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素年锦时 豆瓣
7.0 (14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作家出版社 2010 - 1
《素年锦时(新版)》是著名作家安妮宝贝2007年出版的代表作最新修订版。全文分春夏秋冬四季,散文与小说并存。作者以文字探索呈现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
在《素年锦时(新版)》这本书里,呈现出一个自由写作者在多年写作之中,持续开拓的文字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字字句句,所思所想,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和她内心深处的素颜女童彼此分裂交错,出入文字,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附小说《月棠记》,首次涉及都市婚姻主题。
本书是作者写作以来单本发行量最多的一本书。
新书增加了作者自序和4幅国画大师何水法精美插图、手绘精美藏书票,安妮宝贝摄影明信片、精美书签。
红玫瑰与白玫瑰 豆瓣
8.3 (37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4
《红玫瑰与白玫瑰》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
点击链接进入:
《张爱玲全集(套装共12册)》
《张爱玲全集:六月新娘》
《异乡记》
《易经》
《张爱玲外集:雷峰塔》
《张爱玲全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
《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
《半生缘》
《重访边城》
《流言》
《红楼梦魇》
《怨女》
《小团圆》
《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色,戒(简体版)》
《张爱玲私语录》
《传奇未完:张爱玲1920-1995》
半生缘 豆瓣
8.6 (30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 - 5
《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点击链接进入:
《张爱玲全集(套装共12册)》
《张爱玲全集:六月新娘》
《异乡记》
《易经》
《张爱玲外集:雷峰塔》
《张爱玲全集:海上花落国语海上花列传2》
《海上花开:国语海上花列传1》
《半生缘》
《重访边城》
《流言》
《红楼梦魇》
《怨女》
《小团圆》
《倾城之恋》
《红玫瑰与白玫瑰》
《色,戒(简体版)》
《张爱玲私语录》
《传奇未完:张爱玲1920-1995》
文学回忆录 Goodreads 豆瓣
8.8 (274 个评分) 作者: 木心 口述 / 陈丹青 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完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带灯 豆瓣
7.6 (7 个评分) 作者: 贾平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带灯”的女乡镇干部,她原名叫“萤”,即萤火虫,像带着一盏灯在黑夜中巡行。这个名字也显示了带灯的命运,拼命地燃烧和照亮,却命里注定地微弱无力,终归尘土。带灯是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她容貌美丽、孤芳自赏却又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农民的鸡毛蒜皮和纠缠麻烦。农村的琐事让人心烦又让人同情,带灯在矛盾中完成着自己乡镇干部的职责,她既不愿意伤害百姓,又要维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带灯从一出场,就浮现着与众不同的超然脱俗,她有丰富的内心和丰沛的情感,她更愿意在乡间的山风树谷中寻找安宁。她每天面对最让人无法摆脱的杂乱,内心却不短向上飞升,带灯在现实中无处可逃的时候,她把精神理想寄托放在了远方的情感想象之中,远方的乡人元天亮成了她在浊世中的精神寄托,她在不断地给他写信,向他诉说。所以,带灯的痛苦是无法救赎的,她既无法摆脱现实,又没有能力得到解脱。带灯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理想。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许三观卖血记 Goodreads 豆瓣
9.0 (249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活着 豆瓣 Goodreads
活着 [Huózhe]
9.0 (75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0 - 10
《活着》简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本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异乡记 豆瓣
8.9 (34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张爱玲自传性散文遗稿首度公开
直观生动地了解张爱玲的生活及其人生中某个关键日子
◎了解张爱玲在农村过年以及农民生活等等细节
◎了解张爱玲人生中某个重要的日子
◎了解张爱玲传奇一生的第一手资料
★《异乡记》里有些散句,不需要context,也可以兀自燃烧。——刘绍铭
《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
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
此外,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表示:发表这篇轶稿的原因是,“《异乡记》的发表,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
誓鸟 豆瓣
6.6 (13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丧生大海的人,记忆将会脱离肉体,逃逸到温暖的水里,附在洁白的贝壳上。海难中丢失记忆的春迟,刺瞎双目,用手指拂弹贝壳,在黑暗中聆听囚禁其中的故事,阅尽大海的亡灵,找寻一段并不存在的往事。宛若衔微木填大海的小鸟,于无常潮汐中,打下记忆之桩。
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人生正是一次不可能抵达的航行。我们所抵达的地方,是意志的边疆。
莲花 豆瓣
7.5 (200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作家出版社 2006 - 3
全书收录安妮墨脱之行所拍八张图片,皆沿途所见。
《莲花》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