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抒情诗的呼吸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俄〕帕斯捷尔纳克 / 〔俄〕茨维塔耶娃 译者: 刘文飞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本书收录了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作家里尔克之间数十封珍贵的通信。信函中既有对诗歌本身的讨论,也有对彼此创作的交流。这些书信,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欧洲诗史上的一段珍闻,还可以让我们一窥三位大诗人心灵的一隅。
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豆瓣
8.1 (37 个评分) 作者: 海桑 新星出版社 2012 - 8
海桑的诗集曾由央视主持人张越印制一千本,黄集伟老师亦曾得到诗人寄的一箱书,并让他随便送朋友。读库老六认为“书只有卖出去,才能成其为书。诗只有更多的人读出来,才能成其为诗。”后经读库代售诗集很快脱销。
此书即诗集绝版后由读库进行全新编排和设计的版本。这个版本小巧、轻便。全书内文用轻型纸,看起来很厚,拿起来很轻。开本设计得很小,一只手可以拿下。封面和封底用了西方绘画的设计素材,让这本诗集有些典雅味道。
书中共收录海桑的二百一十五首诗歌,书末附有张越与他的访谈,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诗人。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t.cn/RGkQPLl
黑匣子思维 豆瓣
Black Box Thinking: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Success
作者: [英] 马修·萨伊德 译者: 孙鹏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7
教你与失败化敌为友的创新指南
与其糊涂地成功,不如聪明地失败
......................
※编辑推荐※
☆ 一本得到英国卫生大臣推荐,引发英国上下反思其医疗制度与文化的振聋发聩之作。
☆ 制度的缺陷、人性的弱点和对数据的偏见等因素,让失败成为现实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正视失败并从中学习,是决定一项事业能否成功和持续成功的永恒论题。
☆ 怎样的失败是好的?怎样的成功是坏的?作者集结丰富的事例进行发酵,从心理、经济、管理、文化等角度入手,探寻对失败和犯错的态度对商业、司法、医疗、体育以及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
......................
※内容简介※
“黑匣子思维”是一种记录和审视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的积极态度。无论是开发新产品、提高运动技能还是做出正确决策,黑匣子思想者们从不惧怕面对失败,反而视失败为学习的最佳途径。他们不会否认过失、推诿责任和想方设法脱身,而会把失败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这也是他们获取成功的策略的一部分。
“从失败中学习”也许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本书却揭示了这一已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背后令人惊叹的事实,也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创新力最强的组织采用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技巧。缺乏从失败中学习的态度、勇气和能力,会对个体或行业带来严重危害,这些反面例子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千方百计避免犯错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相反,从个人生活到组织运转,再到社会文化,无论在哪个层面上,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聪明而有意义地犯错,将每一次失败作为测试我们成绩的机会。
......................
※名人推荐※
我们无法用外力扭转行业现状,改变只能在内部发生。我对这一点的认识来自一对在医疗事故中痛失爱子的夫妇送给我的一本书,他们希望医疗业能吸取教训,不再有人重历他们曾经的悲痛。这本书就是《黑匣子思维》。
——杰瑞米·亨特(Jeremy Hunt),英国卫生大臣
马修·萨伊德对失败的重新定义,是石破天惊的一举。他表示,我们不该耻于失败、回避失败,而应该对失败感到兴奋,并视其为学习的机会—它们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黑匣子思维》中充满精心阐述的事例和有严谨心理学依据、一针见血的论述,读过后,你再也不会为搞砸事情而消沉了。
——丹尼尔·品克(Daniel Pink),畅销书《全新思维》作者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41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
8.7 (32 个评分) 作者: 罗新 海豚出版社 2014 - 7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看民族政治传统的遭遇、碰撞与变异。
海豚书馆系列之《黑毡上的北魏皇帝》,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一、孝武帝元脩的即位仪式与“代都旧制”;二、内亚传统中的可汗即位仪式;三、内亚传统作为一个方法;四、内亚传统的连续性与中国历史的内亚性;五,附录一:内亚视角的北朝史,附录二:耶律阿保机之死。作者从北魏皇帝的即位仪式的代北因素入手,一方面观察拓跋 鲜卑政治传统与华夏传统的遭遇、碰撞及变异,另一方面考察鲜卑旧俗(所谓代都旧制)与内亚政治传统间的联系。
骄傲的皮匠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体地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在这里开了墓园,本地人称“外国坟山”。四周就有了一些鲜花店,蜡烛店,还有出售木雕和石刻的十字架、小天使、耶稣圣母像等等装饰墓地的用物。后来,墓园的边缘,那些连接田地的地方,被开辟出来埋葬中国人,墓园扩大了,周遭就有了中国殡葬习俗的店铺:香烛、纸扎、寿衣、锡箔、中国样式的棺椁。再后来,墓园越延越广,最深远处,其实已成荒冢。
离魂 豆瓣
8.1 (36 个评分) 作者: 张大春 海豚出版社 2010 - 8
《离魂》,约55千字。共收录了11篇故事,包括《离魂》、《狮子头》、《杭城藏王》、《现世报》、《日南至•野女出》、《吴大刀》、《扶乩》、《祝由》、《场中少一个》、《放枪》、《巴图鲁》,分别于2008—2009年度载于《东方早报》。这11个故事涉及神怪、道法、传奇等方面,故事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此外,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着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
柏林童年 豆瓣
Berliner Kindheit um neunzehnhundert
7.6 (9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 王涌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柏林童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的名著。三十篇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记述了作者对二十世纪初柏林儿时年华的追忆,有不少事件、体验都是其儿时的亲身经历。《柏林童年》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美妙随想集之一”,并且,因其回忆的特异性,该书被当今西方评论界看作“通过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体验揭示了现代主义的最初源起”。作者极富魅力的个人风格和洞悉事物的新奇视角,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5 (58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3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 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泰洛·卡尔维诺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莱维的最后一部宏伟巨著…是对他所有作品浓缩而优雅的总结。 ——《纽约客》
关于犹太人、德国人、大屠杀及其它相关主题的著作。它是一场令人沉思的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们理解,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理解的极限,就像我们无法开启的古代文明的石头废墟。 ——《纽约书评》
在人生接近尾声之时,莱维越来越坚信人们会忘记大屠杀的教训,仿佛这场大屠杀只是人类历史中司空见惯的暴行之一。《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是在四十年之后对纳粹种族灭绝意义的阴郁思索。 ——《纽约时报》
心的视界 豆瓣
作者: 柯锡杰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是被誉为“华人摄影第一人”的摄影大师柯锡杰先生的“摄影+文字”作品。作者看似随意写来的随笔文字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摄影大师关于摄影、关于人生、关于艺术的思考,传授了他的经验,并阐释了他的心灵感悟。在人生、摄影艺术二者相互辉映、内在和谐统一的文字与图片中,在为我们呈现摄影大师的精彩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其精彩的人生。
论戏剧性 豆瓣
作者: 谭霈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论戏剧性》内容简介:为什么一些戏剧作品引人入胜,一些作品却乏善可陈?什么才是戏剧性?作者围绕“戏剧性”这个审美概念,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艺术的手段入手,进入戏剧艺术的构成要素,诸如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悬念、戏剧场面等等,逐一探讨戏剧性与非戏剧性的界限。全书建构了一种新的阅读视野,将戏剧文本从意识形态中剥离出来,使其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
奥尼尔剧作选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尤金·奥尼尔 译者: 欧阳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4
尤金·奥尼尔(ELtgene O’Neill,1888—1953)是美国著名悲剧作家,是现代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他四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于一九三六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使之跻身世界剧坛,并标志着美国戏剧的成熟。奥尼尔之所以受到世界剧坛的青睐,主要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取得的卓尔不群的成就。他是一位多产作家,孜孜不倦地笔耕,一共写了五十余部剧作,几乎全是悲剧,其写作题材之新颖、涉及的领域之广阔、揭示的哲理寓意之深邃,以及艺术风格之璀璨多彩,在美国戏剧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奥尼尔敢于独辟蹊径,善于博采众长,对戏剧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从多种视角展示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颇有超前意识。他的创作历程和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评论家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是当之无愧的。
琥珀·恋爱的犀牛 豆瓣
8.4 (92 个评分) 作者: 廖一梅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琥珀》和《恋爱的犀牛》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编剧廖一梅最重要的两部戏剧作品。两剧由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执导搬上舞台,皆是中国剧坛的话题之作。《琥珀》2005年3月在香港艺术节首演,后在各地巡回,被称为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恋爱的犀牛》1999年首演,长演不衰,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琥珀》的剧本是首次出版。
持灯的使者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刘禾(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
在《持灯的使者》里,我们读到不仅仅是围绕《今天》那批有理想、有才华的诗人作家的故事,还能通过不同作者的手笔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气氛,六十年代的气氛、七十年代的气氛和八十年代的气氛,以及这三个十年之间的不同。
这些气氛贯穿始终,让你产生幻觉,让你经历一次奇特的时间错位,眼前的实实在在一下子变得有点不真实,好像走在路上一不小心踩了个空,你突然对眼前熟悉的事物产生怀疑,不由得问:比起诗人和他们的朋友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是否更真实?总体来看,这本集子像是一种自觉的写作尝试;而通常意义上的历史文献并不刻意经营写作。
《持灯》的写作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文学史一贯的前提和假设,因为它所代表的倾向是另一类的历史叙事,一种边缘化的文学史写作。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豆瓣
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 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
7.9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迪·沃霍尔 译者: 卢慈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堪称“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非正式自传。沃霍尔在此书中回顾了自己病态的少年晨夕,孤寂的青年时代,在纽约闯荡的岁月,初创“工厂”的奢华时光,以及他遭受枪击的创痛。英文版刊行于1975年,此后事迹自然无法呈现,但沃霍尔的人生精华已然浓缩于此。
同时,这又一部拼贴而成的波普语录。爱,性,工作,艺术,名气,头衔,时间,死亡,美,成功……举凡时尚都市生活的各式困惑,此书都备有现成的骇世箴言任君挑选——中译本甚至做足工夫,将凡具警策潜力的句子都以加重的字体予以强调,并配上英文,免去摘引者核对原文的劳顿。
三十余年过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呓语读来依旧新鲜时尚,或许,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
存在之难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科克托 译者: 刘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8
《存在之难》:这是不是一本会在热情的读者和保守的读者间引起争议的书?对一方来说意味着胜利,对另一方来说却是让步。您甚至可以听见他们的对话!最后,一位先生说:“好吧,我来发表我的看法。我同意您的意见,这本书,是的,引起了您足够的重视。它不是那么科克托,此外,我们私下里说……那么少的步行虫,您的作者,那么少的蜻蜓……”他是这么看的,我也一样,我几乎认不出“让”了:生硬,像虫鸣般尖锐,魅力来自他的流畅和干脆。
《存在之难》是一本独特的书,一本写在路旁的书,一本关于流放和对流放的恐惧的书。少有的桑多-索斯比尔的风格,鲜有弗莱格利的特色。要有勇气承认:科克托占据了灰色阴郁的天空一角。
一只狼在放哨 豆瓣
8.2 (63 个评分) 作者: [伊朗]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 [伊朗]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译者: 黄灿然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7
阿巴斯不仅是一位备受瞩目电影导演,他的电影被称为“诗意电影”,因为阿巴斯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事实上,他的诗歌写作比其他的艺术行为在时间上要早得多,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本诗集收录了阿巴斯的500余首诗歌,其诗作传统来自于古老的波斯诗歌传统,特点上呈现出哲 学和冥思的特征。他的诗歌可以说是短小精悍的典型,阿巴斯从不写冗长的诗歌,每一首诗歌也没有一个确定的标题。但是始终充满了拥有独特观察之眼的诗人对于世界特有的专注凝视和细致观察。他的那些简短、迅疾、跳跃但目光细致的诗句,让我们重新审视身边的事物和景象,领悟日常世界的诗意本质。
游荡的影子 豆瓣
Les Ombres errantes
作者: [法国] 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 张新木 译林出版社 2007 - 10
在读书有一种不寻求达到目的的等待。读书就是漫步。阅读就是游荡。
本书是一部奇特的作品,它与“最后的王国”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作品一样,既不是哲学性思辨,也不是渊博的随笔,更不像小说性叙事,可以说与任何体裁都不相干。作品汇集了大量的文学片断,夹杂着个人经历、历史事件和个人思考,它并不对时间、人世、社会作出终结性评判,而只是一些“小小的思考”。
何为游荡的影子?作者在书中对书名作了阐释。影子,就是那些古往今来的圣贤,那些未分离尘世的隐修者,那些超凡脱俗的思想家。这些记忆清单中的影子在时间和空间中游荡。
从作品不难看出,作者自己也希望成为一个游荡的影子。他憧憬一种远离尘世的生活,隐忧起来,潜心研读经典著作,进行一次文化旅行。纵观整部作品,作者所写的一切似乎都围绕时间而展开,是对时间所作的深刻思考,而且时间也是“最后的王国”后两本书的中心主题。
散步 豆瓣
作者: [瑞士] 罗伯特·瓦尔泽 译者: 范捷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本书主要由小说《雅考伯·冯·贡腾》、《散步》和其他若干篇小说散文组成。小说《雅》于1908年成书,是瓦尔泽根据自己在柏林附近一所仆人学校的短暂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日记小说,它开创了现代德语小说体裁的先河,一扫德语小说晦涩冗长的旧习,给人带来清新和隽永,展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瓦尔泽生前曾说:《雅》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因为文学意象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雅》中,竟境就是梦境。无论是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