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富婆 - 标记
宇航服防尘指南 豆瓣
The Best of Hal Clement
7.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尔·克莱门特 译者: 张涵 新星出版社 2020 - 6
一群想依靠心灵感应征服地球的外星人
一对在地球上寻找血液补给的外星人新婚夫妇
一台坐落于太空中的超级计算机
一场斗智斗勇的空间站劫持事件
一次发生在月球表面的大搜救
一曲古罗马时期的吸血鬼挽歌
一个离不开黏合剂的外星文明
…………
用科学和幻想燃烧你的脑细胞
科幻经典《重力使命》的创造者——
哈尓·克莱门特创意大集结
看世界科幻大师用坚实的科学技术
塑造一个个奇异的外星世界
——————————————
克莱门特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科学所蕴含的美感。
——美国当代科幻大师 迈克·雷斯尼克
在科学中狂欢,以科幻小说创造世界的先驱,克莱门特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
——加拿大当代科幻大师 罗伯特·索耶
克莱门特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才能:利用实实在在的科学知识创造一个最奇妙的世界,一个符合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定律的世界。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 迈克尔·伯斯坦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难言之隐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戴维·洛奇 译者: 石鸣 新星出版社 2020 - 6
★内容介绍
这本篇幅紧凑、结构合理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过气的小说家和如今已是成功编剧的大学同学冒着泄露家庭隐私的风险,一意报复文风尖酸刻薄的女记者的故事。小说通过轻松又不失时代感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讽刺了媒体与名人文化之间的贪婪关系,也审视了作家对自己才华的责任。
------------------------------------------------
★编辑推荐
英国学院派小说代表、知名作家和评论家戴维·洛奇迄今为止只写过两部剧本,都是在他生活和任教的伯明翰当地的剧院里演出,《难言之隐》是第二部,上演于1998年2月,离戴安娜王妃去世差不多正好半年。英国戏剧一直保持着即时回应、讨论、讽刺现实的传统,《难言之隐》也不例外。之后,他将剧本改编为中篇小说出版。
小说通过轻松又不失时代感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讽刺了媒体与名人文化之间的贪婪关系,也审视了作家对自己才华的责任。
★媒体推荐
戴维·洛奇实事求是的故事很好地融合了世俗性与独创性。——《星期日泰晤士报》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B.P.R.D. 空心地球 豆瓣
B.P.R.D., Vol. 1: Hollow Earth & Other Stories
作者: [美] 迈克·米格诺拉等 [美]瑞安·苏柯等绘 译者: 不高兴 2020 - 8
◎黑马漫画《Hellboy》外传重磅上市
◎艾斯纳奖获得者、漫画界超级艺术家迈克·米格诺拉著
◎B.P.R.D.探员们的日常,四个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
◎充满超自然色彩的作品,故事和绘画都极富想象力
------------------------------------------------
★内容介绍
B.P.R.D.全称Bureau of Paranormal Research and Defense,即超自然研防局,是麦克·米格诺拉漫画作品中的一个虚构机构,负责保护美国以至世界免受神秘主义,超自然等活动的侵害,最早出现在《地狱男爵》漫画中。《B.P.R.D》系列作为《地狱男爵》的外传漫画,主要讲述了地狱男爵一众同样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同事们进行“日常”工作的故事。在本篇中,故事揭示了超自然研防局和国防部为了救特工丽兹·雪曼而采取的行动,以及他们没有了地狱男爵后的生活变化。另外还收录了一些罕见的地狱男爵相关故事。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囚徒 豆瓣
作者: [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译者: 陈东飚 新星出版社 2020 - 8
◎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家诺曼·马内阿。
◎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囚徒》为作者所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小说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一个沮丧的教师,一个自杀嫌疑战犯敏感而孤独的女儿,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小说所呈现的是经历了纳粹大屠杀,又陷入到齐奥塞斯库的极权统治的人们的生活,他们被冥冥中的力量所压制、怀疑和扭曲,变得受伤、软弱、失败。书稿语言的特点是将现实与梦境相结合,亦真亦幻的写作方式像独白又像呓语。本书作为马内阿的第一部作品,基本具备了他成为国际一流作家的文学语言雏形。
------------------------------------------------
★媒体评价
“我不知道如今在西方,有哪位作家比诺曼·马内阿更值得翻译和了解。”
——海因利希·伯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对于人类做的最恶的事,马内阿给了我们勇气和诚实去面对;对于我们的人性,他则给了善和忠诚。
——《洛杉矶书评》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人造神祇 豆瓣
作者: 刘维佳 主编 新星出版社 2020 - 8
★内容介绍
非神造人,实人造神。
人造神祇,百万年未有之变局。
人工智能,新科技革命之核心,人类未知之命运
《新年》
平安夜到元旦短短数日,人工智能怎样彻底灭亡人类?
《使命:拯救人类》
人世沉沦,苦海沉浮,生而为机器人,该怎样拯救人类?
《人之子》
在爱情与亲情的双重保险之下,类人机器人冒险向人类张开双臂……
《机器之道》
机器人是人类的孩子,机器人是人类的朋友,机器人是人类永远的守墓人。
《拷贝人类》
《圣主记》教诲:保持一颗人类的心迎接主人回归,在主人不在的时候照顾好地球。
……
------------------------------------------------
★编辑推荐
这些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小说共同的特点,是情节丰富曲折,叙事老练,不搞说教,冲突激烈,想象力强劲,适合大众读者。小说风格各异,《新年》残酷冷峻,《机器之道》慷慨悲壮,《医生的冒险》和《小蓝》诙谐有趣……这些作品的感染力都很强,当年发表之时都是引起读者广泛热议的热点作品,《机器之道》《起风之城》《以前的黄昏》等作品曾获银河奖。收录的作品质量上乘,作者大多为科幻名家,优异的作品质量,就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和卖点。
★名人推荐
对于预测人工智能将带来怎样一个世界,人类的想象力也许是贫瘠的。人工智能所造就的,可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和文明,我们只能就这一命题想象出多种的可能性。书中的这些故事,构成了风激电骇、地覆天翻的狂野未来史。——著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
人工智能,这个人类智慧最得意的造物,究竟是人类的无尽福祉,还是终结人类文明的恶神?无数人思考这一问题已近百年。这本叙事精彩、观点各异的选集,人类与人工智能未来的命运,或许就在其中……——著名科幻作家 王晋康
人工智能是科幻最激动人心的主题之一,这本书汇聚了中国作家在这个题材上的卓越想象力和深邃思考,独特,现代,超前,堪称即将爆发的新科技革命的“命运交响曲”。——著名科幻作家 韩松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精编版) 豆瓣
作者: [美]梅兰妮·斯万 译者: 韩锋 2020 - 8
★内容介绍
本书以全景式的方式介绍了区块链相关技术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技术衍生方向的展望。书中提出了区块链应用的三个阶段:区块链1.0(货币),2.0(合约)和3.0(超越货币、经济和市场的公正应用和协作应用)。本书涵盖的话题包括: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应用。论证区块链如何能成为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网络后的计算机范式的第五次颠覆式创新,有潜力像WEB网站一样彻底重塑人类社会活动形态。
------------------------------------------------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16年1月出版的《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的口袋书精编版。时至今日,导读版本已经成为备受业界推崇的区块链经典图书,被誉为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必读的书目之一。鉴于此,随着“区块链”概念近年来在国内的广泛普及,我们认为推出《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原版中文版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决定不再增加导读,仅原汁原味地展示原版的所有内容,且装帧上也采用小尺寸的精装口袋书形式,方便读者反复查阅及携带。
★名人推荐
◎有人预言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会消失,因为届时互联网金融如同互联网一样已经融入世界,万物互联,化为无形。我一直在想象,那个时候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呢?《区块链:新经济蓝图》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答案。——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肖风
◎一个钢筋水泥为标志的银行信用大厦,正在被一个数据为土壤的区块链信用所取代。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高红冰
◎区块链将第一代互联网信息的自由传递,升级到信息的自由公证。——清华大学iCenter导师、清华大学量子物理学博士生 韩锋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浪击而不沉 豆瓣
たゆたえども沈まず
6.1 (8 个评分) 作者: [日] 原田舞叶 译者: 星野空 新星出版社 2020 - 11
◎2018年书店大奖第四名
全日本书店店员精心甄选 倾情推荐的佳作NO.1
令人手不释卷,泫然欲泣的艺术小说至高杰作
◎一幅绮丽奢华的巴黎浮世绘,一首为梵•高而谱的悲恸情歌
再现世界名画《星月夜》创作背后的秘辛
◎纪念梵·高逝世130周年
五款典藏版明信片 随机赠送一款
------------------------------------------------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后半期,在奢华至极的巴黎美术界,画商林忠正和助手重吉一起,以流畅的法语从事浮世绘销售。充满野心的他们,眼前出现了憧憬日本的无名画家梵·高以及拼尽全力支持兄长绘画事业的弟弟提奥。那次奇迹般的相遇孕育了改变世界的一幅画作。
以这座国际大都市、梦幻花之都——巴黎为舞台,四个孤高的男人用灵魂的共鸣和命运般的羁绊,写就了感人至深的骄傲与爱的故事。他们就像因塞纳河无数次泛滥而饱受苦难的巴黎一样,纵被浪击,亦不会沉默……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犯人IA 豆瓣
犯人IA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ス・アンプリファー: 探偵AI2
5.7 (19 个评分) 作者: [日]早坂吝 译者: 王皎娇 新星出版社 2020
人工智能领域的天才学者合尾创不幸被一场大火吞噬。他给儿子合尾辅留下了两个AI——侦探相以与犯人以相。以相专职犯罪,相以则破解案件真相,作为双胞胎的AI两姐妹通过对战来不断成长。
经过与恐怖组织的对决,相以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以相则依旧下落不明。对马海岸惊现一具裸体男尸,死者竟然是当今日本首相之子,而种种线索表明,以相与这起命案有关。作为协助警方调查的AI顾问,相以与辅受邀来到首相官邸。双胞胎姐妹将迎来怎样的对决呢……
2021年1月15日 想读
电影音乐 豆瓣
Film Music: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美] 凯瑟琳·卡利纳克 译者: 徐黎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电影音乐的历史和电影一样长久。在声画同步成为标准之前的很多年里,投影的活动图像通常在音乐伴奏下放映。如今,电影音乐已经发展出自己的产业,成为世界各地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部分。卡利纳克在本书中指出,电影音乐不仅可以营造气氛,设立背景,凸显情节,还能够创造出图像本身难以传达的 情感。但电影音乐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本书不仅以现代理论概念阐明了电影音乐如何以及为何产生效果,还对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以及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风格一一进行了介绍。
☆本书无疑是对电影音乐非常有用的介绍。它清晰、全面、简短,超越欧美的框架来探讨音乐和电影。卡利纳克的学识令人眼花缭乱,行文引人入胜。强烈推荐给任何对电影音乐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感兴趣的读者。
——密歇根大学电影、电视与媒体系教授 卡里尔·弗林
☆本书作为电影音乐的入门书,对电影音乐领域作了出色的概述,不管对电影音乐专业的学生还是爱好者来说都清晰易读。
——南安普顿大学电影与电影音乐教授 K. J. 唐纳利
☆“观众通常不会意识到牵引着自己情绪大起大落的不只是剧情,还有无处不在的(电影)音乐,而作曲家与导演必然掌握这些奥秘。”
——音乐学者、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 李鹏程
2021年1月7日 想读
隐面人 豆瓣
Man Without A Face
作者: [德]马库斯·沃尔夫 译者: 胡利平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 - 7
本书是前东德国家安全部国外情报总局局长,安全部副部长马库斯·沃尔夫的自传体的回忆录,作者以自身的经历尽可能全面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事实,全面剖析了其一生成败功过,向他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的情报人员的一生。
2021年1月4日 想读
音乐是怎样算成的 豆瓣
Music By The Numbers
作者: [以色列] 阿里·马奥尔 / Eli Maor 译者: 张岭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从毕达哥拉斯到勋伯格,一本看尽音乐与数学的爱恨情仇
◎ 编辑推荐
☆音乐是许多数学家的灵感源泉
数学也深度影响着音乐的技术层面
但不是所有的数学家都懂得欣赏音乐之美
也不是所有的音乐家都理解音乐中隐含的数学原理
☆打破学科壁垒,跨越认知边界
☆在历史和人类感受的穿针引线下,洞悉数学与音乐、科学与艺术的复杂交互
◎ 内容简介
音乐中充满了数学元素,例如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包含着一种数学逻辑,伟大的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也曾经说过:“音乐这种形式和数学较为接近——也许不是和数学本身相关,但肯定与数学思维和关系式有关。”在此基础上,阿诺德·勋伯格则更进一步,完全依照数学原理进行创作。
对此,作者阿里·马奥尔持保留意见。在他看来,音乐对数学造成的影响,不亚于数学对音乐的影响。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音乐和数学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妙趣横生的人物逸事与缜密严谨的乐理、数学知识交织在一起,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进入音乐和数学这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纵览音乐和数学几千年来的发展脉络。
◎ 名人推荐
《音乐是怎样算成的》一书在揭示数学和音乐的关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独特的启示。
——美国马尔波罗学院荣誉数学教授,科普作家 约瑟夫·马祖尔(Joseph Mazur)
我爱这本书!马奥尔将乐理、数学、历史、物理学,以及个人叙述融为一体,令我欲罢不能!没有任何一本书能以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要素全部囊括其中。
——音乐家,数学家 罗伯特·施耐德(Robert Schneider)
本书以优美的语言探索了数学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问题,阿里·马奥尔笔下的数学宛如一首小提琴曲。
——《数学的艺术》作者 杰里·金(Jerry King)
2020年12月30日 想读
德古拉事典 豆瓣
7.3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种村季弘 译者: 熊韵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2021 - 1
暗黑美学名家写就吸血鬼百科全书
深入剖析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
本该令人恐惧的吸血鬼,为什么我们却抑制不住地受到吸引?
🧛‍ 编辑推荐
◎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的怪人 —— 种村季弘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 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化知识信手拈来。
◎《德古拉事典》—— 包罗万象的吸血鬼百科全书
书中包括吸血鬼系谱梳理,吸血鬼与黑死病、不腐之尸以及吸血鬼预防法的历史文献记录,还完整收录了历史上极其重要的官方吸血鬼文献记录 —— 1732 年由多位军医、高级将领组成的吸血鬼官方调查团,前往塞尔维亚调查大吸血鬼事件,开棺查验而记录的《见闻录》。
此外,经由歌德、拜伦的吸血鬼小说发展脉络,吸血鬼诗选集,以及戈雅、恩斯特等人的吸血鬼绘画赏析也一并网罗。
本书还挑选了几位历史上“活着的吸血鬼”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曾为贞德战友的幼儿虐杀者吉尔斯·德·莱斯、虐杀人数超 600 人的“人血浴缸”发明者巴托丽伯爵夫人等。
◎《德古拉事典》—— 揭秘吸血鬼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之源
为什么本该令我们感到恐惧的暗夜眷属,却如此长久地活跃在文学、影视作品当中,甚至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作为“直至死亡降临的生之赞美”,吸血鬼幻想那甘美的恐怖感,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血液崇拜与对死亡的两极性情感,混杂着死者恐惧与尸体追慕,还有跨越生死界限的脱轨战栗……
◎《德古拉事典》—— 谈论吸血鬼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玛丽娅·特蕾莎女王的御医杰拉尔德·范·斯威登在《与吸血鬼相关的医学报告》中写道:“我不止一两次地塞给丧葬人员小费,请他们极为小心地打开了几个棺木。其结果是……”
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则高呼:“多么令人吃惊!我们 18 世纪居然会存在吸血鬼!”
蒙塔古·萨默思神父发出疑问:“虽属于我们的世界,也同样属于另一个世界。他果真是死者吗?”
波德莱尔则在《恶之花》中写下:“我是我心的吸血鬼,伟大的被弃者之一……”
美国批评家莱斯利·费德勒这样描述吸血鬼:“欧洲并不具有把关于人类灵魂某种黑暗真相诉诸表达的恰当且公认的词汇(Vocabulary)……”
《德古拉事典》以吸血鬼切入,探讨社会性、文学性等多方面的内容,探寻人类灵魂隐秘的阴暗面。
🧛‍ 内容简介
爱的技巧?就是往吸血鬼的气质里加入些银莲花的谦恭。
—— 齐奥朗
作为吸血鬼研究的先驱性作品,本书深入讲解了吸血鬼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起源,讨论吸血鬼与血、诱惑以及死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自萨满、祭司与希腊诸神退却之时起便潜伏在基督教正统教义的暗影之内,持续不断变换形态、时隐时现的吸血鬼形象。它们活跃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王御医的报告,马丁·路德的谈话还有伏尔泰慷慨激昂的启蒙思想探讨之中……
日本泉镜花文学赏得主种村季弘跨越文学、艺术、哲学、精神分析、犯罪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追寻栖息于人类灵魂阴暗面的吸血鬼幻想,带领你进入战栗、血腥与诱惑的世界。
🧛‍ 名人推荐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
—— 涩泽龙彦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
——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
那时候,大学生们会根据读不读涩泽龙彦和种村季弘而分成两派。说出“异端”“暗黑”这样的词语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在那个时代,人们依旧热烈讨论着这些内容。
——《艺术的言词》作者、美学评论家谷川渥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 豆瓣 Goodreads
We Wish to Inform You That Tomorrow We Will be Killed with Our Families:Stories from Rwanda
9.0 (45 个评分) 作者: [美]菲利普·古雷维奇 (Philip Gourevitch) 译者: 李磊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7
荣获——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乔治·波尔卡新闻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笔会/玛莎·阿尔布兰德奖第一非虚构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美国海外新闻俱乐部图书奖、《卫报》首作奖
◆将卢旺达大屠杀带回人们视线的第一手记录◆
一场并非久远、惨烈异常、不应忽视的历史悲剧
见证一个个危难与离散的时刻,以及人类历史的黑暗一页
揭露种族灭绝背后的扭曲神话、政治操纵和国际社会的无所作为
···
【内容简介】
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最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复仇的诱惑和对正义的要求,人满为患的监狱和难民营。
这是一个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只有坏人的故事?国际社会对此负有多大程度的责任?一个多半由行凶者和受害者构成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社会吗?这些内驱于这部见证文学的问题,使它成为一份绝无仅有的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深刻剖析。
···
年轻的菲利普·古雷维奇从非洲的屠杀现场带来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标志着他已跻身少数几位伟大记者之列,他们都冒着生命危险将黑暗的真相带给了这个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世界。他既有学者的头脑,又有优秀小说家的观察力,他的写作似由天使执笔。本书使他能够与迈克尔·赫尔、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和托拜厄斯·沃尔夫比肩。
——罗伯特·斯通(美国小说家、记者)
海外报道类作品的一座里程碑,自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以来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邪恶编年史,古雷维奇扣人心弦的叙述值得人们阅读。
——乔纳森·兰德尔,《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读完这本让人难忘的书后,就再也不可能对社会、对人类、对自己还抱持着跟过去一样的感觉了。
——罗纳德·斯蒂尔(美国作家)
古雷维奇的书已跻身作为道德见证的新闻报道的最佳范例之列。
——兰斯·莫罗,《时代》
···
【编辑推荐】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记录了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页,短短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相当于每小时就有330人丧生。正是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将卢旺达这个在大部分地图上都必须将名字印在其边境线外的非洲内陆国家带到了大众眼前。对于这段苦难的记忆,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必修课。
◆本书展现了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众生相,作者极具推进感的叙事呈现出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大多数人绝望放弃,在遇害之前已如行尸走肉;少数人四处逃逸,和死亡博弈;也有人挺身而出,保持为“人”的底限,与不义抗争。
◆本书斩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1998)、乔治·波尔卡新闻奖( George K. Polk Award for Foreign Reporting)、《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卫报》首作奖(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1999)等,并多次再版。
◆本书催生了一系列从不同角度记述卢旺达大屠杀的文艺作品,如2005年轰动一时的好莱坞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2004年出版的传记《跟魔鬼握手:人道主义在卢旺达的失败》(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Rwanda)以及2006年出版的幸存者的回忆录《宽恕,我唯一能做的——种族灭绝的幸存者告白》(Left to Tell: Discovering God Amidst the Rwandan Holocaust)。
◆作者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卢旺达高级政要——进行两人采访,从不同视角审视这段历史。
◆在聚焦事件的同时,作者还回溯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展现出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
2020年12月17日 想读
古拉格群岛 豆瓣
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8.6 (11 个评分) 作者: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译者: 田大畏 / 钱诚 群众出版社 2015 - 8
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从1918年到1956年,那些分散在苏联广袤大地上的各个劳改营像“群岛”一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二领土”。
本书以“群岛居民”的苦难经历为线索,同时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驾驭写作的才华。书中既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呐喊,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一部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的重要的参考著作。
2020年12月17日 想读
邻人 豆瓣
Neighbor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Jedwabne, Poland
8.5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杨·T.格罗斯 译者: 张祝馨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 9
◆最具勇气的大屠杀写作经典,揭露一段尘封60年的惊人往事,颠覆主流“二战”史观念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如侦探小说般丝丝入扣的历史著作
◆乔治·斯坦纳、托尼·朱特、波兰前总统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一致推荐
···
【内容简介】
1941年的一个夏日,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所有的犹太男人、女人和儿童,共计1600人,仅7人幸存。镇上的犹太人被棍打、溺毙、烧死,这一系列恶行并非出自抽象的“纳粹”,而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这些犹太人所熟识的人: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证词、证据,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犹如一本侦探小说,7月那一天发生的事被一步步复原和重构。格罗斯在本书中以“二战”期间的波兰—犹太关系为讨论核心,揭开了人类现代史上公认的受害者波兰人在极端环境下残暴的一面,也引导我们思考普遍潜伏的危险:人类的兽性在何种情况会被激发?为何会有民族之间的仇恨?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民族失败和黑暗的历史?
本书为我们反思历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立场,它是几十年来关于波兰—犹太关系最重要的研究,亦是大屠杀写作的经典。
···
【媒体及学者推荐】
对战争引发的人类兽性的重要论述。
——《纽约时报书评》
·
就像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永远不会终止……仇恨就这样在人类本性中渐渐根深蒂固,随时可能再次爆发。《邻人》就是给我们的预警。
——《洛杉矶时报》
·
《邻人》是一本真正具有先锋性的著作,是大师级历史学家的杰作。杨·格罗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震人心魄的悲剧故事,他讲故事的技巧、对叙事的把握都炉火纯青。本书已经在波兰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反响,它凭借一己之力,强行撬开了波兰现代史上紧闭的、沉痛的一章。但《邻人》并不仅仅是关于波兰的,它对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族问题做出了激动人心的反思。没有哪个经历过或研究过20世纪的人,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
——托尼·朱特,著名历史学家
·
这本小书揭露了一个被尘封了60年的惊人故事,也在波兰开启了一轮新的自我反省。但本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普通人”为何会突然心甘情愿地变成“刽子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能从“民族性”的历史中学到什么?让当代人为前几代人犯下的过错承担一定责任,还是抱着“父债子还”的观念让子女因其父辈的罪过遭到报应,这两者之间的界线我们应如何画定?对于这些问题,杨·格罗斯没有轻率地做出回答,但他所讲述的故事让我们以新的视角、新的立场来思考它们。
——戴维·恩格尔,纽约大学历史系希伯来与犹太研究教授
·
不论是从宽泛的“二战”时期犹太大屠杀问题来看,还是从波兰社会对大屠杀之反应这个更为具体的问题来看,《邻人》都无疑是这十年来我所读过的最重要的书之一。本书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以炉火纯青的叙事展现出来。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仍对其中描写的事件震惊不已,同时又对作者在处理这个沉痛、艰难、复杂的主题时所展露出的智慧与技巧感到由衷敬佩。
——安东尼·波隆斯基,波兰犹太史学者、布兰戴斯大学犹太学教授
···
【编辑推荐】
◆《邻人》是波兰裔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杨·T. 格罗斯的代表作,一经出版就在波兰和英语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
◆本书已在德、意、荷、西、法等多国出版,曾入选美国国家书评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最终决选书单。
◆本书颠覆了长久以来的主流史学观点,质疑“二战”期间波兰人所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二战”史上的“弱者”波兰人,也自发性地参与了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其残忍程度,有时更甚于纳粹。
◆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研究著作的写法,本书更像是一起残忍谋杀案的调查报告,一本追究杀人凶手、杀人动机的侦探小说,叙述的故事性和画面感极强,层层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接近真相。
2020年12月17日 想读
极乐鸟与蜗牛 豆瓣
極楽鳥とカタツムリ
8.3 (7 个评分) 作者: [日] 涩泽龙彦 译者: 黄怡轶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极乐鸟与蜗牛》是涩泽龙彦逝世30周年(2017)时,由日本河出书房重磅推出的特别纪念文集。本书梳理涩泽龙彦众多著作,网罗了以“动物”为主题的经典作品。打开这本书,就像进入了一家奇妙的动物园。内容趣味横生,又是一次对涩泽龙彦庞大书系的梳理,是进入充满魅力又眼花缭乱的涩泽世界的绝佳入口,也是无论新老读者都必须拥有的风格之作。
由于没有脚,极乐鸟便无法停留在树枝上,也不能飞落至地面,只得没日没夜、永无停歇地盘旋于空中,唯有死去才能落于地面;貘以人类的梦为食,除此之外的东西一律不吃,若吃了好梦,粪便会散发出令人沉醉的馥郁香气;伊比斯鸟会将长长的喙插进肛门,对自己进行灌肠;被称作卡拉德里奥斯的鸟,可以看出病人是否能免于一死;生长在苏格兰某河岸边的一棵树会结出鸭子形状的果实,果实落地会腐烂,落入水中则会振翅飞走……
犀牛图、渡渡鸟、起始之鱼、模仿鱼的人类、圣甲虫与蝉、毛虫与蝶、蚁狮、克里特岛的蜗牛等,《极乐鸟与蜗牛》从涩泽数目庞大的作品中,选取了谈及动物、鸟类、海洋生物及昆虫的29篇短文,除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生物之外,空想生物也混杂其中。
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有关动物的名篇,都汇聚在了这本书中。
2020年12月16日 想读
万火归一 豆瓣 Goodreads
Todos los fuegos el fuego
9.0 (126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范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6
《万火归一》是阿根廷文学大师胡利奥·科塔萨尔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八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是传世名篇。
他优雅细密、玄妙迷人的文字能像上帝的手一样翻云覆雨,复制人类感觉与意识的质地,将你带入一个时空交错,如梦似幻的世界。
《南方高速》临摹的是因车流被阻滞在高速公路多日而形成的一个临时微型社会里各色人等的心理群像。《会合》里那些幽微而极富诗情的意识流的主人是几度濒临绝境的切•格瓦拉。《万火归一》叠映了古罗马和现代两段同样魂销大火的三角恋情。《另一片天空》下,善感的“我”游荡在家庭、工作与露水情缘之间,神秘少年“南美佬”魅影般出没眼前,依稀竟是十九世纪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
2020年12月15日 想读
英伦魔法拾遗 豆瓣
The Ladies of Grace Adieu and Other Stories
作者: 苏珊娜·克拉克 Susanna Clarke 著 / 查尔斯·维斯 Charles Vess 图 译者: 王爽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5
仙境从来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遥远。有时候你突然越过了那道隐形的界线,就会发现自己必须面对任性的公主、睚眦必报的猫头鹰、以刺绣预示不幸的女士,还有密林深处无穷无尽的小径和转瞬即逝的屋舍。
在这些奇谭中遭逢厄运的男女主人公包括:摄政时期自负的教区牧师、十八世纪的犹太医生、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以及《英伦魔法师》中的两个角色——斯特兰奇先生和乌衣王。
2020年12月11日 想读
大魔法师 豆瓣
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8.5 (13 个评分) 作者: (英)苏珊娜·克拉克 译者: 石晓竹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6 - 1
以英国摄政时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古老魔法的灵性复归英格兰大地的故事,塑造了权威魔法师诺莱尔和天才魔法师斯特兰奇两个主要人物,他们在追求魔法复兴大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恩恩怨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终于捐弃前嫌,走到了一起。
2020年12月1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