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堺雅人:健康的日子 豆瓣
8.5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堺雅人 译者: 郭晓丽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1
《文·堺雅人 健康的日子》是人气日本演员堺雅人的最新随笔集。书中汇集的四十三篇随笔是他从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三年利用拍戏间隙所作。也正是在此期间,堺雅人主演的《LEGAL HIGH》、《半泽直树》等日剧屡创收视纪录,也在中国收获了大批粉丝。
随笔中记载了堺雅人在拍戏期间所思所想,上至社会历史,下至柴米油盐。他的思考不拘一格,可谓有文化、有深度又有趣。
堺雅人曾就读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专业,《中庸》《大学》《庄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词句都能信手拈来,令国内读者读来尤为亲切。
书中还收录有拍摄现场的百余张花絮照片,以及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2015年10月1日 已读
文笔一般,翻译略烂。
日本 随笔
足球人 豆瓣
作者: [英]西蒙•库柏 译者: 闵楠, 陈旸, 吴瀛 漓江出版社 2012
当话痨克鲁伊夫被对方三名队员压在身下,还要叽里呱啦指导队友进攻时,少年齐达内正在达达广场苦练日后使他扬名立万的“马赛回旋”,而此刻的法布雷加斯可能正依偎在祖父怀中,在诺坎普球场第一次观看巴萨队的比赛,仅比他年长一岁的梅西那时还在阿根廷,十年之后,已显出足够足球天分的他,为了不让身高问题扼断自己的足球梦,将与家人一起远赴西班牙……
足坛可能是圣殿,也可能只是一个名利场,有人一直在奋斗,有人却禁不住诱惑,就此声色犬马——其中最能折腾的,可能是两位“老马”:迭戈•马拉多纳,马尔科姆•埃里森。
足球有梦想,足球有谋略,足球更需要人生大智慧。
西蒙•库柏,资深体育记者,专为《金融时报》等媒体撰稿,与你分享足坛大腕们的足球人生路。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豆瓣
作者: 宋石男 2013 - 5
【新锐青年学者宋石男文史随笔精选集,柴静、刘瑜、野夫与马勇一致好评!独立而专注,以历史照亮现实的路,在这里读懂中国!】
本书是新锐专栏作家、青年意见领袖宋石男先生近年文史精选集。全书分鉴史、观人、阅世和读书四部分,聚焦历史上的谣言、打黑、党社、特权、陋规、权力继承、秘密警察、司法迫害、社会控制、刑讯逼供、苦难与尊严等种种主题事件和社会现象,以个人独特的风格予以解析与评说,浸润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常识,轻松可读,予人启迪。
【本书特色】
1,柴静、刘瑜、野夫与马勇对宋石男的文字一致予以好评,态度温婉,见解精微,妙趣横生!独立而专注,以历史照亮现实的路,在这里读懂中国!
2,作者宋石男的多元研究背景和广泛的阅读使得他的思考底蕴深厚,加上他不羁的性格和恣肆的笔法,让整本书锋芒毕露,才情尽显,轻松好读,发人深思!
【评论推荐】
宋石男貌似恣肆,笔尖却细如银针,有精微刚硬的准确。
——《看见》作者 柴静
宋石男的文字,涉猎甚广,汪洋恣肆,刀法老辣,妙趣横生。
——《乡关何处》作者 野夫
宋石男的文字风格中有股邪气,但邪气的底下却往往是中正温婉的道理和态度。
——《民主的细节》作者 刘瑜
历史学是对人类智慧的终极挑战,历史学家除了刻苦爬梳史料,还必须具有超强的想象力。这本书或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值得期待,值得深化。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马勇
宋石男和李承鹏是现在中国文笔比较流畅的两位杂文作者……李承鹏的文章能唤起人的血性,宋石男更多是让人思考。
——京东商城读者 空空追梦
2015年10月24日 已读
文笔之差见识之短让我想到了毛丹青
历史 随笔
重看民国人物 豆瓣
作者: 蔡登山 中华书局 2015 - 5
本书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钩沉,对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名人翘楚,或发掘文献,或重新解读。这些文章一方面独立成篇,各有纵深;另一方面又草蛇灰线,浑然一体。作者站在百年之后的台湾,对张爱玲、苏青、胡适、林语堂、许寿裳、张大千、杜月笙等名人的生前身后重新审视,展现了他们在赴台之后或在大陆时期也少为人知的一面。
足球往事 豆瓣
Soccer in Sun and Shadow
8.2 (16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 张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6
这是一本围绕足球写就的散文集。作者出生在足球盛行的拉丁美洲,是一位资深球迷,对足球的理解很深刻:他能坚持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所应拥有的娱乐特质,对足球的魅力有富有感染力的描述;他反对足球职业化和商业化,惋惜这一张扬个性播撒快乐的游戏日渐沦为机械的程式化的商业现象。
本书是一起足球的美丽追忆之旅,回顾了往昔的精彩比赛和球星球队,还有一个个能琐细描画出的进球场景,如数家珍一般,让人沉浸,让人着迷。作者是敏锐且幽默,文字生动朴素,文风诙谐畅快。
这是一本能让每一个球迷对足球的爱更加深沉的书。
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 豆瓣
作者: 咏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4
裁判,足球场上永恒的话题,而这话题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争议本身。
就像足球,世界第一运动,它所展现的内容也远远不止控传射和高快猛。
国家一级裁判、北京市足球裁判长,继《奥数是个替死鬼》之后,咏鹏再次以他特有的立体视角深入挖掘、生动阐释了他所从事的又一个行当。
这本书是关于裁判的。他就像某个效应里的蝴蝶,有的时候一次翅膀挥动足以呼风唤雨,但他的心思和行为还是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绝对支配。
这本书是关于足球的。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可以无缝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西方精神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这本书也是关于中国足球的,它看上去和欧美足球是如此不同。在一次次的励精图治和顿足捶胸之后,到底是什么如此蛮横地hold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
在这本书中,咏鹏以严肃认真而又轻松诙谐的方式想要触发足球场上的良性循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书中所呈现的情怀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可贵。足球是一项饱含着爱与美的运动,我们期待着它在中国能够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孙葆洁(前国际裁判,九次获得金哨称号)
裁判到底是足球的上帝,还是仆人呢?这行当,比上帝或仆人本 身难做多了。
——贺炜 (著名足球评论员)
2015年11月11日 已读
没看出这是一物理老师,倒想是一个语文老师。
足球 随笔
菊次郎与佐纪 豆瓣
菊次郎とさき
8.7 (64 个评分) 作者: [日]北野武 译者: 陈宝莲 译林出版社 2015 - 2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暖心大作,笑中藏泪,细述他与他的“超级阿爸阿妈”】
•电影大师北野武,笑谈贫寒童年,温情讲述别样成长故事。
•出身底层,北野三兄弟却能成为企业高管、教授、名导演,讲述母亲教子的大智慧。
•北野武披露创作灵感的起源,理解北野武艺术人生的“第一自传”。
•台湾名导吴念真、陈玉勋、作家郝誉翔联名推荐!
父亲菊次郎,凡事靠酒壮胆,糗事一箩筐的油漆工,北野武电影中的悲情英雄。
母亲佐纪,自称“出身名门”的平民主妇。被母亲毒舌“鞭策”半生,北野武却最终坦承:我是全国最恋母的男人。
◆著名导演吴念真感动作序:
你将读到的是北野武的出身、父母、兄弟和家庭的故事。
但请放心,这绝非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写的那种“优良课外读物”。
相反,北野武用搞笑到甚至刻薄方式描绘这些人和事,让我们在笑与泪的交织中,看到真情和真实,看到那么多情、柔软的心。
◆《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岛田洋七:
对我来说,我的教科书就是“人”,而那本最重要的教科书,就是北野武。
◆北野武亲笔致信中国读者:
穷人家的孩子,不管日本还是中国,童年光景大概是一样的。
假如中国读者因我这本书而想起一些有关家人的事,
我就很高兴了。
竹久梦二的世界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刘柠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 5
《竹久梦二的世界》介绍了竹久梦二是日本现代著名画家、装祯设计家、诗人和歌人,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词”、“漂泊的抒情画家”之称。他的作品曾深受鲁迅、周作人、丰子恺等人喜爱,至今影响深远,拥趸甚众。《竹久梦二的世界》收录竹久梦二绘画及摄影作品二百余幅,并有竹久梦二传记《寂寞的乡愁诗人》、竹久梦二所作《病床遗录》《外欧日记》以及竹久梦二年谱相辅而成。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豆瓣
たぶん最後の御挨拶
6.6 (7 个评分) 作者: (日)东野圭吾 译者: 潘璐 新星出版社 2015 - 6
腹黑水瓶男的自嘲与傲娇
此书过后,东野圭吾再无自传与随笔!
从滞销男到畅销天王的辛酸蜕变,十五次大奖落选的内心独白
创作灵感、情感八卦,畅销天王的生活点滴一次性收录!
你可以无视他任何一部小说,但是——卖萌无罪,八卦有理!
他曾经驻足在不足十米的平房里,上厕所要跑到屋外,屋里会有蜈蚣光顾;他曾经被读者和评论界抛弃,甚至跑到书店买自己的新书以求提高销量;他曾经消沉了十几年,甚至打算用笔名重新出道……
如果你只看过他的小说,如果你只知道他是个畅销作家,那么,你真的不了解真实的东野圭吾!如果你希望了解这个水瓶座男人,请仔细阅读这部“最后的致意”吧!
斯文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2013 - 3
编辑推荐
◆ “文人原本是怪胎”——“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易中天系列文章,厘清中国文人的品格和品类,清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红”与“黑”……杯具啊杯具,无意招谁惹谁,只是想说就说。
◆ “改革是没有任期的”——反对票不该是奇迹,正义是不是一座很远的桥,最该以人为本的,最不拿人当人……谈教育、论时事、辩儒学,针针见血。
◆ “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离奇荒诞的红歌往事,以及黄歌、蓝歌、白歌、黑歌、灰歌、绿歌……睡觉还早,一起聊聊。
本书为易中天教授谈文化嘴脸的诸文结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类的分野,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谱,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谱的比对中,分明映现出中国古今文人的红与黑。
另有长篇访谈《那时我们唱红歌》,畅谈红色年代的“红歌”往事,透视“红歌”岁月的荒诞和离奇。此外,又有系列专文,就儒家的遗产,与秋风论道;从药家鑫的悲剧,反观中国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职责与担当,伸张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以“方韩之争”,辨析公民的权利与言论的自由。
在《我的父亲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忆父亲那样一位老派共产党员的点滴往事。
八卦多一点 豆瓣
作者: 孟静 2008
八卦本来没有什么稀奇也并不入流,但是孟静写八卦却能够耐人寻味。娱乐圈其实是一个放大了的社会,一个放大了的名利场。孟静的敏锐总是把这个名利场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管你看到没有看到,不管你愿意看到还是不愿意看到,都活生生地呈现给你。
作者文笔流畅自然,极富画面感,又风趣幽默;内容关心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圈生活,从一个记者的角度给与了较为深刻的评价,使其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娱乐八卦报道。再者,女性视角也是其一大卖点。
============================================
自序
2001年的时候换工作来到北京,先是在《中国新闻周刊》干了一年,而后在王小峰的引荐下,来到《三联生活周刊》至今。我所在的部门一直叫文化部,但不知为何,我被界定成了娱乐记者。在文化部当娱记的坏处是:我是全杂志最肤浅的人;好处是:比一般的娱记又可以稍稍深入一点。
几年前一个朋友老六办娱乐小报,不知听谁引荐的,让我写点八卦专栏。我觉得他们发行量不大,可以随便得罪人,别人也看不到,就开始胡说八道。后来我供职的《三联生活周刊》也让我写了一阵这种专栏,反正人是得罪光了,自己也写疲了。
这本书是一些专栏文章的结集,用我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去分析娱乐事件,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但还算好看。因为我是持阴谋论者,文字里有情绪化的成分,加上不是采访当事人,只是一些边角料,不是有录音、录像为凭的。
出版商想让我写得夸张点,可吹牛鼻子会变长的,我宁愿你们不看我的书,也不想被人骂脸皮比城墙拐脚还厚。花这么些钱买本纯消遣的书不容易,如果您是在厕上使劲时、枕上失眠时,这本书能些微地帮您打发点这不太愉快的时间段,我就很欣慰啦。
留白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田晓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怍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必读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进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豆瓣 Goodreads
7.5 (115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2
这里有一些胡思乱想。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上亿个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回沟里呼哧呼哧跑步的声音,也可以闻到将历史、悬疑、灵异、科幻、宗教之类的话题扔进搅拌器里哐当哐当混合成鸡尾酒的古怪气味。这里是迷宫,是异教徒的告解室,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但你绝不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马伯庸
没有一位当代作者可以把时事讽刺写得这样妙趣横生。有时候你想对这个社会说点什么,却不敢说;有时候你鼓起勇气开口,却不知道该怎么说,马伯庸替大家写出了想说却没法开口的话。
年度最受关注中短篇集选,《蓝耳短腔调》系列重磅头阵!
2016年4月15日 已读
创意很好,但都是虎头蛇尾。
随笔
我们台湾这些年2 豆瓣
7.6 (19 个评分) 作者: 廖信忠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
作者的话——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
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
蒋氏家族,对台湾人来说有不寻常的意义:蒋介石被说成是“龟精”转世;蒋经国总是一席夹克走天下;蒋孝文狂妄嚣张,喜欢乱来;蒋孝武被“江南案”影响了一生;蒋孝勇虽然性格收敛。台湾族群里,有让人同情的老荣民,也有比《宝岛一村》更真实的眷村生活;台湾教科书上不但有蒋介石的励志故事,更有匪夷所思的地理课题;在金门和马祖当兵,还会冒出“无头部队”和“水鬼”的传说;在浩瀚的书籍和歌曲中,有很多都已经改了名字,甚至被禁,远离人耳目。
从“关着门”的台湾到“打开门”的台湾,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在这本书里,我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讲述三十多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与小八卦,与您分享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2016年4月25日 已读
总体来讲,不如第一部,第一部写的是亲身经历,第二部就都是道听途说了。
中国 人文 历史 文化 社会
胡适杂忆 豆瓣
9.0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语谈辨,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西域余闻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陈舜臣 译者: 吴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采访摄制。该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后,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丝绸之路文化热潮。陈舜臣参加了此次摄制活动,并用文字记录下重走丝绸之路的奇妙见闻与瑰丽随想。
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战国日本 豆瓣
7.8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茂吕美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上杉谦信有一句名言是“武运在天,铠甲在胸,功勋在脚下”,Miya把它“不正经”地歪想成“织田是武运,丰臣是铠甲,德川是功勋”。对于德川家康的好耐性,Miya则从饮食上溯源——他很爱吃麦饭,因为小麦的钙质比白米多七倍,如果平日三餐钙质足够的话,就不会易怒、急躁,家康这才能平心静气地等信长和秀吉揉好天下糕……
诸如此类灵机一动、视角独特的解读,专属于Miya。她在本书里继续用诙谐轻松且不乏考据的文字,将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却风云际会的日本战国时代之大丈夫小女子传神勾勒——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战国第一美女市姬、浅井三姐妹等跃然纸上。而有趣好玩的战国风情、传说、饮食、城池之轶事,也在Miya亲切细腻的笔下活灵活现。
文艺复兴是什么 豆瓣
ルネサンスとは何であったのか
6.9 (1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盐野七生 译者: 计丽屏 中信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是想看见、想知道、想了解的欲望的爆发——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作者虚拟的徘徊在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三个城市的两位旅人的对话描述了依次盛开的文艺复兴之花,展示了以雷奥纳多•达•芬奇、腓特烈二世、圣弗朗西斯、切萨雷•波吉亚等为时代增添光彩的人们的魅力所在,热情洋溢地描写了长达40年的文艺复兴,当属了解这段历史最为精彩的入门书。
-----------------------------
【编辑推荐】
1、盐野七生,日本最受欢迎的历史作家之一,其前作《罗马人的故事》得到俞敏洪、王石、王巍等人倾力推荐,全套十五册累积印量已超百万册。
2、轻松易懂,在作者优美的语言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代,做一天文艺复兴人。
3、装帧精美,内文纸采用进口轻型纸,质优量轻,不含荧光增白剂,便于读者携带和阅读,具有天然特性。封面采用仿布纹纸,圆脊精装,典雅大方。用文艺复兴时代气质的载体承载这段历史。
-----------------------------
【各方评价】
需要称赞一下盐野七生,一个女性在写历史的时候,写出了男人写不出的气魄和壮烈来。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历史在她笔下如同缓缓展开的色彩斑斓的巨幅油画,栩栩如生又冷静透彻。盐野七生的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王巍
往书记 豆瓣
作者: 张宗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
往书记,顾名思义,是对过往之书的回忆。古乐府有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书无新旧之分,凡是投缘的,都是好书。这里说“往”,好比对人。所谓故,含有对在时间中流逝之事物的珍重惋惜之意。同样一本书,二十岁时读到,和四十岁时才读到,意义不一样。年轻时读到的书,影响思想,塑造人格,决定道路的选择,积偶然为必然,变不确定为确定。还有很多书,几十年里手不释卷,温故知新,它是过去经验里最可贵的部分,还将继续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张宗子
我的晃荡的青春 豆瓣
あの頃ぼくらはアホでした
7.1 (4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代珂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9
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东野圭吾
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真诚讲述成长经历
这不是优等生的制胜秘笈,更不是成功逆袭的人生传奇
这是一个普通生的青春手记
----------------------------------------------------------------------------------------------------------
他是一个从小学“晃荡”到大学毕业的平凡孩子。
小学时,他痛恨读书,没看完过一本小说;
初中时,他进了远近闻名的坏学校,唯一的愿望是能四肢健全地毕业;
高中时,他整日痴迷李小龙,“远大理想”是能考上录取线最低的大学;
高考落榜进复读班后,他依然是全校最没心没肺的快乐学生。
他在一个普通家庭长大,上的全是普通的学校,十几年间,没有进过特长班,没有请过补习老师。
正是这段“晃荡”的青春岁月,让他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养成他笑对挫折的勇气与胸怀,保全了让他受用一生的所有天分。
如今,他已连续多年当选日本“年度最受欢迎作家”,被媒体誉为“百年一遇的推理大师”。
他叫东野圭吾。
这本书讲述了他从小学到大学这一人生关键时期的真实经历。
2016年7月17日 已读
典型的大阪人的形象,随遇而安的无所事事。青春期的男生的确解决不了的就是性欲了,连考庆应英语不会写,光看监控老师的臀部都能性冲动起来,真是真实的不得了。
传记 文学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