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
梅兰芳自述 豆瓣
作者: 梅绍武 中华书局 2005 - 6
《梅兰芳自述》中文字均采自梅兰芳本人的话语,由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共同编纂,是集梅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完成的。内容以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书中文字朴实而亲切,原汁原味的讲述,使得书中的人物鲜活如生、真实可感。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距离,观看他们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热闹的舞台剧。这个在舞台上是个仪态万方,“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女性,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俊朗、儒雅、正直、刚毅的男性,梅兰芳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那样地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仨 豆瓣
8.6 (612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7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尼采传 豆瓣
作者: 丹尼尔・哈列维[法] 译者: 刘娟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6
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观点和立场不同,人们对他毁誉不一,对他的思想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仅如此,尼采的思想由于采取独 特、强劲、充满隐喻和矛盾、甚至是“疯癫”的独白形式,因此还常常遭到误解,以致有人说,“尼采的生平和著作是近代文 学史和思想史上受到最严重曲解的现象”。 那么,尼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外? 他的思想为什么会遭到人的普遍误解呢?本书作者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回忆的勾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听从内心召 唤的真...
墓畔回忆录 豆瓣
作者: [法国] 夏多布里昂 译者: 程依荣 东方出版社 2005 - 6
《墓畔回忆录》:墓志铭既可指勒之碑石的诗体或散文体铭文,也可指任何类似墓志的悼念性质的文字。这部《墓畔回忆录》,也可算是作者给自己写的一种墓志铭。
鸟之将死,其名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
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
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岁月的山坡……
浪漫主义文学赞成者或反对者,回忆录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死亡文化之研究家或厌恶者,大中学生……
一个挣扎着反抗时间的老人,终于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完成从摇篮到墓地的长旅……
大约七十岁的时候,他在圣马洛港外一座名叫格朗贝的孤岛上,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十年后,他被安葬到这里,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只有无名方石一块,上面立着粗硕的十字架。孤独地,骄傲地,默默地面对大海……
这坟墓的墓志铭很长,名字就叫《墓畔回忆录》,其中有这样的话:生命于我是不适合的,死亡于我也许更加相宜。
希腊、罗马的墓地,常设在城郊的道旁;埃及的墓地,常设在尼罗河畔;惟有作者的这墓地,选在汹涌大海的波涛声里……
柏拉圖式性愛 豆瓣
5.8 (13 个评分) 作者: 飯島 愛 译者: 洪慶鐘 / 張佩偉 尖端出版 2000
曾經為AV女星及「T 字褲皇后」的性感偶像飯島愛,因為出了一本告白自己赤裸裸過去的自傳《柏拉圖式性愛》,飯島愛坦率地公開自己,直言不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生活觀,讓日本女性更加憧憬她,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生活 (離家出走、吸毒、遭強暴、同居、墮胎、援助交際、整形、拍A片、不倫、自殺未遂...等) 。當然剛由「AV女優」竄紅的飯島愛,對於自己的過去、身世均一概不願多談,沒想到轉型成脫口秀藝人多年後,卻選在自己28歲生日的同時推出了這本告白書,將自己過去不可告人、曲折辛酸的經驗完全曝光。
小學時,飯島愛在學校個性內向,不敢表現自己;在家裡時,父親斯巴達式的教育總是嚴格的要求飯島愛的一舉一動,不管是拿筷子或姿勢,只要做錯了,就是一陣毒打。母親是傳統的女人,總是希望飯島愛成為一個成績好、禮儀端正的「理想小孩」,因而要求她補習,以「這都是為妳好」為理由要她用功。上國中後,母親總是把她和班上的才女山口相比,有一次,對飯島愛來說很棘手的數學考了90分,開心的回家等著被稱讚,然而,母親卻因為她沒比山口高分而說「妳的努力不夠」。她開始和暴走族約會、夜晚去歌舞伎廳到早上、偷東西、恐嚇。就這樣,一群缺乏家庭溫暖的人就這樣聚起來了。她不顧父母親的反對,以探望對她最好的爺爺為理由出門。直到爺爺去世,雙親忙於接手爺爺的公司,她的夜遊也就變本加厲。離家出走的愛被送去少年保護中心輔導,雖然有一名叫福島的老師和她談心事,然而她還是選擇一直離家出走。一次,她被福島背叛而從舞廳被抓回家毒打。
到了高中,她得到許可和男友同居,她過得更墮落,逃學去情侶旅館。她為了和男友安藤孝則兩人生活,偷家裡的錢。然而,因孝則的父親無法接受他們終日做愛不工作而翻臉,她逃離,投靠孝則的朋友剛,吸食強力膠的她被剛強暴。最後她為了生活到卡拉OK陪酒,以「愛」的名字再度展開她的人生。
16歲時,愛的道德觀淪喪,變成物質化與想要吸引男性目光的「女人」。她因搭訕認識了有錢的石川秀之,他提供了愛許多的物質享受,幫愛租房子,但卻不要求回報。其後愛到六本木俱樂部接客,展開了她的色情之路,且虛榮心越來越重。在那裡,她認識了倉地明美,一個19歲的「香奈兒女人」。在那糜爛又快樂的日子裡,她認為「只要今天過得快樂,就夠了」。後來愛到了銀座的俱樂部當公關小姐,越來越奢侈,但卻因工作時間太長而不去上班。就這樣,失去金錢來源的愛過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愛和經由石川先生認識的信一在一起,也為了信一的借款而和老頭做愛,賺取龐大金額。然而,信一卻是石川先生所買下來的牛郎,和別的女人做愛而染上淋病。愛為了諷刺信一,她開始和很多男人上床,也為了填滿她寂寞的心。
18歲時,愛到了紐約,遇見了坦率的麻理子,見識了更多糜爛的生活,讓她嚮往紐約的生活。回國後,愛因為需要將近一千萬的錢(包括借款和去紐約的經費),而簽約成為一位AV女優(還因此整形)。漸漸地,她也參與「東京情色派」的電視演出。合約結束時,也是愛原預定去紐約留學之時,卻因為經不起鉅額的酬勞誘惑,而繼續了她的演藝生活。此時,男友離去的愛因和迪斯可舞廳DJ敏之情投意合,而同居。但是,久而久之,敏之無法抵擋愛常常不在的寂寞,離她而去,傷心欲絕的愛找尋朋友的慰藉,卻反而被以前的男友們強吻。之後有一天,愛的電話答錄機有一很熟悉的聲音留言,是很久沒有見到的母親。愛打電話回家,和母親斷斷續續的聊著近況,母親看到了電視上的她,也比較了解他,也不再生氣了。很久沒有聯絡的石川先生打給事務所,留了通留言給愛「急事,速回電」,因此約了愛出來,而石川先生忽然向愛要她欠的錢,愛無法還,就和石川上床了。還有,很久沒見的大小姐明美,毅然決定要生小孩結婚,婚禮那天,愛祝福她,卻也哭了。後來愛和明美的聯絡漸少,明美在電話中和愛說她想離婚,愛卻覺得明美變了,以往和他一起的明美變成一個滿口小孩話題的主婦。最後,在一通電話中,愛想起以前媽媽對她的所花費的心血、對她的關心,和自己一個人奮鬥的勞苦。她想起了曾在夜晚聽到了一句「我們離婚吧」和媽媽的尖叫聲,才了解媽媽一個人沒有朋友的孤寂,而她又如此表現一定讓媽媽又受了許多譴責,但媽媽仍然如此的關心她、原諒她。愛說聲「媽,對不起」,兩人在電話的兩端流出歡愉的眼淚。當父親聽到愛叫他一聲「爸爸」時,他一向嚴肅的臉露出了微笑。在以前的日子裡,就算爸爸工作再怎麼忙碌,在假日也絕對會載全家出去玩。原來,不善言語的爸爸,總是用行動來表示。
怪物 豆瓣
作者: 多萝西·胡布勒 / 托马斯·胡布勒 译者: 邓金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六月里的一个夜晚,狂风暴雨肆虐,天气很凉。五位年轻人聚在温暖的狄沃达蒂别墅里,这是一座临着日内瓦湖南岸的避暑山庄,颇为豪华。当中的一位,拜伦勋爵提议来一场比赛:每个人都来写一个鬼故事。他也许想像不到,他提出的这项挑战会催生一部注定比他自己的作品更有名的小说,也想像不到,玛丽•雪莱会是这部小说的作者……
本书主要以玛丽•雪莱创造科学怪人的思想来源、精神脉络为主线,着重揭示了创造者与创造物之间的神秘关系,及创造物的孤独命运,集中展现了玛丽•雪莱与当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情感、婚姻生活,及与拜伦等当时英国文化圈的精英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等,刻画了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整个时代的变幻和文人命运。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豆瓣
作者: (日)大江健三郎 / (日)尾崎真理子(整理) 译者: 许金龙 新世界出版社 2008 - 4
该书由大江健三郎本人口述,尾崎真理子采访整理而成。在这部书中,大江健三郎谈了自己的童年、森林中的故乡、亲人;谈到了流传在故乡人口中的历史故事和森林中的精灵;谈到民间文化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谈到了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他的恩师和朋友,以及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与此同时,他还讲述了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安部公房、太宰治等日本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交往,观点鲜明地评点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并披露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些逸闻趣事。此外,他还对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等当红日本作家的作品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介绍了自己与米兰•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对政治和艺术进行的讨论,以及交往过程中的趣事等。
大师笔下的大师 豆瓣
作者: 〔英〕斯坦利・霍夫曼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 1
此套丛书自1984开始出版,是专门为牛津大学学子编纂的人文教育普及读本。斯坦利·霍夫曼博士担任丛书的主编,参与者的是牛津大学有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这套丛书已印行200余种,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
《大师笔下的大师》收录了库切、雨果等对萨默塞特、巴尔扎克等精心描述的文章,是大师眼中的大师,大师笔下的大师。是我们了解大师的最佳途径。
伊丽莎白一世传 豆瓣
作者: 邢来顺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7 - 7
伊丽莎白一世传奇的一生,被人冠以"贤明君主"、"光荣女王"、"童贞女王"等称号。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人生,全书语言简洁明快,内容丰富全面,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
亲爱的提奥 豆瓣
Dear Theo
8.7 (9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凡高 译者: 平野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7
这是一部书信体自传,由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组成。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
圣埃克絮佩里 豆瓣
作者: 娜塔丽·德瓦利埃 2006 - 1
《圣埃克絮佩里:天使与作家》简介:“我从六岁就开始写作。让我写出书来的并不是飞机。我想,如果我是矿工,我会努力从土地中汲取教益。”可以看出,《 南线邮航》、《夜肮》、《人的大地》和《战地飞行员》是在天空中构思的书,是一个飞行员讲述的飞行员们的生活,是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的记录。通过驾驶飞机,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拥有了翅膀;通过写作,他为他在万里高空的同伴们代言。流亡到纽约后,他带着关爱创造了一个来自另一个星球的人物,他自己画出了这个一头乱蓬蓬金发的人物:小子。娜塔丽·德瓦利埃向我们揭开了圣埃克絮的两张面孔:天使,邮政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新机型的试飞员,2/33侦察部队的战地飞行员,1944年7月消失在地中海上空的飞行员:生前只有五本书出版但从未停止过写作的作家,留下了大量书信和在新闻报刊上发表的文章,通过这些,他证实了他所处的时代的动荡。
飞机,飞行员,朋友;从天空俯瞰的大地,从大地仰望的天空;一个他忠贞不渝的家庭:手稿,书,充满幽默或带有感伤的图画;画中的小王子和他的星球;非洲,美洲人,战争。《圣埃克絮佩里:天使与作家》以一百六十件资料展现了安托万·德 ·圣埃克絮佩里的传奇。
致父亲:天才卡夫卡成长的怕与爱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张荣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5
孩子与父母之间玩的是一场教育游戏和成长游戏。游戏的规则是由父母先行确定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先是遵守规则,继而质疑规则、躲避规则,最终挑战规则。这个过程的渐变事实上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之中。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封信,牵涉事关现代家庭关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信中,卡夫卡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父亲的精神压抑和盘托出,对个性成长、身份认同、家庭游戏、角色转换、教育方式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是解读现代家庭关系的经典文本。
我自己的世界 豆瓣
7.5 (6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恺蒂 译林出版社 2008 - 10
曾被21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格雷厄姆·格林,特别重视自己的隐私,排斥采访,因此,大众对他几乎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或许他知道读者们对他兴趣不减,所以,撒手归去之前,他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就是《我自己的世界:梦之日记》。这部作品完完全全记录了他的的隐私,以餮读者对他的了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本自传体小说。
格林在“自序”中写到:“我的日记从1965年开始,到1989年结束,共有八百多页,我从其中选择出了《我自己的世界》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的自传,以“幸福”始,以“死亡”终,是一个怪人过去三十余年的生活。……这本书中没有我生活中情色的一面,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但是我不希望牵连那些我曾经在自己的世界中爱过的人,虽然我没有力量阻止传记作家们或是记者们在普通世界中写到她们。”
荆棘中的火焰-欧洲新教15名人传 豆瓣
作者: 穆华黎 金城出版社 2006 - 10
资产阶级需要一种全新的教义,一个全新的神学,即人们可以一面忙碌尘土里的事业,一面轻松愉快地进天国的门。上帝的殿固然需要建造,信徒小家庭的天花板也必须装修,两者不必再尖锐地对立,而是亲密地融合在一起。
就这样,新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崛起提供了神学依据,奠定了欧美现代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的根基。在15位新教历史名人的身后,欧洲乃至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欧洲改教三百年——一个英雄血气和不容异己的时代,政权在倾覆的火里焚烧,鲜血在弟兄们手中流淌。本书是一本图文并茂、讲述欧洲宗教改革历史的书籍。全书介绍了十五位在欧洲宗教改革历史中留下重要印记的人物,他们中间有修道士、神甫、学者、贵族、市民和社会底层的农民,他们在各自生活的阶层中,被时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们到底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未来?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图片,使读者如临现场,生动地再现了过去那段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歌舞伎町案内人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李小牧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5 - 5
李小牧在日本歌舞伎厅奋斗的经历,也是日本的畅销小说 。
李小牧生存在日本最著名的风情场所歌舞伎町,混迹于黑白两道之间,他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在本书中,他将向您讲述歌舞伎町的生存法则。   15年的歌舞伎町生存体验是李小牧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李小牧的自传《歌舞伎町的案内人》2002年在日本出版发行后,迅速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叶卡特琳娜二世传 豆瓣
作者: 韦红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 7
美丽聪明的德国小公爵之女,因为政治联姻被选为俄国皇储的未婚妻;其后依靠情人,推翻丈夫的统治,登上权力的最高宝座。
她在位34年,使我国国力空前强大,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国之一,千百万俄国臣民将她奉为“神明”,尊其为“大帝”。
个人生活上,她纵情声色、荒淫糜烂,成为一代风流女皇。
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叶卡特琳娜二世君临俄国、荒淫风流的一生。
异端的权利 豆瓣
Castellio gegen Calvin oder Ein Gewissen gegen die Gewalt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任晓晋 / 方红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 4
《异端的权利》是记述加尔文、卡斯特利奥和塞文特斯等鲜为人知的经历的传记。它的可读性和感人的力量,尤其是其中所透射出来的那种对人类信仰自由与宽容精神的吁求和激情,并不亚于房龙的那部名震遐尔的著作《宽容》。茨威格动笔时正值希特勒的魔爪肆虐之时,此书可谓有影射之意。
切利尼自传 豆瓣
作者: 本韦努托·切利尼 团结出版社 2006 - 1
切利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雕塑家和金匠,也是16世纪欧洲风格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是为科西莫大公制作的珀尔修斯像和为法兰西国王弗兰西斯一世制作的盐盒。
《切利尼自传》的价值在于它折射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生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产生出一大批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切利尼是其中惟一留下自传的人,因而显得更加珍贵。他的描述涉及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当时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全景,其中关于很多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成为每一个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历史的人都要参考的重要资料。
我这个人的忧虑之中看到的整个世纪,要比最清晰的历史记载还要真实。
——歌德在他的德译木出版之际写道
克伦威尔传 豆瓣
作者: 【英】查尔斯·弗思 译者: 王觉非 / 左宜 2002 - 1
本书以克伦威尔的生平为经,以克伦威尔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的关系为线,描写了克伦威尔作为英国护国公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当时英国复杂多变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状况.是一本既富有史学价值又颇具可读性的文学传记佳作.被誉为有关克伦威尔的权威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