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 - 标记
少年狼.2 哈敦狼群 豆瓣
作者: 安波舜 2021 - 6
历尽千难万险,巴雅尔来到哈敦狼群,想与父母相认。然而狼群并不相信他。只有爷爷信任巴雅尔,并说出了狼族流传千年的秘密。
此时,人类与狼族以及整个草原的矛盾日益激化,大战一触即发。狼王失去了一条腿,主动让出自己的位置,同时承诺谁能打败人类的“四轮兽”,谁就是下一任狼王。巴雅尔怀着勇气发起了挑战……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的幻想世界,故事曲折又充满温暖。
2021年7月26日 想读
少年狼.1 额仑草原 豆瓣
作者: 安波舜 2021 - 6
巴雅尔是一只出生在额仑草原的小狼,眼睛还没有睁开,就因为意外和家人分开,被獒犬收养。“我是谁”成了小巴雅尔极为困惑的问题。渐渐展露的狼性,开始让他与生活环境格格不入,也因此招来了同伴的怀疑。
难以克制的天性、身世的重重谜团,让巴雅尔在成长的路上备受折磨。他能否重拾信任与爱,学会责任和担当?又如何带领族群找到梦想的家园?
2021年7月26日 想读
香火 豆瓣
作者: 谢文哲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7
描写闽南“乡土中国”风采
揭秘闽南“隐秘社会”历史
这是一部关于闽南的文化随笔集,内容斑驳复杂,但着墨精彩,引人入胜。作者秉承学术通俗化、历史生活化的理念,从茶 乡安溪“大树下”出发,拓迹闽南及台湾和东南亚等地闽南人族群生活的现场,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天地、神明、祖先和现实中的人,混居共存、多元和谐,调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对当下乡土中国的社会重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实施,不无启迪。
2021年7月23日 想读
伊朗四千年 豆瓣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译者: 安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2021年7月22日 想读
90后来了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韩]林洪泽(임홍택) 译者: 叶蕾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 - 7
“90后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可,但不愿意因此失去自我。
他们追求”生活的游戏“,因为活在”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够累的世界“。
90后一代中,年纪最长的已步入30岁。他们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以特有的简单、有趣和率真改变着周围的世界。本书作者林洪泽多年为韩国政府、企业做代际沟通方面的培训和演讲。他以轻快的文字风格、丰富的个案调查、统计数据、文化理论、社会背景分析,深入研究韩国的90后一代。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东亚90后一代青年共通的特性。
90后讨厌
长篇大论
倚老卖老,爹里爹气
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一切形式主义和人浮于事
工作对生活严重入侵
特权和不公平
商业欺诈和诱导消费
90后喜欢
玩梗、表情包
平等、开放的交流态度
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决定权和参与感
务实的工作方式
工作与生活平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
在社会各领域实现平等和诚实
从个人喜好出发的消费
2021年7月19日 想读
群氓之族 豆瓣
Idols of the Tribe Group Identity and Political Change
8.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罗德·伊罗生 译者: 邓伯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等多种角度,探讨群体认同在政治变迁压力下的自我塑造,缕析民族主义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认同问题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作者返回源头,从人性的基本面,考察群体认同的各种因素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环境,纠缠扭结,以致我们以各自的形态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在全球化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世界抹平的今天,人类各种族间的冲突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现代人对归属感的需要也变得空前迫切,焦虑感与孤独感成为心头的梦魇,挥之不去。阅读本书,既像是在读历史,又像是在读预言。读历史,是作者30年前所点名的族群冲突点已经一一爆发;读预言,则是作者早已看到一些进行式的和未来式的族群冲突。
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全球化,政治却越来越部落化;人类的传播系统越来越普及化,对于该传播哪些东西却知道得越来越少;人类离其他的行星越来越近,对自己这颗行星上的同类却越来越不能容忍;活在分裂之中,人类越来越得不到尊严,却越来越趋于分裂。面对世界资源与权力的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夺,人类社会正把自己撕裂,撕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 《群氓之族》是一本重要的学术著作,有广泛的影响力,从部落偶像、身体、名字、语言、宗教、民族、历史起源、新多元主义,来探讨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
2021年7月18日 想读
沙丘 豆瓣 Eggplant.place
Dune
7.6 (149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潘振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
“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 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
-
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唯一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
——————————
◆《沙丘》是伟大的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代表作。
-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
◆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
◆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
◆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
◆《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由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
◆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路易斯维尔时报》
-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
独一无二。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 ——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
在16岁那年,我第一次被《沙丘》打动,它成了我心目中的神作。八年来,很少有书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包括《权力的游戏》、《基地》、《安德的游戏》和《指环王》。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沙丘》,发现16岁那年的感动历久弥新。真的有那么棒吗?当然了! ——读者评论
-
我经常默念书中的“恐惧是思维杀手”这句话。恐惧——通常是对失败的恐惧——是我们思维清晰、专注的最大障碍。默念这句话并不能消除恐惧,而是让我意识到恐惧并直视它。 ——读者评论
2021年7月17日 想读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豆瓣
The Confidence Game: Why We Fall for It...Every Time
6.2 (6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亚·康妮科娃 / Maria Konnikova 译者: 孙鹏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6
《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经济学人》《今日心理学》尼尔·盖曼推荐;2017年度美国最佳自然与科学作者代表作品;让你读来叹为观止,读后见坑不踩的真相之书;抽丝剥茧揭示骗局设计原理,告诉你为什么聪明人也会栽。
◎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福布斯》《经济学人》 《纽约时报》《今日心理学》尼尔·盖曼推荐。《驱动力》《成长的边界》《习惯的力量》《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作者纷纷给出好评。
☆把FBI耍得团团转的骗术天才都好顶赞的心理学科普书。荣获怀疑论调查委员会颁发的“巴尔斯”奖。作者文章入选美国最佳自然与科学写作。
☆假冒医生的骗子暴露后,其传记作者仍想请他为妻子接生;庞氏骗局的受害者,在警方查封骗子窝点后坚信只是误会。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
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不堪一击?
本书以骗局从布局到实施再到收尾的整体流程为线索,细致入微地拆解了骗子在各个阶段为猎物设下的连环陷阱,分析了让猎物轻易中招的心理弱点,给诈骗这门历史悠久的黑暗“艺术”泄了底。很不幸,这些弱点是人类固有且共有的。了解它们的存在,才迈出了避免被骗的第一步。
☆如果你对人类的心理与认知过程、思维的弱点感兴趣,那么你必然不能错过这本书。
◎ 内容简介
骗子并非都长着一张急功近利的丑恶嘴脸。一些骗术大师通常是优雅而迷人的,他们有着外向的个性,说话令人信服,做事让人信任。康妮科娃以一些国际知名的惊天巨骗为例,告诉你他们缘何取得人们的信赖,怎样成功骗过全部目标,以及为什么人们会毫无自觉地掉入这些陷阱,哪怕撞了南墙也不愿回头。
书中列举了大大小小的知名案例,上达案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这些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它们的共同点,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研究支持。本书将带你进入欺诈的世界,审视骗术的实施者与受害者之间令人惊叹的复杂关系。
◎ 名人、媒体推荐
关于欺骗与被骗的一部令人不安的作品。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康妮科娃目光如炬,摸清了诈骗这门黑暗艺术的门道。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本书对骗术大师、他们编织的故事与人类对信任的需求做了一次精彩的研究。
——尼尔·盖曼(Neil Gaiman),英国作家
我目前担任美国退休人员协会诈骗监控网络的安全顾问,这是一家教育其成员辨识欺诈陷阱的机构。《我们为什么会受骗》对我们而言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保护自己免遭欺骗的最佳方法就是理解骗子的心理与动机。
——弗兰克·阿巴内尔(Frank Abagnale),《猫鼠游戏》(Catch Me If You Can)主角原型
这本书会令你胆寒,下次再有什么朋友的朋友提供给你“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会斟酌一下了。……如果你喜欢格拉德威尔的《决断2秒间》,你也会爱读这本书,它清晰地展示了我们有多容易受骗,发人深思。
——艾瑞克·拉森(Erik Larson),《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白城恶魔》(Devil in the White City)作者
这本科普书融合了流行社会学与浓缩历史,将格拉德威尔式写作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深挖了一系列展现我们被直觉误导,主动投向骗子怀抱的案例。骗子和受害者之间广泛存在一种超乎想象的共生关系,从盲信麦道夫的受害者,到任何一个曾经为兰斯·阿姆斯特朗加油的人,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聪明,在骗局面前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秃鹰》(Vulture)杂志
作者将新闻报道与当事人自述、公开文件、原始访谈相结合,对世界上最成功的几名诈骗大师的技法进行了解析。这本令人手不释卷的书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会帮助你更深入地认识骗子,以及他们的目标——我们自己。
——《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
作者从麦道夫的庞氏骗局谈到街头骗术,透视了每一个骗局后的共通心理机制。她揭穿了那些伪装成医生、贵族与大人物,以天赋的想象力、三寸不烂之舌和欺骗的本领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骗子的把戏。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康妮科娃告诉我们,并不只有愚昧、自大的人会成为骗局的受害者。他们也许只是被环境所困,处于绝望或脆弱时刻的普通人。
——《快公司》(Fast Company)
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兼具叙事技巧,把这个吸引人的话题讲得相当精彩。
——《科克斯书评》(Kirkus)
这本关于欺骗心理学的作品行文充满活力与热情,结构精巧,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康妮科娃以她标志性的明晰、深刻、才华横溢的行文,将骗术大师们的伎俩一一揭穿,在扣人心弦的叙述中展现了对人性的洞察。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作者
康妮科娃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容易相信别人——这经常会置我们于危险之地。她巧妙地结合了故事与科学研究,从这一人性弱点出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成为我们自己。本书会让你眼界大开,目光锐利。
——丹尼尔·品克(Daniel Pink),《驱动力》(Drive)作者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是对骗术世界的一次引人入胜的描绘,让我一直读到深夜。本书文笔优美,充满了生动的事例与引人深思的心理学研究。它会告诉你骗子是怎么操纵受害者的,我们又将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查尔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普利策奖得主、《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作者
为什么一个巧舌如簧的陌生人能说动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全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康妮科娃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对骗子和受害者的记述会让你啧啧称奇。这是一本精彩而令人不安的作品,让我百感交集——我希望每个人都来读它,但与此同时,我又害怕它落入某些居心不良者之手。
——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善恶之源》(Just Babies)作者
我曾以为我有辨识骗局的能力,而本书动摇了我的自信。但它同时也告诉我,我该怎样擦亮自己的眼睛。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Give and Take)作者
你要像骗子了解你那样了解他们,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安全。你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伎俩和步骤。本书会让骗子们的日子变得难过。
——《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
本书探讨了信任、信念与欺骗在最基本的人性层次的体现。如果你觉得在这场游戏中,你不会是一个愚蠢的玩家,那么在读完本书后,你可能就不确定了。
——大卫·爱普斯坦(David Epstein),《成长的边界》(Range)作者
关于为什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遇到骗局时会失去理智、自投罗网,本书进行了出色的解读。
——Vice杂志
当今最佳科普作家之一对骗术大师及其猎物的心理、动机和手段进行了一次解读。
——《福布斯》(Forbes)
对骗术世界的一次深入并有趣的探索。
——《时代周刊》网站(Time.com)
2021年7月16日 想读
天下英雄谁敌手 豆瓣
7.7 (15 个评分) 作者: 刘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4
这是“刘勃说书”系列的第二部。
三国还未归晋,曹刘已成传说。故事流传千年,方有《三国演义》。解读三国的常见套路,是用史料纠错演义;本书反其道而行之,探究史实如何被大众审美和文人趣味塑造成型——犹如看见两位美人,是如何一步步化妆乃至整容的——这无疑是极有趣的。
★ 厘清:三国历史的人物真相,史书文学的形象演变
★ 还原:锚定曹刘的历史坐标,茧剥人物的文学形象
★ 融合:人写的历史说得通透,写人的小说谈得到位
2021年7月12日 想读
伟大的电影 3 豆瓣
The Great Movies Ⅲ
作者: [美] 罗杰·伊伯特 译者: 宋嘉伟 / 李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6
◆在一个害怕表现出对低级品位不敬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伟大的电影3》中100部佳作,选自罗杰·伊伯特生命即将画上句点之时,这是情真意切的推荐,不卑不亢的批评。
◆一句话唤出一个场景, 一部电影打开一扇窗。好的电影使人明智,能够让人跟那些与自己生活迥异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伟大的电影3》是伊伯特留给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遗赠,因为他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希冀。
————————————————
【内容简介】
《伟大的电影3》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在本书出版十六个月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书中收录的100篇影评,被作者视为构成“伟大的电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见证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启隔周一次的影评写作。在追问“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的过程中,伊伯特重温了伯格曼的四部经典,重拾对喜剧电影兴致,甚至对一些争议作品重新下了判断。
入木三分的惊鸿一瞥带来了更深的愉悦和更大的反思。《伟大的电影3》中的伊伯特,是一位对自己品位相当自信的“自命不凡者”。他依然幽默,依然毒舌,还能感受到他正“时不我待”地将另类至极的佳品、屡被低估的影人、回怼粉丝的“敬语”统统塞进书中。罗杰·伊伯特证明了带着热情去观看电影,就可以开辟一条理解生活的路。
2021年7月12日 想读
碎片 豆瓣
カケラ
6.3 (6 个评分) 作者: [日] 湊佳苗 译者: 张慧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不符合社会期待的我们,难道就没有幸福的资格?
这是一本探讨因“以貌取人”而带来的少女自杀这一不良后果的社会推理小说,形式上依旧以湊佳苗擅长的多人告白体展开,内容也触及各种她关注的人性:外界的眼光、美与丑、复仇、霸凌、“毒亲”等。
整形诊所所长橘久乃,收到来自幼时好友“吸脂手术”的咨询。
言谈之间,她们聊起小学同学横网八重子,久乃并意外得知八重子女儿过世的消息。
听说八重子的女儿生前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甜甜圈,体重因而直线上升,但她毫不在意,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这样开朗的她,某日竟被人发现死在堆满甜甜圈的房间里。
是终究挨不过他人的目光?还是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将少女逼入绝境的,究竟是?……
2021年7月7日 想读
银匙 豆瓣
作者: [日]中勘助 译者: 郑民钦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7
《银匙》是作家中勘助的儿童小说代表作,与《窗边的小豆豆》《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共同入选日本小学生推荐读物。
"我"发现了一把儿时的银汤匙,它像一台时光穿梭机,带"我"踏过回忆的小桥,穿越时间的荒原,来到那遗落在远方的童年。温柔的伯母,活泼的玩伴,耐心的老师,风声虫鸣,茫茫绿野……童年时光如阳光下明亮的河水轻轻流淌,在记忆里留下清澈透明的感动和怀念。
《银匙》将童年故事、学校生活、家庭温情结合在一起,描写少年的日常和所思所想,以及每个人都有过的成长中的困惑与不安。作家周作人盛赞本书是近代小说中描写儿童的绝妙之作。文豪夏目漱石则评价其文字透彻纯净,描写细腻,是具有创造性的自传体小说。
2021年7月6日 想读
卡片笔记写作法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7.5 (148 个评分) 作者: [德] 申克·阿伦斯 译者: 陈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 7
轻松写就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的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借鉴久经考验的笔记技术,使用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积累了 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写了 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是该系统的第一本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轻松应用。
 德国的卢曼被称为“当代黑格尔”,是马克思和韦伯之后,百年一遇的具备天才卓识的大师。作为20世纪社会理论界的一颗明星,卢曼以其辉煌作品的灿烂光芒,照耀着整个20世纪下半叶西方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进程。他的写作方式别具一格,37岁才投身学术界,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在德国很难获得的博士学位。他生前发表了58本书,及数百篇文章,不仅高产,而且《社会的社会》、《社会的艺术》等都成为影响深远的新经典。在本书中详细公开他成就背后的秘密——卡片笔记写作法,即使普通人不一定能够著作等身,但一定不再为写作发愁。
 从根本上改变写作难,学会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将会发现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写书都不再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传统先定写作目标和计划,自上而下地写,所以会感觉被逼无奈、事倍功半,而卡片笔记法是从平日就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等有灵感的时候,才提取储备的知识,所以写起来兴致盎然。
 本书的作者借鉴了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所以这本书也算是一个学习成果,每个见解都综合了许多商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也全面提升学习技能。英文版豆瓣评分8.8,想读近3000人,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2020年,有两件事情深刻影响了我。阅读本书的英文版,便是其中的一件。多少年记笔记过程中的痛点,都被这本书娓娓道来,并且采用了令人信服、可执行的方法来破解。笔记不再是那“被忘却的纪念”,而是构成了一张硕大的思维之网,可以找到,可以积累,可以偶遇。这种方法升级的快感,我已经多年没有体会到了。感谢译者陈琳将本书原汁原味地翻译成了中文。让更多读者有机会重新找回记笔记的激情与乐趣。
——王树义,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玉树芝兰公众号主理人
卢曼的“盒中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你也可以试试。
——姬十三 果壳CEO
很有趣的书,用这个方法可以不断积累笔记,形成终身学习、提高自我的习惯。
——亲子手帐达人、笔记大V温言
每天写6张卡片笔记,一年就可以完成博士论文,你信吗?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理论学家卢曼教授就是这样做的。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卢曼从阅读到记笔记到写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及其背后的认知原理。真希望十年前的自己知道这个卡片盒笔记法,强烈推荐每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作家、终身学习者都阅读这本书并认真地实践它。
——李娟 北京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雪小豹说公众号主理人
卡片写作有很多流派,卢曼卡片盒写作法尤其合适学术写作与信息密度大的写作。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如何将卢曼盒卡片写作法应用到写作中的图书,值得向读者推荐。期待你从此成为一名卡片写作爱好者,享受写作的乐趣。
——阳志平 安人心智董事长,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让信息生长并自然地形成网络,如同人类大脑一样,你会重新认识“笔记”这件事。
——马锐拉,wolai我来笔记 创始人
把《卡片笔记写作法》当作一本写作书籍看,当然不错,但如果把它看作一本思考方法书,可能收获更多。不过,我认为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性:如何建立一个有生命的组织系统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从这个视角的阅读中受益良多,相信你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成甲《好好思考》作者
2021年7月6日 想读
年月日 Goodreads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阎连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7
法国教育中心推荐全国中学生阅读
当代文学大家阎连科涤荡文学河流的经典之作
获国际“反饥饿图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四届上海中篇小说大奖!
荒芜世界里的守望者之书!
“如果人类的祭日到来了,世界上只还有一个人和一粒种子会是什么样?”
千古一遇的大旱降临,村庄里的人尽数离开,只留下了先爷、一条盲狗和仅剩的一株玉蜀黍苗。日光毒辣得能称量出光的重量,一人一狗该如何守护着一点微弱的希望存活下来?在年月日的反复轮回中,日头越是难熬,生命越发显出生猛的力量。
人生宛如在漫漫长夜中行走,相信虔诚等待的人终会看到灵至的那束光。
2021年7月6日 想读
酒店关门之后 豆瓣
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
8.0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劳伦斯·布洛克 译者: 王凌霄 新星出版社 2006 - 9
莫西里酒吧被抢、“小猫小姐”的账本被偷、狄乐瑞太太被杀,三个当事人都请马修出面帮助查出真相。在一条条线索被发现之后,三个案件的零碎拼图慢慢被拼在了一起,所有真相水落石出。马修自会有他的解决办法……
这是新星出版社强力推出的“午夜文库”系列之一,该系列遴选150部侦探小说史上最纯粹、最经典、最具智慧的作品,让阅读成为娱乐,让阅读成为冒险,让阅读成为智能训练。喜欢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还可以加入新星出版社的“午夜俱乐部”,参加很多读书活动。
作者劳伦斯·布洛克被誉为“在纽约游走的忧郁灵魂”,很多精英分子为之迷狂。侯孝贤把他的书推荐给梁朝伟,后者希望扮演他笔下的角色;朱天心说布洛克——“他是类型小说大师,又是一位不愿驯服的抗拒的越界者”……四十年来,布洛克伴随着落魄固执的马修·斯卡德,还有绅士大盗伯尼·罗登巴尔、睡不着觉的密探伊凡·谭纳、冷酷杀手凯勒,见证了纽约最极致的繁华与罪恶。即使第一页就暴露了凶手,对他的作品也没影响。有人说,布洛克的本领是先在血腥里看见恐怖,然后把恐怖化成悬疑再在悬疑里寻求理解,理解杀人者为何而杀,被杀者因何而死。
如果我带着醉意出生,我或许会忘掉所有悲伤。当今欧美硬汉派侦探小说第一人,他的作品拥有最多崇拜者、精英分子最爱收藏。
劳伦斯·布洛克上侦探小说界的大师,马修·斯卡德系列是这个世纪最好的侦探小说。
——Private Eyes
我阅读马修·斯卡德过程中,感觉像小时候看武侠小说那样非要一口气看完不可。
——侯孝贤
劳伦斯·布洛克所有的作品都非常有趣……再来一本,劳伦斯·布洛克。
——美联社
好书!
——斯蒂芬·金
我通常喝两杯波本,再加一点咖啡,直到长夜将尽,才会再喝两杯,压住阵脚。我在那里可以看报纸,可以吃一个汉堡或者来份正餐。如果我不想讲话,我在那里也可以静一会儿。我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那里,但是,我每天至少会去那里报到一次。有时候丹尼一开门,我就进去;直到比利关门的时候,我才出来。每个人都要有个地方可待,不是吗?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树语 豆瓣
The Overstory
作者: [美]理查德·鲍尔斯 译者: 陈磊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7
2019年度普利策文学奖小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理查德·鲍尔斯力作。同时入围布克奖短名单,福克纳奖短名单,2020年荣获意大利雷佐里外国小说奖,美国国际笔会奥克兰卓越文学奖,美国艺术文学院豪威尔斯奖。美国亚马逊文学类榜单THEBEST,Goodreads文学类年度TOP 10。
如果这颗星球上的树能说话,那它会告诉我们什么?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史诗,如同《瓦尔登湖》遇见《百年孤独》,几个世纪,不同种族国家的人物命运如同一棵树,地下是家族传统的文化历史,地上是新世纪文明的枝杈,他们相遇,相识,共同为自然与生命而战。 从布鲁克林乡间的栗子树,到东方中国的扶桑传说,从有语言障碍的科学家,到越战中跌入树中的美国飞行员,一个瘫痪的印度游戏开发程序员,一个怀疑人性的心理学家,一个拥有神秘遗物听过古老传说的工程师,一个曾死去的女大学生。九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背景的毫无关联的故事,最终汇聚在一起。
● 奥巴马、比尔盖茨联合推荐,2021年度选书
●《纽约时报》年度选书
●《华盛顿邮报》年度选书
●《时代杂志》年度选书
●《新闻週刊》年度选书
●《芝加哥论坛报》年度选书
●《柯克斯评论》年度选书
●《观察家报》年度选书
●《卫报》年度选书
● 奥普拉俱乐部年度选书
普利策文学奖颁奖献词:
叙述结构之巧妙,如故事核心的树木那样开枝散叶、伸展出天蓬般的冠顶,其中呈现的奇妙与相互关联的世界,映现了森林中人类的生活。
《纽约时报》封面评论:不朽之作!
《树语》达到了在世作家少有人能企及的高度。理查德·鲍尔斯将故事作为工具,带领读者领略了一幅远比人类历史还要悠久和精细的图景,让我们窥见其中所蕴含着磅礴的原生情感,同时也目睹了我们人类自身被削弱的过程……这是一则讲述真正真理的宏伟寓言。
——《毒木圣经》作者芭芭拉·金索沃
它改变了我看待地球与我们置身其中的关系,并且改变了我看事情的角度,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奥巴马,美国前总统
这本是我近年来读过最独特的小说之一,让我更想了解树木。尽管书中对保护森林有一些极端的观点,我仍然被每个人物的热情打动。它改变了我对树木的看法。
——比尔‧盖兹
2021年6月30日 想读
岛屿书 豆瓣
Atlas der Abgelegenen Inseln
7.1 (21 个评分) 作者: [德] 朱迪丝·莎兰斯基 译者: 晏文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9
50个遥远岛屿,你未曾拜访,永不能游历。
没有人能去这些岛屿,但又有谁不想去。
朱迪斯·莎兰斯基的旅行始于地图,当手指和目光掠过山川与河流。现在,她创造了自己的地图册,以手绘地图和精心文字,描述了50座位于世界边缘的岛屿。
50座岛屿演绎50个孤独而疯狂的世界:被放逐的 奴隶在岛上寻找求生的一线希望;暴动的船员开始瓜分死去的老鼠;亚当和夏娃在岛上和不速之客互相追杀;海牛和红蟹,它们是岛上的国王和难民……真实与想象、疯癫与文明并无区别。
天堂是岛,地狱也是。
“世界剧场”坐落在这本灰蓝和橙色的图文书中,精准的手绘、唯美的文字、考究的设计将世界尽头的未知之美完美呈现。
《岛屿书》荣获2009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的书”金奖、2011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设计奖及2011年全球红点传达设计大奖。
2021年6月29日 想读
江户百梦 豆瓣
江戸百夢 - 近世図像学の楽しみ
作者: [日]田中优子 译者: 小米呆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 - 4
江户,一个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一个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的光怪陆离的时代。
日本学者田中优子从近百幅图像出发,讲述江户时期这个世界的繁盛、奇趣与吉祥喜乐。
从《清明上河图》到《姑苏繁华图》,从巴洛克雕塑到和服纹样、金唐革,从科幻小说到街头涂鸦,从歌川国芳的猫、松尾芭蕉的猿猴、郎世宁的骏马到圆山应举的蝴蝶与少女,从琳派的写实到东照宫的幻想,从歌川广重空无一人的风景到曾我萧白熙来攘往的世界,从市民生活到兰亭雅集,所有这些都被纳入这一熔炉里,汇聚一处,被作者优雅的文笔酣畅淋漓地一一剖析,尽情解读,构筑了包含日本、中国、印度、欧洲在内的近代世界的生动图景。
2021年6月29日 想读
流放者归来 豆瓣
Exile's Return: A Literary Odyssey of the 1920s
作者: [美] 马尔科姆·考利 译者: 姜向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3
《流放者归来》对年轻一代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风格的赞美,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在这些故事里找到共鸣的读者。而且,这种作用仍在继续。
——唐纳德·福克纳(文学评论家)
***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一代人最为优秀的一本书。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代,不仅对于美国文学来说是如此,对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来说也是如此。
——《纽约时报》
考利先生为 1920 年代的美国作家描绘了一幅经典的群像,无论在真实性还是艺术性上,它都是一本很难超越的书。
——《纽约先驱论坛报》
《流放者归来》对我青春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本书:一群美国作家,他们讨厌美国,他们要到欧洲去寻找自己的文明。他们逃离自己的家乡,结果海明威发现只有在巴黎的时候,他才能写他的家乡密执安洲,才能写他童年的故事。我特别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流浪,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理解你的家乡。
——许知远(作家)
他们流放到艺术,流放到巴黎。和我们相似,他们的流放也是在富足幸福中主动的流放。和俄罗斯流放一代的沉痛不同,他们的所得欢快愉悦得多。他们对出发的家园不够在意,因而叛逃与归来都失去根底。他们最终大部分回到原点,回到小木屋,回到纽约的经营与世俗的经济。
——郝景芳(雨果奖获奖作家)
一代美国作家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就像格林童话里的孩子们逃离了冷酷的继母。他们为了寻找宝藏而在外流浪多年,然后返回祖国,像成年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家乡挖掘宝藏。但生活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宝藏也许真有,也许就一直埋在他们父亲的花园里,但流放者们没有在花园里找到它。他们仅仅找到了别人也找到的东西:尽己所能努力工作,抚养家庭,教育子女。冒险生涯已经结束,他们再次成为平凡生活的一分子。
——马尔科姆·考利
2021年6月29日 想读
造房子 豆瓣 Goodreads
7.7 (32 个评分) 作者: 王澍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王澍以自己的学术素养,以及营造经验,构建出独特的关于东方美学的审美体系,也给出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的路径,这对于当下有非常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10篇建筑文化随笔——从宋代山水画的意境,到明清园林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更以建筑的角度,从中探寻传统文化、东方哲学的美学价值。
4篇建筑作品历程书写——王澍的著名建筑作品 包括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等,在本书中,从设计开端、建造过程,直至建成后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还原这些作品的诞生历程。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对于“好的建筑”以及“如何做出重返传统的当代建筑”的深入思考。
6篇散文随笔+1篇对谈——作者漫谈个人经历、社会与人生,更触及当下人关心的居住空间等话题,大师的成长历程和人文情怀一览无遗。
2021年6月29日 想读