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送法下乡 豆瓣
9.7 (7 个评分) 作者: 苏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各章(有关方法的第十二章除外)集中关注和讨论的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修订版)》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这本曾引发很多讨论和争议的书,因为不合时宜,才没过时,甚或更有针对性了。
2020年4月4日 已读
是我最喜欢的那种书,静水深流,克制又有力量。但和我亲眼所见的那个苏力太不同,只有相当偶尔的片段能看到二者的重合。
法学 社会学
论自由 豆瓣
作者: [英] 约翰·密尔 译者: 许宝骙 商务印书馆 2015 - 8
本书从1903年被严复翻译为《群己权界论》开始,在我国已经再版过多次,《论自由》乃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这里所探讨的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即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关于自由的意义,从古到今并不相同,本书是要力主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使凡社会使用强制和控制方法对付个人之事,不论所用手段是法律手段或是道德压制,都要绝对以它为准绳: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
作者认为自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自由、表达自由、出版自由等,追求个人趣味与志趣的自由,以及交往和相互联合的自由。
2020年8月10日 已读
翻译有点过于生硬了,句子全是英语的结构。非常努力地试图严谨论证,功利主义的先天缺陷不多谈,书中极少部分指向我国:追求一致的国度,全是国家机器奴仆的国度,没有自由的国度。
哲学 法学
环境规制的法律构造 豆瓣
作者: 张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2
本书稿从规制的角度对环境管理、环境法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书稿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环境规制的研究采用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法理分析、寻求对策的系统思维模式,将环境规制建立在生态理性、法律理性和和社会理性的基础上,探寻其共通法理,并以其为理论基础构建适合我国需要的环境规制体系。该书稿在对环境规制的法理基础进行梳理的过程中,以环境侵害本身的科学机理与复杂特性为切入点,指出环境法应具备复杂适应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多样性的特点。
核能规制与行政法体系的变革 豆瓣
作者: 伏创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4
2020年11月9日 已读
标题没提,但是大篇幅内容都在介绍德国行政法……和我期待的不一样
(我错了,看了一圈回来感觉认真研究这块的人不多,感谢作者贡献了一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法学
法律与宗教 豆瓣
作者: [美] 伯尔曼 译者: 梁治平 商务印书馆 2012 - 11
该书的英文原书出版于1974年,H.J.伯尔曼这部《法律与宗教》是极富洞见的一本书。提出了如下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正去向何方?本书是一部演讲集,它意在论断和诘难,而非详细论证。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本书附录所收三篇文字都与千禧年有关,附录一重点在《法律与宗教》结尾处提及的人类共同的法律与宗教;附录二立于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谈西方法律传统和世界法;附录三是一篇接受中文媒体的访谈,因此与中国有更多关联。
2020年11月16日 已读
演讲集,重解释而非论证。
千禧年的美好愿景,对世界社会的期待与信心。那时大家以为世界在加速驶入更好的轨道,看得我也开心起来。想起很多小时候看过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了,千禧年是我心目中的golden age。
法学
生物多样性国际法原理 豆瓣
作者: 秦天宝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4 - 5
《生物多样性国际法原理》是国际环境法方向的专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国际交流活动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的遭到破坏。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国际法上产生了很多的规则。《生物多样性国际法原理》正是针对于这些国际法规则的研究专著,全书从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原理、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
2020年11月22日 已读
很全的一本教科书,注释也详细,适合做查找资料的跳板类书籍。看得出老师用心了。
法学
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 豆瓣
作者: 于文轩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 1
《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全面总结了全球和我国生物多样性赋存和保护现状,从价值定位和基本原则层面提出了生物多样性政策和立法的理念基础,梳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以及我国的履约情况。在此基础上,《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对典型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中国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的内容、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客观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和农业生物安全管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生物多样性政策与立法研究》就这方面的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
环保法治三十年 豆瓣
作者: 汪劲主编 / 王社坤、严厚福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8
汪劲主编的《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是国内第一部运用实证资料,系统研究中国环保法治问题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前稿是国家社会科学摹金“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环保执法问题研究》的总报告,是北大资源、能源与环境法研究中心师生历经五年的广泛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而完成的。
本书内容涉及中国环保法治的各个领域,通过对文献资料和大量案例的实证分析,并以专栏、案例、图、表、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回顾了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行以来中国环保法治三十年 (1979—2010)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影响中国环保法治运行的执政、立法、行政、司法与关联主体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书通过回顾中国环保法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的环保法律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项制度都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五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执政方式的角度看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主要指标、财政上的“分灶吃饭”体制,致使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常常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
2020年12月14日 已读
内容扎实,受益良多。遗憾是公众参与一章有点太少了。
法学
环境法学 豆瓣
作者: 金瑞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4
本书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的《环境法学》分册,全书共分四篇,其内容包括环境法学总论、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国际环境法,系统地讲解了“环境法学”的基本理论。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不仅可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亦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环境法学》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是一门在理论上具有综合性和探索性的课程。学习本课程,既要具备充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当全面掌握环境法的基本内容、环境法的基本法学体系,从而为继续学习各部门环境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人类行为的不断反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地发生改变。因此,环境法学与可以直接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对我国环境与资源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以及对有关环境与资源纠纷的处理等具有直接的运用价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将所学的环境法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力;同时也就当通过实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环境知识的理解。
环境法导论 豆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8
环境法导论(第二版),ISBN:9787301175880,作者:吕忠梅 主编
准物权研究 豆瓣
作者: 崔建远 2012 - 5
《研究生教学书系:准物权研究(第2版)》作者结合新观点、新思路以及新立法,深考精思、发微抉隐,系统论述准物权理论及制度。一方面,对准物权的性质、物权效力、取得、转让及消灭等进行深度解读;另一方面,对矿业权、取水权、渔业权等每一种准物权进行细致阐释。此外,作者亦对前版引起的一些学术争鸣作出回应,对立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出思考。全书读来创见迭出、视角前瞻,极具理论和实践指引意义。
看得见的正义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陈瑞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7
当走向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本书用23条法律格言讲解共识形成的必然
当程序正义成为一种流行词话
本书用通俗语言阐述流行背后的深刻
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再推力作
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看得见的正义》作为一本法学经典著作,时隔十年之后由陈瑞华教授全新修订,本书三分之二篇幅重新写作。在“程序正义”成为流行话语的当下,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为依托,用流畅的语言讲解“程序正义”的真正内涵,可以说是面向社会进行一场法学理论的知识普及。本书讲述的法律格言,极具传播性,初读令人耳目一新,细读则足以令人受益匪浅。
本书初版于2002年,本次修订版本以法律格言的解读为主线,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更新。
本书对法律格言的解读没有采取学术论文的表述方式,而更多地采用即兴而发的方式。通过对一个个案例、故事、典故的解读,作者以一种非学院式的论述方式,或“娓娓道来”,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通过对经典法律格言的分析和讨论,深入浅出地揭示了程序正义的理念。
可以说,本书不仅是法学学子、法律从业人员的必读图书,更是对法律感兴趣的一般读者的首选法律读本。
现代行政法总论(第2版) 豆瓣
作者: 章剑生 著 法律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章剑生教授集二十多年行政法教学与研究之功,在其历年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它*大的特点是运用案例来阐述理论,以期开法学教材务实之新风。深人浅出,让法科学子从中感知法律实践脉络,法律职业人深人案件背后的理论根基。第2版把对域外的行政法价值的关注应转向本国行政法的内生机制,不仅适时更新了行政法领域的立法和司法解释等相关内容,并同时增添、更换了大量的判例,使本书更切合实训需要。
无需法律的秩序 豆瓣
作者: 〔美〕罗伯特·C·埃里克森(Robert.C.Ellickson) 译者: 苏力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的目的在于整合三种关于社会生活世界的珍贵看法:法律经济学的、社会学的以及博弈论的。更谦虚地说,《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的目的在于,给有关邻人以及其他关系密切之群体的成员关系的讨论增加一点现实主义明晰。
国际法律秩序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豆瓣
作者: 徐冬根 薛桂芳 主编 2017 - 6
正是考虑到风险社会中的种种现实困难与不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以“风险社会”为主题,组织丛书对之进行系统研究,从法学视角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及其预防。为了推动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治理秩序和国际法律秩序,也为了创造更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本书一方面立足于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同时又要超越传统“国际法学”的藩篱,打破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条块分割,追求国际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研究,将国际法律秩序构建与国内法律秩序构建的研究结合起来,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研究相结合,以期全面理解和描述国际法规则和基础,以及国际法律秩序的运行环境与国际法制度语境和社会条件、救济机制等机制,形成真正全面、系统的学术研究。
2020年12月18日 已读
金融那块没看,其他部分有点水…
法学
多元化社会的风险治理 豆瓣
作者: 沈伟 / 侯利阳 2018 - 1
正是考虑到风险社会中的种种现实困难与不足,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以“风险社会”为主题,组织丛书对之进行系统研究,从法学视角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治理及其预防。本书以多元社会为切入点,对于现代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商业社会的经济风险、各类突发性的新型风险、以及福利社会中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叉主题研究。本书大致涵盖了入选作者多年来对于风险社会研究的些许成果,其中诸多观点可抛砖引玉,为今后的研究提供讨论的起点和基础,引领风险社会研究潮流之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高峰计划 《法与风险社会》丛书
政法笔记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2
《政法笔记》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本书2004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法学界反响很大,现经冯象先生授权,修订版在我社出版。
2021年1月6日 已读
并不是传说中的入门书……很多句子语焉不详,读起来其实挺难的,没基础的来读会完全搞不懂在说什么吧。很多句子结合去参加的冯老师的讲座,会有更完整的理解。大概明白了他想表达的,他心中的法应该如何。后面利未记没怎么看。
文学 法学
法学论文写作 豆瓣
9.1 (9 个评分) 作者: 何海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3
法学论文写作,有普遍的规范和共通的方法。本书作者在英国读书写论文时,曾在名师指导下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对于论文写作有深入的了解。
本书分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七个部分,每部分从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入手,用通俗易懂且轻松有趣的 语言,用详实的例子,细致讲解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本书对于法学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面市后,将会成为最为实用和贴心的论文写作指南。
2021年3月6日 已读
很棒。既有宏观的指导,也有细节的说明。很全的论文写作指南。既有理论也有很强的工具性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