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记忆,历史,遗忘 豆瓣 谷歌图书
La Mémoire, l'Histoire, l'Oubli
作者: [法]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 译者: 李彦岑 / 陈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记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关注。在《记忆,历史,遗忘》一书中,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在细致研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哈布瓦赫与诺拉等诸多思想家的基础上,考察了记忆、历史与遗忘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以现象学方法来处理历史与记忆之术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重新讨论历史知识的本质及其真理问题来评述史学家最近撰述的著作。第三部分探讨的是在历史条件下,把遗忘作为记忆的一种情形的必要性,以及思考是否可能存在着与快乐记忆相平行的快乐遗忘。
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在求学期间,曾参与本书的编辑整理工作。
居住的政治 豆瓣
作者: 郭于华 / 沈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本书以一种实践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即强调将社会事实看作一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将“居住”视作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并力图将其提升到“居住的政治”这一高度来解析其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以及其内在的机制与逻辑。
在此意义上,本书也可作为从微观社区开始对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的社会学考查与评估。
另外,本书还引入了公民权理论、行动社会学理论等新的理论视角,力图对以往大部分研究主要停留于社会运动范式有所超越,进而更加有助于揭示当前城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本质意义所在。
2017年7月5日 已读 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电子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梁词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分缕析,言简意赅,有理论,有方法,有例证,有判断。《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不愧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名著。
哦,香雪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铁凝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8 - 1
《哦,香雪》主要内容: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的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逃亡 豆瓣
作者: [苏联]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译者: 周湘鲁 / 陈世雄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2
这是七部荒诞而合理、梦幻又现实、滑稽中夹杂讽刺的戏剧杰作。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历来被骂作嗜血禽兽的“反动派”,和被歌颂为“伟大正确”的正面人物,都被还原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既写出了白卫军军官、怀旧贵族、温和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巨大风潮,感到的迷茫和痛苦、眷恋和彷徨;也披露了表面冠冕堂皇的“模范裁缝作坊”,私底下却是赌徒和官员狂欢作乐、灯红酒绿,甚至谋财害命之所;既讽刺为了贴合“思想正确”,不惜张冠李戴、胡编乱改的荒唐剧本,最后竟获得官员的批准和表扬;也惋惜有着伟大心灵和才能的艺术家,其成就和灭亡却始终攥在权力的指掌。而剧作《巴统》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
白帽子讲Web安全 豆瓣 Goodreads
8.5 (8 个评分) 作者: 吴翰清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3
《白帽子讲Web安全》内容简介: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新奇的攻击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数据?《白帽子讲Web安全》将带你走进Web安全的世界,让你了解Web安全的方方面面。黑客不再变得神秘,攻击技术原来我也可以会,小网站主自己也能找到正确的安全道路。大公司是怎么做安全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案呢?你能在《白帽子讲Web安全》中找到答案。详细的剖析,让你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性学观止(上下册)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贺兰特•A•凯查杜里安 译者: 胡颖翀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1968年,凯查杜里安教授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世界上人类性学方面首批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从那时起,无数学子深受惠益。而这部从其课堂讲义脱胎而来的《性学观止》,多年来已被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汉语,风行全球。
在这部美国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中,作者不拘泥于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医学范畴,而是拓出一个更为开阔和纵深的角度,将性视为生物本能、生理驱动、精神意志、道德观念、法律习俗的多元辐射聚焦的焦点,在以科学客观的精神进行专业探索的同时,更倡导一种正视、理解、宽容、不滥用、不利用的性态度。在本书最令人称道的第六部分,作者以近二十万字的辉煌篇章,综合运用考古学、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手段,来探讨性与文化、历史、道德、法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哲学美学意蕴,其用力之深、涵盖范围之广,举世罕见,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部公认的性学经典读本,被认为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没有同类书可与之相媲美。
★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性学教科书,也是性教育领域的一部经典入门,被视为无论在清晰程度、说服力和材料的翔实可靠诸方面没有同类书可与之相媲美。已被翻译成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汉语等多种文字。
★ 作者贺兰特•凯查杜里安是世界著名的性教育专家,多次被评为“斯坦福杰出教授”,所教学生逾万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凯查杜里安教授非常高兴中文简体版再次来到中国,并承诺将于不久之后访问中国。
★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拿出超过六分之一的篇幅来探讨性的历史、社会、文化、道德意义,并在行文中多出引用考古学、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成果,其用力之深、涵盖范围之广,在当代同类作品中无人出其右,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1989年出版了第5版之后便停止了修订,因为性学从这本书这里便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观止”了。
★ 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学著名学者江晓原教授欣然为本次最新中文简体版赐序,郎景和教授“在写再版序言时,有一种欣喜舒畅而信心倍增的感觉”,认为本书“的确是一部堪称“观止”的性学大全,无论是学者抑或百姓,都会从中受益”,本书“形式美仑美奂,文字亦谐亦庄”,我甚至愿意把它称为性学传播的‘圣火’”……;江晓原教授认为,“作为一本优秀的性学读物,本书中文新版的问世,本身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继续谈论性这件事情的行动之一”。
★ 作者在这次中文简体版中首次添加了一部分从未发表过的“东方文化中的性”,以馈赠中国读者。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 豆瓣
作者: 王学泰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4 - 10
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刘、关、张桃园结义前,为何关羽张飞要杀掉对方一家老小?
绿林好汉手中的朴刀是一种介乎农具和兵器之间的器具?
杀人放火可以当官?穷人靠着力气和胆量也能吃香喝辣?
香港影片中,为何警察和地下秘密社团都要拜关二爷?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读游民文化,发现另一个中国)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项“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动惊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名人推荐:
要研究游民问题,实际上不能不研究整个中国社会与全盘中国历史,学泰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作为一个学者,学泰声明“本书不会介入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但是我认为,像本书这样的对游民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对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及其未来的走向也有很大的意义。
——李慎之
王学泰先生积二十年之功完成的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无疑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力作。在我看来,有价值的学术研究,也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对其所研究的对象,有精细的把握,但其解释力仅限于 “这一个”;而另一种研究,则通过 “这一个”,作出更具普遍性的概括,提出了具有更大解释力的概念,因而具有某种理论价值。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研究就属于后者。
自卑与超越 豆瓣
6.6 (8 个评分) 作者: 阿弗雷德·阿德勒 译者: 李青霞 沈阳出版社 2012
《自卑与超越(最新经典完整译本)》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巅峰著作,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自卑与超越(最新经典完整译本)》语言朴实,译文精练、流畅,结构严谨,不仅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理学经典作品。
白话本国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初版于1923年9月,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的史分期最有特色:周以前上古史,秦朝统一到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三代以前和秦汉以后社会的一个大界限”,而西力东渐是传统社会与现代历史的另一个大界限,其间的历史,只是承平—致乱—再复承平的不断重演,而无本质上的变化。但就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而论,汉唐和宋元明清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唐中期安史之乱可以作为中古史和近古史的一大界限。这种从史实出发、突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关节目的历史分期,更为平实中肯、接近史实。
《白话本国史》规模宏大、视野开阔。与现今各类通史专著总是先政治、经济,后文化、外交的叙述顺序不同,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该书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形之外,尤其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诸如“近代的蒙回藏”、“近代的西南诸族”、“近代的后印度半岛”、“中西交涉的初期”、“藩属的丧失”、“俄蒙英藏的交涉”等内容,都有专门的章节加以叙述。这些与现代中国休戚相关的问题,多为后来通史著作所缺失。书中包含的大量的知识原点,许多涉及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而开列的参考阅读书目,为进一步的学习、研讨指示了方向。
稀缺 豆瓣 Goodreads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7.1 (55 个评分) 作者: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 埃尔德·沙菲尔 译者: 魏薇 / 龙志勇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11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吾国教育病理 豆瓣
8.8 (22 个评分) 作者: 郑也夫 中信出版社 2013 - 9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人生五大问题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莫罗阿 译者: 傅 雷 三联书店 1986
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作为西方作家,作者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豆瓣
作者: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 编 2009 - 6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关于学术规范的共同约定,同时也是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的指导性用书。适用于在我国高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教师与学生。《指南》正文共八节,第一节说明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阐述学术伦理,第三节至第七节以学术研究的环节为纲,介绍和解释相关的学术规范,第八节着重介绍了学术资源获得与权益自我保护的知识。正文之后附有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
守望之心 豆瓣 谷歌图书
Go Set a Watchman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珀·李 译者: 张芸 译林出版社 2017 - 2
《守望之心》是美国传奇女作家哈珀•李有生之年出版的第二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出版后的五十多年间作家一直拒绝各种采访和社会活动,并宣称不会再写第二本书。2015年,《守望之心》出版,立刻成为了当年出版界的话题,创造了销售的奇迹,日销量达10万册。据说本书源自作者早年的手稿,李本人以为这份手稿早已遗失。《守望之心》的创作年代早于《杀死一只知更鸟》,讲述的是斯库特成年以后回到家乡探亲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很多斯库特童年的回忆。在编辑的建议下,哈珀•李以其中的童年片段为基础,耗费十几年的时间创作了《杀死一只知更鸟》。
有人说《守望之心》是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颠覆,然而从国外主流的评论来看,其实并不其然,阿迪克斯仍然是阿迪克斯,仍然是那个正义、理性的父亲,只是由于人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复杂性,他对待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态度。更多问题源于斯库特在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她对于父亲角色的定位。所以说,与其说这是一种颠覆,不如说是一种延续和丰满,和《杀死一只知更鸟》一样,《守望之心》也是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其中的家庭关系,人步入成年后角色转换的阵痛,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以及始终贯穿其中的爱,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成长经历。
毫不夸张地说,《守望之心》会是本年度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知更鸟”传奇的延续是不分国界的。
当下的力量(珍藏版) 豆瓣
The power of now
8.0 (2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克哈特·托利 译者: 曹植 中信出版社 2013 - 7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英文版自2004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超过200万册。本书为中文版第三版。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引导我们发现,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通过向当下的臣服,你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获得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真正的欢乐,我们能拥抱真正的自我。
17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多万册
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身心灵畅销作家张德芬导读推荐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还蕴含着活生生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奇迹般地改变你的生活,而且事实证明,它已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轨迹。
这不是一口气读完的书,它将陪伴你一生,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我们一直都处在“思维”的控制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沦为“强迫性思维”的奴隶;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实际上,我们所能拥有的一切,只有当下。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幻象。
通过向当下臣服,我们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在那里,我们便放下焦虑和压力,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
大问题 豆瓣 谷歌图书 谷歌图书
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9.1 (96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所罗门 / 凯思林•希金斯 译者: 张卜天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其它标题: 大问题 / 简明哲学导论
本书的目的就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以擅长授课和写作清晰晓畅著称,他不像一般哲学导论著作那样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一点都不了解哲学,从而按照一些大问题来组织材料,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为普通读者的考虑。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哲学史上一些最重要的观点,而且很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重新进行审视,真正享受思考的乐趣。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豆瓣
作者: 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0 - 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形式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类分文献、文献分类排架与分类检索、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工具。目前,它在全国图书信息资料组织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文献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图法》自1975年出版后,国家图书馆和《中图法》编委会一直采取日常更新和版本修订两种方式对它进行维护。《中图法》第四版是1999年3月出版,出版后,曾先后过 “《中图法》简报”、《国家图书馆学刊》的专栏、《中图法》网站(http://clc.nlc.gov.cn)的专栏、《中图法》电子版、《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Web版(http://cct.nlc.gov.cn)予以日常维护和继承性的更新,反映部分用户使用意见和建议,解决来源于分类实践中的问题。但第四版至今已经历了11年,其使用的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尤其所包罗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已经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一些大类必须彻底修订,才能解决知识结构、类目体系的问题。因此修订第四版,出版第五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自2007年9月,《中图法》编委会开始组织集中修订第四版,在用户和学科专家等各方力量的参与下,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中图法》第五版即将出版。为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及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中图法》第五版重点修订了“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经济”、“TP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金融、房地产、公共设施、娱乐业等)、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管理部门、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内容相关类,新增类目大约1600多个,修改类目约5200多个,停用删除了大约2500多个类。补充了新主题、新概念,调整完善类目体系,增加复分标记等,将类表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文献组织的工具性,更好地满足文献标引,信息、知识、文献的检索需求。
中国大历史 豆瓣 Goodreads
7.9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2016年7月22日 已读 第七章 第八章
电子书
精进 豆瓣
7.1 (68 个评分) 作者: 采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4
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道。
这本书将帮助你——
◎ 建立平衡的【时间】观,度过真正有质量的人生
◎ 建立选择标准,解决【选择】中的两难困境,找到适合选项
◎ 高效、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增长智慧
◎ 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
◎ 了解潜意识特性,借助【思维】工具,突破大脑的限制
◎ 优化个人资源,有策略地培养后天【才能】,成长为T型人才
◎ 找到你的独特性,开辟个人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