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x书单

嘟嘟嘟

嘟嘟嘟 @playinner

153 本书  

在cmx收藏的大家推荐的各种书

兴盛与危机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兴盛与危机
8.9 (18 个评分)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法律出版社 2011 - 1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
渺小一生 [图书] 豆瓣
A Little Life 所属 作品: 渺小一生
7.7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柳原汉雅 译者: 尤传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6
四个相识于大学的好友毕业闯荡纽约,共同努力从黑暗中赢回一生。
一段大写的友情,四个人的三十年。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却可以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家人——因为有我,你不会独自向下跌落。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外国文学小说类第4。
★方所书店三年来史无前例一路全票通过,采购端与门市端选书双冠王。
★ 荣获科克斯评论文学奖,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经济学人、出版人周报等数十家媒体年度好书, Apple年度最佳文学类图书第1名,最终成为年度“Best of the Best Book”(每年年末,综合考量入选最多媒体年度好书榜以及蝉联各大排行榜的最受欢迎图书,评出本年度最佳图书)
★ 持久不衰、长年霸榜的热点话题书,“有关创伤与友谊的史诗之作”(《华尔街日报》),“我们这个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卫报》),“在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里,友谊是我们唯一的慰藉”(《纽约客》)——出版四年来影响力从文学圈扩散,发展出了强大的粉丝社群,创造了丰富的粉丝亚文化,小说中位于利斯本纳街的公寓成为书迷朝圣地、纽约的文艺地标。
.
内容简介:
英俊、善良的威廉在餐厅打工,梦想成为演员;自信、幽默的杰比试图在艺术圈闯出名声;家底殷实的马尔科姆在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工作,却丢失了对建筑最初的热爱;还有内向、谜一样的裘德,一个才华横溢的助理检察官。
结识于马萨诸塞州一所著名学府,他们初来纽约闯荡,意气风发却不名一文,漂泊不定。直到年岁渐长,事业有成,横跨三十余年的友谊却迎来了最大的挑战——难以捉摸的裘德本人。他不愿与人提及过往的阴影,选择在孤独中一次又一次地自我伤害。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裘德内心的防线逐渐消解……
“我知道我的人生有意义,因为我是个好朋友。”《渺小一生》是一首兄弟情谊的赞美诗,也是一场探寻生命意义的奥德赛。在友谊中,被毁损的我们将重新完整。
.
评论推荐:
《生活大爆炸》“谢耳朵”,英国著名创作型男歌手萨姆•史密斯,《X》档案女主角、《性爱自修室》吉莲•安德森,蔡康永推荐。
“马丁•艾米斯曾经问道:‘除了托尔斯泰,还有哪个作家真的让幸福在书页上荡漾吗?’令人惊讶的答案是柳原汉雅:与直觉相反,《渺小一生》中最感人的不是那些残酷的部分,而是温柔的部分,当裘德从朋友那里得到善意和支持的时候。在这个不信神的世界里,友谊是我们唯一的慰藉。”——《纽约客》
“柳原打破了我们对于美好结局的预期;这本书审视了人类的残忍所能达到的极限,以及能与之相抗衡的,友谊的治愈性力量。”——《纽约客》
“《渺小一生》是我们这个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它提供了所有随之而来的戏剧要素(自虐、狂欢和暴力),以及它的慰藉:友谊、旅行和爱情。如果焦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负担,那么友谊就是它的镇痛剂。”——《卫报》
“柳原擅长捕捉美丽、温暖、善良的光芒。在《渺小一生》中,这些在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光芒或许,但只是或许,能够拯救你。”——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一部有关创伤与友谊的史诗之作,它将成为未来用来衡量诸多讨论这类主题的作品的基准。”——《华尔街日报》
“二十一世纪一部关于爱情和友谊的史诗,触及了小说所能到达的最黑暗的地方,却又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突破黑暗,走进光明。”——Amazon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1 [图书] 豆瓣
ありのままの子育て―自閉症の息子と共に〈1〉
9.8 (5 个评分) 作者: [日]明石洋子 译者: 洪波 华夏出版社 2011
明石洋子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感悟。她在《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之一《原汁原味的育儿》中展现了在家庭中、在社区中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形成自立意识及自立能力的过程,对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非常有帮助。
宛如一部小说 [图书] 豆瓣
Comme un roman 所属 作品: 宛如一部小说
作者: (法)达尼埃尔·佩纳克 译者: 赵爽爽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8
《宛如一部小说》是一本关于阅读的随笔集。达尼埃尔•佩纳克曾经是中学教师,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他非常了解其中的原因,强制他们阅读是没有用的,但他找到了某些方法,如任由学生跳读,让他们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要求他们得出什么结果。佩纳克以一篇篇随笔的形式,告诉我们读者的权利:1、不读的权利;2、跳读的权利;3、不读完的权利;4、重读的权利;5、读任何书的权利……
裕固族通史 [图书] 豆瓣
作者: 高自厚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 - 12
浴固族通史,ISBN:9787226029053,作者:高自厚
監視與懲罰 [图书] 豆瓣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所属 作品: Discipline and Punish
作者: Michel Foucault 米歇爾.傅柯 译者: 王紹中 時報文化 2020 - 5
這本書可視為傅柯先前作品的延長來讀,但也標誌一個決定性的嶄新躍進。
——吉爾・德勒茲
《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出版於1975年,先前流傳的中文版本書名為《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此次版本係依法文原作重新翻譯。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酷刑、懲罰、規訓與監獄。從一場失敗且殘忍的酷刑與一份犯人作息表,掀開探究懲罰體系巨大轉向的序幕,呈現每一次刑罰的轉變,權力與社會所產生的變化。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在本書中展演了古典時期從公開、殘忍地在受刑者身體上獲得刑罰效果;法國大革命後,逐步轉成將所有罪犯判處相同的刑罰──監獄,近代監獄於焉誕生;而邊沁的「全景監獄」將地牢的原理──禁閉、光線剝奪及隱蔽性──反轉,保留禁閉的概念,一座分隔成單間牢房的環狀建築、一座位在中央的塔,且面向環形建築內側的大窗,足夠的光線及監視員的觀看,成為一種持續的觀看,而這樣的建築設計,並非侷限於監獄,更適用於醫院、學校或工廠。全景論不僅是具體的建築模式,更是建構了規訓權力的明確形式,同時也註定將在社會中散播、增加,使現代社會成為一個監視、規訓的社會。
就如傅柯在書中所提:「本書的目的:一部由現代的靈魂及新的審判權力兩相對應的歷史;一套關於當前科學-司法複合體──在其中,懲罰權力取得其基礎、獲得理由及規則,擴大其影響,並掩蓋其司法上越界的特殊性──之系譜。」
无意义的意义 [图书] 豆瓣
作者: [日]泉谷闲示 译者: 佟凡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 - 2
当今社会,烦恼“感觉不到生存的意义”的人越来越多。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幸福的人更少。那么,我们该怎么活呢?
拥有20年临床经验精神心理专科医生,从心理、社会等多维度剖析无意义感的根源,并带你探访尼采、弗兰克尔等哲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大家正确认知无意义感,并从经典中人生处方 ,寻找新的人生意义。
抑郁的力量 [图书] 豆瓣
8.5 (16 个评分) 作者: [日]泉谷闲示 译者: 佟凡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 - 7
· 当代年轻人不可错过的心理自助指南!讲清楚抗抑郁的关键所在,总结出能让人彻底摆脱抑郁的抗抑郁之道!
· 抑郁症现在是“谁都有可能得的病”。但是,基于常规认知的以药物等对症疗法为中心的治疗,仍会造成患者复发,无法彻底摆脱抑郁。只有正确认识抑郁的原理和机制,才能找到正确的抗抑郁方法。
· 精神心理专科医院院长泉谷闲示, 20年一线抗抑郁经验,总结出大家对抑郁的10大常见认知误区, 5大革命性抗抑郁策略。
· 10大认知误区:作者在本书中首先一反传统地指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抑郁视为疾病症状,抑郁其实是是长期被大脑压迫的内心和身体在反抗。以此为原则逐一剖解常见认知误区,涉及抑郁症的机制、抑郁的症状、对抑郁的态度、与抑郁患者的相处方式等。
· 革命性抗抑郁之道:为了不让抑郁复发,就一定要尊重“身和心”的信号,而不是一味靠“大脑(理性)”生活。也就是说,优先考虑“想做”,而不是“应该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5大切实有效的抗抑郁策略:以尊重身心的信息,顺应身心为原则,提出5大实用策略,包括2坚持-坚持昼夜颠倒、坚持虎头蛇尾,2放弃——放弃早日复工、放弃战胜抑郁,1享受——充分享受不知道想做什么的状态。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孙隆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其实探讨的正是个人与社会,在20世纪的中国受到哪些因素的左右。“仁者,人也。”儒家思想影响了多少人的心理结构,中国人缺乏自我自主意识,也是其中一斑。全书视野开阔,令人心服。
大约在十七八年前,有一本书悄悄地在大学里流传,与其说书,不如说是一份复印本,篇名叫《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名为孙隆基,据说他是香港人,而且到美国留的学。那个时候,正是“文化热”如火如荼的时候。文化人见了面,就要谈文化。书也是这样,只要染上“文化”二字,就立即洛阳纸贵,印个四五万册,是家常便饭之事。在这本书里,孙氏不仅谈文化,而且还是文化的深层结构,这就不能不撩拨起大家的好奇心了。
一弦琴 [图书] 豆瓣
一絃の琴 所属 作品: 一弦琴
8.9 (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尾登美子 译者: 曹逸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9
★最传奇的直木奖获奖作,被列为所有日本大学生的必读书目。
◆太宰治奖、直木奖、吉川英治奖多项日本重要文学奖得主——宫尾登美子,经多年资料搜集与采访,耗时17年,5度重写,亲手撕毁1000多张稿纸,终于写成这部感人的伟大小说。
◆这琴,已变成她的心, 她的灵魂,她愿用尽 毕生气力雕琢属于自己的美──
◆日本女子独有的精神与美感,就这样跃然纸上。
◆2014年中文简体版,多次改编成舞台剧与NHK连续剧。
这看起来像不可思议的传奇,其实是个真实的故事。
一弦琴只有一根弦,虽然构造极其简单,却能弹奏出千变万化的音律。由于学习这门古老琴艺需要倾尽一生心血磨练,到了明治时期,掌握它的琴师已经屈指可数,而继承一弦琴宗师唯一真传的,仅有苗一人。一弦琴的命运,差点就此永远画上休止符,直到另一名女子兰子也与琴结下难舍缘分。
苗与兰子这两位有着复杂感情纠葛的师徒,在那个动荡而压抑的年代,凭借着令人战栗的韧性与执著,把彼此不同的灵魂弹入琴中,并最终将一弦琴的文化写进历史。
被誉为日本最具时代灵魂的小说家──宫尾登美子,深深为一弦琴的传承触动,经过多年的资料搜集与采访,耗时17年,5度重写,亲手撕毁1000多张稿纸,终于写下了《一弦琴》这部横跨三代女性的感人小说,为读者呈现出日本女子独有的精神与美感。
身体,再来 [图书] 豆瓣
所属 作品: 身体,再来
作者: 程婧波 / 王侃瑜 译者: 春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 - 8
《身体,再来》由未来事务管理局、上海译文出版社携手韩国Influential出版社共同推出。邀请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六位女性作家金草叶、昼温、金青橘、程婧波、千先兰、王侃瑜,就“身体”主题展开全新创作,畅想在未来世界,人类身体的多种可能性与困惑。这是一场关于身体的系统重启,一场在数据旷野里重新打捞身体的探索。
金草叶《甜蜜温暖的悲伤》里,为了找到身体、找到数据世界的尽头,丹霞和珪恩从天涯走到了海角。
昼温在《明日的幻影,昨日的辉光》里演绎了一场语言灾难,语言系统崩塌、宇宙群星异动,跨越千万光年的星光落在此刻!
金青橘《是的,我想死》在生与死的缝隙中,寻找存在的证明。突如其来的灾祸后,“我”以半透明状态飘浮在这个世界,一只猫猫陪伴我游荡到了只在中元节营业的咖啡馆,一场探险由此开始,最终,故事指向——被局限的、会腐朽的身体,才是人类最珍贵的特权。
程婧波《兰花小史》,将民俗肌理与科幻叙事融合,呈现出独特的文本质感。当科幻的光束照进闽南古厝的雕花窗棂,我们古老的信仰将遇到绚烂的科幻解码……
当人类在技术加持下拥有了新身体,千先兰在《铁的记录》中一改往日的温柔语调,发出了这部小说合集关于身体的最强音:把我们曾被夺走、被杀死的身体还回来!
王侃瑜《琢钰》则通过三个极富生活感的片段,勾勒出被芯片技术重构的生存图景。那些被科技扰乱的生命轨迹,汇聚成了一部鲜活的“数字时代浮世绘”。
然後你就死了 [图书] 豆瓣
What Really Happens If You Get Swallowed by a Whale, Are Shot from a Cannon, or Go Barreling Over Niagara 所属 作品: 假如你跳进一个黑洞里
作者: 柯迪・卡西迪 / 保羅・道爾蒂 译者: 呂奕欣 臉譜文化 2018 - 5
當史蒂芬.金遇上史蒂芬.霍金,
以最嚴肅的科學家精神,
探究最滑稽、最荒謬、最悲慘的死法!
跳進黑洞裡?
搭飛機遇到窗戶脫落?
慘遭丟進火山口當祭品?
參觀洋芋片工廠時掉入機器中?
一一然後呢?
「老實說,你不經意讀到訃聞時,是不是會忍不住直接跳到文末,看看人家是怎麼死的?要是發現上面根本沒解釋,或只以「意外身故」模糊帶過,是不是覺得失望透頂?這可憐人是在冰泳時凍死的嗎?被小行星壓扁的嗎?還是被鯨魚吞掉?有時候訃聞根本沒講。就算別人告訴你死因,在訃聞中寫了令人玩味的細節,例如「不幸遭到巨大磁鐵殺害」,之後報導又跳到死者身後留下的近親。你只好獨自納悶,磁力竟然會致命。他們怎麼可以跳過最有趣的部分不寫呢!我們了解你多麼失望,決心要解決這問題。就算訃聞再最詳盡,我們也會把沒說的接續下去。」
◆ 被關進棺木中活埋後,可以存活多久?
◆ 為什麼大白鯊咬掉你整隻腿,會比扯掉一塊肉好?
◆ 如果非得困在某個封閉空間:電梯、飛機輪艙、冷凍庫,要如何選擇,才能死得比較不慘?
◆ 一直賴床也會死?要吃多少餅乾才會死?
◆ 這本書可能摧毀你、書店或者甚至整座城市?
舊金山著名探索博物館資深駐館科學家保羅・道爾蒂與作家柯迪・卡西迪聯手探究四十五種離奇死法,這些情境有的看似異想天開、有的確有其事,作者採用某些勇者的親身經驗(或驗屍報告),例如乘坐木桶滑下尼加拉大瀑布、把手伸進分子加速器,或讓蜜蜂螫咬睪丸。有些情況缺乏第一手資料,例如跳進黑洞或挖個從美國通到中國的地洞鑽進去,因此參酌軍事、醫學、天文物理學報告及假說,或者某些好奇教授的研究(像是香蕉皮到底有多滑)。除了目睹五花八門的精彩死法,也能習得千奇百怪的冷知識(例如,遭蜂群攻擊時,寧願沒穿褲也不能沒戴面罩;如果必須在核爆末日後生存,每天必須吃一百四十四隻蟑螂才能存活),更可獲取寶貴的求生法則(例如,進行時光旅行時,首選年代是三億七千萬年前;沒穿太空裝就離開登月小艇時,千萬別大吸一口氣憋著)。作者旁徵博引,從物理學、天文學、解剖學等多元角度描繪各種死法、剖析致命情境的前因後果,內容兼具知識性與娛樂性,宛如暢銷科普書《如果這樣,會怎樣?》融合《絕境求生手冊》,令人時而捧腹大笑,時而膽顫心驚。
▍作者表示:如果您嘗試我們提到的情況,例如從太空站高空跳傘、燕式跳水進入黑洞,或是躍入火山,您的經驗未必和我們所描述的一樣,甚至更糟的是,您根本沒死。若是如此,請容我們誠摯道歉。屆時請不吝告知,本書再版時將予以修正。
创建日期: 2023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