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孤独六讲 豆瓣
7.3 (239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自序
情欲孤独
语言孤独
革命孤独
暴力孤独
思维孤独
伦理孤独
2018年12月13日 已读
补标,超级不实用不好看的文学随笔!唉,又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文化 文学 随笔
在细雨中呼喊 豆瓣 Goodreads
在细雨中呼喊
8.5 (5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4 - 1
余华是获外国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中国当代作家。最近,余华的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荣获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他还以另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被法国文化交流部授予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与余华合作,全新推出“余华作品系列”。作品系列共12册,完整收录了余华现有的作品,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以及随笔集,是目前余华唯一的一部作品总集<br>余华,浙江海盐人,海盐这个地方,是杭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Goodreads
许三观卖血记
8.9 (38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8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2018年12月13日 已读
补标,十四五岁还是追着看完了余华的全部长篇。依稀还记得,许三观的形式感太强而始终没那么喜欢
人生 小说 文学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1900-1950
9.4 (19 个评分) 作者: [美]李海燕 译者: 修佳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心灵革命
本书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作者还把爱情放在情感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提炼出儒家的、启蒙的、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用以深度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 和互动演变,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本书以其新颖的主题、卓越的分析获得了200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列文森奖。
豆瓣
Les choses: Une histoire des années soixante
8.7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佩雷克 译者: 龚觅 新星出版社 2010 - 2
佩雷克的《物》是法国战后最优秀的”社会学”小说之一。1965年一经出版,便获得了当年的雷诺文学奖。这本书是对物质时代与消费的早期纪事,在描写60年代法国物质奢华的同时也对这一现实对人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主人公与大众对于革命参与的对照也表现了当时人心的矛盾心理。
厨室机密 豆瓣
作者: [美]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 译者: 傅志爱 / 陶文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7
本书是国际著名厨师作家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的首部畅销书,在经过28年的厨师生涯之后,作者决定把他的故事和盘托出。从他在吉伦特(Gironde)第壹次吃牡蛎,到他在普罗温斯城的一个低级嘈杂的餐馆里当洗碗工;从洛克菲勒大厦顶层彩虹会所的厨房到纽约东区的毒品地;从东京到巴黎,再回到纽约。这些厨房里的故事曝露了餐饮世界的黑暗面,既出乎意料又充满激情,既滑稽可笑又令人震惊。
2018年11月27日 已读
安东尼是了不起的厨子,是艺术家,可惜今年自杀了。整本随笔,写作技法非常丰富。美国的后厨跟我从小见到的中餐的后厨其实蛮像(至少安东尼的后厨),嘈杂、混乱脏言粗语,以及莫名的高效与共同体感觉。
不好的是三联的修订版,翻译太过老气,声色大打折扣,许多并非通用译名也没有英文,松露译成菌块要干嘛。
外国文学 安东尼 文学 美国 美食
屠夫十字镇 豆瓣
Butcher's Crossing
8.3 (4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威廉斯 译者: 李广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斯通纳》作者约翰•威廉斯另一绝佳作品。一部年轻人带着寻找美好、摆脱庸俗日常生活的冲动,去旷野探寻世界源头的小说。一个关于寻找与梦想,信念、信仰和仪式,生存与改变的故事。
◆《屠夫十字镇》比《斯通纳》更想了解世界的真实。它们同是一个有关面对无意义事物的坚忍,有关天真所致失败的故事。与坚守信念的斯通纳不同,这是一个带着激情、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年轻人,渴望寻求真实的世界:他所相信的,不是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信念,而是相信背后的看见——除了旷野与经历,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冲动更真诚、更迷人。同时,他在某种意义上又与斯通纳相同,他们做到了自我的实现。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的冲动、激情,也造就了如今的自己。
◆对年轻人的心灵进行的深入思索。作者约翰•威廉斯说,当一个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来到西部看到了自然,看到了旷野的真实面貌,对他来说,会发生什么呢?这就是小说开始的地方。
————————————
《屠夫十字镇》讲述的是一个在1873年从哈佛辍学的年轻人安德鲁斯,受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自然观念影响,带着寻找美好、希望和活力的冲动,来到屠夫十字镇,并跟随猎人米勒和其他两人(剥皮人施耐德和随营干杂活的查理•霍格)进入科罗拉多山区猎捕野牛。他们各自带着不同的目的和想法,踏上了这次前途未卜的旅程。他们经历重重困难,还丢掉了一个人的性命,才重回屠夫十字镇,但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约翰•威廉斯的小说一向犀利冷静,不留情面,但都同时传递着这样一份乐观,它相当坚定而强韧:他相信我们有能力从生活的绝境中拯救某些价值。——《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坚韧,刺破一切幻象,但怀抱着对美及生命的敏感的温柔。——《旁观者》(The Spectator)
消释荒野中的勇气传说与英雄赞歌的解毒剂。——英国《每日快报》(Dail Express)
毛姆读书随想录 豆瓣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刘文荣 文汇出版社 2017 - 4
《毛姆读书随笔》主要选自W.S.毛姆的四部重要散文作品,即《总结》《观点》《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书与你》多为毛姆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想录”。我们为何读书?名作家为何会写出名著?以及,如何通过读书学会做人?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 - 9
2018年11月10日 已读
早知道给基友的捷克女票送这本了(她知道冰心,还有不少古诗,朦胧派这些反而不知,问了原来他们的中文老师是台湾的),这本基本全是短的,冷门一些,但有点少。顾城家人选的,我觉得画特别好。
中国 文学 诗歌
《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 豆瓣
作者: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周克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3
普鲁斯特的文体,自有一种独特的美。那些看似‘臃肿冗长’的长句,在他笔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异常精彩的。因为他确实有那么些纷至沓来、极为丰赡的思想要表达,确实有那么些错综复杂、相当微妙的关系和因由要交待,而这一切,他又是写得那么从容,那么美妙……犹如一棵树分出好些枝桠,枝桠上长出许多枝条,枝条上又结出繁茂的叶片和花朵。
——周克希
普鲁斯特的小说,是他对他喜爱的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重写和再创作,因此它同时容纳和超越那些作品:路易十四时代的作者圣西门的《回忆录》,古代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以及深受日本浮士绘影响的埃尔斯蒂尔们的“印象派”绘画、吸纳了某些东方因素的德彪西的音乐,他所了解的和他在荷兰画家弗美尔作品中看到的精致完美的中国艺术品。
——涂卫群
本雅明曾说,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特例,而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在这些特例中,属于最深不可测的。这部七卷本的巨著自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综合,它把神秘主义者的凝聚力、散文大师的技巧、讽刺家的锋芒、学者的博闻强记和偏执狂的自我意识在一部自传性作品中熔于一炉,并且写得令人兴味盎然。仿佛从未有一部作品,具有如此丰繁的复杂美,却同时又如此地明晰而优雅。
为了尽可能地让读者领略到普鲁斯特独特文体的魅力,《〈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采用“大跨度”的节选方式,即先在整部小说的每一卷中,分别选取我们认为特别精彩的大段,每个大段的文字一字不易,完全保留原书中的面貌,然后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连缀这些段落,并作一些必要的交代。
日本合众国 豆瓣 Goodreads
United States of Japan
7.5 (20 个评分) 作者: [美]彼得·特莱亚斯 译者: 李懿 新星出版社 2018 - 9
一本作的故事背景沿用科幻大师菲利普•K.迪克在经典或然历史小说《高堡奇人》中的设定。
一九四八年,轴心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日本与德国瓜分了北美,西海岸改称“大日本合众国”。
四十年后,一款非法电子游戏《美利坚合众国》在北美大肆传播。游戏要求玩家想象如果当年盟军战胜,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审查官石村与特高课秘密警察月野受命彻查抵抗组织“乔治•华盛顿党”与此事的关联。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小说机杼 豆瓣 Goodreads
How Fiction Works
9.3 (70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8
本书是一部研究小说魔力的神奇之作——分析其主要元素,颂扬其持久动力。书中对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最时髦的批判深入到了讲故事时的机械设定,由此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当我们说”认识”某个虚构的人物时,这意味着什么?生动的细节由什么构成?何谓成功的隐喻?现实主义是现实的吗?为什么有些文学惯例变得过时,而另一些却保持活力?
从荷马到《给小鸭子让路》,从圣经到约翰·勒卡雷,詹姆斯·伍德广泛取材。本书既是一部虚构手法的研究佳作,也是一部小说的另类史。它幽默、深刻,无论你是作者还是读者,甚或是对此书该兴趣的路人甲,它都将对你有所启迪!
一千零一夜 豆瓣
ألف ليلة وليلة
8.7 (15 个评分) 作者: 方平等 译者: 方平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一千零一夜》由方平等译,也叫《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字中的瑰宝。传说阿拉伯古代有一个国王,每天娶一个女子,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了。有一个姑娘要阻止他这种残忍的做法,自愿做他的一夜王后。进入王宫后,她就开始给国王讲故事,讲到紧要关头,行刑时间到了,国王正听得津津有味,就说:过一天再杀吧。可是故事一个接一个讲下去,每次要杀她时故事都到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节骨眼上,国王为了听故事,只好一天天延迟杀她的时间。就这样,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改掉了他的可怕做法,她从此成为长久的王后。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来由。她讲的故事能如此吸引那位国王,当然是非常动听的。确实,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神灯》、《辛巴德航海历险记》这些故事早已传遍全世界。
2018年9月4日 已读
毫不避讳故事在“理性”上的缺陷,但却酣畅地表现出故事本身的快乐。根本不在乎描写和细节,但蔓延的线索却多得故事用不完。教化意义其实远没有经过再加工的二手故事强,反而善恶观更模糊、漂移。不坏。
外国 小说 文学 童年 经典
厨房 豆瓣 Goodreads
キッチン
7.6 (16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吉本芭娜娜 译者: 李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0
《厨房》——作者的成名作。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这个病态家庭却使她感受到了温馨。从厨房出发,她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出来……《满月——厨房Ⅱ》美影开始独立生活后不久,雄一突然来电告知惠理子已死,她闻讯连夜赶去,两人又像过去那样同室而居。随即,她因工作关系外出,他随后出了家门。辗转得知他苦恼的缘由,她终于抛开顾虑,在一个满月当空的晚上送饭到他住的旅馆,借此表明心迹,一个圆满的结局至此终于成就。《月影》 ——作者的毕业创作。少女早月因男友死于交通事故而悲不自胜,每日起来晨跑,但愿稍稍纾解内心的哀伤。也因为跑步,她与奇人浦罗邂逅,从而得见百年一遇的景象:在清晨的薄雾中,她隐约看见男友微笑着朝她挥手作别,然后渐渐淡去。这次特殊的重逢,成全了早月怀念的心,让她从此能够重新面对现实生活。
2018年8月25日 已读
靠第一人称主人公的追忆和自白来支撑叙述。生死聚别这类的故事不能老是这么简单地讲,不过讲出来后,果然还是很抚慰人心了。
文学 日本
跳房子 豆瓣
Hopscotch
8.7 (2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孙家孟 重庆出版社 2008 - 1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
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跳房子》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它甚至包含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它为读者安排了两种以上的读法:传统的、现代的、以及科塔萨尔向读者发出的“合谋者”阅读方法,即读者自己挖掘出的第三种、第四种乃至无穷的讲法。作者为此把不要问题只等答案、喜欢不劳心智地被动阅读的享乐主义读者叫做“雌性读者”(后来作者曾为此向全世界的女性公开道歉)。
山羊之歌 豆瓣
7.4 (20 个评分) 作者: [日]中原中也 译者: 吴菲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 - 8
昭和诗坛最耀眼的明星
日本年轻人最喜爱的诗人
中原中也以生命写就的代表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原中也生前唯一出版的诗集《山羊之歌》及其遗作《往日之歌》中的精品诗作。其中有他在兰波的印象派诗风浸淫之下创作的《晨歌》、逢人便诵读的得意之作《马戏团》以及收入教科书使他家喻 户晓的《污浊了的悲伤之上》等名作。
中原中也的诗以其敏锐的感受性捕捉自然之声色,并于修辞上呈现自己独特的感官世界。他思考生与死,文字游弋其间,甘美而哀切的诗句流溢着无常的余韵,质朴而深邃的语言表达着生命的倦怠和虚无。他吟咏惜别时之留恋、人心深处之悲痛、流逝不复返之物。他将每一声叹息都入了诗,终其一生的创作都在表达着三个主题:活着、爱着、痛苦着。
……………………
【媒体评论】
爱情无法让他看见爱的风景,悔恨无法让他表现出悔恨,他只是咀嚼情绪本身,然后原封不动地入诗。此时的他蔑视语言的秩序,表现出爱情或悔恨中纯粹的精妙,让我惊叹。
——小林秀雄(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
能如此全身心地咏唱青春的苦恼、悲伤和希冀的诗人,在我看来只有中原中也。
——高桥顺子(日本诗人)
岁月的泡沫 豆瓣
L'Écume des Jours
8.1 (15 个评分) 作者: [法] 鲍里斯·维昂 译者: 陈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法国第一才子书。
被一代年轻人奉为经典的作品。
这是一部纯粹至极的爱情小说,是对青春与纯真的一次缅怀与肯定。
玫瑰色的云团会裹着恋人散步,小灰鼠会追逐着阳光碎末嬉戏,钢琴会根据不同的音乐调制出不同的鸡尾酒,而爱人的胸口却会长出一朵不能根除的睡莲。在维昂的笔下,万物皆有灵,而各种爱情都不完美,各种爱情甚至都很危险。
————————
这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我也许比沉浸在丧妻之痛的科兰还要难过。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让我留在维昂的童话世界里,不走出来。
——张悦然
当代最凄美动人的爱情小说。
——雷蒙•格诺(法国作家)
维昂已被整整一代激进的年轻人经典化了。这部纯洁得令人难以忍受的幻想作品,是对青春和纯真的一次肯定。
——美国《新闻周刊》
我不认为还会有哪一个作家,能像维昂那样隐秘地感动我。
——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
在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鲍里斯•维昂意味着一切:诗人、小说家、歌手、破坏分子、演员、音乐家和爵士乐评论家。他是我的朋友,我很佩服他如此激情地醉心于折衷主义、毁灭性的反讽,以及对挑衅的偏爱。
——路易•马勒(法国导演)
雨天炎天 豆瓣
7.6 (19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村上春树最新的游记系列,本书主要记叙了在希腊、土耳其的旅游见闻,以及途中感悟。
2018年7月15日 已读
躺在火车上看完,被隔壁小孩吵得耳朵疼。《雨天,炎天》几乎是本流水账,而且还属于充满局外人“偏见”那种23333
看村上的游记还是看《远方的鼓声》或者《如果语言都是威士忌》为好。
土耳其 文学 日本 游记 随笔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法)萨特 译者: 郑永慧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 - 6
墙 卧房 艾罗斯特拉特 闺房秘事 一个领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