认为,她们体格虚弱、思想软弱,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连达尔文也声称女性处于进化的较低阶段。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是男性)不断发现所谓新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既有主张。从智力到情感,从认知到行为,科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是根本不同的。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一波巨大的研究浪潮如今正在刷新我们的固有偏见。两性之间的差异正在被重新定义。
本书作者安吉拉·萨伊尼将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其必要的关于女性的新科学编织在一起,揭示女性的身体和思想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她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中的性别研究,探索了更加深层的个人和社会意义。与此同时,作者以一种较为中立的科学表述向读者还原性别研究在科学领域的困难之处,借此传达出克制且理性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所有科普作品应有的价值内涵。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具有启发性的好书。萨伊尼利用大量数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迫切需要的解释,以此来说明长久以来,即使是最为公正的科学研究领域,也不知不觉成为了父权制社会偏见的助推器。这本书也给科学界的其他成员造成了重要的挑战:承认并纠正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重新审视女性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对任何性别都是有益的。
——《英国独立报》
启蒙运动带来了科学、哲学和艺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但这个时代也创造了一个关于女性的叙事——她们在智力上不如男性。科学记者萨伊尼认为,科学界长久以来排斥女性,科学的过程充斥着固有偏见, 萨伊尼表示,新的科学成果和社会意识正在推翻大量的性别刻板影响,但很多问题仍然从技术与观念上悬而未决。
——《科学美国人》
这是一本颇有分量的著作,语言优美、叙事引人入胜,萨伊尼从人类学、演化史、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角度为其论点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她对无意识偏见的论证几乎难以反驳,所以,不管你对性别和平等有什么看法,先读读这本书。
——《经济学人》
我们应当从认识上确立一些对性别区别的判断标准,这种标准必然应当从科学认识入手。
——《卫报》
宮本百合子随筆集 / 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宫本百合子随笔集 - 后浪(Post Wave)出品 [图书] Goodreads 豆瓣
宮本百合子随筆集
作者: [日]宫本百合子 译者: 彭清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9
【亚洲女性主义先驱,近百年前坚决抵制男凝;“日本的波伏娃”,东亚版《第二性》;刨根问底“女人味”的前世今生,重走女性主义来时路;为古今东西被曲解、被规训的女人们正名】一针见血的珍贵建言,大力推动亚洲女性的思想变革。 《女人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宫本百合子随笔集》属于后浪出品的“宫本百合子作品系列”。日本进步女作家宫本百合子经过婚姻的洗礼,有了深刻的女性觉醒,她一方面将人生经验写成《逃走的伸子》《小径分岔的庭院》,另一方面倡导男女平权、人人平等。在《历史的落穗——浅谈鸥外、漱石、荷风的女性观》《女性的历史——基于文学》《人类的婚姻——婚姻的道德》《衣服与女性的生活——为了谁》等文章中,透过对古今东西的文艺作品、社会发展背景的分析,深度审视女性地位的改变,竭声呼吁女性要走出家庭、投身社会,创造自己的未来。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这些观点仍然一语中的。 宫本百合子拒绝颓丧的热血一生就是一部日本近代女性抗争史。她推动妇女解放,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文学创作和社会运动,真正用一辈子去实践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仅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著 者:[日]宫本百合子 译 者:彭清 后浪(Post Wave)出品
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图书] 豆瓣
作者: [美] 乔纳森·科特 / [美] 苏珊·桑塔格 译者: 栾志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0
【编辑推荐】
※苏珊·桑塔格:行过人生的高峰与低谷,12小时访谈全记录
她是苏珊·桑塔格,当代西方声名卓著的知识分子;
她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
她的代表作《反对阐释》《疾病的隐喻》《论摄影》,在众多领域引发思想地震;
她是作家,是文学巨星,也是母亲、女人,和孩子。
经历过文坛的无数交锋,她的对手是癌症——这一次,她赢了;
病愈后,她用前所未有的12小时长篇访谈,进一步敞开自己的世界,
展现出感性与理性的无数分身,用谈话谱写自传。
※一次对伟大灵魂的贴身观看,一场高速对撞的思想现场:
从巴黎公寓到纽约摇滚现场,从癌症经历追溯到“荒漠”童年,
机锋迸发,神采飞扬,闪烁智性光芒。
阅读是——“我轻微的自毁”;
写作是——“有违天性的活动”;
身体是——“一台有一定使用期限的机器”;
摄影是——“反映这个社会所有复杂性、矛盾性和含糊性的核心”;
碎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
性是——“一个非常黑暗的领域,是邪恶的剧场”;
父权体系是——“错误且压迫性的”;
活着是——“一种侵略”……
※从“荒漠般的童年”到“自学成才”——我们时代最睿智的文化偶像,揭示铸就自我的秘密
正如“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这位被公认的伟大女性也同样这么认知自己:
——桑塔格之为桑塔格,是由她自己亲手塑造的。
“我认为我创造了我自己。我甚至认为我是自学成才。
我从来不是谁的弟子,也不是谁的妻子、情人或女儿。”
※方脊精装小开本,盈盈一握出行通勤,思想宝藏“小红书”
银盐胶片质感肖像,折射桑塔格对摄影美学的无限思考;
鲜红封皮,嫣蓝衬纸,别致设计,撞色人生。
【内容简介】
1978年,乔纳森·科特受《滚石》杂志委托,先后在巴黎和纽约对苏珊·桑塔格进行了深入采访。
他们论及写作、阅读、阐释、摄影和社会思潮,也谈到性、爱、摇滚乐和当代生活的碎片……
不同于以往颇具论战性的激进形象,在对话中,她展现出自我的多个分身与生命中无数私密切片,
以及桑塔格之为桑塔格的重点所在:
“要平静地去爱,毫不含糊地去信任,毫无自嘲地去希望,勇敢地行动。”
【名人推荐】
无论是对这位评论家、小说家的忠实拥趸来说,还是对第一次接触这位大思想家的读者而言,本书都是极佳的参考资料。
——《出版人周刊》
桑塔格常被视为一位激进、极端的知识分子,而本书所呈现的,则是对这位已故文化偶像的一次极具感性的访谈。
——《柯克斯书评》
边缘女人 [图书] 豆瓣
Women on the Margins: Three Seventeenth-Century Lives
作者: [加拿大]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译者: 李玮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11
※编辑推荐※
☆17世纪的欧洲,当女性离开家庭、工场和教堂,离经叛道的她们面临怎样的命运?
格莉克尔·莱布,离经叛道,擅长经商,撰写了七卷本的自传。
玛丽·居雅,投身教育和慈善,在新世界开垦精神与物质的荒原。
玛利亚·梅里安,艺术家、博物学家,每日研究她心爱的毛毛虫。
《边缘女人》中的三位主人公,她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谁的缪斯,
她们从未淹没在母亲的身份中,也从未作为妻子而被抹杀。
☆突破“正统”,揭示被历史叙述边缘化的女性世界,打开理解世界历史的一扇新窗
《边缘女人》挖掘了历史上的无名之辈,作者埋首档案、回忆录、自传,乃至账本、画作,在她巧妙的叙述中,我们了解了关于早期近代欧洲生活的更多信息,远超一般的“正统”历史书写。
☆和《奶酪与蛆虫》一样好看,《马丁·盖尔归来》作者、微观史代表人物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重磅力作
非专业读者也能读懂的历史学著作,即使相隔几个世纪,我们与她们仍然面临同样的困境。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加拿大历史学家,新文化史、微观史代表人物。
2010年,她被授予挪威郝尔拜奖(Holberg Prize),称赞她为“当代最有创造力的史学家之一”;
2012年她被授予加拿大总督功勋奖。
※内容简介※
《边缘女人》是一部集中于个体的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以微观史学代表人物著称的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通过流传于世的回忆录、自传、著作等历史文献,梳理了十七世纪欧洲三位女性(商人格莉克尔、训导者玛丽、艺术家兼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人生经历,进而研究十七世纪的社会历史,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史、社会史著作。
其中,格莉克尔写下了七卷本带有教导训育色彩的回忆录,玛丽写下了诸多的书信和自传,梅里安留下的则是昆虫和植物的博物学著作以及大量的水彩画。她们都不是一举一动都为我们熟知的女王或贵族女性,而是生活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边缘地带”。作者根据她们的回忆录、手稿等,重构这三位身份差别甚大的女性的生活,展示了十七世纪女性生活的多样性。
她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谁的缪斯,她们从未淹没在母亲的身份中,也从未作为妻子而被抹杀。她们三位身处“边缘”的普通女性,却微微撼动了那个坚不可摧的男性世界。
额吉河-17位蒙古族妇女的口述历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宝贵敏 民族出版社 2011 - 6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余年的辛勤劳动,经走访、记录、整理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最终汇集成的一部令人动容的蒙古族妇女口述资料。字里行间,作者对女性、对蒙古族的珍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恭谨、纤柔、无私的情感,使全书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怀。
从内容上看,本书虽然只收录了17篇文章,但口述对象的社会角色非常丰富,既有普通农民、牧民,也有知识分子、王族后裔、书香世家子弟。从家庭角色来看,妻子、母亲、女儿等家庭群体中女性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在书中几乎无一没有呈现。这些女性的历史,构成了各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百余年的历史。而这种女性视角的述说,也为蒙古族这个以男性英雄为标志的民族,增补了一份缺失已久的声音。
壸政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毛立平 / 沈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 8 其它标题: 壼政
清代宫廷施行严格的“内外隔离”制度,使清代内廷生活相较于前代显得更加封闭和神秘,呈现出一部“无情”的宫史。近年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宫廷档案的次第开放,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和全面考察清代宫廷女性和宫闱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本书力图在较为全面地梳理清宫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宫廷女性群体进行研究,范围既包括当朝皇帝的后妃,也包括作为前朝后妃的太后、太妃嫔群体,既关注后妃、公主等皇室女性,也关注宫女、乳保和各类嬷嬷、妈妈等宫廷中的女性仆从群体。以求呈现不同类型的宫廷女性的地位和群体特征、彼此之间的关系及她们在宫廷中的上下和内外流动,揭示清代宫廷的运作机制和权力结构,以及皇权、制度和性别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体而言,清代的“宫壸肃清”,是皇帝通过一系列措施整顿和控制后宫的秩序,包括严厉打压皇后与太后为首的女性权力体系,确立了宫廷内外皇帝独尊的局面。
公主之死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李貞德 三民書局 2021 - 1
丈夫不忠、家庭暴力、流產傷逝──一個女人的婚姻悲劇,牽扯出一場兩性地位的法律論戰。這是西元六世紀一位鮮卑公主的故事:她的愛、恨與婚姻。有人怪她自作自受,有人為她打抱不平;有人以三從四德的倫理定位她的角色,有人以姊妹情誼的心思為她伸張正義。他們都訴諸法律,但影響法律的因素太多,不是人人都掌握得了。這已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事,為何蘭陵長公主的死,卻宛如歷歷在目?在高舉性別平權的今日,且讓我們看看千百年來,女性的境遇和努力。
公主之死 [图书] 豆瓣
7.9 (12 个评分) 作者: 李贞德 重庆出版社 2023 - 1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完全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违背我们的意愿 [图书] 豆瓣
Against Our Will: Men, Women, and Rape
9.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苏珊·布朗米勒 译者: 祝吉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被西方世界奉为“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创下30年畅销不衰的奇迹。它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

本书立足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此书一出版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列为“强奸经典”。根据全球最大网站亚马逊网站统计,有478部重要的著作引用了本书中的相关材料和数据。《新闻周刊》把此书评价为“一部对强奸问题最为详细的研究,迫使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具有毁灭性的犯罪”。《纽约时报书评》把本书列为本年度最杰出的图书之一,认为本书是一部“冷酷的史实,不朽的作品……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它立足于独一无二的政治史档案、强奸的社会学以及男女在法律上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简明而通俗,布朗米勒写就了一部具有持续社会重要性的决定性的、压倒性的、令人震惊的著作”。

《违背我们的意愿》一书自1975年出版以来持续处于热销中,2000年纽约公共图书馆宣称《违背我们的意愿》为20世纪100种最重要图书之一。 此书至今已经有17种文字的版本,因此我关于强奸犯罪的分析已经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阅读和接受。令我欣慰的是,中国读者终于有机会用中文阅读《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了。

个人声明
第一章 强奸的群众心理:引言
第二章 初期的法律
第三章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孟加拉国战争
越南战争
第四章 骚乱、大屠杀和革命
美圈革命
犹太人大屠杀
对摩门教教友的迫害
三K党:针对黑人的暴力行径
刚果:针对白人的暴力行径
第五章 英国历史上的两个研究对象
印第安人
奴隶制
补遗:计量史学家
第六章 警方记录在案的强奸犯
强奸、跨种族强奸、团伙强奸
“无偿行为,过度强奸”
奸杀
第七章 种族问题
第八章 权力:机构和政府当局
监狱强奸:同性恋体验
警察强奸案件
儿童性虐待
第九章 英雄强奸犯的神话
第十章 受害者:定位
意念中的强奸幻想
美丽的受害人
《旅馆客房里被杀死的金发舞女》
言情杂志:“他让我这么做的。”
第十一章 受害人:罪行
第十二章 女性的反击
译后记
性别攸关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ex Matters: How male-centric medicine endangers women's health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7.0 (8 个评分) 作者: [美]艾莉森·J.麦格雷戈 译者: 王晔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9
◎美国知名性与性别医学专家、急诊医学系教授 艾莉森·J.麦格雷戈 振聋发聩之作
◎献给所有经历过被忽视、被质疑以及无休无止检查的女性!
◎为什么女性喊疼却总被责怪太夸张?为什么药物副作用“男女有别”?为什么女性得心脏病更容易被误诊?
◎以男性为中心的医疗体系,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对医学界的性别偏见说“不”,掀起男女平等的医疗变革。
————
在《性别攸关》这一开创性的著作中,美国知名性与性别医学专家、急诊医学系教授艾莉森·J.麦格雷戈从自身的医学实践出发,以丰富的案例和详尽的分析,揭示了当今医学体系中最紧迫又最令人不安的真相之一——所有的医学研究和实践都是以男性为中心,而这样的医疗体系正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乃至生命。
在本书中,麦格雷戈教授不仅追溯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如何形成,更结合自身多年来一线急诊经验和专业研究,对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性别偏见做出了根源性的剖析,向我们揭示了女性在现代医疗系统中如何遭到忽视。本书不仅是关于女性健康的警世之作,更是号召医学领域性别革命的宣言之书。
————
【编辑推荐】
1. 【以男性为中心建立的当代医疗体系,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哪怕到了今天,女性也总是被当作男性来治疗,后果触目惊心:心脏病和脑卒中分列夺取女性生命的头号和第三号疾病,但因为女性往往没有男性那样的典型症状,而总被归为焦虑症或延误确诊;大量药物根本没在女性身上做过试验就被投放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副作用而被撤回……对于女性在医疗体系中遭受的损害,本书做出了一针见血的根源性剖析。
2. 【以女性视角审视女性病痛,掀起医疗行业的性别革命】本书通过梳理女性在医学、医疗、医药等各个环节遭受的苦与痛,用生动的案例揭示了研究者、医生、患者三方的复杂关系,全面颠覆了围绕男性建立起来的医疗传统。作者在医疗行业掀起的性别革命,让每个女性的身体得到独一无二的检视。
3. 【TED 演讲人、性与性别医学专家振聋发聩之作】作者艾莉森·J.麦格雷戈为美国知名性与性别医学专家和急诊医学系教授,她在TED上的演讲“为什么医学经常会给女性带来危险的副作用”浏览量超过150万次。作为一线医生,她在各科室接触了大量患者和同行,掌握了医疗体系的独家内幕;作为资深研究者,她对医学界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拥有权威发言权。
4. 【既是精彩纷呈的医疗科普,又是指导行动的实用指南】本书不仅是一本精彩的医疗科普著作,同时更是一部行动指南,为女性规避自身健康风险提供了具体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女性患者回答医生提问,向医疗服务机构提出要求等。
重塑爱情 [图书] 豆瓣
Réinventer l'amour:Comment le patriarcat sabote les relations hétérosexuelles
7.2 (10 个评分) 作者: [法]莫娜·肖莱 译者: 吴筱航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 - 8
我是女权主义者,我是异性恋,我该如何踏进被父权制绑架的异性亲密关系?
☬一本写给既是女权主义者又是异性恋,不得不面对厌女型亲密关系之人的剖析之书
☬出版即引发热议,《世界报》《自由报》《VOGUE》等知名报刊争相报道
☬直面作为女权主义者与热爱男性之间的矛盾,犀利指出异性恋男性既渴望女性又厌女的本质原因
☬常年跃居亚马逊法语社科榜TOP 3,获第44届欧洲散文奖、2021年《左派文艺杂志》随笔奖
☬打破父权制下男女关系的浪漫表象,深挖“男强女弱”背后的社会规训与性别脚本
☬深入探讨爱情如何被政治化,女性如何被规训得自卑而不敢展露自己的才华,男性如何被规训得接受不了真实的女性,认为他们的统治权与生俱来。而羞耻又如何成了女性的生存模式,成了婚内暴力和女性杀戮的温床,女性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重获长期被剥夺的自信和自尊?
☬作者莫娜·肖莱的分析一针见血而逻辑分明,化身“我的女权主义嘴替”,帮助读者厘清思路,向看到一些社会新闻或观点时,隐隐感觉不对劲却难以将自己的感受准确表达出来的表达困境说再见!
☬紧跟潮流,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大热美剧、英剧:《性爱自修室》《正常人》《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翼弃兵》《权力的游戏》……犀利点评其剧情设计的合理与荒谬之处!
————
内容简介:
《重塑爱情》是一部探讨父权制对异性恋关系影响的著作,作者莫娜·肖莱通过一个个异性恋关系典型,深入分析了父权制结构下传统男女关系中那些浪漫的表象、厌女的传统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直指父权制结构下异性恋文化的病态及厌女之处,并对如何摆脱父权制对男女社会角色的要求与期待,如何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仍然相信男女间传统的爱情做出了解答,试图将爱情从父权统治中拯救出来。
————
媒体评价:
从第一行开始,我们就被莫娜·肖莱引用的艺术、个人化的方式打动,既温柔,又坚定。
——《世界报》(Le Monde)
社会化一方面使爱情成为女性的绝对,另一方面,又让男性做好准备警惕爱情,将其视为限制他们自由的因素。同样的社会化教育女性表达自己的情绪,而男性则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这不可避免地使相互理解变得不那么容易。
——《赫芬顿邮报》(HuffPost)
通过剖析男女之间的关系、关系的支配机制和我们对爱情的想象,莫娜·肖莱建议以爱的名义重塑异性恋关系,更好地解放自己。她的思考扣人心弦,因为它诞生于个人和真诚的基础上。
——《服饰与美容》(Vogue)
这本书邀请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理想,不是放弃它们,而是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这是一次将爱情从父权统治魔掌中拯救出来的非常好的尝试。
——《精神》(Esprit)
我们与作者同行,始终牢记一个目标:将浪漫关系从“不平等的催情效果”中拯救出来,想象一种“背叛父权制的异性恋”。
——《玛丽安娜》(Marianne)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图书] 豆瓣
7.0 (20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 1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女性感情与性的社会学专著。它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描述了这一隐秘的私人领域中鲜为人知的基本事实,并对这一事实加以分类、分析和解释,为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
不轨之举 [图书] 豆瓣
Immodest Acts: The Life of a Lesbian Nun in Renaissance Italy
8.5 (19 个评分) 作者: 朱迪丝·布朗 译者: 王挺之 商务印书馆 1995
从欧洲人对女性同性恋关系存在的可能性的认识来看,他们在法律、神学和文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忽略,都显示出一种极为不想承认的欲望。
总之,无论是普遍还是罕见,妇女之间的性关系只能由一个目的,增进真正的性关系,亦即与男人的性关系。这是为什么那些时代的人认为最好是避而不谈女性同性恋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认为女性在模仿男人。
……罪行没有名称,在历史记载中也几乎没留下痕迹。西欧人关于妇女性关系相互矛盾的见解又使得人们根本不可能公开谈论。沉默孕育出混乱,混乱则产生恐惧。在这个基础之上,西方社会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道屏障持续了两千年。
————-作者接着引入本文论题——这就是为什么教会对圣母修道院院长贝内代塔·卡莉妮生平的审查有那么重要的原因。这是极为罕见的实例之一,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相当详细地从具体事件中窥见西方对女性同性恋的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能够重新建构并考察这些观念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
——知识考古学家的任务,即在于,讲述一个故事。因为,“生前是一个引人注目而众说纷纭的人物,而在死后,她的事迹又使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这种对她的注目当初官方是极力想要消除的。”
正文内容:从家庭到女修道院到修女,接着第一次审查和第二次审查,然后得出结论。
被隱形的女性:從各式數據看女性受到的不公對待,消弭生活、職場、設計、醫療中的各種歧視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9.4 (22 个评分) 作者: 卡洛琳.克里亞朵.佩雷茲(Caroline Criado Perez) 译者: 洪夏天 商周出版 2020 - 7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
立法委員 王婉諭‖圖文作家 吉娜兒‖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成令方‖律師、作家 呂秋遠‖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周于萱‖律師娘 林靜如‖吾思傳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專任教授 畢恆達‖作家 蔡詩萍‖律師 賴芳玉‖立法委員 賴品妤——重磅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2019年《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2019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獎★2019年英國Books Are My Bag讀者票選獎得主★《泰晤士報》2019年時事類最佳書籍★《新政治家》、《觀察者報》、《金融時報》、《週日泰晤士報》2019年度選書
落實真正的性別平權,就從搜集性別分析資料開始!
試想以下情形:外出如廁總是大排長龍;手機或各式器具大到讓人難以操作;醫師開的藥並不適合你的身體;發生車禍時,你有高達47%的機率受到重傷;無論在職場或家中,你付出的無數無薪工時不受到認可或重視……如果你覺得上述情況似曾相似,很有可能你就是女性。《被隱形的女性》揭露在這個主要為男性打造的世界裡,人們總是系統性的忘記納入一半人口的意見與經驗。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首度融合全球跨領域的案例分析、故事,以及研究,揭露性別分析資料不足所造成的嚴重偏誤,說明女性以哪些隱而不顯的方式遭到漠視,以及此種現象對女性的健康與福祉所造成的影響,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各界好評這個世界從辦公室空調到妳的子宮都有人要管,妳還不拿起這本書破解並回擊嗎?身為女人,妳的戰場就是身為女人這件事情,妳必須替自己上戰場。——圖文作家 吉娜兒
每個國家社會都有大量的「社會性別資料缺口」。作者使出洪荒之力,搜集各種資料來證明,除了有這樣的「缺口」存在之外,還有一些補綴「缺口」的作法,讓讀者逐漸看到可以讓女人不再隱形的行動與作法,帶來改變的希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 成令方
如果歷史(history)的書寫不應再向男性傾斜、只是集結「他的故事(his story)」,而有可能翻轉視角、讓無數的「她」終能現身,那麼找出個人生活與公眾場域裡的「性別資料缺口」,從藥劑量到演算法,從物件設計、統計數據到政府決策等等習焉不察之處著手,就是打破女性慣常沉默、建立新史觀——herstory的必要工程。本書也推薦男性閱讀,因為讓女性隱形噤聲的社會結構,也會成為男人渴望自在發聲的框限。請一起加入閱讀覺醒與自由靈魂的改變行列。——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非常推薦大家看完之後,可以把這本書送給不想承認男性紅利的男性朋友、煩惱政策該如何修正推動的公務員,以及至今仍然小看自己貢獻的女性朋友。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這樣的男性偏誤存在,我們才能夠更有意識的去讓政策、設計變得更完善。——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周于萱
這本書是所有對女性與性別議題有興趣的人的必讀之書!作者用清楚的案例與結構,讓所有人理解性別數據跟每個人的關係,從健康、交通、國家制度到醫藥發展等,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情跟性別無關,這也是我一直在提倡的,性別作為一個角度存在的必要性。親愛的,不論你是誰,這本書就是必讀的經典。——吾思傳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瑋軒
本書讓人大開眼界——世界各地所有的政策與決策制定者都該一讀。——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兼首席大臣 妮可拉.施特金(Nicola Sturgeon)
卡洛琳.克里亞朵.佩雷茲從犀利的角度,剖析了絕大多數的社會規範在制定時都忘了考量女性——從演算法、藥物劑量到政府政策皆是如此。知識就是力量,要是我們想要改變,就得明白系統運作的方式。這本書就是你的武器,把它交到你認識的每一個人手中。這本書太棒了!——律師、英國上議院工黨黨員 海蓮娜.甘逎迪(Helena Kennedy)
《被隱形的女性》挑戰世人未知與忽略的主題,並解釋背後的成因。作者寫出了這本令人震撼且大開眼界的重要著作,分析了知識與無知的性別政治。從科技到天災的種種實例,這本前所未有的書即時提醒我們,女性何以必須起身領導影響我們生活每一層面的各種制度。——英國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 珂迪莉亞.范恩(Cordelia Fine)
值得一讀再讀,充滿事實與洞見。既幽默又精采的重要著作。——英國演員、作家 羅伯特.韋伯(Robert Webb)
《被隱形的女性》內容豐富完整且毫不枯燥,令人讀得津津有味。這是一本既學術又有趣,且非常重要的書。——英國遺傳學家、廣播主持人 亞當.盧德弗(Adam Rutherford)
《被隱形的女性》結合一連串衝擊人心的事實,令人擔憂與沮喪的同時,依舊引人入勝,一讀就停不下來。——英國阿斯頓大學認知神經科學教授 吉娜.里彭(Gina Rippon)
太棒了。這是一本足以改變世界的書——劃時代的研究鉅作。——《泰晤士報》記者 凱特琳.摩蘭(Caitlin Moran)
揭露真相,啟發人心,令人震驚之餘又充滿希望,足可謂俗世聖經。——英國作家 珍妮特.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本書一針見血的指出整個制度的驕傲自滿,號召人們起身反抗……本書提供女性起身行動的動力。所有男人都該讀這本書。」——《獨立報》、《泰晤士報週日版》專欄作家 克莉絲蒂娜.派特森(Christina Patterson)
本書改變了遊戲規則;它堅定的提出一連串令人震撼的事實,充滿哀傷、瘋狂、可惡但又滑稽可笑的真相。作者鑽研長久以來無人能夠回答的問題,寫下此引人入勝的作品……本書極且野心、視野宏大,令人耳目一新,講述當我們忘了納入全人類一半的人口,會發生何事。所有的政策制定者、政治人物和經理人的書櫃上,都該放上這本書。——《泰晤士報》記者與專欄作家 梅蘭妮.瑞德(Melanie Reid)
太精采了……本書條列令人震驚的事例,指出人們向來把人視作男人,此遍及各地的現象扭曲了我們對人類的看法。——美國《國家》雜誌記者 凱莎.波利特(Katha Pollitt)
畢生讀過最重要的著作。——網站「你該認識的女性」(Women You Should Know)
一本非常精湛的著作,想要打破父權社會的人都需要本書提及的資訊。——《愛爾蘭時報》
一本超乎想像的好書。——知名獨立電台節目《隱形的99%》(99% Invisible)主持人 羅曼.馬斯(Roman Mars)   本書以令人震驚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多少人因性別資料缺口付出巨大代價,這些代價包括收入、時間、婦女健康,甚至有婦女為此賠上性命。——美國《Bustle》雜誌
作者以清晰的文筆建立論點,呼籲人們拓展包容力,同時以沉著又令人驚喜的幽默,描述制度隱藏的偏見以及種種性別資料缺口。有些讀者也許會說男女早已平等,性別不再重要,然而本書正是此種說法的當頭棒喝。本書必定會受到大眾歡迎。」——美國《科克斯書評》
雖然過去數十年,婦女推動了各種革新與改變,但本書證明我們仍有好長一段路要走。而第一步就是找一間舒適溫暖的房間,好好閱讀本書。——美國女性網站PureWow   本書挑戰常規,人人必讀。——美國《出版者週刊》   女權運動人士卡洛琳.克里亞多.佩雷斯的著作令我們瞠目結舌。本書深入探討當今社會(仍舊)把婦女排除在外的現象。——網路媒體Refinery29英國站
最好朝南 [图书] 豆瓣
7.4 (11 个评分) 作者: 三明治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 - 5
女性在生育之前,知晓身体可能受到的伤害吗?
养育了3个孩子的22年婚姻,要因为惯性而延续吗?
长期遭遇家庭暴力,靠自己能离得成婚吗?
随先生搬到陌生城市,事业停滞,顺势成为“家庭主妇”是应该的吗?
一个母亲说不爱自己的孩子是被允许的吗?
做试管婴儿是因为想要一个孩子,还是不愿意接受自己是“生殖无能”?
作为一名女性,不想来月经,可以吗?
送给妈妈一个跳蛋作礼物,会怎么样?
********************************************************
22位女性作者,24个真实的生命故事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说:“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在《最好朝南》里,这些女性写作者用文字构建自己的 “朝南房间”。她们大都不以写作为生,把故事写下来的目的,是理解自己。
这些故事是非常私人的个体遭遇,是对个人而言有重大意义的生命片段,是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轻易对别人提起,甚至连最亲密的家人朋友也不知晓的经历。
通过写作,她们向身处的境况提问:作为女性,“我”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我”会经历这些?这些经历对“我”意味着什么?它们如何构成了“我”的一部分?
她们写自己的生命,也用生命写作。
【编辑推荐】:
★《最好朝南》书名脱胎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而我们说,女人一定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并且最好朝南。
本书选取了22位女性作者,写了24个真实的生命片段。社会赋予女性非常多的刻板印象,要结婚、要忠于婚姻、要生孩子、不要离婚、要爱自己的孩子,等等,如果女性不这么做,会面临什么呢?书里的24个女性,就是24个不同寻常的“离经叛道”的故事,她们有人不想来月经,有人不想结婚,有人一定要离婚,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有人一辈子与女性结盟,有人奋起反抗性侵……这些女性从自己内心生发出力量,活出了女性原本的样貌。她们都是个性的声音,却与当下的女性觉醒发生了极大的共鸣。
★《最好朝南》的作者大部分都不是“职业写作者”,不以写作为生。她们的身份背景多元,有自由职业者、品牌策划、银行职员、公益从业者、老师、医生等,这使得本书故事多样,内容极为丰富。
★《最好朝南》是译文纪实第二本原创图书,与国内比较成熟的写作平台三明治合作。
★特邀插画师为本书画了4幅插画,它们是配合本书的四篇文章的主题的,具有极强的艺术感。
炙热的你 [图书] 豆瓣
9.4 (5 个评分) 作者: [德]希拉•德利兹 / [德] 路易莎•施托默尔 译者: 马心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 - 6
女性身体记录着生命的历史,她会喧闹生长,自然也会回归深邃沉静。这是一部写给所有女性的温情健康启示,出版后在欧洲收获一致盛赞,长踞德亚图书总榜前5位,多次登顶《明镜》周刊畅销榜,领衔了各大健康图书榜单。同时,图书的出版也掀起了全欧洲对于女性健康与女性觉醒的探讨热潮。
图书所探讨的议题,是我们终要抵达、迄今为止却总是不被看见的重要人生阶段。随着人类寿命的延展,它甚至成为了比青春期和成熟期更为长久的一段时光。作者生动而深度地解析了有关荷尔蒙、卵巢、子宫、乳房、骨骼与心脏的一切,让我们了解到,面对身体与情感的动荡,女性不必注定承受大自然所设定的种种不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更好的准备。更年期,以及它所开启的人生下半场,绝非“生命的深秋”,而是人生的盛夏——当荷尔蒙的迷雾散去,女性将不再被母亲、妻子、女儿的角色所定义,真正拥抱忠实内心的最重要的自己。浴火重生后的人生下半场,一切都是崭新的。
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勇气满满迎向岁月的激流——我们的第二次人生,每刻都值得期许!
创建日期: 2024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