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鱼儿的转运之鳔 - 标记
流浪女伶 豆瓣
La Vagabonde
作者: 【法】柯莱特 / 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译者: 郑雅翚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茜多妮·柯莱特(1873—1954)是法国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女作家,曾和一个比她大十四岁的男人结婚,被抛弃后开始了流浪生活。她当过演员,演过哑剧,到外省巡回演出,多次与人同居,私生活丑闻不断。她写的大量作品多为爱情故事,被大作家纪德称誉为“自始至终无一败笔,无一赘语,无一俗套”。
《流浪女伶》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根据她本人的不幸经历写成的,描写一个害怕夜晚、害怕孤独、害怕青春逝去并且梦想成为一只凌空翱翔的飞燕的流浪女伶的爱情悲剧。
茫茫黑夜漫游 豆瓣
Voyage au bout de la nuit
作者: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译者: 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茫茫黑夜漫游》这部20世纪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他上过大学,打过零工,在战场上卖过命,当过逃兵,进过精神病院,开过诊所,跑过龙套,在男女关系中扮演过悲惨的角色。小说通过他几十年阴暗的人生旅程,暴露出整个世界处处是沉沉的黑夜,被认为是“本世纪中写得最为真切、最令人心碎的作品”。塞利纳对人对己毫不留情的解剖,幻觉史诗式的笔触,既抒情又俚俗、既雄辩又鄙陋乃至刻毒的语言表达,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塞利纳风格。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豆瓣
8.9 (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米歇尔·图尼埃 译者: 王道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记”的寓言,它戏仿笛福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在主题上却反其道而行之。鲁滨孙孤独一人被弃荒岛后,按西方文明社会的模式将荒岛治理得井井有条。礼拜五来到荒岛后,非但没有被驯化为鲁滨孙的奴隶,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将文明的迹象破坏得一干二净,同时也慢慢影响了鲁滨孙,使这个西方文明的代表逐步抛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变成了一个能与太阳进行直接交流的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元素之人;最终鲁滨孙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不啻为一部讲述一种特定精神生活的成人童话。
魔鬼附身 豆瓣
Le Diable au corps, Le Bal du comte d'Orgel
作者: 【法】拉迪盖 / Raymond Radiguet 译者: 程曾厚 沈志明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1
被誉为“本(20)世纪天才少年”的雷蒙·拉迪盖(Raymond Radiguet,1903—1923)只活了短短二十年,可他天才的一生犹如明亮而短促的闪电,给后人留下了两部光芒四射的爱情名篇:《魔鬼附身》和《德·奥热尔伯爵的舞会》,已成传世杰作。
《魔鬼附身》是作者根据自己十五岁时的爱情经历写成的。小说中,十六岁的男主人公与一个有夫之妇发生了桃色的罗曼史,并且有了一个私生子……在这一“危险的关系中”,他男子汉的本能与特点脱颖而出,他在两性关系上的成熟与练达使人意想不到,“难道我就是魔鬼?”他自问。不,他并不是魔鬼,却有魔鬼附身。收入本书的另一名作《德·奥热尔伯爵的舞会》,讲述一个贵族青年对一位冰清玉洁的伯爵夫人的爱恋与追求,从另一角度表现了作者“爱情总是无望、爱情总是不幸”的主题。这两部作品被日本八十多位作家评为“本(20)世纪最佳爱情小说”。
圣周风雨录 豆瓣
La Semaine Sainte
作者: [法国] 路易·阿拉贡 译者: 李玉民 / 陈蔚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6
路易·阿拉贡(1897—1982),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曾被誉为法兰西民族诗人。《圣周风雨录》是阿拉贡的历史小说代表作。 1815年3月,法国风云突变,拿破仑在戛纳登陆,卷土重来;军队争相归附,城市座座易主。刚复辟一年的波旁王朝风雨飘摇,巴黎进入戒备状态。国王路易十八却以阅兵为掩护,借华宴迷惑对手,半夜仓皇出逃。这批显赫贵族、护卫随从与羽林军在凄风苦雨中艰难跋涉,从巴黎向北逃窜。作者以其历史学家的广博与精微,再现了法国历史上“百日政变”时期以拿破仑和路易十八为代表的两大政治势力的较量和逃亡阵线上的风风雨雨,揭露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的专制独裁与警察统治,路易十八的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和宫廷贵族的奢华淫糜、羽林军的奸杀掳掠。《圣周风雨录》气势恢弘而又细致入微,既描绘了辉煌的历史画卷,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堪称历史小说的巨著和佳构。
在人性的天平上 豆瓣
Vies de mafia
作者: [法] 德尔菲娜·索巴贝(Delphine Saubaber) / [法] 亨利·阿热(Henri Haget) 译者: 陆象淦 2012 - 9
《在人性的天平上:黑手党的生活》,本书是一部讲述意大利西西里岛黑手党的起源、权力及其罪恶行径的报告文学性质的集子,是有关意大利黑手党历史、现实活动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描述和思考的写实性报告文学作品。本书有12篇短文,描述了警方怎样追捕在逃的黑手党头子,一个黑手党徒讲述自己对死亡、道德、家庭的态度,还有一个忏悔者的自述触及了他的专横暴力和人性弱点。通过这一篇篇报告,揭露了黑手党生活的阴暗的一面,同时也加深了对黑手党徒两面性的认识。
战争魔术师 豆瓣
The War Magician
作者: 〔美〕大卫·费希尔(David Fisher) 译者: 何致和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1
本书根据新近披露的英军绝密档案创作而成。
贾斯帕·马斯基林,魔术世家的传人。他以北非浩瀚沙漠为舞台,与纳粹军队徒手搏斗:
将装甲部队隐藏于空旷地带,将偌大的亚历山大港“平移”一英里,令苏伊士运河“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撒豆成兵,创造出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令茫茫沙漠凭空生出整支幽灵军团……
“沙漠之狐”隆美尔被他玩弄于股掌,盖世太保悬赏取他项上人头,丘吉尔对他感激不已,希特勒对他恨之入骨。
他没有亲手杀死一名敌军,但他拯救了难以统计、数量惊人的生命。有史以来最具传奇色彩的战争魔术师奉献出最盛大恢弘、精彩绝伦、匪夷所思魔术表演……
蜗牛食堂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糸 译者: 陈宝莲 译林出版社 2012 - 9
背井离乡,在都市艰难打拼的女孩伦子下班回家回家,发现印度男友带着全部家当财物倏然离开。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伦子失去发声能力。她落寞地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向母亲借钱开了一间蜗牛食堂。 蜗牛食堂,不只有创意料理,还是间魔法食堂。每日限定一组客人,由食堂主人伦子量身打造美味料理。
据说,只要吃了蜗牛食堂的料理,任何心愿都可以达成:被阿根廷籍老婆抛弃了的熊桑,爱人去世多年一直服丧的有钱人的小老婆,希望与暗恋对象两情相悦的女孩桃子,罹患厌食症的兔子,一直与伦子过着完全相反人生的母亲……他们把自己的爱情、生命、梦想,全都一起细细咀嚼,吃进肚里。然后,就这样,重获力量!
写在身体上 豆瓣
Written on the Body
7.9 (3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周嘉宁 新星出版社 2011 - 4
为什么要用失去衡量爱情?
一部爱的挽歌,讲述爱是如何获得,又将如何失去。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又一经典作品,畅销二十多个国家。
入选美国圣马克书店评选的“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作家周嘉宁首部翻译力作。
张悦然推荐,《鲤》杂志参与策划。
————————————
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也是一个爱情故事,一次哲学沉思。
—《纽约时报》
温特森充分展示了她令人震惊的控制题材、驾驭语言的魔力以及洞察人性的天赋。
—《环球邮报》
温特森写了激情的状态,将一只着迷的眼睛投射在身体上,绘制它的每个细节和私密的角落。温特森是个令人激动的作家。她有高层次的文学天赋。
─Vogue
一部大胆的、富有争议的新小说……关于纯洁而炙热的激情。温特森无疑是她的时代里最具有天赋的作家。
─Mirabella
温特森对欲望的再现远远超越了性别;她穿过一切二分法,进入一种性意象的语域。在那儿,身体就是武器,是植物志,是动物志,是气候,是动物,是地理,是监狱,是食物,是光线,是巢穴,是锯齿状的边缘。身体就是整个世界。
─《村声》
身着狮皮 豆瓣 谷歌图书
In the Skin of a Lion
作者: [加拿大] 迈克尔·翁达杰 译者: 姚媛 译林出版社 2003 - 1
移民后裔帕特里克·刘易斯20世纪20年代从加拿大偏僻林区来到多伦多,在这个跃动、混杂的城市里,他靠搜索一位失踪的百万富翁和挖掘安大略湖底隧道谋生。在此过程中,他先后爱上了两位女演员——其中一位是富翁的情妇,另一位则是她的闺中密友.
明日魔法书 豆瓣
作者: (爱尔兰)西西莉亚·艾亨 译者: 陈颖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什么人挑什么书。书立在架上仿佛早知道它们会进入谁的人生…… 女孩塔玛拉出身富庶,性格叛逆。17岁生日前,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句气话“再也不想看见你了”竟然一语成谶——父亲破产后自杀了。塔玛拉的生活发生了剧变,她和母亲从都柏林搬到乡下,寄居在亲戚家。少言寡语的舅舅,举止诡异的舅妈,神秘的古堡和废墟都让塔玛拉不适又不安…… 一天,塔玛拉从流动图书馆得到了一本带锁的旧书,书中的文字分明是以她的口吻记述的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从此,在日记的指引下,塔玛拉揭开了心中一个又一个的谜团……
特别的他 豆瓣
The Time of My Life
作者: [爱尔兰] 塞西莉亚·艾亨 译者: 刘昭远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2 - 7
我的快乐和愁闷,难以启齿,无法启齿,不能启齿。
可是,没有人会因为你太真实而不原谅你。
露西是个站在二字头尾巴的普通女子。
她一个人,离开父母家园,住在租来的狭小公寓里;她一个人,坐火车上下班,每天都要迟到一点点;她一个人,对工作不是很喜爱,但还算尽责;她一个人,没有多少真友情,总是从一次又一次相聚中提前离开,逃开,躲开。
她捡了一只流浪猫,和她一样自在而落寞;她曾经有过男朋友,现在没有了,但她还是想着他;她用小小的谎言骗别人,以为这样生活就会显得更幸福;她很少想将来,偶尔会有一点害怕,但总是甩甩头就过去了。对于那些被忽视的,疏远的,忘记的,露西不是不知道,她只是不敢太在乎。
终于有一天,有人走到了她的跟前,露西不认得他,而他却熟知露西的一切,甚至强行要与露西一起生活。朝夕相伴,不离不弃,他像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魅影,让露西的人生变得前所未有的动荡而奇特……
大师的盛宴 豆瓣
Masterpieces: The Best Science Fiction of the Century
8.9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姚向辉 等 新星出版社 2012 - 9
本书共收录27篇上世纪最为优秀的28位科幻大师的短篇小说。从科幻的黄金时代,到锐意革新的新浪潮时代,再到天才辈出的多媒体时代,每个阶段的顶尖人物的作品均囊括其中,阵容可谓豪华无匹!科幻小说史上那些最为璀璨的巨星,诸如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海因莱因、雷•布拉德伯里、乔治•马丁、威廉•吉布森、勒古恩、希尔弗伯格、弗雷德里克•波尔等均赫然在列。
黑暗的速度 豆瓣 Goodreads
The Speed Of Dark
8.2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伊丽莎白·穆恩 译者: 卢永山 新星出版社 2012 - 8
世界科幻大奖“星云奖”最佳长篇,亚马逊全五星绝赞好评!
史上第一部以自闭症患者视角创作的科幻小说
扣人心弦……连疲倦不堪的人都会被《黑暗的速度》感动,本书打扮篇章都是由主人公以诚挚到近乎哲学的口吻所叙述,也展现穆恩刻画人物的天分——《出版人周刊》
在医药公司供职的自闭症患者罗尔,除了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以外,他与正常人一样,经济独立,有关心他的朋友,也有心仪的女人。但他却总被所谓的“正常人”误解,认为他是病态而又“不正常”的人。新来的公司主管更是胁迫他与自闭症同事们接受实验治疗,以使他们成为“正常人”。虽然新主管的 计划最终被阻止,但罗尔却对接受治疗一事产生了动摇,他自幼便被教导要接受现在的自己,但却不被周围的人所接受,那他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面对改变,他又会如何抉择?
沙海无澜 豆瓣
A Perfect Peace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姚乃强 / 郭鸿涛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这是一部“意蕴丰富、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老一辈缅怀着以色列的建国理想,新一代却要在继承老一辈业绩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出版家周刊》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最有力度的小说。——《纽约时报》
沙海无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作品,借家庭生活呈现以色列几十年的历史,奥兹注重表现主人公对于个人和家庭的忧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思考,把注意力引向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当代以色列人的生存危机意识。新版的译文及注释已请译者重新修订。
约拿单出生并生活在基布兹二十余年。他与父母 之间冲突不断,夫妻生活也平淡如水,因而备感压抑。俄罗斯青年阿扎赖亚来到基布兹,为约拿单妻子的美丽所倾倒。约拿单却于此时悄悄离去。家里起了轩然大波,父母互相埋怨,妻子默默地忍受着。约拿单冒着被阿拉伯士兵俘虏的危险,穿过边境,前往红 石城佩特拉。没想到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已成了一座地狱,几经波折之后,他重返基布兹……
我的米海尔 豆瓣
My Michael
7.0 (6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我的米海尔》是令奥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也是以色列最畅销的当代文学作品,被贝塔斯曼书友会评选为二十世纪的一百部杰作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系的米海尔一见钟情并结成眷属。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这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
费玛 豆瓣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范一泓 / 魏颖颖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费玛》年轻时,费玛是一个有着特殊魅力的男人,还是一个颇有前途的诗人,而现在,妻子早就离他而去,五十多岁的他过着独居的生活,在耶路撒冷一家妇科诊所做接待员。他整日耽于幻想,以与人争辩为乐,在语言的家园里寻找精神慰藉。他还在自己的前妻、好友之妻、以及陌生的女子之间周旋,以特别的方式表达对女人的爱。
地下室里的黑豹 豆瓣
Panther In The Basement
8.0 (5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地下室里的黑豹》是一部记忆小说,据奥兹本人称,它像一座仓库,囊括了自己所有的作品主题。该书以作家的童年经历为基础,融进了丰富的文学想象,用形象的笔法展现了作家对于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使命与道义、民族情感与人道主义准则等充满悖论色彩的问题的睿智思考。
故事发生在1947年夏天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最后阶段,以色列建国前夕。12岁的普罗菲是个敏感的男孩,总希望驻扎在以色列的英国军队能早点撤离,常和小伙伴们想办法把英军吓走。一天,普罗菲因为违反宵禁而被英国士兵邓洛普抓到,他没有处罚这个男孩,只是将他护送回家。军士和小男孩之间就此建立了友谊。邓洛普军士教普罗菲学习英文,并念他最爱的圣经诗篇给他听,而普罗菲则教邓洛普一些希伯来文。但是英军和地下犹太反抗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让两人的友谊有了越来越多的变数。普罗菲更因此被小伙伴们冠以“叛徒”的罪名。这段友谊究竟会如何改变普罗菲的一生?
一样的海 豆瓣
The Same Sea
8.0 (10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惠兰 译林出版社 2012 - 6
《一样的海》是一部诗体小说,是奥兹本人最看重的作品,也是他将自己的理想与才华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的小说,被誉为“以色列《霍乱时期的爱情》”。故事从琐碎卑微的日常小事入手,探讨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在描写家庭成员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上,小说能引起普通人的极大共鸣;而在描写以色列小镇的点滴与西藏高原的风景时,小说又透出浓浓的异域风情。这本书将奥兹的语言才华发挥到极致。诗歌体的语言充满节奏,令人回味,令每一个热爱语言的人怦然心动。
离海不远的地方,六十岁的阿尔伯特独自住在阿米里姆街。他的妻子患卵巢癌在一个清晨死去。他们的独子为了寻找自我,不顾父亲反对去了西藏。儿子的女友身无分文,搬进阿尔伯特的房子。他笃信宗教,可她穿着无法遮体的短裙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还夜不归宿,让他魂不守舍。父亲、儿子、女友、母亲的亡魂……每个人都被锁在心底那片孤独的海里,彼此相爱,彼此伤害,彼此绝望,彼此妥协。
蓝胡子 豆瓣
Blaubart
作者: [瑞士] 马克斯·弗里施 译者: 蔡鸿君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2 - 1
最具诗意和创造力的作品。德语文学大师诞辰100年纪念版,经典作品全四册。当当网独家特供!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楚尘文化出品。
瑞士最伟大作家、民族诗人最经典作品
马克斯·弗里施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超强大作品阵容!!!
★有作者最喜欢的作品!
★有评论界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有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
★更有唯一的一部关于中国北京的小说!
★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剧作,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他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一个社会诊断学家。
而他本人说“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
弗里施的最后一部小说,再次印证了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内心探索和认识自我的途径的创作态度。
小说描写了忌妒心极强、被妻子称为“蓝胡子”的医生沙德博士,他年过半百,七次结婚,六次离婚,由于涉嫌谋杀一名当了妓女的前妻,受到拘留审讯,后因证据不足被宣布无罪释放。他出狱之后重操医业,但昔日的病人不是早已另找了别的医生,就是有意回避,他的诊所门可罗雀。只有夜间急诊,沙德大夫才有出诊行医的机会,所以他不得不卖掉了诊所。从此,他成天就靠喝酒、打台球、喂天鹅和旅行打发时光。拘留审讯时的情景,始终缠绕着沙德博士。他想到移居国外,但这无疑等于变相承认自己有罪。他买了一把手枪试图自杀,但总觉得暗中有一个女人相救而始终未能如愿。最后,沙德鬼使神差地走进他出生地的警察局投案,却被驳回。回家的路上,沙德开车撞到了树上。躺在医院里,面对警方的讯问,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文末只留下了一连串的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