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
抚摸恐怖 豆瓣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曾瀞瑶 / 高美龄 珠海出版社 2002 - 5
斯蒂芬·金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他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1979年,在他32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金的作品,超越于传统的恐怖小说。他不靠具体的意象来获得恐怖效果,而是通过对事件气氛的营造来震慑读者。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
当斯蒂芬·金周围充盈着掌声和鲜花时,我们远离那耀眼的光环,走进幕后,接近作家,却了解、认识一个亿万富翁的内心苦乐、写作技法和经营理念,这对乐于享受阅读恐怖快感的广大读者来说,无疑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绝顶天才的混蛋 豆瓣
作者: 大光 2007 - 9
《绝顶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来说,1999年的3月7日是个黑暗的日子,就在这一天的凌晨,一代电影宗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他刚刚完成了由汤姆·克鲁斯和妮科尔·基德曼夫妇主演的新片《大开眼戒》。17天后,在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持放映了3分钟长度的库布里克电影集锦,以表示对这位影坛奇才的致敬与哀悼。库布里克一生只拍了18部作品,其中包括一些纪录短片和电视片,数量之少与他获得的盛名似乎并不相称。但这恰恰体现了他最令人仰慕的一个方面,即他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他对完美的追求近乎病态,从而引发出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来。有关库布里克的说法很多,但最够精辟的要数库布里克的合作者及领路人柯克·道格拉斯的一句话。在《斯巴达克斯》的首映式上,道格拉斯说:“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一个绝顶天才的混蛋。”
2009年4月2日 已读
平铺直叙的段子集锦。
传记文学
解读杜拉斯 豆瓣
作者: (法)布洛-拉巴雷尔 译者: 黄荭 作家出版社 2007 - 11
首先要勾勒玛格丽特?杜拉斯变化的面容,她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和世界抗争的知识分子,那世界召唤她去说、去阐释、去战斗、去谴责,让她构建自己的政治介入观念和与之相符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杜拉斯无疑是—个不同寻常的作家。她的身世,她的经历,她的文字,她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一次次惊奇,也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她模糊了文学与生活的界限,拉近了现实与想象的距离,设置了种种障碍与迷雾,让读者沉醉于她传奇一生和独特作品的同时,也萌生出不少困惑和迷茫…… 全球数十位杜拉斯研究专家和一流学者携手,集体解读杜拉斯。
2009年4月24日 已读
用意识流动来解释事件和作品,感情充沛。
传记文学
为国王们烹饪 豆瓣
作者: [英]伊恩·凯利 译者: 蔡得誉 / 邵群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0
《为国王们烹饪》的主人公安托南·卡莱姆担任过拿破仑、英国乔治四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御厨,为当时欧洲的许多帝王烹饪,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了解那个时代著名人物的口味,同时也奠定了法国古典菜式的基础,被誉为法国近代厨艺之父。《为国王们烹饪》“令人愉快地巡游摄政时代皇室厨房的幕后,配上可以自己动手尝试的菜谱”,将读者带入沉迷于美食的欧洲皇室,是传记,亦是皇室烹调书。
2009年4月30日 已读
牛逼厨师生平记,法国风俗画。
传记文学
但丁传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薄伽丘 / 布鲁尼 译者: 周施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由于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的拉丁语著作,我想阅读一些由俗语写成的文学作品,让我长时间劳动的脑袋恢复精神。就像食物一样,文学著作里也有太多乏味的作品。当我怀着这个心思四处寻觅的时候,薄伽丘的一本小册子来到了我的手上,名字叫《著名诗人但丁的生活、爱好和研究》。虽然我以前曾经非常认真地阅读过这本书,但是现在,经过仔细分析后,我发现我们温雅可爱的薄伽丘在写崇高的诗人但丁的生活和爱好时,就像他在写《菲洛柯洛》、《菲洛特拉托》或者《菲亚美达》一样,两者的风格没有区别。薄伽丘的《但丁传》充满了爱情和悲叹,还有滚烫的眼泪,仿佛人类诞生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在那恋爱的十天里找回自我、与喜爱的女子和时髦的男青年一起讲述一百个小故事。薄伽丘所有的注意力被但丁的爱情故事吸引去了,以至于忽略了但丁在事业方面的一些严肃、实质的部分。他记录了琐事,却漏掉了关键的事情。因此,为了娱乐自己,我决心要写一部新的《但丁传》,对但丁的重要的事件给予更大的关注。我做这件事,并不是要轻视薄伽丘,而以此来对薄伽丘的《但丁传》作一些补充。
2009年5月2日 已读
薄伽丘竟然是但丁粉丝。
传记文学
爱你就像爱生命 豆瓣 Goodreads
爱你就像爱生命
8.5 (45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 王小波 朝华出版社 2004 - 5
王小波是一个即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被收藏的书信数量不多并且比较零散,许多读者引以为憾。《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首次成书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独立版本,书中收录的情书篇幅比过去公开过的书信多出一倍。
2009年5月10日 已读
罐子里能有多少甜?_x000d_
如果不多了,就更甜。
传记文学
波兰斯基回忆录 豆瓣
作者: [法国] 罗曼·波兰斯基 译者: 喇培康 新星出版社 2008 - 1
人们对波兰斯基有太多不准确的评价、太多的误会、太多的中伤和诽谤,以至于那些不认识他的人对他的人格产生了一种完全错误的印象。许多女人被他的不良名声所吸引,特别是有不少女人在沙伦死后千方百计要与他相识。当她们发现他不是她们希望的那种人时,很多人便会大失所望。本书写于1984年,是波兰斯基本人撰写的唯一一部传记。
2009年5月21日 已读
三星半。意外的不精彩
传记文学
张国荣:禁色的蝴蝶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洛枫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3
对于很多“哥迷”来说,张国荣的舞台表演与银幕形象早已成为一份情结,我们反复听他的歌,重新看他的电影,一遍一遍,回顾他生命蜕变的璀璨历程。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通过作者的理性解读与诗意书写,我们得以了解张国荣是一个很有自觉意识的演员,他明白每个演出的处境,同时更知道在每个处境的限制中能够做些什么,进而让“自我”的演出超越限制而升华存在,在给予每一个角色活泼灵动生命的同时,也使他自己因那角色而蜕变万千不同的姿彩。
《禁色的蝴蝶》可谓迄今为止,以张国荣为主题,最具思想深度的一本著作。既值得海内外“哥迷”珍藏回味,更应该引起广大社会读者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 本书作者洛枫是一位研究流行文化的学者,一位诗龄不短的诗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哥迷”。这本《禁色的蝴蝶》以张国荣作为演艺者的角度出发,论辩和论证他在舞台上、电影里的艺术形象——或许,先从张国荣的生命历程及其与香港流行文化历史的关联说起,再阐释他的演艺风华。
十年一觉电影梦 豆瓣
8.3 (53 个评分) 作者: 张靓蓓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10
《十年一觉电影梦》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书中真实回顾了他的成长岁月、每部电影创作的用意、遭遇的困难、对演员的看法及相处、参加影展的经验、得奖的幕后、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等。
2010年8月27日 已读
淡。实。我想这是人生的滋味。
传记文学
美与暴烈 豆瓣
The Life and Death of Yukio Mishima
8.9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 译者: 于是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7
本书由美国记者亨利·斯各特所撰,详细回顾了日本文坛名匠三岛由纪夫的一生。亨利是三岛生前的好友,也是在他意外身亡后唯一列席他葬礼的一名外国记者,因此对于三岛的生平他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翔实可信,对于三岛的爱好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传记资料。书中还对三岛各个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将之与同时代的日本名作家,如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进行横向对比,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略窥日本文学发展脉络及其国民精神。
在这部三岛由纪夫传记中,斯托克斯用深入、动情的笔调,梳理了三岛充满矛盾的短暂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转折点和文学成就,也刻画出他那颗深受煎熬、躁动的心灵。作者是三岛的好友,也是唯一见证三岛率领政治团体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三岛死后对其追随者法庭审判的外国人。
2009年6月24日 已读
书是好书,但所有的八卦都知道了冲击力减半。不过,三岛确实很牛逼,很变态。除了有点矮(163)外基本算是个帅哥。
传记文学
格蕾丝 豆瓣
作者: 爱丽诺.库珀 / 劉維漢 译者: 傅志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4
《格蕾丝:一个美国女人在中国》(1934-1974)从她写给美国家人的信中,我们看到这位曾在天津的外国租界里过着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生活的美国女子,是怎样从自己沉醉其中的充满了异域色彩的浪漫奢华生活中一步步走出来,直面战争、饥荒、洪灾、革命及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的疯狂,最终直面自己的命运,无怨无悔,执著、勇敢、乐观地走完生命的历程。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出生在美国家的梦想,前往纽约学习声乐,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中国的康乃尔大学毕业生刘弗祺并与其结婚。1934年,格蕾丝离开美国,前往中国天津与丈夫团聚。从此,直到1974年,格蕾丝一直生活在中国,其间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卡夫卡口述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奥)卡夫卡口述 / (捷)雅诺施记录 译者: 赵登荣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3
《卡夫卡口述》由卡夫卡口述,他的弟子古斯塔夫·雅诺施记录,也称《卡夫卡对我说》或《卡夫卡谈话录》。在德国文学史上,这《卡夫卡口述》被誉为唯一可以同《歌德谈话录》媲美的谈话录。这《卡夫卡口述》全面反映了卡夫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从中可以看到这位貌不惊人的“鬼才”的许多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卡夫卡这个不幸的犹太人,由于自己的血统而深深感觉着是被排斥于人类世界之外的“无家可归的异乡人”,他以陌生的眼光和惊讶的神情观察人类社会,发现了这个亲亲热热、熙熙攘攘的社会表面,掩盖着一种可怕的东西,人人参与其中丽又人人受其控制。 于是他满怀恐惧,发出惊叫,这种惊叫被称为“现代启示录”,卡夫卡也一跃而成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从而获得了传奇性色彩。
2010年1月9日 已读
犀利绝望,高雅哀伤。
传记文学
杜拉斯传 豆瓣
作者: [法] 劳拉·阿德莱尔 译者: 袁筱一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0 - 1
《杜拉斯传》书中的真实远比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真实。 劳拉.阿德莱尔与玛格丽特.杜拉斯交往十二年之久,该书正是这份友情和耐心追索的结果。劳拉无意于还人物一个真实面目,但是想努力澄清玛格丽特.杜拉斯给出的关于自己生活的各个版本。作者想要照亮杜拉斯生活中的黑洞,尽管这些黑洞正是杜拉斯天赋的表现:少女时代与情人的关系,二战期间及解放时的态度,她对文学及政治的热情。
西行漫记 豆瓣
Red Star Over China
8.3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埃德加·斯诺 译者: 董乐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79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2009年9月15日 已读
旧版借的,新版买的。简言之,是八卦集
传记文学
镜中爹 豆瓣
作者: 张至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镜中爹》讲述了:六十年前,上海码头,那条去台湾的大船,圆了儿时的乘船梦,却隔绝了一生的父子情,分离五十年后,万里寻父,三线布局,群策群力,再续情缘。在娘的九十寿宴上,岳母林海音低声严肃地说:"两岸开放了,你们怎么就不设法找老太爷呀!"一句话,点醒了我的责任;一句话,开始了天南海北的搜寻;一句话,接续了我和爹的缘分。追诉出两岸六十年的离乱史、隔不断的骨肉情……
写作这回事 豆瓣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8.6 (73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张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Long live the King!”(一语双关,既是“国王万岁!”,又是“ 斯蒂芬·金万岁!”)美国《娱乐周刊》在《写作这回事》出版之际大声欢呼。
一半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恐怖小说之王的人生回忆录,一半是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文学大师的创作经验谈兼写作大师班。手把手教有志于写作的文学青年要备好哪些必要的装备,如何像发掘一架恐龙化石一般将一个好故事发展成型,如何“关门写作,开门改稿”,甚而至于少用被动语态、“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等等谆谆教导。一切有关文学与写作的高头讲章均化作“卑之无甚高论”的如话家常,而且全部从自己的创作经历出发,将众多金氏名著的创作过程公之于众,坦陈自己的私心好恶。
除此之外,本书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创作生涯当中还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意义: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时遭遇车祸,伤势危及生命。而这本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一生和创作经验的书还没写完,差一点真成了斯蒂芬·金的盖棺定论。在鬼门关转了一遭后,斯蒂芬·金在髋部粉碎性骨折、仍身受巨痛的情况下重新捡起笔来,艰难地续写《写作这回事》,坦陈:“写作对于我来说好比是一种信念坚持的行动,是面对绝望的挑衅反抗。此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写成的。正如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那样,是我拼着老命写出来的。写作不是人生,但我认为有的时候它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别闹了,费曼先生 豆瓣
“Surely You’re Joking,Mr. Feynman!” - Adventures of a Curious Character
8.4 (21 个评分) 作者: 〔美〕费曼 译者: 吴程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费曼一生幽默机智、几近顽童的行止,与其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成就齐名。本书与《你管别人怎么想》同享盛名,全书没有难懂的科学知识,在一件件新鲜事背后,隐然透露着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质。
费曼先生得过诺贝尔奖,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科学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约四十年。三○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随即被征召加入制造原子弹的曼哈坦计画。费曼先生生性好奇,在严密的保安系统监控之下,他以破解安全锁自娱。取得机密资料以后,留下字条告诫政府小心安全。而他的鲜事也传颂一时。他爱坐在上空酒吧内做科学研究,当那酒吧以妨碍风化遭到取缔时,他上法庭辩护。他的森巴鼓造诣很高,巴西嘉年华会需要领队贵宾,本来预定的大明星珍那露露布丽姬妲缺席,临时由费曼先生取代,他引以自豪。
他一向特立独行,以不负责闻名。领了诺贝尔奖之后,同事维斯可夫和他打赌十元费曼先生会坐上某一领导位置,但费曼先生在一九七六年拿到那十元。事实上,费曼先生几乎从不参与加州理工学院内,如:经费、升等、设备等任何行政工作。别人可能看他自私。但对他,这是他保卫自己创造自由的方式。他甚至连续五年努力辞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位置,因为选举其它院士的责任颇困扰他。而他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在酒吧厕所内与醉鬼大打出手的科学家。他曾经跟爱因斯坦和波耳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中与职业赌徒研究输赢的机率!
黑塞画传 豆瓣
作者: [德]弗尔克•米歇尔斯 编 译者: 李士勋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8 - 8
这是一部真诚的书。这里没有任何东西被美化或者被虔诚地改写。在毛尔布隆的神学课堂和神经病疗养院之间的黑塞;在纳粹统治和流亡报纸之间的黑塞;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黑塞;黑塞一生之久,始终在逃避任何意识形态——不论哪一种,也不论怎样逃避——同时又认真地努力,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
对任何人来说,翻开这本书就像翻开一部百科全书。你想寻找点什么,你就一定能找到,可读性很强。大概不能用更好的语言来形容一本书了。
——《文学报》,1979年7月第四期
这本奇妙的书真的就像画家克灵索尔在他最后的夏天曾经在画架上尝试过的那样,画一幅集中一百个人面孔的肖像画,从这幅肖像画里,整个人,整个赫尔曼•黑塞在注视着我们。”
——尼诺•埃尔尼,见1980年3月8日《世界报》
这部黑塞研究的最新专著《黑塞画传》,主要遵照传记编年史的顺序编纂,通过精心选择的543幅图片和引用自黑塞作品片断、书信和他人回忆的材料进行剪辑编排,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本书从黑塞诞生到他去世,连同他在世界上的影响,全面地介绍了黑塞的作品和人品。这是一部令人感到惊异的画册,它远远地超出了有意为之,这些照片是这部书的插图,甚至也可以说是给一位长寿诗人的一生所作的插图。本书时间跨度长,涉及到黑塞的全部著作,除诗歌、长篇短篇小说之外还包括评论、杂文和大量书信以及音乐、绘画等;也涉及与他交往的无数人和事、宗教、政治、战争,因而内容丰富庞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巴黎隐士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倪安宇 译林出版社 2009 - 7
《巴黎隐士》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去世后,其遗孀埃斯特·卡尔维诺从他的遗文中整理出一些涉及其生平、成长、创作经历、思想形成等方面的文字,编辑成卡尔维诺的自述。其中收录了卡尔维诺未发表的一篇《美国日记》,还有一篇在意大利未发表过、在瑞士卢卡诺区限量出版的《巴黎隐士》,并以此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卡尔维诺的生活阅历和创作道路。
2010年1月9日 已读
“敲打的一代”,“得州”……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译者。不过书还是蛮好看的
传记文学
茜茜公主画传 豆瓣
作者: 王泰智沈惠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中国读者对茜茜的了解,主要是来自1950年拍摄的影片《茜茜公主》。这部影片在全世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它为茜茜构筑了一个固定的形象:一个纯情、美貌、可爱、幸福的年轻皇后。这是一部长期受到观众喜爱的影片,却与历史上的?畿缑挥刑嗟南嗨浦α;ψ洞笱с霭嫔缱罱瞥龅摹盾畿绻骰放ο胍乖飞险媸档能畿纭?
书中披露,在皇宫中的茜茜面临很多苦恼,她被要求学习高贵的社交语言、礼宾程式和奥地利历史;她与婆母因为孩子的管理权问题公开发生冲突,为此做艰难的抗争;她与皇帝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很短暂,因为他们在重大政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