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皮 - 标记
拉伸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鲍勃·安德森 译者: 边然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 10
《拉伸:最好的运动》内容简介:拉伸,最好的运动——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的简单和柔和的运动。现代人越来越有健康意识,而健康的指标之一,就是筋骨柔软度。想要增加身体的柔软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进行规律的拉伸,而且只需几分钟。全球最知名的拉伸教练鲍伯·安德鲁在《拉伸:最好的运动》中,综合自身多年经验,为您详细剖析每种拉伸方法的原理,教您如何渐次拉伸全身肌肉。安德森针对身体各个部位如颈、肩、背、腰、髋、臀、腿、手、脚,以及不同状况如起床前后、打电脑、久坐之后、坐飞机等,还有不同职业、年龄的人,设计出人人都需要的拉伸动作。即使是最忙碌、最不爱运动的人,安德森也没放过,他设计出可让你边看电视边做的拉伸动作,保证让你气脉畅通、疲倦尽消。《拉伸:最好的运动》的另一重点是针对慢跑、游泳、高尔夫、爬山、骑自行车等二十多种运动,设计出运动前后不可或缺的拉伸动作,让你更能尽情享受运动的好处,不用担心运动伤害。
2020年8月18日 已读
补标
囚徒健身 豆瓣 Goodreads
Convict Conditioning
8.3 (53 个评分) 作者: 保罗·威德 译者: 谷红岩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10
这不是一本教你练出“可爱肌肉”的书,而是一本教你练出能用的力量、极限的力量、生存的力量的书。作者保罗?威德在美国最严酷的监狱中度过了19年,在其中逐渐挖掘出了一套最古老的健身法,在商业社会中早已失传的力量哲学,并凭此成为了地球上最强壮的人之一——这让他得以有尊严地生存下来。出狱之后,他把这套失传的技艺整理并公之于世——这是他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礼物。
2020年8月18日 已读
行文见缝插针地鄙视健美党😂不过这些动作真是让人佩服,希望此生有一天我也能做出那么帅的动作
透视如此简单 豆瓣
Perspective Made Easy
8.9 (8 个评分) 作者: 欧内斯特•诺灵 译者: 路雅琴 / 张鹏宇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5 - 7
《透视如此简单——20步掌握透视基本原理》是第一本轻松易学的透视法则教科书,风行世界80年。书中各章节之间环环相扣,极易上手。《透视如此简单》用语简单凝练,从地平线、消失点以及视平线与透视图之间的紧密关系入手,一步一步向读者讲述如何在画面中放置人像和物体,如何表现室内,如何画出物体的明暗和投影,以及一幅成功的透视图所具备的其他要素。诺灵先生强调了学习中的某些要点,同时希望这些要点能在读者心中根深蒂固,以便作画时信手拈来。值得一提的是,诺灵先生的剖析和方法非常简单直接,即便读者没有多少绘画天分和作画经历,也能立刻上手,将这些技巧运用自如。
2020年8月11日 已读
刘氏女 豆瓣
7.1 (53 个评分) 作者: 章诒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5
坐牢十年,和女囚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作者说,比某些夫妻的婚龄长,比很多小两口还亲。那里,外表平静如镜,其实,终日翻江倒海。每个犯人都有经历,而经历就是故事。情?罪小说系列《刘氏女》是其中之一则,杀夫、肢解、装坛、入狱、赎罪……
三十年后,真的刘氏女也许已经走了,作者把她落在纸上,不写政治,不说制度,沒有直接刻意描写那个年代的丑陋,甚至连愤慨也沒有,笔墨集中表达女囚的命运,窥探她们的內心。
这是作者第一次正式写出的小说作品。
2020年8月4日 已读
补标
伊斯坦布尔之刃 豆瓣
Dieter Lumpen:Edición integral
7.3 (10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尔赫·曾特纳 编 / [西] 鲁本·佩耶赫罗 绘 译者: 庞琳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4
🏆阿斯图里亚斯国际漫画节最佳短篇🏆
◆欧洲经典冒险漫画的“离经叛道者”◆
◆不愿冒险的冒险家、无心见证的见证者◆
◆11个国家、11段意外的冒险◆
------------------------------------------
★编辑推荐★
🗡经典冒险漫画的“离经叛道者”,不愿冒险的冒险家
冒险漫画这一欧洲漫画的大类,有着数不清的经典作品——从《丁丁历险记》到《七海游侠》,英雄的凯歌在一次次冒险中奏响。而在这一批经典冒险漫画中,诞生了一名“离经叛道者”,他就是迪特尔·隆本。《伊斯坦布尔之刃》是“迪特尔·隆本系列”的全套合集。该系列塑造了一个在冒险漫画里格格不入的主人公——迪特尔·隆本,他喜好平稳安宁的生活,缺乏冒险精神,却总是极不情愿地卷入各式各样冒险。
《伊斯坦布尔之刃》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展现了这位不愿冒险的冒险家的传奇旅程。即使离经叛道,迪特尔·隆本的冒险和丁丁以及科多·马第斯的冒险同样的精彩、同样的惊心动魄。
👥曾获安古兰漫画节最佳作品的金牌组合,横跨十年的友谊见证
在遇见豪尔赫·曾特纳前,鲁本·佩耶赫罗主要创作插画。他们俩与1981年开始合作,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一起创作了不少佳作,而且于1997年凭借《马尔卡的沉默》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漫画。
从1985年发表在《卡罗》杂志上的《伊斯坦布尔之刃》开始,豪尔赫·曾特纳和鲁本·佩耶赫罗为欧洲漫画带来了“迪特尔·隆本系列”。从1985年的《伊斯坦布尔之刃》到1995年系列的最后一篇《卡戎的车费》,该系列横跨十年,辗转三家出版社,成为这对金牌组合的友谊见证。为欧洲漫画带来一个冒险经典。
🗺大师级的短篇叙事,波澜壮阔的历国之旅
在伊斯坦布尔,迪特尔·隆本受雇成为一位富豪老太太的司机,本以为这是份安宁的理想工作的他发现老太太要在一群凶徒手上抢回年轻时恋人所赠的信物;
在爱琴海的一座小岛上,迪特尔·隆本赌博输光了所有家当,被要求以杀人的形式来抵债,而他要杀的人,却成为了他救命恩人;
在热带雨林的深处,迪特尔·隆本与一位歌剧名伶的孙女在此航行。为了完成名伶的夙愿,寻找她遗失在亚马孙河区的爱情……
全书由11个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的短篇组成。每个短篇,主人公都会去一个国家旅行,并意外地卷入阴谋。编剧曾特纳用大师级的叙事功力,使每个短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丰富多彩的角色,点缀异域冒险
陪伴迪特尔·隆本的冒险旅途的,除了一个个壮丽国度,还有一个个形象生动丰满的角色:
放弃百万资产不远万里前去东方寻求内心答案的童年玩伴、长相酷似名奸角演员的国际警察、视飞行如生命的指挥官、自称“卡戎”并要求用故事交车费的灵车司机……
作品塑造了众多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这些角色成为了冒险的注脚。
好的冒险故事,总蕴含着振奋人心的人文精神。在主人公迪特尔·隆本不羁、随性的表面下,也有一颗助人之心,也因此他一遍遍不情愿地卷入本不属于他的冒险。
★内容简介★
迪特尔·隆本,一个不爱冒险的冒险家,他偏好安宁的生活,但总会被麻烦找上门。
他在伊斯坦布尔被雇为司机,但他真正的工作是帮助雇主从凶徒手中夺回她年轻时恋人的定情信物;他在爱琴海的赌场把钱财挥霍一空,债主让他杀人抵债,而目标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在巴黎买下一间闹鬼古宅,而古宅曾经的女主人的灵魂,正等着爱人归来……
本书由《伊斯坦布尔之刃》《大金牙》《卡戎的车费》等11个短篇组成——土耳其、希腊、 印度、斯里兰卡、巴西、中国……迪特尔在一个个异域留下身影。
★名人/媒体力荐★
👁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读到的那个故事题目叫做《伊斯坦布尔之刃》……看到佩耶赫罗对黑白平衡的理解方式,我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我的知音。当我开始阅读迪特尔·隆本的故事时我发现,佩耶赫罗的绘画结合曾特纳的脚本,由他们创造的怪异、冒险、浪漫的混合物以及一种具有诱惑力的情景意识,无不使我着迷。像这样的作品我以前从未读到过。
——美国知名漫画家&艺术家 | 蒂姆·赛尔(Tim Sale)
👁《伊斯坦布尔之刃》挖掘出由法语创作者们建立起的有着丰富传统的冒险类型的新鲜点,使其区别于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甚至是区别于《夺宝奇兵》系列建立起来的美国冒险故事的——是迪特尔·隆本在所见所闻里表现出的那些无意、不情愿、甚至是胆怯的性格。
——聚焦非超级英雄漫画世界的播客 | The Comics Alternative
2020年7月29日 已读
荒野志 豆瓣
作者: 黄菊 主编 2018 - 10
《行李02:荒野志》
本书是对十二位户外专家及博物学者的精彩访谈。其中有探险家、旅行作家蒂姆•寇普,“极地长征”越野赛跑者程远,以极简行囊行走天涯的画家寒山,国内极限运动超级玩家爵士冰,观测动物成痴的动物画师张瑜,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等。书中配有国家地理等级的专业摄影图片,含有手绘路线地图、制表,以及国家地理等级的专业图说,全面展示这些精神“隐居者”的荒野人生。
在“户外”和“博物”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今天,这些领域早已不是小众趣味,而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几乎没有人不渴望“沿路行走,直到自由成为道路本身”。这十二篇深度访谈文章,集中展示了在道路的诱惑下,人在荒野中对极限和生命的探索,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精彩内容节选(2000字左右):
行李 你10 月份刚完成自己的第10 个8000 米(指8000 米级山峰,下同),还差4 个就全部完成了,大概用了5 年时间?
罗静 对,2011 年是第一座。
行李 5 年内完成10 座8000 米,这样的速度,在国际上算快的吗?
罗静 算快的了。目前世界上完成14 座8000 米的人大概有三十三四个的样子,他们中最快的,我上次好像看到一个报道说大概7 年多一点点吧。
行李 那你很有可能打破这个纪录啊。
罗静 不知道,看明年吧。因为我是在2014 年就完成了7 个,所以去年我做的计划是想一年尝试7 个8000 米。
行李 就相当于一年完成剩下全部的。
罗静 是的,但那时候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也只是心里想想。
行李 一年7 座的话,相当于平均不到两个月一座?
罗静 对,基本上就是挨着的。当时按顺序排起来的话,是有可行性的。后来有一些其他原因,再加上去年攀登也不太顺利,像在尼泊尔安纳普尔纳的时候遇到雪崩,然后就是地震,接着7 月登巴基斯坦布洛阿特的时候又遇到雪崩,自己差点就挂掉了(笑),所以去年也就先搁置了。
行李 原计划是在2015 年把14 座都完成的?
罗静 其实5 〜 6 年完成,和6 〜 7 完成,对我来说是一样的。我倒不是专门为了速度,怎么说呢,只是说尽自己所能吧,有这个可行性就去试试。那会儿没敢对外宣布这个计划,有点太疯狂了,正常的人听了都会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行李 但技术上其实是可以的?
罗静 对,身体允许再加上技术好的话,这个计划倒没有什么问题,包括今年我已经挺突破自己了。今年我尝试了5 个8000 米,3 个登顶,2 个没有登顶,成功率还可以。反正最起码尝试过了,我觉得可行性还是有嘛,其他的就看老天爷的安排了。
行李 现在全世界完成14 座8000 米的人里面,有几个女性呢?
罗静 具体几个我还真没太关注,也许三四个或者四五个?
行李 看来你好像不太关心其他登山人的成绩啊。
罗静 反正我就是登自己的山嘛,也不跟别人去比较。如果你太关注这些东西,反而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为什么国际上那些人完成的山不是很多?其实区别很大的,人家很多都是无氧攀登,或者是自主攀登,或者是没有夏尔巴协助。真的,别看我登了这么多,我其实挺惭愧的。
行李 你太谦虚了。
罗静 我们国内登山运动发展也是刚起步,所以我自己能力还达不到国外那个级别,也是给自己一点点借口。国外那些登山者更追求攀登所带来的纯粹自由,所以自己尽量做到最好就可以了,关注那些比例和数字,对我来说没有太实际的意义。
行李 感觉你跟国内的登山圈子走得不是很近。我看报道,经常说你没有跟登山队,都是一个人去攀登。
罗静 这个可能是你对登山不了解,我其实跟老外的团队接触得更多。我说很多山都是自己去,是说我在国内找不到伴儿,只能自己从国内出发。
行李 为什么找不到伴儿?
罗静 我自己分析起来,可能我攀8000 米的顺序和别人是颠倒的。很多人爬8000 米都是先爬卓奥友峰,或是希夏邦马峰,然后是珠峰,先易后难。我呢,调了个个儿,除了第一个是比较容易的马纳斯鲁峰,紧接着的第二、第三个都是别人没有登过的山,我没有办法找到伴儿。但我都是报外国的探险公司,参与他们的团队。国外的攀登公司有针对各个级别的攀登者的服务,有像我们国内这种带夏尔巴的商业攀登,也有无氧或半自主的,参加这些团队能见识到各种各样的登山者,其中有很多很厉害的。
行李 我还是不太理解,国内这么多攀登者,像你登的那种难度高的山,总会有人感兴趣吧,就是找不到伴儿?
罗静 这个应该分人群吧。有的人可能感兴趣,但是没时间,有些年轻的攀登者,他们想要尝试高海拔,但在时间和资金方面有一些约束。现在很多人会选择低海拔的山,相对安全,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和资金,就比较自由,而且也和自己家里有牵挂有关系。也不是说不难,登8000 米的山,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风险太大了。我有个朋友,他登马纳斯鲁峰,当时登的时候没有出
事,但是在他们前一天,3 号营地发生雪崩,死了十几个。这就是高海拔攀登的不确定因素,对心理是巨大的考验。老杨(杨春风)常说的一句话是:“也许很多人比我技术要好,但他有我勇敢么?”8000 米真的需要有一颗很勇敢、很强大的心脏。
2020年7月9日 已读
三峡日志 豆瓣
作者: 颜长江 上海锦绣文章 2009 - 1
《三峡日志》主要内容:当三峡成为全中国摄影家注目的焦点时,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三峡的影像。在这些影像中,颜长江的“三峡”以一种非常化的独特的个人视点,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这是三峡吗?这些影像与我们的习惯发生着冲撞。“我,本生于秭归,即屈子、昭君之故里,长自三斗坪,即今三峡工程建立之处。少小出峡,老大未回。……忽闻黄牛岩下炮声隆,三峡工程已开工,时至今日,清库鼓声动地来,三峡旧筑将拆空(多在一百七十五米淹没线以下),明年人月,水位正式上涨,三峡将为之大变。
我急急启程,与其说是正式邀游,不如说是庄重告别,这最后的三峡,这三峡的最后。
我只能在剧烈晃悠着的三峡之中晃悠,我无法下以朝圣兼之以祭奠的心情,尽力纪录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颜长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2020年7月9日 已读
生在关外的我小时候看书总羡慕江南,羡慕的主要就是水,具体来说就是这长江水,中国文人的长江情结,诗词歌赋总有这条江水的意象,对这江水的乡愁。误入中文系四年,忽然有一天明白那一篇篇乡愁与我无关,吟咏的是“他们”的家国,“他们”的情怀,“他们”可以流氓,反而显得潇洒,“她们”却只能是“他们”想象中的“她们”。
高行健劇作選 豆瓣
作者: 高行健 明報出版社 2001
高行健獲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主要表彰他以「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戲劇創作是高行健除小說成就外取得的另一輝煌的成績,他的戲劇創作受歡迎程度不下於小說。他的劇作在歐洲多個國家劇院演出,口碑載道。法國政府還因此頒給他「文學騎士」勳章。
此部劇作選收入了《彼岸》、《逃亡》、《生死界》、《冥城》和最新戲劇《八月雪》等多齣劇作,是高行健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他的劇作一方面將西方現代文學的觀念及技巧手法溶於創作上,同時又浸入了從老莊哲學到禪宗所體現的東方精神,將民間遊藝、說唱、戲曲同西方的實驗戲劇熔於一爐。《八月雪》是作者新編的劇本創作,以盛唐至晚唐期間著名的「禪門公案」——五祖弘忍傳法六祖慧能為藍本,糅合了中國傳統戲劇的說唱藝術與當代荒謬喜劇的手法。
2020年7月9日 已读
吃六顿晚餐的猫 豆瓣
Six-Dinner Sid
作者: (英)英格·莫尔 文/图 译者: 黄迺毓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 - 1
席德有六个主人, 所以他有六个家, 每天可以吃六顿晚餐。
每一个主人都相信席德只属于他们自己。
这样的生活对席德来说简直太完美了, 直到有一天......
《吃六顿晚餐的猫》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图画书,
字里行间洋溢着十足的幽默趣味,
即使是大人也会看得兴致盎然。
在这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背后,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寓意。
中文精装+中英文说故事CD+英文原文夹页
◎英国斯马蒂斯(Smarties)大奖
◎英国国家课程优良课外读物
◎《联合报》“读书人”2000年度最佳童书
◎《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
◎“好书大家读”好书奖
2020年7月7日 已读
怀斯曼生存手册2 豆瓣
作者: 约翰•怀斯曼 (John Wiseman) 译者: 李斯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0 - 7
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自助强身训练手册,内容涉及力量、耐力、灵巧性、营养摄取、心理承受力、自卫等。书中列有完整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一整套训练方案,从一日三餐开始,达到日常的强身健体目的。本书中的初级、中级、高级训练计划适合所有人。
作者约翰·怀斯曼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官,具有丰富的野外求生和强身健体经验。此书是他根据英国皇家特种部队的培训课程为适应普通大众的要求而编写的,既包括特种部队强身训练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大众健身的各个环节。书中配有大量插图,简单、实用、科学、系统、易操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强身用书
2020年7月4日 已读
合欢树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1 - 3
收入“秋天的怀念”、“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合欢树”、“我的梦想”、“我二十一岁那年”、“我与地坛”等17篇散文。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补标
尼采 豆瓣
作者: 卡尔・雅斯贝尔斯 译者: 鲁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 3
卡尔・雅斯贝尔斯试图整理尼采哲学的内容,抵制迄今接受尼采思想的各代人均带有的巨大误解,抵制这位濒临疯狂的人士在人们对他做的摘录中留下的歧义。他试图消除假象,以便保留这位或许是迄今最后一位伟大哲学家的先知式意义。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补标
图解棒球规则 豆瓣
作者: 日本棒球杂志社 编 译者: 何阳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 1
《图解棒球规则》分为两篇:规则篇和实际判例篇,介绍了棒球的基本知识、比赛内容、投手、击球员、裁判员、结束比赛、击球员与投球等知识。
2020年6月16日 已读
补标
运动
丛林守护天使 豆瓣
Primates: The Fearless Science of Jane Goodall, Dian Fossey, and Biruté Galdikas
作者: [美] 吉姆·奥塔维亚尼 / [美] 玛丽斯·威克斯 译者: 张倩云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5
人类学家路易斯·李奇的“三位天使”:
珍·古道尔、戴安·弗西、比鲁捷·嘉蒂卡斯
与灵长类动物的不解之缘
所有的故事都会迎来相应的结局
但我们对所有生命的敬畏之心却是永恒的
◆ 编辑推荐
你存在的每一天都在影响着你所生活的世界,
你的每一个举动都会使其变得不同,
请务必决定你想要带来怎样的不同。
——珍·古道尔
◎ 一封讴歌生命的动物情书
不侵犯、不冒犯、尊重、理解、保持一定距离……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奉行这样优雅的为人处世之道,但又会忽略我们身为人类对其他生命该有的敬畏之心。
故事中的珍、戴安、比鲁捷,她们用实际行动去唤醒人类那颗柔软的心,并让人们学会怎样才是正确的与自然共存之道。
◎ 一本开拓青少年眼界的灵长类动物学入门手册
用“筛粪”这种原始方式去分析猩猩们的饮食变化;
模仿猩猩的行为举止只为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与观察生命;
想要观察动物的行动轨迹要跟着它们前进的方向,而非朝着它们来的方向走……
其实,我们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方法也可以如此简单易行。
就算不能亲临森林深处去一探究竟,起码在面对“长大后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时,答案可以更加天马行空、丰富有趣。
◎ 一部教会孩子如何探索与发现的大自然之书
让青少年接触自然,让他们怀揣一颗探求自然奥秘的心;
让有幸读过这本书的成年人相信阅读所带来的求知欲;
让我们的思维不再受困于自身的成长环境……
探索,让眼界变得更加广阔,让更多未知变成已知,这就是科学精神。
◆ 内容简介
黑猩猩会食肉,会制造并使用工具。雌性猩猩会温柔地安抚不听话的小猩猩。
金刚猩猩会通过叫声表达哭泣、恐吓和喜悦。它们会轻抚、安慰自己所信赖的生命。
红毛猩猩行踪神秘,擅于攀爬的它们,终日栖息在树上,但也会在陆地上行走……
将这些发现记录下来的,正是珍·古道尔、戴安·弗西和比鲁捷·嘉蒂卡斯。她们置身于山野中,站在灵长类动物的视角去感受它们的生存法则,去证明它们所具备的智慧,去保护那些不该被人类破坏的自然天性。她们将地球的低语化作行动与力量,用寻常之躯和非同寻常的耐力与包容来守护着我们共存的环境。
将一生奉献给动物保护事业的人都具备哪些共同点?
成为这样的人究竟有多难?
有关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为何会对人类如此重要?
以上三个问题,还请翻开这本书,耐心地从中寻求答案吧。
◆ 名人推荐
可以在书中看到古道尔、弗西、嘉蒂卡斯身上专注、打破传统、对周围的生命充满敬畏的品质,她们的存在鼓舞着每一个人。奥塔维亚尼完成了这部一流的作品,他用书中人物生命中闪亮的花絮激起了大家对灵长类动物研究的兴趣。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有关这些女性是如何投身于灵长类动物研究,且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行为而与它们生活在同一环境,这样的故事是多么令人钦佩,可能会激励新一代的科学家跟随她们的脚步。
——《学校图书馆杂志》(School Library Journal)
2020年6月8日 已读
很有趣,三位天使的性格跃然纸上,书末还有写故事有用的小技巧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豆瓣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 2000 - 10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DRIs》为了帮助人们安全的摄入各种营养素,从20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根据相关知识,建议某些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从40年代到80年代,许多国家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订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s)。RDAS作为一种膳食质量标准,曾对指导发展食物生产,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科学资料的积累和应用实践的发展,营养学界逐渐认识到传统的RDA概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今日的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一些国家先后使用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美国和加拿大的营养学界进一步发展了RDA的包容范围,提出了比较系统的DRIs概念。中国营养学会及时研究了这一领域的进展,决定革新传统的RDA概念,全面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20年5月29日 已读
施瓦辛格健身全书 豆瓣 Goodreads
THE NEW ENCYCLOPEDIN OF MODERN BODYBUILDING
9.5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诺德·施瓦辛格 译者: 万义兵 / 费海汀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1
所有寻求力量和肌肉的男人都必须拥有这本书——这本只有阿诺德·施瓦辛格才能写出来的书。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健身者,阿诺德将自己累计三十多年、全部的健身经验都写进了这本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中。关于力量、肌肉和健康,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答案。无数的美国人称其为“健身圣经”,而它当之无愧:
1.这里的健身知识是最系统、科学并且最有效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强化、塑造你身上的每一块肌肉。
2.无论你有着怎样的身体,想达到怎样的目标,都能在这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技巧和建议。
3.书中关于健康、营养和饮食的知识非常全面,可以帮助你塑造肌肉、减去脂肪、保持最佳的活力。
4. 如何预防、处理运动中的受伤?这里有最权威的建议。
5. 书中有多达600多张图片,给你完全清晰、直观的知识。
6. 打算参加健美比赛?你也能从这儿找到策略和技巧。
7. 当然,在书中各处,阿诺德都会给你独有的灵感和动力。
无论你的健身经验如何,这本书都会帮助你达到你的顶峰状态。作为7次“奥林匹亚先生”头衔的得主和一个国际巨星,阿诺德与你分享他的专注、训练和投入的秘密,并向你展示怎样掌控你的身体,发掘你自己的全部潜力,以至完美。做最好的自己——绝不仅仅在身体上!
2020年5月29日 已读
终于全读完了,健壮的体魄,我来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Educated:A Memoir
8.7 (4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 任爱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10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历史博士……我知道,像我这样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无知女孩,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应当感激涕零才对。但我丝毫提不起热情。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Goodreads 豆瓣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2020年5月24日 已读 不怎么喜欢
存在主义咖啡馆 Goodreads 豆瓣
At the Existentialist Café:Freedom,Being,and Apricot Cocktails
8.6 (18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莎拉·贝克韦尔 译者: 沈敏一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12
巴黎,1933年……
三位朋友正坐在蒙帕纳斯大道上的煤气灯酒吧里喝着杏子鸡尾酒。其中一个叫雷蒙·阿隆的年轻哲学家,正在向同为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盛赞一种他在德国发现的新鲜哲学——现象学。“你看,”他说,“如果你是一个现象学家,你可以谈论这杯鸡尾酒,然后从中研究出哲学来!”
就这样,20世纪影响最广泛也最深远的哲学运动发端了。受到启发的萨特,将现象学与他那种法式的人文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门全新的哲学思想——现代存在主义。
在本书中,英国著名作家莎拉·贝克韦尔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史诗般恢弘的视角,激情地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深入探讨了在今天这个纷争不断、技术驱动的世界里,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关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
2020年5月24日 已读 p79
论欧洲 豆瓣
A Grand Illusion: An Essay on Europe
8.6 (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托尼·朱特 译者: 王晨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4 - 7
编辑推荐:
★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的统一与否,对世界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欧洲崛起的经验和挑战,为正处在迈向全球性大国征程中的中国,带来怎样的借鉴和反思?
★中信出版社时政类重磅新书,基辛格《论中国》、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之后,托尼·朱特《论欧洲》。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欧盟委员会主席)
1.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英国保守党领袖霍华德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一致推崇。
托尼·朱特是近二十年来欧美最顶尖的历史学家之一,以对欧洲问题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同时,他也是一位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学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前外长索拉纳等政治首脑人物对他推崇备至,经常援引他的观点和言论。弗朗西斯·福山、尼尔·弗格森等著名学者更毫不掩饰对他的崇敬之情,盛赞他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讲述欧洲的故事,分析欧盟的前景,没有人能比他做得更好。可以说,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
2.史诗巨著《战后欧洲史》之后,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再论欧洲。
《战后欧洲史》(四卷本)是当代最顶尖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最佳著作”“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而《论欧洲》是托尼·朱特在约翰·霍普金斯中心所做的系列讲座,是他潜心研究欧洲问题的集成,相当于鸿篇巨制《战后欧洲史》的精华本。这本书篇幅适当,论述优雅,见解精辟,能让我们轻松便捷地对欧洲问题拥有全面的认识。
3.这是对“二战”后欧洲历史的精彩而简洁的回顾,同时,也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对欧洲未来趋势的权威预测。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要把握欧洲的未来,就必须回到历史。德国复兴对欧洲稳定的意义、法国在欧盟中地位的下降、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财政压力、苏联解体的冲击、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认同、西欧外来移民的社会问题……朱特将这块曾经分裂的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整体,真实还原欧盟崛起的历史脉络,细致审视苏联解体后的欧洲社会,清醒分析欧盟的未来挑战。《论欧洲》中的每一段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句都能予人思考和启发。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我们认识欧洲,更在于让我们了解世界、掌握未来。
-------------------------------------------------------------------------------------------------------
内容简介:
当托尼·朱特谈论欧洲的时候,欧美各国政要、学者、社会精英都会认真聆听!什么是欧洲?欧洲将何去何从?欧洲统一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翻开托尼·朱特《论欧洲》,更新我们对欧洲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
欧洲,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进程,正以毫不声张的方式重塑着现代世界。目前,具备成为全球大国的实力或潜力的政治实体只有三个:美国、中国和欧盟。有乐观者声称,21世纪将是欧洲的世纪。
但对于欧洲的未来,托尼·朱特持审慎的态度,甚至自称为“欧洲悲观论者”。通过明晰、理智和优雅的文字,他将这块曾经分裂的大陆视为一个变化中的整体,梳理了“二战”后欧洲的发展脉络。他认为,西欧战后复兴和重新崛起的有利形势将永远不会重现;而接纳梦想“回归欧洲”的东欧诸国,给不再繁荣的欧洲带来沉重的负担;失业、老龄化、移民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等社会问题正在加剧,并到处掀起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的浪潮;作为欧洲政治安全阀的社会福利体系压力倍增,面临崩溃的危险……
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邃的洞见,他指出,“欧洲”理念越来越浮夸和违背历史事实,欧洲已陷入自我边缘化的境地;欧盟只有对欧洲的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正视未来危机的征兆,停下扩张的脚步,完善“现实存在之欧洲”的制度,才可能走出困局。
清醒、坦率且极具说服力,托尼·朱特对欧洲历史图景的还原和未来前景的分析发人深省,因而深受欧洲领导人重视。对希望洞悉未来世界格局的读者而言,《论欧洲》不可忽略;而对急于应对社会变革挑战的读者来说,《论欧洲》不可不读。
-------------------------------------------------------------------------------------------------------
媒体评论:
托尼朱特所获赞誉
世界主流媒体:
大师级的历史学家,具有传统情怀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无畏的勇者。
——《时代周刊》(Time)
一位顶尖的欧洲历史学家、卓越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托尼·朱特文笔流畅,叙事强如海涛,论战笔锋更盛……他能够在过去中洞见未来,使其著作充满独特的时代感。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欧美政治首脑:
托尼·朱特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马丁·舒尔茨(Martin Schulz,欧洲议会议长)
我非常赞同当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关于欧洲的论述。欧洲过去曾经历许多恐怖的事情——大抵也正因如此——恰是欧洲人应该给世界提供一些中肯的建议,以避免重蹈覆辙。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José Manuel Barroso,欧盟委员会主席)
托尼·朱特摆脱了陈腐的冷战模式,合理评价欧盟的角色,为理解欧盟提出极富启发性的崭新观点。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英国保守党领袖)
欧美著名学者: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为一名关注20世纪欧洲的历史学家,朱特不但记录下而且也代表了世纪之交的意识形态巨大转变。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著名政治学家,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史学家,也是同代人中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拉希德·卡利迪(Rashid Khalidi,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托尼·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作为历史学家,他最为独特的成就之一是将20世纪欧洲知识分子和政治历史相整合,以揭示一种在思想与现实、理念与行动、书籍与人群之间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
——蒂莫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
托尼·朱特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看到并传达宏大的图景,同时,还能深入这件事情的核心,大多数专业学者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只在这两者之间飘着。但朱特既能够谈论这个大图景,又能阐释在当下它为何重要。
——马克·里拉(Mark Lilla,著名思想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
与自己辩论,尤其是与自己的激情辩论,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的标志。朱特只要一息尚存便从未停止思索。……朱特永远不会声称他给出了所有答案。但是他问对了所有问题。对此我们唯有感激。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政治评论家)
托尼·朱特的这部优雅著作将引发两大战后问题的讨论:什么是欧洲?以及,欧洲将何去何从?
——迈克尔·曼德尔鲍姆(Michael Mandelbaum,美国著名外交政策顾问)
近来,许多有关欧洲的书,不是一味颂扬欧洲大陆过去的辉煌,就是过早地为欧洲的超国家一体化额手称庆。托尼·朱特这本书则非常与众不同。对于许多美国政治观察家的欧洲浪漫主义,及其夸大制度重要性的趋向而言,本书无疑是一剂振奋人心的解毒剂。
——威廉姆·赛峰(William Safran,科罗拉多大学名誉政治学教授)
2020年5月24日 已读 美好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