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秋风宝剑孤臣泪 豆瓣
作者: 姜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8
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中国的大门缓缓打开,引进了摄影术、西医、火车、铁甲舰,开始有了驻外使馆、海外留学和学成后的海归,有了近代外交和官员出访,中国政治格局的动荡变化也由此展开……在时势的逼迫下,李鸿章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成为自觉身当其冲者,数十年强毅力行,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路程上。
作者秉持“以散文的笔法写论文,以论文的严谨写散文”,从被过滤掉的历史细节入手,讲述了慈禧、李鸿章、左宗棠、翁同龢、张佩纶、郭嵩焘、严复、吕耀斗、胡传、唐国安等同光朝的政要、社会精英真实而传奇的故事。笔墨穿越于今昔之间,生动有趣。
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诗歌,乃至旧影像和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比如,研究晚清著名“清流”张佩纶与洋务派大老李鸿章、与军机大臣、“清流”的后台老板李鸿藻之间的往来书信,从中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政局和人物的认识。
《秋风宝剑孤臣泪》是作者继《天公不语对枯棋》之后,第二部以晚清为题材的历史散文集。书名取自李鸿章——这位中国近代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政治家——临终的诗句。
2016年7月18日 已读
历史业余爱好者的作品,所以读读就算了,要想读出什么东西来是为难了些。
中国 历史 晚清 随笔
女人这东西 豆瓣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陆求实 九州出版社 2014 - 11
“两性情爱指引四部曲”之二,继以《男人这东西》剖析坦陈男性身心特点收获无数读者口碑之后,日本性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再出剖析女性的佳作,与《男人这东西》映照成趣。这是一本能让女人更了解自己,让男人更懂女人的书。两性和谐,从知己知彼开始。你至少该知道,女人其实是这样的!
本书从经验与情感出发,以医学理论为基础,详细剖析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八类女性(女权主义口号下的女人、信奉永恒爱的女人、同性爱的女人、出轨的女人、歇斯底里的女人、说谎的女人、性感缺失的女人、更年期的女人),她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呈现出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特殊的心理与思维方式。
2016年8月11日 已读
明显不如《男人这东西》,写的太表面,主要还是因为作者不是女人,只是把女人想当然的原因吧!
人文 心理 文化 生活 社会学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2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2016年8月18日 已读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随笔,巨大的悲伤和怜悯都不漏声色的讲出来。我想再看一遍《一一》,我想再看看你,NJ!
台湾 散文 文学 生活 随笔
“鬼子”来了 豆瓣
7.6 (17 个评分) 作者: 杨奎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7
对于延续了两千年文化传统的古老中国来说,近代一两百年面临最严峻的现实莫过于“鬼子来了”。这里的“鬼子”,不仅是指当年侵占中国半壁江山的“日本鬼子”,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自始至终都是挟西方现代工业文明而来的“西洋鬼子”。古老在这个异质文明的冲击下,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精英与民众,乃至各种不同人群之间,在行为、观念和生活交往方式上都益现悬隔、碰撞,社会乱象丛生、矛盾层出不穷,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也近乎天壤之别,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日日夜夜在新、旧、中、西中打滚”,在迷思和困惑中前行。
为何许多人不爱国?在不同的语境中,“民族主义”有什么高低优劣之分?“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又有何差别?中国近代的发展究竟应该以谁为师,而老师为何总是欺负学生?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民族复兴的枢纽?“中学”和“西学”到底谁“化”谁?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幸福终点站?
中国的出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从跻身现代国家之林的角度看,“鬼子来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2016年9月11日 已读
《财新》专栏的合订本,很散,作者也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水准残次不齐,有些有真知灼见,有的好像是为了在deadline前交稿应酬一般,读到这样的书,只能说很遗憾吧。唯一的教训就是,以后再也不买专栏的合订本了,坑爹啊!
历史 近代史 随笔
台湾念真情 豆瓣 Eggplant.place
7.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作家介绍】
吴念真是台湾全方位的文化人、创意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吴念真出身底层,关注平民日常生活,极善于用最质朴的语言打动人心,微笑说出让人流泪的故事,被誉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所著《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和台湾市场均为2011年超级畅销书。
【本书特色】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语言记录人间群像。这些都是他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来源,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
传统的面茶技艺、黥面文化,或是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唱歌的恒春阿妈,或是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他们的泪水、欢笑与不变的温情,都在书中点滴烙印。
本书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2016年10月5日 已读
一股小清新铺面而来,都不相信这些文字出自于吴念真之手?一股基督教电台播音员朗诵的感觉。
台湾 散文 社会 随笔
生于午夜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张晓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5
张晓舟十余年球评精选
中国屈指可数值得结集出版的足球文字
一个惨绿青年永恒的青春共和国
陪伴一代人成长的共同记忆
人生能有几回世界杯?这问题或许有些残酷。足球,可以只是一项运动,四年一次的轮回,无聊生活的调剂品,也可以是尽情挥洒汗水的青春,刻骨铭心的热恋,还可以是一生的挚爱,无怨无悔。
在《生于午夜》里,张晓舟以他狂放、犀利而又诗意的文笔,探索足球的秘密。足球场就像一个疯狂旋转、孤注一掷的轮盘,人们不惜押上激情、欲望、金钱、性命、国家,而足球最终建立的,是一个惨绿青年永恒的青春共和国。
《生于午夜》是一部广义的球迷日记,充满了一个资深球迷的体验、见证以及偏见。因此,请不要试图从本书中寻获足球知识,尤其是技术战术知识,以及所谓“客观”——在足球这个邪物上,不存在任何“客观”,除了电子眼。
2016年10月5日 已读
把足球写的有南美风格的只有张晓舟了,也是这种风格把《南方体育》给写没了。你想一张报纸全都是这样,看着尴尬不?
文化 足球 随笔
昼行灯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昼行灯闲话》是“文化知日第一人”李长声先生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表的专栏文章合集,以微醺之笔,将日本文化、文人、文字信手拈来,趣谈开去:
茶道、武士道,日本“头头是道”,却偏无“味道”?睡榻榻米、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日本味道未必都在舌尖。浮世春画、AV女优、食色文学、僧人娶妻,说说日本古今“多样性”。也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人那些事儿……所涉主题丰富多样,见解精深真灼,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
精彩篇目:《活吃龙虾》《粹》《枯水枯山费苦心》《咸萝卜的禅味》《少女癖》《小和尚从哪里来》《浮世绘的纠结》《千年友好的画皮》《作家与酒》《旧书店血案》等。
死城漫游指南 豆瓣
6.8 (8 个评分) 作者: 张晓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0
张晓舟,被网友誉为“张天师”,多维度著名专栏作家,言其文风思维天马行空飞扬跋扈,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
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2016年10月20日 已读
呵呵,我一般认为和左小祖咒和艾未未混在一起的,不是傻就是奸滑。本作者属于此列。本书就是情绪的宣泄物,跟刘原的文笔和见识差个十万八千里。
文化 杂文 随笔
镜子 豆瓣
Mirrors: Stories of Almost Everyone
6.8 (13 个评分)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译者: 张伟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开始,他的每本书都是一连串言简意赅的“小故事”。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2016年10月29日 已读
拉美左派的世界史,开始还蛮有趣,看多了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所谓左派,无非是头脑幼稚,要不是傻要不是蠢。
拉美文学 随笔
阿Q的长凳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这一册主要谈中日之间的文化渊源、文化比较。
以《日本与日出》开篇,以《落日》作结,富起承转合之美,有渐入佳境之趣。从谈中日比较绕不开的“宏大主题”:万世一系、改朝换代、遣唐使、革命考,到更具文化专论性质的题目:汉字、假名、相扑、艺妓;到以人物统领的诸篇:诸葛亮、朱舜水、蜀山人、黄遵宪,再到以问设答的“为何无宦官”、“谁救了京都”、“临行喝妈什么酒”,到戏语惊人的“算算友谊账”、“作践武二郎”、“不做贼也心虚”等等……谈文化渊源则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谈文化比较则别出新裁、发人所未发。至于篇末收入一辑谈汉诗、俳句、川柳的文章,更是兼具诗家面目的作者独擅之长。"
2016年11月23日 已读
很好很好,但不是最好的李长声。
文化 随笔
东居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三联 2010 - 11
《东居闲话》一书,是李长声旅日二十年的记录。多年来,作者将日本文化风俗一一“过眼”,拿东瀛酒肉大快“朵颐”,“远足”岛内遍览扶桑风景,今日是成此书。书中从历史社会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文坛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有。本书轻松幽默,随性冲淡,见多识广,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大增智趣。书中附插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16帧,图文并茂,日本文化的意趣跃然纸上。
2016年12月29日 已读
李长声专栏的选集但编辑的选题能力甚差,几乎选的都是很一般的文章,此事无关作者,责任在编辑。
散文 李长声 随笔
怎样读一幅画 豆瓣
作者: 远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15 - 5
该书以西方名画为切入点,作者通过一百幅名画,给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数百年来的精品画作。通过该书,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西方著名美术作品,还可以看到该书作者引申开的个人思维。全书贯穿作者所思所感,既有对画作的鉴赏,又有对画家的品评,还渗透着作者自身的人生哲思和艺术旨趣。文字洗练朴实,清顺流畅,而又不失力度。
2017年1月28日 已读
谁叫远山?我怀疑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本书是众多跟风讲画作品的一本,但内容太空洞枯燥。
艺术 随笔
Lens·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Lens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9
【编辑推荐】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以60页大跨幅版面,尝试向观看者展示什么才是真 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旅行摄影。我们带读者来到“冰与火之国”冰岛,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展开了环岛之旅,记录下了那些真正打动心扉、足以回味终生的时光画面。好的旅行照片,要求观看者以好奇之心体会,以敏锐的嗅觉探寻,以谦卑之心等待,以细致的目光观看。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还将带读者去探访一个生活在法国森林中的现代家庭。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受困于狭窄的生存环境、充满压力的人际关系,以及逐渐丧失的与土地的亲密联系,而这个家庭选择脱离这些桎梏,在人与自然、家庭和自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绝对纯净的关系。
▶本期还有一组故事,关于自杀者生命最后时刻的所见所想;权力、财富对人外貌的深刻塑造,以及“温故1925”。
▶每一段文字都有温度,每一张图片都有故事;
▶最具性价比的画册品质,打动心扉的全新阅读体验;四色全彩印刷,高清图片,精良纸张和装帧工艺,每一册都是精致的收藏品。
▶基于Lens杂志10年的品牌积累,固定用户群和口碑影响力。Lens好友来自文化、艺术、经济等领域,均为意见领袖和影响力的人群,如吴敬琏、陈丹青、蔡澜、刘树勇(老树画画)、阿来、崔卫平、田溯宁、黄怒波、梁冬、吴念真、阿克曼、周迅、陈坤、姚晨、沈星、老狼、许巍、蔡康永、曹景行、杨宗纬、袁泉、田原等。
----------------------
【内容简介】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中的几组故事,意在“面对复杂,寻找纯净”,探讨人与自然、家庭和自我之间的关系。
在北欧的“冰与火之国”冰岛,我们探访自然环境对人的塑造,讨论旅行的心境,以及将自己放逐在纯净自然中的疗愈之魅。
在法国森林中,我们和一家人相遇,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亲子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都在他们身上以最简单恰当的方式上演着。
这一期里,我们还将一起“温故1925”——两次大战之间的“纯真年代”。
即使面临死亡,人类的心也向往着纯净的归属之地——我们去往了那些“自杀目的地”:那里有让人心归安宁的风景,也飘荡着让人心碎的故事。
还有一组“权力肖像”,想要剥除“社会人”脸上的装饰。在镜头下,政治家露出了他们空洞的一面,连朱丽·德尔比和比诺什这种级别的演员,也被激怒了……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 豆瓣
8.2 (30 个评分) 作者: [日] 堺雅人 译者: 杨珍珍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1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是日本著名男演员堺雅人的首部随笔集,汇集了他从二○○四年到二○○九年创作的随笔五十多篇。本书亦是堺雅人某种形式上的自传,轻描淡写间,娓娓道来过往人生:高中参加的戏剧社团、大学退学的艰辛生活、艺术人生中的点滴感悟……
他的思考别具一格,下笔活泼灵动,揭示了演员这一职业所不为人知的欣喜和困苦。书中还收录了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2017年2月19日 已读
本书收录的是2009年之前的堺雅人的随笔,当时他还没有出演后来大热的《legal high》和《半泽直树》,只能称的上是个二线男艺人,但就是这样的二线艺人,透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堺雅人是认真的思考着角色和琢磨着演技。中国这样的认真的好演员真的不多了……
日本 生活 随笔
被误解的日本人 豆瓣
作者: [日]野岛刚 2016 - 3
继《两个故宫的离合》及《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之后,日本作家野岛刚首部纯原创中文作品。
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内容极具价值!
这部书有三个优点:绝对真诚,发人深思,有趣好读。
~~~~~~~~~~~~~~~~~~~~~~~~~~~~~~~~~~~~~~~~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本为日本人开脱的书,那你就错了。这是一位日本资深媒体人写给中国人的 书,全书并不在说理,而是用有趣的故事、真实的见闻、不曾听闻的史料,展示常识性的误读,书中既说日本人,也讲中国人。中国和日本,文化交往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历史超过一千五百年。政治和战争把中国和日本撕裂,发生在最近一百年里。而为了超越对立与纷争,减少误解,我们应该重新回到文化交流的原点,这正是作者创作的初衷。
~~~~~~~~~~~~~~~~~~~~~~~~~~~~~~~~~~~~~~~~~
内容介绍:
本书是首部以“知日之书”为理念推出的图书。这一理念,来自于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及周作人先生的提示:“中国在他独特的地位上特别有了解日本的必要与可能,但事实上却并不然……”作者为在中国读书界名声已开始鹊起的日本作家野岛刚,本书是他的首部随笔集。
《被中国人误解 的日本人》是书中的一篇,是难得的好文章。此文以切中要害的笔,剖析了日本人何以被中国人误解的原因。作者于此文中,又以恳切之心,希望这一误解如迷雾一样能被消除,中国人可以去接近日本人完全真实的面目。书中其它的文章,便是在作者这一愿望之下,由生活、社会、文艺、媒体及政治等诸方面来谈论日本人,而其中多个具体的话题,又将日本人与中国人和在一起来谈。本书的每篇文章都有趣,好读,却不乏深刻与新颖的见解。
有如走路的速度 豆瓣
歩くような速さで
8.1 (62 个评分) 作者: [日] 是枝裕和 译者: 陈文娟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擅长以朴实平淡的影像,叙说日常情感。并不追求戏剧化冲突,而是从生活片段里撷取细腻感情;也不喜好英雄式情节,而是捕捉世界突然展现美丽的瞬间,让观众带着未完的故事离场,继续思索下去。如果说是枝裕和的电影是静静沉淀在水 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童年记忆中的大波斯菊、父亲穿越时空而来的明信片、怪兽的故事、台风的声音……他首次深入而多样地畅谈对创作、对日常、对影像、对世界的思索,以及对现代社会的观察与探问。有如走路的速度,漫步日常风景。他以缓慢而温暖的步调,与我们相伴而行。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2017年2月25日 已读
如同是枝裕和的电影,娓娓道来却又沁人心脾。随笔写在拍《奇迹》和《如父如子》的时候,却看到了太多《比海更深》的影子。_x000d_我认识一个人叫是枝芳明,也是毕业于早稻田,这个稀少的姓氏,不知道两人是否有亲戚关系。
散文 电影 随笔
考古的另一面 豆瓣
作者: 郑嘉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是考古学著作中难得一见的趣味性非常浓厚的杂文集,综合了田野、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等多种元素,共分五辑:观物、石语、冢书、行路、谈薮。题材多样,行文冷峻,情理兼具,自成一格。
2017年3月1日 已读
虽然有些文不对题,但确实是考古人写的文章,能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也算求仁得仁了吧。很多人生感悟和人生磨难,都是古人有过的,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一再的重复。
人文 文化 社会 考古 随笔
丈夫这东西 豆瓣
作者: [日本] 渡边淳一 译者: 李迎跃 九州出版社 2015 - 4
渡边淳一两性关系情爱指引四部曲之三。夫妻和谐,从知己知彼开始。你至少该知道,丈夫其实是这样的!已婚女性必读!
本书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在本书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探讨和剖析。看了这本书的内容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因丈夫而苦恼、而迷茫的女性们务必看一看这本书。
2017年3月12日 已读
渡边淳一有个小笔记本专门写男女关系的,用的着的时候就抄一些。这么多年,都抄八遍了,他本人却还不知道。当然了,男人都想做渡边淳一这样女人不断的男人,可惜做不到的居多了。
两性 随笔
123成人式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新井一二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
曾经很长时间,我非常孤独,
除了书本以外,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即使有人愿意认识我,始终婉转地拒绝了。
因为小时候受过精神创伤,感情上满是疮痂,
别人无意碰一下,我都痛得呻吟。
当时的我,是一个完全没有自信的女子。
二十年以后的今天,
如果能告诉她一句话,我想说:
你值 得被爱!
——新井一二三
========================
新井对青春和成长有着深沉、朴素而靠近人内心的理解。看这本书,你成长路上不孤单。
——海欣(出版人、《女友》传媒集团副总编)
========================
会说中国话的日本人不少,但能说能写,而且写得好的,只有罕见的新井一二三。
——蔡澜(作家、电视主持人)
========================
《123成人式》是新井一二三写给自己,也写给读者的成长日志。这是新井一二三第一次为青少年读者写文章,写关于成长的种种烦恼与困惑。《123成人式》走得勇敢而又伤痕累累,满满都是青春的眼泪和摸索。她说:只要心中有远景和目标,那么未来绝对是可以自己塑造的
2017年4月15日 已读
我写不出这样的书,因为我没有这样的记忆力。
散文 随笔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2017年6月10日 已读
比《寻路中国》要好,寻书有种高高在上的白人主义,而本书则是彻头彻尾的平视以及大慈大悲的悲天悯人。
社会 纪实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