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皮 - 标记
豹式健身 豆瓣
Becoming a Supple Leopard
作者: [美]凯利.斯塔雷特 / [美]格伦.柯多佐 译者: 宋凯莉 等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 10
全美畅销40,0000册,出版以来高居美国、德国同类书畅销榜前列!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学专家袁守龙教授作序推荐!
这是一本既像教科书那般厚重严谨、又像私人教练那般贴心的运动指南书,在美国亚马逊网站的上千条读者评论中,满是赞美之词。本书上市短短几个月就售出10万册,被《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评为超级畅销书。
《豹式健身》是有着教练和物理治疗师双重身份的凯利•斯塔雷特博士11年执教与从医经验的沉淀之作。他教给普通人和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在训练中遵循正确的动作模式,从而预防运动损伤;他的活动性系统致力于帮助人们维护关节、肌肉与筋膜的功能,使人们能够总是像一只豹子一样,保持矫健有力、灵活柔韧的身体。
2021年3月20日 已读
宝书
重塑大脑 重塑人生 豆瓣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Stories of Personal Triumph from the Frontiers of Brain Science
8.0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诺曼·道伊奇 译者: 洪兰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 1
奥利弗·萨克斯之后最会讲故事的科学作家
神经可塑性领域不可取代的经典科普作品
讲述该领域科学家及患者有趣迷人的奇迹故事
台湾著名脑科学专家洪兰 翻译导读
美国著名医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果壳网CEO 姬十三 强力推荐
《最强大脑》科学评审魏坤琳、安人心智科学总监 阳志平 倾情作序
奥利弗·萨克斯博士 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作家,《错把妻子当帽子》作者
他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叙述手法,描绘了大脑是如何拥有惊人的力量来改变自身结构,修正最具有挑战性的神经状况。道伊奇的书出色而充满希望地描绘了人类大脑无限的适应性。
洪兰 台湾著名脑科学专家、教育家
希望本书能带给父母、老师、病人及所有人一些正确的大脑观念,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脑是如何运作才产生我们的行为的,从而保护自己的大脑,让大脑为我们工作得更久。
姬十三 果壳网创始人、CEO
这本书带你了解“大脑可以改变”,学习“大脑如何改变”,告诉你可以成为一个多么有能耐的自己。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导,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科学评审
本书是讲述神经可塑性的经典科普书,自出版以来,一直没有其他书可以动摇它的地位。作者诺曼·道伊奇以其精湛的叙述技巧,将曲折的真人真事与科学知识融为一炉,浑然一体,既提供了知识和趣味,又传达了意志和感动。
阳志平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
这是一本人类大脑可塑性研究先驱与翘楚的故事书,正是让我们用触觉看到世界的巴赫-利塔这类先驱,使得我们正在成为来自地球的神。
2021年2月20日 已读 大脑可以重塑,错误的脑回路可以重建,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开始,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被珍惜。心理定势:功能区域特定论
微读
奇怪的生物图鉴 豆瓣
8.6 (42 个评分) 作者: [日] 沼笠航 译者: Ina 浦睿文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5
风靡日韩,日文版上市仅1个月就加印4次!销量突破100000册!
无论你对生物是否感兴趣,奇葩迷惑行为大赏都欢迎你的加入~
---
*鸡没有头也可以活一年
*章鱼可以辨识人脸
*大猩猩内心脆弱敏感
*鸽子奶拥有惊人的营养成分
*鸭嘴兽具有杀死狗的毒针
*柴犬的DNA和狼的最相似
*格陵兰鲨的游动速度还不及婴儿爬
---
吐槽生物们奇葩趣事的同时,还有皇帝企鹅、北极熊的育儿游戏可以玩!
大人与小孩都沉迷其中,寓教于乐,轻松科普。
---
《奇怪的生物图鉴》是一本畅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生物类科普绘本。采用拟人化的图文解说,介绍40种生物不为人知的冷门知识。这40种生物来自空中、水中、陆地上、传说中,有熟悉的、也有第一次见的,有可爱的、也有匪夷所思且可怕的。总之,这本书一定会俘获你的心,让你不禁喊出:
“呜哇!没想到你竟然是这么奇葩的生物!”
长袜子皮皮 豆瓣
9.3 (67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译者: 李之义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 3
一位小姑娘一个人住在一栋小房子里,生活完全自理,富得像一位财神,壮得像一匹马,他的爸爸是南海一个岛上的国王。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了成年人的意志,不去学校上学,满嘴的瞎话,与警察开玩笑,戏弄流浪汉。但是,她花钱买一大堆糖果,分发给所有的孩子,这就是长袜子皮皮。
2021年2月15日 已读
皮皮啊皮皮,这个充满力量的皮皮,孤单却乐观的皮皮,勇敢自由的皮皮啊,愿你永远永远长不大。
小麦肚:小麦食品让你变胖、生病、加速衰老的惊人真相 豆瓣
作者: [美]威廉·戴维斯(William Davis) 译者: 李盼 2020 - 1
我们经常听到“多吃健康谷物”的建议,但实际上,从疲劳到关节炎,从肠胃不适到肥胖,你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每天所吃的面包、面条、饼干、蛋糕导致的。有充足的科学研究表明,小麦是肥胖和众多疾病的根源,不吃小麦能减轻甚至完全消除这些症状。“无小麦生活”倡导者、心脏病医生威廉·戴维斯在本书中揭露了小麦食品如何导致我们变胖、生病、加速衰老。
小麦能够深入影响几乎身体的每个器官,从肠、肺、心、甲状腺一直到大脑。食用小麦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有:
食欲大增,使人发胖(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
血糖飙升,产生更多引起疾病和衰老的糖基化终末产物;
炎症加剧,导致骨骼问题和混乱的免疫反应;
大量疾病出现,如乳糜泻、神经类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皮疹以及精神分裂症。
戴维斯医生亲眼见证,上千名患者停止摄入小麦之后,大肚子消失了,体重会快速、轻松地下降,经常一年能减掉25千克、30千克、50千克甚至更多,同时出现各种健康改善效果:
一名38岁女性因结肠炎而差点儿被切除结肠,通过不吃小麦被治愈了,结肠完好无损。
一名26岁的男性因关节疼痛而几乎不能走路,不吃小麦之后,可以随意走或跑了。
如果发现自己带着隆起的小麦肚,再怎么努力也不能穿上去年的牛仔裤,有糖尿病前期症状,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不妨考虑下采用本书的建议,跟小麦说再见。
2021年2月9日 已读 生酮理论。不考虑大脑功能的日常需要吗?小麦、大米、玉米、豆类、根茎类都不让吃。以及大米比小麦升糖低?我觉得照作者写的这么吃下去富贵病能不能避免不知道,反正加速痴呆是肯定的。
山月记 Goodreads 豆瓣 Eggplant.place
さんげつき
8.4 (12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中岛敦 译者: 徐建雄 三秦出版社 2018 - 3
编辑推荐:
* 川端康成力荐的天才小说家!
*《山月记》战后常年入选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成就中岛敦“国民作家”美誉。
* 如梦似幻,亦庄亦谐,他被誉为日本虚无主义文学的开端,有“小芥川”之称。
* 在自傲与自卑之间无所逃遁的李征,不停追问生命意义的沙僧悟净……
* 也许,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这本书会告诉你,唯有行动可以抵抗虚无。
* 独家收录十篇代表作,附录中岛敦汉诗及年谱。
* 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完美再现古典诡谲的世界。
* 裸背线装,复古、精致、典雅。
在古典与现代之间,读懂《山月记》,就读懂自己内心的焦虑。
本书为中岛敦的中短篇小说集,独家收录十篇名作,鬼才漫画家撒旦君插画。他的小说多取材于中国古典,如《左传》《论语》《庄子》《史记》《西游记》及唐传奇,融合了浓郁的中国古典气质与诡诞的日本怪谈风。他将现代人的思想注入历史人物中,古籍中冰冷的人物突然复活,成了有血有肉、能引人共鸣的充满戏剧感的角色。
他将知识分子的孤独虚无感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借用中国古典的壳子创造了一个如梦似幻、亦庄亦谐的世界。故事里的主人公通常是自我意识过剩、思想延宕了行动的“哈姆雷特”式人物,集悲剧与滑稽性为一身。不过,异化为老虎的李征,追问生命意义的悟净,最终都破解迷局,用行动点燃了自己。此书专治文艺青年“纠结虚无”症,疏肝理气,药到病除。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无所作为,则人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太短。”
“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
“你要懂得,所谓‘爱’,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理解。所谓‘行’,就是更明确的思考。”
“不考虑结果是否成功,只是极尽全力地测试一下。即便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也在所不惜。 ”
“熊熊燃烧着的烈火,本身是不知道自己正在燃烧的。觉得自己正在燃烧的时候,往往还没有真正燃烧起来。”
2020年12月23日 已读
最新收入悟净系列,是以前的山月记所没有的。叹异那篇的文风真像抑郁病人的口吻,更喜欢前一篇。
东言西语 豆瓣 豆瓣 Goodreads
7.8 (67 个评分) 作者: 郑子宁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0 - 4
★编辑推荐
◎普通话与汉语拼音是怎么来的?它们合理吗?
——从南系官话到普通话:国语是如何统一的?
——汉语拼音为什么不好用?
——“抗日神剧”里,日军说话为什么总是那么怪?
◎如何科学打脸地图炮
——粤语真的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吗?
——台湾腔为什么这么“娘”?
——北京话是满人从东北带过来的吗?
◎你深入考虑过你名字中的奥妙吗?
——李王张刘陈为什么称霸中国姓氏?
——为什么uncle和cousin就可以把七大姑八大姨通通代表了?
——中国姓氏势力分布地图
◎古人到底是怎么说话的?来一场影音现场式的逼真穿越
——古诗怎么读才科学?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南方多江,北方多河?
破解方言与古汉语的密码万花筒
化我们的方言为武器
打脸所有的地域歧视
捍卫你我昂起头颅讲家乡话的权利
以古人的声音为羽翼
踏上真正的穿越之旅
发掘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传统记忆
这里隐藏着一个更本真的中国
◎封面展开即是一张意想不到的民国语言小报。
除了把玩、收藏、炫巧,请勿忘记它还有重要功用——
用古汉语与方言,反击地图炮优越感,告诉他们,我们是方言党!
◎号外号外,寻人启事!
赵元任精通各地方言,每每“口技旅行全国”,郑子宁寻迹古代语音,竟还 “口技穿越时空”——你能找着郑子宁旅行到什么地方,穿越到哪朝哪代了吗?
★名人推荐
全球化浪潮下,今天语言消失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从个人到国家,乃至所有民族,都有无尽的记忆与传统因之渐渐被我们忘却。语言就如生物基因一样,储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却长期被人目作“绝学”。这本书化所谓“绝学”为人人可懂、妙趣横生的故事,引领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另一个更本真的世界。
——历史语言学家 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潘悟云
人人都会说话,所以关于语言文字,人人都喜欢说上两句,可惜即使是专家,也很少能把自己的专门以外的常识说清楚。郑子宁费心搜罗来了各方面“专家的常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谈资。
——汉藏语学者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员 龚勋
当今中国流传着诸多关于古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的说法,比如粤语更接近古代汉语、普通话其实是满语蒙古语的产物并非汉语之类的,言之凿凿,流毒甚广。虽然有人拨乱反正,无奈声音太小,效果不大。郑子宁这本书以轻松的语调清楚揭露了这些说法的错误(基于其上的一系列结论也就不攻自破了),向读者展示了真正的语言研究的方法和结论如何引人入胜、激动人心。但凡对语言感兴趣,不管是刚入门的新手还是懂多种语言/方言的老江湖,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伊朗学学者 哈佛大学伊朗学博士 张湛
★内容简介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
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2020年12月22日 已读
#西西弗# 语音部分有点深,信息量大,收获很多
书店
通识 豆瓣
学問のしくみ事典
6.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实业出版社 / [日] 茂木健一郎 主编 译者: 杨晓钟 / 张阿敏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 - 2
日本实业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各学科知识总览
囊括4大门类,图解36个具体学科
满足你对各学科知识的好奇心
助你成为拥有非典型性才智的人才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全学科导读图书,清晰的脉络梳理,生动的图谱展示,通过阅读,对于已知的内容你会更加详知;对于未知的领域你会获得新知。
☆ 对于准备开展大学生活的初学者,这是一本开启各个学科入门之旅的神奇钥匙。
☆ 对于治学具体学科的研究者,这是一本可以帮助你拓宽眼界,增加其他门类知识储备的学科智库。
☆ 对于投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是一本让你在专攻术业的同时,可以涉猎广泛的极简指南。
☆ 对于大众读者,这是一本打破文理科界限,从宏观视角俯瞰整个学科世界的通识文本。
◎ 内容简介
大学里都有哪些学科门类?为了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了解些什么?这本《通识:学问的门类》也许会给迷茫中的学生一些启发,给需要“自我充电”的职业者一些助益。编者将本书内容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文化艺术四大门类,并将隶属于不同门类的共36个具体学科从时间发展脉络、主要代表人物、学科发展关键成果以及个别学科在日本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向读者展示各个学科的基本发展情况。在文字叙述的同时,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具体学科内容的图表,以多样图表的形式立体呈现各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关键时间、重要事件等。简明的文字表述,清晰的图谱展示,图文并茂,为读者开启了解各个学科的大门。
2020年12月8日 已读
适合速读了解不熟悉的领域
逃兵之家 豆瓣
9.2 (8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藤润二 東立
潤二的恐怖「收藏品」!一個被欺騙而躲藏多年的逃兵竟是死人?別出心裁的點子與獨到的描繪手法,恐怖漫畫傑作!
2020年11月28日 已读
富江 PARTIII 豆瓣
7.7 (39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藤润二 东立出版社 2003 - 1
2020年11月25日 已读
这世上富江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谁上钩谁弱智
旋涡 (全2册) 豆瓣
うずまき
9.3 (75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藤润二 译者: 穆迪 新星出版社 2020 - 8
◎伊藤润二代表作!首次简体中文版出版!
◎双封+精美赠品(海报1张、书签2张、原画卡片3张),值得珍藏!
◎建议18岁以上读者阅读
------------------------------------------------
旋涡是什么? 是诱惑、嫉妒、沉迷……
是摧毁好奇心的谜底,
是伪装成无私的善心。
一层一层,毁灭又再生,没人能逃得出旋涡!
------------------------------------------------
★内容介绍
黑涡镇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平和小镇,高中生五岛桐绘自出生起一直生活在这里。然而,最近她觉得镇上有些异常,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让身边的人都变得奇怪了。与桐绘青梅竹马的秀一更是觉得这个镇子被仿佛有生命的旋涡诅咒了。
恐怖的怪事接连发生,桐绘终于同意与秀一一起逃离镇子,然而,旋涡的力量终究不是能够轻易摆脱的。
仔细看看,旋涡就在每个人身边,甚至还在你的身体上呢……
2020年11月23日 已读
内卷社会之百态,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隐喻
可爱的诅咒 豆瓣
The Curse of Lovely
8.2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雅基·马森 译者: 王丽 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 2016 - 2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 (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
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本书作者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也是一名深受“可爱诅咒”折磨的“圣母”,她曾经在手臂骨折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家人开车,甚至一同去划船,直到医生开出诊断证明,打上石膏,她才觉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这件事让她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解除这个“诅咒”,人生终将被摧毁。于是,她联系了一位曾经一起工作十年的心理治疗师,尝试性地迈出了解除“诅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为本书“播种”的第一步)。
作者从自己的治疗过程中受益良多,同时,也从寻求治疗的咨询者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在这本书里,她将分享“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
本书不是让人们放弃对这个世界表达善意,而是鼓励过人们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自由,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好好爱自己。
2020年11月3日 已读
微读推荐的,适合一年前的自己,帮不到别人、拒绝别人的沮丧感几乎无法独自消化,现在没有这种问题了,但也看看当作总结教训。随手贴金句:“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如果你过度强求自己去帮助别人,最终也有可能会辜负他们。不如适当地做出拒绝。如果有人觉得失望,那是他们要处理的情绪,不是你的责任。你无需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如何高效学语言 豆瓣
6.2 (11 个评分) 作者: [英]亚历克斯·罗林斯(Alex Rawlings) 译者: 高思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 9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实用指南,将帮助你学习一门语言,并自信地使用这一语言进行沟通。它使用的技巧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利用你现有的任何资源。
无论你是从第一门外语开始,还是希望学会第二第三外语,都会在书中发现大量易于遵循的建议和可实现的目标,了解如何:
以更大的信心和准确性说话
有效学习词汇和语法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学习语言
用外语阅读真正的书籍、网站和文章
通过考试来证明你的语言能力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门语言的10个理由
1.训练大脑,帮助大脑保持活跃和年轻
2.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3. 赚更多的钱,拥有明显的职业优势
4.提升认知能力,变得更聪明
5.延迟痴呆症(平均延迟时长4.5年)
6.应对精神压力
7.提升文化意识
8.建立更广泛友好的关系
9.更好地理解母语
10.学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0年11月2日 已读
很水,但多少有点收获吧
微读
318国道 豆瓣
作者: 骆丹 2009 - 4
镜子般的原生态记录,直观展示行进于巨变中的中国人精神和生活状态。深度的视觉记录,不仅表达了个体的深刻观察与思考,也必将成为一种集体的记忆。
2020年11月2日 已读
图片只有拍摄地点和时间,没有任何附注,文字很少,但图还是蛮好看的
攀岩技術教本詳細圖解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東秀磯 译者: 蘇暐婷 旗標 2018 - 4
這本《攀岩技術教本》是將作者實際教學的內容編輯而成,包括基本的攀岩技術要點,解釋這些技術為何成形,盡可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技巧,希望能藉此幫助讀者加深對技術的理解,並學會如何應用它們。
書中講述的攀岩手法腳法技巧,皆包括一些基礎物理觀念與運動生理學名詞,一定要建立基本的知識之後,才能進一步實踐,因此本書不僅僅是介紹手法腳法,還包括了技術觀念。
為了加深讀者對技術層面的了解,本書特別採用彩色插圖而非照片。是因為用插圖便於加上詳細的圖解,對於施力方向、手腳交替順序等等步驟,能夠標示得更清楚易懂,這是本書相當大的特色。
2020年10月28日 已读 基础知识部分已读;剩下的两年后再读
攀岩 运动
男性的衰落 豆瓣
The Descent of Man
7.8 (60 个评分) 作者: [英]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译者: 张艳 / 许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6
“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格雷森·佩里
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最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
在21世纪,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在《男性的衰落》中,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从自身经历出发,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探索身处新时代的男人应如何改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
◇男子气概是什么?如何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一部在英国引起全民讨论的话题之作,《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GQ》《Vogue》等全球各大媒体一致推荐
◇家暴受害者、异装癖和“标准男性”的自述——
伦敦艺术大学校长、当代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得主格雷森·佩里讲述亲身经历,反思现代社会性别构建,呼吁男性做出改变。
◇你一定能在本书中发现许多人的影子——
“路怒族”,肌肉男,不愿袒露脆弱的硬汉,不接受变化的顽固派……所有人都该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样的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
我受过男性个体的折磨,也遭遇过男性性别本身带来的束缚。我是一个男性,学会了同情自己,也希望能同情众多男性。我带着好意写下这本书,希望男人能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取得成功。
——格雷森·佩里
格雷森·佩里在英国掀起了有关男子气概的对话。
——BBC第4电台
谁能比格雷森·佩里更深入地研究传统男性……既是回忆录也是自我宣言。
——《星期日泰晤士报》
对男人的一记警钟,警告他们要在毁灭世界之前平复情绪。
——GQ
一位善辩诙谐的导游,带领我们游览名为男子气概的游乐屋……他是该岗位之最佳人选!
——《纽约时报》
对我们的偏见、喜好和弱点做出的最友善的解剖之一……一位一针见血的优秀社会评论家。
——《独立报》
他说出了我们希望自己早点想到的东西,问出了我们想问的问题。
——《每日电讯报》
精彩绝伦!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英国作家,《岛》作者)
2020年10月26日 已读
最后一章妙语连珠,前几章水,好多地方没讲透,但已经很难得了。P.s.我妈看上这本书并掳走了,希望能成为她的女性主义启蒙读本【这全要归功于哗众取宠的书名
食品真相大揭秘 豆瓣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安部司 译者: 李波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 5
《食品真相大揭秘》中由“食品添加剂之神”揭秘食品制作真相!食品是怎样制作的,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什么样的添加剂,这些事实一直不被消费者所知。现在的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只图便宜、方便,没有任何安全意识。作为一名曾与食品添加剂亲密接触的“添加剂翻译”,安部司在本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己的经验,带领普通消费者深入食品加工的“背后”,让你了解根本想象不到的真相,并教你怎样选择真正的好东西!
黏糊糊的废肉加上30种添加剂,就制成了好吃的“肉丸”。
咖啡“奶精”不含一滴牛奶,而是水、油与添加剂的混合。
“健康饮料”是用虫子碾碎后提取出来的色素染成的“色水”。
切好的蔬菜在消毒池里被一遍遍消毒后装好袋,就变身为“健康”的蔬菜沙拉。
你可以不穿时装,不看电视,但不能不吃东西。食物为我们提供养分,食物的质量更决定着我们的健康。然而时时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心存恐惧。怎样才能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贵的不代表是对的,广告多的不代表是健康的。既然不能指望食品加工业者都变成谦谦君子,那就让我们消费者自己练就一双慧眼吧!
购买本书点击链接进入:
食品真相大揭秘
2020年10月19日 已读
#补标#2009
刑法学讲义 豆瓣 Goodreads
8.7 (38 个评分) 作者: 罗翔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8
全网爆红的“法律男神”罗翔教授为每一位普通读者写的刑法普及讲义。
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家庭、校园、职场、人际关系、经济活动处处都有违法犯罪行为,相应地,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刑法。
罗翔让本来枯燥专业的刑法课变得“津津有味”,读者直呼上头,“根本停不下来”。刑法常识结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学习体系,涵盖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全书通过分析真实刑法案件、张三的犯罪行为,激发读者用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看待生活,提高法律感知能力。最后,每一位读者都能带着法学思维回归到工作、生活中去。
◇火爆全网!法律男神罗翔教授普法力作,超过900万人追着学
◇年轻人都在学,颠覆刑法认知,升级思维方式,守护自己的生命、身体和财产
◇识破网络诈骗、防治性骚扰、合理索赔、守护婚姻、处理意外,全方位打开法律感知力
◇法律界"郭德纲",让刑法变有趣,法律入门神书,享受法学和哲学的双重降维学习快感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1天涨粉百万,创造B站增粉记录,千万人点赞,1.5亿次观看
◇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的刑法老师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2020年9月20日 已读
很浅很段子
书店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 豆瓣
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
7.9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罗琦 译者: 王祖哲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7
对于一本写尸体的书而言,“嬉笑而滑稽”似乎不可能,但玛丽·罗琦做到了。
本书将向你讲述人类死后继续在历史上留下的点点滴滴,他们生前的所作所为都已湮没淡忘,但他们死后的贡献通过书籍诉说着他们的不朽。尽管有时显得那么怪异,令人惊奇,但总会激发你强烈的兴趣。从医学解剖的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严谨、从暴露隐私到尊重隐私,系统介绍了人类医学所走过的这段历程。科学幽默作家罗琦女士用并不悬疑、造作,但却出奇冷静、科学、严谨的话语,讲述了一个个尸体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获得过如下荣耀——
美国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科学星期五”“2003年最佳书籍”
《洛杉矶纪事报》“2003年最佳书籍”
《娱乐周刊》“2003年最佳书籍”
《拉斯维加斯信使报》“2003年最佳书籍”
《西雅图时报》“2003年最佳书籍”
《圣荷西信使报》2003年50本最佳书籍
亚马逊网站2003年编辑推荐书籍
入选巴诺书店 “发现新的大作家项目”
入选博多书店文学选集
获得2003年博多书店原声文学奖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Stiff: 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得到过的媒体赞誉——
“权威作家罗琦,无尽的好奇,捧腹的诙谐。她的研究一丝不苟,笔法迷人。”
——亚当·伍格,《西雅图时报》
“这本离奇而有趣的读物,为生与死,为医务人员,提供独到的看法。掩卷之际,你会赏识人类尸体的奇妙。”
——塔拉·帕克-波普,《华尔街日报》
“对于一本写尸体的书而言,‘嬉闹而滑稽’似乎不可能。然而,罗琦能做几乎不可能之事;她写的这本书,充满敬意,又帮助读者增长见闻,同时率性而发,富有机趣。”
——《出版家周刊》,星级评论
“你不会忽视这本书。每个细节都引人入胜。罗琦娓娓道来,读者不能释卷。”
——亨利·基瑟,《芝加哥太阳报》
“笔调活泼,出人预料。”
——马克·罗左,《纽约人》
“作者机智的措辞,为对人类尸体的研究,为尸体在研究中的作用,灌注了新的活力。为社会贡献某种好东西,到死也是不晚的。”
——克里西·波斯科,《每日新闻》
“玛丽·罗琦是一个濒危物种:一位具有幽默感的科学作家。她竟然能使可怕之事听起来有趣,却又不触犯死神的尊严。”
——布莱恩·理查德·博伊兰,《丹佛邮报》
“赏心悦目……这是一本奇妙的读物。”
——蒂姆·瑞德蒙德,《旧金山海湾卫报》
“罗琦的笔法轻松,把病理学史的那些怪异的插曲写得出神入化。死亡或许会笑到最后,但罗琦能在恐怖之中嬉戏。”
——吉尔伯特·泰勒,《书单》
“对无生命之躯体,罗琦采取迈克尔·摩尔的方法,以别具人情的方式接近尸体处理业。她把幽默的趣闻和历史上的掌故联系起来。”
——托尼·麦克米纳敏,《格言》
“罗琦的笔法,宛如与你促膝长谈,面对绞刑架也笑得出来,把书写得生气盎然。”
——亚历克斯·阿布拉莫维奇,《人民》
“罗琦似乎故意帮助我们(和她自己)更好地理解死亡的意义,或者说,起码是要使一个人自己的死有意义。”
——斯蒂夫·菲特,《芝加哥论坛报》
“罗琦的笔触,亦庄亦谐,游刃有余,却不煽情。她讲述尸体的那些超人之举,笔法清晰而泼辣,她使我们相信,人不免一死,但死也有趣。”
——艾丽卡·博内特,《陌生人》
“探索的决心,关注的眼睛,以及讨人喜欢的幽默感,作者玛丽·罗琦写了一本与尸体的历史和尸体在目前的用处的书。”
——黛博拉·拉芙,《理查蒙德时报快讯》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只要你翻开它,你就欲罢不能。”
——威廉·温克,《威斯康辛州杂志》
“罗琦写了一本奇异而有趣的书,她的研究感人而充满敬意。她勇敢地踏进了我们不想进入的领域。”
——南希·苏摩尔斯,《坦帕论坛报》
“玛丽·罗琦的书确实有趣,肯定会成为一本经典读物。”
——唐纳德·科林斯,《论坛评论》,匹兹堡
“罗琦的风格非常温暖,她对令人啼笑皆非的异常细节明察秋毫。死尸从来不像在她的书里这么有趣。”
——迈克尔·杰夫,《快报》,圣安东尼奥
“古怪、阴暗,相当机智。该书把死亡描绘得滑稽可笑、别有情趣,而且还奇怪地引人入胜。”
——苏珊·奥瑞安,《兰花贼》作者
“引人入胜,滑稽可笑;敏于观察,探索幽微,玛丽·罗琦的《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是一本重要读物,记录对处理尸体的方式——不假文饰。这项研究令人羡慕,逸闻趣事选择审慎,文笔生动活泼。”
——卡勒博·卡尔,《精神病学家》的作者
“玛丽·罗琦证明了我们许多人早就疑心的一件事情:生活中真正的迷人之处,只在你死了的时候才开始。我特别欣赏关于头移植、木乃伊黑市以及如何说清楚你确实死了的那些部分。”
——乔·昆南,《天啊:一个愤世者对圣徒地位的短命探索》的作者
“玛丽·罗琦是本世纪最令人捧腹的科学作家。如果这听起来像是假意的奉承(甚至挖苦),那么该书的每一页都有相反的证据。《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告诉我们尸体在哪里,尸体有何用,以及尸体必须讲的那些令人惊异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该书能够在尸体那里发现幽默,而不触犯其尊严。死尸万岁。”
——博克哈德·比尔格,《忽悠傻瓜》作者
2020年8月21日 已读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