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天堂之火 豆瓣
Fire from Heaven
8.3 (34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10
《天堂之火》讲述的是亚历山大20岁即位之前的经历。一出生,亚历山大的健美、力量和勇气便光彩夺目;而所有这一切,都将在亚历山大漫长而艰苦的少年时代被打磨得锋利,足以支撑起他宏伟的未来。
还未离开襁褓,亚历山大同床异梦的父亲腓力王和母亲奥林匹娅斯就开始了对他人生控制权的争夺,这让他自幼便谙熟权术和阴谋;而与他情投意合的挚友赫菲斯提昂及导师亚里士多德,则让他感受到了信任之力和理性之光。
尽管他12岁时已经在沙场上手刃仇敌、18岁时就当上了马其顿的骑兵指挥官,他也还是要蛰伏在困苦、羞辱中屏息静待,等待命运光华熠熠的道路为他完全敞开的那个时刻。
编辑推荐
美国总统肯尼迪、传奇作家张爱玲、英国布克奖得主 《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的挚爱作家 玛丽·瑞瑙特
公认辉煌巨作 “亚历山大三部曲” 第一部
少年亚历山大 史无前例的传奇演绎 横扫欧亚的霸业缔造者 初露锋芒的少年时代
名人推荐
玛丽·瑞瑙特对于历史小说家及其读者们都是一道光照。她不会假装昔日和今天一样,古希腊人和我们一样。她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奇异,纤毫毕现、准确无误,挑战我们的价值观,勾引我们的好奇心,领着我们穿越一块动人而愉悦的域外地景。
——布克奖得主 希拉里·曼特尔
媒体推荐
以她通常的元气与想象力写就,玛丽•瑞瑙特具有伟大的才华。
——《纽约时报》
瑞瑙特的写作技巧让我们沉浸到作品的世界里,把我们带入它的奇异、狂暴与美好之境。一种文学魔法,如此令人信服又充满创造性。
——《泰晤士报》
塔西佗《编年史》 豆瓣
Annales
9.3 (6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 塔西佗 译者: 王以铸 / 崔妙因 商务印书馆 1981 - 4
塔西佗是古代羅馬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也是與希臘的希羅多德齊名的世界最偉大歷史學家之一。他是《阿古利可拉傳》和《日耳曼尼亞志》的作者,同時留下了《歷史》和《編年史》兩部膾炙人口的鉅著;尤其《塔西佗编年史》(上下)更是他晚年封筆之作,一般認為也是他最具特色、最精采的一部著作。
历史 豆瓣
Historiae
9.8 (6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希罗多德 (Herodotus) 译者: 徐松岩/译注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4
人类壮举与斗争的首部记录
所知世界各民族的全部真知
希罗多德被誉为“历史之父”,他首创的历史叙述体例、开阔的世界观和持平的民族观,以及史料搜集和批判的精神,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历史》对于古典时代城邦制度、泛希腊的民族意识、波斯帝国沿革等学术研究的价值不必赘述。同时它更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
---------------------
希罗多德所著《历史》是西方古代第一部历史学巨著,主要内容是对当时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被后世学者分为九卷。作者以希腊人和异族人的相互关系为主线,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印度、斯基泰亚、利比亚以及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接着集中记述古代“世界大战”——波希战争的经过,从战端初启,经过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直至普拉提亚之战和米卡列之战结束。
希罗多德是一位故事大师,善于驾驭各种资料;著作内容广博、丰赡,文笔简练、优美,富有韵致,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众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关系和生活图景,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神话学、宗教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俨如一部关于古代世界的“通志”和“百科全书”。
----------------------
希罗多德,历史之父。——西塞罗
希罗多德首先发现了文化史之意义。——H. 巴恩斯《历史编纂史》
希罗多德将地理史记及考订学与史学相联系,于是历史学开始在艺术与科学中开始占有一独立地位。——J. T. 绍特威尔《史学史导论》
希罗多德著作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就是它的统一性,其次就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聪明的好奇心、诚挚的态度和良好的判断力等等。……他保持了诗歌的朴素、自然和魅力。他不但是一位历史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的词汇清晰简洁,字里行间富有宗教色彩和诗意。他的文笔流畅、亲切而优雅。——J.W.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传说的笔录之转化为历史科学并不是希腊思想中所固有的,它是公元前5世纪的发明,而希罗多德则是它的发明人。……希腊的精神在其反历史的倾向上趋于僵化而束缚了它自己。希罗多德的天才战胜了这种倾向,然而在他以后,对于知识的永恒不变的对象的追求却逐渐窒息了历史意识,并且迫使人们放弃了希罗多德式的、对人类过去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希望。——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在波斯危机之前,历史对于广大希腊人来说只代表地方和家族的传统。“自由之战”给希罗多德带来了一个希腊人能感受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历史性启迪。这些战争向他展示了一个共同命运,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高于城邦的共同命运;而且它们还给了他东西碰撞这个戏剧性主题。因为希罗多德,历史的精神内核在希腊降生;而他的著作,以九缪斯之名分卷,则真正成为了克丽奥的首唱。——理查德•杰布(英国古典学家)
波斯少年 豆瓣
The Persian Boy
8.6 (5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玛丽·瑞瑙特 译者: 郑远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书评一览】
有一阵子,(肯尼迪)总统偶尔会大看特看写实风格的历史小说,他尤其喜欢玛丽·瑞瑙特关于古希腊的作品。——<总统的阅读>,美国《生活》杂志1961-3-17
她[张爱玲]看过Mary Renault的《The King Must Die》,看得津津有味。——水晶《蝉:夜访张爱玲》,1971年
玛丽•瑞瑙特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理想——使读者获得对过去的新洞见。……她在作品中真实自然地展示希腊世界的生活与道德,而且把双性爱、同性爱和异性爱都视为常态,予以从容的表现。——《纽约时报》
玛丽•瑞瑙特属于极少数长年创作而精品迭出的作家,她写到的每一个题材都予人新鲜的惊奇感。——《华尔街日报》
玛丽•瑞瑙特的亚历山大三部曲是20世纪原创性最令人意外的艺术品之一。——戈尔•维达尔,著名美国作家
刻画深爱着战士(亚历山大)的半是男子的这位宫廷宠臣,需要娴熟的技法,瑞瑙特女士成就斐然。——《大西洋月刊》
希罗多德历史(上下) 豆瓣
Ἱστορίαι
8.6 (5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希罗多德 译者: 王以铸 商务印书馆 1959
《历史》一书史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撰述的记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波斯帝国河希腊诸城邦之间战争的一部历史名著。此书在西方一向被认为史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此罗马著名政治活动家西赛罗称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
木蘭與麒麟 豆瓣 谷歌图书
Multicultural China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作者: 陳三平 译者: 賴芊曄 八旗文化 2019 - 5
眾人咸知李白不是漢人,卻不知白居易也不是,劉禹錫、元稹都不是——
雖然他們聲稱自己是貨真價實的中國人。
「木蘭」本是雄性的鹿,「天子」來自伊朗;漢人討厭狗,蒙古語的「狗」變成「奴才」;「哥哥」的流行打敗了「四海之內皆兄弟」。
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色彩,絲毫不比近代中國的滿蒙色彩少。
只因唐並非本土王朝,而是具有突厥特徵的「鮮卑─華夏政權」!
中古時期的中國(北魏隋唐),影響力的中心來自北方,呈現出鮮明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國際化特徵。此外,許多深刻形塑未來東亞文明的事件也在這個時期發生。然而這些事實和真相,長久以來都因儒家壟斷文字記錄所遮蔽,簡化為「胡風」。
作者陳三平考察了中古中國時期數種「構築中國文化」的若干觀點,提出全然不同的解釋,而這些解釋一定令中國主義者非常的不愉快。列舉幾項如下:
(1)麒麟的傳說
(2)花木蘭女英雄的故事
(3)十二生肖為何流行
(4)「天子」概念(神事名)的起源
(5)唐皇室的出身
(6)白居易的出身
作者跳出儒家典籍,採用好幾種語言的比對和統計學,確定了這些概念或傳說的起源與演變。他用嚴密的考證和推理,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結果。比如:「木蘭」這個角色並非起源於中國,而是來自中亞的鮮卑民謠。木蘭在漢語中是一種婉約的植物,象徵著女性,但它在鮮卑語中則是動物鹿,具有「男性、強大的」的意思。用動物命名,是阿爾泰語系族群中非常廣泛的文化傳統,而歐亞大陸和草原傳統向來將雄性和鹿科相聯繫。與之對照,一些在漢人文化中遭到厭惡或鄙視的動物,例如狼和狗,反而十分受到北方族群的尊敬。作者也令人信服的推導出,漢語中的「奴才」來自蒙古語,本意是狗。草原文化上勇敢而忠誠的動物在「懼犬性」的漢文化中演變為狗奴才!
本書也從各種史料中推論出白居易的中亞出身,儘管他自以為完美地把家譜接續到中國史上的秦朝名將白起。白居易之所以公然造假,因為這是當時普遍的風氣,許多非漢出身的重要人物都會聲稱其先祖為古代華夏名人。此外,白居易是中亞收繼婚風俗下的結晶:他的父親娶到自己妹妹的女兒,生下了他。這在中國文化中是亂倫行為。一般讀者熟讀《琵琶行》這首詩,該詩也被解釋為白居易對下層歌女的同情和自己被流放的身世自憐。「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然而在陳三平看來,他對同樣來自中亞的琵琶女之同情,也是深層次的緣故。此外,像白居易、李白這些中亞傳統深厚的詩人都是天生樂感非常好的詩人,和儒家中國傳統制約下的杜甫之苦吟的形象大為不同。
清大教授賴瑞和說:陳三平是個「隱世」的高人。他除了中英文,還精通多種歐洲語文和中北亞語文,是一位伯希和式、歐洲漢學家式的學者。「我最初注意到他,是因為他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就很嚇人,叫“Son of Heaven and Son of God: Interactions among Ancient Asiatic Cultures regarding Sacral Kingship and Theophoric Names"(談「天子」來源)。在此文中,他引徵廣博,一下子引 Pelliot, 一下子引 Levi, 一下子引阿拉伯文、伊朗文、粟特文,一下子又跳到阿爾泰語系,是位深藏不露的奇士。」
正因為作者熟悉漢語音韻訓詁學、還精通多種歐洲語文和中、北亞語文,所以他才能夠跳出像「木蘭」、「莫賀弗」這樣的漢字形體約束,而從語言上去解釋中古中國的「外國」的元素。而書中提到的源自「外國」的元素,大部分傳承自拓跋——包括在字義上被稱為「中國的」唐皇室,在血緣與文化上皆來自拓跋。
如此便可以解釋唐皇室的很多特徵。比如唐皇室從來沒有穩定的冊立太子制度,也沒有漢人習以為常的嫡長子繼承制,相反,唐朝前兩個世紀的皇位爭奪異常激烈,不斷發生手足相殘、弒父的情況。李世民便是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長兄李建成,迫使李淵退位。後來的武后甚至手刃自己親生的兒子。這樣的權力繼承過程,其實是源自草原上的遊牧民傳統,稱為「血腥的競爭推舉繼承制」(blood tanistry)。
作者論證出,李唐皇室並非傳統上中國人所認定的「本土王朝」,也不純粹是西方學者所稱的「征服王朝」(conquest dynasty),而是實際上具有濃厚突厥─鮮卑特色的胡人政權,或許稱其為「鮮卑─華夏」(Särbo-Chinese)政權更為適當。
但是,為了樹立政權的正統性,唐皇室費盡心力試圖讓自己成為如假包換的漢人皇室。有兩個歷史因素促使唐皇室幾乎成功地「在史冊中」保持漢人皇室的形象:第一,唐朝是廣袤東亞至中亞大陸上的統一政權,是歷史編纂唯一的監督者,因此幾乎沒有其他獨立的文化實體,能提出替代的觀點或視角。第二則為時間的流逝。
事實上拓跋的後代佔據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舞台將近千年。遠在蒙古出現之前,拓跋已立下「用文明來統治文明」的先例,從而吸引大批待在中亞的民族進入中國。而拓跋進入東亞,並非只是在當時的中國文化上強勢覆蓋一層前伊斯蘭的伊朗文化,而是開創了世界帝國治下之中國的黃金時代。
專業審定:
蔡長廷──政治大學民族學博士
專業導讀: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名人推薦
張廣達──中央研究院院士,隋唐史、中亞史地專家
中国伊朗编 豆瓣
Sino--Iranica: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作者: [美]劳费尔 译者: 林筠因 商务印书馆 2015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著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民族语言(蒙、藏、维吾尔)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波斯人 豆瓣
The Persians
作者: Geoffrey Parker 傑佛瑞.帕克 / Brenda Parker 布蘭達.帕克 译者: 苑默文 / 劉宜青 廣場 2017 - 9
西元前兩千年與一千年,被認為擁有眾多成員的遊牧民——亞利安人,向外移民出走來到了歐亞大陸的邊陲。其中一支抵達了裏海南岸,在上古史時代,這些早期移民者建立了當時一個最強大的文明:波斯帝國。
波斯人將告訴我們關於古代社會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
本書將描寫新移民者波斯人所遭遇的環境艱難,而且就在這樣的艱難條件下創建了阿契美尼德帝國。它將與希臘人展開對於東地中海霸權的殊死戰,雙方的競賽將決定古代世界的地緣政治。
本書也將生動地描繪許多偉大的波斯城市,並且說明這些城市是如何以包容的政策讓不同的宗教信仰與風俗的各族群被吸引至此,而在融合下共同打造了一個卓越的文明混合體。我們將仔細品味這個文明令人讚嘆之處,這包括四通八達的皇家大道,以及為了克服乾旱而發明的供水系統(卡特納)。
《波斯人》將提供啟發式的眼光,深入理解其早期波斯人文明的影響、傳統與歷史,探究波斯人的過去依然在今天形塑當代的伊朗與整個伊斯蘭世界。
伊朗四千年 豆瓣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译者: 安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新月与蔷薇 豆瓣
THE PERSIANS: Ancient, Mediaeval and Modern Iran
作者: [伊朗]霍马·卡图赞 译者: 王东辉 译林出版社 2021 - 1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辉煌的文明之一,波斯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先后与希腊、阿拉伯、蒙古等多个文明发生碰撞与交流,近代以来又多次发生激烈的变革。作者从波斯文明自身的视角出发,将文学与政治交织,文化与社会相融,既展现了“新月”上的杀伐纠葛,又流露出“蔷薇”下的温婉柔情。
这是一部文明冲突与更迭的历史。从古代波斯到现代伊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本书里栩栩如生。
万历朝鲜战争全史 豆瓣
作者: 朱尔旦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11
万历二十年(1592年),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就迫不及待地倾全国之力发动侵朝战争,试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大明。朝鲜不能抵挡,短短月余便丢失汉城、开城平壤三都,战火烧到中朝边界。关键时刻,明神宗派大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最终,这场历时七年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经过一系列明面上的厮杀与暗地里的角逐后,以日本全面撤出朝鲜为结束。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日、朝三国历史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导致了东亚国际关系的重新组合。本书广泛运用中、日、朝三国史料,详细介绍了万历朝鲜战争中发生的战斗、对峙、谈判以及各方盘算,力图以全景式描写还原每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将这场战争的始末与本来面目完整呈现给大众。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 豆瓣 Goodreads
King Leopold's Ghost: A Story of Greed, Terror, and Heroism in Colonial Africa
8.6 (10 个评分) 作者: 亚当·霍赫希尔德 译者: 扈喜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
★★★《纽约时报》上榜图书
★★★ 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最终入围图书
【内容简介】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最终让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了1000万。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向人们娓娓讲述 了利奥波德二世利欲熏心、骇人听闻的罪行。该书还用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奋起反抗利奥波德的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等,虽然书中出现的非洲人自己的声音很少,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他们的活动与声音,尽管被其征服者的记录所过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听到。”
【本书获誉】
“霍赫希尔德这部巨著有力地展示了,刚果的巨大丑闻预示了我们的这个时代……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
——尼尔•阿舍森,《洛杉矶时报书评》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很多层次上都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水准。第一次阅读时,它像当年《黑暗的心》那样让我震撼——而且原因也是一样的:揭露了刚果背后的那段恐怖历史。
——保罗•泰鲁
用娓娓道来般的小说语言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利奥波德国王及其爪牙耸人听闻的累累罪行。
——米基科•卡库塔尼,《纽约时报》
令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性格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冒险、掩人耳目的阴谋、无所畏惧的真相揭露、波澜壮阔的正义热潮……一部历史作品,读起来如同小说般扣人心弦。
——默尔•鲁宾
基于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行文,《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做到了一部好的历史作品可以做的一切 —— 扩展人类的历史。
——弗里茨•拉纳姆,《休斯敦纪事报》
用引人入胜的笔触介绍了那位古怪、贪婪、残忍的君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怎样建立比属刚果……一本让人掩卷难忘的书。
—— K.安东尼•阿皮亚,《纽约书评》
引人入胜,也让人觉得恐怖……这本书以介绍罪恶开篇,以颂扬良知收尾。
——菲利普•肯尼卡特,《圣路易斯邮报》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拥有引人注目的出场人物——英雄、坏蛋、小配角,他们一个个都不同凡响,神经质和野心的纠缠让作品妙趣横生,每个人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 罗南•贝内特,《观察家》
女王与苏丹 豆瓣
This Orient Isle
作者: [英]杰里·布罗顿 译者: 张珉璐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8
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政治、军事、外交、文学为一体的知识大餐
讲述伊丽莎白女王、莎士比亚与摩洛哥君主、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之间的隐秘故事
◎ 编辑推荐
☆荣获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奖
☆从非凡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入手,内容融真实 历史与隐秘故事为一体
☆获得《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卫报》多家媒体推荐
◎ 内容简介
1570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被教皇逐出教会。为了摆脱被大陆天主教国家包围的境地,英格兰与在地中海和天主教西班牙作战的伊斯兰势力开启了一段联盟的时期,并且与伊斯兰世界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有了深度的交流。这是一段非凡的时期,英格兰与奥斯曼高门签订了条约,接受了摩洛哥国王派来的大使,并向马拉喀什运送军火。到16世纪80年代末,从摩洛哥到波斯,成百上千的商人、外交官、海员、工匠和私掠船长定期往来于其间。
其中包括足智多谋的商人安东尼•詹金森,他在16世纪60年代参见了苏莱曼大帝和波斯沙阿塔赫玛斯普。诺福克商人威廉•哈本在1582年成了第一位驻奥斯曼宫廷大使,而冒险家安东尼•舍利在16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驻留在沙阿阿巴斯大帝的宫廷里。这些人带回来的有关伊斯兰世界的消息令英国人非常感兴趣,并通过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表现了出来,比如马洛的《帖木儿》和莎士比亚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威尼斯商人》。《奥赛罗》的创作很可能与摩洛哥大使安努里造访英国有关。
本书充分展现了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与伊斯兰世界间的广泛联系,而且常常是友好的。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段异质文化间交流的历史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 媒体推荐
在这本优雅而有趣的书中,杰里•布罗顿生动地描述了伊丽莎白时代历史上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英格兰与伊斯兰世界第一次产生持久的互动,而詹金森只是促进这一面的迷人人物之一……在其中,对于所有关于偶像崇拜和异教徒的谈论,讨论可能是活跃的、有目的的,边界是互相渗透的,身份是流动的,即使在那个充满宗教色彩的时代,所谓的文明冲突也是十分微弱的。
——贾森•古德温,《纽约时报图书评论》
我们习惯于把伊丽莎白视为一个令人目眩但本质上权势有限的君主,痴迷于固守她在欧洲西北部的小角落……但正如布罗顿所展示的那样,在她统治的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英国也深深地与伊斯兰世界的3个大国打交道。《女王与苏丹》既是对那个非凡时代的丰富多彩的描述,也提醒我们,我们自己的命运和更广泛的伊斯兰世界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
——丹•琼斯,《泰晤士报》
杰里•布罗顿的这本精彩著作揭示了新教英格兰与伊斯兰世纪这段密切互动的有启发性的历史,展示了在十字军东征和大英帝国在中东崛起的500年间,穆斯林是如何塑造英国的文化、消费主义和文学的。
——《华尔街日报》
令人印象深刻,可读性强……布罗顿强调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来自伊斯兰世界的故事、个人和产品的影响。东方不在别处,而是已经在这里,既令人激动又令人不舒服地靠近家乡……布罗顿的书充满了一种能量,它照亮并生动地展示了它更大的主张。
——《金融时报》
《女王与苏丹》让人想起,在英国尚未学会如何主宰世界的世界里,它如何努力为自己寻找一席之地,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经常犯下巨大的外交错误。布罗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能够将这段历史呈现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关键、充满悬念的邂逅。
——《华盛顿邮报》
杰里•布罗顿的这本光彩夺目的新书阐述了英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曾经是多么广泛和复杂……在大众旅行刑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当大多数人去世时离他们出生的地方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仍然有一些人的冒险经历将他们带到了已知世界的边缘,那里的文化与他们自己的文化是如此不同,以至于看起来像梦一样。布罗顿的书里全是这些内容……在许多人认为伊斯兰教是最近的怪异的入侵者的时代,布罗顿这本优秀历史著作提醒我们,仔细研究英国的“岛屿故事”就会发现,他们错得多么离谱。
——《卫报》
◎ 名人推荐
一本才华横溢的书,内容极其丰富。杰里•布罗顿将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与伊斯兰教间喜忧参半的接触写活了,展示了这一遭遇对英国贸易、外交和莎士比亚及其同时代人创作的痴迷于伊斯兰教主题的戏剧的深刻影响。他讲的故事再及时不过了。
——詹姆斯•夏皮罗,哥伦比亚大学拉里•米勒英语讲座教授
迷人又及时……这本书对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的一个被人忽略的方面——它与伊斯兰世界丰富、复杂和矛盾的关系——做出了很好地说明。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约翰•科根校级人文学教授
这一引人入胜的叙述揭示了伊丽莎白的英国、奥斯曼帝国和摩洛哥之间的活跃交流。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仍有分歧,但伊丽莎白乐于寻求与伊斯兰国家结盟,以对抗天主教欧洲的共同威胁。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 获奖情况
★ 2017年英国历史作家协会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拜占庭 豆瓣
Byzantium: The Surprising Life of a Medieval Empire
作者: (英) 朱迪斯·赫林 译者: 李潇阳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0 - 7
内容简介:
什么是拜占庭?提到拜占庭,人们无形中就会产生双重联想,一面是阴谋、暗杀、阉割,另一面是巨额财富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实际上,中世纪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钩心斗角和虚伪背叛的戏码。拜占庭人不只是财富的代名词,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测的人。拜占庭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充满创造力的神学家和天才的艺术家……
拜占庭文明有着千年之久的历史,在整个中世纪影响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巴尔干半岛和西欧的全部国家,即使其间它的影响力偶有波动,也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异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大成,既有古典时代晚期文明的特点,又带有一些中世纪文明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艺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朱迪斯·赫林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将晦涩难懂的拜占庭历史以最通俗明了、新鲜有趣的方式向公众普及。以往介绍拜占庭文明的著作要么充满艰涩的专业术语、叙述冗长沉闷,要么浮光掠影地择取骇人听闻或悲情的桥段,以吸引猎奇者的目光;朱迪斯则避免采用这样的研究和写作模式,而不同的主题串联起千年的历史。
朱迪斯·赫林生动凝练地讨论了拜占庭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带读者领略了拜占庭繁复的宫廷礼仪,描述了美轮美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规模盛大的双轮马车赛,充满神秘色彩的修道院、八面玲珑的外交官……揭开了截然不同于西方文明的拜占庭文明的面纱,多角度展露了拜占庭文明的丰富内涵。
编辑推荐:
【以史为据书写故事,凸显故事本身的传奇性】
拜占庭一直是中世纪历史中的热点,一个原因就是拜占庭时期的历史事件颇具传奇色彩,介绍拜占庭的书也多热衷于写某些皇室成员和权臣的宫廷斗争,其中不乏虚构的成分。这本书中也讲了很多传奇故事——那是因为故事本身就已十分精彩,但讲述都是严格参照史料进行,没有夸大和渲染。
【立足文明与文化发展纠正偏见】
本书作者朱迪斯·赫林作为英国备受推崇的考古学家、古典晚期历史学家,致力于让所有人了解拜占庭的原貌。因此,除了讲故事,赫林介绍了拜占庭文明与文化的方方面面,让人看到拜占庭文明仿佛黑暗时代的一道光,照亮了中世纪的天空;又仿佛置身拜占庭古城,切实体会到那个时代的成就迄今为止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将看到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拜占庭。
【为大众读者量身定制,篇幅适中,高度凝练】
朱迪斯·赫林在前言中提到,是两位建筑工人对拜占庭的好奇触发了她写作本书的想法:她准备写一本通俗拜占庭史。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赫林用五百页左右的篇幅完成了这部作品,信息量大而不艰深,语言优美流畅,读之毫无压力,不用耗费大量时间,十分适合大众普及。
埃及、希腊与罗马 豆瓣
Egypt, Greece,& Rome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9.1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弗里曼 译者: 李大维 / 刘亮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牛津大学出版社20年修订3版,英语世界古代地中海文明通史标准读本
融最新考古发现、文献解读与游记笔调于一体
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多角度立体呈现
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生动展现5000年西方古代世界壮美画卷!
◎ 编辑推荐
☆本书自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普通读者的好评,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经历了两次全面修订,补充了近20年间古代史领域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始终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选择
☆作者曾广泛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遗址,以旅行家的笔调将古代历史娓娓道来
☆书中共有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帮助读者在视觉层面对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接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 名人推荐
查尔斯·弗里曼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学者,他一直将历史置于广阔的地理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埃及、希腊与罗马》是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佳作,为那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古代地中海诸文明的机会。 ——保罗·卡特利奇,剑桥大学教授
这本介绍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著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尤其适合一般读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历史研究者作为入门读物。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弗里曼的这本书都是一部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阿兰·劳埃德,埃及探索协会主席
本书对地中海三大古代文明——埃及、希腊与罗马文明的介绍与分析切中肯綮、一针见血。查尔斯·弗里曼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理查德·迈尔斯,悉尼大学教授
战后欧洲史 豆瓣
Post War
作者: 托尼•朱特 译者: 林骧华等 新星出版社 2010 - 1
汉娜•阿伦特在1945年曾说过:“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 而占主导地位的战后欧洲史书的内在主题,却是用一种自怡自乐的甚至抒情的方式来尝试叙述1945年之后欧洲复苏、像凤凰一般再生的故事。
托尼•朱特坦率地提供了一种对晚近历史的个人解说,填补了上述主流叙述的空白。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战后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面貌,描绘了人在这段风诡云谲的历史中的活动轨迹。这是长期以来笼罩在沉默里和不在场的故事。现在,作者说:“到了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了。”
战后欧洲史(套装共4册)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Postwar:A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1945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尼·朱特 译者: 林骧华等 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首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僰国与泸夷 豆瓣
作者: 刘复生 巴蜀书社 2000 - 2
本书论述了僰国疑案、记述了僰国早期开发、与泸夷等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隋唐宋代对僰国的置废、元明时期对僰国的开发,讨论僰国的消失原因。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 豆瓣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Guide
9.1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译者: 黄潇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6 - 10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新版指南
一览600件世界艺术精华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都会艺术博物三十年来首次更新的指南,精选600余件作品,按展览部门组织,全面展现了博物馆丰富多样的馆藏。
☆一书概览世界艺术精华。本书所选作品涵盖了六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既有欧美大师的油画和雕塑,也有东方风情的水墨画,也有非洲、大洋洲土著的木雕,还有极富特色的武器盔甲、服装设计等。
☆图文搭配,轻松阅读。全书图片进行了全面更新,色彩还原更准确。文字说明均由各展览部门的专家撰写,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
※内容简介※
这本三十年来首次重新编撰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介绍了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六百件精华藏品,呈现了世界各地六千年的视觉文化。全书由十七个展览部门的全体策展人通力完成,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亲自撰写导言。每件艺术品都配以精美的图片和最新的说明文字,既可作为参观手册,也可当作艺术类读物。
...................
※媒体推荐※
任何年级的教师都可以把这本指南列为认识全世界六千年艺术的入门指导读物。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