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 - 标记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部) 豆瓣
9.7 (19 个评分) 作者: 兰晓龙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抗战末期,一群溃败下来的国民党士兵聚集在西南小镇禅达的收容所里,他们被几年来国土渐次沦丧型得毫无斗志,只想苟且偷生。他们混日子,他们不愿面对自己内心存有的梦:那就是再跟日本人打一仗,像个真正的军人那样,打败日本人。他们行尸走肉般活着。
师长虞啸卿要重建川军团。但真正燃起这群人斗志的是嬉笑怒骂、不惜坑蒙拐骗的龙文章。龙文章让他们知道活人是要对死去的人负责的。
只是川军团的人一开始就知道,他们的命运就是炮灰的命运,他们团的命运就是炮灰团的命运。他们活着不会有人重视,他们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
然而,国难当头,岂容坐视。
2019年3月28日 已读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 豆瓣
Social Policy: An Introduction
作者: 理查德·蒂特马斯 译者: 江绍康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10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源自现代社会政策理论的创始人蒂特马斯教授在伦敦经济学院的一门导论课程,其中的十章即十堂课的教学讲稿。作为社会政策领域的开山之作,《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涵盖了蒂特马斯的学术精华,既像一般导论图书一样深入浅出,又具出色学术著作的深刻透彻。在书中,蒂特马斯论述了社会福利的主要话题,如权力与决策、福利的支付、社会控制、职业的定位,并解答了理解社会政策理论的关键问题:什么是社会政策?为什么一定要有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如何设定和落实的?
2019年3月18日 已读
今天读完了第一遍,感觉没读懂。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还是知识储备的问题。只了解到了社会成本、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社会时间几个名词,以及社会剩余福利模型、工作成绩-能力模型、制度性再分配模型…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流行音乐》、《可乐和酒》、《恐惧与成长》、《儿子和影子》、《消费的儿子》、《儿子的出生》、《父子之战》、《医院里的童年》、《麦田里》、《我为何写作》、《网络与文学》、《文学和民族》、《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等随笔。
2019年1月21日 已读
余华的随笔、自传。很多有趣的有共鸣的句子,但是没有划下来,也没有记下来,看过就看过了。有关于关于自己儿子的,关于自己童年、人生中的重要事件的,关于小说、文学、现实的种种叙述。
在细雨中呼喊 Goodreads 豆瓣
8.6 (14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11
《在细雨中呼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在细雨中呼喊 》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 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 碎片 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2019年1月10日 已读
最能记得住的估计就是这句“老天爷,你下屌吧,操死我吧。”每个人的都好孤独啊,年幼者在黑夜中的无限恐惧,年老者在生与死之间的寂寞,家庭关系的混乱怪诞,以及隐约浮现着的大背景。
人间失格 豆瓣
作者: 【日】太宰治 译者: 杨伟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3
这世上,敏感的人,活得要艰难一些吧。
太宰治说:
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个人吗?
胆小鬼甚至会惧怕幸福,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有时也会被幸福伤害。
相互蔑视,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践——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实面目。
不要绝望,在此告辞。
2018年12月16日 已读
回首往昔,我的人生充满耻辱。鲁迅他老人家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世间就是这么吵闹,而我和千叶的悲欢却是很相通。书后半部分的每篇的故事,我已经在开始快速遗忘,过了今晚我可能会为自己还记得只言片语而有所感动。我的人生是这么的不堪,无用,是一个垃圾桶。自己一手造就了所有的耻辱,每一个日夜折磨着自己。一无所知又爱高谈阔论,只会模仿别人。
小说 日本文学
ABC谋杀案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The ABC Murders
8.2 (163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赵文伟 新星出版社 2013 - 6
“那就让我们看看,聪明的波洛先生到底有多聪明。”
化名ABC的连环杀人狂按照列车时刻表的字母顺序,一步步实施杀人计划。他狂妄地向波洛发出挑战书,整个英国因此陷入恐慌。
A:安德沃尔,B:贝克斯希尔,C:彻斯顿……每成功犯下一条命案,凶手就更为自信,而波洛,似乎总是迟到了一步。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抓住一只狐狸
把它关进笼子里
再也不让它跑掉
豆瓣
7.2 (2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赵江 译林出版社 2014 - 10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
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最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曰新闻社出版单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书的装帧封面就是摸着信纸一样的感觉,一种舒服的感觉。信,让我首先想到是美好的事物。但书中的信,对武岛直贵来说却逐渐变成噩梦。可能对刚志来说,每发出一封信他的内心就好受几分,可他不知道的是他不过是将这种心理负担转嫁给了别人,他选择了一条对自己来说容易的路。如社长平野所说,杀人犯是杀了自己,他选择了社会性死亡,他给同他有着连接的带去痛苦。社会对杀人犯的惩罚,不仅是让他本身感到痛苦,也要让他身边的人痛苦。因此,歧视是必要的。面对歧视,杀人犯的亲属该怎么办?无论是堂堂正正还是逃避隐瞒,似乎都不对。我想要做的应该是,让这件事结束。我会记得它,但不会通过向受害者家属不断道歉去转嫁自己的心理负担。痛苦自己承受,不以“”堂堂正正”这种“容易”的生活方式让周围人感到压力。我隐瞒,我不说,但我却不逃避,真坦荡。
东野圭吾 人性 小说 日本 社会
送你一颗子弹 Goodreads 豆瓣
8.2 (524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可能和不可能之间》,我们可以选择的。不要做自己的掘墓人。
兄弟 豆瓣 Goodreads
8.0 (15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9
《兄弟》是中国作家余华在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分为上、下集,故事围绕两个跟随父、母再婚而成为兄弟的男性-宋钢和李光头。上部讲述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家庭和这两兄弟的遭遇,下部围绕改革开放的时代中,这两兄弟迥异的命运。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你还是我兄弟;即使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中国大历史 豆瓣 Goodreads
7.9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其实不大清晰明白,看完全书好像就记住了个“数目字的管理”。下次再看,希望能看明白些。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民主并不是什么高大尚的词,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身边生活事看民主,真的有趣。
万历十五年 Goodreads 豆瓣
8.9 (50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5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51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真应了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里面的那句话“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愈到后期,愈是有术无制。
百年孤独 Goodreads 豆瓣
Cien años de soledad
9.5 (1036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6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看不懂,只看到了荒诞和魔幻,没看到现实。
尼罗河上的惨案 豆瓣 Goodreads
Death on the Nile
8.6 (15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张乐敏 新星出版社 2013 - 9
琳内特•里奇卫拥有一切——年轻、美貌、过人的头脑,而且还继承了巨额财产。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闪电般地与自己的地产经纪人,也就是好友奎杰琳的男友多伊尔结了婚。婚后幸福的二人决定去埃及度蜜月。决意复仇的杰奎琳、偷偷在琳内特财产上做了手脚的律师,以及其他许多似乎是外人的游客,与他们登上了同一条船。
在尼罗河上,惨案发生了,一颗子弹贯穿了熟睡中的琳内特的头颅……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当太阳出现就再也瞧不见了月亮。可谁是太阳,谁是月亮呢?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9.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 8
远古时候,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杨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
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这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粮食生产从这些最早的中心向外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与气候和地理方面的其他特点――如各大陆不同的面积、位置、甚至形状 ――有很大关系。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理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
正是这样的一些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读者不太熟悉的类似的人口更替,在更早的时候便已在东南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及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主展开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一下看到了那种根源和本质的透彻感太诱人了。
空中杀人现场 豆瓣
殺人現場は雲の上
5.8 (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杨婉蘅 南海出版社 2013 - 6
东野圭吾解密万米高空中的密室疑云
请系好安全带,随东野圭吾开启一段惊险刺激的空中之旅
离地万米的完美空中密室,跌跌撞撞的玩票迷糊侦探二人组
既是东野精巧的本格推理,又是难得一见的诙谐幽默杰作
离地万米的云上,封闭的机舱,紧迫的时间,真相还未大白,人物已经散场。怎么办?
无懈可击的谎言假象,离真相仅一步之遥
《空中杀人现场》是东野圭吾笔下罕见的诙谐幽默故事,也是精巧的本格推理杰作。空姐小A和小B是一对性格迥异却非常合拍的密友,小A沉稳大方、心思缜密,小B俏皮可爱、不拘小节。离地万米的机舱,形形色色的旅客,她们总是卷入意想不到的诡异事件,身为空姐,却莫名其妙兼职做起侦探,在云端的现场揭开各式各样的诡计。
•坐拥巨额财产的女子被缢死,可疑的丈夫却有铜墙铁壁般的不在场证明;
•飞机上凭空多了一个婴儿,但所有乘客都声称不认识他;
•宾馆房间里殉情自杀的一对男女,竟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
•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幻影乘客,为什么有人言之凿凿声称看到了她?
•云端邂逅白马王子的童话爱情背后,竟是不可思议的残酷真相;
•谁在飞机上丢失了遗书,谁看起来像准备赴死之人?
•久别重逢的初恋情人,究竟是无辜蒙受不白之冤,还是居心叵测暗怀杀机?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只和空姐有关,标题党了啊。
超·杀人事件 豆瓣
超·殺人事件:推理作家の苦悩
8.1 (8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计丽屏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7
本书由8个口碑上佳、黑色幽默十足的短篇小说组成。东野圭吾凭借对推理小说极炽热的爱与极冷静的观察,描绘出8起精妙幽微的“超杀人事件”,辛辣嘲讽作家圈内的种种离奇荒诞,写尽人性,洞察世情。
推理作家生生扭转小说情节,令主人公从北海道转飞夏威夷并吃起牛肉火锅,到底有何内情?
畅销作家似乎江郎才尽,邀请四位编辑猜出其新作中的凶手,不料自己当晚却离奇被杀,真相究竟何在?
推理小说连载结束在即,作家却想不出谜底,胸闷气喘、无计可施的他竟陡然间成了一起事。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何止是作家们呢?
恶意 豆瓣 Goodreads
悪意
8.4 (51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娄美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6
畅销书作家在出国的前一晚于家中被杀。凶手很快落网,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求速死,却对作案动机语焉不详。
他当真是罪犯?他究竟为何杀人?
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
作为一部手记体杰作,《恶意》多年来在票选中始终名列前茅,同时被评论界和众多读者视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环环相扣的侦破进展百转千回,将手记体叙事的无限可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复杂人性抽丝剥茧的深刻描画,令人眼花缭乱、哑口无言。
更引人注目的,是《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情极度炽烈,令人粉身碎骨;《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人性的两极就这样奇异地直击人心。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即使死去也要让你背负耻辱,将你打入地狱。
白夜行 豆瓣 Goodreads
白夜行
8.9 (94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南海出版公司 2008 - 9
“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个象征故事内核的绝望念想,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故事片段像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没有痴痴相思,没有海枯石烂,只剩下一个冰冷绝望的诡计,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凄苦爱情中悲切动容……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多想走在阳光下牵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