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rius - 标记
出走 豆瓣
作者: 蒋贤斌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 - 11
顾准为什么会在“资本主义”会计所里的职业上升时期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什么在1950年代中期以后他会成为一个以反思、探索为志业的思想者?
汉唐历史变迁中的社会与国家 豆瓣
作者: 牟发松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揭示汉唐历史变迁中地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裨于破解世界政治史上的一个奇迹,并将国家权力触角有效地延伸至基层。全书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揭示了汉唐间地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发展大势,指出汉唐统一帝国的瓦解与重建,与地方社会势力长期发育成长和演变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
所有可能的世界 豆瓣
作者: [美]杰弗里·马丁 译者: 成一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这是一本地理学史和地理思想史的经典著作。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古代、中世纪以及现代西方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观念的演变史,并且介绍了它们的地理学与地理学者的概况,有助于读者对世界范围的地理学研究和实践的跨文化理解。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环境化学教程 豆瓣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 8
《环境化学教程(第2版)》按照圈层、专题分类叙述,内容涉及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化学、各圈层元素循环、典型化学污染物和毒物在环境各介质中的行为和效应。以阐述化学物质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过程及其效应为主线,全面深入地论述这些过程的机制和规律,并注重反映环境化学及环境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环境化学教程(第2版)》可作为各类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供环境领域的研究人员选用和参考。
环境化学 豆瓣
作者: 赵美萍 / 邵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9
环境化学,ISBN:9787301081471,作者:赵美萍,邵敏编著
土壤环境学 豆瓣
作者: 曲向荣 2010 - 11
《土壤环境学》为高等学校教材。全书系统介绍了土壤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土壤环境污染及其修复技术,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防治,土壤环境评价、区划、规划与管理等内容。全书从土壤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防治的角度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又从生态角度对土壤生态问题的主要类型、发展、成因和防治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并从土壤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方面讨论了防治污染、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途径。
城市秩序 豆瓣
The Urban Order: An Introduction to Cities, Culture, and Power
作者: [英]约翰·伦尼·肖特 译者: 郑娟 / 梁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3
作为城市地理学教科书,本书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研究领域的最近进展。全书以城市与经济、城市与社会及城市自身的成长过程为主要切入点,结合以全球不同城市为对象的案例分析,将城市研究中的经典模型、新近理论及后现代观点融合为一体。本书不仅结构清晰,文字也十分流畅、感情充沛,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于城市问题深切关怀。
2013年3月5日 已读
概括性比较好,但没有什么新观点
城市
城市发展史 豆瓣
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s, and Its Prospects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刘易斯·芒福德 译者: 倪文彦 / 宋俊岭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 10
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著作之一,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古希腊-罗马城市,中世纪的基督教、巴洛克和商业城市,近代和现代工业城市。作者从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本书可供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城市地理、城市规划与建筑、城市管理等工作者研究参考,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本书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直面当代城市 豆瓣
作者: 陈映芳 / 水内俊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直面当代城市-问题及方法》,本书作者们再在书中对当今世界各国及各地区城市开发背景下城市公平及城市住宅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挖掘了城市现实背后的社会性、空间性及历史性,还对中外各国以及中国各地区的政府住宅政策与市民抵抗运动之间多种多样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探讨。
城市中国的逻辑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陈映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5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近期的热议话题,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和“体制奇迹”,国际和国内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全盘肯定辩护,也有一概否定唱衰。
作者自觉摈弃过于政治化和情绪化的立场争辩,以一个严谨的社会学家的身份,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城市的发展”做了相当实证的经验研究和理论辨析。由此我们会对中国模式的内在逻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不致被一些表面的事实或数据所蛊惑,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生机与危机做出自己的判断。作者以上海为“田野”,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自我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居民大动迁的历程展开了一系列的长期调研,从而对城市开发体制的运行机制、城市开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资本如何进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如何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做出相当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中国民族史 豆瓣
作者: 林惠祥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 - 5
《中国民族史》编著者林惠祥。
《中国民族史》内容提要:20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日本以及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不断传入,中国学术界按照西方学科模式对各个学科进行重组。而中国民族史学科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进行分析归纳,论述了各民族起源、名称沿革、支派区别、势力涨落、文化变迁、各民族间的关系等,从而构建了前所未有的中国民族史学科的新型框架。
2013年3月3日 已读
时间有点老,错误较多,价值不大。
历史 社会
中国民族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东方出版中心 1987 - 11
本书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要可分三派:匈奴、鲜卑、丁令、貉、
肃慎是北派;羌、藏、苗、越、濮是南派;汉族处在中间,不断向南北两派逐渐
交流与融合。本书分章叙述了十二个民族的源流,读后可以了解我国多民
族发展的概况。著者在书中发表了不少创见,例如认为貉和肃慎原来同样
居于燕国以北;夫余即是貉的后裔,挹娄、��即是肃慎的后裔;藏族起源
于�哒,原在于阗;彝族起源于濮,又作�,等等。
不服从的江湖 豆瓣
8.6 (10 个评分) 作者: 王怡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 8
本书是新人力作的合集,是网络时代人们的传播和表达方式深刻变化的一个见证。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的是民众的心声。王怡的杂文取材很广,从武打小说、古典名著、影视作品到中外历史、社会制度及至当今国际时事,无所不包。他的笔调轻松自如、诙谐幽默,善于用民间的活语言。他对自由主义在着深刻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在评论人和事时有自己的主导立场。
王怡笔下的杂文,可谓当今杂文中之另类。之所以是另类,不只是因为他的知识面和兴趣很广,从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古典名著、影视作品,到中外历史、社会制度乃至当今国际时事,无所不包;也不只是因为他的笔调轻松自如、诙谐幽默,善用民间的活语言,杜绝一副天真的学生腔;而且是因为他的杂文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并且一以贯之,这一点难能可贵。作者对自由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因而在评论人和事时有自己的主导立场,而不是人云亦云,左右摇摆。
这里收录的就是王怡近年在媒体上发表的一些杂感,根据大致内容而编成五辑。其中第一辑的主要题材取自金庸、古龙和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借古而谈今日之时风和道德。
这是一部新人力作的合集,也是网络时代人们传播和表达方式深刻变化的一个见证。它来源于活生生的生活,反映民众的心声,必将回报于作者所深爱的人民。
中世纪的城市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 译者: 陈国樑 商务印书馆 2006 - 7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豆瓣
作者: 刘明光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8 - 8
《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是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图集,主要是供高等学校地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使用,并兼顾中学地理教师和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和研究中国自然地理时参考。图集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境内各种自然要素分布规律、相互联系和各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反映了我国利用、改造自然的成就和最新科研成果,并适当地吸收了一些不同学派的代表性作品。全图总图,划分为地貌和地质、气候、陆地水、海域、土壤、生物、自然环境的演变、资源、综合自然区划、环境问题、主要改造自然工程、中国自然保护等十二个图组。每一图组按照自然要素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又由几幅地图、图表和统计资料组成。
科学革命的结构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9.0 (54 个评分) 作者: [美]托马斯·库恩 / [美]伊安·哈金 (导读) 译者: 金吾伦 / 胡新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 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提出的“范式转换”一语如今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重要词汇。本书自1962年面世以来就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其影响至今不衰。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本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新加入加拿大哲学家伊安·哈金教授所写的导读。“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然要出现“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仅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世界观的变革。” - 托马斯·库恩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博客來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9.4 (8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侯世达 译者: 严勇 / 刘皓明 商务印书馆 1996 - 4
集异璧-GEB,是数学家哥德尔、版画家艾舍尔、音乐家巴赫三个名字的前缀。《哥德尔、艾舍尔、巴赫书:集异璧之大成》是在英语世界中有极高评价的科普著作,曾获得普利策非小说奖。它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三者的综合阐述,引人入胜地介绍了数理逻辑 学、可计算理 论、人工智能学、语言学、遗传学、音乐、绘画的理论等方面,构思精巧、含义深刻、视野广阔、富于哲学韵味。
中译本前后费时十余年,译者都是数学和哲学的专家,还得到原作者的直接参与,译文严谨通达,特别是在原作者的帮助下,把西方的文化典故和说法,尽可能转换为中国文化的典故和说法,使这部译本甚至可看作是一部新的创作,也是中外翻译史上的一个创举。
中国印度见闻录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阿拉伯人无名氏 译者: 穆根来 / 汶江 中华书局 2001 - 1
本书写于九世纪中叶到十世纪初,是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最早著作之一。阿拉伯作家关于中国的著述虽然不太少,但大都得自传闻。伊本·霍达伯、比鲁尼、马尔瓦兹等固然未曾亲履华夏之地;就是伊本·巴图塔是否真正到过中国,也是一个争议中的问题。本书却是根据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身见闻记录而写成的,文辞朴实无华,翔实可靠,是古代中外交通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 豆瓣
作者: 苏珊·汉森 编 译者: 肖平 / 王方雄,李平 商务印书馆 2009 - 9
《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内容简介:全书分成四组内容,即“世界的表达”、“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加上作为结尾的“结语”,系统地阐述了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是文集,但实质上不是彼此较少关联甚至彼此分割的论题,而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这是真正的理论著作。作者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学科同时作出各种各样贡献的态势中,从较长的时间尺度和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梳理总结出地理学和地理学家们的贡献及这些贡献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