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rius - 标记
综合自然地理学 豆瓣
作者: 蒙吉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在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特点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各学科内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蒙吉军编著的这本书共11章。首先,探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及时间地理规律,其中,空间地理规律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组合规律,时间地理规律则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成因、发生、发展、演替和变化规律;其次,探讨了区域尺度的自然地理等级单位的划分——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重?研究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和等级系统;再次,研讨了局地尺度的自然地理等级单位的划分——土地类型学,重点研究土地分级、分类和分等的原理和研究方法;第四,系统介绍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主要涉及土地变化科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以及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第五,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最后,分析了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农业发展、景观生态设计、旅游开发、城市规划、区域开发以及自然环境发展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内容系统全面,逻辑严谨,脉络清晰,文字流畅,难易程度适中。《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综合了国内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的内容,尤其是加入了地域组合规律、时间地理演化规律等内容,全书在研究了国内同类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取其所长,构建了结构严密合理的体系。此外,内容新颖,追寻前沿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特点之一。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增加了当前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土地变化科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景观生态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作为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将为培养学生从事地理科学、土地科学、区域科学研究、自然区划、土地资源调?、区域开发、资源环境、旅游地理、城市规划等工作奠定基础,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以及其他各类相关专业学生使用。
虎、米、丝、泥 豆瓣
作者: 马立博 译者: 王玉茹 / 关永强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1
本书首先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简要回顾了岭南地区从先秦到元朝的历史,之后以侣世纪为中心,详细考察了从明朝初期直到1850年前后岭南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互动过程。
本书指出岭南环境和经济史中有五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宋元时期汉族移民对瘴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他们能够深入到土地肥沃的河谷地带,并逐渐取代了土著民族;珠江上游农业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在蒙古人?侵时被南逃到珠江口的汉人拦截下来,最终塑造出了珠江三角洲;16世纪中期开始的商业化进程;促使珠三角的农民改稻种桑(蔗),从而改变了土地耕作的模式;17世纪中期危机之后,岭南人口的持续增长促使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人类的垦荒活动使得岭南地区的森林分布日趋零碎,生态系统被不断消耗,以华南虎为代表的物种不断消失。而在这些里程碑式事件的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三种驱动力量:气候变迁、人口变动和经济的商业化。
博尔赫斯诗选 豆瓣
9.4 (38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博尔赫斯 译者: 陈东飚 / 陈子弘等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 1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做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个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顾准笔记 豆瓣
作者: 顾准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 1
收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一般》《中国古代逻辑与语言》《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价值与价格》《王夫之的经济主张》等近400篇文章。
顾准文集 豆瓣
作者: 罗银胜 / 顾准 译者: 陈敏之,罗银胜 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 5
《顾准文集(增订珍藏本)》是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出版的《顾准文集》的基础上,经过顾准胞弟陈敏之、作家罗银胜两位先生的修订增补而成,全书结构更显完整,内容更丰富翔实。这是一本写给自己以及中国未来的思想之书,宛如精金美玉,读来使人唏嘘不已,血脉贲张。在那个动乱年代,顾准是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火种,是我们迄今为止无法不面对的一座山峰。《顾准文集》在国内曾先后被遴选为“三十年三十《顾准文集(增订珍藏本)》”、“六十年六十《顾准文集(增订珍藏本)》”。
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豆瓣
作者: 格雷戈里 商务印书馆 2006 - 8
NO
2012年11月5日 已读
中规中矩。算是80年代前作《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的最新修订版。作者是个英国人,关注的大多是英语系国家的情况,基本忽略了为地理学贡献极大的瑞典德国俄罗斯;另外限于研究背景,讨论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地质和土壤,对大气海洋生物等涉及不多。但是胜在提纲挈领涉及到了一些较新的技术应用,也提到了
地理
非线性科学基础与应用 豆瓣
作者: 魏诺 科学出版社 2004 - 3
本书集非线性科学的前沿动态、基本理论、各学科应用及哲学思想为一体,全面反应了非线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进展、最新应用及哲学思想。本书共6章,分别介绍非线性科学研究动态,非线性概念、特性及应用,研究方法与数学工具,分形理论与应用,混沌理论与应用及孤立子理论与应用等。
本书可供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晚清民国初年广东的士绅与商人 豆瓣
作者: 邱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4
“绅”与“商”是晚清民国初年特别值得关注的两个群体,而晚清民国初年广东的“绅”与“商”在社会转型.早期现代化等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本书收录的十多篇论文分别研究了这个时段广东的官绅关系、绅民关系、士绅控制的乡村基层权力机构以及广东的绅商、广东商人与香港关系、广州的商人团体等问题。本书对近代中国社会史研究等领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12年10月4日 已读
关于粤省商团事件几乎是晚清民国史中分化最激烈的话题之一
历史
里尔克精选集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 编者 李永平 译者: 绿原 / 孙周兴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 - 6
收录由著名翻译家翻译的里尔克诗歌、散文、小说、随笔60余万字。
编选者简介
李永平,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同时担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德语文学研究,重点为德语诗人荷尔德林、里尔克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已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译著多种。 译 者 简 介绿 原,著名诗人、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工作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杨武能,著名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徐 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杨宏芹,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德语文学研究。林 克,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教授,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臧 棣,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魁贤,台湾诗人,曾翻译出版里尔克多本诗集。魏育青,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孙周兴,同济大学教授。梁宗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张 黎,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德语文学专家。张曙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孙风城,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王剑南,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冯 至,诗人,学者,已故。卞之琳,诗人,已故。陈敬容,诗人,已故。吴兴华,诗人,已故。
西方哲学史(第五卷) 豆瓣
作者: 尚杰 凤凰出版社 2005
《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5卷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包括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社会科学三部分内容,详细阐述启蒙时代的法国哲学。一改以往刻板的写史方法,而以富于哲理的优美语言,客观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哲学。对一些国内研究中的薄弱点,都有深入发微之处;对以往哲学史较少介绍而其思想又有很大影响的人物,如人类学家布丰、文学家萨德和帕斯卡尔等也作了系统介绍。
理念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Men of Ideas
作者: [美] 刘易斯·科塞 译者: 郭方 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 1
知识分子是理念的守门人,也是意识形态的启蒙者。理念的人虽然屡遭拒绝和歧视,却依然在很多世纪中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开路先锋。
《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这部专著致力于追溯西方知识分子的社会背景;努力揭示社会与政治的状况如何支持或阻碍着这些人的理念,而他们又是如何在巨大的困难中影响和铸造着西方的理念世界。社会场所和社会背景对知识分子发展的影响,知识分子与权力机构的关系。当代知识分子的类型、生存状况以及未来前景一诸多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书中都有精辟独到且令人信服的论析。
城市与国家财富 豆瓣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洁 中信出版社 2008 - 6
如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既有极富创造性的进口替代型城市、产业多元化的城市腹地,也有众多产业单一、缺乏活力的落后地区。给落后地区提供贷款、拨款和补贴,引入大型企业,常常被视为改善其经济面貌的手段。然而,本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指出这些手段并不能为落后地区培育出进口替代型的城市。它们除了暂时性地缓解贫穷以外,只会造成有惰性的、不均衡的以及永远依赖其他地区的经济模式,无助于创造能够实现自我运转的经济。所以,本书认为,这些被经济发展遗弃的地区只有依靠彼此间活跃的贸易往来,才能走出停滞的局面。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种断裂发展模式的设想,观点独特,讲述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新思路,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豆瓣 Goodreads
8.1 (3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简·雅各布斯 译者: 金衡山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加缪全集(散文卷Ⅰ)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丁世中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中文版《加缪全集》分为四卷:一卷小说、一卷戏剧、两卷散文,凡两百余万字,由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主编,以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权威的七星丛书版为文本依据,邀约丁世中、李玉民、沈志明等法语界精英译者担纲翻译。除了《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话》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以外,还翻译了他的所有剧作,以及包括政论和文论在内的全部散文作品。《加缪全集》称得上是汉语出版界有史以来作品收罗最全、译本也最权威的加缪作品总集。
经济增长理论 豆瓣
作者: [英]阿瑟·刘易斯 译者: 周师铭 / 沈丙杰 商务印书馆 1999 - 5
本书并不想提出有关经济增长的新概念,而是试图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关的基础。研究经济增长新概念的论文可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作者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并已列举在本书的书目提要部分。像本书这类著作看来颇有必要,因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已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且全面论述这个主题的著作几乎已有整整一个世纪未见问世。最后一本涉及范围如此广泛的巨著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所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于1848年出版。此后,经济学家变得聪明了,他们极为明智地不再试图在一部著作里论述范围如此广泛的主题,甚至由于他们力不胜任完全放弃了这个主题的某些方面。作者之所以敢于探讨这个广泛的领域,部分是由于压抑不住好奇心理,部分是考虑到当今政策制订者的实际需要;但作者认为,尽管本人对多数的课题免不了论述得十分肤浅,但主要是自己鼓足了勇气敢于向持有挑剔眼光的公众提供这部主题浩瀚的著作。
本书书名易被误解为经济增长具有一个单一的理论。但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繁多,而每个因素又各有一整套理论。研究土地使用权的理论,与研究新思想传播、贸易周期、人口增长、或是政府预算等理论并无多少共同点。作为本书书名也许用经济增长的“种种理论”更为恰当些,可是也同样易被误解为本书的目的在于评述经济增长的文献。我不是要制定一种理论,而是勾画出一幅蓝图。研究经济增长有关的因素头绪万千,除非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总的观念,否则容易迷失方向。这也算是我请求读者原谅本书肤浅的一个表白。由于目的不同,绘制地图所使用的比例尺各不相同。若是专业刊物上登载的文章,它的比例尺相当于1英寸等于1英里,那么本书的比例尺更近乎1英寸等于100英里。这一点对读者了解本书也是有用的。
促使作者编写本书是好奇心理和实际需要的结合,它决定了本书的格局。好奇心理要求对人类历史的进程进行哲理上的探讨,而实际需要则又要求写成为指导行动的一本手册。由于作者对两者感到同等的兴趣,所以本书的内容既不会适合只注重哲理的人,也不适合要求明确下一步怎样行动的人。看来,一部著作必然会反映作者的个性及其多种多样特征。
一部著作还必须反映作者的写作手法。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注重概括,而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则重视具体的事例。我为了充实本书,很想写入两三个有关经济增长或经济停滞的实例研究材料。怀着这样的心愿,我饶有兴趣地阅读了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国家的资料,更不用说中国、日本和中世纪末期的资料。可是实不相瞒,在阅读了这批资料以后,尤其是在阅读公元1500年以前时期的资料以后,我从中得到的乐趣超过了知识的增长,部分原因是对早期经济史的确切了解太少了。要把一个涉及本书全部内容的实例写得充分就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然后写成一篇单独的论文。我与曼彻斯特大学研究部成员吉锡拉·艾斯纳尔夫人密切合作,她正在写一部有关1830年至1930年牙买加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著作。那部著作到1956年出版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是一部与本书实例调查相配合的论著。
我受到了许多朋友和熟人的慷慨大方的协助。在东南亚、非洲、加勒比海,这些朋友抽暇陪同我观看了他们所做的工作,并交换了意见和殷勤地款待我。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我还要感谢许多国家的学术界的朋友与我进行了无数的谈话,以及寄来了源源不断的刊物上的文章。彼得·鲍尔先生、马克斯·格拉克曼教授、J.M.洛先生、J.马尔斯博士、K.马丁博士、R.H.普雷斯顿牧师、P.罗森斯坦-罗丹博士和M.N.斯里尼万斯教授等诚挚地阅读了本书初稿并提出了详尽的批评意见。他们的评论使我得益匪浅,但同时,在某些章节方面我依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写法,尽管他们认为是错误的或容易引起误解的。我的秘书多拉·沃克登小姐付出了大量劳动,耐心细致地为书稿打字。我深切地感谢她的耐心。
我的夫人和孩子们为了我写作此书需要宁静环境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的深情使我感激不尽。
阿瑟·刘易斯
1954年7月于曼彻斯特
序 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方法论
第三节 布局
第二章 节约的意愿
第一节 对商品的欲望
(一) 禁欲主义
(二) 财富和社会地位
(三) 有限的眼界
第二节 努力的代价
(一) 对工作的态度
(二) 冒险精神
第三节 资源与反应
第三章 经济制度
第一节 得到报酬的权利
(一) 非物质报酬
(二) 资产的经营管理
(三) 劳动报酬
第二节 贸易与专业化
(一) 优点
(二) 市场的规模
(三) 组织
第三节 经济自由
(一) 利己主义和集体行动
(二) 纵向流动
(三) 市场的自由
第四节 一些事例
(一) 宗教
(二) 奴隶制
(三) 家庭
(四) 农业组织
(五) 家庭手工业
第五节 制度的变化
(一) 变化的过程
(二) 变化的周期
第四章 知识
第一节 知识的增长
(一) 科学前的社会
(二) 发明和研究
第二节 新观念的应用
(一) 对革新的态度
(二) 知识和利润
第三节 训练计划
(一) 先后次序
(二) 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 工业的能力倾向
(四) 企业管理
第五章 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储蓄
(一) 储蓄的必要性
(二) 国内来源
(三) 外来资金
第三节 投资
(一) 制度基础
(二) 起点
(三) 稳定性
(四) 长期性停滞
第六章 人口和资源
第一节 人口和产出
(一) 人口的增长
(二) 规模和产出
(三) 职业
第二节 国际关系
(一) 国际贸易
(二) 移居国外
(三) 帝国主义
第七章 政府
第一节 企业的体制
(一) 政府的职能
(二) 生产计划
第二节 公营部门
(一) 政府开支计划
(二) 财政问题
第三节 权力和政治
(一) 通往停滞之路
(二) 治国才能的背景
附录 经济增长是否可取?
(一) 经济增长的好处
(二) 贪得无厌的社会
(三) 过渡问题
2012年8月21日 已读
认同经济增长的工具理性同时,还是会怀疑某种体量上的增长是否能带来个人的幸福。
经济
落脚城市 豆瓣
Arrival City: How the Largest Migration in History Is Reshaping Our World
7.8 (10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道格·桑德斯 译者: 陈信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2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进行最后的大迁移。
由于从事新闻工作必须四处游历,我走访了全球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也因此养成了一种观察城市的习惯。从重庆的六公里,到孟买和德黑兰的边缘;从圣保罗与墨西哥城的 山坡地,到巴黎、阿姆斯特丹与洛杉矶的各种社区。我发现,这些落脚于城市的乡村移民,正执着于他们想象中的城市中心,并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极为相似的都会空间。
搭乘地铁和电车,或是深入城市中心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我得以细细观察面前这片由乡村移民构成的城市飞地。我以“落脚城市”称呼这些地区,它们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暴力和死亡、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
到21世纪末,人类将成为一个完全生活在城市里的物种。
而上一次人类大迁移,用一个多世纪的城市化,为欧洲和新大陆带来了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直接造成了人类在思想、治理与科技领域的彻底变革。如今,世界各地的落脚城市正在创造历史。而对这种历史的冷漠,导致了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持续不断的暴动与骚乱;而在亚洲、非洲与南美洲,莽撞的贫民窟清除计划,正在摧毁数以万计人的生活与未来。
这个时代的历史,其实有一大部分是由漂泊的无根之人造就而成的。
他们因为公民权遭到剥夺,于是采取极端乃至暴力的手段,以求在都市体制中取得一席之地。落脚城市,可能是下一波经济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暴力冲突的爆发地。究竟走上那条路,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 豆瓣
作者: 赖建诚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这本《趣味》的1-3章是第1部分:「邀请与导览:笑着脸谈经济思想史的功用与趣味」。4-24章是第2部分:「人物与派别:开着心讲经济思想史的人物与见解」。第3部分的主题是「观念与辩驳:凝着神辩经济思想史的洞见与疑惑」,介绍思想史的对立性概念与见解。第3部分的性质和《趣味》很不相同,需要另写一本《经济思想史的争辩》,内分(1)微观篇:人物与见解、(2)宏观篇:学派与概念。《趣味》的对象是大学生和社会大众,《争辩》的内容较深范围较广,厚度和《趣味》相当(约35则主题)。
2012年8月21日 已读
六星推荐
经济
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周保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6
自由和平等,是道德理想,是政治实践,而非自有永有之物。人类历史充满对自由和尊严的践踏。自由主义的理想,是建立一个自由人平等相待的社会。本书的目的,是解读和评价罗尔斯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自由主义的道德和政治内涵。
批判性思维 豆瓣
Critical Thinking
8.6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 [美] 理查德·帕克 译者: 朱素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大学教材,连续九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
本书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