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Duo 豆瓣
9.0 (6 个评分) Hélène Grimaud / Sol Gabett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Two of today's most passionate and inspirational artists join forces in the recital programme that brought audiences to their feet at the Menuhin Festival in Gstaad in Summer 2011. The chemistry between Hélène Grimaud and Sol Gabetta left critics and audiences nothing short of euphoric and this first duo recording captures the revelatory magic of their collaboration
The album reprises the same programme the duo performed in Gstaad:
Robert Schumann’s Fantasiestücke, Claude Debussy’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D minor, Johannes Brahm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No.1 in E minor and Dmitri Shostakovich’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Hélène’s recordings have been best-sellers on the Yellow Label with more than 800,000 units sold altogether to date. Sol is also a best-selling, chart-storming artist, who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cellists of our day.
Chopin: Nocturnes 豆瓣
9.9 (35 个评分) Arthur Rubinstein / 阿图尔•鲁宾斯坦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67年12月3日 出版发行: Sony
自爱尔兰作曲家 John Field 创作出“夜曲”这种曲式后,肖邦将它变作诗意与想象力的载体,以音乐意象与繁复技巧,将这一沙龙音乐提升为更高级的艺术享受。同样来自波兰的亚瑟·鲁宾斯坦便是肖邦作品的最佳诠释者,肖邦的音乐像河流一般滋养着他的音乐生涯,催生了诸多经典演绎。本系列的夜曲是他生涯晚期的作品,流泻出温柔简洁而又澄净内敛的音乐之美。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沙夫兰 豆瓣
Daniil Shafra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4年11月1日 出版发行: APE
沙夫兰1923年生于列宁格勒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着名的列宁格勒爱乐的大提琴首席,母亲则弹钢琴。他从小受到的教育除音乐外,便是被教导人生要奋斗不息,朝最高目标迈进。以至平时的排练都穿着燕尾服,象动真格似的。在苏联,被作为强大的宣传武器的文艺时正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超常艺术天赋的少年儿童会被集中训练,以备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象小提琴家柯岗即出自天才儿童班,而后来的少年基辛则更是个中之“超级武器”。沙夫兰八岁即随施特里默尔学习,两年后,他作为十位精选之一进入着名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继续在施氏门下学习。这位杰出的教师给沙夫兰的艺术生涯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他很有个人魅力,而且非常开明,精通文学、艺术和法律,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却从不强迫学生面面俱到,而是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1937年,沙夫兰以非官方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全苏大提琴比赛并夺得第一而一举成名。他获得的奖品是一把1630年制作的阿玛蒂名琴,这把琴伴随了他整个艺术生涯。此后,沙夫兰分别在1949年的布达佩斯民主青年节音乐比赛和1950年布拉格的哈鲁斯·维汉比赛中与罗斯特洛波维奇并列第一。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后,他移居莫斯科,与作为钢琴伴奏的妻子尼娜·穆兹尼安一起开始了真正的职业演奏家的艺术生涯.
巴赫《赋格的艺术》 / 爱默生四重奏组 豆瓣
9.8 (19 个评分) J. S.Bach / The Emerson String Quarte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aphon/BMG
J. S. BACH: the Art of Fugue
J. S.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BWV1080,作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大约是1749—1750年。1749年,巴赫将要失明,身体也日见衰退,这部作品可看作是他的音乐遗嘱。这部曲集共包括22首赋格与卡农,但其编号只有19首,原因是16、17、18各号均含两曲,而第十九号未完成。在第十九号中,巴赫想把自己的姓名作成 B—A—C—H4个主题组成的四声部赋格,可惜未完成:他的手迹停止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师要将他的名字的第四个字母填上去的地方。这部作品被看成是高级对位的教科书,全曲分为;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2.对位法第二,4声部赋格;3.对位法第三,4声部赋格;4.对位法第四,四声部赋格;5.四声部赋格;6.法国型的四声部赋格;7.扩大与缩小的四声部赋格;8.3声部赋格;9.12度的4声部赋格;10.10度的4声部赋格;11.4声部赋格;12.8度卡农;13.反行的扩大卡农;14.在3度对位上的10度卡农;15.在5度对位上的12度赋格;16.对位法第十六,4声部赋格(正反两首);17.3声部赋格(正反两曲);18.两台古钢琴赋格曲(正反两首);19.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出现BACH4个主题。这部作品,巴赫只对第十八号两首作品注定了使用的乐器,早期研究,认为此曲集应由附有踏板的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自20世纪后 由指挥家卡尔·斯特劳贝(K.Straube,1873—1950)1927年第一次以管弦乐的方式演奏,编曲是格拉萨(W.Graser,1906—1928)。他在18岁时改编了这部作品,22岁时自杀身死,现在这部作品的演奏,基本使用古钢琴。
Fritz Kreisler Plays Kreisler 豆瓣
克莱斯勒 Fritz Kreisl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7年1月14日 出版发行: RCA
克莱斯勒琴声中流淌出来的,是永无穷竭的甘美之泉,世间的无上珍品;从克莱斯勒的琴声中,照出的是他的博大胸襟、雍容气度和至醇心灵所显出的光华。听完这23首最为世人称道的充满性灵光辉的小品,你会由衷地感叹:只有克莱斯勒才会这样拉克莱斯勒。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 格伦·古尔德1981年第二版录音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字版) /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1981年数码录音版) 豆瓣
9.9 (152 个评分) Glenn Goul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3月8日 出版发行: Glenn Gould Edition
巴赫在世的最后几年,主要花费时间在删改和完成先前的作品上面,但他仍继续写出新的作品。
《键盘练习曲集》第三卷出版之后,过了3年,第四卷在1742年也问世了,其实这是一套完整的作品。内容是咏叹调的三十首变奏曲,是巴赫为学生哥德堡(Goldberg)创作的乐曲。据说,俄罗斯驻德雷思顿大使冯·凯塞林男爵(Baron von Kaiseriling)因为晚上经常失眠,就让他的管风琴师哥德堡作一首催眠曲,用来在入睡前弹奏,哥德堡就向他教师巴赫求救,巴赫信手拈来,在短时间内,创作了这部作品。不过据英国传纪作家,蒂姆·道雷的《巴赫传》所述,这首曲子其实是凯塞林男爵直接委托巴赫写的,因与巴赫有师徒缘份的哥德堡每晚必须弹奏此曲而得名。这部作品堪称是“巴赫所有键盘作品中结构最简单、最扎实的作品,它气势磅礴、雄壮精美,经由技艺超群的大师巧妙演泽,将最严密的逻辑秩序和最自由的抒情表达融而为一,使人为之惊叹”。
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很好地把握了巴赫的精髓,用现代钢琴再现了这部原为大键琴写的作品的丰富内涵。古尔德成名后,第一张录制的唱片就是这首《哥德堡变奏曲》,当时的录音公司,即sony公司的前身哥伦比亚公司的职员问他,是不是换一首常见的,要知道在古尔德之前只有著名的波兰钢琴家兰多夫斯卡录过此曲,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但年青的古尔德很有礼貌地固执了已见。就在它的唱片发行后,全世界爱乐者的心都被征服了,原先对巴赫音乐敬而远之的人,通过古尔德的诠释,开始读懂了巴赫严谨背后的美,许多人将其视为珍品。也许世界上唯一对这张唱片不满意的就是古尔德本人。在数码技术出来后,古尔德又重新录制了此首,且是他生平唯一的一次重录。原先自己用了20多年的斯坦威钢琴也变成了雅马哈钢琴,还是别人闲置在一边的旧钢琴。
谁也不清楚古尔德为什么重录这部作品。重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先前的否定,不过他的确公开否定了被公认为他里程碑的1955年录制版。“我无法与录制这张唱片的这个人的精神形成认同,就像这张唱片是一个别的什么人录制的与我无关。”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先前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声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1981的数码版,染上了一层超物然外的深刻宁静的气质。演奏时间也由原来的38分27秒放慢至51分15秒,特别是最后的咏叹调,他真的是在说,永别了,有种有意拖长的,令人揪心的口吻……
早先少数几个演奏过《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基本上都遵循老的传统。现在古尔德重又回到了早先的传统。但是这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如作品以同一主题不断变奏的同度卡农、二度卡农、三度卡农直至九度卡农贯穿其中,互相之间安排性格不同的两个间播段进行对比,最后又回到“本体”——主题本身,这种既变化又统一,既和谐又对比,从一个本源出发,逐步发展,变形又回到本体,这一构想本身却具有更普遍、更广泛、更宏观的哲学内涵。正如黑格尔在《美学》中所说的,艺术在感性的面纱下揭示理念的发展,直到“看到更远的精神这一客观形式回转过来,把它扬弃,而后又返回自身”。
虽然,可以将古尔德1981年的版本,听成是他死前的永诀,如果仔细倾听,认真品味。我们发觉他的表情并没有过份的沉痛和悲哀,相反很宁静、深秋般的宁静。古尔德在巴赫的伟大音乐中,战胜了死亡,超越了自我,在生命最后时刻,似乎真正接受了上帝的福音。他知道自己已修成正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艺术圣徒。
他,从巴赫开始,以巴赫结束。
曲目介绍:
J. S.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
30段变奏分别是:
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
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
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
4.模仿前一变奏。
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
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
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
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
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
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
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
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
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
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
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
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
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
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
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
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
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
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
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
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
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
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
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
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
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
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Credo 豆瓣
8.6 (10 个评分) Hélène Grimaud / 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3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加盟DG後的第一張專輯,法國鋼琴家葛莉茉以迥異於一般唱片的概念、選曲,推出了這張稱之為「信經」的專輯。概念的發展來自 ECM創辦人兼製作人,也是帕爾特的唱片製作人曼弗雷德‧埃徹(Manfred Eicher)。
在這張專輯裡,葛莉茉以柯瑞里亞諾根據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稍快板樂章,並且融合巴哈十二平均律前奏曲寫成的《固定反複樂句的幻想曲》開始,之後緊接著是貝多芬本人曲風相近的第十七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與《合唱幻想曲》。
至於帕爾特為鋼琴、樂團與合唱團所寫的《信經》,從一開始獨特如同《Tabula rasa》或《兄弟們》的樂音,就可以清楚分別出是帕爾特的作品。《信經》的創作靈感來自愛沙尼亞共產黨宣佈基督教違反共產主義制度的政治事件,一九六八年首演。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摇篮曲》《船歌》 /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奏鸣曲》 豆瓣
Hélène Grimaud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3月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01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1. Grave - Doppio movimento
02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2. Scherzo - Più lento - Tempo I
03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3. Marche funèbre (Lento)
04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4. Finale (Presto)
05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6 - 1. Allegro agitato
06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6 - 2. Non allegro - Lento
07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6 - 3. Allegro molto
08 Berceuse in D flat, Op.57 - Andante
09 Barcarolle in F sharp, Op.60 - Allegretto
Hilary Hahn Plays Bach: Sonatas 1 & 2,Partita 1 豆瓣
Hilary Hahn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5日 出版发行: Decca (UMO) Classics
Hilary Hahn returns to solo Bach, 20 years after her debut recording. This eagerly anticipated album completes Hilarys solo Bach recordings cycle and includes the Sonatas nos. 1 & 2, and Partita no. 1. Hilary will tour Bach internationally over 2018/19.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Opp. 54 & 78 - Rachmaninoff: Piano Sonata No. 2 Op.36 豆瓣
伊沃·波戈莱里奇 Ivo Pogorelich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9年8月23日 出版发行: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Sony Classical has signed an exclusive long-term recording contract with legendary pianist Ivo Pogorelich. Scheduled for release in autumn 2019, Pogorelich has turned to Rachmaninoff’s Second Piano Sonata in B flat minor, Op. 36 as the centrepiece for his first new project, bookended by Beethoven’s Piano Sonatas No. 22 in F major, Op. 54, and No. 24 in F sharp major, Op. 78. The Rachmaninoff recording was made in the concert hall in Raiding, Austria, next to Franz Liszt’s birthplace, the Beethoven at Schloss Elmau in Germany.
Said Ivo Pogorelich of this new collaboration with Sony Classical: “I am very glad that Sony expressed interest in my current work. Many years ago the founder of the company, Mr. Akio Morita, presented me with a gift - a remastered set of the original recordings of Sergei Rachmaninoff - the result of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n available technology used by Sony engineers. On my first Sony recording – soon to be released – I play a work by Sergei Rachmaninoff, his Sonata No 2 in B flat minor, Op. 36 and I am very pleased by this association!”
Bogdan Roscic, President, Sony Classical added: “Ivo Pogorelich’s discography is one of the seven wonders of recorded music, and I have been trying to add to it for a long time now. We couldn’t be happier that he has decided to go back to the studio and Sony Classical will be releasing his new work starting later this year. ”
Piano Book 豆瓣
8.1 (14 个评分) Lang Lang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9年3月29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