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豆瓣
9.8 (11 个评分) 作者: 兰陵笑笑生 三聯書店(香港) 1990
齐烟、王汝梅会校。
----------------------
《金瓶梅》,也稱《金瓶梅詞話》,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作者署名為明代蘭陵笑笑生。
小說從《水滸傳》中引出,根據《水滸傳》中西門慶勾引潘金蓮,殺武大郎,最後被武松所殺的情節展開,略加改動,描寫了西門慶從發跡到淫亂而死的故事。《金瓶梅》的書名從小說中西門慶的三個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也有人認為,實際上有更深一層涵義,即「金」代表錢財,「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
本書由山東齊魯書社約請專家學者,據崇禎本存世的幾種主要版本(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本為底本)全面校勘而成,共二十卷,一百回,附插圖二百幀。正文用四號宋體字排版,字大清晰;另照原書行款排出眉批和夾註;每回有校記。作版本研究或文學欣賞均相宜。
神妈 豆瓣
作者: 李师江 2015 - 1
《神妈》是一部家庭伦理题材的长篇小说,守寡大妈林爱凤退休之后异常失落,在经历了一场更年期综合症之后,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权控人生。她以孝道和家长制为武器,把儿子马丁、女儿马燕卷入她的生活轨迹,用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智斗逐步控制了儿女的生活。在个人情感方面,林爱凤与同为寡居的大妈吴贵妃争夺老帅哥老杜,在经过一番阴谋与武力的较量之后,她同样获得了胜利。以母亲为家庭中心是一代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林爱凤对子女的控制的背后是对子女的爱和担忧,这个角色的塑造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代表性。
2019年12月14日 已读
没印象了,《收获》。
中国
无法阻挡傲娇的他 豆瓣
作者: 海殊 2019 - 9
他太耀眼,像夜空里的灿烂星辰,
她悄悄仰望了他的高度,也悄悄走进了他的世界。
傲娇酷拽的校草何旭出了名的脾气不好,浑身上下散发着冷漠禁欲的气息,女生们只敢远观不敢靠近。谁都不意外,他在归国第一天就和隔壁学校的冰球队长结下了梁子,要在年底冰球赛上一决高下。
学霸周荔春是同学们难以企及的乖乖优等生,成绩好,素质高,话少低调不惹事。谁都很意外,正正经经的学霸美人儿初进大学,就和校草何旭互相不对付,还不得已加入了何旭领头的“十分不靠谱”冰球队。
这个对冰球一无所知的狂妄少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也组建了一支传奇的冰球队。冰球狂粉邓柯,冰上速滑的青年冠军李腾,数字天才钱铮,天生守门之才的徐阳……还有,那个陪着他摘下荣誉的学霸小姑娘。
从摸爬滚打针锋相对,到球场往来默契无间,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时代。
2019年12月3日 已读
别拍别拍别拍!我女儿不能去演这种垃圾!
中国
哥伦比亚的倒影 豆瓣
8.6 (9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并全文刊印1986年5月9日纽约《中报》副刊《东西风》发起的“木心的散文专题讨论会”文本。
2019年11月30日 已读
童年随之而去、竹秀、林肯中心的鼓声,喜爱;空房、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也好。九月初九胡说八道,上海赋累赘偏狭,其他篇无可非议。以意识流写散文(木心自己的说法),读来觉得好危险,文字绷紧了,读者唯恐文脉断绝目不转睛字字句句黏黏滞滞,一气读完,还好只是留个痕迹较重的印象,不至于嫌弃形式做作脉络浮浅。(木心散文差杨绛一大截,遑论比肩周氏兄弟张爱玲了。
中国
华丽缘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6
◑张爱玲散文集《华丽缘》,增收散文遗稿《异乡记》。全新精装,臻美典藏,月亮构筑起的永恒传奇。
◑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没法才写的。——张爱玲
◑张爱玲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散文起步的。哪怕她没有写过一篇小说,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跻身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散文家之列。——陈子善
◑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止庵
◑到底还是张爱玲,她可真是可爱极了。散文好到无以复加。看来张爱玲有很多经典语录都出自于此。——豆瓣读者
◑读《华丽缘》,认识人生中途的张爱玲。
从一九四〇年代到一九九〇年代,张爱玲散文创作横跨半个世纪。《华丽缘》收录她人生中途的散文作品,随着生命进入另一阶段,张爱玲对世事人情的体悟更为清透,文字功力更为成熟。这本书里,有张爱玲《寄读者》《中国的日夜》《华丽缘》《忆胡适之》《人间小札》等散文篇目,并特别增录散文遗稿《异乡记》。张爱玲自言“非写不可”的《异乡记》,是一次从上海到温州深情远奔的情感纪行,更成为《小团圆》的灵感来源。读《华丽缘》,认识人生中途的张爱玲。
2019年11月20日 已读
四星之上。1,我还是觉着《异乡记》要归为小说。2,“谁叫你(指张自己)眼高手低,至于写不出东西来”,“这些年来没写出更多的《连环套》,始终自视为消极的成绩”,就这样还是要写《谈看书》,可知这一定是好散文。3,实在是平实的文字,自说自话一般,却带了神性,好像午后在晒旧的日光里读《圣经》,当是消遣,又知道要畏敬文本。眼光、感受力、语言,简直只有鲁迅可以媲美。
中国
留白 豆瓣 Goodreads
9.3 (10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6
《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收入了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十二篇关于文学阅读、文化批判的文章。
《神曲》中但丁的旅程,是对阅读的象征;但丁的向导,是前辈诗人维吉尔。在《留白》里,田晓菲教授亦开启了一场阅读之旅:从《红楼梦》《金瓶梅》《牡丹亭》《十日谈》等古典文学,到金庸的武侠小说、艾柯的历史小说,以及作为文本谛视的《大话西游》《弗里达》等电影作品。《留白》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阅读的产物,传达出作者对当下活生生的社会文化和现实的关怀与思考。
《留白》里的这些文字,是一个真正的我,直接面对读者,讲我心里的话。——田晓菲
1.哈佛文学教授的阅读指南——从《红楼梦》《金瓶梅》《牡丹亭》,到金庸、艾柯、郁达夫,跟随田晓菲教授踏上一场阅读之旅。从对文学作品的本身的喜爱出发,进一步挖掘作品中所蕴藏的种种深意:《金瓶梅》的最大特色是“慈悲”,《鹿鼎记》展示了现代中国向国家主义的转变,艾柯的小说是真正的“游戏之作”……
2.专业读者、社会文化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文学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每一部作品都坚实地建筑在一系列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上。作为一名专业读者,要有扎实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判断力和拒绝人云亦云的独立精神;同时也要是社会文化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对当下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抱以热切的关怀。
3.新收入“再版后记”《权力的经济》——《留白》诸篇体现了田晓菲精确优美的语言风格。在“再版后记”《权力的经济》中,作者讨论了在二十载学术生涯中遭遇的性别偏见。封面装帧采用圆脊精装及烫金工艺,内文纸张特选用80g雅质纸,版式舒朗大方。
2019年11月4日 已读
十月初读完大部分,今晚把剩下一篇论郁达夫小说补了。辑一值五星。(此版删了论杨绛wen革一篇,网上找了读的)
中国
李白诗选评 豆瓣
作者: 赵昌平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 10
    唐代诗人李白,狂傲,任诞,蔑视权贵,政治上少识见,是一个飘飘然的"谪仙人".这印象在人们的心目中存在得太久了,历来注家也是这么说的.本书列入"新世纪文史哲经典读本",著者一 反陈说,以新的视角,新的会心领悟阐释李白及其作品.全书以令人信服的材料,饱含同情的笔触,去描绘李白的人生历程,令读者自然而然地为李白的悲剧
2019年9月29日 已读
解得极好,但王水照那本果然不可及。又,我居然不怎么喜欢李白:诗选择性喜欢,人则根本不喜欢。大概我惋惜的是那位原本山高皇帝远的蜀地青年吧。
中国
赭城 豆瓣
8.3 (11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 - 3
本书通过亲身游历和直接体验西班牙所遗留的古代阿拉伯文化遗产,以及对于古代摩尔人在西班牙的王朝兴替等历史史迹和阿拉伯相关优秀文学遗产的翻译和解读,作者把对西班牙南部历史名城"赭城"的游历变成了一次旅途中的旅途,从现实中的地理的旅行进入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层文本旅行。并配以相关精美的艺术与历史遗迹的图片,使得本书成了一场活色生香的文字的盛宴。作者少年即负诗名,文字精致老到,译笔(包括散文和诗歌)天衣无缝。实为文字之美的生动展示。
2019年9月18日 已读
因为对中东(阿拉伯/犹太/伊斯兰)的乡愁,此书读来更有一种亲切的感动与憾恨。读到“摩尔人最后的叹息”时正在循环蔡琴这首歌:“这天上人间 可能再聚/听那杜鹃 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啊 不如归去”。
中国
笑傲江湖(全四册) Goodreads 豆瓣
笑傲江湖
9.1 (359 个评分) 作者: 金庸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 5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写的一部武侠小说,属于金庸的后期作品。
2019年5月12日 已读
①类型小说,未及藤泽周平。藤泽笔下平静中起大波澜更要精彩。②以场景和人物的不同转换限制性视角,但不时会冒出全知视角,写法不甚地道。落笔太诚实,有不少细节解释过多,只留半句更耐咀嚼。③四十回中「伤逝」一回题目最美好,本以为写岳灵珊之死,其实死的是一位母亲。整部小说最无暇之人便是这位母亲和仪琳。④「伤逝」以后觉得小说意旨是揭露意识形态的底子。令狐冲其实最不潇洒风流无拘束,他的觉醒非得花上百万字才能铺叙完成。到朝阳峰一节转而明白是写连令狐冲这样不守规矩之人都要花老大气力才能破除意识形态之桎梏。能觉醒之人本性自然是有大怀疑的人,但只“情”字可信。⑤而人情世故恰是小说重要关节,好在金庸于此刻画功夫了得。用的是传奇的形式,但写的却不是奇情,而是普通常情,使小说能得沉稳。以上两点均在「后记」得到印证。
中国
尘几录 豆瓣
8.4 (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田晓菲 中华书局 2007 - 8
:《尘几录》一书旨在向我们展示,读者不仅体验作者,而且,更通过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合自己的解读来“生产”或“创造”作者。《尘几录》以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作为切入点,检视了文本传播的机制与历史。作者以欧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为参照系,展现了中国中古时期文本的流动性,以及中国手抄本时代的文本如何因为后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构和变形。
2019年3月31日 已读
拾取沉落的异文,识辨迷雾中粼粼之端倪。可能的阴影对正统之身影的诘问。永远无法抵达终点的追寻。我们只能云游于变动不居的幻象世界。放佛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又像极了寻访桃花源的寓言。虚掷的文字,真是又美又残酷。宏丽混沌,堪比「苦炼」给我的感受。喜欢此书也许还要胜过「烽火与流星」。田晓菲最感动我的地方在于,她是一个我想成为的读者。“但总觉得Owen来写的话会再往下刨一点”,The Self's Perfect Mirror.又,虽是学术文章,却能点到为止而笔意圆满,真正做到“文质彬彬”,意蕴悠扬;而不解者以为作者论说不清,谬矣。
中国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15 - 1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酒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摹拟古人,而是借拟古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衰乱之世中自己的理想与持守,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切考量。叶嘉莹先生通过对这两组诗的精微讲解,知人论世,广征博引,着力剖析陶渊明遭逢世变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选择,把陶渊明诗中幽微深隐之处一一阐明,成功地凸显了陶渊明高洁自守的品格和任真自得的境界。
2019年3月28日 已读
饮酒胜过拟古。
中国
唐宋词十七讲 豆瓣
8.9 (3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本书为国学大家叶嘉莹教授应辅仁大学校友会之邀所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纪录。
《唐宋词十七讲》为作者唐宋词系列讲座的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书中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家。结合他们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追寻唐宋词的演变与发展轨迹,讲述中既兼顾他们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清隽的言辞于含英咀华之中深探词人之用心,时时闪现的真知灼见足以启迪读者,浚发妙悟灵思。
寂静 豆瓣
7.1 (17 个评分) 作者: hansey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 - 7
他的摄影和他的文字,都有一种属于hansey特有的无声力量。
在无边无际的「寂静」里,存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摄影隽永唯美,记载无常世相。文字内敛简洁,探索内心向度。
hansey出道七年首本图文杰作集——
叩问圣谛真义,胸中万语千言,消逝于寂静之海。
2019年2月15日 已读
不觉得拍得很好
中国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豆瓣
8.2 (16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8 - 1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先生幼年即学习古典诗词,后又在加拿大讲学多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西方文艺理论涉猎颇深。此书即是叶嘉莹先生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品评诗作,细数人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诗人和诗作。
2019年1月13日 已读
没专门说贾岛。
中国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豆瓣
8.5 (17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叶嘉莹 中华书局 2008 - 1
这本书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
驼庵诗话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顾随 讲 / 叶嘉莹 笔记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 7
《驼庵诗话》学问乃天下公器,这是一条绵延而义无返顾的河流。在这学问的河流之上,一些有作为的学者,孜孜以求,记述下他们常年累积的学术思想,有的虽未终其研究,但已发出绚烂之光芒,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藏。长久以来,由于社会环境或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些有作为的学者被隐藏起来。有的学禅,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隐忍,甘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的太过纯洁,不被世俗所容;有的遭遇不宽容的时代,被压倒在地下,仅仅因为说了“犯忌”的话,而遭罪一辈子,因而学术的话语也被掩抑……
2019年1月11日 已读
该读陶诗了。
中国
烽火与流星 豆瓣
9.2 (26 个评分) 作者: 田晓菲 中华书局 2010 - 1
本书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重新评估和挑战对这一时代文化史以及文学史的现行主流观点,并探索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来对梁朝的忽视与贬低。在这一意义上,作者希望本书对于梁朝的讨论,不仅会加深我们对于中国中古时代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反思现当代中国国学研究乃至海外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政治”问题以及意识形态取向。
杜甫 豆瓣
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
8.8 (5 个评分) 作者: 洪业 译者: 曾祥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 3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出版于1952年的“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由于洪业平生所著他书在国内均已出版,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最后一片空白,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018年12月31日 已读
尤瑟纳尔可曾读过这位东方诗人?杜甫的时代,像是皇帝与泽农相遇的时代。
中国
杜甫诗歌讲演录 豆瓣 Goodreads
9.2 (16 个评分) 作者: 莫砺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
2018年12月21日 已读
叶嘉莹告诉我,仅凭杜甫一人就可进入古典诗歌的世界;莫砺锋告诉我,仅凭读杜一人所掌握的方法就可以进入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即“杜诗研究也具有方法论的典范意义”。
中国
苏轼诗词文选评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王水照 / 朱刚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10
《苏轼诗词文选评》:当来自戈壁滩的沙尘暴吹袭首都北京时,当克隆技术已达到可以复制人本身时,当生产技术的种种发展造福人类而又反过来每每危及人类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庄子的著名寓言——七窍凿,混沌死。二千年前这位诙诞的哲人此一惊世骇俗的论断,固然不无虚无主义的偏颇,然而我们不能不惊叹,它于荒唐之中,冷峻地道出了一个真理,作出了一种验证于百世之后的预警。诚然,人类不可能因此放弃对包括科技在内的生产力的开发;然而当先民“麻麦蠓蠓,瓜瓞唪唪”(《诗·生民》)的歌唱,在今天晋陕深沟巨壑密布的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已成为杳远的梦影时,我们是否应当警省。
2018年12月5日 已读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