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瑜伽、冥想、曼陀罗舒压 豆瓣
作者: 王慧荣 武汉出版社 2012 - 8
《瑜伽、冥想、曼陀罗舒压:成就全新的自己》为您介绍的三个神奇方法:瑜伽,冥想,曼陀罗,通过简单的动作,呼吸的频率以及凝视与涂绘,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内心烦躁,减轻疲劳感,找回身心的自然状态,重塑您的健康与自信!
通靈自學書-12種引爆第六感能力的私配方 豆瓣
作者: Julie Soskin 译者: 桂彤 布波 2005 - 2
命理專家王中和、占星學家李孟澔聯合推薦!
亞洲第一本通靈自學書,首度披露給想擁有通靈私密能力的人。
你是否曾在電話響起的時候,即刻便猜出來電者的身份?或是在某人開口之前,就知道他想說什麼?
本書可以測驗出你有哪一類的通靈天賦,及你是哪一型的靈媒、教你如何訓練自己的通靈潛能。透過每日三十分鐘的鍛練,與外在的自然及自己內在的心靈能力溝通,即可有效提升每一個人的通靈能力。
通靈是目前科學界未正式承認,但又無力來真正著力研究的領域--然而,每個人都有過程度不等的通靈經驗。專業的靈媒可以看見前世今生,與亡者的靈魂溝通;但一般人如你我生活中也常會使用到「直覺」、「第六感」或體驗「déjà vu(既視經驗)」的機會。每一個人的心靈能力與空間,比我們已知及使用的部分都大得多。
通靈並非私密配方,相反地,在你的五感之中,你已經擁有所需的一切材料--事實上,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通靈的經驗。
通靈與一種看不到的力量相關,它起源於「psyche」這個詞,與靈魂、心智與精神相關。在充滿象徵的希臘神話中,身為凡人的公主賽姬(Psyche),她必需通過層層考驗與試煉,以證明自己有資格成為愛神愛羅斯(Eros)的伴侶。在故事的最終,她終於被賜予不死的金杯,並在身上長出蝴蝶的雙翼--翅膀正是靈魂的古老象徵。這個故事背後的含意是:為了尋找無條件的愛,我們也需要被轉化和淨化。
本書介紹通靈的各種形式、工具,並且由淺而深,帶領讀者進行通靈的實際練習。這是為初學者所寫的工具書與全指南,藉由關照、發展自己的心靈能力,讓你的心與週遭的脈動協調定頻,豐富你的生活。
本書全彩精印,內頁圖片精緻,啟發讀者學習、體驗通靈的興趣與共鳴。不管是想學通靈的人,或是單純對於人類心靈運作方式有興趣的人,這都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工具書。
雙手能量療法 豆瓣
作者: 麥可.布萊 译者: 鄭澔陽 世茂 1998 - 8
《雙手能量療法》是特別設計成一本易讀的訓練手冊,為你揭開治療藝術的神秘面紗。這本書所敘述的技巧非常簡單,連小孩子都能快速學會感覺能量的方法,並開始運用治療的能量。
雙手能量療法 人文明的演進玉二十世紀未到達了物質追求與發展的高峰,隨著寶瓶世紀的來臨,地球所處的宇由時鑋中,正醞釀著另一種新文明的誕生;這股改變的浪潮,將帶領全體人類轉向精神領域的探索和提昇。 過去的教育、心理學、哲學、神秘學及至科學、宗教等,無一不是在探求生命的真相與面貌,在眾多分歧、旦家爭鳴的表象下,統合萬物的真理逐漸在領域悄然浮現,心物一元或是身心靈結合與昇華,成為當代世人所共同追求的理與遠景。 《雙手能量療法》是特別設計成一本易讀的訓練手冊,為你揭開治療藝術的神秘面紗。這本書所敘述的技巧非常簡單,連小孩子都能快速學會感覺能量的方法,並開始運用治療的能量。 作者心中的願望就是希望不論你的學經歷如何、有什麼樣的宗教背景或對能量有一些認識,都能運用這本書的治療技巧,讓每一個人皆能輕鬆而快速地喚醒他們自然治癒的天賦才能。作者簡介 麥可.布萊德福 一位企業經理人及管理顧問,十四年來一直是位直覺性治療師,他獨特的多元時空治療法門融合了東西方的哲學、靈性引以及高層的療癒頻率。 他旅行至世界各地開設各種工作坊,主題包括進階療癒按巧、豐富之道、靈性發展和增進靈魂力量。他是世界治療聯盟和國際心靈精神協會的成員,同時也是位於希臘的奇洛.肯塔洛斯基金會的創會者之一。
密解般若心经 豆瓣
作者: 李居明 华龄出版社 2010 - 3
《密解般若心经》内容简介:《般若心经》是诸多度人成佛的最简单法门,其普及程度为群经之首。《般若心经》是六百部《大般若经》的精华。是唯一一部佛教八宗均修均读的经典。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演绎、诸多的版本。其地位之超然亦可想而知。《般若心经》不可思议的魅力,非语言可说其万一。
密宗礼佛的艺术 豆瓣
作者: 李居明 华龄出版社 2010 - 3
《密宗礼佛的艺术》内容简介:密宗法门,五彩缤纷;密宗魅力,尽说分毫……这是一部欣赏佛教艺术的佳作,这是一部道尽密宗礼佛艺术玄机的经典。金碧辉煌的密宗造像和法器,美轮美奂的寺庙殿堂,繁冗而富含哲理的法仪……李居明先生一一道破个中的智慧玄机!
《密宗礼佛的艺术》首度揭开真言密宗的殊胜,深入浅出地将密宗礼佛的艺术进行详尽的介绍,是认识密宗的最佳入门之作。
密宗信仰与修持 豆瓣
作者: 李居明 华龄出版社 2010 - 1
《密宗信仰与修持》内容简介:李居明先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索了佛陀在菩提树下的自内证,将密宗五大系予以了最为透彻的展现。密宗导读:密宗是什么、生命的诞生、超越生老病死苦……密宗概探:浅谈真言密教的特色、密谈观音及其修持法、密谈虚空藏菩萨……密宗大义:密宗传承的简速、密宗道场与法器、密宗大义……密宗历史:印度密教、中国密教、日本密教……密宗理趣: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
祖国 豆瓣
Fatherland
7.6 (1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罗伯特·哈里斯 译者: 许琼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9
如果希特勒赢了,历史会变成怎样?《祖国》——幸好只是一本小说。畅销英美20年经典之作,中文简体字版首度面世!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总店特别推荐!这是一部虚构历史的惊悚小说:纳粹德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年后,希特勒正等待他七十五岁诞辰的到来。一桩发生在柏林郊外湖边的命案引起了刑警马栩的注意,经过调查,他发现这是一个针对数名纳粹高官的连环谋杀行动。随着马栩抽丝剥茧,追踪至事件核心,却发现在这些精心布置的谋杀案背后,隐藏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 豆瓣
小津安二郎 僕はトウフ屋だからトウフしか作らない
作者: [日] 小津安二郎 译者: 陳寶蓮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3 - 2
雖然有人跟我說,「偶爾也拍些不同的東西如何?」但我說過,因為我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哩飯或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小津安二郎
看過小津的電影,讀過那麼多崇敬小津的影評。
這一次,小津親自寫下自己的人生故事,
拍電影四十年,只走自己的路。
不追求新穎技法、不因襲電影文法;
拍普通人,說簡單故事。
因為他相信:電影和人生都是以餘味定輸贏。
◎侯孝賢、吳念真熱情推薦,易智言導讀;日本電影巨匠逝世50週年紀念版。
本書為小津安二郎唯一文集,獲小津家族首肯,在適逢這位日本電影巨匠冥誕110歲的時候紀念出版,獨具意義。書中精選39篇小津安二郎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的電影見解、幕後花絮,文字透露出他對電影的愛、拍片時的各種堅持。同時另收15件小津於二戰期間在戰地時與家人朋友往來書信與投稿文字、1篇獨家專訪、小津自評53部劇情作品,極有珍藏意義。
◎代表作《東京物語》60週年,依然深深影響國際影壇
我試著透過親子的成長、描寫日本的家族制度如何崩潰。是我最接近通俗劇傾向的作品。──小津安二郎自評《東京物語》
眾所皆知小津安二郎其獨特拍片技巧與平靜的說故事方式,在他去世後深刻地影響了無數後輩導演。《東京物語》在2012年英國影藝學院出品的權威雜誌《Sight & Sound》票選十大影片肯定,358位國際導演評選榮獲影史第一,更勝《2001太空漫遊》、《大國民》、《教父》……在時隔60年後的今日,將這部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推上最高峰。小津以其作品中獨一無二的人生況味征服了國際大導們的心。
這位代表日本的國民導演過世後,在松竹電影公司的穿針引線下推出兩次向小津安二郎致敬之作:邀請侯孝賢導演於小津安二郎100年冥誕時完成了《珈琲時光》。山田洋次導演更以《東京物語》家庭故事為原型,拍出《東京家族》於2013年上映。
沙海 豆瓣
6.9 (61 个评分) 作者: 南派三叔 新世界出版社 2013 - 2
吴邪带着黎簇进入这片诡异的沙漠,寻找死亡之地“古潼京。在途中吴邪、王盟被地底的奇怪生物频频袭击。失去同伴,孤身一人的黎簇在沙漠中遇到了黑眼镜,他们能否能走出一望无垠的沙海,而在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
来自真实世界的声音 豆瓣
Views from the Real World
作者: 葛吉夫 G.I. GURDJIEFF 译者: 黃承晃 方智 2000 - 7
《来自真实世界的洞见:在莫斯科、埃森土基、提弗里斯、柏林、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的早期谈话,由他的学生重新整理》,由Jeanne de Salzman作序,Dutton出版社于1973年在纽约出版,284页;Routledge & Kegan Paul出版社1973年伦敦版,284页;带有新序言的删节版,由Dutton出版社于1975年在纽约出版,276页;Routledge & Kegan Paul出版社1976年伦敦版,276页;Arkana出版社,1984年纽约和伦敦版,276页。
这是葛吉夫在1914年至1930年期间四十次(平装版只包括三十九次)谈话的笔记。平装版的引言中讲到"这些谈话是在Madame de Hartmann的帮助下进行了比较和重新编排的,他参加了1917年在埃森土基以及随后的所有会议, 因此可以保证本书内容的权威性。"对于葛吉夫追随并保持的这种无固定形式且需"自行探索"的口传教学方式,笔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记录。它不仅是对葛吉夫著作的补充,而且使人对葛吉夫的教学方式有所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是需要实践而非仅作为信息来掌握的。本书也包括那篇以《瞥见真理》为题的文章,这是一篇与葛吉夫谈话的详细记录,邬斯宾斯基曾在1915年读到过这篇文章并引用在他写的《探索奇迹》一书中。
中文版由方智出版社出版,译名为《来自真实世界的声音》
******************
* 記住!你們來這裡,是因為已經瞭解必須和自己爭鬥----只和你自己。因此,感謝每一個人給你這個機會。
* 如果你已經知道它是壞事還做它,你就犯了一個難以矯正的罪惡。
* 不依別人所說,去判斷一個人。
* 暫時做個自私的人,也比從來不曾公正要好。
* 愛的練習先從動物著手,因為它們比較敏感。
* 有意識的愛引發相同的回應。訴諸情感的愛帶來相反的結果。肉體的愛則依靠類型和磁性引力而定。
* 希望,在大膽時是力量;希望,帶有懷疑是怯懦;帶有恐懼的希望是軟弱。
* 有意識的信仰是自由的。訴諸情感的信仰是奴役的。機械的信仰是愚蠢的。
作者以簡單明白、直接了當的文字風格來說明他的論點。其直指人心的言論,甚至比禪宗更直接透徹。讀者可藉由書中精彩的問答,深刻體會這位神秘莫測的靈性導師的人格與思想精髓。
與奇人相遇 Meetings With Remarkable Men 豆瓣
作者: 葛吉夫 G.I. GURDJIEFF 译者: 劉蘊芳 / 黃梅峰 方智 2000 - 6
[封面書介] 依葛吉夫之見,能被稱為奇人者,都具有機智橫溢的心智,並知道如何克 制出自本性的表現,同時也能對別人的弱點採取正當而寬容的態度,且由 此脫穎而出,出類拔萃。 本書正是描述九位「奇人」的影響力,如何貫穿葛吉夫的一生。
[封底書介] 第四道大師葛吉夫一直是個千變萬化、難以描述的神秘人物,他最常被問到 的問題是: 曾經遇過哪些奇人? 一生中遇過什麼不凡的人事物? 人有靈魂嗎?它是否不朽? 人有自由意志嗎? 生命是什麼?為什麼會受苦? 相信玄學和降神術嗎? 是什麼引導他走向第四道的體系? 在本書中,葛吉夫談到他一生中最不為人知的階段,尤其與九位奇人相遇的 片段事蹟,除了可清楚解答以上的問題外,更是認識葛吉夫真正的鑰匙。
[目錄]
引言
我的父親
我的第一位導師
伯格切夫斯基
伯格遜船長
阿布鑾˙耶洛夫 尤里˙魯伯維斯基公爵
埃金˙貝 皮歐特˙卡本科
史基洛夫教授
[附錄]
前言
葛吉夫大半生都致力於把一套知識體系傳授給他的學生,在他臨死前不久,他決 定出版三本記載自己觀念之書的第一本,亦即《萬有一切》,或稱《魔鬼說給孫 子的故事》。以他自己的話來說,《魔鬼說給孫子的故事》要使讀者心中興起一連 串不熟悉的想法,以此「無情地摧毀許多世紀以來深植人心的信仰和觀念」。 在他過世後十年,他的學生決定把他的整套觀念公諸於世,這些觀念在那之前只 有他們自己知曉。 至於第二本書,亦即葛吉夫所謂的第二系列作品,一九六○年於法國初版,就是 這本以《與奇人相遇》為名的英譯本。就如葛吉夫所說,他在這系列的任務是提 供「建立新世界之感所需的素材」│這份感覺會使人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一生。 在此同時,這本書也以自傳體寫成,其中包含了我們對於他早年生活以及其知識 來源的唯一資料。 葛吉夫一開始先描述他的童年,尤其是他父親的影響,後者是一個口傳古文化的 碩果僅存者。葛吉夫在少年時期接受卡爾斯大教堂司祭長的指導,同時接受宗教 訓練及現代科學教育,由那些知道如何培養他體認必要價值的人來教導。 及至他長大成人,他想了解人生意義的渴望變得如此熾烈,因而吸引了一群「奇 人」│包括工程師、醫生、考古學家等在內。為了追尋一套他們堅信過去存在、 但如今所有的線索都渺無蹤影的知識,他與友人一起探索了中東及中亞一帶諸 國。 葛吉夫和同伴歷經重重險阻難關,找到了極少數的人和幾個與世隔絕的團體,每 一次都獲得這套知識的吉光片羽│直到某所學校的大門終於為他而開,在其中他 學會如何把一套密意教學的原則兜攏起來。這所學校他只稱為「四海兄弟會」, 此外並不多談。 從那時起他持續「活出」這些原則,以最嚴格的內在紀律加以試煉,直到嚥下最 後一口氣為止。 葛吉夫也提到他的第三系列作品,稱為《真實人生僅在當刻》。他在這系列的目 標是「協助一個人想到及感受到一個真實的世界,而非他現在感知的虛幻世界。」 刻正準備付梓的第三本書,主要包含葛吉夫對學生的談話和演講。在此他展示直 接「工作自己」的方法,指出其中的陷阱,並提出一些方法,以便更加了解個人 自我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內在條件。
寻找奇迹 豆瓣
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 Fragments of an Unknown Teaching
作者: P.D.邬斯宾斯基 / P. D. Ouspensky 译者: 黄承晃 等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 4
一九一五年初,邬氏在圣彼得堡公开演讲,标题是“寻找奇迹和死亡之问题”,内容以他在印度的旅游为依据。每次人数都超过一千人,其后有许多人去拜访他或写信给他。复活节过后,他便回到莫斯科,并在那儿做这类的演讲。透过一些听众,邬氏认识了葛吉夫(G.I.Gurdjieff),这样一来,他终于遇见了他一直寻找的那种密意学校。邬氏跟葛吉夫研究了三年,并且把葛吉夫的教学全部记载下来。这本笔记命名为“寻找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于邬氏逝世后一九四九年出版。
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 豆瓣
作者: Peter D .Ouspensky / 邬斯宾斯基 译者: 楊斐華 斐华出版社 1979
《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是由一些介绍性讲稿所编成,这是鄔氏在伦敦為一些对密意(esotericideas)有兴趣的人所做的演讲。每年开一两个「新组」,每组有二三十人或更多,每週聚会一次。最先朗读部分讲稿,过后由鄔氏解答问题,并对讲稿中的主题做进一步詮释。这些问题广及人事和兴趣的整个领域,但不管主题是什麼——宇宙论、宗教、哲学、心理学、科学、艺术或是个人问题,鄔氏的回答总是富有新的洞见,这是任何宗教或非宗教的书籍与著作中找不到的。以这种方式,发问者瞭解到鄔氏认為的、常人可获得的高等心灵和自我意识的一些性质。《第四道》(一九五七年出版)一书就是包含这类问题和解答的选集。
坐在走廊里的男人 豆瓣
L'homme assis dans le couloir
作者: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道乾、马振骋、桂裕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9
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著的《坐在走廊里的男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包括《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大西洋人》、《死亡的疾病》等,有着渴望和激情的男女,无论怎样相遇、靠近,彼此都无法逾越自身,必须重回出发的位置。
印度之歌 豆瓣
India Song
8.2 (6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东亮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1
《印度之歌》是杜拉斯电影导演生涯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同《广岛之恋》一样,成为她的一张国际名片。本书是影片的脚本,一九七三年出版,两年后由杜拉斯拍摄为同名电影。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并获法国试验艺术电影协会奖及电影学院大奖。故事围绕法国驻印度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和她身边的三个角色展开——她的情人麦克•理查逊,着迷于她的副领事,以及一个生命轨迹与她平行的女乞丐。这个女乞丐从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尾随安娜而来;副领事公开自己对她的迷恋受挫后陷入癫狂,向麻风病人、狗,甚至自己开枪。杜拉斯在生命尽头说,《印度之歌》是她惟一的电影。“《印度之歌》所展现的就是我自己。丝毫无误。”
这部电影既是作者的电影作品,也是作者的诗歌作品。它迷住了整个电影节,我知道。如果它参加竞争,毫无疑问,我们将把金棕榈奖颁发给它。
--1975年戛纳电影节评委安德烈•戴尔沃
在这样一部杰作面前,又如何能屏住呼吸,控制自己的激情,再扮演评论家的角色?《印度之歌》是电影节上的重大事件,一部独特的电影,与其他电影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很明显,它将是一九七五年唯一一部将深刻在我们记忆中的电影。
――亨利•夏皮埃
痛苦 豆瓣
La douleur
8.1 (8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王东亮 / 朱江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9
《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 豆瓣
Les petits chevaux de Tarquinia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马振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年)和《印度之歌》(1957年)赢得国际声誉,以小说《情人》(1984年)获得当年龚古尔文学奖。本书为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果壳中的宇宙 豆瓣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8.6 (58 个评分) 作者: [英] 史蒂芬·霍金 译者: 吴忠超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3
在《果壳中的宇宙》这部新作中,霍金把读者带到理论物理的最前沿,真理在那里甚至比幻想更令人眼花缭乱。他利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制约着宇宙的原理。
2013年2月25日 想读
挺经冰鉴 豆瓣
作者: (清)曾国藩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
《学而书馆•挺经冰鉴(全注全译)》内容简介:《挺经》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讲究均衡与对称、相称与相合、中和与适度、和谐与协调、主次与取合等等,是我国古代专论文人的理论著述之一。
罗马新史 豆瓣
作者: (东罗马)佐西莫斯 译者: 谢品巍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3
一本罗马帝国的怀古手册:罗马帝国倾颓现实的亲历者、拜占庭帝国帝王私库度支官和应诉官——佐西莫斯,流传至今的惟一作品;
硕果仅存的非“正统”罗马史记:经过后世基督教史学家的正统化过滤,作为一名非基督徒,佐西莫斯笔下的罗马史记具有毋庸置疑的史料价值。
本书为公元5世纪后半叶拜占庭帝国帝王私库度支官及应诉官佐西莫斯流传至今的惟一著作,叙述了上起奥古斯都时代下至公元410年的罗马帝国的历史。
全书共六卷,其中有部分散失。佐西莫斯在书中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论述:罗马帝国已经衰落;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针对后者,佐西莫斯更是明确表示:在他看来,元首政治和因基督教取代传统祭祀而造成的传统信仰的衰弱,正是国家走向衰败的原因。
佐西莫斯此立意,也正是新史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即,与其他经过后来成为合法性的基督教史学家的“过滤”、“删选”而保留下来的史学作品相比,《新史》尽可能多的保存了流行于所谓“异教史家”的说法和观点,也让后人得以更真切地了解所谓异教徒在罗马帝国末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